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题参考答案
2012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题 葡萄酒的评价 答案.

葡萄酒的评价摘要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如何对葡萄酒进行评价的问题。
通过对评酒员的评分与酿酒葡萄的理化指标和葡萄酒的理化指标等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我们得出了一个较为合理地评价葡萄酒质量优劣的模型。
在问题一中,我们采用T检验法,首先进行正态分布拟合检验,判断出它们服从正态分布。
之后,我们通过T检验法判断出了两组评酒员的评价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
而对于如何判断哪一组评酒员的评价结果更可信,由于评酒员评分的客观性,我们通过计算评酒员评分均值的置信区间,利用置信区间的长短来判断评分的可信程度。
置信区间越窄,说明其越可信。
利用Matlab软件求出了第二组评酒员的评分均值的置信区间更窄,所以第二组评酒员的评价结果更可信。
在问题二中,我们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把给定的一组相关变量通过线性变换转成另一组不相关的变量,这些新的变量再按照方差依次递减的顺序排列。
在数学变换中保持变量的总方差不变,使第一变量具有最大的方差。
第二变量的方差次大,并且和第一变量不相关。
由于变量较多,虽然每个变量都提供了一定的信息,但其重要性有所不同。
依次类推,最后我们将酿酒葡萄分为了四个等级:优质、次优、中等、下等。
在问题三中,我们通过多项式曲线拟合的方法,构造一个以葡萄酒的理化指标为自变量,酿酒葡萄的理化指标为因变量的函数,并利用Matlab软件进行曲线拟合,最后得出酿酒葡萄与葡萄酒的理化指标之间的关系为呈线性正相关。
在问题四中,我们用无交互作用的双因素试验的方差分析方法,通过对观测、比较、分析实验数据的结果,鉴别出了两个因素在水平发生变化时对实验结果产生显著性影响的大小程度。
最后,我们认为能用酿酒葡萄和葡萄酒的理化指标来评价葡萄酒的质量,且酿酒葡萄的理化指标对葡萄酒质量影响相对葡萄酒的理化指标更显著。
关键词:T检验法,Matlab,正态分布,主成分分析法,多项式曲线拟合,方差分析一.问题的重述确定葡萄酒质量时一般是通过聘请一批有资质的评酒员进行品评。
广西大学数学建模考试试题A及参考答案

广西大学数学建模考试试题A及参考答案一.概念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本大题共15分)1、什么是数学模型?(5分)答:数学模型可以描述为,对于现实世界的一个特定对象,为了一个特定目的,根据特有的内在规律,做出一些必要的简化假设,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得到的一个数学结构。
2、数学建模有哪几个过程?(5分)答:数学建模有如下几个过程:模型准备,模型假设,模型构成,模型求解,模型分析,模型检验,模型应用。
3、试写出神经元的数学模型。
答:神经元的数学模型是其中某=(某1,…某m)输入向量,y为输出,wi是权系数;输入与输出具有如下关系:Tθ为阈值,f(某)是激发函数;它可以是线性函数,也可以是非线性函数.(5分)二、模型求证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本大题共20分)1、(l)以雇员一天的工作时间t和工资w分别为横坐标和纵坐标,画出雇员无差别曲线族的示意图。
解释曲线为什么是你画的那种形状。
(5分)(2)如果雇主付计时工资,对不同的工资率(单位时间的工资)画出计时工资线族。
根据雇员的无差别曲线族和雇主的计时工资线族,讨论双方将在怎样的一条曲线上达成协议。
