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带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考前强化训练:文化常识(选择题100题,有答案)

考前强化训练:文化常识(选择题100题,有答案)

考前强化训练:文化常识(选择题100题,有答案)考前强化训练:文化常识(选择题100题,有答案)1.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XXX所作。

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B.春秋时期有公、XXX、伯、子、男五等爵位。

春秋初期,XXX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XXX、XXX、XXX等。

C.子:古代对长辈的的尊称。

D.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选C.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2.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执事:是执行法律与裁决的官吏。

B.大夫:官职等级名。

XXX时,XXX、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

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C.《战国策》是中国现代的一部汗青学名着。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由西汉XXX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

《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D.《战国策》是中国现代的一部汗青学名着。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由西汉XXX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

《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选A.执事:任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3.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XXX:现代对人的敬称。

如燕人称XXX为XXX。

B.竖子:对人的蔑称。

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

C.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D.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欢畅;羽,声调平和。

选D.现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的变调,腔调悲凉;羽,音调激愤。

4.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B.郎中:宫廷的侍卫。

民间又称医生。

C.XXX: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势。

古代文化常识75题(含答案).docx

古代文化常识75题(含答案).docx

古代文化常识75 题(含答案)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才起的。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清形成了完备的科举考试制度,共分四级: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考中会试的称为进士。

B.舅,文中是指丈夫的父亲。

有如“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C.古代人的名字和现代有很大的差别。

名是出生后不久父母起的,供长辈呼唤;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或行笄礼时才起的,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D.除,是任命,授职,如“除徽州推官”;擢,是在原官职上提拔,如“擢礼科给事中”。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进士中第:又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朝廷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服除:指守丧期满。

古时父母去世,在朝做官的儿子要辞官回家为父母守丧。

C.六经:指孔子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乐》《论语》六部儒家经典。

D.庆历:是宋仁宗的年号。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始于汉武帝。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敬”是戚继光的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

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

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所以也称字为表字。

B.“勒石”是碑刻术语。

指将法书钩摹本背面加朱复印到石面上的工序。

唐代碑刻上常有专款记载勒石者。

C.“郊庙”是指帝王、诸侯在郊外祭祀。

古代祭祀讲求置办三牲祭礼,“三牲”包括猪、牛、马。

D.“三十六年”、“四十年” 属于年号纪年法。

中国古代的纪年法包括干支纪年、年号纪年、生肖纪年等等。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专练50题选择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专练50题选择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专练50题选择题(附参考答案)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一)官职制度1.古代帝王把帝位让给贤能的人称为禅让,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首领的选举制度。

( )2.我国古代常取爵名封赐大臣,分别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一直沿用到清代。

( )3.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各部长官称尚书。

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 )4.(2016·全国卷Ⅱ)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 )5.(2016·全国卷Ⅲ)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 )6.(2015·全国卷Ⅰ)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 )7.“举孝廉”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即中央和地方一定级别的官吏根据考察情况,将未有官职的士人推荐给中央政府。

( )8.“征辟”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

被征辟者经过试用,确有能力,就正式授予官职。

( )9.官员遇父母亡故,一般均解除官职,守丧三年,期满后起复,称为丁忧。

( )10.(2017·全国卷Ⅰ)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 )11.“起复”“夺情”都是指古代官员守丧期满后,被重新起用,回到原职。

( )12.“终养”又称“归养”,是指因亲人年老或病重而辞官侍奉。

( )13.古代官吏告老退休称“致仕”,也称“休致”。

官员年老有病,由本人提出申请,获准后致仕,国家据其职位,给予一定的赏赐。

( )14.(2017·全国卷Ⅲ)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 )15.(2016·全国卷Ⅱ)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及解析集锦(含答案)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及解析集锦(含答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及解析集锦(含答案)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及解析集锦1、右图是以“封”字为图案的百家姓图片。

