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察报告总结归纳正式版
地勘年终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地质勘查事业的不断发展,2021年对于地勘行业来说又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一年。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地勘队伍在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积极开展地质勘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现将2021年度地勘工作总结如下:二、年度工作回顾1. 项目开展情况2021年,我单位共承担了10个地质勘查项目,涉及矿产勘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多个领域。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确保项目质量,取得了以下成果:(1)矿产勘查项目:成功探明一处大型矿产资源,为我国矿产资源保障能力提升做出了贡献。
(2)水文地质项目:完成5项水文地质调查,为地方水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3)工程地质项目:完成3项工程地质勘察,为工程建设提供了地质保障。
2. 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1)技术创新:针对地勘工作特点,我们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成功研发了“X型物探仪”等新型仪器设备,提高了勘查效率。
(2)成果转化:将技术创新成果应用于实际项目,提高了项目实施效果,为我国地勘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3. 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1)人才培养:加强地勘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2)团队建设:优化团队结构,激发团队活力,形成一支高效、专业的地勘队伍。
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1. 项目实施过程中,部分项目进度滞后,影响了整体工作进度。
2. 部分项目经费使用不够合理,存在浪费现象。
3. 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率有待提高。
四、2022年工作计划1. 加快项目进度,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2. 加强项目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 深化技术创新,提高成果转化率。
4. 加强人才培养,提升团队整体素质。
5. 积极拓展业务领域,扩大市场份额。
总之,2021年我单位在地勘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地质勘查水平,为我国地质勘查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地质勘探工作总结汇报

地质勘探工作总结汇报
尊敬的领导和各位同事:
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向大家总结并汇报我们最近的地质勘探工作。
在过去的一
段时间里,我们团队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我希望通过这篇汇报能够向大家展示我们的工作成果和经验收获。
首先,我们在勘探工作中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发现。
通过地质勘探,我们成功发
现了一处潜在的矿藏资源,这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我们还通过勘探工作,发现了一些地质灾害隐患点,及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避免了可能的灾害事故发生。
这些发现为公司的安全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保障。
其次,我们在勘探工作中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在实地勘探中,我们不断总
结经验,改进工作方法,提高了勘探效率和质量。
我们还加强了与地质专家和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合力,为勘探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对勘探设备和工具的维护和管理,确保了勘探工作的顺利进行。
最后,我们在勘探工作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例如,地质环境复杂,勘
探条件艰苦,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但是,我们团队始终保持着积极的态度,克服困难,攻坚克难,最终取得了一些令人满意的成绩。
总的来说,我们在地质勘探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但是,我们团队始终保持着积极的态度,不断努力,不断进取,相信在领导的正确指导和全体同事的支持下,我们一定能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谢谢大家!。
地质勘察工作总结

地质勘察⼯作总结地质勘察⼯作总结范⽂三篇 地质勘察⼯作要仔细和⼩⼼,还要经常做总结报告,⼀⾯出现错误。
