第六章 常见中医病证——乳癖

合集下载

外科 乳癖 (乳腺增生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外科 乳癖 (乳腺增生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乳癖(乳腺增生病)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外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2012年)。

临床表现:乳房有不同程度的胀痛、刺痛或隐痛,可放射至腋下、肩背部,可与月经、情绪变化有相关性;一侧或双侧乳房发生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形态多样的肿块,肿块可分散于整个乳房,与四周组织界限不清,与皮肤或深部组织不粘连,推之可动,有触痛,可随情绪及月经周期的变化而消长,部分患者可有溢液或瘙痒。

影像学检查:乳腺钼靶X线检查:显示病变呈现棉花团或毛玻璃状、边缘模糊不清的密度增高影,或见条索样结缔组织穿越其间。

超声检查:双侧或单侧乳腺体积增大,但边界光滑完整;内部质地及结构紊乱,回声分布不均,呈粗大光点或光斑。

病理学可明确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临床诊疗指南》乳腺增生病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2006年)。

临床表现:(1)乳房胀痛:特点是疼痛与月经周期有关。

往往在月经前(一般月经来潮前7天左右)疼痛加重,月经来潮后减轻或消失,但病程较长者以上规律可消失。

(2)乳房肿物:一侧或二侧乳腺有弥漫性增厚,呈颗粒状、结节状或片状,增厚区与周围乳腺组织分界不明显,质地韧,有弹性,可活动,以外上象限为多,可伴有触痛。

少数病人可有乳头溢液,为无色或黄色。

腋窝无肿大淋巴结。

辅助检查:乳腺彩超、钼靶摄片、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切除或切取活检均有助于诊断。

(二)证候诊断1.肝郁气滞证:多见于青年妇女,乳房疼痛为主要表现,多为胀痛,偶有刺痛,肿块、疼痛与月经周期、情志变化密切相关,经前或情绪不佳时加重,经后减轻。

常伴胸胁胀痛,烦躁易怒。

舌质淡红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2.痰瘀互结证:一侧或双侧乳房出现边界不清的坚实肿块,质韧或韧硬,肿块可有刺痛、胀痛或无自觉痛,肿块和疼痛与月经变化不甚相关。

月经可正常,部分月经愆期,或经潮不畅、色暗有块,或伴痛经。

舌淡暗或暗红有瘀斑,舌下脉络青紫粗张,苔白或腻,脉涩、弦或滑。

中医外科学-乳癖

中医外科学-乳癖
品、健美隆胸的丰乳保健品及更年期妇女长期过量使用雌激素等。 长期受到精神刺激:比如,在长期的紧张焦虑状态下,阿片能张力
增高,神经传递介质环境改变,发生雌激素/多巴胺不协调,则导致 催乳素分泌增加,而引起或加重乳腺增生病。
第六页,共三十九页。
发病原因
乳房为性激素作用的靶器官,在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及其它内分泌 激素的综合作用下,发生从胚胎逐步发育,增殖与复旧交替,最终退 化的一系列复杂的变化。
相当于西医的“乳腺增生病”。
特点:乳房肿块和疼痛,与月经及情志相关。
是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占育龄妇女的40%左右,而 占全部乳房病的75%。
第四页,共三十九页。
为什么发病率高?
以下因素造成内分泌紊乱: 长期使用含雌激素的化妆品,经皮肤吸收,使体内
雌激素水平增高;或服用激素类药物。 饮食结构改变,如高脂肪、高蛋白饮食(高脂肪
此外乳腺增生病尚与情志密切相关,每多妇女在月经前有忧郁 情绪和性情急躁,甚至易怒、爱发脾气,这些不良情绪可以加 重乳房疼痛,而当月经来潮后情绪也趋于正常,乳痛也随之减 轻。
第十一页,共三十九页。
辅助检查
钼靶X线摄片
乳房器官包括腺体、导管、结缔组织、血管、脂肪组 织、皮肤等,这些软组织的密度都较接近。钼靶X射线适宜 于乳房摄影,可使密度较近似的软组织的对比度提高,层次
③少食鸡、海鲜、动物内脏等:均含胆固醇量高。适量
食用素食替代动物脂肪食物,大豆含大量与抗雌激素受体相
似的植物雌激素,经常食用豆制品有助于乳腺病康复。
第三十页,共三十九页。
手术治疗
导管上皮发生非典型增生
乳腺癌易感人群且年龄在40岁以上,增生严重,症状长期不能缓 解者
局限性腺体增厚,服药观察半年无变化或有增大趣势,局部体征与癌不能 鉴别时

