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内部门户技术规范

合集下载

中国联通云门户-流程服务项目-开发及编码规范

中国联通云门户-流程服务项目-开发及编码规范

中国联通云门户项目流程服务项目开发及编码规范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2022-03-22产权说明本文件中出现的任何文字叙述、文档格式、插图、照片、方法、过程等内容,任何个人、机构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引用本文件的任何片断,无论是通过电子形式或非电子形式。

文档信息项目名称:中国联通云门户项目项目经理:肖永威文档版本号:v 1.1项目阶段:设计阶段文档版本日期:2012年12月120日起草人:张玉明起草日期:2012年12月13日评审人:评审日期:评审方式:会议评审【】、邮件评审【】版本历史版本号版本日期作者说明v 1.0 2012-12-13 张玉明创建文档v 1.1 2012-12-17 张玉明修订文档,增加WS配置classpath增加流程建模复用组件配置及使用规范v 1.2 2012-12-18 张玉明增加4.5 Identifiers数据提取v 1.3 2012-12-18 张玉明、刘彦利增加 3.3.5 方法集和命名空间v 1.4 2012-12-20 张玉明增加 4.8 4.9节v 1.5 2013-01-22 张玉明增加 3.3.7节目录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概述指导云流程服务项目开发,提供设计、开发、编码的参考、执行规范。

1.1 目标规范项目各环节实施、开发、编码规范,以及故障处理、调优问题汇总记录。

此文档会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维护,保持版本更新。

1.2 名词解释CordysCWSRESTBinLog2功能设计2.1 页面设计2.1.1 页面设计一般原则2.1.2 XFORM开发原则2.1.3 菜单菜单项应当赋予角色,而不是直接赋给用户2.1.4 调试可以使用fiddler、httpwatch、firebug、IE developerToolbar来对Http请求及JS脚本进行调试和性能调优。

2.2 数据库设计2.2.1 原则数据库设计必须符合第一范式。

数据库只保留基本逻辑约束,包括以下方面:●主键●主子表关联外键约束属性表不添加外键约束。

中国联通客户服务系统技术规范

中国联通客户服务系统技术规范

中国联通客户服务系统技术规范中国联通客户服务系统技术规范书增订部分(讨论稿)中国联通客服与呼叫中心业务部2003年6月目录第一章概述 (8)一、前言 (8)二、客服系统新功能整体描述 (9)三、整体设计原则 (12)1、规范性 (12)2、开放性 (12)3、扩展性 (12)4、实用性 (13)5、可靠性、安全性 (13)6、经济性 (13)7、灵活性 (13)四、适用范围 (13)五、起草单位 (14)六、解释单位 (14)七、参考文献 (14)八、名词解释 (15)第二章客服系统本地用户资料库 (17)一、业务描述 (17)二、组网结构 (17)三、客户本地资料库的具体内容 (19)1、客户基本资料 (19)2、用户基本资料 (23)3、缴费历史信息 (30)4、用户异动信息 (31)5、客户历史账单 (31)6、用户历史详单 (32)四、本地资料库数据的维护 (32)五、增量文件传递规则 (33)1、传输方式 (33)2、传输协议 (33)3、传输过程 (34)4、文件接口处理模式 (34)5、批量文件格式 (35)6、文件存放目录 (35)7、文件传递频率 (36)8、文件命名规则 (36)9、数据的备份 (37)六、技术性能要求 (40)第三章用户分层服务功能 (41)一、业务描述 (41)二、体系结构 (42)1、客户层次的划分 (42)2、IVR系统中差异化服务的实现 (43)3、人工服务差异化的实现 (44)4、客户层次接通率指标设定 (44)5、分层服务呼叫分配策略 (44)6、人工服务路由分配策略 (45)7、后台职能部门处理配合策略 (45)三、系统功能 (45)四、接口实现 (46)五、安全性与可靠性 (47)六、技术性能要求 (48)第四章座席咨询知识库 (50)一、业务描述 (50)二、组网结构 (51)1、体系结构 (51)2、物理组网 (52)三、系统功能 (53)1、功能描述 (53)2、业务流程 (56)3、系统管理 (56)4、安全性与可靠性 (57)5、实用性与扩展性 (57)四、接口实现 (57)五、技术性能要求 (58)第五章客服运营管理系统 (60)一、业务描述 (60)二、组网结构 (61)1、体系结构 (61)2、物理架构 (63)三、系统功能 (64)1、功能描述 (64)2、业务流程 (70)3、系统管理 (71)4、安全性与可靠性 (71)5、数据备份与恢复 (72)6、实用性和扩展性 (72)四、接口实现 (72)五、技术要求 (73)第六章主动呼出系统 (75)一、业务描述 (75)二、组网结构 (76)1、体系结构 (76)2、模块组网 (78)三、系统功能 (79)1、功能描述 (79)2、业务流程 (83)3、系统管理 (84)4、安全性与可靠性 (85)5、实用性和扩展性 (85)四、接口实现 (85)1、物理连接 (85)2、协议接口 (86)五、技术性能要求 (86)第七章电子工单闭环管理系统 (87)一、业务描述 (87)二、体系结构 (88)三、系统功能 (88)1、功能描述 (88)2、电子工单模型 (89)3、电子工单的功能 (90)4、工作流管理功能 (92)四、接口实现 (94)1、内部接口 (94)2、与OA的外部接口 (94)五、技术性能要求 (95)六、业务名词说明 (95)第一章概述一、前言随着电信业务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市场将逐步呈现从规模扩张到规模效益型发展的转变、从提供普遍和基本服务到提供多元化、个性化、多层次服务的转变态势,客户服务能力和水平也成为竞争的重要因素,电信企业越来越意识到客户服务质量是企业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联通IPTVEPG技术规范V1.0

