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人员定位概述

合集下载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概论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概论

目前大 多数井下人 员定位 系统采用 的是一 种较先 进 的R FI D发射识 别技术 , 该技 术在井下人员定位 系统 中应 用 可靠 , 解决人员跟踪 问题 。并与其他多项 自动识 别技 术
进 行 了对 比分 析 , FD技 术 具 有 元 接 触 、 离 远 、 RI 距 同时 可
煤矿 的现代 化管理 和煤矿 的安全生产 是煤炭行 业举 足轻重 的大事 , 管理和安全 方面 , 的管理便成 了一个 在 人
于 工 业 自动 化 、 业 自动 化 、 通 运 输 控 制 管 理 等 众 多 领 商 交
域, 例如 交通监控 系 统 、 高速 公路 自动收 费系统 、 品管 物 理、 流水线生产 自动化 、 门禁 系统 、 金融交易 、 仓储管理 、 畜
通讯传送到监控计算 机 , 由主机完 成对数据的分析 、 理 、 处
煤 矿 井 下 人 员 定 位 系统 概 论
张 文 矿
( 山西 省 煤 炭 高 新 技 术 总 公 司 , 山西 太 原 0 0 0 3 0 6J
要 实现这两个条件 , 系统必须完成下 面的两个部分 本
工 作 : 识 卡 和 检 测 站 的 硬 件 选 型 设 计 ; 算 机 和 检 测 站 标 计
的串行通讯 网络建立及计 算机数据库软件的编制 。 系统在
地面调试后 , 要安 装到煤 矿井下特 殊环境 中 , 保证正 常运 行 达到实际效果也是很重要 的 , 许多技术指标需要 在应用 中调整 完善 。因此系统设计 主要有 三方面的内容 : 网络硬 件系统 的选 型设计 ; 主要 完成无线 数传 、 检测 站与计算 机 间的数 据通 讯。监控软件 的设计 ; 主要完成计算 机对人员 信 息所 进行 的存储 、 显示和跟踪 。 第三是 系统 的现场实施 、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概述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概述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概述一、前言随着国家的发展、新闻媒体对救灾事故的报道(雪灾、地震、煤矿透水等事故的报道)、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国家安全监督总局提出《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煤炭生产企业积极响应政府号召,选用先进生产设备确保煤矿安全。

我国大中型煤矿及广大乡镇煤矿已装备了、安全监控系统、井下定位系统、通信联络系统,这些装备的推广应用大大改善了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

但目前煤矿井下还普遍存在入井人员管理困难、井上人员难以及时掌握井下人员的动态分布及作业情况,一旦事故发生,对井下人员的抢救缺乏可靠信息,抢险救灾、安全救护的效率低、效果不理想。

二、市场前景安全生产是煤炭行业永恒的主题,研制新型的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是保证井下工作人员安全、实现快速救援的重要手段之一。

现有的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属于区间定位的范畴,只能对井下人员的位置进行粗略判断,无法及时获取煤矿井下员工的具体位置和分布情况,这是矿难事故频发而营救效率十分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煤矿井下人员安全精确定位系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煤矿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各级政府一贯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问题,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

通过不断的努,近一时期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总体上趋于稳定好转,但由于基础薄弱等种种原因,煤矿安全生产状况仍然不容乐观。

如何改变目前煤矿企业对井下人员落后的管理模式,如何实现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也成为所有煤矿企业关心的问题,因此建立以灾害预防、事故救助、电子信息化管理为主要目标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势在必行。

随着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现有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监测设备技术上的不足和缺陷也逐渐显现出来,已经影响到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正常开展。

针对这些情况,陆续推出了针对不同用户和安全监管部门的煤矿安全解决方案,同时跟相关设备生产厂家开展深层次的合作,共同开发与之配套的监控软件平台,为煤矿以及其他行业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与安全管理技术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与安全管理技术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与安全管理技术煤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产业,但井下作业环境复杂,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为了提高煤矿井下人员的安全性,煤矿井下人员定位与安全管理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和研究。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煤矿井下人员定位与安全管理技术的应用。

