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练习
高一语文练习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练习试卷及参考答案第一部分: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1)文中共包含5个问题。
阅读短文后,将问题的正确选项填写在括号内。
(2)请将答案圈出或用直线连接。
短文一有一天,小鸟飞行时撞到了一棵树,把翅膀弄伤了。
它痛得哇哇大叫,可它的爸爸妈妈却听不到它的声音,因为它是不会叫的。
它伤心极了,就跑到草地上坐下来哭泣。
忽然,它看见了一只青蛙。
“青蛙,青蛙,你能帮助我吗?”小鸟问道。
“当然可以,我会游泳,我可以把你带到对岸。
”青蛙说着就跳进了水里。
青蛙游了一会儿,把小鸟安全地带到了对岸。
小鸟感激地对青蛙说:“谢谢你,青蛙,你真是个好朋友!”青蛙微笑着回答:“不客气,小鸟,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小鸟想了想,决定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动物。
从那以后,小鸟和青蛙成了最好的朋友。
1. 小鸟为什么伤心?A. 它听不到自己的声音。
()B. 它撞到了一棵树。
()C. 它的翅膀受伤了。
()2. 青蛙为什么能帮助小鸟?A. 它会游泳。
()B. 它会飞行。
()C. 它能治疗小鸟的伤口。
()3. 下列句子中哪个句子是正确的?A. 小鸟把翅膀弄伤了,不能飞了。
()B. 青蛙是唯一能帮助小鸟的动物。
()C. 小鸟和青蛙成了最好的朋友。
()4. 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青蛙很高兴能帮助小鸟。
()B. 小鸟只想自己一个人解决问题。
()C. 小鸟决定不再帮助其他动物。
()5.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教训?A.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B. 小鸟应该学会游泳。
()C. 小鸟不应该飞得太高。
()参考答案:1. C2. A3. C4. A5. A第二部分:作文题请根据以下提示,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作文。
题目: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提示:- 书名及作者- 为什么喜欢这本书- 书中的故事或情节- 你从中学到了什么参考答案: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这本书是由J.K.罗琳(J.K. Rowling)所写。
高一年级语文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导语】⾼⼀新⽣要作好充分思想准备,以⾃信、宽容的⼼态,尽快融⼊集体,适应新同学、适应新校园环境、适应与初中迥异的纪律制度。
记住:是你主动地适应环境,⽽不是环境适应你。
因为你⾛向社会参加⼯作也得适应社会。
以下内容是⽆忧考为你整理的《⾼⼀年级语⽂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希望你不负时光,努⼒向前,加油!【篇⼀】 ⼀、基础巩固 1.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项是() A.距关,⽏内诸侯 B.旦⽇不可不蚤⾃来谢项王 C.度我⾄军中,公乃⼊ D.张良出,要项伯 【解析】A项,“距”通“拒”;B项,“蚤”通“早”;D项“要”通“邀”。
【答案】C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项是() A.籍吏民B.沛公军霸上 C.范增数⽬项王D.先破秦⼊咸阳者王之 【解析】D项为名词的使动⽤法,A、B、C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
【答案】D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项是() A.备他盗之出⼊与⾮常也 B.沛公居⼭东时 C.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D.财物⽆所取 【解析】A项,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分,极。
B项,古义:指崤⼭以东,也就是函⾕关以东地区;今义:指⼭东省。
C项,古义:⼉⼥亲家;今义:结婚的事,夫妻关系。
【答案】D 4.下列各组加点虚词的意义和⽤法完全相同的⼀组是() A.①乃令张良留谢②良乃⼊,具告沛公 B.①项伯杀⼈,⾂活之②愿伯具⾔⾂之不敢倍德也 C.①⾂与将军戮⼒⽽攻秦②拔剑撞⽽破之 D.①谁为⼤王为此计者②何辞为 【解析】A项,均为副词,于是,就。
B项,①代词,他,指项伯;②助词,⽤于主谓之间,取消独⽴性,不译。
C项,①连词,表修饰;②连词,表承接。
D项,①介词,替;②句末语⽓词,呢。
【答案】A ★5.(对应本课“重难突破”第1题)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项是 () A.若属皆且为所虏B.客何为者 C.沛公安在D.⼤王来何操 【解析】A项,被动句;B、C、D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完整版)高一语文练习题

【导语】本文《2017高一语文期末考试卷》由无忧考网高一频道整理,仅供参考。
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会说,幸福这个东西很难说,好像是很主观的感觉,很难有统一的标准。
确实是这样,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但是,你若深入地问为什么会不一样,其实还是有标准的。
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从大的方面来说,其实是体现了价值观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么。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手段。
一个人想要赚钱赚得多一点,这本身并不是目的,他是为了因此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
有人可能就要反驳了:我不要那么多钱,也可以幸福。
比如说我读几本好书,就会感到很幸福。
其实对后一种人来说,读书就是他获得幸福的手段。
对于什么是幸福,西方哲学主要有两种看法、两个派别。
一派叫做“快乐主义”,其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
近代以来,英国的一些哲学家,如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休谟对此也有所阐发。
这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