中国联通IPTVEPG技术规范V1.0
第 4 页 共 29 页
2 符号和缩略语
BSSP: 宽带服务支撑平台(Broadband Service Support Platform)
CDN: 内容分发网络 (Content Distribution Network)
QB
中国网通企业标准
QB/CNC-09-005-2005
中国网通
IPTV EPG 技术规范 V1.0
2006-1-5 发布
2006-1-6 实施
中国网通(集团)有限公司
I
目录
1 使用范围 ..............................................................................................................3
2 符号和缩略语 ........................................................................................................3
3 引用标准和规范 .....................................................................................................3
本标准的提出单位:
中国网通(集团)有限公司技术部
本标准的归口管理单位: 中国网通(集团)有限公司技术部

本标准的起草单位:
中国网通集团研究院
中国网通(集团)有限公司技术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陶蒙华、姜鹏
第 3 页 共 29 页
1 使用范围
本标准对 IPTV 系统的 EPG(电子节目单)服务进行了相应规定。为网通集团 IPTV EPG 系统的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入网检测、网络运行和管理维护提供技术依据。

中国联通企业内部网IP地址规范

中国联通企业内部网IP地址规范

中国联通2007年IP承载网工程资源命名规范(V0.1)设备及端口命名规范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2007年7月Confidential目录1概述 (4)1.1命名、编码与分配原则 (4)1.2命名、编码与分配范围 (4)1.3适用范围 (4)1.4编排格式与约定 (5)2设备和端口命名 (6)2.1设备命名 (6)2.1.1网络设备名 (6)2.1.2网管中心设备名 (7)2.2设备接口名 (8)2.3端口描述 (9)2.3.1LoopBack端口描述 (9)2.3.2网络端口描述 (9)2.3.3用户端口描述 (11)3网管及安全相关命名 (13)3.1网管 (13)3.1.1SNMP密码 (13)3.1.2集中认证telnet帐号 (13)3.1.3SNMP帐号命名 (13)3.2安全部分命名 (13)3.2.1控制列表命名 (13)3.2.2AAA命名 (14)附表一:省市名缩写 (15)1概述1.1命名、编码与分配原则本规范对中国联通IP承载网工程实施中所使用资源的命名、编码与分配作了明确规定。