一、煤矿井下人员定位技术1. RFID技术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无线电信号对物体进行识别和跟踪。

在煤矿井下,可以通过在井下人员所佩戴的标签上植入RFID芯片,实现对井下人员的实时定位。

2. 超宽带定位技术超宽带(Ultra-wideband,UWB)定位技术是一种高精度、高稳定性的无线定位技术。

它通过在井下设置多个节点,利用超短脉冲信号在节点之间的相对时间差来计算井下人员的位置。

3. 惯性导航技术惯性导航技术是一种基于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等传感器测量井下人员运动状态的技术。

通过采集井下人员运动数据,结合算法对其位置进行实时计算。

二、煤矿井下人员安全管理技术1. 预警系统煤矿井下设置各种监测设备,如气体监测仪、温度传感器等,当监测数值超出安全范围时,预警系统会及时发出警报,提醒井下人员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2. 实时监控系统通过在井下设置摄像头和传感器,实时监控井下人员的工作状态和环境情况。

当发生突发情况时,监控系统可以及时发现并报警,以保障井下人员的安全。

3. 人员管理系统通过建立人员管理系统,对井下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控。

系统可以记录人员的出入井时间、工作时长等信息,以及提供紧急救援的快速响应机制。

三、煤矿井下人员定位与安全管理技术的优势1. 提高井下人员的安全性和生产效率。

定位技术可以追踪井下人员的位置,及时发现并救援处于危险区域的人员,减少事故的发生。

安全管理技术可以及时监测井下环境,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生产效率。

2. 减少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浪费。

定位技术可以准确计算人员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避免资源的浪费。

安全管理技术可以通过实时监测和预警,减少因事故停工带来的经济损失。

论述煤矿井下人员定位常用的定位方法及特点

论述煤矿井下人员定位常用的定位方法及特点

论述煤矿井下人员定位常用的定位方法及特点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是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一环,目前常用的定位方法主要有三种:无线电波定位、光电定位和红外辐射定位。

无线电波定位是通过在井下安装无线电设备,发射出一定频率的无线电波,通过接收器接收并计算信号的强度和信号到达的时间来确定人员的位置。

这种方法具有定位精度高、可实现三维定位、定位覆盖面积大等特点。

光电定位是通过在井下安装红外传感器和光电发射器,发射红外光线,并通过传感器接收反射光线来确定人员的位置。

这种方法具有工作环境好、定位精度高、设备维护成本低等特点。

红外辐射定位是通过在井下安装发射器和接收器,发射红外线并接收被人体吸收后辐射出的红外线来确定人员的位置。

这种方法具有定位精度高、不受井下工作环境的影响等特点。

以上三种定位方法各有特点,煤矿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合适的定位方法进行使用。

同时,煤矿企业在选择定位方法时,也需要考虑设备成本、维护成本等因素,实现安全和经济的平衡。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实物图
welcome 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 New Content design, 10 years experience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主要功能
1.构建网络信息发布平台及支撑平台; 2.作业人员的自动考勤及超时报警;
3.作业人员入井身份唯一性核实;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传输接口 (1)工作电压:DC5V(±10%); (2) 工作电流:≤100mA; (3) 通讯速率:4800bps; (4) 传输距离:≥10Km; 传输误码率:≤10-6 传输系统型号为PUYVP,截面积1.5 平方毫米(导线直流电阻不大于 12.5Ω/km,线对 工作电容:0.06μF/km,电感不大于0.8mH/km), 安全标志准用证号:20021946。 竖井电缆:铠装屏蔽1×4×1.38 □ KHJ6.4型声光报警器:供电电压:DC12—15V; 工作电流:小于50mA 防爆标志:Exib I; 座机: 400-086-0537 防爆合格证号:2034016; □ 防爆电源;传输接口本安端由输出直 流5V的CSTI-I型防爆电源组件供电,其输入AC220V , 输出本安参数5V/1.5A。
井下人员定位组成
矿山作业人员井下定位及动态监管系统由无线编码发射器、
数据采集控制设备、数据传输网络、地面中心软件系统及服务器组成。
无线编码发射器发出代表人员身份信息的射频信号,
经采集控制设备接收并通过数据传输网络上传到地面中心软件系统, 经过分析处理在显示终端实时显示各种信息。 系统为矿方同步建立井下工业以太网,即构建一个网络支撑平台, 将来井下各监测监控系统均可接入到该网络中,
Thank you!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通用技术条件随着煤矿安全生产的不断提高,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已经成为了保障煤矿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煤矿井下人员的位置信息,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从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定义、技术条件、应用和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定义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实现对煤矿井下人员的实时定位和监控的系统。

