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哈顿风格特点
artdeco风格案例

artdeco风格案例Art Deco风格是上世纪20年代流行的一种装饰艺术风格,以其独特的线条、几何形状和对称设计而闻名。
它的设计理念融合了现代主义、新古典主义、民族主义和科技主义的元素,形成了一种富有时代感且奢华华丽的艺术风格。
下面将介绍几个典型的Art Deco风格的案例。
1.协和广场,巴黎,法国:协和广场是Art Deco风格的代表之一,也被誉为巴黎的明珠。
建于1929年,这座建筑展示了Art Deco的精髓,结合了大胆的几何形状、铁艺和玻璃材料。
其上部由三个几何形状的建筑体组成,形成了一个壮观的画面,给人一种艺术和现代感的结合。
2.帝国大厦,纽约,美国:帝国大厦是Art Deco风格的经典之作,也是纽约市最著名的地标之一。
建于1930年代,建筑外观充满力量感,具有明显的对称美和几何设计。
大厦的顶部有一个巨大的尖塔,令人印象深刻。
大厦内部装饰豪华,配有镀金装饰、奢华的大堂和华丽的壁画,彰显出Art Deco 风格的豪华和奢侈。
3.雾凇戏院,上海,中国:作为中国Art Deco风格的杰作之一,雾凇戏院建于1930年代。
这座建筑以其独特的线条和流线型设计而闻名,外观简洁而优雅。
大剧院的内部装饰讲究颜色的对比和对称布局,壁画、镀金饰品和华丽的灯光设计使整个剧院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氛围。
4.曼哈顿三角洲建筑群,迈阿密,美国:这个Art Deco风格的建筑群位于迈阿密的南海滩,建于20世纪30年代。
建筑物色彩斑斓,充满了乐观和夏日的氛围。
整个建筑群的外观特点是明快的色彩、流线型设计和大胆的图案使用。
在美国夜总会时代的繁荣中,这个建筑群成为了迈阿密海滩的象征。
5.辉煌大厅,正在建设中的广州,中国:辉煌大厅是广州新建项目中的Art Deco建筑,它将Art Deco风格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展示出广州的城市魅力和现代性。
大厅外观简洁而富有动感,内部则采用了现代科技元素,如可变色的LED灯光、高清晰度的投影设备等。
曼哈顿自由女神像导览

曼哈顿自由女神像导览曼哈顿自由女神像,作为纽约市的标志性地标之一,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摄影师的目光。
它不仅代表着自由和民主的象征,更是美国的象征之一。
本文将带领您参观这座宏伟的雕像,并了解其历史、建筑特点以及值得关注的细节。
一、历史与背景曼哈顿自由女神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它的设计者是法国雕塑家弗雷德里克·奥古斯特·巴托尔迪,而这座雕像是法国人向美国人民赠送的礼物,以纪念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和两国友谊的象征。
二、建筑特点1. 外观特点自由女神像的高度约为93米(305英尺),包括基座的高度。
这座巨大的雕像代表着自由女神,她手持火炬和表述自由的铭文,并穿着流动的长袍。
顶部的火炬是以欧洲灯塔为灵感,象征着引导新移民寻找自由的光明。
2. 内部结构雕像的内部包含了一个螺旋楼梯,共354个台阶。
参观者可以经由这个楼梯,爬升至雕像的头部,欣赏到曼哈顿地区壮丽的全景。
3. 材料选择自由女神像的外部覆盖着薄铜板,这是由于其坚固性和耐久性。
曼哈顿地区的气候变化很大,因此使用铜板可以有效地防止雕像受到严重的风化和腐蚀。
三、导览过程1. 入口和接待中心游客们可以从曼哈顿港口的接待中心进入自由女神像。
接待中心设有衣帽间、礼品店和小吃店,为游客提供必要的设施和便利。
2. 基座展览沿着入口,您会来到自由女神像基座的展览区。
展览区陈列了有关雕像历史和建造过程的照片、文物和信息板。
您将了解到自由女神像的低座部分是如何构建的,以及为什么需要用梯子进行内部维修等等。
3. 登顶体验随后,您可以参观纽约市最经典的登顶体验。
从基座出发,沿着螺旋楼梯一步步攀升,您将逐渐接近自由女神像的头部。
在楼梯旁,您可以看到雕像的内部结构和支撑系统,这些支撑系统确保了雕像的稳定和安全。
4. 头部观景台当您到达雕像的头部时,将会有一个观景平台供您观赏美丽的曼哈顿全景。
您可以俯瞰着哈德逊河和曼哈顿市区的壮丽景色,体验到自由女神所代表的自由与开放。
E户型

E户型E户型的设计主题是“曼哈顿畅想”,设计风格是新古典主义风格。