“封”字在金文中写作或,从字形上来看,意思是植树为帜、划定疆界。

可是,图画内容则是以中华百家姓的姓氏出现的。

这说明封姓源于( A)A. 地名B. 植树的过程C. 战争D. 祭祀2、“君臣佐使”原指君主、臣僚、僚佐、使者四种人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后指中药处方中各味药的不同作用。

君药指方剂中针对主症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那么使药 (C) A. 辅助君药治疗主症,或主要治疗兼症(臣药)B. 配合君臣药治疗兼症,或抑制君臣药的毒性(僚佐)C. 指引导诸药直达病变部位,或调和诸药的药物(使药)D. 协助君药、臣药加强治疗作用 (指僚佐)相关知识:使者:奉使命办事的人。

各味药用途见题中解释。

3、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写道:“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

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从材料看,在我国这一传统节日里,人们主要是祈盼(C)A. 婚姻美满B. 合家团圆C. 健康长寿D. 子嗣兴旺相关知识:九九重阳节,老人节4、如果要从《史记》中查阅有关秦末农民大起义中陈胜的相关历史资料,应查阅该书中的( B)A. 本纪B. 世家C. 列传D. 书相关知识:《史记》分本纪(以帝王为中心的历代大事记)、年表(帝王将相年表)、书(记述政治、经济、天文、地理等方面制度)、世家(诸侯王的事迹)、列传(官僚、士大夫、名人的传记)。

全书的中心是本纪、世家、列传。

陈涉世家(农民起义领袖建张楚政权)、项羽本纪(推翻秦、西楚霸王)5、中国历史上纪年方式多种多样,直到中华民国时期才统一使用公历纪年。

《梅花岭记》中写道“顺治二年乙酉四月(1645年2月),江都围急。

”此处采用的纪年方式是 ( D) A. 天干地支纪年法 B. 帝王年号纪年法C. 王公年次纪年法D. 年号和干支兼用6、农历每月的十五,按照特定称谓纪日法叫做( B )A(朔 B(望 C(既望 D( 晦注: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十六为既望,阴历每月最后一天为晦。

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后附答案解析)

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后附答案解析)

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后附答案解析)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卿”是对他人的敬称,“陛下”是对皇上的敬称;“愚”是对自己的谦称,“臣”也是自称。

B.“拜”指授予官职。

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迁”“谪”“转”“徙”“改”“移”“补”等,其中“迁”“谪”都指贬官。

C.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___地位较高,故死为“卒”。

D.《三国志》、《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其中《史记》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部分。

2.下列各句中,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A.某访谈节目:当主持人得知对方的母亲因病刚刚去世,立即语气沉痛地说:“我代表观众对令尊的过世表示哀悼,请节哀顺变。

”B.某集团公司老总,得知当地一工厂决定转产,生产本公司急需的零配件,但缺乏技术,打电话说:希望本公司与贵厂紧密合作,贵厂遇到的技术问题,本公司将鼎力相助。

C.某当代著名作家的博客里有这样一条留言:老师:拜读了您的新作,受益匪浅,很多地方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您真不愧是散文的鼻祖啊!D.一位文学爱好者写了一个剧本,寄给一位剧作家,请求帮助,附短信一封:___打搅,恭请海涵,谨寄拙作一篇,请百忙中斧正。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A.徒弟给老师拜年时说:“您的高足叩问老师___!祝老师新年事业蟾宫折桂!”B.我偶然有一两回去叨扰朋友的酒席,恰又时令不对,一直没能尝到这道菜。

C.我所做的只是畅所欲言而已,能起些抛砖引玉的作用,于愿足矣。

D.一位作者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奉上拙著一本,书中谬误,敬请斧正。

4.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A.___先生即将来沪讲学,不胜期待,敬候台驾光临。

B.近年研究宋词,完成拙作一本,恳请___不吝赐教。

C.此次若非您鼎力相助,定难顺利完工,叨光不少,深表感谢。

D.事关民生,姑妄提出一点刍议,敬请有识之士批评指正。

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附参考答案)

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附参考答案)

