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
国土“二调”和“三调”有何不同?

国土“二调”和“三调”有何不同?10月1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决定自2018年起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
为什么要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又与前两次全国土地调查有什么不同?下文将从多方面为您详细表述。
为什么要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呢?2009年,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全面完成,建成了县、市、省、国家四级覆盖全国每一块土地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各级数据库中包括辖区范围内的每个地块的空间数据和面积、地类的相关属性数据,都实现了数据化留存。
不过,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际上是在基础数据十分匮乏的情况下进行的,结果显示:截至2009年底,全国耕地是亿亩,而到2012年,耕地数据是亿亩,这和过去传统掌握的数据比,从数据上看面积不一致,但实有耕地还是那么多,主要是由于调查标准、技术方法的制约使得数据不太准确,为了查清全国每一块土地的地类、面积、权属、分布等利用现状,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正式启动。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又与前两次全国土地调查有什么不同?预算据不完全统计,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投入总金额约为150 亿元,其中地方投入约130 亿元。
有业内人士称,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范围及规模将超前两次。
对于空间信息产业及业内企业来说,无疑又是一次加速发展的机遇。
时间二调:2年三调:1年半目的二调:全面查清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调查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三调: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国家直接掌握翔实准确的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土地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各项工作的需要。
工作路径相比于第一次、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或将有较大不同。
浅谈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

浅谈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摘要:为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掌握详实准确的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和国土资源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国土调查、检查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国土空间规划的需要,进行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
关键词:解译标志;举证1 前言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权属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包括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城市、建制镇、村庄内部土地利用乡镇调查,查清全国城乡各类土地的分布和利用状况。
土地权属调查时将城镇国有建设用地范围外已完成的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和国有土地使用权登记成果落实在国土调查成果中,对发生变化的地区开展补充调查【1】。
2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流程2.1准备工作为促进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顺利开展,需要制定实施方案、人员培训以及资料收集。
2.1.1制定方案根部本地区实际情况,编制本地区第三次国土调查方案。
包括调查区基本概况、目标任务、技术路线与工作流程、调查准备工作、内业数据处理、外业实地调查、内业整理建库、成果质量控制、调查主要成果、计划季度安排和组织实施等。
2.1.2人员培训在开展第三次国土调查权,各地对参加调查的人员进行培训,明确调查任务和主要内容、统一地类标准和成果要求、规范作业程序和调查方法、确定调查原则和工作纪律,保证调查进度,确保调查质量。
2.1.3资料准备第二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坡度图数据、耕地等别数据、基本农田数据、国有土地界线、林区界线、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界线、生态界线、批准未建设用地界线、分辨率优于1m分辨率的遥感影像资料,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和国有土地使用权登记成果资料等。
2.2内业信息提取根据区域自然地理、地形地貌、植被类型及土地利用结构、分布规律与耕作方式等,建立调查区典型地类解译标志。
依据下发的影像,全体人员以村为单位按照工作分类,依据遥感影像特征内业勾绘地类图斑边界,判读地类,并且通过第二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和国有土地使用权登记成果资料填写地类属性。
浅谈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方法

