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定位

合集下载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制度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制度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制度一、引言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是一种特殊的技术工具,在煤矿等重工业生产环境下,具有重要的安全保障作用。

该系统的正常运作不仅能够为井下作业人员提供准确的定位服务,也能够为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提供快速、准确的现场管理手段。

本文旨在制定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制度,通过明确系统的使用范围、技术要求、服务流程和责任分工等方面的内容,确保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在煤矿等重工业领域的正常使用和稳定运行。

二、使用范围本系统适用于执行井下采矿和生产作业的人员和车辆等物品的实时监控定位,尤其是煤矿等重工业安全生产环境下使用。

三、技术要求1. 信号范围与精度:该系统的信号范围应能够满足井下环境的实际需求,信号差异应小于2m,其定位精度误差不得大于 5 米。

2. 电池寿命与安全性:性能优良的无线定位系统应当具备低功耗、高容量的电池,并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智能充电”,充电时请勿将充电器暴露在危险区域。

3. 可靠性与耐用性:无线定位系统设备应当具备较高的机械性能和抗干扰能力,适应井下高温、高湿、高氧气等恶劣的生产环境,应能正常工作且工作稳定持久。

四、服务流程1. 安装维护:系统运行前,需要负责人员进行设备的安装、接线、调试等工作,按照厂家提供的安装说明书或服务人员指导,将设备安装于采煤机型号中。

同时,在设备运行过程中,需要定期维护和检修设备。

2. 监控显示:在系统正常运行后,所有正在井下作业的人员、车辆等物品的实时位置信息可通过监控中心进行显示。

监控中心应当设有专人负责,及时监控井下情况并能够作出适时的处理和决策。

3. 应急救援:在井下发生紧急情况时,监控中心应当适时触发应急预案,通知救援人员前去现场处理。

同时,井下的作业人员也应熟练掌握紧急处理技能,及时采取适当措施保障人员生命安全。

五、责任分工1. 井下作业人员:应当配合安装、维护、使用等工作,并定期进行设备检测;2. 监控中心人员:应当熟悉设备的操作及日常维护,以及在应急情况下的处理方法和应对措施等;3. 设备维护人员:负责设备的安装、维护和检测工作,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及时处理设备故障等问题。

煤矿人员定位系统制度范文(四篇)

煤矿人员定位系统制度范文(四篇)

煤矿人员定位系统制度范文一、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组成煤矿人员定位系统分地面和井下两部分。

地面部分—人员信息采集处理中心,也称监控主站。

主要以通讯接口、专用人员监测管理软件和监控主机、打印机、监视器等组成。

井下部分以人员定位分站作为井下人员编码信息无线检测处理的基本单元。

它可连接防爆兼本安电源、低频发射天线和高频接收天线。

井上井下是通过一根二芯矿用信号电缆相连,完成监控主机与井下人员定位分站之间的双向实时通讯任务。

二、煤矿人员定位系统工作原理系统人员定位分站将低频的加密数据载波信号经发射天线向外发送;人员随身携带的标识卡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被激活后(未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标识卡不工作),即将加密的载有目标识别码的信息发射出去;接收天线接收到标识卡发来的载波信号,经分站接收处理后,提取出目标识别码经数据通信网络送至地面监控计算机,完成矿井人员自动跟踪定位管理。

三、煤矿人员定位系统功能(一)人员检测功能随时通过无线检测人员携带卡的编码信息。

(二)传输信息功能所有人员跟踪定位分站传送的人员编码数据,只用一根二芯传输电缆来完成。

井下分站设备与地面监控主机之间信息的传输,由地面主机的通讯传输接口、传输电缆以及井下分站等组成信息传输系统,完成井下与地面信息双向实时通讯并设有光电隔离安全栅作为井下井上的安全隔离。

(三)系统数据处理功能(1)显示功能通过主机的crt可显示下列内容:人员跟踪定位信息滚动显示;召唤查询显示人员检测信息和考勤信息;以模拟图形方式显示矿井人员跟踪定位信息.(2)打印功能打印人员录入基础数据;打印人员考勤报表。

