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掌握压缩语段四种题型
2020届高考语文考点解析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专题07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易错点1 扩展语句1.根据下面的诗句,描写一个场景。
要求:①至少运用两种修辞;②语言连贯、准确、生动;③不少于100个字。
乡村四月(南宋)翁卷绿遍山野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错因分析】从类型上分析,此题属于诗句内容的扩展,组织答案时一定要注意审清题干,读清楚题干的要求,“①至少运用两种修辞;②语言连贯、准确、生动;③不少于100个字”,如果任意一点做得不够,就会被扣分。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注意描写的运用,写出“乡村四月”的景色,注意“视听结合”,注意题干中“修辞”和字数的要求。
【参考答案】四月的江南,山坡上田野里到处都是绿的树、绿的草,原野顿时成了绿色的海洋。
远处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交相辉映,造就了另一个银白的世界。
天空中飘洒着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不时有几声布谷鸟的深情呼唤,从远远近近的树上、空中传来。
扩展语句的题目从形式上来说包括三种:词语型扩展、句子型扩展、话题性扩展。
词语型扩展注意联词成句,句子型扩展注意添加相应的修饰成分,话题性扩展注意围绕话题,展开想象。
扩展时注意首先根据所给内容明确表达方式,是叙述、说明、议论还是描写抒情,叙述注意要点交代清楚、说明注意特征、功效、用途等明确,议论注意观点明确,抒情注意情感真挚、描写注意意境的创设。
作答扩展语句题一定要把握准确题目的要求,比如一般扩展语句都有修辞方面的要求,组织答案时就一定不能忽视,否则就容易失分。
1.李商隐的一联诗“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想。
请根据诗意,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写一段文字展现这联诗的意境。
要求:100个字左右,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解析】本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
题干要求扩写“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100个字左右,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答题时结合诗句内容适当展开想象,抓住诗句中关键意象“秋霜”“残荷”“雨”。
高考语文总复习:语段压缩的四大题型与应试技巧

语段的压缩【四大题型详解】语段压缩的特点和要求1.特点简洁、明了——语段的压缩是一个删繁就简的过程,同原语段相比,压缩后的内容需具备简洁、明了的特点。
关键、紧要——语段的压缩是一个提取关键要素的过程,压缩的句子(词语)需是原语段的关键、紧要内容。
【特别提醒】语段的压缩的关键是筛选,筛掉次要信息,选出重要内容。
语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主要内容又由哪些因素组成,只有弄清楚这些,压缩时才不至于胡子眉毛一把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2.要求语段压缩的要求:①紧扣题目要求②顾及文本体裁④恰当通顺表达③把握文本要点常见的四种题型1.定义型示例:根据下面的文字,给“数学语言学”下定义。
(60字左右)把数学和语言学这两门相距甚远的学科紧密联系起来的强有力的纽带,是语言通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
前者实现了语言符号的远距离传输和转换,后者则用数字化的快速运算来处理非数值符号——语言。
20世纪以来的科学发展日新月异,使数学的领域空前地扩展了,语言学的领域也空前地扩展了。
它们都扩展到以符号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因而就发现了共同的边界,并且彼此渗透。
于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数学语言学应运而生。
【答案】数学语言学(对象)是(判断词)运用语言通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实现语言符号的远距离传输和转换,并用数字化的快速运算来处理非数值符号——语言的一门新兴学科(种属)。
【总结】本试题为学生提供一个详细完整的信息材料,里面包含“数学语言学”这一确切的信息术语,与该信息术语相关的信息,都在材料中,要求提取这些信息,为“数学语言学”这一概念下定义。
这样的压缩语段题,我们称之为定义型。