乳癖中医诊断方法

乳癖中医诊断方法

乳癖中医诊断方法文章目录*一、乳癖中医诊断方法*二、乳癖吃什么好*三、乳癖中医治疗小偏方乳癖中医诊断方法1、乳癖中医诊断方法情志不畅,肝郁气滞,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气血瘀滞,肝郁痰凝瘀血阻于乳络,故致乳房肿块,伴疼痛;肝郁不舒,故胸闷胁胀,善郁易怒,失眠多梦;弦脉主肝病,细涩为脾虚痰瘀郁阻之象。

乳癖多见于青中年妇女,常伴有月经失调、流产史。

常同时或相继在两侧乳房内发生多今大小不一的肿块,其形态不规则,或圆或扁,质韧,分散于整个乳房,或局限在乳房的一处。

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与皮肤和陶肌筋膜无粘连,推之移动,腋下淋巴结不肿大。

常感乳房胀痛,在月经前3~4天更甚,经后痛减或消失。

有时乳头溢出黄绿色、棕色或血性液体。

本病病程较长,常达数年,肿块的生长和发展多为间歇性,常在经前加剧,也可出现一段较长时间的缓解。

2、需要与乳癖相鉴别的疾病有哪些2.1、乳核:多见于青年妇女,肿块表面光滑,边缘清楚,质地坚韧,活动度好,常发生于单侧乳房,一般无胀痛感觉。

2.2、乳岩:多发生于40-60岁中老年妇女,病程较短,起病快,肿块质地坚硬如石,表面凹凸不平,边缘不清,活动度差,早期五压痛和自觉痛。

主要靠做活体组织病理切片进行鉴别。

3、乳癖的病因病机乳癖多由肝气不舒、思虑郁怒损伤肝脾,气滞痰凝而成。

乳癖由于情志不遂,或受到精神刺激,导致肝气郁结,气机阻滞,思虑伤脾,脾失健运,痰浊内生,肝郁痰凝,气血瘀滞,阻于乳络而发;或因冲任失调,上则乳房痰浊凝结而发病,下则经水逆乱而月经失调。

乳癖多由忧郁思虑,肝失条达,心脾郁结,气血失调,痰湿阻滞乳络而成;或因冲任失调,肝肾阴虚,经脉失养而成。

现代医学认为乳癖与卵巢功能失调有关,如黄体素分泌减少,雌激素量的分泌相对增高。

乳癖吃什么好1、白菜对于乳腺增生的患者来说,吃一些白菜是很不错的,因为白菜的里面含有的一种物质是可以分解雌性激素的,对于有乳腺疾病的患者是很好的。

2、豆制品因为豆制品的里面含有一种叫做异黄酮的物质的,这种物质是可以抑制乳腺癌的发生的,大家可以适当的多吃一点的。

中医药调理冲任情志干预治疗乳癖

中医药调理冲任情志干预治疗乳癖

中医药调理冲任及情志干预治疗乳癖【中图分类号】r 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433-021 乳癖的概念乳癖(lump in breast),中医病症名,是指妇女乳房部常见的慢性良性肿块,以乳房肿块和胀痛为主症,常见于中青年妇女。