但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
身体健康、灵魂安宁就是快乐,就是幸福。
他们还特别强调一点,人要从长远来看快乐,要理智地去寻求快乐。
你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而给自己埋下一个痛苦的祸根,结果得到的可能是更大的痛苦。
另一派叫做“完善主义”。
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说道德上的完善。
他们认为人身上贵的部分,是人的灵魂,是人的精神。
你要把这部分满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
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包括马克思,他们强调的是人的精神满足。
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十分强调精神上的满足。
如伊壁鸠鲁强调,物质欲望的满足本身不是快乐,物质欲望和生命本身的需要是两码事。
生命需要得到满足那是一种快乐,但是超出生命需要的那些欲望反而是造成痛苦的根源。
高一语文上册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上册练习题及参考答案高一语文上册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本大题10小题,共42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4题,多选则按前4题计分)(8分)(1)想当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雕栏玉砌应犹在,。
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3)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__________。
转轴拨弦三两声,。
(白居易《琵琶行》)(4)__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
,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2~4题。
(9分)蜀道难李白噫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2.对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但见悲鸟号古木号:鸣叫B.连峰去天不盈尺盈:满、足C.砯崖转石万壑雷砯:水流的声音D.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嗟:叹惋之辞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问君西游何时还②吏呼一何怒B.①但见悲鸟号古木②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C.①难于上青天②以其无礼于晋D.①其险也如此②其孰能讥之乎A、问君西游何时还B、砯崖转石万壑雷C、朝避猛虎D、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按要求完成5—9题。
高一语文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蹉跎(cuōtuó)踟蹰(chíchú)缱绻(qiǎnquǎn)B. 踌躇(chóuchú)徜徉(chángyáng)峥嵘(zhēngróng)C. 踯躅(zhízhú)蹉跎(cuōcuó)峥嵘(zhēngróng)D. 踌躇(chóuchú)徘徊(páihuái)缱绻(qiǎnquǎn)答案:D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他不仅勤奋好学,而且成绩优异,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B. 由于他勤奋好学,所以成绩优异,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C. 他勤奋好学,因此成绩优异,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D. 他因为勤奋好学,所以成绩优异,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答案:B#### 二、填空题3. 请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出自《诗经》中的《_________》。
- “_________,天涯共此时。
”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中的名句。
答案:《郑风·子衿》;海上生明月4. 请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列成语的后半部分。
- “_________,必有一失。
”- “_________,后事之师。
”答案:人非圣贤;前事不忘#### 三、阅读理解5. 阅读下面的文章片段,回答问题。
《荷塘月色》节选:“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憩也别有风味的。
”(1)请分析文中“月光如流水一般”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文中“酣眠固不可少,小憩也别有风味的”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1)“月光如流水一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月光比作流水,形象地描绘了月光的柔和、清澈和流动感,增强了文本的意境和画面感。
(完整word)高一语文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练习题1、下列加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昵(nì)称蹑( niè)手蹑脚扶弱济(jì)困数(shǔ)落B、差(chà)不多唠(láo)唠叨叨蓓(bèi)蕾倾(qīng泻C、砖砌(qiè)熨(yù)帖一幢(chuàng)新房唾(tuò)手可得D、锡鑞(là)玄(xuán)想抹(mā) 布掺(chān)杂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宿命荒芜头绪身临其境B、暴躁落寞座落专心致志C、恍惚焦灼安详急于求成D、苍幽沧桑窸窣亘古不变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次在浦东的参观尽管浮光掠影,但是仍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这则笑话,因为对旧中国办事推诿、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当事诸公”讽刺得很有力量,所以,在民间流传颇广,几乎家喻户晓。
