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铭暄《刑法学》课件讲义

合集下载

高铭暄 马克昌《刑法学》(第三版) 总论讲义

高铭暄 马克昌《刑法学》(第三版) 总论讲义

高铭暄马克昌《刑法学》(第三版)总论讲义第一章刑法概说第一节刑法的概念和性质一、刑法的概念(一)总概念: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具体些说,刑法就是掌握政权的阶级即统治阶级,为了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和应负刑事责任,并对犯罪人处以何种刑罚处罚的法律。

(二)概念分类:①根据刑法规定范围的大小,可将刑法分为广义刑法和狭义刑法。

广义刑法是指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附属刑法等。

狭义刑法仅指系统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刑法典。

在我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②根据刑法适用范围的大小,可将刑法分为普通刑法和特别刑法。

普通刑法是指具有普遍适用效力的刑法,实际上即指刑法典。

特别刑法指仅适用于特定人、时、地、事刑法。

在我国,也就是指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

二、刑法的性质(一)刑法的阶级性质①刑法是统治阶级根据自己的意志和利益制定的,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的工具。

②刑法的阶级本质是由国家的阶级本质决定的。

一切剥削阶级国家的刑法都是镇压人民的工具。

③我国刑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刑法,它是建立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保卫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保护广大人民当前及长远的利益。

(二)刑法的法律性质其一,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为广泛。

①刑法所保护的是所有受到犯罪侵害的社会关系,既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

②刑法可以说是其他部门法的保护法,没有刑法作后盾,其他部门法很难得到彻底的贯彻实施,即充任“第二道防线”的角色。

其二,刑法的强制性最为严厉。

刑罚不仅可以剥夺财产,限制或剥夺人身自由,剥夺政治权利,而且在最严重的情况下还可以剥夺犯罪分子的生命。

其三,刑法是直接用来同犯罪作斗争的法律。

第二节刑法的创制和完善一、刑法的创制1、早在建国初,我国先后制定了一些单行刑事法律,如《惩治反革命条例》,为刑法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刑法学》刑法概述 ppt课件

《刑法学》刑法概述  ppt课件
ppt课件 15
但书
但书:在一款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时,有 的条文用“但是”将前后段连接起来,从“但是” 开始的后段文字,学理上称之为“但书”。
补充性但书 例外性但书 限制性但书
种类
ppt课件
16
补充性但书:但书后段的内容是对前段内容的补充。 例如: 第十三条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 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 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 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 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 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 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 的,不认为是犯罪。
ppt课件
33
例题
• 【多选】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解释规定:“刑法第二百二 十八条、第三百四十二条、第四百一十条规定的‘违反土地 管理法规’,是指违反土地管理法、森林法、草原法等法律 以及有关行政法规中关于土地管理的规定。这一解释 ( ) • A 立法解释 B 有权解释 • C 学理解释 D 类推解释
ppt课件 21
(2)1980年1月-1997年10月为第二个阶段 • 1979年刑法较为粗放,很快显滞后性,期间制 定了严打决定和若干单行刑事法规。 • 1997年八届人大常委会,以24部单行刑法为依 据,通过了1997年刑法(新刑法)。 • 弊端: • 体系上的零乱,不便于掌握;法律适用上的矛 盾;本身的局限;跟不上形势的变化如:投机倒把 罪、证券犯罪、计算机犯罪、黑社会性质犯罪、洗 钱犯罪以及反革命罪;口袋罪--投机倒把罪、渎职 犯罪和流氓罪; • 法定刑高低不恰当;类推制度存在的现实状况。
ppt课件
34
ppt课件 8
刑法的概念与种类

刑法学—高铭暄,马克昌(第九讲,故意犯罪形态

刑法学—高铭暄,马克昌(第九讲,故意犯罪形态

一、特征
(一)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是区别于犯罪预备的关键。
着手总标准
行为人开始实施刑法分 则条文所规定的某一犯 罪构成客观要件的行为。
具体标准
1、已接近或接触犯罪对 象,对于犯罪客体具有 直接威胁性或侵害性;
2、能够直接造成危害结果的发生;
只要未遇到外界障碍阻力或行 为人自动中止犯罪,行为就能 直接侵害犯罪对象而完成犯罪。
总结
实行终了的未遂在量刑上 应重于未实行终了的未遂。
标准 分 类
犯罪 行为 实际 能否 即遂


能犯的 犯罪人所实施行为 未遂 本身可能达到既遂 因其使用的工具性 不能犯 质或指向的对象性 的未遂 质而使犯罪未得逞

不能 犯的 未遂

对象不能犯 工具不能犯 别于迷信犯
迷信犯
指行为人因出于愚昧无知的迷信 思想,采用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 规律,在实际上根本不可能发生 任何危害结果的方法去加害他人。
二、形态
(一)行为犯
只要实施了刑法分则所规定 的某种危害行为,不论是否 发生犯罪结果,都构成既遂。
(二)结果犯
不仅要实施刑法分则所规定 的危害行为,而且必须造成 法定的危害结果才构成既遂。
(三)危险犯
刑法规定行为的实施只要造 成足以发生某种严重危害后 果的危险状态,即使尚未造 成实际严重后果也构成既遂。
第九章 故意犯罪形态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犯罪既遂 第三节 犯罪预备
第四节 犯罪未遂
第五节 犯罪中止
第一节 概述
一、概念
全称为故意犯罪过程中的犯罪形态, 在实施故意犯罪过程中,由于受到 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而使犯罪行为 停止下来不再发展的不同行为状态, 即犯罪的既遂、预备、未遂和中止。

