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文化艺术中心文献综述
苏州艺术文化中心

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原名为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于2011年5月更名, 简称“艺术中心”,是隶属于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的国有企业。
中心建于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文化水廊景区,临水而筑,地块呈椭圆 形,伸入湖面之中,占地61005㎡,总建筑面积约110000㎡(其中 形 伸入湖面之中 占地61005㎡ 总建筑面积约110000㎡(其中 地下部份约30000㎡),共投资18亿。
中心建1座1200个座位的国际 标准“品”字型舞台的大剧院、1座近500个观赏座位的演艺厅,7间 各具特色的豪华影厅和1间IMAX巨幅全景影厅及2.5万㎡的商业空间, 中心的硬件设施与功能设计均走在世界前端。
中心的硬件设施与功能设计均走在世界前端艺术中心的原创建筑设计为法国大师保罗·安德鲁,造型为一独具匠心的开口 向湖心延伸的椭圆形建筑,外型呈“新月牙”状,与金鸡湖湖面相呼应,核心 是一块花园环抱的“玻璃岩”。
整幢建筑设计造型简洁、明快,犹如金鸡湖上 的 颗璀璨明珠,气度非凡。
的一颗璀璨明珠,气度非凡。
在设计理念中,一颗珍珠、一段墙壁、一座园林,这三个苏州的传统元素体现 了文艺中心在建筑美学上的立意。
再结合“重技派”设计手法,体现了现代建 筑的设计理念和技术 ,同时又融合了苏州的传统文化和智慧。
一颗珍珠 艺术中心的核心建筑是 珍珠岩 。
这是半圆形建筑外 艺术中心的核心建筑是“珍珠岩”。
这是半圆形建筑外 墙采用点式彩釉双层玻璃幕墙。
白天自然光的反射有丰 富的色彩效果,夜间双层玻璃幕墙间高光乳白的照明, 使得整个建筑呈现出洁白纯净的视觉效果。
这里开设了 苏州婚庆产业的执牛耳者——松鹤楼婚庆宴会广场,是 苏州首家一站式婚庆服务基地。
一个园林 在 珍珠岩 与主体建筑之间,有 片融合了现代和传 在“珍珠岩”与主体建筑之间,有一片融合了现代和传 统设计理念的苏州园林。
包括赏花园、石趣园、听竹园、 屋顶花园四部分。
一段墙壁 段墙壁 艺术中心外墙的设计外观与北京“鸟巢”相似,但有着本质的不 同。
【优质】苏州艺术考察报告(共5篇-优秀word范文 (1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苏州艺术考察报告(共5篇篇一:苏州写生考察报告写生考察报告本次园林考察主要在苏州,考察对象是留园和拙政园。
这两座园林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设施最齐全的四大名园其中的两座。
这两座园林都是中国苏州园林的始祖和范本,对中国的影响力可想而知。
在此作为我是第一次考察园林,我先介绍一下留园。
留园的历史有史料记载,院内建筑布局精致,其实众多而知名,始建于明嘉靖年间,虽然占地小,但是里面的布局让人感觉在梦境一般。
留园的建筑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厅堂、走廊、粉墙、洞门等建筑与假山、水池、花木等组合成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庭园小品。
其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卓越智慧和江南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但是我觉得整体有点小气,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一般都是官场失利,隐居于此,想把自然界中的美景尽收于自己院内用仿造的形式在院内表达过来。
(此为留园进门处)留园分西区、中区、东区3部分。
西区以山景为主,中区山水兼长,东区是建筑区。
中区的东南地带开凿水池,西北地带堆筑假山,建筑错落于水池东南,是典型的南厅北水、隔水相望的江南宅院的模式。
东区的游廊与留园西侧的爬山廊成为贯穿全园的外围廊道,曲折、迂回而富于变化。
留园以水池为中心,池北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