打印任意日期人员定位信息。

(3)存储记录功能被检测的所有人员编码数据位置信息等,按不低于____分钟的时间间隔进行存储。

(4)设置和修改分站及人员基础数据按指令提示菜单选择相应的操作,即可随时定义设置井下人员分站点的名称、地点,录入和修改人员信息并将数据库中。

(5)组网功能用户可以根据需要组建局域网或直接连入企业局域网,远程联网共享人员检测信息。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制度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制度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制度一、总则为确保井下人员的安全和生产效率,保障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煤矿井下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矿山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管理,涉及矿井井下工作人员的定位、监测和报警等方面。

三、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建设1. 煤矿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设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确保系统的准确、可靠和稳定。

2.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应包括定位设备、监控设备、报警设备和数据处理系统等组成部分。

3. 定位设备要求具有定位准确、定位速度快、信号覆盖范围广等特点,监控设备要求能够实时监测井下人员的位置和运动状态,报警设备要求能够及时报警并传送井下人员的位置信息,数据处理系统要求能够实时处理定位数据并生成报表。

四、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管理1. 矿井应设立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管理机构,明确相关负责人,并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2. 定期对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3. 对井下人员进行定位前,必须进行身份验证,并确保定位设备已经携带到位。

4. 对井下人员进行定位后,监控设备应实时监测其位置和运动状态,确保其安全。

5. 一旦发生异常情况,报警设备应立即启动,并向相关人员发送警报信息。

1. 井下人员在进行作业前,必须佩戴定位设备,并确保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 井下作业时,监控设备应实时监测井下人员的位置和运动状态,确保其安全。

3. 如发生井下人员位置不明、跌落等紧急情况时,报警设备应立即启动,并向相关人员发送警报信息。

七、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考核1. 矿井应定期对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考核,评估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2. 对井下人员进行定位的准确性、实时性、稳定性等方面进行评估,对定位系统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3. 对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管理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内容主要包括管理的规范化、工作效率、责任落实等方面。

简述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系统(三篇)

简述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系统(三篇)

简述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系统近年来,煤矿高瓦斯矿井的在数量不断增加,如何加强安全生产,提高搜救工作效率,摆到了国家各级主管部门和领导的面前。

我们在分析近期几个煤矿发生的特大事故时发现:(1)地面与井下人员的信息沟通不及时;(2)地面人员难以及时动态掌握井下人员的分布及作业情况,进行精确人员定位;(3)一旦煤矿事故发生,抢险救灾、安全救护的效率低,搜救效果差。

为此,如何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如何准确、实时、快速履行煤矿安全监测职能,有效进行矿工管理,保证抢险救灾、安全救护的高效运作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面对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国家各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期望。

我们认为提升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以灾害预防、搜救为主要目标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是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必由之路。

十五期间,煤炭工业电子信息化建设在九五发展的基础上,围绕煤炭工业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以信息和知识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核心,结合煤炭工业实际需要,重点进行煤矿生产安全监测监控、自动控制与企业管理系统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已纳入安全生产企业的经营管理日程。

为此,我们在总结射频识别技术经验的基础上,采用煤矿隔爆兼本质安全型动态目标识别器及本质安全型标识卡,开发设计了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系统。

上述管理系统把尖端的远距离射频识别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有机结合,解决了该系统产品应用于煤矿井下的设备安全运行、网络数据通信、数据的远距离传输、信号转换接口和信息处理等方面的技术难题,将为煤矿井下人员监测、控制和监测和跟踪管理,以及生产统计管理等方面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必将有力地推动了煤矿企业的经济发展。

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系统简介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系统主要用于煤业等井下和隧道作业。