曼哈顿是纽约的市中心,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地区,所谓“曼哈顿畅想”,就是整个家的感觉给人一种高贵,沉稳,档次以及价值感。
新古典主义也就是相对于17世纪的古典主义而言的,它的特征之一就是“形散神聚”,在注重装饰效果的同时,用现代的手法和材质还原古典气质,新古典具备了古典与现代的双层审美效果,完美的结合,也让人们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得到了精神上的慰藉。
高雅的底蕴,开放的姿态,尊贵的细节,是本次设计的精华所在。
无论是家具还是配饰,均以其优雅唯美的姿态,平和而富有内涵的气韵,描绘出居室主人高雅,贵族之身份。
将怀古的浪漫情怀与现代人对生活的需求相结合,兼容华贵典雅与时尚现代。
E户型的墙面使用的是高贵的柚木;地面是高档石材,以及石材拼花,颜色主要以米色为主,咖啡色,白色为辅;软装的色彩也以米色,浅米色,深棕色和白色为主,配以高贵的水晶灯,营造高贵,沉稳,具有档次和价值感的家居氛围。
整个E户型,包含客厅,餐厅,厨房,主人房,小孩房,卫生间,以及大套房。
大套房的设计,除了具有高贵,沉稳,档次以及价值感以外,还给人一种商业感。
主人房以温馨的米色为主,配以高贵的柚木木作和软包,让工作劳累一天的主人,回到这里,可以享受专属于自己的闲暇时光,同时感受家带给他的优越感。
小孩房是以二十多岁或三十岁左右的男孩为设计对象,做的设计,所以这里时尚,活力是主题,充分展现现在年轻人的审美需求。
170平米的A户型为四室两厅两卫的户型,A户型的设计主题是“曼哈顿畅想”,设计风格是新古典主义风格。
这个户型运用的时动静分离的设计,比较人性化,从入户门进来,映入眼帘的是宽敞的客厅和餐厅,这个户型把客厅和餐厅设计在一起,更能体现客厅的宽敞气派,客厅和餐厅的开间为7.2 米,足够彰显主人的奢华身份。
餐厅北边连接着厨房,厨房采用的是时下比较流行的U型设计,比较好用。
南边一次排列的是书房,次卧和主卧,这里把次卧和书房打通,设计成为客房和书房一体的大套房,这个房间开间有6.2米,他将主人的身份与尊荣感体现到了极致,这里把原来的超大景观阳台打掉,使这个大套房的空间更宽敞,在这里放置一些休闲喝茶的器具,在您工作和学习之余,坐在这里品着茶香,看看小区的内部绿化环境,那应该是相当惬意的,同时也能提升您的生活品质。
曼哈顿

北京交通大学美国纽约曼哈顿情况建筑0602娜仁其其格 062330442010年曼哈顿曼哈顿是一个荷兰人(亨利·哈德逊)从印第安土著手里买的。
它是当今世界上最繁华的岛之一。
曼哈顿是纽约市中心部位的岛。
介于哈得孙河和东河之间,为纽约市五个区中最小的曼哈顿区。
长20公里,宽4公里,面积57.7平方公里。
前寒武纪古老坚硬的片岩出露地表,为高层建筑提供了基础。
纽约市金融、商业中心地。
南端的华尔街是许多大银行、大交易所和大垄断组织聚集中心.联合总部设于东河西岸。
百老汇、华尔街、帝国大厦、格林威治村、中央公园、联合国总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大都会歌剧院等名胜都集中在曼哈顿岛。
联合国总部联合国总部联合国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区哈得孙河边,是一座雄伟的大楼。
联合国总部曼哈顿东边,占地18英亩。
这里是国际区域,属于全体会员国。
联合国有自己的警卫队、消防队和邮政局。
总部组成总部由四幢大楼组成:大会堂、会议大厦、39层高的秘书处大楼和达格·哈马舍尔德秘书长。
达格·哈马舍尔德图书馆是1961年增建的。
这个建筑群由美国人华莱士·哈里森和中国人梁思成等11名国际建筑师设计,于1952年10月正式落成使用联合国建筑群兴建于1947 至1953 年间,由美国建筑师Wallace Harrison 工作小组设计,约可分为几个重要部分,从参观入口进入后,右侧的大楼是联合国大楼(General Assembly) ,后面那栋方正笔直得像火柴盒的大楼是秘书处大楼(Secretariat Building) ,沿着东河滨的一排办公大厅是安全理事会(Security Council) 、社会暨经济理事会(conomic and Social Council Chamber) ,东河滨的人行步道很值得观赏,因为旁边有一座美丽的玫瑰园,约有1,400 株玫瑰,都是会员国赠送的。
由四个建筑物构成的联合国总部沿着East River横跨了第42大街到第48大街的整个地区。
帝国大厦简介

帝国大厦简介引言帝国大厦是一座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的标志性建筑物,它以其壮丽的建筑和独特的设计而闻名于世。