池西假山上的闻木樨香轩,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并有长廊与各处相通。
建筑物将园划分为几部分,各建筑物设有多种门窗,每扇窗户各不相同,可沟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内观看室外景物时,能将以山水花木构成的各种画面一览无余,视野空间大为拓宽。
(此为中心水景)全园分为四个部分,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见长,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东部以曲院回廊的建筑取胜,园的东部有著名的佳晴喜雨快雪之厅、林泉耆硕之馆、还我读书处、冠云台、冠云楼等十数处斋、轩,院内池后立有三座石峰,居中者为名石冠云峰,两旁为瑞云,岫云两峰;北部具农村风光,并有新辟盆景园;西区则是全园最高处,有野趣,以假山为奇,土石相间,堆砌自然。
《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研究的文献综述4400字》

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1)1.1 国内研究概况 (1)1.1.1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研究 (1)1.1.2历史文化街区的复兴研究 (2)1.1.3城市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2)1.2 国外研究概况 (3)1.2.1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政策研究 (3)1.2.2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评估研究 (3)1.2.3文化遗产价值及其开发利用研究 (3)1.2.4社区参与 (4)1.3 国内外研究述评 (4)参考文献 (4)1.1 国内研究概况1.1.1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研究学术界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展开了大量的研究。
宋晓龙(2000)等学者提出了“微循环式”保护更新理论,认为街区的保护更新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辩证概念。
刘琼(2002)认为应该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有机更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让历史文化街区重新焕发出有机生命。
阮仪三(2004)等学者总结了当前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模式,提出北京的“南池子”模式、上海的“新天地”模式、桐乡的“乌镇”模式、苏州的“桐芳巷”模式和福州的“三坊七巷”模式。
同时,1982年和1986年国务院分别批复了第一批和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单。
各地政府纷纷出台一系列政策,学术界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政策研究也越来越多,1996年,在“历史街区保护国际研讨会”上颁发的《屯溪老街历史文化区保护管理暂行办法》,正式让街区保护更新进入人们视野,成为学术界的关注热点之一。
张兵(2001)认为应当寻找将遗产纳入到一种规划政策手段,这种政策手段处于一个较为理性的变化过程。
金洁(2005)则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探讨“政府-学者-社会-居民”管理模式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过程中的积极运用。
吴良镛(2007)认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要在深入研究国内外城市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政策创新。
