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开发区管理体制的创新发展研究——以苏南国家级开发区为例

合集下载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05.02•【字号】苏政发〔2020〕38号•【施行日期】2020.05.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区域经济开发正文省政府关于印发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现将《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2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江苏省人民政府2020年5月2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2年)省委、省政府坚持把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苏南自创区)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凝聚各方力量扎实推进,取得重要进展,成为我省产业高地、人才高地和创新高地,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但对标创新一体化先行区的建设目标,仍存在区域协同不够、整体性推进措施少等问题。

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明确提出,苏南自创区建设要围绕一个领导机构、一套实施体系、一批支撑平台、一批攻关项目的“四个一”要求,在国家规划框架下,开展实体化运作,形成新的制度性安排和操作性举措,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加快打造高水平的“创新矩阵”。

为贯彻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落实苏南自创区发展规划纲要任务,加快推进苏南自创区一体化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牢固树立“一体化”意识和“一盘棋”思想,以提升高新区发展水平为依托,以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为支撑,以协同实施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科技平台为突破口,加快建立制度性、实体化的工作推进体系,进一步统筹创新资源配置、创新空间布局和创新产业发展,构建高效合作、集成联动、协同有序的创新发展格局,促进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推进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打造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试验区、区域创新一体化先行区,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和“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提供强大支撑。

新时期中国开发区功能定位与管理体制创新探讨的开题报告

新时期中国开发区功能定位与管理体制创新探讨的开题报告

新时期中国开发区功能定位与管理体制创新探讨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开发区建设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开发区数量超过2200个,占全国财政收入的1/3左右,创造了70%以上的出口、利润和税收等经济指标,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吸引外资、提高工业化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发展环境的变化,开发区所处的发展环境、市场环境、政策环境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

例如,在国内市场竞争加剧、产业结构升级的背景下,开发区需要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水平;在国际竞争加剧、跨国公司投资策略调整的背景下,开发区需要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强对外贸易合作、推进国际化发展。

为此,开发区的功能定位和管理体制创新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促进我国开发区的合理布局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选题意义本研究选题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推进我国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通过对开发区功能定位和管理体制创新的探讨,促进开发区的转型升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发展,增强开发区的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我国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2、提高我国开发区的创新能力。

在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等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开发区需要以开放包容、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为指导,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管理模式,提高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3、推进我国城乡发展一体化。

中国当前正处于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开发区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阵地,对于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通过对开发区的功能定位和管理体制创新探讨,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提供有益参考。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主要围绕开发区的功能定位和管理体制创新展开探讨,研究内容包括:1、开发区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分析,主要从宏观经济环境、市场环境、政策环境等多方面分析开发区所处的发展环境和面临的挑战,总结开发区面临的问题。

高新园区在推动区域城市化进程中的机制研究——以苏南开发区为例

高新园区在推动区域城市化进程中的机制研究——以苏南开发区为例

Ab ta t sr c :Hih tc n u tild v lp e tz n s a s e ilf r o r a ia in f re o o c g —e h id s ra e eo m n o e i p ca o m fo g nz t o c n mi o d v lp e t Th sa l h e to n u tild v lp n o e g e ty p o o h r c s f e eo m n . ee tb i m n fi d sra e eo me tz n r a l r m t st e p o e so s e u b nz to ft e r go r ct h t t e z n s lc td Th s a tce a tm p s t t d h r a ia in o h e i n o iy t a h o e i o ae . i ril te t o s u y t e t e r n r cie o h h o ya d p a tc f t e mo e 0 e in lu b n z t n p o e s po e r d by hg —eh z n d f r go a r a ia i r c s in e e ih tc o e o
Vo _ NO 2 l5 .
Ap 。 2 r 006
高新园区在推动区域城市化进程中的机制研究
以 苏南 开发 区为例
江 南平
( 锡 国家 高新 区发 展研 究 院, 苏 无锡 2 4 2 ) 无 江 1 0 8
[ 摘 要]开发 区是发展经济 的一种 特定的组织 形式。“ 开发 区” 创设 的结果之 一 . 就是极 大地推进 了所在 区域 厦
[ 中图分类号]F 2 l 1