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一、单选题,共100题。

1、中国有一个传统习俗,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

A.元宵B.饴糖C.腊八粥D.饺子参考答案:B2、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

A.隶书B.小篆C.楷书D.行书参考答案:B3、在中国名山中,五岳占有显著的位置,其中“中岳”指的是()。

A.泰山B.华山C.恒山D.嵩山参考答案:D4、我国古代的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雅称,请问我们常说的“润笔”指的是什么?()A.文章书画稿费B.替人研磨墨汁C.为人作序D.清洗毛笔参考答案:A5、下列哪个不是中国六大古都?()A.南昌B.开封C.西安D.洛阳参考答案:A6、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几个字?()A.十个B.十二个C.十六个D.十八个参考答案:A7、“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幅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

A.曹操、曹丕、曹植B.苏洵、苏轼、苏辙C.班彪、班固、班超D.王羲之、王献之、王徽之参考答案:B8、孔子是哪国人?()A.秦国B.鲁国C.卫国D.宋国参考答案:B9、以下哪个历史人物不属于“竹林七贤”?()A.嵇康B.阮籍C.山涛D.王勃参考答案:D10、中国的书院制度自唐代始,有官方和私人设置的两类,下列各书院属于官方创办的是()。

A.岳麓书院B.嵩阳书院C.集贤书院D.白鹿洞书院参考答案:C11、下列传统节日中,()来源于二十四节气。

A.元宵节B.中秋节C.端午节D.清明节参考答案:D12、中国古代哲学中,有“阴阳八卦”的理论,这一理论出自()一书。

A.《尚书》B.《论语》C.《周易》D.《孟子》参考答案:C13、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A.早上B.中午C.傍晚D.深夜参考答案:C14、“豆蔻”是指女子()岁。

A.十二岁B.十三岁C.十五岁D.十六岁参考答案:B15、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为航海活动提供重要条件的是()。

A.造纸术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参考答案:D16、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中,“沉鱼”指的是()。

历史常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历史常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历史常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A. 北京人B. 山顶洞人C. 元谋人D. 蓝田人答案:C解析: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 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2. 半坡居民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A. 粟B. 水稻C. 玉米D. 小麦答案:A解析:半坡居民主要种植粟。

3. 传说中发明养蚕缫丝的是()A. 黄帝B. 嫘祖C. 炎帝D. 蚩尤答案:B解析:传说中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缫丝。

4. 被尊称为“人文初祖”的是()A. 尧B. 舜C. 禹D. 黄帝答案:D解析:黄帝被尊称为“人文初祖”。

5.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东周答案:A解析:约公元前2070 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6. 商朝的最后一个王是()A. 汤B. 盘庚C. 纣D. 武丁答案:C解析:商朝的最后一个王是纣,他实行暴政,导致商朝灭亡。

7. 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是()A. 禅让制B. 世袭制C. 分封制D. 郡县制答案:C解析:西周实行分封制,巩固了统治。

8.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开始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春秋答案:B解析:商朝的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9. 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A. 齐桓公B. 晋文公C. 楚庄王D. 秦穆公答案:A解析: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10. 战国七雄中,位于最西边的是()A. 秦B. 赵C. 燕D. 齐答案:A解析:战国七雄中,秦位于最西边。

11. 商鞅变法发生在()A. 秦国B. 齐国C. 楚国D. 燕国答案:A解析:商鞅变法发生在秦国。

12. 都江堰是由谁主持修建的()A. 李冰B. 商鞅C. 孙武D. 墨子答案:A解析:都江堰是由李冰主持修建的。

13.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A. 《春秋》B. 《汉书》C. 《史记》D. 《资治通鉴》答案:C解析:《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唐宋文化常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唐宋文化常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唐宋文化常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唐宋八大家”中,唐代的两位是()A. 苏轼、苏洵B. 韩愈、柳宗元C. 欧阳修、曾巩D. 王安石、苏辙答案:B解析: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2. 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是()A. 安史之乱B. 藩镇割据C. 黄巢起义D. 朱温篡唐答案:A解析:安史之乱对唐朝的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3. 被称为“诗仙”的唐代诗人是()A. 杜甫B. 李白C. 王维D. 白居易答案:B解析:李白的诗作风格豪放飘逸,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被称为“诗仙”。