(5分)答:(l)雇员的无差别曲线族f(w,t)=C是下凸的,如图1,因为工资低时,他愿以较多的工作时间换取较少的工资;而当工资高时,就要求以较多的工资来增加一点工作时间.(2)雇主的计时工资族是w=at,a是工资率.这族直线与f(w,t)=c的切点P1,P2,P3,…的连线PQ为雇员与雇主的协议线.通常PQ是上升的(至少有一段应该是上升的),见图1.2、试作一些合理的假设,证明在起伏不平的地面上可以将一张椅子放稳。
(7分)又问命题对长凳是否成立,为什么?(3分)答:(一)假设:电影场地面是一光滑曲面,方凳的四脚连线构成一正方形。
如图建立坐标系:其中A,B,C,D代表方凳的四个脚,以正方形ABCD的中心为坐标系原点。
图二记H为脚A,C与地面距离之和,G为脚B,D与地面距离之和,θ为AC连线与某轴的夹角,不妨设H(0)>0,G(0)=0,(为什么)令f(θ)=H(θ)-G(θ)则f是θ的连续函数,且f(0)=H(0)>0,将方凳旋转90°,则由对称性知H(π/2)=0,G(π/2)=H(0)从而f(π/2)=-H(0)<0由连续函数的介值定理知,存在θ∈(0,π/2),使f(θ)=0(二)命题对长凳也成立,只须记H为脚A,B与地面距离之和,G为脚C,D与地面距离之和,θ为AC连线与某轴的夹角,将θ旋转180同理可证。
深圳杯数学建模竞赛a题

深圳杯数学建模竞赛a题一、在研究某城市交通流量优化问题时,团队首先需要收集的数据是:A. 各路段每日平均车流量B. 市民对公共交通的满意度调查C. 城市历史气温变化记录D. 各区域人口密度分布图(答案:A)二、针对疫情传播模型,以下哪个因素不是构建模型时需要考虑的关键参数:A. 传染率B. 恢复率C. 疫苗接种比例D. 城市绿化覆盖率(答案:D)三、在评估一项环保政策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时,最直接的评估指标是:A. 政策实施前后的GDP增长率B. PM2.5浓度变化C. 居民人均消费水平D. 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答案:B)四、在设计一个物流配送系统的优化方案时,以下哪个不是主要优化目标:A. 最小化配送时间B. 最大化车辆装载率C. 提升客户满意度D. 增加仓库库存量(答案:D)五、在利用大数据分析预测股票市场走势时,以下哪项数据可能不会被纳入分析:A. 历史股票价格数据B. 宏观经济指标C. 社交媒体情绪分析D. 当天天气预报(答案:D)六、在构建一个城市供水网络的优化模型时,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必须考虑的约束条件:A. 水管的最大流量限制B. 水质安全标准C. 水泵的工作效率D. 城市居民的年龄分布(答案:D)七、在研究电商平台的推荐算法优化时,以下哪个指标最能反映推荐系统的效果:A. 用户平均浏览时间B. 商品点击率到购买率的转化率C. 平台日活跃用户数D. 新增商品上架数量(答案:B)八、在制定一项减少食物浪费的政策时,以下哪项措施与直接减少浪费关联度最低:A. 推广食物保鲜技术B. 增强公众节约意识教育C. 优化超市库存管理D. 增加城市绿化面积(答案:D)。
数学建模2021a题

数学建模2021a题
2021年数学建模竞赛A题《太阳影子定位》答案如下:
1. 建立影子长度变化的数学模型
根据日出和日落时间,确定太阳的高度角变化范围,再根据影子的长度变化,得到太阳高度角与影子长度之间的关系。
利用这个模型,可以预测任何给定时间点的影子长度。
2. 建立基于深度学习的模型
使用深度学习技术,建立一个能够预测影子长度的模型。
该模型可以处理大量的历史数据,并使用这些数据来训练模型,使其能够准确预测未来的影子长度。
3. 建立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模型
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技术,建立一个能够预测影子长度的模型。
该模型可以处理时间序列数据,并使用这些数据来训练模型,使其能够准确预测未来的影子长度。
4. 建立基于神经网络的模型
利用神经网络技术,建立一个能够预测影子长度的模型。
该模型可以处理非线性数据,并使用历史数据来训练模型,使其能够准确预测未来的影子长度。
5. 综合以上三种方法
结合深度学习、时间序列分析和神经网络技术,建立一个综合性的模型。