下⾯是⼩编整理的地质勘察⼯作总结范⽂,欢迎阅读! 地质勘察⼯作总结范⽂1 济宁⼀中新校区岩⼟⼯程勘察是我第⼀个完整参与的⼯程,该⼯程岩⼟勘察任务为4970⽶/216孔,共有⼋台钻机进⾏施⼯,野外⼯作于10⽉15⽇⾄10⽉30⽇进⾏,在这短短的半个⽉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1、放孔 该⼯程共有216个孔。
⼯期紧,孔数多是该⼯程的特点,在放孔的时候要⾸先熟悉图纸,了解、掌握每⼀个孔在图纸上的⼤体位置,在放孔的时候要记住每⼀个孔的周边环境特点,为接下来的钻探⼯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钻机布置 由于场地⼴、孔数多、任务紧、钻机多,在安排钻机⽅⾯就要按照“劲量减少钻机搬家距离,多钻孔”的原则选择好钻机钻探⽅向,这样既能节省了劳动⼒⼜加快了⼯程进度。
3、钻探 在本次⼯程中有⼋台钻机但编录⼈员就有我们两个,在这样的情况下是⽆法为每⼀台钻机同时编录的,这就要求钻机机长在⼀个回次之后再岩芯上写上⽶数,但是由于钻机是按照⽶数付款的,⼏乎所有的机长在没有⼈看管的情况下都会在⽶数上多写⼏⽶。
这就给编录⼈员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烦。
在这样情况下编录员不仅要⾃⼰辨别⼟样的实际⽶数,更要对机长加强教育。
⽐如⼀个25⽶的钻孔,可以让他们打到21-22⽶给他们⼀定的⼯作量,但⼀定要保证每⼀个回次⽶数准确性。
4、辨别⼟样 由于钻机多编录员少,不能保证所有的钻孔都能及时编录,有的⼟样在编录时已经失⽔多时了,在区分粉⼟和粉粘上是很困难的,这时候要⽤脚踩踩⼟样,观察⼟样整体韧性,在⼀般情况下粉粘的整体韧性要⾼于粉⼟。
5、安全 这是⼀个⽼⽣常谈的话题了,在钻探的时候⼀定要保证⼈⼈都戴安全帽,尤其要注意的是在每⼀个⼯程最后阶段是该⼯程事故突发的阶段,⼀定要提醒钻探⼈员不要着急赶进度,安全是最重要的。
后记:每⼀个钻探成员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为了⽣活他们不得不到离家⼏百公⾥以外的地⽅钻探,这⾥的⽣活是 后记:每⼀个钻探成员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为了⽣活他们不得不到离家⼏百公⾥以外的地⽅钻探,这⾥的⽣活是艰苦的,是⼀般⼈⽆法想象的。
地质勘查工作总结报告范文

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质勘查工作在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年度,我单位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紧紧围绕地质勘查工作重点,积极履行职责,努力提升地质勘查水平,现将本年度地质勘查工作总结如下:二、主要工作及成果1. 扎实开展基础地质调查本年度,我单位共完成基础地质调查项目5项,涉及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多个领域。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室内资料整理和分析,取得了以下成果:(1)编制了区域地质调查报告5份,为区域地质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2)完成了水文地质调查报告3份,为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3)完成了工程地质调查报告2份,为工程建设提供了地质保障。
2. 积极推进矿产资源勘查本年度,我单位共开展矿产资源勘查项目6项,涉及金、铜、铅、锌、铁等矿产。
通过勘查工作,取得了以下成果:(1)新发现金矿床1处,预测资源量10吨。
(2)新发现铅锌矿床1处,预测资源量100万吨。
(3)完成了2处铁矿山详查工作,为矿山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3. 加强地质环境监测与评价本年度,我单位共完成地质环境监测与评价项目4项,涉及土地、水、气等多个方面。
通过监测与评价,取得了以下成果:(1)完成了1项土壤污染调查,为土地治理提供了依据。
(2)完成了2项地下水水质监测,为水资源保护提供了数据支持。
(3)完成了1项大气环境监测,为环境质量改善提供了参考。
4. 深化地质科技创新本年度,我单位积极开展地质科技创新,取得以下成果:(1)研发了一种新型地球物理探测技术,提高了勘探效率。
(2)开展一项地质数据处理软件研发,提升了数据处理能力。
(3)培养一批地质专业技术人才,为地质事业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1)部分项目进度滞后,影响了整体工作进度。
(2)部分项目成果质量有待提高。
(3)地质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2. 改进措施(1)加强项目管理,优化项目进度安排,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地质勘查成果总结报告

地质勘查成果总结报告这次地质勘查成果总结报告,真是让人又惊又喜,想说的太多了,简直嘴巴都忙不过来了。
说实话,谁能想到我们原本以为是个小打小闹的地质勘探,居然这么给力,结果一出来,大家都乐得合不拢嘴。
地质勘查嘛,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毕竟是找寻地下的宝贝,不得不小心谨慎。
可是这次,地底下给我们的“惊喜”,简直让人感叹,这下可有好戏看了!我们开始的时候,其实也没抱太大希望。
毕竟这些地方,之前勘查过的资料说得明明白白,资源丰不丰富,大家心里都有数。
没想到,在那些老旧的资料底下,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小秘密。
咱们的勘探团队可是“心怀天下”的一群人,拿着那几张破旧的地图,一看就觉得,哎,这地方好像不太一样。
也许是地质结构的巧合,也许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作用,勘探的结果一点一点浮出水面,大家都傻眼了:原来这儿藏着这么多宝贝。
一开始,有些人还以为我们是在开玩笑。