台湾学者林正雄(2009)重新审视了台湾历史街区的保护政策,认为文化资产保存法和都市计划法在执行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挑战。
中式室内设计的文献综述

中式室内设计的文献综述在众多的现代家居设计元素中,中式风格占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前几年欧洲古典主义比较流行,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设计界开始越来越重视中式元素和符号的使用。
在西方设计界流传着一个观点:“没有中国元素,就没有贵气。
”中式风格的魅力可见一斑。
我国室内设计方面在唐朝已经蓬勃发展,明代时更是达到了顶峰,这些成果对同时期内其他文化领域里的设计都有影响,很多西式的家具、家居在细节和局部上都能看到它们的影子。
多年来,室内设计师们一直喜欢将中式元素运用到的设计中来,有时是纯粹的中式风格,有些时候则是将中式元素与传统符号以现代的手法与现代的材料表现出来。
中式风格涵盖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传统的佛道文化也颇有渊源.随着全球化的东方潮流和新式古典主义的流行,中式风格又重新发掘出中国文化的精脉,并延续到现代生活中来;更起到一个民族文化的作用,随着对现代室内空间的认识,它会越来越明显地受益有灵性的人群。
一、中国元素所包含的内容中式家具每一件中式的家具都是有生命的,虽然或许只是整个空间的一个细节,但放在任何位置都可以决定这个地方的气质西方设计界认为:“没有中国元素,往往就没有贵气。
”时下最时髦的一种家居风格,便是以西方的装饰风格和家具为主,混合入一到两件中式家具,往往产生极美的效果。
事实上,经过数千年的承传,目前还可见到的中式家具,已经是大浪淘沙后的经典,所以也就具备了极高的融合性。
我们在关注中式家具的时候,除了考虑它的材质,恐怕应更注重其内在设计体现出的一种中国人的家居智慧。
案:又细分为供案、画案、书案。
供案通常在厅堂中陈设,多采用雕刻作装饰。
案出现在神圣的场合,后来出现的画案、书案则是案类家具的生活化,很能体现中国文人的审美特点。
桌:中式家具里的桌子有长桌、方桌、书桌、炕桌等。
厅堂方桌是一家的门面,通常要上好的硬木,造型稳重端庄,做工细致,装饰考究。
桌面通常是1米的距离,这是中国古人的社交距离椅:中式家具的椅子,有太师椅、有官帽椅、有圈椅,不同的椅子有不同的大小尺寸,其中清太师椅最大,常放在正厅中。
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公共建筑调研报1

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公共建筑调研报告1.关于科文中心的总体环境分析科文中心位于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畔的文化水廊景区,临水而筑,东边有月光码头的一些富有西方特色的建筑群,与东方之门隔湖相望。
地块呈椭圆形,伸入湖面之中,占地61005m2,总建筑面积约110000m2。
苏州文化艺术中心是苏州市重点实施工程项目,也是苏州迄今为止体量最大,功能最全,设备最好,最具标志性意义的文化艺术设施。
位于金鸡湖畔文化水廊景区,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5万平方米,中心建筑风格融合了现代设计和古典元素,与苏州的江南水乡园林氛围相结合,获中国建国60周年百项经典工程和“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2.1.功能分区苏州科文中心集合了大剧院,电影院,演艺餐厅,商业中心,科技展馆等功能,堪称国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文化艺术中心。
他也是继苏州博物馆新馆之后苏州有一座由世界顶尖设计师设计的建筑。
项目总体功能分为“科技中心”、“演艺影视中心”及商业设施三部分。
其中;“科技中心”部份的主要内容包括:主体展馆(以“科技”为主题,分几个部分); 1个流动展馆(多功能厅);单独的儿童(包括幼儿)专馆;在科技馆外建一个室外科普广场;“演艺影视中心”部分的内容包括1个可容纳1200人、可供演出大型歌剧、舞剧(含芭蕾舞)、具有优良的观演条件、为演出提供齐全功能的大剧院。
苏州科文中心的功能分区可谓合理,不止在于其功能的齐全,还在于它对人群需求的把握。