该模型可以处理大量的历史数据,并使用这些数据来训练模型,使其能够准确预测未来的影子长度。
以上答案仅供参考,如有疑问,建议咨询专业人士。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国家一等奖论文A题

=
− − ( − 1)′
, = 1, 2, · · ·, 210
当逐渐增大,锚链受到的竖直向下方向的合力与支持力之差先逐渐接近于0,
再等于0,直至小于0。当合力小于0时,锚链以海床接触,此时海床提供向上的支持
力,其大小与′ 相等。因此可将小于0 的值都作零处理,故锚链接触海床时,
对于问题二,首先考虑第一个子问题,将风速36/直接代入问题一的模型中,
得出此条件下的吃水深度为0.723,各钢管倾斜角度(度)依次为8.960、9.014、9.068
、9.123,钢桶倾斜角(度)为9.179,锚链链接处的切线方向与海床的夹角(度)为18.414,
游动区域半径为18.80。发现此条件下,水声通讯系统设备的工作效果较差,且锚被
计与应用对海上科学发展有重要意义。
1.2 问题的提出
已知某近浅海传输节点(如图1所示),将浮标视作底面直径2为、高为2、质量
为1000的圆柱体,锚的质量为600,钢管共4节,每节长度为1,直径为50,
每节钢管的质量为10。水声通讯系统安装在一个长为1、外径为30的密封圆
柱形钢桶内,设备和钢桶总质量为100。
Step1: 遍历求解
令吃水深度ℎ的初始值为0.1,以0.0005为单位逐步增加至2。( 浮标高度为2,
完全浸没时吃水深度ℎ则为2 ),记录对应的数据,选取水下物体竖直方向高度和
与海域水深最接近的组别,进一步进行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具体程序见附录):
表 1: 不同风速的相关结果表
以风速24/的情况为例,绘制游动区域图:
题意的变量临界值。以水深16、系统各部分递推关系式和钢桶与竖直方向夹角小
于5°为约束条件,将多目标优化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通过调节决策变量中锚链的型
数学建模试卷A参考答案

数学建模试卷(A )卷参考答案一、答:二、解:对应的约束条件代表的区域为如下图中阴影部分:两线的交点坐标为()()12,6,4x x =,由图可知z 值在交点处最大,即max 36z =。
三、解:设z 为利润,123,,x x x 分别表示,,A B C 生产的件数,123,,y y y 分别表示,,A B C 生产是否生产(为0-1变量,0表示不生产,1表示生产)。
则 目标函数:()()()123112233max 200025003000300503208040070z y y y y x y x y x =+++-+-+-约束条件:1231231231231232350024000350000,0,0;,0 1;x x x x x x x x x x x x y y or ++≤⎧⎪++≤⎪⎨++≤⎪⎪≥≥≥=⎩四、解:(一)(二)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11/2433217551/41/711/21/31/31/52111/31/5311A ⎡⎤⎢⎥⎢⎥⎢⎥=⎢⎥⎢⎥⎢⎥⎣⎦1(),0,ij n n ij ji ijA a a a a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成对比较阵和权向量元素之间两两对比,对比采用相对尺度设要比较各准则C 1,C 2,… , C n 对目标O 的重要性:i j ijC C a ⇒A ~成对比较阵 A 是正互反阵要由A 确定C 1,… , C n 对O 的权向量选择旅游地(三)111122221212n n n n n n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A w w w w w w ⎡⎤⎢⎥⎢⎥⎢⎥⎢⎥=⎢⎥⎢⎥⎢⎥⎢⎥⎢⎥⎣⎦⎤⎥⎢⎥⎢⎥⎣⎦23a =一致比较允许不一致,但要确定不一致的允许范围考察完全一致的情况12(1),,nW w w w =⇒/ij i ja w w =令12(,,)~T n w w w w =权向量“选择旅游地”中准则层对目标的权向量及一致性检验11/2433217551/41/711/21/31/31/52111/31/5311A ⎡⎤⎢⎥⎢⎥⎢⎥=⎢⎥⎢⎥⎢⎥⎣⎦准则层对目标的成对比较阵最大特征根λ=5.073权向量(特征向量)w =(0.263,0.475,0.055,0.090,0.110)T 5.07350.01851CI -==-一致性指标随机一致性指标 RI=1.12 (查表) 一致性比率CR =0.018/1.12=0.016<0.1通过一致性检验五、解:()221max ni i i a bx y =+-∑,对,a b 分别求偏导数,可以求解得0.9726,0.0500b a ==。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题(2255)

优秀论文选编A题之一(全国一等奖)奥运会临时超市网点设计广西师范大学,吴宗显、单俊辉、谭春亮;指导教师:数学建模组摘要:本文首先根据问卷调查数据计算观众出行、用餐和购物等方面的分布,分析各种分布的特点。
然后,根据观众出行、用餐分布,场馆分布情况和最短距离原则,测算出测算20个商区的人流量及其分布。
最后,根据商圈分析中零售引力法则(即里利法则)、哈夫概率模型、饱和理论,建立设计MS网点大小规模类型的数学模型。
在约定大规模MS网点的面积为1个单位的基础上,经过计算求解,得到小规模MS网点的面积为0.6个单位,并得出20个MS网点的设计方案,具体设计方案是:A区有2个大规模MS网点,分别设在A6小区和A1小区,其余8个小区均为小规模MS网点;B区有2个大规模MS网点,分别设在B6小区和B3小区,其余4个小区均为小规模MS网点;C区有1个大规模MS网点,设在C4小区,其余3个小区均为小规模MS网点。
奥运会临时超市网点设计一、问题的分析与基本假设(一)问题的分析题目要求完成如下工作:1、根据附录中给出的问卷调查数据,找出了观众在出行、用餐和购物等方面所反映的规律2、在一天内每位观众平均出行两次,一次为进出场馆,一次为餐饮,并且出行均采取最短路径前提下。
依据1的结果,测算图2中20个商区的人流量分布。
3、按照满足奥运会期间的购物需求、分布基本均衡和商业上赢利的要求,根据流量分布规律,在有两种大小不同规模的MS类型供选择情况下,给出图2中20个商区内MS网点的设计方案(即每个商区内不同类型MS的个数)。
(二)基本假设1、假定A区(国家体育场)容量为10万人,B区(国家体育馆)容量为6万人,C区(国家游泳中心)容量为4万人。
三个场馆的每个看台容量均为1万人,出口对准一个商区,各商区面积相同。
2、无论乘坐何种交通工具的观众所持的票号是随机的。
二、问卷调查数据的统计与分布规律我们把附录中三次调查的数据综合起来并进行的统计和分析得出的观众在出行、用餐和购物等方面的规律如下:1、整个人群的各种行为的分布规律(1)用不同的交通方式的人数及其分别所占总人数的比例除私车方式偏少一些(仅有9.0377%)外,其余方式分布都比较均匀,均为16%-20%,这说明场馆周围布局的交通车站是比较合理的。
A题--吉林省第九届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赛题A:机械零件加工过程中的位置识别“中国制造2025”是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中国政府立足于国际产业变革大势,作出的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大战略部署。
在“智能制造工程”的大背景下,智能制造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问题。
本题目讨论研究机械加工零件在自动化生产线加工过程中零件位置识别问题。
在工业制造自动生产线中,在装夹、包装、分拣等工艺过程中需要根据图像处理利用计算机自动智能识别零件特定位置,并由机械手自动搬运到特定位置(标准位置)。
某零件轮廓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2表示零件搬运前后的位置示意图。
图1 零件轮廓示意图图2 零件位置图(注:红色为放置在平面上任意位置的零件轮廓;黑色为零件标准位置的轮廓图)数据文件说明:本题目提供的数据文件包括3个图像数据附件,分别为DATA 1、DATA 2、DATA3。