毕竟,地质勘查这么专业,又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谁也不敢轻易下结论。
但随着勘探的深入,眼前的一切逐渐变得清晰起来,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没想到那么不起眼的地方,居然蕴藏着如此丰富的资源。
就像老话说的,“别看人小,能顶一座山”。
我们本来还想着能找到个什么小金矿,结果,哎呀,真是“一物降一物”,资源的种类、品质比想象的都要丰富。
都说地球上的宝藏无穷无尽,结果我们这次就是活生生的证明了这句话。
再说说勘查过程中那些曲折的故事,简直可以拍成一部“地质探险大片”。
你看啊,地质勘查的过程就像解谜一样,每次觉得找到头绪,结果一转身,又得从头再来。
那些原本被我们忽视的地层,居然隐藏着无数细小的线索。
我们有时一个小小的岩石剖面,一些奇怪的矿物颗粒,竟然能成为揭开地下奥秘的钥匙。
就像侦探破案一样,一条条线索紧密相连,错综复杂,却又不至于让人摸不着头脑。
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原来大自然的每一块岩石、每一颗矿物,都在讲述着自己独特的故事。
尤其是那次,大家差点儿就错过了一个重大发现。
原本一块不起眼的岩石,经过仔细分析,居然透露出了矿脉的蛛丝马迹。
地质勘探工作总结(通用5篇)

地质勘探工作总结地质勘探工作总结(通用5篇)不经意间,工作已经告一段落,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找到了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好好写写工作总结,吸取经验教训,指导将来的工作吧。
那么写工作总结真的很难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地质勘探工作总结(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质勘探工作总结1地质专业在野外工作主要就是两大块,地质测绘于地质钻探,两者相辅相成测绘指导于勘探,勘探是对地质工作的深化并对测绘有验证作用。
在平原地区和丘陵地区钻探工作更凸显重要,根据一段时间工作感受总结出如何改进勘探工作的一些想法:1、责权明确:谁钻探谁出报告,谁盖章签字。
目前勘探工作中存在分包、转包,到最基本的勘探机组人员和编录人员,他们自我意识成了做一份不需要负任何责任的下意识的劳动而已。
所以最终变成地质组和机组、编录甚至和勘探地质单位之间在玩猫抓老鼠的游戏。
2、利益下放:勘探中的利润搞这行业的都清楚,一台钻机运气好的话一年就可以挣回4台钻机的钱,所以搞这行的,没有搞过这行的,只要有一点机遇都进这个市场,现在市场混乱程度可想而知。
勘探行业中的利益与权利之间的勾当……一切都在使勘探变得更加混乱。
自己感觉单位如果允许地质人员自己拥有钻机,自己对自己钻机负责,这样一是便于质量追究管理,二是有效益有压力,对质量管理更加可控。
在未来几年铁路市场萎缩的情形下还可保证本单位在勘探市场有竞争力。
3、建立长效约束机制:近些年勘探工作量很大,与大量其它勘探单位合作也是形势使然,但一定要有一个合理的管理机制,在不同的工地遇到许多合作勘探单位,他们钻机主要来源本单位职工挂在项目上(一般钻机拥有者在其它项目上),部分长期合作私人钻机、部分为当地市场寻找的,钻机水平参差不齐,所以缺少约束的钻机队伍都想尽办法偷工减料,现场就抓到过一些孔就在孔口画个圈,在边上摆几块土就报终孔!与其钻无用孔不如不钻孔!对合作单位需要对其所做的项目有个总体监管,如上某项目合作单位有多少长期合作钻机能进场,勘探单位有多少技术人员能到位,技术人员的组成是否能适合这项工作……4、钻机工人和编录人员的约束:钻探工人是在地质工作的第一线,最基本的地质资料都要从他们的辛勤工作中获得,由于钻探工人素质普遍较低,就需要现场编录人员能尽职尽责把钻探中的情况完整的进行纪录、分析、整理,一份优良的钻探报表需要钻工和现场编录一起努力付出辛勤的汗水,但如果缺乏监督,纪录人员和钻机老板容易纠结在一起,钻孔质量难以保证!现场发现许多编录为非地质类专业学生利用假期在此打工,对土石这些基本地质体都没有概念,更有甚者不学无术,一脸油滑腔,对现场指出的问题满口应承,一回头继续他的偷工减料。
地质勘测工作总结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地质勘测工作作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和国土安全的重要基础,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人在过去的XX年中,参与了多项地质勘测项目,现将工作总结如下,以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工作内容1. 地质调查(1)对项目区进行地质环境调查,包括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
(2)收集和分析已有地质资料,如地形图、地质图、遥感影像等。
(3)开展实地调查,包括地质剖面测量、采样、测试等。
2. 地质勘察(1)根据地质调查结果,确定勘察方案和勘察方法。
(2)进行地质勘察,包括钻探、槽探、坑探等。
(3)对勘察成果进行分析,包括岩土工程特性、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问题等。
3. 地质评价(1)根据勘察成果,对项目区地质条件进行评价。
(2)分析地质风险,提出防治措施。
(3)为工程建设提供地质依据。
4. 报告编制(1)根据勘察成果和评价结果,编制地质勘察报告。
(2)报告内容应包括地质概况、勘察方法、成果分析、评价结论等。
(3)确保报告质量,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三、工作成果1. 完成XX项地质勘察项目,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和国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2. 提出XX项防治措施,有效降低了工程地质风险。
3. 编制地质勘察报告XX份,为工程建设提供了可靠依据。
