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交换律1教案沪教版

合集下载

交换律教案

交换律教案

运算定律——交换律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四年级第一学期 P60-61.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发现——举例证明——揭示规律——字母表示等探究过程,知道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内容,并会用字母式表达。

2、能运用交换律对加法和乘法的计算结果进行验算,培养学生自觉检验计算结果的习惯。

3、体验能运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一些运算更简便。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教学难点:体验能运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一些运算更简便。

教学过程:一、交流引入,创设情境1、口算:26+33=,47+15=,5×12=,31×3=33+26=,15+47=,12×5=,3×31=师:大家在算第二组题的时候为什么都那么快就知道答案了?2、师生交换笔。

师:刚才我们做了什么?结果怎么样?师: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碰到交换,数学中也有交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交换”。

3、师:某商店为帮助贫困山区学生特别举行义卖活动把营业额全部献给希望小学。

看,小胖和小亚也来帮忙献爱心了。

二、探究加法交换律1、(图片:小亚:8罐果汁,小胖:18罐果汁)师:从图片上你得到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如何列式计算?(8+18=26,18+8=26)2、探究过程:(1)观察发现①师:观察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吗?12 师:因为计算结果相等,所以两个算式可以用“=”连接。

②师:谁能根据我们刚才交换笔的过程列算式?媒体出示:口算的例子26+33=33+26,47+15=15+47(2)揭示规律师:当两个数相加时,你有什么发现?师:概括得不错,在数学的运算中包含了一些运算的规律,我们把它们称为运算定律。

你能根据它的特点给它起个名字吗?(3)举例证明师:是否任何两个数相加,都满足这样的规律呢?你能像这样也举几个例子吗?(4)字母表示师:像这样的例子我们写的完吗?有什么方法可以简单明了的把这些例子全包括进去呢? 师:这里的a 和b 可以表示哪些数?师:你也能用自己喜欢的字母或者符号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吗?2、练习应用:根据加法交换律填数270+80=( )+270 ( )+45=( )+3529+( )=85+( ) ■+☆=( )+( )三、探究乘法交换律。

运算定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1

运算定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1
19、师小结。
20、出示57页主题图
小亚和小胖搬了新家,住进了同一个小区。这个小区共有25幢楼,每幢楼的住户同样多,这个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人家?
师: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使计算简便一些?
师:看一看这两个算法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你还有其他的简便的办法吗?
小结:数分拆得好,计算就简便。
21、出示:
102个98是多少?
运用乘法结合律填空。
36×71×26=(×)×26
57×95×83=57×(×)
××
=×(×)
=(×)×
17、学生结合题意和图示说一说原来的操场与扩建后的操场有什么变化。
学生独立解答。
交流方法:
(1)先算扩建后的操场的宽,再算面积。
65×(32+15)
(2)先算操场原来的面积,
再算增加的面积,最后把两个相加。
培养学生从小愿意帮助弱小的品质和博爱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与学的平台,大屏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内容及分析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设计意图、说明)
课本第52~58页
练习册20、21页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合作探究
交换律
(加法交换律)
(乘法交换律)
结合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65×32+65×15
学生比较两种算法,说说它们有什么联系?
归纳得:
65×(32+15)
=65×32+65×15
发现: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所得的结果不变。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运算定律--交换律》数学教案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运算定律--交换律》数学教案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运算定律--交换律》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运算定律中的交换律概念。

2. 掌握算术交换律,带入实际问题求解。

3.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掌握算术交换律三、教学难点:运用算术交换律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准备:板书、教具。

五、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1. 通过回顾加法与减法,我们发现,为了处理好加减法运算,我们都不会改变同一算式中数字符号和数值的顺序,比如 $5+6=11$,不能写成 $6+5=11$。

而$5-6=-1$,不能写成$6-5=1$。

也就是说,运算中数的顺序很重要。

那么,有没有哪些式子即使交换了数字的位置,所得的结果还是相同的呢?请听一首小诗:加加减减交换律,算算乘除换不中。

Step 2 操作练习2. 提问: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同学们学习了交换律,那么,在学了加减法之后,我们来看交换律在加减法中是怎么使用的?请见下面例子:1) $8+3=3+8$(即 $11=11$)2) $10-3=3+7$(即 $7=7$)3) $3+4+5+1=1+3+4+5$(即 $13=13$)同学们,你们会发现在相同的运算中,数字发生了位置的改变,但运算的结果是相同的。

让我们用感性理解的方法一起来思考下为什么这样?Step 3 练习题3. 练习:1)根据算术交换律,写出下列式子中的另一个等式。

(1) 5 + 6 = 6 + 5 (2) 3 × 4 = 4 × 3(3) 7 - 4 = 4 + 3 (4) 12 ÷ 4 = 4 × 32)应用算术交换律,求下列算式的结果。