3个数据文件可以用MATLAB软件中的load命令读取,用imshow函数显示零件的图像轮廓。
其中,数据文件DATA1为机械手抓取零件后所放置的标准位置,零件轮廓数据可以视为被抓取零件的模板数据;数据文件DATA2为机械手抓取零件前需要计算机自动识别出的单个零件图像轮廓数据;数据文件DATA3为机械手抓取零件前需要计算机自动识别出的多个零件图像轮廓数据。
所有图像数据均由安置于固定位置的同一相机拍摄,且焦距固定,被拍摄零件均放置于同一高度的平面上。
问题1:根据题目给出的零件轮廓数据DATA2,请建立模型识别计算出给定零件的位置坐标,尽量尝试提供多种模型或求解算法,并分析评价给出求解零件位置算法的计算速度是否快速高效,给出每种方法的识别时间。
问题2:前面讨论的都是单个零件放置于平面上的情况,对于多个零件显示在同一图像中的情况,应如何建立模型,请根据已给出数据DATA3识别不同零件的位置。
问题3:前面讨论的都是给定零件的位置识别问题,请讨论分析能否运用你们的方法或模型识别其他形状的零件。
建议自己寻找或设定某种特定形状的零件轮廓图进行识别验证,分析所提供模型或方法的通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目<请先阅读“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A题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活动对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日显突出。
对城市土壤地质环境异常的查证,以及如何应用查证获得的海量数据资料开展城市环境质量评价,研究人类活动影响下城市地质环境的演变模式,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按照功能划分,城区一般可分为生活区、工业区、山区、主干道路区及公园绿地区等,分别记为1类区、2类区、……、5类区,不同的区域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程度不同。
现对某城市城区土壤地质环境进行调查。
为此,将所考察的城区划分为间距1公里左右的网格子区域,按照每平方公里1个采样点对表层土<0~10 厘M深度)进行取样、编号,并用GPS记录采样点的位置。
应用专门仪器测试分析,获得了每个样本所含的多种化学元素的浓度数据。
另一方面,按照2公里的间距在那些远离人群及工业活动的自然区取样,将其作为该城区表层土壤中元素的背景值。
附件1列出了采样点的位置、海拔高度及其所属功能区等信息,附件2列出了8种主要重金属元素在采样点处的浓度,附件3列出了8种主要重金属元素的背景值。
现要求你们通过数学建模来完成以下任务:(1> 给出8种主要重金属元素在该城区的空间分布,并分析该城区内不同区域重金属的污染程度。
(2> 通过数据分析,说明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
(3> 分析重金属污染物的传播特征,由此建立模型,确定污染源的位置。
(4> 分析你所建立模型的优缺点,为更好地研究城市地质环境的演变模式,还应收集什么信息?有了这些信息,如何建立模型解决问题?题目A题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摘要:本文研究的是某城区警车配置及巡逻方案的制定问题,建立了求解警车巡逻方案的模型,并在满足D1的条件下给出了巡逻效果最好的方案。
在设计整个区域配置最少巡逻车辆时,本文设计了算法1:先将道路离散化成近似均匀分布的节点,相邻两个节点之间的距离约等于一分钟巡逻路程。
由警车的数目,将全区划分成个均匀的分区,从每个分区的中心点出发,找到最近的道路节点,作为警车的初始位置,由Floyd算法算出每辆警车3分钟或2分钟行驶路程范围内的节点。
考虑区域调整的概率大小和方向不同会影响调整结果,本文利用模拟退火算法构造出迁移几率函数,用迁移方向函数决定分区的调整方向。