2.内容要点概括型示例:请用一句话概述下面文字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60字)杨朔的散文好就好在他真诚地关心祖国和人民的命运,拥抱现实,感悟人生,又是那样如诗如画,达到很高的境界,所以才在读者中具有巨大的感染力,而且经久不衰,这难道不是事实吗?但杨朔把养蜂的蜂房说成是“养蜂大厦”,把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困难时期的情形,说成是社会主义祖国“最新最美的画卷”。
2020高考语文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练习

考案[26]扩展语句压缩语段(一)1.将“倾听”“小草”“梦想”三个词语连缀扩展成一段话,或描述一种情景,或陈述一种见解。
(不少于40个字)(4分)答:示例1:春天,我喜欢在“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水池边,倾听泉眼的声音,在万籁俱静时,水池边的小草们窃窍私语,互相诉说着自己的梦想。
示例2:在泥土中沉睡了一个冬天的小草,伸展着自己的懒腰,用孱弱的身躯顶起厚重的泥土,倾听春的信息,急切地向大地报告自己“绿”的梦想。
【解析】该题要求将“倾听”“小草”“梦想”三个词语连成一段话,既可以写“情景”,也可以写“见解”。
该题并没有要求以哪个词语为重点,所以,考生在扩写时可以任意选择一个词语作为出发点,以一个词语为重点进行扩写,如以“倾听”为出发点,以“小草”为重点进行扩写,可以写倾听小草的声音、倾听小草的梦想与自然万物的交流。
无论如何扩写,都不应遗漏三个词语中的任意一个。
2.请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把下面一句话扩展成一段话。
(不少于80个字)(6分)美丽总伴随着痛苦。
答:示例:美丽总伴随着痛苦。
芭蕾舞者那种十年如一日将脚趾踮起像踩在刀刃上的日子,流过无数的血与泪,那每一个舞步都是对痛苦的历练。
如果你想拥有芭蕾舞者的那份美丽,就必须付出日日夜夜的痛苦,破茧才能成蝶。
【解析】该题要求以“举例论证”的方法扩展“美丽总伴随着痛苦”,实际上是以这句话为中心论点,进行论证。
考生在扩展语句时,应抓住“美丽”与“痛苦”之间的关系,在“痛苦”中呈现出“美丽”。
3.请展开想象,写一段描绘某种情境的话,其中必须包含“流水”“星辰”和“读”三个词语。
(50字左右)(5分)答:示例:这个春风骀荡的夜晚,不见月色,却有满天的星辰在闪烁,江面上流水悠悠。
星星在品读流水,你看,还在点灯夜诵呢!流水也在赏读星辰,你看,都装在心里了!4.请紧扣下面所给句子的特点,结合《论语》或《三国演义》的有关内容,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续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不少于60个字。
高考语文压缩语段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压缩语段练习题及答案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考语文压缩语段练习题及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高中语文中的压缩语段题型在全国卷和各省,直辖市的高考试卷中多次出现。
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一起来看看吧。
高考语文压缩语段练习题题组一、记叙类(含新闻和寓言类)(24分)1.(2020沈阳二模)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则材料的要点,不超过20字。
(4分)哈佛大学商学院商业管理副教授弗朗西丝卡吉诺说:"我们通过长期研究发现,在恶劣天气下,人们能更好地专注于工作,此刻的天气不会让他们脾气糟糕,因为他们能心无旁骛,不会去想着到外面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研究人员要求200名成人预测天气对个人工作效率的影响。
超过80%的人预测好天气会提高工作效率,约同样比例的人预测坏天气会降低效率。
为了检验预测是否准确,研究人员对日本东京一家银行的工作人员进行了为期两年半的调查,持续追踪该行雇员的工作效率。
研究人员将获取的具体数据与同时期东京的气象数据做了比较,发现降雨量每增加1英寸,工作人员完成每单交易的时间就减少1.3%。
"我们发现,能见度低且极端温度也与工作人员效率高的时期相符。
"吉诺说,"同时,若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则工作效率低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20昆明质检)给下面的文字添加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
(4分)本报巴黎11月5日电(记者王芳、张烁)法国巴黎时间11月5日15时30分(北京时间5日22时30分),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的大会议厅里,来自195个会员的200多位部长、3 000多名代表济济一堂。
在全体代表一致推举下,中国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郝平作为大会唯一候选人正式当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7届大会主席,任期两年。