《刑法学》ppt课件

《刑法学》ppt课件

我们通常所说的刑法学是狭义意义上的。
二、刑法学的理论体系、研究 方法与研究意义
刑法学的理论体系,是指依据一定的 知识原理、原则,将刑法学的具体研究 对象加以排列组合所形成的有机统一的 理论结构形式。刑法学的内在理论联系 与逻辑结构是通过其理论体系而显现的, 因而从总体上把握刑法学的体系结构对 我们认识和掌握刑法学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
《刑法学》
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教 材
《刑法学》 主编 马 克 昌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参 考 教 材
《犯罪通论》 马克昌 主编 《英美刑法学》 主编 赵秉志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9年
副主编
谢望原 李希慧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
《刑法学》 主编 高铭暄 马克昌 赵秉志
《刑法学》
执行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刑法的概念(续)
刑法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刑法是指所 有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 和,它(刑法的渊源)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 附属刑法。此外,民族自治地方的省级人民代 表大会根据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 点和刑法典的基本原则(即依当地民族的实际 情况按照相关法律规定)所制定的变通与补充 规定,也属于广义上的刑法。但由于这种规定 只在特定地域适用,没有普遍效力,本课件将 不探讨其具体内容。狭义刑法即指刑法典。
二、刑法学的理论体系、研究 方法与研究意义(续)
研究刑法学,首先要以辩证唯物主 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其根本指导方法。 具体而言,刑法学研究方法主要有(阶 级)分析研究法、(横向)比较研究法、 (纵向)历史研究法、理论联系实际法、 社会学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但 在具体研究中,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种 方法,而是要综合各种方法系统研究, 使刑法学研究更加全面深入、科学合理。

刑法学―高铭暄马克昌(第八讲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PPT课件

刑法学―高铭暄马克昌(第八讲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PPT课件
45
国家利益


集体利益
比 较
人身权利
个人利益
财产权利
46
一、前提条件:发生了现实的危险。
二、时间条件:是正在发生的危险。


三、目的条件:有合法的避险意图。


四、限制条件:具有迫不得已性。
五、限度条件:没有超过必要限度 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47
学习总结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15
案例一
被告人金某,男,25岁,农民。被告人金某与 魏某之妻搞不正当两性关系。一天,魏某与妻 发生口角,遂产生报复金某的念头。当晚,魏 拿一把菜刀到金的姐夫王某家去找金。金某正 在屋里,听到喊声,便拿起一把垛叉在屋内待 防。当魏掀开门帘正欲进屋,被金一叉扎在前 胸,随后又扎数下。魏受伤后蹲在地上,金又 用垛叉打魏数下。此时,王某用旧菜刀对魏的 头部砍了一刀。金又让王某为他找来扎枪,照 魏的后背扎了一枪,深达胸腔,魏当场死去。
17
三、目的条件
出于合法的防卫意图。 即为了保护合法权益 免受不法侵害。
18
国家利益


集体利益
权 益
人身权利
个人利益 财产权利
其他权利
19
防卫认识




防卫意志
20
防卫挑拨
意图侵害对方,故意用 言词或动作相激,诱使 其进行不法侵害,后借 口正当防卫而加害对方。 可以按故意杀人罪论处。
21
发生了现实的危险。 假想避险:按事实 认识错误原则处理。

刑法学—高铭暄马克昌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刑法学—高铭暄马克昌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案例二
赖某在下班回家路上,见有一男青年在追 赶一女子,赖某认为是这一男子企图侮辱 那女子,即上前制止,那男青年则认为赖 某与那女子是一伙,就与赖某搏斗。赖某 见那男青年向自己发难,就用手中的铁扳 手朝那男青年砸去,正好砸在男青年脸部, 造成该人面部严重受损。其实,男青年所 追赶的女子正是一个盗窃他人钱包的小偷。
构成特征
1、防卫性:符合前四个条件; 2、过当性:仅不符合限度条件; 3、罪过性:对重大结果具有罪过。 一般出于过失,少数为间接故意。
刑事责任
1、定罪:应根据客观损害事实, 结合主观罪过形式,依法定罪。
2、量刑: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案例
周某,男,53岁,某建筑材料厂保安人员。 周某在单位工作期间一直勤勤恳恳,忠于职 守,多次抓获来厂行窃的小偷。1998年5月某 晚,他发现有一窃贼来厂作案,便冲上去一 把抓住窃贼,令其跟着自己到厂保卫科去。 窃贼见只有一个老头,突然拔出一把尖刀刺 向周某,周某拿着手电筒急忙一挡,刀刺在 周某的手腕上,电筒被窃贼抢走并急逃而去。 此后,周某在值勤时便带一把刀用以防身。
互相斗殴
指双方都有非法侵害对方的 意图而发生的相互攻击行为。
定聚众斗殴罪或故意伤害罪。
四、对象条件
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 不能针对第三人实施。
防卫者对第三者造成损害的处理: (一)如为迫不得已,按紧急避险处理; (二)如为故意侵害,按故意犯罪论处; (三)如为误认实施,按假想防卫处理。
五、限度条件
1、精神病人或未成年人的侵害行为: 能否实行以防卫人是否明知为界;
2、动物的侵害:能否实施防卫应区 分是自然侵袭还是人为侵袭而定;
3、对防卫过当:不能实行正当防卫。
二、时间条件
是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指已经开始而尚未结束。