本规范是进行中国联通IP承载网工程建设、便于规范化的基础性文件,也将是日常维护管理的重要文件。

本规范的编制遵循以下原则:(1)唯一性本规范保证在中国联通IP承载网层面一个对象只有一个名称,一个名称只对应到一个管理对象。

(2)可扩展性出现新类型的资源对象本规范未包括时,易于增加扩充,同时也考虑到编码容量的可扩充性。

(3)可操作性命名规则与实施原则描述明确、严谨,易于实际操作。

由于中国联通IP承载网工程涉及不同厂家设备,且对同一特性的配置存在较多不同之处。

因此,针对不同厂家的不同情况,也分别进行了规范。

在工程实施中,根据不同厂家设备,匹配不同的规范内容。

1.2命名、编码与分配范围本规范对中国联通IP承载网工程中所使用资源的命名、编码与分配进行了规定。

1.3适用范围本命名规范适用于中国联通IP承载网的工程实施、各种相关的管理活动。

中国联通之系统技术规范

中国联通之系统技术规范

系统的目标和功能
功能:支持多种通信协议, 如 G S M 、 C D M A 、 LT E 等
提供高质量的语音、数据、 视频等通信服务
支持多种终端设备,如手机、 平板、电脑等
目标:提高通信效率,降低 运营成本
提供网络管理和监控功能, 确保网络稳定运行
系统的架构和组成
添加标题
架构:分层架构, 包括应用层、服务 层、数据层和基础 设施层
01
系统培训和支持方案
培训内容和目标
培训内容:系统操作、维护、故障排除等 培训目标:提高员工系统操作能力,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培训方式: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培训时间:根据员工需求,灵活安排培训时间
培训方式和时间安排
培训方式: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包括视频课程、在线答疑、现场实操等 培训时间:根据项目进度和需求,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确保培训效果 培训内容:包括系统操作、故障排除、维护管理等方面 培训考核:设置考核环节,确保培训效果,提高员工技能水平
公司
中国联通之系统技 术规范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1
系统概述
02
系统技术规范
03
系统实施方案
04
系统维护和管理方案
05
系统培训和支持方案
06
01
添加章节标题
01
系统概述
系统的定义和范围
系统的定义:中国联通之系统技术规范是指中国联通在通信技术、网络架构、业务应用 等方面制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接口规范:RESTful、 SOAP、Web Service等
安全技术:加密、认证、访 问控制等
测试技术:单元测试、集成 测试、系统测试等

山东联通室内分布系统技术规范

山东联通室内分布系统技术规范

附件2 山东联通室内分布系统技术规范书第一章室内分布施工质量及工艺要求1、主机(室内直放站)要求安装在楼宇的机房内,主干馈线、部分有源设备(干线放大器)、耦合器、功分器及电源插座等,需固定在电井内,部分耦合器和功分器应分别安装在相应位置的电井内或吊顶内,分布端主馈线由室内直放站或微蜂窝等引出,通过电井(不允许在风管内或水管井内铺设馈线和安装其它器件、设备)分别铺设至各楼层;所有设备器件的安装位置应便于今后维护。

2、各楼层的分布馈线走吊顶上面,器件尽可能固定好;馈线的布放要求整齐、美观,不得有交叉、扭曲、裂损的情况;弯曲半径应符合馈线的技术指标;馈线需用扎带、馈线座或走线梯、馈线夹加以固定;天线的安装要求清洁美观,并应尊重业主和联通公司的意见。

3、室内直放站和干线放大器等有源设备应尽可能安装在干燥、通风、比较清洁和便于维护的位置,如受安装条件限止无法达到上述要求,则必需加装防水、防尘和散热通风装置;4、所有天线、功分器、耦合器等均安装在室内,这些器件与连接头的接口应做防水处理;有源设备(直放站和干放等)要有必要的防水防尘措施,主干馈线从室外引入室内处要有回水弯;5、室内采用阻燃馈线,满足防火要求;天花板吊顶内的馈线固定于吊顶内的龙骨上,没有吊顶的地方,沿墙布放加套PVC管并与墙体固定;6、所有器件和设备的标签要完整,便于日后维护管理。

7、安全检查(接地、避雷等),为了保障各设备的安全,避免隐患发生,分布系统的前端(微蜂窝或直放站处)加装馈线接地件,接地件应与大楼地网良好接地;要求接地线的弯曲度大于90度,接地电阻小于5欧姆(考虑到实际情况,是否测试,视情况而定或要求从宽,但主机必需有接地)。

第二章工程实施进度表工程类别分类表第三章分工界面投标人提供的集成报价应包括:施工费、协调费、辅材费、仪器仪表的使用费、合同约定时间内设备保修的代维费,以及投标人维持企业运营和本项目操作所包括的企业管理费、财务费、税金等分用。

联通客户服务系统技术规范书

联通客户服务系统技术规范书

联通客户服务系统技术规范书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联通客户服务系统的技术规范,对该系统的设计、开发、部署和运维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2. 系统架构设计2.1 系统组成联通客户服务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模块组成:- 用户管理模块:负责用户注册、登录、密码管理等功能。

- 服务需求模块:包括用户提交服务需求、查看服务需求状态等功能。

- 服务处理模块:包括服务需求派发、处理、反馈等功能。

- 报表统计模块:负责生成各类报表和统计数据。

2.2 系统架构联通客户服务系统采用三层架构,分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 -表示层:负责接收用户的请求,并将其转发到业务逻辑层进行处理。