乳癖可见于西医学的乳腺小叶增生、乳房囊性增生、乳房纤维瘤等疾病。

乳腺增生症是正常乳腺小叶生理性增生与复旧不全,乳腺正常结构出现紊乱,属于病理性增生,它是既非炎症又非肿瘤的一类病。

多发于30-50岁女性,发病高峰为35-40岁。

2 病因病机本病与情志不畅,饮食不当,房事失调,劳累过度等因素密切相关,而冲任失调,内伤七情是乳癖形成的主要病机。

情志内伤,肝气郁结;或饮食不当,恣食生冷、肥甘,损伤脾胃,日久生痰,肝郁痰凝,积聚乳房胃络而成本病。

乳络经脉阻塞不通,不通则痛而引起乳房疼痛;肝气郁久化热,热灼津液为痰,气滞痰凝血瘀,即可形成乳房肿块。

冲任二脉起于胞宫,冲任之气血,上行为乳,下行为月水,与肾密切相关。

若房事失调,劳累过度,可至冲任失调,肾精亏损,气血因虚因瘀不畅,积聚于乳房、胞宫,发为本病。

本病多与情志内伤、忧思恼怒有关。

足阳明胃经过乳房,足厥阴肝经至乳下,足太阴脾经行乳外,若情志内伤,忧思恼怒则肝脾郁结,气血逆乱,气不行津,津液凝聚成痰;复因肝木克土,致脾不能运湿,胃不能降浊,则痰浊内生;气滞痰浊阻于乳络则为肿块疼痛。

八脉隶于肝肾,冲脉隶于阳明,若肝郁化火,耗损肝肾之阴,则冲任失调,《圣济总录》云:“冲任二经,上为乳汁,下为月水。

”所以本病多与月经周期相关。

本病的基本病机为气滞痰凝,冲任失调,病在胃、肝、脾三经。

以乳房有形状大小不一的肿块,疼痛,与月经周期相关为主要表现的乳房病类疾病。

本病属本虚标实证,冲任失调、情志内伤为本,肝气郁结、痰凝血瘀为标。

3 临床治疗3.1 辩证用药3.1.1 冲任失调,肝阴不足型:乳房疼痛,呈隐痛或胀痛,乳房触及结节,疼痛以经前为甚,或经后隐痛不适。

许斌教授临床治疗中医乳癖用药规律总结

许斌教授临床治疗中医乳癖用药规律总结

许斌教授临床治疗中医乳癖用药规律总结摘要:许斌教授认为乳腺类疾病大多由于肝气郁滞,气机不通等原因引起,或因气机闭塞而形成痰凝血淤,或因脾肾两虚,因虚致实。

从藏象的角度来看,肝主疏泄,条达全身的气机,使全身气机通畅。

如果肝主疏泄的功能出现问题,则会导致气机不畅,继而则会出现两胁以及乳房的疼痛,严重者则会出现结节,在中医上统称“乳癖”。

目的:观察半年间许斌教授临床门诊病例患者,总结98例患者方药并跟踪记录,采用理气疏肝散结,滋阴合营等中药组成,对乳腺结节及增生患者的疗效。

结论:采用理气疏肝散结,滋阴合营的方药组成治疗乳腺结节及乳腺增生的疗效显著。

关键词:乳癖舒肝理气滋阴合营用药规律XU Bin’s summary of medication rule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stitisZHANG Wen,XU BiN,LIU Yuwei,ZENG Xianzi(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Liaoning,China)Abstract:Professor Xu Bin believes that breast diseases are mostly caused by stagnation of liver Qi, obstruction of Qi mechanism, or blockage of Qi mechanism leading to phlegm coagulation stasis, or deficiency of spleen and kidney leading to exce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isceral signs, the liver regulates the flow of Qi throughout the body, ensuring a smooth flow of Qi throughout the body. If there is a problem with the function of the liver to regulate the flow of qi, it can lead to poor Qi flow, followed by pain in bothsides and the breasts. In severe cases, nodules may appear,collectively known as "Ru Pi"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outpatient cases of Professor XuBin during the past six months, summarize the prescriptions of 98 patients and track their records.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uch as regulating Qi, dispersing liver nodules, and nourishing yin on patients with breast nodules and hyperplasia were observed. 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regulatingQi soothing liver and dispersing nodules, and nourishing yin has a significant therapeutic effect on breast nodules and breast hyperplasia.Keywords:Ru Pi ,Soothe liver regulate Qi ,Nourshe Yin ,Medication rule作者简介:张文(1996-),女,辽宁沈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外科。