4. 下列不是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作品的是()A. 《琵琶行》B. 《长恨歌》C.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D. 《赋得古原草送别》答案:C解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的作品。

5. 唐代长安城的正门是()A. 朱雀门B. 含元门C. 明德门D. 丹凤门答案:D解析:丹凤门是唐长安城的正南门。

6. 唐朝实行的赋税制度中,以均田制为基础的是()A. 租庸调制B. 两税法C. 一条鞭法D. 摊丁入亩答案:A解析:租庸调制建立在均田制的基础上。

7. 被称为“诗圣”的是()A. 李白B. 王维C. 杜甫D. 孟浩然答案:C解析:杜甫的诗歌反映社会现实,忧国忧民,被称为“诗圣”。

8. 唐代的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科目是()A. 明经B. 进士C. 秀才D. 明法答案:B解析:进士科在唐代科举中最为重要。

9. 以下哪一位不是唐朝的书法家()A. 颜真卿B. 柳公权C. 欧阳询D. 赵孟頫答案:D解析:赵孟頫是元代书法家。

10. “贞观之治”是指哪位皇帝在位时期的政治清明()A. 唐高祖B. 唐太宗C. 武则天D. 唐玄宗答案:B解析: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出现的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称为“贞观之治”。

11. 唐朝时期,日本派来中国学习的使节被称为()A. 遣唐使B. 留学生C. 学问僧D. 外交官答案:A解析:日本派到唐朝学习的使节称为遣唐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化常识题(带答案)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称自己往往称字,称别人往往称名。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

C.擢,一般表示升官,“左迁”是降职的委婉说法,“徙”则表示一般的调职。

D.谥号是人死之后给予的称号,有官谥、私谥之分,有褒有贬。

A(称自己往往称名,称别人往往称字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一般对平辈或尊辈要称字。

B.岭南,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

C.礼部是六部之一,掌管典礼、科举、学校等,礼部侍郎是礼部的最高长官。

D.崩,也称做驾崩、山陵崩,是古代表示帝王或皇后死亡的一种委婉说法。

C(礼部最高长官为礼部尚书)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徙明、亳、沧三州”指“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

C.“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

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D.“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

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

D《论语》不是六经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

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C.黜:指罢免官职,古代表示罢免官职的词还有:夺、除、免、去、废等。

D.“卒”:专用于指大夫或相当于大夫及其以上的高级官员的死。

唐代以后则用作“死”的通称。

其它意为“死”的词还有:崩、薨等。

C(“除”指任命、授予官职。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

B.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尚书是古代官职;“政和’’、“建炎’’和“绍兴’’是皇帝年号。

C. 行伍,我国古代兵制,十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

D.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授予官职。

D 应为“五人为伍”。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字”,又称“表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 “博士”,古为官名。

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至正”属于年号;年号是古代帝王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用以褒贬善恶,如“崇祯”“康熙”皆是。

D.“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其意是年事已高,就上书皇帝请求退休,好让一把老骨头能葬在故乡。

C(古代帝王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叫谥号。

年号,是中国古代新皇登基,为了区别上一任皇帝,根据自己的思想,起一个新的年号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卿”是对他人的敬称,“陛下”是对皇上的敬称;“愚”是对自己的谦称,“臣”也是谦称。

B.“拜”指授予官职。

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迁”“谪”“转”“徙”“改”“移”“补”等,其中“迁”“谪”都指贬官。

C.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朱然地位较高,故死为“卒”。

D.《三国志》和《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其中《史记》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部分。

B(“迁”指升迁,左迁指贬官)8.下面的说法全都正确的一组是()①古时以“泰山”喻岳父,以“泰水”喻岳母,以“伉俪”喻夫妇。

②古代“朔”指农历初一,“望”指农历十五,“晦”指农历三十。

③《礼记》曰:“幼名,冠字。

”名是婴儿出生几个月由父亲取的,字是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的,女子则在十五岁行笄礼而字。