浅谈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方法发布时间:2022-08-11T07:11:23.821Z 来源:《建筑实践》2022年7期作者:冯春雷[导读]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是近年来开展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属于自然资源基础调查,具有重要意义冯春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二测绘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830001摘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是近年来开展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属于自然资源基础调查,具有重要意义。
国土调查主要目的是为了查清全国范围内土地的利用情况、数量、质量及其分布,并在调查完成之后对调查成果进行综合分析以及评价。
我国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于2017年10月开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调查条例》相关规定,依法开展国土调查工作。
本调查对现阶段各项调查技术进行综合应用,以确保国土调查结果的科学性与准确性,最终详细查清我国国土资源底数,进而为我国后续区域性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数据资料参考。
关键词:国土调查;技术方法引言新时代,全国国土调查已成为国土资源管理必不可少的基本手段,有助于准确掌握土地资源,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土地资源管理要以有关法律法规为基础,依法行政。
2017年,我国启动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全国国土资源管理者积极参与,使得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顺利开展。
笔者结合个人工作实践,分析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成功经验。
1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基本原则1.1坚持以事实为依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起始于2017年,测量数据更新到2019年。
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等因素的影响,第二次全国国土调查部分结果的真实性受到怀疑,部分调查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再加之调查时间久远,土地调查结果变更不及时,加上人为因素,使得其土地调查结果不能有效、准确地反映实际土地利用状况。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规避了第二次全国国土调查存在的缺陷,坚持以事实为依据,全面真实地反映土地利用状况。
1.2积极应用新技术不同于第二次全国国土调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更加广泛地利用遥感、物联网等新技术,使得图像更加清晰,图像传输更加及时,调查数据的准确度更高。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doc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根据《土地调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17〕48号,以下简称《通知》)的要求,为保证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第三次土地调查”)顺利开展,制定本方案。
一、第三次土地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土地调查是我国法定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全面查实查清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第三次土地调查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国家直接掌握翔实准确的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土地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各项工作的需要。
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对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提升国土资源管理精准化水平,支撑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是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障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不动产统一登记、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等工作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这些都对土地基础数据提出了更高、更精、更准的需求。
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全面掌握各行各业用地的数量、质量、结构、分布和利用状况,是实施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依据;是合理确定土地供应总量、结构和时序,围绕“三去一降一补”精准发力的必要前提;是优先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用地,促进产业转型和优化升级,推进实体经济振兴和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的现实需要。
(二)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是促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尽职尽责保护耕地资源的重要支撑.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和粮食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最基础的生活保障。
我国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中低产田约占72%,粮食生产保障能力不够稳定。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项目成果质量控制方法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项目成果质量控制方法摘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时效性非常强的工作,作为基础国土资源数据,其调查成果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成果的真实性、准确性、权威性,还将影响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及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等重大项目的实施,因此必须重视项目资料成果的质量控制。
为此,文章通过分析某地区“三调”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和解决办法,并阐述了质量检查重点内容及要求。
关键字: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质量控制;质量检查0 引言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简称“三调”)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国家直接掌握翔实准确的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土地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各项工作的需要。
开展第三次国土调查,对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提升国土资源管理精准化水平,支撑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调查是中国法定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全面查实查清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是适应各行各业对国土资源基础数据提出的更高、更精、更准的新需求和适应各项管理的新需要。
1 “三调”的主要任务国家统一标准,利用遥感、测绘、地理信息、互联网等先进技术,统筹利用已有资料,以正射影像图为基础,开展三项调查:土地权属调查、农村和城镇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专项用地调查;一项建设:开展国家、省、地、县四级的城乡一体的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一项汇总:数据汇总,成果分析,数据成果编制及图件制作。
2 “三调”的技术特点2.1 调查手段更先进“三调”采用了互联网+、3S 技术、通讯技术、大数据分析的高度集成化应用技术,使用带卫星定位功能和方向传感器的手机或平板电脑,利用国家统一下发的互联网+ 举证软件,拍摄包含图斑的实地GNSS 坐标、拍摄方位角、拍摄时间、实地照片及举证说明等综合信息的加密举证数据包,报送至国家举证平台,国家控制的力度更大。
浅谈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

浅谈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1. 引言1.1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背景1. 经济发展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国土资源的利用和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规划和保障国家的土地资源,开展第三次国土调查成为当务之急。
2. 技术手段更新: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进行的,当时的技术装备和手段相对滞后。
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第三次国土调查有了更多更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工具,能够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国土资源现状。
3. 政策法规要求:随着国家对土地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视,第三次国土调查也受到了相关政策法规的支持和推动。
政府机构和研究机构对于土地资源的数据和信息需求也不断增加,这也是开展第三次国土调查的一个重要背景因素。
4. 国际经验借鉴:在国际上,土地调查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工作,许多发达国家都有定期进行的国土资源调查计划。
我国也可以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开展第三次国土调查来不断完善我国的土地资源管理体系。
1.2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意义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意义在于深化对我国国土资源状况的了解,为科学制定国土规划提供有力支撑。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国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愈发受到重视。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开展,将为全面了解我国国土资源状况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通过对国土资源分布、数量和质量等方面进行详细调查,可以为合理规划国土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避免资源过度开发、浪费和环境破坏。
国土调查还可以为城乡规划、土地整治和生态保护等工作提供重要参考,有助于实现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意义不仅在于了解国土资源状况的全貌,更在于为未来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2. 正文2.1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主要内容与结果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主要内容与结果是指通过对全国范围内土地利用情况的详细调查和统计分析,得出了关于土地利用状况、土地资源分布、土地利用方式及土地利用变化等方面的数据和结论。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资源质量分类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资源质量分类在我国,耕地资源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而耕地资源的质量分类更是对国家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
而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中对于耕地资源质量的分类,更是对于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背景与意义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是我国对国土资源的一次全面摸底与评估,为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而其中的耕地资源质量分类,不仅是对耕地资源状况的科学评估,更是为了保护好耕地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升粮食自给能力。
2. 质量分类标准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规定,耕地资源质量按照土壤肥力、土层厚度和土壤侵蚀程度等指标进行分类。
其中土壤肥力主要根据土壤中有机质、氮、磷、钾等养分含量,土壤肥力越高,可支持的农作物种类就越丰富;土层厚度是指表层土壤和下层土壤的厚度,土层越厚,保肥保墒能力就越强;土壤侵蚀程度则是指水土流失和风蚀等情况,对土壤资源的破坏程度进行了科学评估。
3. 分类结果的意义在文章后半部分,作者更加详细地阐述了质量分类结果对农业生产的意义。
粮食生产是农业的重中之重,而耕地资源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粮食生产的稳定和丰收,不同类别的耕地资源将适合不同的粮食种植方式,科学合理的利用和保护耕地资源将有力地保障粮食的生产和质量。
另不同类别的耕地资源也适合于不同的农作物种植,而科学指导农作物的种植布局也将对于农业结构调整和提升农产品质量起到重要的作用。
耕地资源的质量分类也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4. 个人观点与总结在这篇文章的作者共享了自己对于耕地资源质量分类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作者认为,耕地资源的质量分类是对于我国农业发展的一次重要尝试,是将科学评估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的一次尝试,也是对于国家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战略的一次有力支持。
而且,作者还指出,耕地资源的质量分类工作,更需要进一步深入挖掘耕地资源的潜力,保护耕地资源,激发农业生产的活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三调成果定义