它由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组成,硬件设备包括基站、标签、接收器等,软件系统包括数据处理、显示、报警等功能。

二、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技术条件1、定位精度: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要求高,一般要求在5米以内。

2、实时性: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必须保证实时性,能够及时获取人员位置信息,并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

3、可靠性: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必须具备高可靠性,能够在复杂的煤矿环境中正常运行并稳定工作。

4、安全性: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必须具备高安全性,能够保护煤矿井下人员的隐私和安全。

5、可扩展性: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必须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能够根据煤矿生产的需求进行扩展和升级。

三、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应用1、人员定位: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能够准确地获取煤矿井下人员的位置信息,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事故预防: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煤矿井下人员的位置信息,一旦发生事故,能够及时发出警报,提醒煤矿井下人员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3、煤矿管理: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能够为煤矿管理提供数据支持,提高煤矿管理的效率和精度。

4、煤矿生产: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能够为煤矿生产提供数据支持,提高煤矿生产效率和精度。

四、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发展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未来,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将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1、技术创新: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系统的定位精度、实时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等。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数传接口: 指纹仪: 考勤机:
软件系统的功能
人员定位管理软件的功能: 实现对井下人员的跟踪定位信息的采集、 分析处理、实时显示、数据库存储、报表 打印等功能。
三、主要技术指标



分站电源220V/127V; 功 耗5W ; 发射频率132.3KHz; 接收频率315MHz; 数据接口通过井下传输分站转RS485或DPSK ; 工作温度 -5+40; 识别区域9m(1m-10m可调) ; 隔爆兼本质安全型。
该产品集成了技术含量很高的射频识别技术,并采用双频点长短波频 率实现可靠的全双工通信,分站设备和KGE26本质安全型标识卡采用全 新的嵌入式微处理器和嵌入式软件进行设计,具有隔爆兼本质安全型 设计、系统作用距离远、可任意调整系统的识别范围、识别无盲区信 号穿透力强、安全保密性能高、对人体无电磁污染、环境适应性强、 可同时识别众多目标、便于网络连接等性能优点,目前这种崭新的信 息采集存贮传递和处理技术已迅速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它将为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管理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7.超时员工查询
单击此处可以调 出当前选中职工 的活动轨迹(如 下图)
8.分站经过查询
9.分站信息查询
10.分站异常查询
11.部门日考勤查询
12.个人月考勤考勤统计
15.全矿月考勤统计
16.考勤手动修改
单击“修改” 将出现修改 窗体
如确定要修改此 条记录,请单击 “修改”按钮
17.员工工时管理
19.员工标识卡管理
20.员工信息管理

谢!
发射天线: 用于发射无线电信号以激活标识卡。
接收天线:
标识卡:
接收标识卡发出的无线电信号 。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技术探讨概要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技术探讨概要

工业技术2012NO.09S ci en ce an d Tech n o l o g y In n o v at科技创新导报1引言近年来, 为进一步整顿煤矿安全生产, 国家不断加大安全监管力度, 要求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不间断监测各矿井的安全状况, 消除安全隐患, 避免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

为此, 煤矿企业积极响应国家的相关政策, 采取各种措施, 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技术手段, 纷纷建设相关的配套项目。

其中,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由于能够提供井下准确的人员数量和精确位置, 已逐步在煤炭行业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为安全管理、灾害预防以及事故救助等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基础。

