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一南教授主讲“从百年沧桑到大国崛起
一堂好课观后感

一堂好课观后感一堂好课观后感 1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帮助青年人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的课程。
因此,第一堂好课便定为思政课。
主讲人金一南教授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国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军优秀教师。
四十七年的军旅,生涯中,金一南从三尺讲台到强国论坛,普及国防知识,增强国防意识,激发人们对国家安全和军队建设的高度重视。
当然,金教授不仅有丰富的理论,还有一肚子的好故事。
节目中,金一南教授以自己和基辛格的趣味故事开讲,重点围绕"我们为什么要爱国"和"怎样才能真正地爱国"两个方面,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热血事迹、中国工业实力和制造力的发展、中国人民的极大发展,以及中国军队对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维护等等,讲述了中国百年救亡的苦难斗争史和百年复兴的辉煌奋斗史。
同时,金教授还以自己从普通车间工人走上国防大学讲台的亲身经历为例,为现场的士兵解读了普通人爱国的责任与义务,"一个人只有不忘本,今天叫初心,你才能真正地有所作为,才真正的`即使平凡,你也把它过得不平凡。
"因为懂得国家的百年苦难,所以才更加珍惜如今的辉煌。
听完金一南教授的思政课,网友们纷纷直呼"涨知识"。
有人表示:"是国家的崛起让我们摆脱了百年的苦难,我们也要努力奋斗让祖国变得更加强大。
"也有人感慨:"作为一个普通人,为自己负责,为工作负责,为家人负责,就是我的爱国之情、报国之行。
"一堂好课观后感 2康辉以戏曲、音乐调动学生听课热情。
首次担任文化类节目主持人,康辉在采访中屡次提及“焦虑”二字,但从他前几次“课堂”上的出色表现来看,康辉的确是个十足的“宝藏男孩”。
而这次来到中国美术学院、浙江音乐学院参与“戏曲课”和“音乐课”的录制,他更是向同学们展现了主持功底以外的“宝藏”一面。
戏曲是独树一帜的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瑰宝,近年来一直遭遇“传承难”、“年轻人不关注”等发展难题。
《一堂好课》观后感15篇

《一堂好课》观后感15篇《一堂好课》观后感1此生不悔入华夏,来世仍做中国人。
——题记今日,我观看了《一堂好课》,金一南老师讲的思政课,令我感慨万千。
从鸦片战争到现代社会,是中国从无到有的过程;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五代中国先辈们的成果;从解决温饱问题到富起来强起来,是中国腾飞的标志。
谈过去,我不想说中国人的毅力有多么长,我只想说世界上最长防御建筑是长城;我不想说中国的设计有多么的出彩,我只想说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皇宫是北京故宫;我不想说中国的历史多么辉煌,我只想说世界上线路最长的运河是京杭大运河。
谈现在,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FAST将投入使用,制造它的是中国;创造第一台光量子计算机,制造它的是中国;届北京奥运会,中国以51枚金牌居金牌首位,是奥运会历史上首登上金牌榜首的亚洲国家。
谈未来,此时零零后的少年们正在跑道上赛跑,等待他们的将是沉甸甸的责任。
我,作为零零后的少年,向祖国庄严承诺:未来的我们,会更加出彩,努力拼博,顽强进取,共建更辉煌的中国;未来的中国,会更加雄伟,完成一个个未来的目标,雄于世界!中国,自古以来都是地大物博,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天然资源等等,都是许多国家遥不可及的。
中国,从古至今都是人才辈出。
即使是在战乱时的鸦片战争,也有林则徐的“虎门硝烟”,使侵略者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尚有蓬勃之气”。
中国,一个伟大的国家!缅怀历史,我们牢记教训,勿忘国耻;珍惜现在,我们追求卓越,逆流而上;憧憬未来,我们勇往直前,坚持到底!我很幸运生活在这样一个卓越的国家,若有来生,我仍然毫不犹豫地选择做中国人!《一堂好课》观后感2爱国是一种信仰,他伴随我们终身。
今天,我观看了《一堂好课》,对爱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期由金一南教授主讲,让我们从各个事例中悟出了什么是爱国的真理。
台下的官兵都听得热血沸腾,心中那颗炽热的中国心都在熊熊燃烧。
如今强大的中国是从惨败走向胜利的,70年风雨兼程,无论怎样的困难,中华儿女都扛了过去,打造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从百年沧桑到大国崛起金一南观后感讲课讲稿

从百年沧桑到大国崛起金一南观后感从百年沧桑到大国崛起金一南观后感“百年沧桑,从东亚病夫到民族复兴”报告会,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2016年11月在香港的一次演讲视频,让我不禁泪流满面!新中国一路走来是如此得不易,100年前多少仁人志士尝试拯救山河破碎的中国,他们前赴后继,无畏无惧,九死一生,真可谓惊心动魄!多灾多难的中国之所以屹立不倒,只因不同时代都有中华民族的脊梁出现,这些民族之魂奉献了自己的生命,奉献了自己的人生,无私无畏,只为救国图强。
我就像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只在历史书上模糊而知,我不知道我们的先辈是如此得担当,如此得抛头颅洒热血,在黑暗中寻找一条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光明之路,路在何方?!当我的心与先辈链接起来时,心中隐隐地痛,在车上痛哭了一场。