该系统标签可由个人携带,也可放置在车辆或仪器设备上,并将它们所处的位置和最新记录信息传输给主控室。

个人定位跟踪系统的硬件主要包括跟踪器和跟踪监测站。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安全检查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安全检查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安全检查煤矿生产是一个高风险行业,为了保障职工安全和生产效率,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已经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通过对矿工位置的实时监测,能够及时发现事故和紧急情况,确保矿工的生命安全。

然而,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安全问题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安全问题进行一些探讨和分析。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原理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是通过对信标的监测实现人员位置的定位。

信标是一种小型的无线设备,可以在井下进行定位。

为了定位某一个矿工,需要对其佩戴的信标进行扫描。

这个扫描工作由定位设备完成,定位设备会收集信标的位置信息,并将其实时上传到监测系统中。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存在的问题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下面对一些典型问题进行分析。

定位精度问题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是关键考核指标之一。

煤矿中环境较为恶劣,导致信标通讯信号强度及传输速率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这使得定位精度难以满足实际要求。

在井下定位时,位置误差会影响到预案的执行,降低其应急处理能力,给井下煤矿生产带来不可避免的安全隐患。

通讯安全问题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通信方式多样,其中无线通信方式是最为常见的,而无线通信方式又必然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问题。

如何保证系统数据的隐私性和完整性是广泛关注的问题。

如果不能完全掌握系统的通讯安全,那么这些问题就会不可避免地加剧。

电力稳定性问题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对电力稳定支持要求较高。

如果电力稳定性无法保障,信标或设备会经常出现故障,从而导致定位精度损失以及通讯波动等各种问题。

对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安全检查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安全问题是煤矿安全的一部分,为了最大程度地保障矿工的安全,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应该经常进行安全检查。

下面介绍一些安全检查的方法。

定位精度检查要考察一个定位系统的精度,可以使用仪器进行实测,对比实测数据与系统数据的差异,来检查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

值得注意的是,该方法需要保证实时信息的准确性,为了保证实测数据的准确性,应该对所选检测点的环境进行评价,如信号强度、信道占用率等。

矿井人员定位系统标准

矿井人员定位系统标准

矿井人员定位系统标准
矿井人员定位系统是指在矿井内对人员进行实时定位和监控的系统,其主要目
的是确保矿井内人员的安全。

矿井作为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因此矿井人员定位系统的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矿井人员定位系统应具备高精度定位能力。

对于矿井内的人员来说,精
准的定位是确保他们安全的基础。

系统应能够实现对人员位置的即时监测,并能够在发生意外情况时快速准确地定位到人员的位置,以便进行紧急救援。

其次,系统应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矿井内的工作环境复杂恶劣,系统
设备需要能够适应高温、高湿、尘土等恶劣条件,并且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保证系统的可靠性。

另外,系统还应具备良好的实时监控和数据传输能力。

矿井人员定位系统需要
能够实时监测人员的位置,并能够将监测到的数据及时传输到监控中心,以便监控人员及时了解矿井内人员的动态情况。

此外,系统的应用范围也需要得到考虑。

不同类型的矿井可能对人员定位系统
有不同的需求,因此系统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不同矿井的特点进行定制化,以满足不同矿井的需求。

最后,矿井人员定位系统的标准还应包括对系统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
应急处理和维护保养标准。

这些标准的制定可以帮助矿井管理部门更好地管理和维护人员定位系统,确保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总之,矿井人员定位系统标准的制定对于保障矿井内人员的安全至关重要。


有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标准,并且严格执行,才能够真正地保障矿井内人员的安全,降低矿井事故的发生率。

因此,需要对矿井人员定位系统的标准进行不断完善和提高,以适应矿井安全生产的需要。

人员定位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管理规定

人员定位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管理规定

人员定位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管理规定人员定位系统是为了保障矿井安全生产,能监测井下人员的大致位置,并对下井员工进行考核。