- 业务逻辑层:负责处理用户请求,并与数据访问层进行交互,完成相应的业务逻辑处理。

- 数据访问层:负责与数据库进行交互,提供数据的存取操作。

3. 数据库设计3.1 数据库结构联通客户服务系统的数据库包含以下几个主要表: - 用户表:存储用户的基本信息,包括用户名、密码、手机号码等。

- 服务需求表:存储用户提交的服务需求信息,包括需求类型、需求描述、状态等。

- 服务处理表:存储服务需求的处理信息,包括处理人、处理意见、处理时间等。

- 报表统计表:存储生成的各类报表和统计数据。

3.2 数据库设计原则在设计数据库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 数据库表的字段应合理命名,具有一定的描述性,便于理解和维护。

- 数据库表应尽量满足第三范式,避免数据冗余和更新异常。

- 数据库表的字段应设置合适的数据类型和长度,以节约存储空间和提高查询效率。

4. 系统安全设计4.1 用户认证和授权用户认证和授权是系统安全的基础,联通客户服务系统采用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模型,用户需要经过身份验证后才能访问系统,并根据其角色进行相应的权限控制。

4.2 密码安全性为了保障用户的密码安全,联通客户服务系统应采用加密存储的方式保存用户密码,并可以对用户密码进行合理的预防、检测和响应措施,如密码强度检查、密码加密传输等。

中国联通3G门户业务技术要求

中国联通3G门户业务技术要求

中国联通3G门户业务技术要求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目录1概述 (1)1.1文档内容 (1)1.2适用范围 (1)1.3解释权及修订权 (1)1.4术语和缩略语 (2)1.5参考文献 (2)2业务技术要求 (3)2.1业务访问和订购流程 (3)2.1.1业务使用流程(访问非计费URL) (3)2.1.2业务使用流程(访问计费URL) (4)2.1.3订购业务流程 (5)2.2页面开发规范 (6)2.2.1标记语言规范 (6)2.2.2页面设计基本原则 (7)2.2.3页面效果规范 (7)2.2.4背景音乐规范 (9)2.2.5图标与图形规范 (10)2.2.6CACHE规范 (11)2.2.7菜单规范 (12)2.2.8页面返回规范 (12)2.2.9文本显示规范 (13)2.2.10用户输入规范 (15)2.2.11格式化输入规范 (15)2.2.12浏览器性能参考 (16)2.2.13MHTML格式页面 (16)2.2.14终端适配 (20)2.2.15COOKIES规范 (20)2.3URL说明 (21)2.4业务返回规范 (21)2.4.1说明 (21)2.4.2适用范围 (22)2.4.3页面和软键(数字键)的返回规定 (22)2.4.4业务的“返回上级” (23)2.4.5业务的“返回首页” (25)2.4.6业务的返回“频道首页” (26)2.5W AP P USH规范 (27)2.5.1说明 (27)2.6业务实现要求 (27)2.6.1对WAP1.2的兼容 (27)2.6.2浏览类业务 (31)2.6.3下载类业务 (34)2.6.4业务订购 (34)2.6.5PUSH类业务 (35)2.7用户手机号码和手机型号获取说明 (35)2.8编码和代码 (36)2.9计费模式 (36)1概述中国联通WCDMA移动互联网业务开展以后,用户数增长迅速,用户使用的各类业务越来越丰富,目前提供的各类业务均是按照WAP1.2标准向用户提供的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目录1前言41 总则51.1 背景51.2 编制目的51.3 适用X围51.4 文档结构51.5 规X起草单位61.6 规X解释权61.7 参考文献61.8 名词解释和缩略语62 概述73 系统总体架构73.1 省分(总部)门户系统逻辑架构73.2 两级门户体系架构83.3 省分(总部)门户系统参考物理架构94 门户系统总体功能概述104.1 门户系统应用104.1.1 用户管理104.1.2 认证管理104.1.3 访问策略管理104.1.4 安全管理104.1.5 个性化服务104.2 企业应用集成104.3 统一的用户目录管理104.4 用户认证及访问权限控制114.4.1 用户认证流程114.4.2 访问权限控制115 两级门户互联125.1 门户互联访问类型125.2 门户互连实现技术125.2.1 门户互联技术列举125.2.2 推荐方式及性能对比135.3 统一待办集成135.3.1 概述135.3.2 集成方式135.3.3 表结构设计146 单点登录实现156.1 省分门户内的单点登录156.2 集中应用系统接入各门户系统的单点登录166.3 跨门户访问的单点登录186.4 CDSSO功能实现的技术细节197 网络组织207.1 网络拓扑结构207.2 门户系统与应用系统的网络层互连217.3 IP地址及DNS规划227.3.1 IP地址规划原则227.3.2 DNS调整原则227.3.3 NTP配置要求237.3.4 域名要求238 门户系统技术要求248.1 总体设计技术要求248.1.1 系统设计要求248.1.2 系统性能要求248.1.3 系统监控设计要求298.1.4 备份和恢复设计要求308.1.5 安全性设计要求318.1.6 接口要求328.1.7 编码原则338.2 门户对被集成系统的技术要求348.2.1 C/S接入系统技术要求358.2.2 B/S接入系统技术要求358.2.3 域内应用系统集成的实现方式358.3 主机设备378.4 操作系统378.5 存储备份硬件设备378.5.1 存储设备378.5.2 备份设备378.6 数据库388.7 门户平台软件398.8 目录服务平台软件408.9 机房环境要求408.9.1 机房温、湿度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8.9.2 防尘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8.9.3 防电磁干扰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8.9.4 接地错误!未定义书签。