C、要培植健康的金融市场,必须建立一套可以操作的法律、法规,从而能够有效打击在金融市场中翻云覆雨的“资金贩子”。
D、起伏的群山一座挨着一座,鳞次栉比,一直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只是到了这时候,纷纭的往事才在我眼前幻现得清晰,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才在我心中渗透得深彻。
B、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却很好,即使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C、如果我们像明天就会死去那样去生活,才是最好的规则。
D、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二、文言基础知识5、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赂.秦(lù)暴.霜露(bào)殆.尽(dài)下咽.(yàn)B.荆棘.(jí)为.国者(wéi)矗.立(zhù)逦迤.(yǐ)C.参.差(cēn)酹.江月(lèi)运载.(zài)战舰.(jiàn)D.摄.影(shè)翘.首而望(qiáo)挪.动(luó)桅.杆(wéi)6、下列各个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B.奉之弥繁,侵之愈急C.几世几年,剽掠其人D.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7、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率:都、全)B.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霁:下雨。
高一语文单元练习(一)

高一语文单元练习(一)一、基础知识1.比较每组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选出相同的一组2.选出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B.失其所与.与:结交C.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强:勉强D.恣君之所使之恣:恣意,听凭3.选出画横线词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A.今齐地方千里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D.臣之壮也,犹不如人4.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写出其本字(1)秦伯说,与郑人盟(2)失其所与,不知(3)今老矣,无能为也已(4)令老者无取壮妻(5)三年释其政5.指出下面各组中加点字的用法6.选出表述有错误的一项()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编次。
B.《烛之武退秦师》一文选自《左传》。
《左传》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C.《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记载了公元前990年到公元前453年间八个国家的史实。
《邹忌讽齐王纳谏》就选自《国语》。
D.《战国策》是战国时期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触龙说赵太后》一文选自《战国策》。
7.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A.没死以闻.B.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C.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E.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4)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5)果行,国人皆劝9.默写(1)用原文回答问题:《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接受邹忌的动谏并下令后,文中怎样描写群臣进谏的情景?(2)用原文填空: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女_______________。
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必修下语文综合练习题(一)(含答案)

高一必修下语文综合练习试卷(一)第Ⅰ卷 (共26分)一、选择题 (1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2小题。
毛泽东深爱宋词,作品颇得苏辛神韵, ( )。
《念奴娇·昆仑》起句“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与《念奴娇·赤壁怀古》首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恰如刘勰《文心雕龙》所说“视通万里”“思接千载”。
毛泽东自言“我的兴趣偏于豪放,不废婉约”,已表明对二者有所偏重,但他从不顾此失彼。
“读婉约派久了,厌倦了,要改读豪放派。
豪放派读久了,又厌倦了,应当改读婉约派。
”“婉约派中的一味儿女情长,豪放派中的一味铜琶铁板,读久了,都令人厌倦的。
人的心情是复杂的,所谓复杂,就是对立统一。
”毛泽东,对豪放婉约的辩证态度,使二者相得益彰。
此论切中( ),是有词论以来的真知灼见。
中国古典诗词形式多样、风格迥异,而中国古代诗词文论,诸如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提出的众多解诗、评诗、品诗的方法,内容博大精深。
毛泽东既填词也写诗,不能将毛泽东的词作与宋词相提并论,也不能简单地给诗人毛泽东贴上“豪放派”的标签。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清新绮丽珠联璧合时弊B.器大声宏珠联璧合肯綮C.清新绮丽异曲同工时弊D.器大声宏异曲同工肯綮2.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典诗词形式多样、风格迥异,而中国古代诗词文论,诸如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提出了众多评诗、解诗、品诗的方法,内容博大精深。
B.中国古典诗词形式多样、风格迥异,而中国古代诗词文论,诸如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提出的众多评诗、解诗、品诗的方法,内容博大精深。