在面对东北方向的东入口,进门便是餐厅与电影城,符合人流的走向,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而科文中心偶尔会有大型的演出,这些就在中间的大剧院内,这使得科文中心可以容纳更多的人,也是人们的心理感受变得宽敞,对称。
在人流量相对少一些的北入口,便多是关于文化的区域,进门是文化馆与美术馆,旨在宣扬苏州的自身的与对外的文化交流,纵深便是芭蕾舞团,最后是图书馆,将图书馆设计在月牙的边缘,这保证了图书馆的安静与和谐的氛围,又不会被剧院与电影城喧闹的声音所打扰,而且作为一个读者,可以最大限度的看到金鸡湖畔的景色,波光粼粼一望无际,使读者顿生愉悦之心,设计者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
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浅析

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浅析摘要:伴随着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的落成,享誉国际的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也落户苏州。
而作为电影节的举办场馆,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也于2007年底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本文从在建筑设计理念、建筑功能分区和建筑设计手法三方面对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进行粗浅的解析。
关键词:设计理念:功能分区:设计手法随着中国国家大剧院的落成,法国建筑设计大师保罗·安德鲁和他的“巨蛋〞逐渐被中国的平民群众所熟知。
作为一名国外知名建筑大师,从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和东方艺术中心、广州新体育馆到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保罗·安德鲁的作品在中国的土地上先后生根开花。
地处苏州古城,金鸡湖畔的科技文化艺术中心以强大的魅力,吸引我们这些以建筑学专业为背景的学生的注意力。
本文从建筑设计理念、建筑功能分区和建筑设计手法三方面对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进行粗浅的解析。
苏州科技文化中心位于工业园区金鸡湖东文化水廊区,翠园路以南,临水而筑。
地块呈椭圆形,伸入湖面之中,建筑是开口向湖心延伸的椭圆形建筑,外型呈马蹄形,与金鸡湖湖面相照应,核心是一块花园环抱的“玻璃岩〞。
是金鸡湖景区中最重要的景观之一和金鸡湖畔地标性建筑。
科技文化艺术中心占地面积约为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13.5万平方米(其中地下部份约3万平方米)。
建筑主体为地上二至三层,局部五层,地下一层。
1.建筑设计理念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的设计理念的核心是“一颗珍珠、一段墙和一个园林。
〞“一颗珍珠〞科技文化艺术中心的核心建筑是“珍珠岩〞。
这是个外形宛如珍珠的半圆形建筑,其外墙为双层玻璃幕墙。
玻璃幕墙采用了点式彩釉玻璃。
白天自然光的反射,会形成丰富的色彩效果,夜间,利用双层玻璃幕墙间高光乳白的照明,使得整个建筑呈现出洁白纯洁的视觉效果。
“一个园林〞在“珍珠岩〞与主体建筑之间,有一片融合了现代和传统设计理念的苏州园林。
包括赏花园、石趣园、听钓一园、屋顶花园四局部。
苏州艺术考察报告(共5篇)

苏州艺术考察报告(共5篇)根据学院教学计划安排,2014年10月25日-11月5日,我班一行30人在柳小成老师带领下到上海、苏州、杭州进行艺术考察和艺术采风活动,本课程是设计类专业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途径。
通过艺术考察,使我们初步了解社会,拓宽视野,增强实地实物的感性认识,深化专业理论学习,强化实践技能培养,提高人文素质,培养审美意识和科学精神。