计算能满足D1的最小车辆数,即为该区应该配置的最小警车数目,用MATLAB 计算,得到局部最优解为13辆。
在选取巡逻显著性指标时,本文考虑了两个方面的指标:一是全面性,即所有警车走过的街道节点数占总街道节点数的比例,用两者之比来评价;二是均匀性,即所有警车经过每个节点数的次数偏离平均经过次数的程度,用方差值来大小评价。
问题三:为简化问题,假设所有警车在同一时刻,大致向同一方向巡逻,运动状态分为四种:向左,向右,向上,向下,记录每个时刻,警车经过的节点和能够赶去处理事故的点,最后汇总计算得相应的评价指标。
在考虑巡逻规律隐蔽性要求时,文本将巡逻路线进行随机处理,方向是不确定的,采用算法2进行计算,得出相应巡逻显著指标,当车辆数减少到10辆或巡逻速度变大时,用算法2计算巡逻方案和对应的参数,结果见附录所示。
本文最后还考虑到4个额外因素,给出每个影响因素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模拟退火算法;Floyd 算法;离散化参赛队号 11***02 队员姓名 *佳 **梅 *巍一 问题的重述 110警车在街道上巡逻,既能够对违法犯罪分子起到震慑作用,降低犯罪率,又能够增加市民的安全感,同时也加快了接处警时间,提高了反应时效,为社会和谐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现给出某城市内一区域,其道路数据和地图数据已知,该区域内三个重点部位的坐标分别为:<5112,4806),<9126, 4266),<7434 ,1332)。
该区域内共有307个道路交叉口,为简化问题,相邻两个交叉路口之间的道路近似认为是直线,且所有事发现场均在下图的道路上。
该市拟增加一批配备有GPS 卫星定位系统及先进通讯设备的110警车。
设110警车的平均巡逻速度为20km/h ,接警后的平均行驶速度为40km/h 。
警车配置及巡逻方案要尽量满足以下要求:D1. 警车在接警后三分钟内赶到现场的比例不低于90%;而赶到重点部位的时间必须在两分钟之内。
D2. 使巡逻效果更显著;D3. 警车巡逻规律应有一定的隐蔽性。
现在我们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 若要求满足D1,该区最少需要配置多少辆警车巡逻?二. 请给出评价巡逻效果显著程度的有关指标。
三.请给出满足D1且尽量满足D2条件的警车巡逻方案及其评价指标值。
四. 在第三问的基础上,再考虑D3条件,给出你们的警车巡逻方案及其评价指标值。
五.如果该区域仅配置10辆警车,应如何制定巡逻方案,使D1、D2尽量得到满足?六. 若警车接警后的平均行驶速度提高到50km/h ,回答问题三。
七. 你们认为还有哪些因素、哪些情况需要考虑?给出你们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 问题分析本题为城区道路网络中警车配置及巡逻问题。
在进行警车配置时,首先要考虑警参赛密码<由组委会填写)车在接警后在规定时间内赶到现场的比例,在此条件下,以车数最少为目标,建模、求解;在制定巡逻方案时,要考虑巡逻的效果及隐蔽性问题。
问题一只要求满足D1,求最少的警车配置数,可以认为警车是不动的,在三分钟或两分钟内它能到达的区域就是它的覆盖范围。
据此,在满足所有街道的覆盖率不低于90%的条件下,寻找最优解。
问题二要评价巡逻效果,有两个方面需要考虑:一是巡逻的全面性,即经过一段时间后警车走过的街道数占总街道数的比例;二是巡逻的不均匀性,即经过一段时间后警车经过每一条街道的次数相差不大,用方差来衡量。
问题三是在满足D1的条件上尽量满足问题二所给的指标,并给出评价方案的指标。
首先找到一组满足D1的各警车位置,然后在和各警车位置相连的点中随机寻找一个点,判断新的点是否满足D1,如果满足则警车行驶到该点,否则重新寻找,直到满足为止。
一段时间后统计所有车走过的点数及每个点被走过的次数,用问题二给出的两个指标进行评价。
综合两个指标,可判断此路径的好坏,重复这个过程,直到综合评价指标达到一个满意的值为止。
问题四增加了隐蔽性要求,首先给出评价隐蔽性的指标,隐蔽性可用路线的随机性来评价,将它加入到问题三的模型中去进行求解。
问题五限制警车数量为10,要综合考虑D1、D2,先分配这10辆车使道路的覆盖率最高,然后按照问题三的步骤进行求解,其中每一步对D1的判断只需使道路的覆盖率尽量高即可。