4. 在地质勘察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发表学术论文XX篇。
四、工作经验与体会1. 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作为一名地质勘测工作者,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以适应地质勘测行业的发展。
2. 注重团队合作。
地质勘测项目涉及多个专业领域,需要各专业人员密切配合。
要加强团队协作,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3. 严谨细致。
地质勘测工作要求严谨细致,对数据、资料、报告等要严格把关,确保质量。
4. 勤于思考。
地质勘测工作中,遇到问题时,要勤于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5. 良好的沟通能力。
与甲方、施工方、设计方等保持良好沟通,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地质勘察报告正式版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一、工程概况:拟建工程由**房地产开发公司筹建,**设计研究院设计,委托**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进行岩土工程勘察。
拟建工程位于启**路北侧,**路西侧,场地原为**地块,勘察时原有建筑已拆除。
本工程总规划用地面积12200平方米,南北长约157米,东西宽约48~100米。
地上总建筑面积约10200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12100平方米。
由一幢39层宾馆、办公、公寓式酒店主体建筑以及4层的商业裙房组成,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建筑物概况见表1:表1:拟建工程概况二、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勘察阶段及勘察目的:1、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及勘察阶段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 -2001,本工程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场地),地基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地基),岩土勘察工程等级划分为甲级。
岩土工程勘察阶段为详细勘察。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
2、勘察目的为拟建工程提出详细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及提供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设计参数,对建筑地基作出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并对地基基础型式、地基处理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具体内容如下:(1)查明场地及其附近有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并查明类型、成因、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2)查明场地内有无古河道、沟浜、暗塘、墓穴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3)查明建筑场地范围内土层类型、成因、埋深、分布范围、工程特性及变化规律等,提供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其承载力特征值,评价地基的稳定性、适宜性、均匀性;(4)查明场地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判别地下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5)对拟建建筑物的地基基础方案进行分析和论证,选择合理的地基基础方案或地基处理方案;(6)选择合理的桩端持力层,提供桩基设计参数,估算单桩承载力,提供桩基沉降设计参数;分析沉桩的可能性及其对周围环境设施的影响;(7)提供基坑开挖支护和降水方案、基坑开挖支护设计参数及基坑周边地质模型;分析基坑开挖、降水对周围环境设施的影响;对基坑的稳定性进行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一、工程概况:拟建工程由**房地产开发公司筹建,**设计研究院设计,委托**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进行岩土工程勘察。
拟建工程位于启**路北侧,**路西侧,场地原为**地块,勘察时原有建筑已拆除。
本工程总规划用地面积12200平方米,南北长约157米,东西宽约48~100米。
地上总建筑面积约10200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12100平方米。
由一幢39层宾馆、办公、公寓式酒店主体建筑以及4层的商业裙房组成,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建筑物概况见表1:表1:拟建工程概况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勘察阶段及勘察目的:1、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及勘察阶段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 -2001,本工程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场地),地基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地基),岩土勘察工程等级划分为甲级。