一、人员定位系统基本功能1、系统具有携卡人员出/入井时刻、出/入重点区域时刻、出/入限制区域时刻等监测功能。

2、系统具有识别携卡人员出/入巷道分支方向等功能。

3、系统能对乘坐电机车等各种运输工具的携卡人员进行准确识别。

4、系统能识别多个同时进入识别区域的人员识别卡。

5、系统具有人员识别卡工作是否正常和每位下井人员携带1张卡唯一性检测功能。

6、系统具有寻呼功能。

7、系统具有呼救、告急功能。

二、管理规定:1、矿灯实行一人一灯制度,严禁携带多个矿灯入井。

一经发现,按严重三违进行处罚。

2、人员定位系统发射块实行一人一卡制,严禁私自拆卸发射块。

信控中心必须做好无线编码发射块的登记造册工作,建立发放和回收台帐,并随时对矿灯房内的矿灯及发射块使用情况进行抽查,发现矿灯内无发射块的,按严重三违进行处罚。

3、下井人员严禁携带发射块入井。

携带发射块入井是人为造成失爆的行为,对矿井的安全带来严重危害,一经发现,按严重“三违”处理。

4、任何个人不得无故更换矿灯,由此造成的统计、考勤错误等一切后果,由责任人自负,并对责任人处以IOO元的处罚。

因矿灯损坏,需更换调整矿灯时,必须由矿灯房将其原矿灯内的无线编码发射块调整到新矿灯内,并及时进行相应的信息调整。

5、下井员工由于调入、调出或变更工作单位时,必须持劳资科出具的人员调动证明,到信息中心变更定位系统资料,同时信息中心必须及时出具该员工变更单位前的下井考勤记录,交由劳资科备案。

新入矿的员工所在单位要将其个人简历情况报信息中心备案,员工姓名、出生日期等重要信息要与劳资科一致,否则造成的下井考勤错误等一切后果自负。

6、下井员工人员定位系统发射块丢失的,罚款200元,单位人事员出条并经由本单位党政领导签字,到信息中心补办。

7、矿属所有有下井人员的部门和单位,每月要安排专人持本单位当月下井考勤记录到信息中心与定位系统进行校对(中旬一次,下旬一次)。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安全技术要求一、背景介绍: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是一种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和定位技术,用于实时了解井下作业人员位置并保证其安全的系统。

该系统对于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提高煤矿生产效率和降低煤矿事故风险具有积极作用。

因此,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安全技术要求非常重要。

二、技术要求:1.定位准确性: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应当具备高精度的定位能力,能够准确显示井下作业人员的位置。

误差应控制在1米以内。

2.实时性: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应当具备实时性,能够对井下作业人员的位置进行实时更新,并及时向工作人员提供位置信息。

3.稳定性: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应当具备稳定可靠的性能,能够在恶劣的井下环境下正常工作,并保持良好的数据传输和定位功能。

4.抗干扰性: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应当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能够在有干扰源存在的情况下保证正常工作。

5.安全性: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应当具备较高的安全性,能够保护井下作业人员的个人隐私,确保个人信息不被第三方获取和篡改。

6.数据传输保密性: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应当具备较高的数据传输保密性,能够保证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加密和解密功能,防止数据信息被第三方获取和篡改。

7.电源稳定性: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应当具备稳定可靠的电源供应,能够在井下环境中长时间工作,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8.报警功能: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应当具备报警功能,能够在发生异常情况时及时向相关工作人员发送报警信息,以便采取紧急措施。

9.兼容性: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应当具备较高的兼容性,在与其他设备或系统进行联合使用时能够实现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

10.可靠性: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应当具备较高的可靠性,能够在长时间连续工作的情况下保持正常工作,并能够在发生故障时及时进行维修和恢复。