8.9.5 其它环境条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9 系统安全429.1 系统的可靠性429.1.1 系统可靠性、稳定性保障机制429.1.2 硬件可靠性429.1.3 软件可靠性429.1.4 平台稳定性要求429.2 网络接入安全429.2.1 身份验证429.2.2 拨号访问保护439.3 信息传输的安全439.3.1 完整性策略439.3.2 数据XX性439.3.3 网络可用性439.3.4 设备审计439.3.5 配置确认439.3.6 监视记录网络的活动44 9.3.7 入侵检测449.4 应用系统的安全449.4.1 主机系统安全449.4.2 操作系统安全449.4.3 病毒防X449.5 数据安全459.5.1 数据备份459.5.2 数据恢复45前言本规X主要规定了中国联通企业内部门户系统门户子系统的技术规X,主要包括系统总体架构、总体功能、两级门户互联、单点登录、网络组织、技术要求和系统安全等内容。

中国联通企业内部门户系统的建设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门户子系统是管理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规X是针对开发、建设中国联通总部、省分公司内部门户系统的门户子系统的技术规X,作为总部及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分公司门户系统建设工作的指导依据。

有关企业内部门户系统的规X主要包括:✧《中国联通IT系统MSS系统域企业内部门户系统业务规X》,包括门户子系统部分和用户目录子系统部分。

✧《中国联通IT系统MSS系统域企业内部门户系统技术规X》,包括门户子系统部分和用户目录子系统部分。

✧《中国联通IT系统MSS系统域企业内部门户系统测试规X》本标准由中国联通公司信息化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联通公司技术部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讯邮电咨询XX、中国联通信息化部本标准主要起草人:xx xx xx本标准的修改和解释权属中国联通公司。

1 总则1.1 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中国加入WTO,中国电信市场的政府管制力度将越来越弱,市场更加开放,竞争更加激烈。

国内外市场环境要求国内的公众电信运营企业在经营理念、管理模式上能上升到较高层次,以求在电信运营商的国际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联通作为国内唯一一家对所有电信业务拥有经营权的电信运营商,拥有全国X围内相当规模的公用电信网,经营多种基础电信业务和增值电信业务,形成移动(GSM/CDMA)、长途(193)、数据(165)、IP、市话、增值业务等多种业务并存共同发展的格局。

中国联通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建有分公司,为了有效的发挥公司内部资源,提高内部管理效率,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中国联通逐步统一规划、建设全国X围内的MSS系统。

2003年联通总部编制并通过了《中国联通管理支持系统(MSS)总体方案》,制定了MSS 的总体建设思路。

2004年,为指导同年进行的全国X围的MSS一期工程的建设,又组织编制并通过了《中国联通管理支持系统(MSS)技术规X》,其中明确了2004年的建设重点是实现公文流转、经营信息展现、电子和基础网络设施等四个方面。

经过一年的实施,已基本实现了一期的建设目标,同时也为联通MSS的后期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良好的信息化环境。

2005年联通总部制定了新的建设任务,其中一个重点就是建设门户系统,为MSS、ERP 提供统一的接入、认证和安全管理平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展现平台。