岩土工程勘察阶段为详细勘察。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
2、勘察目的为拟建工程提出详细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及提供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设计参数,对建筑地基作出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并对地基基础型式、地基处理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具体内容如下:(1)查明场地及其附近有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并查明类型、成因、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2)查明场地内有无古河道、沟浜、暗塘、墓穴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3)查明建筑场地范围内土层类型、成因、埋深、分布范围、工程特性及变化规律等,提供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其承载力特征值,评价地基的稳定性、适宜性、均匀性;(4)查明场地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判别地下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5)对拟建建筑物的地基基础方案进行分析和论证,选择合理的地基基础方案或地基处理方案;(6)选择合理的桩端持力层,提供桩基设计参数,估算单桩承载力,提供桩基沉降设计参数;分析沉桩的可能性及其对周围环境设施的影响;(7)提供基坑开挖支护和降水方案、基坑开挖支护设计参数及基坑周边地质模型;分析基坑开挖、降水对周围环境设施的影响;对基坑的稳定性进行评价。
(8)测定场地的剪切波速,对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作出分析和评价,评价地基的液化可能性、划分液化等级。
三、岩土工程勘察依据的规范及技术标准本次勘察依据的规范及技术标准有:(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GJ 72-2004);(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6)《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7)《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JGJ 120-99) ;(8)《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 87-92) ;(9)《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 89-92) 。
(10)《建设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试行)四、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布置及完成工作量1、勘察工作布置据本地区已有的工程地质资料,本场地主要为第四系滨海~河流相、滨海~浅海相、滨海~湖沼相、河口沙洲~漫滩相沉积的松散堆积土层。
本次勘察根据以上规范及勘察合同要求,结合建筑物性质及本地区已有的工程地质资料,确定本次勘察采用钻探取土、室内土工试验、标准贯入与静力触探原位测试等方法进行勘探,并辅以小螺纹钻探明场地暗沟及古河道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勘探点布置是依据业主提供的规划总平面图,主要按建筑物的周边线及角点布置,勘探点深度及间距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有关标准要求确定,最大控制性钻孔深度130.0m。
拟建物位置及勘探点布置详见图1-1~1-2。
2、勘探点测量定位依据(1)勘探点定位根据业主提供的规划总平面图,按建筑物角点坐标位置进行放线布置。
(2)孔口高程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引测点为场地西侧建筑业大厦弧形台阶前中点,标高为2.48m(引测高程),详见图1 -1。
3、钻探现场钻探采用SH30-2型及GXY-1型钻机,钻进方式采用优质泥浆护壁回转钻进,开孔直径为127mm,终孔直径为110mm,小螺纹钻主要对浅部土层进行钻探,以查明表层土的分布变化和地下暗沟、暗塘、暗坑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钻探操作按《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 87-92) 进行。
4、岩土采样及原位测试(1)Ⅰ级不扰动原状土样由薄壁及单动三重管取土器取得。
原状土样长度为50~100cm、直径80mm。
取样前先清孔,避免残留土对土试样的扰动影响,并按有关规范及工程需要控制取样间距,土样及时封存,避免运输振动。
对标贯孔取得Ⅳ级扰动土样进行采用甲种比重计法、颗粒分析试验。
(2)标准贯入试验采用N63.5标准贯入试验,落锤高度为76cm,先预击15cm,再记录30cm 锤击数作为标贯击数N。
(3)静力触探试验采用15吨静力触探机,由LMC-D310静探微机记录读数,双桥探头截面积为15cm2 ,测试间距皆为10cm/次,贯入速率均控制在1.2m/min左右。
主楼部分60~70米以下静探贯入有困难,改用标准贯入试验,终孔深度85.0~85.5米。
(4)波速试验采用武汉岩海公司的RS-1616K型探测仪及南京伟雄电器设备厂生产的井下波速探头,测试方法采用单孔法,测试间距为1米。