11.系统可管理性: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应当具备较高的系统可管理性,能够实现对系统的远程监控、管理和维护,并能够对系统进行故障诊断和问题排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引言
矿地理位置偏僻,井下巷道纵横交错,设备和 作业人员分布面广且复杂,流动性大,地面与井下 人员的信息交流比较困难,因此实时动态掌握井下 人员的分布及作业情况,实现人员精确定位管理显 的很重要。特别是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迅速判断险区 人员的数量、位置和身份,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及 时救助,把事故的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限度显得尤 其重要和紧迫。建立可靠实用的煤矿井下人员定位 系统,对改善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为煤矿行业的 安全生产保驾护航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道顶
读头
通 道 壁
巷道口
图 3 井下通道中读头的安放 Fig.3 place of reading in the underground
采集到信息的各个读头同时将人员识别卡的 编号信息,距离数据和自身读头的地址信息相组 合。经调制后发送到传输总线上,再由传输总线上 传,直至发送到数据中心站。传入到中心计算机, 由中心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并提供查询管 理等功能。
实现了对人员的实时监测和控制,对改善矿山的安全生产管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人员定位;RFID;定位系统
中图分类号:TP 273
文献标识码:A
Precise positioning underground staffs positioning system
WANG Yufeng,DUAN Lihua (Faculty of Electrical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HuLudao 125105,China) Abstract:To solve the present problem of imperfect positioning system in mine technology ;The paper proposes a new system that utilizes the principle of ranging trilateral to determine the precise position of underground staffs;The paper also introduces in detail the principle of the system and the way to make it into reality: Different readings are installed of different places and different readings are in the other two different readings scope of reading and writing, with the principle of ranging trilateral ,then one staff is walking from one roadway, three different readings near to him will gather the related information about him at the same time, and the information will be transmitted to the computer which in the ground in the same time,it becomes easy to know the precise place of one staffer at this time underground; realizing the real-time monitor and control about man, which will b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safety in mine production. Key words:personal orientation;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positioning system
n

0 ●0

n
图 1 两圆确定未知节点的位置 Fig.1 determine location of the unknown
with two rounds
0
PBack
=