C.中国古典诗词形式多样、风格迥异,而中国古代诗词文论,诸如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提出了众多解诗、品诗、评诗的方法,内容博大精深。
D.中国古典诗词形式多样、风格迥异,而中国古代诗词文论,诸如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提出的众多解诗、品诗、评诗的方法,内容博大精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练习(10.20)一、语言文字应用(18分)1、下列各项加点字的读音和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果脯.(fǔ)风靡.(mǐ)一时瞑思苦想振聋发聩B.模.(mú)样不着.(zhuó)边际文过饰非作壁上观C.间.(jiān)架强.(qiáng)词夺理别出心裁既往不究D.下载.(zǎi)罪行累.(lěi)累再接再励山清水秀【B A.冥思苦想;C.强(qiǎng)词夺理既往不咎;D.下载(zài )再接再厉】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是()(3分)A.我们有头顶千年积雪的珠穆朗玛峰,有莽莽苍苍的黄土高原,有草树蒙密的西双版纳,有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有一日千里....的黄河,有浩浩荡荡的扬子江……B.会议一开始,主持人开宗明义....,宣布了会议的目的、任务和议程。
C.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极大冲击,曾经富庶的大西洋某岛国如今经济状况已经如履薄冰....,濒临“国家破产”的边缘。
D.我的态度很鲜明,对任何邪教的言论不赞一词....,对他们的行为深恶痛绝。
【B 开宗明义:指说话、写文章等一开始就把主要意思点明。
A一日千里:原形容马跑得很快。
后比喻进展极快。
改成“一泻千里”江河水流迅速,也形容文笔奔放流畅。
C如履薄冰:比喻行事极为小心谨慎。
D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
现也指一言不发。
这里错解为“不说一句赞成的话”。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据哈市房地产开发协会统计,约有70%的被调查者有购房计划,但如何让他们将计划变成行动,是开发商最头疼的问题。
B.感动中国人物李灵说,即使遇到再多的困难,她都不会改变开始的初衷,不会放弃为孩子建立阅览室的梦想。
C.在面试中,他从容镇定,侃侃而谈对未来的规划,他的突出表现和创新设计最终被公司采纳。
D.唐山大地震中死里逃生的孤儿张祥青为四川灾区捐出1.1亿元,这种举动彰显了其奉献爱心、回报社会、全力支援灾区建设。
【A B“开始”与“初衷”重复,去掉“开始”。
C“侃侃而谈”后面不加宾语,“突出表现和创新设计”中的“突出表现”不能与“采纳”搭配。
D成分残缺,在“建设”之后加上“的品格”或“的精神”等。
】4、阅读以下两则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5分)材料一:简体化汉字已使用了几十年,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郁钧剑、宋祖英、黄宏、关牧村等21位文艺界的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一份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建议在小学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将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
(《南方都市报》3月14日)材料二:近日,针对全国政协委员要求“小学设置繁体字教育”、“逐步恢复繁体字”的提案,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代表教育部作出回应,称“推广简化字”是法律的规定,教育部要依法行政。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则对依法推广简化字表示支持。
(《潇湘晨报》3月14日)(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两则材料所说的现象。
(2分)“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引发社会热议。
(2)针对以上的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简要分析。
(3分)(一)小学生学习繁体字是历史的倒退。
当初简化文字,倡导写简化字就是为了提高书写效率,使汉字学习、掌握更加容易,现在重提小学开始学习繁体字会使汉字的发展“开倒车”,是一种逆时代潮流而动的行为。
(3分)(二)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有助于传播中华民族文化。
繁体字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正宗的文字,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一笔宝贵财富,学习繁体字可以让大家从小知晓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由来,进而促进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光大。
(3分)5、在中国有这样一群儿童: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将他们留在了农村。
这个特殊群体被称为留守儿童。
下面是某省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部分调查数据。
从以下的数据中写出两种结论。
(4分)①留守儿童渴望得到父母关爱;(2分)②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突出。