乳癖 病例分析

乳癖 病例分析

病例分析
乳癖
杨某,女,37岁,胸胁胀痛,心烦易怒两年余,左侧乳房外上象限触之有一约1.5cm肿块,表面光滑触之移动,月经不调,一月未尽,色暗,少有血块。

纳可,失眠多梦,二便调,舌暗苔白舌尖红,脉弦细。

诊为乳癖、证属肝郁气滞、气结痰凝、治以疏肝理气散结、养阴清热祛瘀,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柴胡14g、白芍9g、制香附10g、川芎9g、枳壳14g、陈皮14g、甘草10g、益母草30g、女贞子、旱莲草15g、青皮9g、川楝子10g、延胡索10g、莪术10g、瓜蒌10g、浙贝母9g,6剂,水煎服,日一剂。

二诊:服6剂后,诸症略减,原方加夜交藤30g、合欢花30g。

10剂,水煎服,日一剂。

三诊:诸症减轻,睡眠好转,月经停止,乳房肿块缩小如豆状。

嘱其保持情绪舒畅、避免劳累,如二诊方继服10剂,水煎服,日一剂。

四诊:乳房肿块消失,精神畅快,其它无明显不适。

按:本病因肝气失于疏泄,气机滞阻不畅,郁久化热,炼津成痰而成乳癖,故胸胁胀痛,心烦易怒,乳房触之有肿块。

又因虚热内扰,冲任不固,经血失约,故月经不调,数日不尽;又肝郁化火,内扰心神,故失眠多梦。

舌暗苔白舌尖红,脉弦细。

均为肝郁气滞、气结痰凝、虚火内扰之象。

老师以柴胡疏肝散疏肝解郁、理气活血止痛,加青皮、川楝子、莪术、延胡索以增强行气活血止痛之功,瓜蒌、浙贝母消痰散结,又加女贞子、旱莲草取二至丸之养肝止血、平调冲任之意,益母草活血调经。

后加夜交藤、合欢花以安神解郁。

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散结、养阴清热祛瘀之效,使气机畅、肿块消。

指导老师批阅意见(不少于100字):
签名:
年月日
- 2 -。

中医师-中医外科学-乳房疾病

中医师-中医外科学-乳房疾病

第六单元乳房疾病细目一概述(一)乳房与脏腑经络的关系乳房与肝、胃、肾经及冲、任两脉有密切联系。

男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肾;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