2系统概述煤矿井下地质条件复杂, 作业人员流动性大, 一旦发生事故, 就无法确切知道他们所处的位置, 给救灾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功能就在于:让我们能借助它实时了解井下人员及机车的流动情况、了解当前井下人员的准确数量及分布情况, 查询任一指定下井人员当前或指定时刻所处的区域, 查询任一指定人员本日或指定日期的活动踪迹。

另外, 作为下井人员考勤系统, 统计与考核下井人员的出勤情况, 可以对任一日期或指定日期段、任一指定月份, 对下井人员进行下井次数、下井时间、下井班次等进行分类统计, 产生人员考勤的日报表、月报表, 便于考核, 并能打印相关报表。

可用来规范人员的活动, 防止缺岗、串岗、迟到和早退, 提高矿井生产效率, 有效防止只考勤不下井或下井不考勤的情况, 确保考勤统计数量与井下作业人员的数量完全一致。

当事故发生时, 救援人员也可根据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所提供的数据, 迅速了解有关人员的位置情况, 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 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是以井下移动人员和移动设备为监测对象, 主要由地面调度中心、数据传输通道、无线数据监测分站、无线编码发射器、报警装置和电源等设备组成。

其中, 无线编码发射器代表目标特定身份的编码信号, 由数据监测分站接收、处理后, 通过传输通道传至地面调度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井下人员定位概述
我国煤炭产量居世界首位,煤矿数量超过世界上其他要紧产煤国家的煤矿总数,煤炭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的支柱产业。

安全是煤炭生产的头等大事,安全对煤炭生产起着保证、支撑和推动作用。

近年来,国家针对煤矿安全咨询题采取了多方面的有力措施,但由于长期以来煤矿安全投入明显不足,煤矿企业安全装备严峻缺乏,安全治理手段极其落后,国家煤矿安全形势仍旧十分严肃。

因此,加大煤矿安全投入,推广采纳先进的煤矿安全装备与手段已成为煤炭行业迫在眉睫的必定需要。

煤矿安全最重要的是保证矿工生命的安全,煤矿安全治理最重要的也是对矿工安全的治理,其中对矿工在井下工作位置的准确监测是实现保证矿工安全目的的差不多前提。

为此,国内外专门多企业投入大量精力,纷纷研制出一批针对井下人员的考勤定位系统,但从技术和性能等各方面都存在专门多咨询题和缺陷,不能满足对井下人员位置准确监测的要求。

针对现代矿井生产企业迫切的安全治理与人员治理需求,西安凯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应用最先进的射频识别与无线监控技术,历时5年半,潜心研制出国际领先的井下目标定位跟踪系统——KJ133型矿用人员定位安全治理系统。

该系统的明显特点是可实现井下各种巷道条件下的信号“全覆盖”,实现对井下人员、车辆、设备等目标的“全程的、实时的、连续的、精确的定位跟踪”,同时实现对井下人员的“实时双向无线通讯”。

该系统的应用,可极大提升矿井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治理水平。

目前,公司产品已成功应用于神华集团神东煤炭分公司、铁法煤业集团、阳煤集团、鹤壁煤业集团、澄合矿务局等国有大型煤矿企业,并得到用户一致高度认同,为煤矿企业的日常生产调度、安全监管与应急救援等信息化治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有力保证。

2、系统总体方案
KJ133型矿用人员定位安全治理系统,是面向现代矿井生产企业迫切的安全治理与人员治理需求,从矿井生产企业对矿工在井下工作位置的准确监测需求动身,应用最先进的射频识别与无线监控技术,研制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领先的井下目标定位跟踪系统。

本系统可解决既有井下人员考勤定位系统存在的咨询题,尽可能习惯井下各种复杂地势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要。

本系统的明显特点是可实现井下各种巷道条件下的信号“全覆盖”,实现对井下人员、车辆、设备等目标的“全程的、实时的、连续的、精确的定位跟踪”,同时实现对井下人员的“实时无线寻呼”。