我国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我国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我国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近年来,我国的开发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表现出色,成为促进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由于开发区地域范围广、经济类型多样,以及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开发区面临着一系列管理难题和发展挑战。

因此,对开发区的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是加强开发区管理,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必要手段。

一、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1、行政管理粗放化,效率低下。

大量的行政人员被占用在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上,导致管理粗放而效率低下。

2、行政管理体制不完善,多头管理。

由于开发区管理职责涉及多个部门,常常出现各自为政、互相纠缠,导致管理混乱。

3、对外沟通协调不足。

开发区与各级政府、企业之间的沟通协调不足,迟迟不能形成良性互动模式,影响开发区发展和企业招商吸引力。

4、行政服务不便民。

很多开发区的行政服务设施不健全,服务时间短、服务流程复杂,导致企业在开发区经营不尽人意。

二、改革方向1、精简行政管理体制。

提高行政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加强行政管理团队能力的建设,减少冗余人员,实行信息化,实现精细化管理。

2、完善行政管理体制。

经过分析、统筹和协调,缩减冗余机构,将职能性机构转变为服务型机构,提高服务水平,完善管理体制。

3、加强区域协同。

建立公共服务设施和管理体系,加强区域协作互助,增加开放程度,提升开发区的政策吸引力。

4、提升行政服务水平。

建设简易化的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质量和简单的服务,解决日常问题和手续办理,提高开发区的管理水平。

提高行政效率,缩短办理时间。

三、改革措施1、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实现行政效率提高(1)实施精细化管理,优化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2)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加强协同、集成和创新,提升数据处理能力。

2、改善行政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1)服务设施健全,满足企业的服务需求。

(2)简化办事流程,缩短服务时间。

3、优化区域协作机制,提高开放程度(1)提高开发区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增加政策吸引力。

苏南模式的经验与启示

苏南模式的经验与启示

苏南模式的经验与启示作者:周健悦来源:《经济师》2009年第05期摘要:苏南模式的创立为苏南经济的发展和兴旺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等突出问题。

进入新世纪,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及增长方式的转变,江苏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摸索出了新的经验,形成了新苏南模式。

文章分析了苏南模式的发展历程及特点,并结合当前经济发展模式的分析,取得一些具有实践意义的经验教训。

关键词:苏南模式特点经验启示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5-260-02一、苏南模式的概念苏南模式由费孝通先生于1983年提出,其特点为:乡镇集体经济占主导,县乡领导是企业实际决策人,提倡共同富裕。

这一体制的创立为苏南经济的发展和兴旺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成为与“珠三角模式”、“温州模式”齐名的三大经济发展模式之一。

通常意义上的苏南模式,是以苏州、无锡、常州为代表的经济发展途径选择及经济发展途径组合,它是一个持续的、发展的概念,而非单指某个阶段的经济发展选择和组合。

通常所指的苏南地区除了苏州、无锡、常州三个地级市外,还包括昆山、江阴等九个县级市,在具体的地域范围上包括各城市的市区和农村。

这一地区通过地方政府的支持发展乡镇企业实现非农化发展,由工业化向市场化逐步转型,由于发展速度快、持续时间长,在具体的经济发展路径选择上具有明显特征,且在不同的时期结合点上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总是能出现自适应而转危为安。

因此,研究苏南模式的发展历程,并结合当前经济发展模式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取得一些具有实践意义的经验教训。

二、苏南模式的发展历程与特点对于苏南模式的理解最为各方面接受的表述为“三为主一共同”,其简要地揭示了苏南模式的内涵特征,即:“以集体经济为主”是苏南经济的所有制特征;“以乡镇工业为主”是苏南产业结构最为明显的特点;“以市场调节为主”则揭示了苏南经济运行方面的特征;“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苏南模式”分配机制的特征以及长远的奋斗目标。