(二)乳房肿块检查法乳房检査的体位可采用坐位或仰卧位。

1.望诊让患者坐正,将两侧乳房完全显露,以做详细比较。

注意乳房的形状,大小是否对称;乳房表面有无块状突起或凹陷;乳头的位置有无内缩或抬高;乳房皮肤有无发红、水肿或橘皮样、湿疹样改变等。

2.触诊坐位与卧位相结合,根据需要选择。

应先检查健侧乳房,再检查患侧,以便对比。

正确的检查方法是:四指并拢,用指腹平放乳房上轻柔触摸,切勿用手指去抓捏,否则会将捏起的腺体组织错误地认为是乳腺肿块。

其顺序是先触按整个乳房,然后按照一定次序触摸乳房的四个象限,即内上、外上、外下、内下象限,继而触摸乳晕部分,注意有无血液从乳头溢出。

最后触摸腋窝、锁骨下及锁骨上区域。

3.触诊时应注意的问题(1)发现乳房内肿块时,应注意肿块的位置、形状、数目、大小、质地、边界、表面情况、活动度及有无压痛。

(2)肿物是否与皮肤粘连,可用手指轻轻提起肿物附近的皮肤,以确定有无粘连。

(3)检查乳房时间选择,最好在月经来潮的第7~10天,这是乳房生理最平稳时期,有病变容易发现。

(4)确定一个肿块的性质,还需要结合年龄、病史及其他辅助检查方法。

细目二乳痈(一)病因病机1.乳汁淤积乳汁淤积是最常见的原因。

初产妇乳头破碎,或乳头畸形、凹陷,影响充分哺乳,或哺乳方法不当,或乳汁多而少饮,或断乳不当,均可导致乳汁淤积,乳络阻塞结块,郁久化热酿脓而成痈肿。

2.肝郁胃热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厥阴之气失于疏泄,或产后饮食不节,脾胃运化失司,阳明胃热壅滞,均可使乳络闭阻不畅,郁而化热,形成乳痈。

3.感受外邪产妇体虚汗出受风,或露胸哺乳外感风邪,或乳儿含乳而睡,口中热毒之气侵入乳孔,均可使乳络郁滞不通,化热成痈。

(二)临床表现多见于产后3~4周的哺乳期妇女。

1.初起初起常有乳头皲裂,哺乳时感觉乳头刺痛,伴有乳汁淤积或结块,乳房局部肿胀疼痛,皮色不红或微红,皮肤不热或微热。

乳癖(乳腺结构不良)

乳癖(乳腺结构不良)

乳癖(乳腺结构不良)展开全文一、肝郁气滞型1.妇科证候特点:多见于青春期或病程较短者,乳内肿块随月经前后或情志波动而增大或缩小,多有经前乳胀,或月经不调或痛经或不孕。

2.全身症状:精神郁闷.心烦易怒,喜叹息,胸胁胀痛.舌暗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数)。

方药:(1)逍遥散(2)乳块消二、痰气凝结型1。

妇科证候特点:乳内肿块形如鸡卵,坚实光滑,无明显胀痛。

多为年青妇女。

可见月经不调。

2。

全身症状:头晕.胸闷,痰多,咽喉不利,胃纳欠佳,舌淡胖,苔白略腻,脉沉细或细滑。

方药:逍遥散(方见月经先后无定期)合瓜蒌薤白半夏汤,或海藻玉壶汤。

三.肾虚肝郁证(1)临床见证:多见于绝经期前后妇女,乳房之结块质韧、边界不清、能活动、随情志变化而消长,乳房疼痛,经前明显,经后减轻或消失。

兼月经紊乱,经量少色黯,易烦易怒,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耳鸣视蒙,舌淡黯苔薄,脉濡细。

此型多见于乳腺囊肿病。

肾气不足,或恼怒、房事过度,以致肝虚血燥,肾精亏虚,肝失涵养,木气不舒。

气滞血瘀或气滞生痰;又年近七七,肾精不足,冲任虚弱,乳络失养,正虚邪客,痰瘀互结;上则乳房痰瘀凝结成块,发为乳癖,下则经水逆乱,并随情志消长进退。

①逍遥散合二仙汤四、肝郁化火证(1)临床见证:乳中结块,胀痛灼热,情志不畅,心烦易怒,口苦咽干,多梦少寐,尿黄,或经量增多色深红,或乳头溢液色黄或赤,呈浆液或血性,舌红赤或边尖红,苔薄黄,脉弦细数。

多见于中年妇女或素体阴虚火旺者。

素体阴虚火旺,或年近七七,肝肾虚亏,阴津不足;或肝气郁结,郁久化火,火灼津液成痰,痰火凝结,积于乳络;又郁火伤津耗血,致阴更虚而火益旺,乳核不消。

①丹栀逍遥散合消瘰丸【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预防与护理】【现代研究】【疗效评定】【其它疗法】【中药名厂与中成药】乳房出现形状、大小、数量不一的结块,称为乳癖。