作为世界贸易中心复杂的一部分,帝国大厦是曼哈顿天际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纽约市最具标志性的地标之一。
本文将对帝国大厦的历史、建筑风格和文化意义进行深入探讨。
第一部分:历史背景帝国大厦(英文名:Empire State Building)的兴建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
当时,纽约市正处于经济繁荣的时期,城市中心的天际线开始充满高层建筑。
1929年,建筑师威廉·兰道夫·赖特提出了一项关于兴建一座高楼的计划,旨在成为曼哈顿的标志性建筑。
经过反复的规划和设计,帝国大厦于1931年正式完工并投入使用。
第二部分:建筑风格和设计特色帝国大厦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设计特色而闻名于世。
该建筑在当时是一座真正的“摩天大楼”,高度达到了381米(1250英尺),成为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
这一纪录一直保持了近40年之久。
帝国大厦采用了装饰艺术和现代主义风格相结合的设计概念,外立面采用了石材和玻璃的组合,赋予建筑物精细的外观。
该建筑的中心部分是102层的塔楼,顶部设有一个观景台,游客可以俯瞰整个纽约市区的壮丽景色。
帝国大厦的塔楼顶部还设有一个著名的照明装置,每天晚上都会点亮不同的颜色,以庆祝不同的节日和特殊事件。
第三部分:文化意义和影响帝国大厦不仅作为一座建筑物,也成为了纽约市的标志性地标和文化象征。
该建筑经常在电影、电视剧和广告中出现,为曼哈顿的天际线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希望在观景台上欣赏到纽约市的壮丽景色。
帝国大厦也是一个重要的商业中心,许多公司和组织在这里设有办公室。
该建筑还设有餐厅和商店,为居民和游客提供各种服务和娱乐活动。
总结帝国大厦作为纽约市的地标性建筑物,凭借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设计特色成为世界闻名的象征。
它不仅具有历史和文化意义,还为游客提供了壮丽的观景体验。
帝国大厦以其崇高的高度和精美的外观,成为了纽约市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
《曼哈顿中转站》的后现代性解读

《曼哈顿中转站》的后现代性解读《曼哈顿中转站》是美国作家唐·德里罗的小说。
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的纽约曼哈顿,描写了一个多样的群体在一个中转站中相交、碰撞的故事。
小说以多个独立的故事线展开,呈现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和事件,紧扣着一个中心主题:人类的孤独和迷茫。
小说以其后现代主义的特点而闻名。
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的一种延伸和发展,它对现实的描述更加片段化、分散、多元化,通过碎片化的叙述和反复穿插的手法来模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
《曼哈顿中转站》正是在这样的后现代性写作风格下展开的。
小说呈现了一个多声部的叙述结构。
不同的故事线围绕着中转站中的人们展开,每个人物的经历都被细致地描绘出来,然而这些经历之间并没有明显的联系,它们看似只是同时发生在曼哈顿这个绝对空间中的碎片。
这种多声部的叙述方式增强了小说的复杂性,让读者很难追寻故事的主线。
这种碎片化的叙述也反映了现代社会的分散性和多元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和故事,而小说并不试图把它们串联起来,而是保留了每个人物的独立性。
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隐喻和象征手法。
曼哈顿中转站被描绘成一个现代社会的缩影,人们在其中相互交流,同时也难以真正理解和接触彼此。
这里的中转站不仅仅是一个建筑物,更是一个象征,象征着人类在现代社会中的状态。
小说中的各个人物都是在这个象征性的空间中迷茫、困惑,他们试图找到一个真实的自我,但却总是被社会的规范和期望所束缚。
象征和隐喻的运用使小说充满了晦涩而深刻的意象,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迷茫与无助。
小说中融入了大量的现实与虚构的元素。