=
PTXGTX 4πR2
σ
=
EIRP σ 4πR2
(4)
所以返回读写器的功率密度为
SBack
=
PTXGTXσ (4π)2 R4
目前,中国绝大多数矿山井下人员的跟踪系统
都只停留在粗劣定位的层面上,这种水平虽然在一 定程度上能跟踪到井下人员的大致位置,但存在极 大的误差,一旦出现事故,就很难估测到其具体情 况,因此,一套能更为系统的定为方式的设计与应 用迫在眉睫。较之以往的定位技术相比本系统的优点 就在于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与三边测距定位方法相 结合,将人员定位确定到“点”,真正实现人员的精确 定位。
的增益; R 是标签到阅读器之间的距离; EIRP 为
天线有效辐射功率,是指读写器发射功率和天线增
益的乘积[2]。
在电子标签和发射天线最佳对准和正确极化
时,电子标签可吸收的最大功率与入射波的功率密
度 S 成正比。可表示为
PTag = AeS
(2)
其中,Ae
=
λ2 4π
GTag ,GTag
为电子标签的天线增益。
汪玉凤,段丽华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辽宁 葫芦岛 125105) 摘 要:针对目前矿井井下定位系统功能不完善及技术与实现复杂的现状;提出了一种新的井下人员精确定位方
法:利用三边测距原理来确定井下工作人员的精确位置;详细介绍了定位原理与具体实现过程:将各个读头安置
在井下不同位置,读头彼此之间都在另外 2 个相邻读头的可读写范围之内,应用三边定位原理,当一位井下人员 走在某一巷道的某点时,附近的 3 个不同的读头将会同时采集到他的信息,这 3 个被采集到的信息同时被传送到 井上计算机中,就可以很容易的确定一个关于此人员的精确的井下实时位置;可以快速采集到井下人员的位置,
[ 4 ] 钱 钧,杨汝清,王 晨,等.基于路标的智能车辆定位[J].上海交通大 学,2007,41(6):894-898.
[5] 孙卫东.射频无线识别技术在矿山生产调度和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矿山机械,2007,35(4):148-149.
[6] 钱 钧,杨汝清,王 晨,等. 基于路标的智能车辆定位[J].上海交通大 学,2007,41(6):894-898.
第5期
汪玉凤,等: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精确定位
727
2 系统的具体实施方案
3结语
如图 3,在井下通道里,不同部位,每隔一段 距离安装一个无线射频读头,并且每 3 个相邻近的 读头彼此之间都在另外 2 个读头的可读写范围之 内,这样就使得无论人员走到哪个巷道都会有至少 三个射频读头能同时采集到他的身份信息并测出 该人员与他们之间的距离。
在上位机的数据库中,建立定位读头表,记录 读头的 ID 号;建立巷道节点表;记录节点的坐标 值;建立路由表。记录一个读头到与其相邻的读头 所经过的节点 ID 和节点的坐标值,系统根据这些 数据描绘井下工作人员的行动轨迹[4-6]。同时根据三 边定位原理将采集来的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就能够及时精确地确定出井下此人员的实时,具体 位置,并同时提供人员相关信息查询与管理等功 能。
0
图 2 用三边测距法确定未知节点的位置 Fig.2 determine location of the unknown
with ranging trilat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ral
如此推理下去,圆越多,定位的精确度也就越 高。
此方法简单易懂,有利于编程和计算处理,将 其与无限射频识别技术相结合能更好的服务与井 下定位系统。
目前,将三边测距定位技术用于井下人员定位 的技术还不多见,将其与无限射频识别技术相结合 用于矿井的更是寥寥无几,本方法的优点是即继承 了传统方法的优点又能测出更加准确的距离,在几 乎没有增加任何经济成本的基础上,使得矿山井下 人员定位系统更加精确,再结合计算机网络在数据 传输、数据库储存管理、统一计算等方面的优点, 可实时查询井下工作人员的具体位置,为人员调 度、矿井突发性事故的救助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方 便。希望随着电了标签技术的不断推广和普及,本 方法可以真正得到应用和推广并在一定程度上促 进中国矿山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减少安全事故的 发生。
所以有
PTag
=
Ae S
=
λ2 4π GTag S
=
EIRPGTag
(
λ 4πR
)2
(3)
无源射频识别系统标签通过电磁场供电,标签
功耗越大,读写距离越短,性能越差。射频电子标
签是否能够工作也主要由电子标签的工作电压来
决定,这也决定了无源射频识别系统的识别距离。
1.1.2 电子标签到阅读器的能量传输
电子标签返回的能量[1]与它的雷达散射截面 σ
参考文献:
[1] 游站清.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理论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 出版社,2004.
[2] 曹 伟、徐立勤.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 社,1999.
[3] 徐春妹,陈芳芳.井下人员定位系统[J].无线通信技术,东南大学信息 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6, (3).52-55.
(RCS)成正比,它是目标反射电磁波能力的测度。
散射截面取决于一系列的参数,例如目标的大小,
形状,材料,表面结构及其波长和极化方向等。电
子标签返回的能量为
器发送功率的四次方根成正比即可得出
R
=
4
PTXGTXσ (4π)2 SBack
(7)
1.2 三边测距定位原理
根据多个距离测量值估计出移动人员位置[2-3], 其理论依据是:在三维空间中,知道了一个标签到 三个读头的距离来确定该点的坐标。三边测距法在 二维平而上用几何图形表示出来的意义是:当得到 未知节点到一个确定节点的距离时,就可以确定此 未知节点在以此已知节点为圆心、以距离为半径的 圆上;得到未知节点到 3 个已知节点的距离时,3 个 圆的交点就是该未知节点的位置。由此可以推出: 一个读头测出一个标签与它的距离,另一个临近读 头同样也可以测出这个标签与它的距离,以两个距 离为半径,以各自的读头为圆心,就可画出两个圆, 且这两个圆必然相交,这就确定两个点(如图 1)。 再有第三个圆,三个圆的交点即为此标签所在的具 体位置如图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