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68年来,中国代表首次当选"掌门人"。
2020年高考语文总复习 掌握压缩语段的四种题型

解析:D 先通读语段,把握大意,然后再分析判断。文段第一句以比喻说明偏 见的性质。第二句说明偏见对没有思想、有思想的人的意义。第三句假设论 证没有偏见的缺憾。综合起来,整段文字是论说偏见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A项,说法片面,它仅仅是对“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这句话的解说。 B项,说法错误,原文说“偏见”“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天娱乐”,既然一周只 有星期天娱乐,说明有思想的人只是偶尔带有偏见,不是常常怀挟偏见。 C项, 说法片面,它仅仅是对最后一句的解说,是对人们无法时时刻刻不带偏见的类 比。
按题干要求对语段内容的要点加以提炼。 2.(2018·江苏卷)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
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是有思想的人 的星期天娱乐。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正、正经严肃, 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前的 姿态。 A.没有思想的人往往更容易产生偏见。 B.即使有思想的人也常常会怀挟偏见。 C.人无法做到随时随地保持客观公正。 D.对思想而言偏见自有其存在的价值。
(二)新闻评述
解答这类题目,一般有三个步骤:第一步,亮观点,选准角度(正面肯定、反面否 定、正反结合);第二步,讲道理,力求自圆其说(或分析原因、影响等);第三步, 作小结,提出解决办法(或重申观点)。 5.(2018·浙江卷)(消息内容见上文第4题) 针对上述消息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写一段评述性文字。不超过80个字。
2020高考语文专题突破压缩语段全攻略精品课件

(3)阅读以下新闻材料,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不久前,某地一所高中对700名学生做了以“你觉得你离
父 母有多远”为主题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69%的学生认为与
父 母有代沟,其中6%的学生觉得离父母很远。很多学生说,与父母 沟通时,除了学习再无别的话题。
拟写“一句话新闻”时,注意“一句话”最好是单句,必要情况下 可以是复句,但一定不能是句群。
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有意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质或天
然物质。
语句①中的“有意加入”是判定此物质为“食品添加剂”的必要条 件。因此“有意加入”虽然不是食品添加剂本身存在的特点,但却是它 的本质特点。
方法便笺
下定义“两步走”
下定义类压缩语段还有其他提问方式,如:根据下列句子提供的信 息,写一段介绍×××的文字。设问不同,但解题思路相同。
提取关键词——四关注,一检查
检查所选关键词。
(2)从下列材料中选取必要的信息,为“食品添加剂”下定义。
①食品添加剂是有意加入到食品中的物质。 ②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是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 ③食品添加剂既可以是化学合成物质,也可以是天然物质。 ④食 品添加剂加入到食品中的目的是改善食品的品质和色、香、味。
方法便笺
四关注
提取关键词——四关注,一检查
一 关注话题 话题中往往含有关键词。 1 这段文字的话题是 引力波的发现(或引力波)
二 关注高频词语 重要的内容一定会在文中反复被论证或全 面介绍,因此高频词常是关键词。
2 这段文字中出现的频率最高的两次词语是 引力波 、 发现
方法便笺
四关注
提取关键词——四关注,一检查
(1)提取所给材料的主要信息,在横线处写出四个关键词。
展。18世纪描述电磁波的麦克斯韦理论确认的时候,也没有人知 道会给人类带来什么,但是现在不管是电视机还是移动电话,都 与电磁现象有关。
2020高考语文压缩语段知识解读与答题模板

高考语文压缩语段知识解读与答题模板类型一:新闻类压缩所给的材料是新闻消息,具有时效性。
常见的考查形式有:拟写新闻标题、拟写导语、拟写一句话新闻等。
01、拟写新闻标题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有一行标题和多行标题之分。
主标题旨在揭示消息的主题或重要新闻事实;副标题用以补充说明情况,或指出内容范围,做出内容提要等。
【答题策略】拟写新闻标题5注意(1)注意题文一致标题所揭示的事实要与新闻内容完全一致。
(2)注意一语破的要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所报道的主要内容,点明其意义并要求富有吸引力。
不必拘泥于新闻要素是否齐全,拟写标题往往不需要时间、地点。
因为标题下有具体内容,故只要求有两个必备要素:主体(人物或单位或事物)+事件。