唐·德里罗在小说中交织了真实历史事件和人物,如20世纪初的恐怖袭击、美国作家托马斯·沃尔夫等,与虚构的人物和事件相结合。
这种现实与虚构的结合进一步增强了小说的后现代性,模糊了真实与虚构的界限,使小说的世界更加复杂和令人困惑。
《曼哈顿中转站》以其后现代主义的独特叙事方式和复杂的主题迅速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建筑特色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建筑特色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位于纽约市曼哈顿中央公园东侧,建筑特色主要有
以下几点:
1.建筑风格: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采用的是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整座
建筑体现了欧洲古典建筑和现代建筑的结合。
2.立面造型: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建筑立面采用红色砖墙和白色石灰
岩构成,这种材料和造型的设计让建筑具有鲜明的现代气息。
3.屋顶造型: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屋顶是特别设计的,有一半是平的,一半是折线状的,这个设计使建筑的线条感更加流畅,同时也能够满足日
光控制的需求。
4.空间布局: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所占地面积非常大,可以说是一个城
市中的“博物馆城”,建筑的空间布局非常合理,不仅能够满足游客的观
赏需求,还能够满足博物馆内部管理和运营的需要。
5.生态特征: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建筑设计非常注重环保和生态,建
筑内部采用了多种节能措施,同时也实现了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
纽约曼哈顿

富居民的文化生活。
02
教育和培训活动
为了提高居民的素质和技能,曼哈顿将加强教育和培训活动,提供更多
的学习机会和教育资源。
03
社区活动和志愿服务
曼哈顿将继续鼓励社区活动和志愿服务,提高居民的社区参与度和凝聚
力。
THANKS
感谢观看
生活成本
曼哈顿的生活成本相对较高,包括食 品、住房、交通、娱乐等方面的支出 都相对较高。
房价
曼哈顿的房价普遍较高,尤其是中心 地段的公寓和住宅价格更是高昂。然 而,这里也有许多价格合理的住房选 择,适合不同预算的人群。
06
曼哈顿的未来发展
Chapter
城市规划和建设
城市更新计划
曼哈顿将继续实施城市更新计划,包括对老旧建筑进行改造和重建,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 质量和可持续性。
纽约曼哈顿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8
目录
• 曼哈顿的地理和历史 • 曼哈顿的文化和艺术 • 曼哈顿的商业和金融 • 曼哈顿的建筑和设计 • 曼哈顿的居民和生活 • 曼哈顿的未来发展
01
曼哈顿的地理和历史
Chapter
地理特征
01
02
03
地理位置
曼哈顿位于纽约市的中部 ,是纽约市的一个主要行 政区。
02
曼哈顿的文化和艺术
Chapter
博物馆和画廊
纽约市博物馆
现代艺术博物馆
纽约市博物馆是全球最大的博物馆之 一,拥有丰富的艺术和历史藏品,涵 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各种艺术品。
现代艺术博物馆是全球最知名的现代 艺术博物馆之一,收藏了包括梵高、 毕加索、达芬奇等大师的作品。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是全球最著名的艺 术博物馆之一,收藏了超过200万件 艺术品,涵盖了世界各地的各种艺术 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曼哈顿”风格
---------前世与今生-------
早在16世纪的时候,荷兰人灌醉了当地印第安人,用了24美金从他们手上买下现在的曼哈顿岛。
当那些印第安人发现的时候,嘴里就大喊“Manhattern,Manhattern”意思为受骗上当,而当时的荷兰人却不明白他们所叫为何事,只以为这个岛的名字为曼哈顿。
从而为此起名“曼哈顿”!