2.1、设计思路
本系统要紧设计思想包括:实现全矿井信号覆盖,包括弯道、岔道等复杂地势条件;单台监测分站的信号覆盖范畴大,至少可达500米以上;能够实现精确定位;能够实现实时的人员跟踪定位治理;无线寻呼;无线双向数据通讯;大容量数据传输等。

2.2、系统工作原理
KJ133型矿用人员定位安全治理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应用射频识别技术及运算机通讯技术,在井上调度室设置中心操纵运算机系统,入井口设置验卡系统、考勤系统,在井下有关位置布置KJF82A型矿用人员定位分站和KJF82A.1无线收发器,同时在需要精确定位的区域布置KGE41A型矿用射频定位器。

定位分站和中心操纵运算机系统之间通过矿用信号电缆或光缆相连接,矿山井下人员、车辆、设备等目标分别携带KGE39A型矿用人员定位射频卡,系统通过定位分站与射频卡之间的无线通讯,实现对被识别对象的目标定位和无线寻呼,从而为生产指挥调度、安全监测检查、人员验卡考勤、区域禁入操纵、紧急事件处理等工作提供有效手段,系统可同时将有关数据传至各级治理部门,为各级领导监督指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2.3、系统的先进性
全矿井、全覆盖:KJ133型矿用人员定位安全治理系统能够在不管是竖井、斜井、直巷,依旧岔路、弯道,或是狭窄弯曲起伏的工作面等各种复杂地势条件下,均可实现信号连续覆盖,真正实现信号无盲区。

全员实时精确定位:KJ133型矿用人员定位安全治理系统能够实时显示所有人员在当前时刻的准确位置。

单台分站覆盖范畴大:一台分站实际有效覆盖范畴能够达到500至75 0米以上,而且能够保证在各种弯曲、狭窄、复杂的空间内对射频卡进行识别,不受地势条件限制。

实现全覆盖时所需分站数量少,系统成本低。

定位精度高:定位精度可达±10米以内,同时具有大范畴和高精度的特点。

双向无线寻呼:系统能够向目标发出呼叫信息,实现实时信息传递。

紧急情形下,井下人员还能够通过射频卡向系统发出呼救信号,从而得到其他人员的及时救助、标示卡带会以声、光、震动等方式发出提示信息。

携带方便:射频卡小巧,便于携带使用,防水防尘,防护等级IP54。

使用安全:经国家权威部门检测,系统设备发射功率低,安全可靠,对其它设备无干扰。

有效解决漏卡咨询题:系统顺利通过了200张射频卡同时以80公里每小时通过系统分站的识别能力测试(可提供用户正式测试报告),同时在神东分公司哈拉沟煤矿(年产1300万吨)、上湾煤矿(年产1300万吨)、保德煤矿(年产1300万吨)、铁法大平煤矿(年产410万吨)、双鸭山东荣二矿(年产240万吨)、阳煤集团三矿(年产600万吨)近一年数十万卡次的使用与测试中,未发觉系统识别漏卡现象。

证明系统有效解决了漏卡咨询题,可满足对高速运动目标识别要求,抗干扰能力强。

光缆/电缆混合网络:配置灵活方便,传输带宽大(9600bps以上,最高可达2Mbps),系统容量高,保证信息的实时有效传输。

使用工业以太网可达到100-1000 Mbps。

网络化人员信息治理系统:井下人员信息实时传送到操纵中心,同时通过网络传送到矿领导、各部门办公室,也能够连续上传到矿务局以及其它各级监管部门,实现信息共享。

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系统设备全部自主开发,系统配套完整,技术先进,功能多样,后续开发拓展能力强,将会持续地有新功能增加到系统中,
保证用户系统增值,节约用户投资。

自主创新,技术领先,国内首创,有关产品已申请多项专利。

2.3.1、系统拓展性
构建井下人员定位安全平台,系统能够向涵盖人员定位跟踪网,移动瓦斯监测网,井下视频、通讯网,“三网合一”的方向进展。

如此,使用一套系统而不是几套系统,不但企业使用爱护方便,而且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2.3.2、系统创新与先进性
把RFID技术应用在煤矿行业,国内也有一些厂家推出一些产品,但大差不多上人员考勤定位等门禁考勤型人员治理系统。