一、考察的意义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设计向着科技化,创新化改革转型,为了进一步拓宽我们服装设计类专业的视野,增强我们的学习能力,提高我们的专业技能,本次专业实地考察,目的是走出校园,走向中国最繁华的城市,开阔视野,感受中国经济发展前沿的大都市时尚设计;深入历史名都,了解中国建筑历史文化,通过对各地博物馆,美术馆里大量宝贵藏画作品,文物遗产的学习,了解异地不同的人文历史,风俗人情及自古往今设计理念;学习他人的设计理念,寻找设计灵感,培养我们的设计审美取向,积累有价值有意的素材,提高我们的鉴赏能力和设计能力,将看到的有用的元素运用到设计作品中,以便以后更好的自主创作,设计源于生活,走进生活,走进设计的灵魂世界。
二、考察的内容第一站:潮流的上海10月25日,我们怀揣着激情,畅想着未来12天的生活,憧憬着繁华都市的美好,在火车颠簸了一天半来到了最繁华的城市---上海。
上海,一座国际大都市。
一想到上海,我的脑子里就会浮现出一幢幢高楼大厦、一家家国际品牌店以及车水马龙般的交通。
来到住处放下行李简单的收拾下,大家顾不上休息迫不及待的开始感受大都市的繁华了,在陌生而又繁华的城市里,这一切对我们来说都是充满刺激的。
时尚的建筑上海时装周和大型商场,不觉惊叹好一个购物天堂。
上海的夜景如梦一样美丽,建筑与建筑的结合,加之灯光的渲染,让整个上海的外滩,显得格外的耀眼,美丽。
上海的美丽,时尚,辉煌,豪华尽在眼底。
上海的第一夜让我们回味无穷,但是充实的采风任务让我们在紧接而来的几天里忙碌却快乐着。
苏州文化艺术中心1 - 副本

(3)特色赏析
与以往冰裂纹图形应用所不同的是,安德鲁的这件作 品,冰裂纹更加密集,几重金属架空表皮叠加,当达到一 定密度之后,加之表皮自然的波浪形起伏,形成了光影变 幻的金属光泽。另外,这里白色金属的灵动光泽,与冰裂 纹最原始的色彩,即冰的色彩有异曲同工之妙,冰清玉洁, 纯洁优雅。这种二维的展现,在材料和形式上的创新尝试, 让建筑保持了现代气息又不失中国文化的韵味。
想必大家现在还对我 说的“一段墙壁”到底是 什么还在疑惑吧,那么现 在大家从课件左边看到的 这两幅图就是我说说的所 谓的墙,这其实就是被人 们戏称为苏州的 “小鸟 巢”,其外墙的设计外观与 北京“鸟巢”很相似,但其 实有着本质的不同。 “墙”的概念,脱胎自 苏州园林中对回廊的巧妙 运用,玻璃幕墙上铝板纵 横交错,乍一看的确像是 用树枝搭成的鸟巢,细看 又很像碎磁青花;
金丝铁线: 金丝铁线又叫“鳝血”。宋哥窑开片釉器,裂纹 奇特,紫黑色裂纹包围着金黄色细丝状裂纹,故名。 明清仿哥窑器物,通体由大而深和小而浅两种纹片交 织组成,亦称金丝铁线。
蟹爪纹 瓷器的一种釉面特征。因器物施釉,釉厚下垂 形成似落泪后留下的痕迹,故名
一、追根溯源
冰裂纹图案的历史和定义 数九寒冬,冰冻三尺,执棒槌或石头砸其上,冰面就会戛然 一声,出现许多炸裂开的白色纹路,这种纹路人们称之为冰裂纹。 冰裂纹源自形状犹如冰裂后的纹路,意思为冰清玉洁,自然之美。
瓷器釉面开裂的原因
瓷器釉面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开裂原因有二: 一是成型时坯泥沿一定方向延伸,影响了分子的排列。 二是坯、釉膨胀系数不同,焙烧后冷却时釉层收缩率 大。原是瓷器烧制中的缺点,但人们有意利用开裂的 规律制造开片釉,作为瓷器的一种特殊装饰。以宋代 哥窑产品最为著名。
瓷器上冰裂纹开开片的制作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艺术中心文献综述
作者:徐烨
班级:04建筑学3班
学号:040111322
摘要
(现代文化艺术中心是基于剧场、音乐厅及电影院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城市综合体建筑形式,它是以一个或多个大型与小型的观演场所为核心,融市民业余活动、博览展示、教育研修、娱乐、商务、办公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建筑综合体。
文化艺术中心作为一种大型的城市建筑,它具有地域性,体现不同城市的文化特征。
现代文化艺术中心在我国起步较晚,功能技术还不成熟。
)
资料来源: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关键词:文化艺术中心,剧场,展示类建筑
正文
现代文化艺术中心是基于剧场、音乐厅及电影院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城市综合体建筑形式,它是以一个或多个大型与小型的观演场所为核心,融市民业余活动、博览展示、教育研修、娱乐、商务、办公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建筑综合体,是观演型文化建筑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一种新的动态与发展方向。