其特点是不红肿,不破溃,不活动,无浸润,生长缓慢,病程长,不转移。

又称“乳粟”、“奶癖”、“乳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癖是乳腺组织的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良性增生性疾病。

相当于西医的乳腺增生病。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乳房疾病。

【诊断要点】
乳房肿块,疼痛,质地不硬,活动度好。

【类证鉴别】
要与乳岩鉴别,乳岩表现为乳房肿块,多无疼痛,逐渐长大,肿块质地坚硬,表面高低不平,边界不整齐,常与皮肤粘连,活动度差,患侧淋巴结可肿大,后期溃破呈菜花样。

乳癖是乳腺组织的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良性增生性疾病,乳房疼痛并出现肿块,质地不硬,活动度好,乳痛和肿块与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密切相关。

【辨证论治】
止痛与消块是治疗本病之要点。

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

对于长期服药而肿块不消反而增大,且质地较硬,边缘不清,疑有恶变者,应手术切除。

(一)内治
1.肝郁痰凝证
主症:多见于青壮年妇女,乳房肿块,质韧石坚,胀痛或刺痛,随喜怒消长,伴有胸闷胁胀,善郁易怒,失眠多梦,心烦口苦,苔薄黄,脉弦滑。

病机概要:多由于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郁气滞,气血凝结乳络;思虑伤脾,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气滞痰凝瘀血结聚形成肿块。

治法: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代表方剂:逍遥蒌贝散加减。

常用药物:柴胡、香附、白术、茯苓、白芍、当归、瓜蒌、贝母、半夏等。

2.冲任失调证
主症:多见于中年妇女,乳房肿块月经前加重,经后缓减,乳房疼痛较轻或无疼痛,伴有腰酸乏力,神疲倦怠,月经失调,量少色淡,或闭经,舌淡,苔白,脉沉细。

病机概要:因冲任失调,使气血瘀滞,或阳虚痰湿内结,经脉阻塞而致乳房结块、疼痛,月经不调。

治法:调摄冲任。

代表方剂:二仙汤合四物汤加减。

常用药物:仙茅、仙灵脾、当归、巴戟肉、黄柏、知母、川芎等。

(二)外治
阳和解凝膏掺黑退消或桂麝散盖贴;或以生白附子或鲜蟾蜍皮外敷;或用大黄粉以醋调敷。

若对外用药过敏者,应忌用之。

病例:
龚某,女,38岁。

2010年11月14日初诊。

患者婚后生活不和谐,经常生气,最近发现乳房肿块,质韧,胀痛明显,随喜怒消长,伴有胸闷胁胀,善郁易怒,失眠多梦,心烦口苦,苔薄黄,脉弦滑。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助理医师不测试此项内容):请与乳岩相鉴别。

参考答案: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以乳房肿块,质韧,胀痛明显,随喜怒消长为
主症,诊断为乳癖。

患者伴有胸闷胁胀,善郁易怒,失眠多梦,心烦口苦,苔薄黄,脉弦滑,辨证肝郁痰凝证。

其病因病机为: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郁气滞,气血凝结乳络;思虑伤脾,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气滞痰凝瘀血结聚形成肿块。

中医病症鉴别:乳岩表现为乳房肿块,多无疼痛,逐渐长大,肿块质地坚硬,表面高低不平,边界不整齐,常与皮肤粘连,活动度差,患侧淋巴结可肿大,后期溃破呈菜花样。

乳癖是乳腺组织的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良性增生性疾病,乳房疼痛并出现肿块,乳房肿块,质地不硬,活动度好,乳痛和肿块与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密切相关。

诊断:中医疾病诊断:乳癖。

中医证候诊断:肝郁痰凝证。

中医治法: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方剂:逍遥蒌贝散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柴胡、香附、白术、茯苓、白芍、当归、瓜蒌、贝母、半夏
3剂,水煎服。

每日1剂,早晚分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