门禁型系统只能记录人员通过信息,实现简单考勤功能,无法实现人员实时跟踪和精确定位。

这些产品功能差不多相似,只只是有的分站识别范畴从十米至几十米,有的分站识别范畴至上百米;有的识别目标数为几个,有的识别目标数增至十几个。

它们的要紧缺陷表现为:
在各种岔路、弯道,或是狭窄弯曲的工作面等各种复杂地势条件下信号受到阻隔、不平均、有盲区,而且受人员、设备、墙壁、拐角等遮挡阻碍后,信号衰减严峻。

漏卡咨询题严峻。

漏卡要紧是因为其分站识别距离专门短,信号覆盖范畴专门小,对射频卡的识别时刻有限,在射频卡通过分站时分站没有足够的时刻接收射频卡发出的信息,因此会产生比较多的漏卡,专门是在多目标同时显现,目标以较高速度通过分站时,漏卡现象会表现更加严峻,不能为井下人员治理提供准确依据。

由于分站识别范畴小,如果要进行信号全覆盖,则所需分站数量极为庞大、成本庞大;同时,由于带宽的缘故,分站过多,人员、设备的信息不能及时传送。

因此,采纳上述系统只能显示某些人在某一时刻通过分站所记录的信息,不能实时显示所有井下人员在当前时刻的准确位置信息,只能称之为“路径通过记录系统”。

上述产品中识别区域小的分站只是门禁,不能定位;识别区域大的分站,定位精度差,不能实时把握当前时刻井下每个工作人员的准确位置分
布情形,如果信号不能全覆盖的话,无法实现实时人员跟踪、精确定位和双向寻呼,依旧门禁,因此只能确实是监测范畴大一些的门禁系统,而非真正意义的人员定位系统。

2.3.3、信号覆盖
采纳路径操纵及重点区域无盲点全覆盖方式布置分站和定位器。

实现精确定位及双向寻呼/呼救。

2.3.4、人员无线寻呼
人员定位射频卡上装有高亮度报警灯,当其接收到分站发出的呼叫信号后,报警灯闪耀提示有关人员。

在需要紧急撤离,或查找失踪人员时,人员无线寻呼系统将发挥重要作用。

能够呼叫单独一个人,也能够成组呼叫,能够呼叫某个区域的人员,也能够多个区域或全矿区呼叫。

呼叫信息由运算机操纵,通过指定的分站发出。

呼叫信息有一样呼叫、紧急呼叫、紧急撤离呼叫等多种类型,通过报警灯的不同颜色来区别。

2.3.5、紧急信息回传功能
关于井下显现的紧急情形,井下的矿工能够用射频卡向井上调度指挥中心发出呼救信号,生产指挥调度能够按照情形的紧急程度,判定是否需要发信号通知井下人员撤离。

2.3.6、井口验卡功能
在副井口验身处,配备1-2台手持式验卡仪,能够一现场检验入井人员携带的射频卡是否正常工作;二是能够现场辅助检验入井人员携带的卡是否为自己的卡。

2.3.7、安全监测治理
跟踪安全监测人员(如安检员、瓦检员等)在井下的运动轨迹,记录他们在各区域及各监测点的停留时刻,从而保证安全监测工作的严格执行。

2.3.8、紧急事件处理
在发生事故和显现紧急状况时,系统地面管控指挥中心能与应急预案联动,应能显示相应事故应急预案,显示避灾路线,能够及时对丢失人员
进行统计,查询事故现场邻近的人员信息,查询有关人员的定位信息,快速确定人员的准确位置,为指挥人员提供井下各区域人员的实时分布信息,以便及时有效地开展搜救工作;发生紧急情形且系统通讯不能复原时,能够快速查询井下灾前各时段全部人员位置和状态,准确把握被困人员位置,为抢险指挥部输出人员搜救路线图、系统总平面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