建筑是有形的诗篇,是凝固的音乐。
在科学技术与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建筑更是融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于一体。
而文化艺术中心作为现代都市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则更是集中体现了科技与文艺紧密结合的设计特征。
一、文化艺术中心的定位
文化艺术中心作为一种大型的城市建筑,在城市的区域规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代表一个城市的文化艺术特色,应该将之纳入城市设计的范畴,并且在其立项之初就要对其进行一个较为明确的定位,这是建成一个成功的、为市民所接受的文化艺术中心的重要保证。
1)城市学理论
视觉的中心文化艺术中心一般规模较大,从远观有助于展示城市轮廓线之美,近看可以成为一定区域的构图中心,成为城市中引人注意的视觉焦点,是城市的主要景观点。
而这个范围是与建筑的尺度相关的,可以通过视觉分析法来确定。
城市社会生活的中心文化艺术中心是城市居民进行文化,娱乐,交往,商业等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城市生活最活跃的部分之一,进行着大量物、人与信息的交流,是城市社会生活的中心。
心理的中心文化艺术中心作为公众视觉与生活的中心,必然要体现共同的价值观念与审美情趣,是环境具有场所感,成为心理与情感的中心。
2)对文化艺术中心的定位
在对文化艺术中心定位时,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民意调查,确定最适合于本地的文化艺术中心形式,以保证建成后的使用效率与长期效益。
具体地说,对文化艺术中心的定位,
就是要确定建造的目的是什么,需要建造何种形式的建筑。
例如我国的国家大剧院,其任务书中对该建筑的定位是:“建造位于首都重点部位的,代表我国国家形象和源远流长的文化艺术的重点文化工程和国家标志性工程。
”因此,国家大剧院建成后,不仅有服务于首都广大市民,而且还将接待来自全国一级海内外的观众和游客,另外,它还要肩负起与周边建筑一起构成代表国家形象的重点区域的责任;而被称为“彩之国”
的日本琦玉艺术剧场,其定位则是考虑到畏惧名提供文化活动服务场所,主要出发点是:居民不仅是看演出,他们的业余表演活动也应受足够重视。
因此为此目的设置的为居民活动用的排练室就成了该文化演出综合体的重要内容;再看巴黎巴士底歌剧院的定位则是:在该是著名的巴士底广场上建造一座超大型超豪华性的综合型剧院,在形式与品位上追求传统与典雅,在外部造型与技术设备选用上追求彻头彻尾的现代主义风格。
由此可见,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对文化中心的地位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只有将文化艺术中心定位在适合于本地区城市风格与城市规模以及居民精神生活构成的基础之上,才能保证建成一座被大家认可的文化艺术综合体。
而在苏州这样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中建造一座文化艺术中心,地点又是在以传统建筑风格为主的古城区,对其服务对象和需求要有明确定位。
苏州是一座旅游型城市,每年要接待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当人们游览一个城市,“大多数人都能够回忆起几种自己喜欢的特殊场景,”(摘自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这些场景就构成他们对于一个城市的印象,而建筑师就是要创造这样的场景。
因此,这样一座文化艺术中心必须要体现苏州传统的建筑风格,或者说是苏州这座城市风格,不仅仅是在造型上,还应体现在空间、技术等各个方面。
同时它所处的位置要求它提供为市民活动服务的场所。
这就是对于苏州文化艺术中心的定位。
二、文化艺术中心的外部造型
文化引述中心作为市民视觉的中心、城市社会生活的中心和心理的中心,
其外部空间设计对于建筑性格的塑造和文化特质的反映有重要作用。
文化艺
术中心外部空间设计可分为建筑造型设计和外环境设计。
在进行文化艺术中心竖向构成与造型设计时,可分为低层型、高层型和高低层结
合型。