三调成果定义摘要:一、背景介绍二、三调成果定义的概述1.三调成果的定义2.三调成果的分类三、三调成果的具体内容1.调查成果2.分析成果3.规划成果四、三调成果的应用领域五、三调成果的意义和价值正文: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自然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同时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国第三次国土调查(简称“三调”)应运而生,旨在全面掌握我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基本情况,为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三调成果定义,是对这一重要调查工作的总结和提炼。
二、三调成果定义的概述1.三调成果的定义三调成果是指在全国第三次国土调查过程中,通过采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技术手段,收集、整理、分析大量数据,形成的关于我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系统性、全面性、准确性的成果。
2.三调成果的分类三调成果主要包括调查成果、分析成果和规划成果。
三、三调成果的具体内容1.调查成果调查成果是三调的基础性成果,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土壤类型及分布、地形地貌、水资源、森林资源、草地资源、湿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方面的数据和信息。
2.分析成果分析成果是在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对各类资源进行分析和评价,形成的关于资源数量、质量、分布、利用状况等方面的成果。
3.规划成果规划成果是基于调查和分析成果,制定的关于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等方面的规划方案。
四、三调成果的应用领域三调成果广泛应用于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防灾减灾等领域,为政府决策、企业管理和社会公众参与提供重要依据。
五、三调成果的意义和价值三调成果对于了解我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基本情况,制定和实施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三调”?
朋友们: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
古人云“夫仁政必自经界始”,说的是要治理好国家,造福于人民,必须从土地的调查确权做起。
三调,全称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于2017年启动,预计2019年12月31日完成,是国务院部署的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
那么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到底要做哪些工作呢?
土地调查,通俗的讲,是调查出每一块土地的利用情况。
这块地是耕地,还是园地?
是茶园,还是果园?
是学校,还是工厂?
是住宅,还是写字楼?
把这些利用情况调查清楚,就可以全面掌握翔实准确的土地利用现状。
那么为什么要开展全国性的土地调查呢?
2009年,我国完成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
根据《土地调查条例》规定,为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土地调查。
十年前,“二调”实际上是在基础数据十分匮乏的情况下开展的,并受调查标准、技术方法等条件的制约,部分成
果的真实性有所降低。
今天,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新经济、新业态的发展,对土地调查数据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土地调查不再仅仅拘泥于土地现状,从名称中就可以看出,三调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涵盖范围不局限于土地,对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进行了统筹衔接。
三调将全面推进相关自然资源专业调查,实现自然资源统一管理、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砍柴”必先“磨刀”。
“三调”工作的各个环节将充分利用现有的科技成果,从高分影像获取,到一体化数字化调查,互联网+举证及国土调查云软件,处处彰显着科技的力量。
国土调查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作,三调将以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新需要为出发点,全面查清各类自然资源在国土空间上的水平分布,为建设美丽中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时隔十年,国土“三调”再摸家底。
无疑,“三调”将是继“一调”、“二调”之后我国土地调查历史上又一次里程碑式的创举。
感谢您的聆听,我们下次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