并且还应通过锤炼字句和适当采用简称等办法使标题简洁明快。
有时可运用比喻、对偶、引用等手法。
(3)注意旗帜鲜明标题要是非明确,爱憎鲜明。
新闻中所报道的事实,有的令人气愤,有的令人欣喜,有的令人同情,有的令人悲哀,拟写新闻标题不能无动于衷,要明确表达作者的立场。
(4)注意生动活泼标题要有表现力,除事实以外,还要关注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在感染中给人以启迪,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注意采用适当的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引用等)。
(5)注意字数限制拟写一句话新闻的题目大都有字数限制——不超过××字。
超过字数一般要扣1分。
02、拟写导语新闻导语在写法上最好用经过提炼的、简洁精彩的文字表达最主要、最新鲜或最富有趣味的事实,做到简明扼要,开门见山。
要把通篇新闻所报道的中心思想加以突出,事物的实质内容往往是最有特色的,紧紧抓住事物特点,就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要运用生动形象而朴实的语言来拟写导语,表现形式上要不落俗套,新颖别致,讲究文采。
【答题模板】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除此之外有时还要有新闻背景,即事件的起因和结果,或简明扼要的评价)+运用叙述式(或描写式、结论式)进行表达。
浙江语文高考专题复习压缩2020——语段压缩

闻发布会,宣布首次直接观测到了由两颗恒星级黑洞13亿年前并
合产生的引力波。这是科学史上又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现。
引力波的发现对普通人的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科学家们表
示,一个新的重大科学发现,总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无法预估的发
展。18世纪描述电磁波的麦克斯韦理论确认的时候,也没有人知
道会给人类带来什么,但是现在不管是电视机还是移动电话,都
自钟嵘推陶渊明为“隐逸诗人之宗”,一般人都 着重渊明的隐逸一方面;值颜真卿作诗表白渊明眷恋 晋室的心迹以后,一般人又看重渊明的忠贞一方面。 渊明是隐士,却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孤高自赏、不食 人间烟火气,像《红楼梦》 里妙玉性格的那种隐士; 渊明是忠臣,却也不是他自己所敬仰的荆轲、张良那 样的忠臣。渊明还有极实际极平常的一方面,他处处 都最近人情,保持着一个平常人的家常便饭的风格。
这篇文章对中国文明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 “士”在先秦时期的演进做了全景式的追寻,有助 于人们对“士”的源起及早期衍变形成一个完整而 清晰的印象。
士 先秦 演进
(2)【2016年高考浙江卷】提取所给材料的主要信息,在横线处
写出四个关键词。(4分)
引力全称万有引力,指具有质量的物体之间加速靠近的趋势
,简单说就是物体之间相互吸引的作用力。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
描写性语段的压缩要抓住所描写的景物,景与物的主要 特征,描写的角度及目的、感情等;
议论性语段的压缩需要抓住议论的话题、中心论点,证 明中心论点的论据,得出的结论;
说明性语段的压缩需要抓住被说明的事物的主要特征、 说明的目的等。
白皮书P11 第3题
下面是一篇论文的摘要,请根据其信息内
容提取四个关键词。(5分)
五四时期新、旧文学阵营对“新”、“旧”的理解 有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 下定义
解题指津
答题策略 ①阅读材料,准确找出或确定比种概念大一级的属概念。 ②筛选、归纳关键信息,明确那些能表示种概念本质特征的 词句(种差)。 ③按照下定义的常用表达格式,整合以上信息,使之符合题干 要求。
提炼 要点
①关注话题。任何语段,总是围绕一个话题展开,体现话题的句子或词 语往往是要点之一。 ②关注中心句或关键句。语段中的有些句子起着关键的作用,或提领下 文,或总结上文,或承上启下,或总领全篇。抓住这些句子,就能明确关 键信息的方向,顺藤摸瓜,找到相应的要点。至于那些为了说明某些必 要信息,不得不加上的说明性、修饰性的内容,则应删除,以便凸显主要 信息。 ③关注同类信息或高频词语。有一些语段,其中有一些较多的相同词语 或者内容相近的语句,我们只要把这些相同的词语或相近的内容逐一合 并,提炼要点就方便多了。一些重要的内容会在语段中反复强调,或多 方论述,或全面介绍,关键词语必然会反复出现。
引力全称万有引力,指具有质量的物体之间加速靠近的趋势,简单说就是物体 之间相互吸引的作用力。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视野里,引力等价于弯曲的时 空。而引力波就是在弯曲的时空这个大背景下,当发生有质量的物体加速运动导 致的扰动时,由此产生的波动如波纹一样向外传播的现象。