(1) 3 + 6 + 9 + 5 + 7(2) 15 - 2 - 4 - 7(3) 4 × 10 × 2 × 8(4) 48 ÷ 6 ÷ 8 ÷ 2Step 4 解答问题4. 解答问题:1)根据算术交换律,写出下列式子中的另一个等式。

四年级数学上册 交换律 1教案 沪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 交换律 1教案 沪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交换律 1教案沪教版1、理解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内容及字母表达式。

2、能运用交换律验算加法和乘法。

3、会用乘法交换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教学重点: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1、出示主题图,向学生介绍“爱心助学大行动”,某商店为帮助贫困山区学生特别举行义卖活动把营业额全部献给希望小学。

看,小胖和小亚也来帮忙了。

问: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二、探究阶段:1、投影演示:(果汁)师:小亚和小胖各有多少罐果汁?合起来桌上有几罐果汁?谁能列式计算?板书:8+18=2618+8=26师:谁能说出两道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板书:加数+加数=和师: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是两个加数分别是8和18,和都是26,而不同处只是两个加数的位置不同)师:因为8+18=2618+8=26所以8+18=18+8师:有谁能模仿这道题目的形式举出类似的例子?同桌两组相互交流。

(板书)(1)根据我们举的例子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提示:这些例子都是几个数相加?两者之间发生了什么变化?结果怎样?归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启发学生用符号或字母)例:◆+●=●+◆ 甲数+乙数=乙数+甲数a+b=b+a这里的a、b可以是哪些数?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a+b=b+a练习:根据加法交换律填数()+270=270+80400+500=()+()()+56=()+44 a+()=b+()(3)竖式计算74+641师:运用加法交换律,我们还可以验算加法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74 验算:641 +641 +74715715师:验算时,可以将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后再加一遍。

也可以用原来的竖式,把每一位上的数从下往上再一遍。

练习:876 验算:+924师:为了计算正确,我们应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第四单元 整数的四则运算《运算定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第四单元 整数的四则运算《运算定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教案:整数的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一、教学内容1. 教学内容来源: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四单元整数的四则运算。

2. 教学内容概述: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掌握运算定律,包括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并能够运用这些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运算定律,并能够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规律、运用规律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掌握运算定律的含义。

2. 能够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运算定律。

2. new teaching: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发现并总结运算定律。

3.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巩固运算定律的应用。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运算定律的理解。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第四单元整数的四则运算《运算定律》2. 板书内容:(1)交换律:a b=b a,a×b=b×a(2)结合律:(a b) c=a (b c),(a×b)×c=a×(b×c)(3)分配律:a×(b c)=a×b a×c,(a b)×c=a×c b×c七、作业设计1. 必做题: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选做2道拓展题。

2. 拓展题:设计一道运用运算定律的复合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及时总结课堂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概念及其运用。

具体章节为第七章第一节《加法交换律》和第七章第二节《乘法交换律》。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概念,能够运用这两个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概念及其运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这两个交换律进行实际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上课之初,我会给学生呈现一个实践情景: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给了小明2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 例题讲解(1)加法交换律接着,我会引导学生发现这个情景实际上就是一个加法运算,即3+2。

然后,我会讲解加法交换律的概念:加法运算中,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即a+b=b+a。

我会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出这个公式,并让学生跟我一起大声念出来。

(2)乘法交换律然后,我会讲解乘法交换律的概念:乘法运算中,两个因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即a×b=b×a。

同样地,我会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出这个公式,并让学生跟我一起大声念出来。

3. 随堂练习(1)加法交换律① 7+5=?② 12+8=?(2)乘法交换律① 6×7=?② 8×5=?4.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加法交换律:a+b=b+a乘法交换律:a×b=b×a六、作业设计① 13+4=?② 9+6=?① 5×8=?② 7×4=?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掌握情况。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在课后运用这两个交换律进行实际计算,提高运算能力。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运算定律》数学教案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运算定律》数学教案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运算定律》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2.掌握应用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1.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2.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3.运用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理解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2.运用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小游戏或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思考数学运算的规律。

2. 学习交换律和结合律(15分钟)•引导学生分析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列举一些加法算式,让学生观察并找出运算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3. 学习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15分钟)•引导学生分析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列举一些乘法算式,让学生观察并找出运算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4. 运用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20分钟)•给学生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运用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问题;•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和思路。

5. 巩固练习(15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巡回检查学生的答题过程,及时指导和纠正。

6. 小结(5分钟)•总结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和运用方法;•强调数学运算中的规律性和方法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的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数学运算中的规律和运用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在教学设计上,结合了导入活动、概念引入、知识讲解、问题解决和巩固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参与,提高了教学效果。

然而,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

一是学生理解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较难,需要教师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提示和解释。