他们年纪轻轻干大事,年纪轻轻丢性命,现如今我们不配做他们的子孙,因为我们活得没有担当!良知之心是如此地柔软,如此地易痛,如此地易感,当心渐渐开始光明起来,那一刻我触到了先辈的心灵,致良知唤醒了我那颗久被尘封的心!当年四万万中国人就如一盘散沙,没有国家观念,没有民族观念,没有组织观念,人民的心在昏睡。
当年抗日英雄杨靖宇被身边的人出卖,很多人没有理想、没有信念,只有功利。
老乡劝杨靖宇不如投降,杨靖宇说过一句话:“老乡,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 ”惊天动地的一问,视死如视归,中国的脊梁就是心中的那份担当。
中国共产党一大代表十三人,有的牺牲、有的叛变、有的被开除、有的当汉奸,最后只剩下了两个人从头走到尾:毛泽东和董必武。
几十年之前,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之路如此艰难,没有红地毯,没有夹道欢迎,不尽的流血牺牲与叛卖,为了什么?为了这个民族,为了这块土地上人民的觉醒!邓小平说:“没有毛泽东,我们至今仍在黑暗中摸索”。
唤醒民众、动员民众、组织民众,让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我们的先辈如此轰轰烈烈、前赴后继,而我们如今做了什么?我们为这个国家奉献了什么?此心被问得实在惭愧,此心被问得生生地疼!历史选择了党,人民选择了党,一路走来,今天我们物质富裕,丰衣足食,但我们又在一个十字路口上无尽地迷茫,路在何方?! 是醒来的时候了,因为我们的先辈肩膀头子很硬,扛过来了。
从百年沧桑金一南演讲稿

从百年沧桑金一南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我是金一南,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个讲台上,与各位分享我对于百年沧桑的一些见解和思考。
百年沧桑,是我们国家经历了无数风雨的历史跨度,是中华民族的璀璨瑰宝,更是我们奋斗拼搏的源泉和动力。
在过去的百年中,中国经历了太多的荣光与屈辱,太多的痛苦与欢笑。
我们曾经饱受列强欺凌,遭受战火洗礼,历经内忧外患。
但是,中华民族始终保持着骨气和坚毅,从不屈服于困难和逆境。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精神和信念,我们才能够从破碎中崛起,从困境中奋起。
回顾百年沧桑,可以看到一个巨大的变化和进步。
我们建立了新中国,进行了改革开放,脱贫攻坚,实现了许多看似不可能的事情。
当然,百年沧桑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们依然面临着贫富差距的拉大、资源环境压力的增加、社会结构的变动等。
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继续发扬百年沧桑的精神和智慧,我们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
首先,百年沧桑告诉我们,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自强不息的奋斗。
中国人民一直以来都有不畏困难、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正是这种奋斗精神,让我们能够从一穷二白的国家走向繁荣富强。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百年沧桑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
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仍然需要保持敢于创新的勇气和智慧。
只有不停地追求进步和改善,我们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其次,百年沧桑告诉我们要坚守正义和公平。
在百年的历程中,我们遭受了许多不公正的对待和压迫。
这让我们深刻了解到,只有公平正义的社会才能够持久和谐。
在推动新时代的发展中,我们要保持公正和公平,让每一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发展的成果。
我们要坚决打击贪污腐败,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建设一个繁荣和谐的社会。
最后,百年沧桑告诉我们要保持勇于担当的精神。
百年的历程中,我们面对过无数的困难和挑战,但是我们始终不畏艰难,勇于迎接挑战。
今天,我们也面临着许多新的困难和挑战。
我们需要每一个人都勇于担当,做出自己的贡献。
从百年沧桑到大国崛起

从百年沧桑到大国崛起从百年沧桑到大国崛起近日,托扎敏乡纪委组织在乡的干部职工和社区群众,在乡警示教育展厅观看了金一南教授的专题讲座《从百年沧桑到大国崛起》,从百年沧桑到大国崛起。
金一南教授细说中国近百年的苦难与辉煌,探索中国如何摆脱衰败,从东亚病夫走到民族复兴。
金教授分析,近代中国最大的问题在于人民的国家意识淡薄,极度不团结、一盘散沙。
用事实指出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从衰败的旧中国走向民族伟大复兴。
大家更深刻认识到要珍惜现有生活和工作环境,要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讲座对我乡全体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了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筑牢爱国主义思想阵地,从而让党员干部和职工更加廉洁工作,爱党爱国。
(呼伦贝尔纪检监察网)从百年沧桑到大国崛起2016年11月18日,由全国政协副**董建华创办的智库——团结香港基金举办中华大讲堂,邀请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金一南教授主讲“从百年沧桑到大国崛起”,资料共享平台《从百年沧桑到大国崛起》(https://unjs)。
金一南教授细说中国近百年的苦难与辉煌,探索中国如何摆脱衰败,从东亚病夫走到民族复兴。
金教授分析,近代中国最大的问题在于人民的国家意识淡薄,极度不团结、一盘散沙。
当日观众超过500位,不少是中学生。