(2分)二、文言文阅读(22分)6、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凌.万顷之茫然(越过)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乎(助词,无意义)C.梅花为寒所勒.(束缚,压制)D.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B 焉:哪里】7、下面句子中“而”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2分)例:扣舷而歌之A.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B.侣鱼虾而友糜鹿C.耳得之而为声D.下江陵,顺流而东也【D A连词,表转折;B连词,表并列;C连词,表顺承;D连词,表修饰】8、下列句子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B.渺渺兮予怀C.而今安在哉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A 介词结构后置句B主谓倒装句;C宾语前置;D被动句。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下列各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朝服衣冠,窥.镜(察看)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C.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弊端)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偶尔)【C 蔽:受蒙蔽】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徐公来,孰视之.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C.吾妻之.美我者D.暮寝而思之.【B 与例句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译为“的”。
】11、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文第一段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
B.本文第二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
C.本文第三、四段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
D.本文的主旨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的道理。
【D 本文主旨是通过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使齐国达到大治。
】12、翻译下列句子。
(10分)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3分)何况我同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与麋鹿为友。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4分)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喝地下水,是因为心专一。
3、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3分)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认为不如他漂亮。
三、古诗鉴赏(8分)1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诗题为“孤雁”,结合首联和尾联分析,作者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刻画孤雁?(4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开篇即唤出“孤雁”,对孤雁进行正面描写;结尾用了衬托的笔法,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是全然不懂的,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
(2)清人朱鹤龄注此诗说:“此托孤雁以念兄弟也。
”分析作者在诗中如何表达这种思想感情。
(4分)作者借刻画一只情感热烈而执着的“孤雁”,抒发其渴望骨肉团聚,梦想朋友重逢的真挚情感。
四、默写(8分)14、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舞幽壑之潜蛟,。
(苏轼《赤壁赋》)(2),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3)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子无良媒。
(《诗经·氓》)(4)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
(《诗经·蒹葭》)(5)吾师道也,?(韩愈《师说》)(6)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7)独学而无友,。
(《礼记·学记》)(8)工欲善其事,。
(《论语·卫灵公》)(1)泣孤舟之嫠妇(2)挟飞仙以遨游(3)匪我愆期(4)道阻且跻(5)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6)无案牍之劳形(7)则孤陋而寡闻(8)必先利其器五、现代文阅读(3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20分)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冯至①在人口稀少的地带,我们走入任何一座森林,或是一片草原,总觉得他们在洪荒时代大半就是这样。
不起一些变化,千百年如一日,默默地对着永恒。
我们刚到这里来时,对于这座山林,也是那样感想,但是一条窄窄的石路的残迹泄露了一些秘密。
②我们走入山谷,沿着小溪,走两三里到了水源,转上山坡,便是我们居住的地方。
但是我们从城内向这里来的中途,忽然觉得踏上了一条旧路。
那条路是用石块砌成,从距谷口还有四五里远的一个村庄里伸出,向山谷这边引来,先是断断续续,随后就隐隐约约地消失了。
我想,这条石路一定有一个时期宛宛转转地一直伸入谷口,在谷内溪水的两旁,现在只有树木的地带,曾经有过房屋,只有草的山坡上,曾经有过田园。
③我才知道,这里实际上有过村落。
这里原有的山村,是一次便毁灭了呢,还是渐渐地凋零下去,我们都无从知道。
我们没有方法去追寻它们,只有在草木之间感到一些它们的余韵。
④最可爱的是那条小溪的水源,从我们对面山的山脚下涌出的泉水;它不分昼夜地在那儿流,几棵树环绕着它,形成一个阴凉的所在。
我们感谢它,若是没有它,我们就不能在这里居住,那山村也不会曾经在这里滋长。
这清冽的泉水,养育我们,同时也养育过往日那村里的人们。
人和人,只要是共同吃过一棵树上的果实,共同饮过一条河里的水,或是共同担受过一个地方的风雨,不管是时间或空间把它们隔离得有多么远,彼此都会感到几分亲切,彼此的生命都有些声息相通的地方。
⑤其次就是鼠曲草。
这种在欧洲非登上阿尔卑斯山的高处不容易采撷得到的名贵的小草。
在这里每逢暮春和初秋却一年两季地开遍了山坡。
我爱它那从叶子演变成的,有白色茸毛的花朵,谦虚地掺杂在乱草的中间。
但是在这谦虚里没有卑躬,只有纯洁,没有矜持,只有坚强。
每当我看见这幅图像,就会觉得随身带来的纷扰都变成深秋的黄叶,自然而然地凋落了。
于是我可以肯定,那消逝了的村庄必定也曾经被这些白色的小草围绕着,在山腰里一言不语地负担着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