高铭暄刑法学课件(各论)

高铭暄刑法学课件(各论)

下编刑法各论•第二十章刑法各论概述•第二十一章危害国家安全罪•第二十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第二十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第二十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第二十五章侵犯财产罪•第二十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第二十七章危害国防利益罪•第二十八章贪污贿赂罪•第二十九章渎职罪•第三十章军人违反职责罪第二十章刑法各论概述第一节刑法各论与刑法总论的关系刑法总论刑法各论•刑法各论对总论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刑法总论对刑法各论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二节刑法分则体系一、刑法分则体系的概念和意义刑法分则体系,是指刑法分则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则,将具体犯罪分为若干类,并进行合理排列而形成的有机体。

二、我国刑法分则体系的特点第三节刑法分则规范的结构一、罪状罪状,是指刑法分则的具体犯罪条文对具体犯罪基本构成特征的描述。

罪状 : 叙明罪状简单罪状引证罪状空白罪状二、法定刑法定刑,是指刑法分则条文对具体犯罪所确定的适用刑罚的种类和刑罚幅度。

法定刑:绝对确定的法定刑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相对确定的法定刑第二十一章危害国家安全罪第一节危害国家安全罪概述•一、危害国家安全罪的概念和特征•危害国家安全罪,是指故意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安全的行为。

这是我国刑法上性质最严重、危害性最大的一类犯罪。

•特征:◆1.犯罪客体是国家安全。

◆2.犯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3.犯罪主体大部分是一般主体,有的罪是特殊主体。

例如,背叛国家罪只能是中国公民。

单位不可能成为本类犯罪的主体。

◆ 4.犯罪主观方面是故意犯罪,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危害国家安全,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

•二、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种类•背叛国家罪(死刑)•分裂国家罪(死刑)•煽动分裂国家罪(*)•武装叛乱、暴乱罪(死刑)•颠覆国家政权罪(*)•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投敌叛变罪(死刑)•叛逃罪(*)•间谍罪(死刑)•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死刑)•资敌罪(死刑)第二节危害国家安全罪分述•背叛国家罪•指勾结外国,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行为。

高铭暄马克昌刑法第六版超详细

高铭暄马克昌刑法第六版超详细

总论第一章:刑法概论第三节:刑法的任务①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这是我国刑法的首要任务。

②保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直接关系到政权和制度的巩固及社会生活的正常与繁荣,因此,保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是我国刑法的重要任务。

③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财产权利和其他权利。

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是我国刑法的根本任务,也是我因刑法任务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国刑法坚决保护公民所享有的人权。

④维护社会秩序。

刑法是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社会环境的强有力的法律武器。

维护社会秩序,净化社会环境,是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第四节刑法的体系和解释一、刑法的体系刑法的体系:即是指刑法的组成和结构。

我国修订后的刑法典分为总则、分则和附则三部分。

刑法总则:是关于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一般原理原则的规范体系,是认定犯罪、确定刑事责任和适用刑罚所必须遵循的共同的规则。

刑法分则:是关于具体犯罪和具体法定刑的规范体系,是解决具体行为定罪量刑的标准二:刑法的解释刑法的解释,是指对刑法规范含义的阐明。

刑法的解释两种分类:(一)根据解释的效力,刑法的解释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

1、立法解释,就是由最高立法机关对刑法的含义所作的解释。

2、司法解释,就是由最高司法机关对刑法的含义所做的解释。

3、学理解释,就是由国家宣传机构、社会组织、教学科研单位,或者专家学者从学理上对刑法含义所做的解释。

(二)按照解释的方法,刑法的解释可以分为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

1、文理解释,是对法律条文的字义,包括单词、概念、术语,在文理上所作的解释。

2、论理解释,是按照立法精神,联系有关情况,从逻辑上所作的解释。

论理解释又分为当然解释、扩张解释和限制解释。

①当然解释,是指刑法规定虽未明示某一事项,但依规范目的、事物属性和形式逻辑,将该事项当然包括在该规范适用范围内的解释。

②扩张解释,是根据立法原意,对刑法条文作超过字面意思的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