有同学表示,中国已发展成强国,这次讲座是一个了解国家历史与未来发展好机会。
从百年沧桑到大国崛起2017年2月21日下午,我校党总支组织全体党员在新党建活动室开展“ ”学习教育专题党课活动。
校党支部石坚副书记主持学习大会,党支部委员及各支部党员参加学习会。
学习活动中石坚副书记就中山中学党总支2017年工作方案进行了解读,之后组织全体党员观看视频《从百年沧桑到大国崛起》。
此视频是金一南教授在香港会展中心的精彩演讲,演讲内容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党员们认真观看视频并自觉地做好学习摘录笔记,会后撰写心得体会。
最后副书记为获得2016年度优秀党员称号的党员颁发奖状,号召大家向优秀党员学习,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从百年沧桑金一南演讲稿

从百年沧桑金一南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首先,我要衷心感谢百年沧桑金一南学校的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的热情邀请,能够站在这个讲台上,与大家分享我的心得和感悟,我感到十分荣幸。
作为一名普通的学生,来到金一南这所百年名校已经有三年了。
在这三年里,我经历了许许多多的挫折和困惑,但也收获了许多珍贵的经验和成长。
今天,我想借这个机会,谈谈对于学习和成长的一些个人认识。
首先,我想强调的是学会做更高的目标。
我们作为学生,每天都有无数的课程和任务需要完成。
而有些同学可能会陷入“度日如年”的状态,对于眼前的任务缺乏动力和热情。
然而,我们应该意识到,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和完成作业,而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为自己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我们应该给自己设定更高的目标,也就是超越课本知识,追求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这样,我们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更好地航行,不断地成长和进步。
其次,我认为积极主动地参与是学习和成长的关键。
在学校里,我们有很多的机会去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无论是社团、学术比赛还是志愿者活动,都能够帮助我们培养各方面的能力。
但很多时候,我们会选择安于现状,对于这些活动置若罔闻。
殊不知,这些活动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鼓励每一位同学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各种活动中去,不要局限于书本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和见识,培养自己的领导才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最后,我要强调的是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对未来的希望。
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有时候甚至会感到迷茫和无助。
但是,我们要相信,困难和挫折只是暂时的,只要我们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对未来的信心,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取得成功。
在这里,我也想向金一南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表达我的感谢。
感谢你们给予我们这样一个优秀的学习环境,感谢你们不断地激励和鼓励我们,让我们更加有信心地面对未来。
最后,我要祝愿金一南学校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在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努力前行,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从百年沧桑金一南演讲稿

从百年沧桑金一南演讲稿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常常回首,试图从过去的岁月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金一南的演讲稿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对百年沧桑的认知。
百年之前,世界风云变幻,中国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列强的侵略、封建统治的腐朽,让这片古老的土地满目疮痍。
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国家的尊严被肆意践踏。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黑暗时刻,无数仁人志士挺身而出,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不惜抛头颅、洒热血。
金一南在演讲中深刻地剖析了那个时代的困境和挑战。
他让我们看到,当时的中国不仅在军事上落后,在思想、科技、制度等诸多方面都远远滞后于世界潮流。
但也正是这种巨大的差距,激发了无数中国人的觉醒。
从洋务运动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戊戌变法的制度变革尝试,再到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每一次的努力都是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探索。