低层型是指整个文化艺术中心的功能部分和建筑体快在平面上展开,其特点是
易于解决人流车流等问题,占地面积大,空间开阔,有利于结合周围环境。
适宜于用
地富裕的城市新开发地段或具有较高地位的地区性艺术文化中心,汉城艺术中心、日
本新国立剧场、巴黎音乐城以及这次要设计建造的苏州文化艺术中心都属于此种类
型;当设计用地非常局促,只能在书向上发展史可采用高层型的建筑造型。
香港艺术中心和日本八尾市文化会馆都属此类;高低层结合型则具有以上两
种类型的优点,具体地说一般人流集中的公共部分,如剧场商场和公共娱乐
服务设施设在地面三层以下,地下层作为设备层,停车库以及剧场的台仓等
部分。
而高层部分多数是因为商业房地产开发形成的空间,主要是办公楼,
出租写字楼,公寓和旅馆等。
这种类型的实例有:中日青年友好交流中心、英国南岸艺术中心、成都音乐艺术中心等。
三、文化艺术中心的功能设计
1)剧场
文化艺术中心既然是以观演场所为核心的文化建筑综合体,剧场自然是其中极其重要的部分。
戏剧剧场根据舞台和观众席的关系可以分为镜框舞台剧场,伸出式舞台剧场、开放式舞台剧场和中心舞台剧场等。
镜框舞台剧场的基本特点和歌剧院是相似的,在不使用扩声系统,自然声戏剧演出时,从音量上考虑需要更紧凑的空间,最远可视距离一般要求在20米左右。
观众席围绕舞台三面布置的伸出式舞台和围绕舞台四面布置的中心舞台剧场都重视表演者和观众之间在视觉上的亲密感和一体感。
如果说镜框舞台形式的舞台表现是以天幕为背景的二维表现形式,那么伸出式舞台和中心舞台把演奏者融入观众的表现形式是三维表现形式。
由于这种形式的剧场不具备舞台塔,只能采用简单的舞台道具。
然而这种形式的舞台,两边的座位在视觉和听觉上存在问题。
特别是人的发声有向正前方的指向性,所以当表演者背向观众席时,会出现台词不清的情况。
开放式舞台形式由前舞台和主舞台构成,同时拥有镜框式舞台和伸出式舞台的优点。
前舞台形成了表演者和观众的亲密关系,而主舞台上方的舞台塔则解决了演出商的技术限制。
在进行剧场设计时,要特别注意流线的设计,人和道具分流,观众和演员分流以及后台流线设计。
另外,也是观演类建筑区别与其他建筑的最主要特点是视觉和声学设计,既需要考虑建筑内部形态,又需要技术设备的配合。
2)展览部分
展览部分作为文化艺术中心中最展示区域文化,同时建筑体量可根据需求变化的部分可结合环境灵活布置。
对于展示类建筑来说,合理的流线和丰富的空间变化是设计的重点。
a)塑造简洁灵活的展示空间:简洁的展示空间是使展示空间成为展品的背景,使展品个体处于主导地位。
例如广州文化公园的几个展馆立面只开高窗,室内以人工照明为主,
展品区亮度高而观众区照度低,使观众把注意力集中在展品上。
灵活可变的展示空间
将给布置带来很大方便,同时也便于观众自由选择参观顺序。
b)塑造个性化的展示空间:当展示空间能够展品的使用状态或再现其原有的环境,展示空间就与展品产生了一种对应关系,并能够成为展品所传递信息的一部分,从而形成
个性化的展示空间。
丰富的互动展示方式也使展示空间具有个性化,如广州绿田野生
态教育中心展厅内设有许多关于生态与能源的互动展示,如盐水淡化、触摸感应、手
摇发电等。
c)空间气氛的营造:空间气氛,反映了建筑的精神状态与参观使用者的心理感觉,是展览建筑的重要因素。
反映历史气氛,可以在重点位置设计与主要展示内容历史年代相
对应的标志性构件;反映艺术气氛,可以通过室内外的环境雕塑与壁画;反映自然气
氛,可以采用当地的建筑材料,使建筑的质感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会协调。
3)活动部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也不断提高,文化艺术中心应充分考虑居民的这一需求,合理安排娱乐活动空间。
四、结语
文化艺术中心,作为文化建筑综合体,作为城市及社区的形象代言人和精神生活中心,在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将会得到社会各方面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对其形态功能的要求也会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剧场建筑设计图集》,中国建工出版社 1984
2)《现代建筑集成—剧场》,日本 1997
3)《音乐厅,剧场,电影院》,中国建工出版社 2005
4)《建筑设计资料集》(4),蔡镇玉主编,中国建工出版社,1994
5)《城市意象》凯文·林奇华夏出版社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