二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有困难,需要通过多种角度和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6 整数的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交换律)▏沪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6 整数的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交换律)▏沪教版

《交换律》教学设计
( )+▲= ( ) +●
5.师: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加法交换律,那么它可以用来干什么呢?
(1)验算
641+74=715
(2)巧算
比比谁算的快
25+86+75=
70+78+30=
29+92+1=
82+99+18=
(二)乘法交换律
现在我们已经学会了加法交换律,在加法中有交换律的存在,那么其他运算中也有这样的规律吗?
1.师:大箱、小箱里各有多少罐果汁?
生:小箱子里有8个,2列每列4个或者4行每行2个。

大箱子有18个,3列每列6个或者6行每行3个。

2.师:用我们刚刚学到过的加法交换律所得到的结论你可以发现什么?
小组之间互相说说看。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3.练一练
34×71=()×()45×()=55×()()×☆=()×△()×()=C×D
4.师:谁可以帮老师总结下乘法交换律规律?
a×b=b×a
5.师:乘法交换律有什么作用吗?
(1)验算
验算:
想一想:34×124可以怎样计算?
(2)巧算
比比谁算的快
5×19×2=
25×17×4=
125×9×8=
20×12×5=
师:看来同学们对交换律都有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交换律1
教学内容:P52-53
教学目标:1. 理解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内容及字母表达式。

2. 能运用交换律验算加法和乘法。

3. 会用乘法交换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教学重点: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 出示主题图,向学生介绍“爱心助学大行动” ,某商店为帮助贫困山区学生特别举行义卖活动把营业额全部献给希望小学。

看,小胖和小亚也来帮忙了。

问: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你还能
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探究阶段:
1. 投影演示:(果汁)师:小亚和小胖各有多少罐果汁?合起来桌上有几罐果汁?谁能列式计算?板
书:8+18=26
18 +8=26 师:谁能说出两道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板书:加数+加数=和
师: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是两个加数分别是8 和18,和都是26,而不同处只是两个加数的位置不同)师:因为8+18=26
18 +8=26
所以8+18=18+8 师:有谁能模仿这道题目的形式举出类似的例子?同桌两组相互交流。

(板书)(1)根据我们举的例子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提示:这些例子都是几个数相加?
两者之间发生了什么变化?结果怎样?归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启发学生用符号或字母)
例:♦+•=•+♦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a+b=b+a
这里的a、b 可以是哪些数?
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 a + b=b + a
练习: 根据加法父换律填数
( )+ 270=270+ 80 400+ 500= ( )+(
)
( )+ 56= ( )+ 44 a+ ( ) =b+()
(3) 竖式计算74 + 641
师:运用加法交换律,我们还可以验算加法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7 4 验算:6 4 1
+ 6 4 1 + 7 4 _________
7 1 5 7 1 5
师:验算时,可以将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后再加一遍。

也可以用原来的竖式,把每一位上的数从下往上再一遍。

练习:8 7 6 验算:
师:为了计算正确,我们应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笔算时,要养成口头验算的习惯。

2. 投影演示:
(1)图中小箱里共有几罐果汁?大箱里共有几罐果汁?你是怎么计算的?
生:4X 2=8 生:6X 3=18
2 X 4=8
3 X 6=18
师:请学生分别读一下以上两个算式,因为这两个算式计算结果相等,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两个算式用等号连接。

板书:4 X 2=2X 4 6 X 3=3 X 6
(2)有谁能模仿这道题目的形式举出类似的例子?同桌两组相互交流。

(板书)
(3)根据我们举的例子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
问题:等式左边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每一组等式的左右两边又有什么联系?
生口述后师板书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乘法交换律。

刚才同学们已经用自己的话归纳了一下,那么什么是乘法交换律?(出示结论)
板书: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4)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数,那么乘法交换律用字母可以怎样表示?
板书:a X b=b X a
三、运用阶段:
1.根据乘法交换律,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34X 71=()X( ) 25X
976=976X ()
45 X( )=55 X() 303X 786=()X 303
()X^=()X.( )X 54=54 X 37
()X()=C X D a X ( )=c X a
师:运用乘法交换律, 可以对乘法进行验算' 。

接下来我们就'起来看这样一道题
第二层练习:
1.竖式计算 6 4验算: 2 7
X 2 7X 6 4
4 4 8
1 0 8
1 2 8 1 6 2
1 7
2 8 1 7 2 8
小结:在多位数乘法中检验计算是否正确,我们可以运用乘法交换律来进行验算。

2. “ 34 X 124”可以怎样计算?
3. 用竖式计算(怎样计算简便就怎样算)
503 X 236 555 X 612 1200 X 6050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并且学会了用字母来表示。

还学习了用这两个运算定律来验算加法和乘法。

五、布置作业:
补充练习
板书设计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a + b=b+ a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a X b=
b x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