问题六同问题三,只需将车速改为50km/h即可。
三模型的假设1.警车都在路上巡逻,巡警去处理案件的时间不考虑;2.所有事发现场都在道路上,案件在道路上任一点是等概率发生的;3.警车初始停靠点是随机的,但尽量让它们分散分布,一辆警车管辖一个分区;4.假定各个划分区域内,较短时间内,最多会发生一个案件;5.假设区域内的每条道路都是双行线,不考虑转弯对结果造成的影响;6.如果重点部位不在道路上的,假设这些重点部位在离它们最近的道路上;7. 图中水域对巡逻方案没有影响。
四符号说明表示警车数目表示警车初始停靠点到各道路的最短距离表示整个区域的总道路长度表示不能在3分钟内到达的区域的道路的长度表示非重点部位的警车在3分钟内不能到达现场的比例表示三分钟内能从接警位置赶到事发现场的最大距离是表示整个区域总的离散点个数表示第区内的节点个数表示区内调整函数表示模拟退火的时间,表征温度值表示区间调整函数表示全面性指标表示不均匀性指标表示综合评价指标表示第辆车经过每条道路的次数表示整个区域每条道路经过的平均次数五模型的建立与算法的设计5.1 满足D1时,该区所需要配置的最少警车数目和巡逻方案5.1.1 满足D1条件时,区域最少警车的规律题目要求警车的配置和巡逻方案满足D1要求时,整个区域所需要配置的警车数目最少。
由假设可知警车都在道路上,且所有事发现场也都在道路上,但区域内总的道路长度是个定值的;警车在接警后赶到事发现场有时间限制和概率限制:三分钟内赶到普通区域案发现场的比例不低于90%,而赶到重点部位的时间必须控制在两分钟之内。
由此可知每辆警车的管辖范围不会很大,于是考虑将整个区域分成若干个分区,每辆警车管辖一个分区域。
由上面的分析,求解整个区域的警车数目最少这个问题可转化为求解每一辆警车所能管辖的街道范围尽量的大。
于是我们寻找出使每辆警车管辖的范围尽量大的规律。
为了简化问题,我们不考虑赶到现场的90%的几率的限制,仅对警车能在三分钟内赶到事发现场的情况作定性分析,其分析示意图如图1所示。
警车的初始停靠位置是随机的分布在道路上的任一节点上,我们假设一辆警车停靠在A点上。
图1 一辆警车管辖范围分析示意图因为警车的平均巡逻速度为20km/h,接警后的平均行驶速度为40km/h,因为距离信息比较容易得到,于是我们将时间限制转化为距离限制,这样便于分析和求解。
当警车接警后,在三分钟内能从接警位置赶到事发现场的最大距离是,其中。
如图1所示,我们设警车初始停靠位置在A点,A点是道路1,2,3,4的道路交叉口。
我们仅以警车在道路1巡逻为例来进行分析,警车以的速度在道路1上A到点之间巡逻,与初始停靠点A的距离为。
因为案件有可能在道路上任一点发生,当警车巡逻到A点时,若案发现场在道路2,3,4上发生时,警车以40km/h 的速度向事发现场行驶,警车能在三分钟内从点赶到现场的最大距离为。
如果警车在道路1上继续向前行驶,则该警车能在三分钟内赶到现场的距离继续缩小,当警车从初始点向A点行驶但没有达到点时,此时该警车的最大管辖范围比警车到达点时的最大管辖范围大。
为了使警车的管辖范围尽量大,警车的巡逻范围越小越好,当时,即警车在初始停靠点静止不动时,警车的管辖范围达到最大值。
图1所分析的是特殊的情况,道路1,2,3,4对称分布,现在我们来对一般的情况进行分析,如图2所示。
图2.1 图2.2图2 一辆警车最大管辖范围分析示意图图2.1所示的情况是道路分布不对称,与图1相比,图2.1所示的道路方向和角度都发生了改变,图2.3中的情形更为复杂。
参照对图1的分析方法,我们分析这两种情形下,警车巡逻时能在三分钟内赶到现场的最大距离的规律,我们只分析图 2.2的情况,道路1,2,3,4,5相交于点C,同时道路1与道路6也有个道路交叉口D,因为警车巡逻时是在道路上行驶的,行走的路线是分段直线,并不影响路径的长度,所以当警车巡逻到距离初始停靠点C点远处的D,此时若有案件发生时,该警车要在三分钟内能赶到现场处理案件,最大行驶距离在之内,如果警车在道路1上继续向前行驶,则该警车能在三分钟内赶到现场的距离继续缩小,当警车没有行驶到D 点时,此时该警车的最大管辖范围比大,为了使警车的管辖范围尽量大,警车的巡逻范围越小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