企业信息门户的实施是MSS系统建设过程中一个重要目标任务。

为规X门户系统的建设,中国联通总部组织制定了中国联通企业内部门户系统技术规X,本文件为中国联通IT系统MSS 系统域企业内部门户系统技术规X门户子系统部分(以下简称“本规X”)。

1.2 编制目的为了在前期的基础上更有效指导企业内部门户系统建设实施工作,中国联通XX特制定本规X。

与本规X配套使用的还有《中国联通IT系统 MSS系统域企业内部门户系统业务规X 门户子系统部分》(主要提出了企业内部门户系统应具备的功能需求和相关要求),将共同指导、约束企业内部门户系统建设实施的相关工作。

本规X可作为中国联通总部及各省分的内部门户系统建设实施项目的设计、开发、验收的相关依据。

1.3 适用X围本规X指导并规X中国联通各省分公司进行门户子系统的建设。

各省可依照本规X以及其它相关规X、标准,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建设总部及省分的门户系统。

1.4 文档结构第一部分:总则,描述本文的背景、编制目的、适用X围、文档结构、规X起草单位、解释权与修订权、名词解释和缩略语等内容;第二部分:概述,对规X的定位进行了概括性描述;第三部分:系统总体构架,从软件逻辑架构、两级门户架构及物理模型三方面进行了概括性描述;第四部分:门户系统总体功能,对门户的功能、门户集成的相关应用系统以及用户目录管理、认证流程进行了介绍;第五部分:两级门户互联,概要说明了门户互联的方式,并详细介绍了几种互联技术方法,并针对全国门户、省分(总部)门户待办集成的细节做出了规X要求;第六部分:单点登录实现,分别从门户内部、跨门户及全国门户三个方面的流程及CDSSO技术细节进行深入阐述和要求;第七部分:网络组织,对于网络拓扑结构、门户系统与应用系统的网络互联、IP地址及DNS规划等几个方面做出了说明和规X要求;第八部分:门户系统技术要求,对主机、存储、安全、门户软件等几个方面作出了要求,对于集成应用系统的用户管理、展现及单点登录提出具体的技术要求和可选方案;第九部分:对总体系统的可靠性,网络安全性,信息安全性,应用系统的安全性,数据安全性进行了相关说明并提出了相关要求。

1.5 规X起草单位本规X起草单位为中国联合通信XX信息化部、中讯邮电咨询XX。

本规X增补、修订权属中国联合通信XX信息化部。

1.6 规X解释权本规X的解释权为中国联合通信XX信息化部。

1.7 参考文献《中国联通IT系统总体技术体制v1.0》1.8 名词解释和缩略语BSS:Business Supporting System,业务支持系统。

EAI:Enterprise Application Integration,企业应用集成。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

LDAP:Lightweight Directory Access Protocol,轻量级目录访问协议。

MSS:Management Supporting System,管理支持系统。

Portal:门户,在本规X中指企业内部门户,是用户和管理支撑系统、业务系统之间的桥梁。

门户系统将企业分散的应用和信息进行聚合,实现应用关联和信息共享,供决策支持服务。

Portlet:是基于应用系统的展现端组件,通过与应用系统的接口获得应用数据和操作功能。

Portlet可以是Portal系统的一部分,由Portal系统提供工具和运行环境实现Portlet的生成、运行、授权、维护等管理工作。

SSO:Single Sign-on,单点登录,即用户登录后不需要再次提供认证信息就可以访问相关各应用系统。

CDSSO:Cross Domain SSO,跨域的单点登录,即在两个独立的安全域之间实现的单点登录。

TAM:Tivoli Access Manager 提供集中式的认证/授权/审计功能,并实现对门户及各种后台子系统的单点登陆。

包括Policy Server和WebSeal两个主要的组件。

TIM:Tivoli Identity Manager 提供集中式的账户生命周期管理,通过TIM可以实现对各种后台子系统的账户管理,包括Domino/AD/ERP等系统的XX信息。

IDI:IBM Directory Integrator 通过各种标准的连接器与各种账户注册表进行连接,并通过流水线对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实现账户数据的同步。

IDS: IBM Tivoli Directory Server 基于LDAP标准的LDAP目录服务器,用户信息存储在这个目录服务器中,并可以根据联通公司的需求来灵活的定义用户的属性信息.LTPA: LightWeight Third Party Authentication,轻量级第三方认证(LTPA)的认证机制, LTPA 定义了存储在客户端上的令牌格式,运行在不同机器上的WEB 应用程序使用LTPA 实现用户认证信息的传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