然而,这些努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进步,但都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命运。
直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才为中国的未来指明了方向。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力量薄弱,面临着无数的困难和挑战。
但正是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党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历了无数次的战斗和牺牲,终于赢得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不能不感叹革命先辈们的英勇无畏。
他们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依然坚守着信仰,为了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
他们的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怀,成为了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同样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
但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逐步建立起了完整的工业体系,为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从经济特区的设立到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短短几十年间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这一伟大成就的背后,是党和人民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结果。
如今,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
我们不仅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也都取得了显著进步。
大国崛起观后感_14

大国崛起观后感大国崛起观后感1《大国崛起》对美国的“西进运动”也是极度赞赏。
“那是一段历时近一个世纪、漫长而艰险的历程。
到达西部的人们面对的是一无所有的荒漠。
他们必须在这里学会生存,而且要一代代地生存下去。
”“西进运动毫无疑问是美国历史上充满开拓、勇气与冒险精神的一页,很多历史学家认为,正是它,塑造了通过自我奋斗、实现个人梦想的美国精神。
”“19世纪末,经过开垦和耕种的大草原变成了沃土桑田,曾经荒无人烟的西部成为美国乃至世界的重要粮仓。
”(第10集)这里提请读者注意《大国崛起》反复强调美国西部曾经是无人的荒漠。
这样的话,老实说,连严谨的美国资产阶级学者都不会讲。
让我们看一看尊重史实的学者们是怎样写的。
“西部的开拓是在剥夺印第安人土地的过程中实现的。
对特库姆塞领导的泛印第安人运动的镇压,结束了东部印第安人联合抵抗白人侵犯的历史。
在1830年代,杰克逊总统实行强迫印第安人西迁的政策。
中西部农业商品生产和南部棉花种植园经济的扩大使白人扩张主义者急切地夺取印第安人的土地。
1830年国会通过了《迁移法》(Removal Act)。
这是强迫印第安人西迁的法律依据。
印第安人部族如索克斯(Saux)和福克斯(Fox)人在酋长黑鹰领导下进行了反抗斗争,于1832年试图返回伊诺斯西北部的家园,遭到伊利诺斯州长派出的民兵的杀戮。
住在佐治亚西部至密西西比河和向北到北卡罗来纳西部和田纳西东部的四大印第安人部族奇卡索人(Chickasaws)、克里克人、乔克托人(Chocktaws)和切罗基人进行了抵抗。
佛罗里达的塞米诺尔人也一直顽强抵抗,但都遭遇到失败。
1844年,美国东部的3/4的印第安人被迫迁往密西西比河以西,而未迁走的30000印第安人大多留在苏必利尔湖的偏远地区。
印第安人在迁徙中约减少了1/3的人口。
美国的大陆扩张是建立在印第安人的坟场上。
”这段文字摘自杨生茂、陆镜生著《美国史新编》的第160—161页。
这本书是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以上史实大学文科生是应该知道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堂课!怎么形容这堂课呢?恐怕只能用“精彩至极”“震撼”这些词来形容了。
中华学社举办中华大讲堂,邀请到了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主讲“从百年沧桑到大国崛起”。
这次演讲,金一南教授细说了中国近百年的苦难与辉煌,探索中国如何摆脱衰败,从东亚病夫走到民族复兴。
我把金一南教授这场的演讲的基本部分,与大家一同学习、分享。
金一南教授第一句话是这样讲的:我们近代的中国,历经苦难,我们没有胜过,我们一败再败。
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南京条约》签订,割让香港,赔款二千一百万两白银,第二次鸦片战争接着又失败。
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军舰二十八条,军队一万五千,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两万五千人,长驱直入北京,杀人放火,将圆明园付之一炬,以如此小的兵力顷驾于大国首都,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
1894甲午战争更是空前的割地赔款,赔款白银两亿两,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所以当时的澳门报纸有这么一段评价:中国之装备,普天之下为至软弱的极不中用之武备,其所行为之事,亦如纸上说谎而已,国中之兵,说有七十万之众,未必有一千人合用!