曼哈顿是纽约市中心部位,是纽约市金融、商业中心地。
南端的华尔街是许多大银行、大交易所和大垄断组织聚集中心。
现代金融体系衍生的源头。
所谓的曼哈顿风格:是从事金融或者金融衍生行业的精英在日常的生活居住过程中,对家居装修风格不断认同。
“曼哈顿生活”是美国现代生活的代表,但又不完全是美国产品风格,而是融合了不同国家的经典元素,表现出浓厚的国际化色彩。
在“曼哈顿生活”的设计中并没有纯中国元素的东西,设计中可能外形并没有中国的成分,但是在色彩上可能就会选用代表中国元素的中国红。
曼哈顿风格特点:
(1)大面积的应运黑、灰、白、,三种间色中会加入红及原
木色,力图在家居中得到一种简单生活,曼哈顿风格受到了
欧洲极简主义的深刻影响。
(极简主义起源可以追溯到12世纪欧洲的
宗教改革运动和美国的抽象表现思潮,也可以追溯到构成主义,以及对包豪斯元
素的吸取。
20世纪50年代,涌现出以直角、线条、简单几何体为主的艺术作品、
绘画和雕塑尤为突出。
由此引发艺术家对以往奢华繁琐、以堆砌贵重材料来达到
的艺术效果的设计风格的反思。
一部分艺术家开始主张用简约的创作手段重新栓
释艺术,这为极简注义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极简主义开始流行。
极简主义就是
把表达艺术的方法、手段和内容进行最大限度的削减,由此产生强烈的视觉感受,
从而获得艺术的本质。
简单的说极简主义就是去掉多余的装饰,用最基本的表现
手法来追求最精华的部分。
极简主义是感官上简约整洁,而品味和思想上更为优
雅。
著名建筑师密斯·凡·德罗的那句名言:“少就是多”———则告诉我们简洁的形
式中往往却包含了更深刻的意义。
极简主义风格的概念
极简主义就是把表达艺术的方法、手段和内容进行最大限度的削减,由此产生强烈的视觉感受,从而获得艺术的本质。
简单的说极简主义就是去掉多余的装
饰,用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来追求最精华的部分。
极简主义是感官上简约整洁,而
品味和思想上更为优雅。
著名建筑师密斯·凡·德罗的那句名言:“少就是多”———
则告诉我们简洁的形式中往往却包含了更深刻的意义)
(2)空间上的要求:色彩及同种元素不断在空间延伸,延
伸中带着严谨、科学、合理等特点。
(3)白色或浅灰的墙,墙面大面积壁板,开始时用美国的橡
木,后来延伸到,黑色壁板。
黑色的沙发和家具或者是黑色
皮革家具配上木质边框,白色或浅色的地板,或者原木色木
地板,原木色灰色的室内门,所有的细节充满了线条的张力。
(3)表征着金融人士在严谨逻辑下的细腻生活气息。
(4)总体上说:曼哈顿风格是一种低调的奢华。
一定注意:
因为简练的线条是需要空间延伸的,用丰富的肌理触感将曼
哈顿的低调奢华完美呈现。
地中海沿岸的国家:
欧洲国家: (从西按顺序)西班牙、法国、摩纳哥、意大利、马耳他(岛)、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士尼亚赫塞哥维纳、塞尔维亚和黑山、阿尔巴尼亚、希腊。
亚洲国家: (从北按顺序)土耳其、叙利亚、塞浦路斯(岛)、黎巴嫩、以色列、巴
勒斯坦自治政府。
非洲国家: (从东按顺序)埃及、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