一个世纪前,爱因斯坦预测了引力波的存在,但近百年来,科学家们并未找到证 明它存在的直接证据。华盛顿当地时间2016年2月11日,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观 测台(LIGO)实验组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首次直接观测到了由两颗恒星级黑洞13 亿年前并合产生的引力波。这是科学史上又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现。
按题干要求对语段内容的要点加以提炼。 2.(2018·江苏卷)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
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是有思想的人 的星期天娱乐。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正、正经严肃, 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前的 姿态。 A.没有思想的人往往更容易产生偏见。 B.即使有思想的人也常常会怀挟偏见。 C.人无法做到随时随地保持客观公正。 D.对思想而言偏见自有其存在的价值。
(二)新闻评述
解答这类题目,一般有三个步骤:第一步,亮观点,选准角度(正面肯定、反面否 定、正反结合);第二步,讲道理,力求自圆其说(或分析原因、影响等);第三步, 作小结,提出解决办法(或重申观点)。 5.(2018·浙江卷)(消息内容见上文第4题) 针对上述消息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写一段评述性文字。不超过80个字。
调查还发现,有声阅读成为国民阅读新的增长点。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的 听书率为22.8%,较2016年的17.0%提高了5.8个百分点;0—17周岁未成年人 的听书率也有所增长。具体来看,未成年人群体中,14—17周岁青少年的听书率 最高,9—13周岁少年儿童和0—8周岁儿童的听书率相差不大。同时,听书的方 式也很多样。我国成年国民中,选择通过移动有声应用软件平台听书的人最多, 选择通过广播和微信语音推送听书的也占一定比例。 用一句话归纳上述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
引力波的发现对普通人的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科学家们表示,一个新的重大 科学发现,总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无法预估的发展。18世纪描述电磁波的麦克斯韦 理论确认的时候,也没有人知道会给人类带来什么,但是现在不管是电视机还是移 动电话,都与电磁现象有关。
解析:本段的陈述对象为引力波,介绍的主要内容是引力波的发现过程,以及引 力波的发现产生的影响。找出的关键词必须反映“引力波”“发现”的相关 情况。 答案:引力波 首次(或“美国”) 发现 影响(或“意义”)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8年4月18日在京发布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 告。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各种媒介(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的综合阅 读率为80.3%,较2016年的79.9%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 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3.0%,较2016年上升了4.8个百分点。成年 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保持增长势头。
解析:首先明确陈述的对象或主要事件或议论的中心观点,文段的主要表述对 象是“时间感”,第一句话介绍了“时间感”,第二句话重要信息是“肌肉运 动感觉”在“时间感”的复杂心理结构中的作用,第三句重要信息是“时间 感”可以“训练”,据此可提炼出答案。 答案:时间感 速滑运动员 训练 肌肉运动感觉
解析:从新闻评论的角度进行考查。回答本题首先要明确消息反映的社会现 象是什么。可在前面第(4)题概括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申得出。发表评述 时,要结合材料的内容,但不要停留在表面,要分析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及影响。 如各种媒介阅读、数字化阅读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影响等。 答案:科技的进步为国民提供了灵活多样的阅读方式。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 日益加快,听书这种阅读方式因为更加便捷,为越来越多的读者所喜爱,却会 带来阅读浅表化问题。
巩固训练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请用一句话概括文中主要信息,不超过20字。 “我刚到莫干山的时候想招阿姨负责平时打理,那个时候莫干山还没什么民