金一南教授讲到:中国当时如同破茅草房子,谁上来都是一脚踹倒,我们用梁柱支起来,再上来一脚又踹倒了,再支起来,再踹倒了。
八国联军来了多少人,日军最多八千、俄军四千八、英军三千、美军两千一、法军八百、奥地利五十八人、意大利五十三人......八国联军1900年8月3日从天津向北京出发,满打满算18811人,就这么点兵力,还有七千德军在海上来不及赶到,都等不及向北京攻击出发,十天之内攻陷北京,而北京一带有清军十五六万,义和团五六十万。
我们挡住了没有?没有挡住啊!中国近代以来这种衰弱,这种无力达到极致,一个大国衰弱至此。
畏惧战争、闭关锁国,贪图安宁。
罗斯福提醒美国人,我们一定不能像中国人这样衰败,近代以来有多少中国人为了克服这一点历经选择。
中国的大问题在哪呢?当时有人说是器不如人。
那就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洋务运动30年,最大的成果是北洋水师,1894年甲午海战全军覆没,洋务运动失败。
中国的问题在哪呢?是制不如人,制度层面出问题了。
梁启超讲,唤醒吾国千年之大梦,实至甲午一役始也。
制不如人,体质出问题了要改制,戊戌维新就是改制。
孙中山辛亥革命也是改制,建立共和。
君主立宪没有成功,戊戌维新失败,但是辛亥革命成功了,共和建立了。
但结果怎样?北京九易政府,24次内阁改组,换了26届总理,军阀混战,生灵涂炭,共和也没搞成。
我们今天讲他们,没有丝毫否定他们的功绩,他们都是探索者,都在探索、寻找一条摆脱灭亡的路径,我们后来探索都是再他们基础之上的。
当然我们今天讲中国梦,当时中国社会也有中国梦,当年北京、上海的学者们联合做了一次演讲:你的梦想是什么?
清华大学教授林语堂这样回答他的梦想:我的梦想只希望中国可以不打仗,无苛税,人民不用跑入租界而可以安居乐业的干浄土。
当年的知识分子,他们的梦想集中在一起就是四个字:民族救亡。
民族到了危亡的边缘,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大清王朝被推翻,民国建立了,灾难没有停止;“九一八事变”,关东军一万九,东北军十九万三天丢掉奉天,即是今天的沈阳,一周丢掉辽宁,两个多月东三省沦陷;“七七事变”日本华北驻屯军八千四,宋哲元二十九军十万,一个月华北沦陷......
在最关键最困难的时候,共产党人就与众不同。
共产党人的杰出代表,东北抗日联军第一陆军总司令杨靖宇,抗到最后只剩自己一个人。
中华民族总在关键时刻有这样的人物成为民族的脊梁
这个脊梁不是大众在支撑的,关键时刻关键人物在大家万念俱灰的情况下,成为民族精神的图腾和脊梁。
一批年轻人,年纪轻轻干大事,年纪轻轻丢性命,他们不是为了自己的住房,为了自己的公司或者自己的待遇而干的,是为了完成民族救亡。
当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中国社会有200多个政治团体和党派,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还是200多个,所以当年一伙热血青年在上海的石库门房子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时候,谁看得起他们?谁都没想到他们能怎样?
他们13个人,中国共产党发起人,何等重要的历史地位,但当年有谁在意?中共刚刚成立,走的走散的散,各奔东西,有更好的前程都走了。
13个人从头走到尾只有两个:毛泽东、董必武。
只有这两个人从头走到尾。
中国共产党的艰难,我们不要说形容词、副词,不要什么妙笔生花、添油加醋、无中生有,你仅仅看中共一大13个代表各自走向,就知道这个党何其艰难。
无尽的流血牺牲和叛卖,以及万水千山的阻隔。
中国共产党1921年建党,是中国政治舞台边缘性力量。
中国共产党能够从中国政治舞台边缘,走到东方政治舞台的中心,今天影响世界格局,改变世界格局,我们讲一句话:毛泽东居功至伟。
这个人的名字永远与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紧紧相连,他贡献太大了,就像小平同志讲的,如果没有毛泽东,我们可能至今在黑暗中摸索。
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人为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献上的一份大礼,真正意义上的现在民族国家。
历史证明只有新中国,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集体意志和集体判断。
是共产党人给中华民族第一次带来集体自尊,不但从根源上消除了封建半封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痕迹,而且从根源上清除了社会一盘散沙的状态,中国人民被前所未有地组织起来动员起来,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持续、稳定、繁荣、昌盛。
既能完成民族救亡,也能完成民族复兴双重使命的现代民族国家,我觉得这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最大礼品。
中国今天的国力和军力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我们跟过去完全不一样,当今世界,国民生产总值超10万亿美元的就两个,美国和中国。
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文明一直在与西方文明抗争,中华文明节节败退,新中国成立使中华文明在政治上摆脱了颓势,跨过鸭绿江,中华文明在军事上摆脱了败势,四十年改革开放,使中华文明在经济上扭转了劣势。
共产党自我更新,共产党的领导从来没有放弃自己的担当,那是民族救亡和民族复兴过程中的自我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