④古代以山之南为阳,水之南为阴,反之,山之北为阴,水之北为阳。

如华阳在华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⑤《杜工部集》(杜甫)以官爵命名,《范文正公集》(范仲淹)以谥号命名,《贾长沙集》(贾谊)以居官地或居住地命名。

⑥古代“辰时”相当于现在的早上6点前后,“午时”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2点前后。

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①③④⑤D.①②⑤⑥C 晦日是古老的汉族传统节日。

指夏历(农历,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即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正月晦日作为一年的第一晦日即“初晦”,受到古人的重视,寄托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辰时即食时,又名早食等。

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上午7 时正至上午9 时正)。

十二时辰制子时( 23时至01时) 丑时( 01时至03时) 寅时( 03时至05时) 卯时( 05时至07时)辰时( 07时至09时) 巳时( 09 时至11时) 午时( 11时至13时) 未时( 13时至15时)申时( 15时至17时) 酉时( 17时至19时) 戌时( 19时至21时) 亥时( 21时至23时)9.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署”“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B.“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陈情表》。

C.“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致政”、“致仕”则指辞官。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同时它也是二十四史之首。

D 二十四史之首为《史记》。

10.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解释和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拜见君主则面北,因此“北面”有臣服于人之意。

B.“布衣”指麻布衣服,代指老百姓,在古文中黎首、黔首、黎民、庶民、孤、孺人都有百姓的意思。

C..“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嗣”本义是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D.古人有姓和氏之分,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B(孤是君主的自称,《老子》:“贵必以贱为本,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为孤,寡,不谷。

”而孺人是妇人的称呼,《礼记》:“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的学校有“庠”“序”之称。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

B.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进士是通过最初一级朝廷考试者,意为可进授爵位之人。

C.陛下是对帝王的尊称,可译为“您”。

陛下的“陛”原指帝王宫殿的台阶。

D.降级授予官职,贬谪官员,不限降低几级,称责授。

其它降级授官的词语还有左迁、迁谪等。

B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

12.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C(“嫡长子”继承制,而非“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继承地位的不一定是最年长的儿子。

)13.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五经》指的是《诗》《书》《论语》《孟子》《春秋》五部儒家经典著作。

B.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是皇帝当政的时代标志,如河清、天和等。

C.象笏是用象牙做的笏。

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时用的手板,有事可以记在上面备忘。

D.致仕,古代将官员退休称作“致仕”,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A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

14.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冠族指的是当地最有势力,人口最多的豪门世族。

B.大夫是古代官职名称,各朝代大夫的职能和级别多有不同。

C.辎重是指行军时由运输部队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

D.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所祭祀的土谷之神,后也指国家。

A(冠族指的是当地显贵的豪门世族,有一定的名望和影响。

)15.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

B.“部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行伍,也泛指军队。

C.“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嗣”本义是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D.“伯”是古代爵位称呼,旧时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A(“总角”指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成髻,不分男女。

常用来指少年时期)16.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名是成年时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考,在文言里指已经死去的的父亲。

皇考,就是在位的皇帝对先皇的称呼。

普通人称自己已故的父亲为“先考”;已故的母亲称为“妣”、“先妣”;已故父母就合称“考妣”。

C.冠,即帽子。

免冠,就是脱帽。

冠礼是古代成年男子满18岁举行的象征独立和成熟的仪式,备受重视。

笄礼是年满16岁的少女所举行的象征可以婚配的仪式,在冠礼、笄礼之后男子就可以冠发、女子可以梳髻。

D.《汉书》,又名《前汉书》,东汉范晔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

《汉书》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遣辞造句典雅远奥。

B(A项应为“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C项“冠礼”为20岁,“笄礼”为15岁。

D项应是班固编撰。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颜师古二度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

《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17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本义是生儿育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