宿,可是很难招到人,现在莫干山有几百家民宿,但是大家却发现很容易招人,为什 么?很多当年在外地打工的人现在回到了村里,年轻人发现在民宿当民宿管家,一 年的收入有十万左右,在村里开销不大,工作离家也近,所以都愿意回来工作。德 清县原先有很多空心村,村里都是老人,然而现在你会发现村里有无数的年轻人, 这些年轻人是开民宿的人、住民宿的人、从外面打工回来的人。”
解析:D 此题注意分析“买锤子”和“买剪刀”的人的特征的不同,和教授 处理后一个问题受到前面的问题的干扰,所以应该是“受既有认知限制”。
3.下面是一篇学术论文的摘要,请根据其信息内容提取四个关键词。 “时间感”是速滑运动员的一种专门化知觉,是对速度和节律的知觉。在
“时间感”的复杂心理结构中,肌肉运动感觉是十分重要的参数。“时间感” 的训练应根据不同项目的比赛计划分别进行,要针对每个项目可以达到的最好 成绩,确定每一分段距离上的滑跑步数,形成清晰的肌肉运动感觉,从而准确估计 时间,并通过想象训练加以强化。
①仔细研读原文提供的信息,弄清其内在关系。明确材料所陈述的 对象或议论的中心观点,然后尽可能简练地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②将相同与相近的信息进行归类总结,提取概括原文中最主要的信 息,可用一句话将材料的内容概括出来。 提取关 ③在概括出来的主要信息中做进一步的筛选,从中提炼出最能反映 键词 材料内容的关键词。将关键词按题干要求的顺序、数量逐一提取出 来即可。 ④对所选关键词来一个回头看。先看一下关键词中内容有无重复, 再看一下信息要点全不全。
学案2 掌握压缩语段四种题型
考点解读
“压缩语段”是将一段话的内容按题干要求进行提炼、概括的一种考查形式。 “压缩语段”常见的考查形式有:下定义、提炼要点、提取关键词、新闻概写 及评述。
题型一 下定义
真题对接
根据给出的一段文字,按要求为其中某一概念下定义。有的试题回避了“下定 义”的概念,但实质上是变相要求“下定义”。下定义是揭示事物(概念)本质 属性的一种逻辑方法,可以用“被定义概念(种概念)=该事物的本质特征(种 差)+邻近的属概念”的语言形式(格式)表达。
1.(2013·山东卷)对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给“创造”下 定义,不超过30字。
作为人的一种活动,创造包括思维活动和行为活动。创造一定要获得成果。 形形色色的创造成果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精神性的,即新的认识;另一类是 物质性的,即新的事物。这些创造成果不管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都必须具备 “首次获得”这个必要条件。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运用能力。题干要求“用一句话概括文中主要信息,不 超过20字”,这是让学生压缩语段。作答时要先逐一划出关键词,然后明确叙 述的主体。一句话概括往往为“叙述主体——事件——(意义)”。本语段的 关键词是“莫干山”“民宿”“年轻人”,主要内容是说“很多当年在外地 打工的人现在回到了村里”,原因是莫干山的民宿业发展带给他们高收入。 因此,用一句话概括文中主要信息为“年轻人被莫干山民宿业发展吸引回来 了”(意思对即可),注意不超过20字。 答案:(示例)年轻人被莫干山民宿业发展吸引回来了(主要关键得分点:年轻 人、回归、民宿查方式有拟写一句话新闻、拟写新闻标题和拟写新闻导语三种。 新闻是一种以记叙为主的文体,有如记叙文一样的基本要素——时间、地点、人物、 经过、原因、结果。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有时有背景资料)和 结语四个部分。把握六要素,理清结构,是新闻概写的关键一步。 (一)拟写一句话新闻(新闻概写) 4.(2018·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新闻 概写
新闻 评述
①一句话新闻,六要素应尽可能具备,以传达出最主要的信息,一般采用“人物 ”和“事件”构成的主谓陈述式。 ②拟写新闻标题,要高度概括出内容,还要讲求语言形式的优美,有文采。通常 应具备两个必备要素——人物、事件。 ③导语一般包括:新闻单位名称,消息发出地名称,发出时间,主体事件,(主体 事件发生的必要)条件或原因,主体事件的简约过程、状态、结果、影响或发 展趋势。拟写新闻导语时,可以舍去某些内容,将舍去的内容留到正文中说。
解析:根据语段可知,“创造”邻近的属概念是“思维和行为活动”,该事物的 本质特征(种差)是“获得成果”,这“成果”又分为“精神性”和“物质性” 两种,而且必须具备“首次获得”这个条件。最后把这些信息整合到一起就 构成了“创造”的本质属性。 答案:创造是人首次获得精神或物质成果的思维和行为活动。
题型二 提炼要点
解析:从压缩语段的角度进行考查。此题应先概括两段的内容要点,再加以整 合。第一段的主要内容在第二句,两个分句分别表述了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 阅读方式的接触率的增长情况。第二段的主要内容就是第一句话。把两段的 主要内容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即可。 答案:(示例)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率双增,有声阅读成为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