5、室内土工试验对采取的土样均作常规的含水率、比重、界限含水率、及密度等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其中塑限采用滚搓法,液限采用76g瓦式圆锥仪法测定。
本工程为桩基工程,压缩试验最大压力大于预估上覆土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之和;并针对基坑工程,其相关土层作回弹再压缩试验。
抗剪强度试验,对场地厚层软粘性土选择代表性土样作三轴不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并对基坑开挖所涉土层作固结快剪试验,其余土试样作直剪快剪试验。
对标准贯入试验获取的扰动土样采用比重计、筛分法作颗粒分析试验。
用于液化判别的粘粒含量做颗粒分析时,采用六偏磷酸钠做分散剂测定。
对无法取得砂土原状土样时,进行颗粒分析试验。
针对基坑降水,对相关土层做渗透试验;为判别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取地下水作水质分析试验。
所有试验均执行现行的《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有关标准及操作规程。
6、勘察进程(1)外业:2005年06月11日~07月5日(2)室内试验:2005年06月15日~07月10日(3)资料整编:2005年07月10日~07月30日7、完成工作量本次勘察完成工作量详见完成工作量一览表2:表2 :完成工作量一览表1、位置和地形本场地位于启东市江海中路和人民中路交叉路口,距西侧建筑业大厦28.8m。
场地地面高程1.71~2.85m,最大高差约1.14m。
自然地面高程2.27m左右。
2、自然地理概况1、地貌: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区,地势平坦,地貌单一。
2、降雨量:年平均降雨量1028.4mm,日最大降雨量为172.2mm。
3、风:年平均风速3.7m/s,最大风速29m/s;风向:春冬季以北风、东北风为主,夏秋季以东南风、南风为主。
4、日照:年平均日照2061.8小时,年最高日照2401.7小时,年最小日照1812.7小时。
5、蒸发量:年平均蒸发量1374mm,年最大蒸发量1557mm,年最小蒸发量1228.3mm。
6、气温:年平均气温15℃,极端最高气温38.3℃,极端最低气温-10.8 ℃,年平均最高气温19.2℃,年平均最低气温11.4℃。
7、湿度:平均相对湿度82%。
3、地层分布及成因本次勘察查明,在钻探所达深度范围内,场地自然地面下18.5m以浅土层为全新世(Q4)滨海~河流相沉积的粉质粘土、粉砂、粉土层;18.0~41.0m为滨海~浅海相沉积的厚层淤泥质粉质粘土;41.0~56.0m左右为滨海~沼泽相沉积的淤泥质粉质粘土、粉质粘土层;56.0~75.0m左右为滨海~河口相沉积的粉土、粉砂层;其下沉积晚更新世长江古河道的中砂、粗砂,夹多层河口沙洲相~漫滩相的粉砂和粉质粘土。
各土层层位分布较稳定,土层分层描述如下:①杂填土:褐黄~灰色,主要分布于场地表层及原有建筑物基础地段,土质不均匀,主要成分为粉质粘土,含碎砖、砼块和植物根系等,一般厚度为0.5~2.5m,平均厚度0.8m左右m。
②淤泥质粉质粘土:褐黄~灰褐色,上部含氧化铁斑,土质欠均匀,有孔洞;下部稍夹薄层粉土,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软~流塑,属中~高压缩性土。
层底埋深1.4~2.6m,层底标高-0.07~0.70m,层厚0.4~1.7m,平均厚度1.2m左右。
本层除局部杂填土地段缺失外,整个场地均有分布。
③粉土:灰色,很湿,稍密,土质不均匀,层底夹淤泥质粉质粘土,摇震反应迅速,无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属中压缩性土。
层底埋深3.6~5.1m,层底标高-2.44~-1.47m,层厚1.4~2.75m,平均厚度2.4m左右。
本层全场分布。
④粉砂:灰~姜黄色,饱和,土质不均匀,频夹粉土,稍夹粉质粘土,含云母、木屑和贝壳碎片,稍密~中密,属中~低压缩性土。
层底埋深6.6~8.0m,层底标高-5.39~-4.35m,层厚2.4~3.4m,平均厚度3.0m左右。
本层全场分布。
⑤粉土:灰色,土很湿,稍密,含云母、木屑,土质不均匀,上部夹淤泥质粉质粘土,摇震反应迅速,无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属中压缩性土。
层底埋深12.40~14.00m,层底标高-11.44~-10.48m,层厚5.3~6.2m,平均厚度5.7m左右。
本层全场分布。
⑥粉土:灰色,湿~很湿,土质不均匀,频夹淤泥质粉质粘土或粉质粘土,含云母碎片、贝壳屑,摇震反应迅速,无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稍密,属中~高压缩性土。
层底埋深17.8~19.7m,层底标高-17.29~-15.90m,层厚5.2~6.25m,平均厚度5.7m左右。
本层全场分布。
⑦淤泥质粘土:灰色,流塑,土质尚均匀,稍夹薄层粉土,具水平层理,无摇震反应,稍有~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属高压缩性土。
层底埋深20.8~23.0m,层底标高-20.44~-18.75m,层厚2.1~3.5m,平均厚度2.8m左右。
本层全场分布。
⑧粉土:灰色,湿~很湿,摇震反应中等,无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稍~中密,属中压缩性土。
层底埋深22.5~25.9m,层底标高-23.05~-20.79m,层厚1.2~3.9m,平均厚度2.1m左右。
本层全场分布。
⑨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流塑状态,土质不均匀,频夹薄层粉土、淤泥质粘土,具水平层理,无摇震反应,稍有~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属中~高压缩性土。
层底埋深40.8~41.8m,层底标高-39.58~-38.90m,层厚17.7~18.6m,平均厚度18.3m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