江苏省高新区产业发展及创新亮点分析

江苏省高新区产业发展及创新亮点分析
江苏 南通 226000)
摘要:江苏省高新区发展亮点突出,在产业发展、研发机构建设、创新载体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
多方面体现出江苏省高新区特色。文章抓住高新区快速发展契机,具体分析并举例说明江苏省高新
区在产业、平台、载体等方面的创新亮点,同时总结出高新区发展中存在的苏南苏中苏北发展不均衡、
产业定位不明、
创新投入较少等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江苏省高新区;产业发展;亮点分析
中图分类号:
F207
文献标志码:
A
0
引言
高新区是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阵地,江苏省
作为全国唯一设区市国家高新区全覆盖的省份,高新
区发展更是成为江苏最具竞争力的创新高地、人才高
地、产业高地[1]。从国家高新区评价情况来看,江苏
苏州高新区制定了《苏州高新区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
实施方案(2018—2020)》,进一步助推高新区科技服
务业的建设与发展。无锡高新区出台了《关于促进以
物联网为龙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生物医药产
业快速发展的政策意见》,推进“城市云脑计划”和“唤
醒计划”实施。
2.8 科技金融发展亮点
科技金融服务深度融合,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过 7 000 万元。如皋高新区召开首届第三代半导体晶
体及其智能装备制造国际论坛,乌克兰院士工作站、
中乌联合创新中心成功揭牌。海安高新区的南大海安
研究院检测中心于 2019 年顺利通过 CMA 资质认证,
成为江苏省首家具有 CMA 检测资质的磁材检测中心。
2.3 创新创业载体建设亮点
省级以上高新园区建成省级以上科技创业载体
专利申请 183 706 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 75 011 件,当

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现状调研报告

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现状调研报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现状调研报告标题: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现状调研报告一、引言开发区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发展和吸引外资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的一种特殊区域。

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科学与合理性对于开发区的发展和建设至关重要。

本报告旨在对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现状进行调研,为进一步改善和完善开发区管理提供参考。

二、背景介绍开发区是特殊经济区域,具有行政自治和统筹发展的权力。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开发区在吸引外资、促进经济增长和提升区域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三、调研结果1. 开发区管理体制的现状目前,开发区的管理体制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政府主导的管理体制,即由政府牵头负责管理和运营开发区;另一种是企业主导的管理体制,即由企业牵头组建开发区。

在实际操作中,这两种模式常常相互融合,形成混合型管理体制。

2. 开发区运行机制的现状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开发区运行机制包括规划制定、招商引资、项目管理和服务保障等环节。

目前,开发区普遍采取市场化运作机制,即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吸引投资和项目进驻,从而促进开发区的发展。

同时,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障,开发区还常常设立各种机构和部门,如招商局、工会等。

3. 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尽管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政府主导的管理体制在决策效率和市场化程度上存在不足;其次,企业主导的管理体制可能导致利益过于集中,缺乏公共利益的考量。

此外,开发区规划制定不够科学和灵活,项目管理中存在信息不对称和监管不到位的问题。

四、问题分析与解决1. 加强政府的战略引导和监管力度,提高政府的决策效率和透明度,增加企业参与决策的机会。

2. 鼓励企业参与开发区管理,提高企业的参与度和责任感,加强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协作与沟通。

本期聚焦:开发区研究——开发区再开发路径研究——以南京高新区为例

本期聚焦:开发区研究——开发区再开发路径研究——以南京高新区为例
De eo m e t n ;n e s eln s v l p n e i tn i du e Zo v a
以区建城 ,以开发区为载体推进 城市化 是 中国特 色的当代城 市化模 式。 在当前城市外围增量土地资源日益紧张 而旧城改造逐步完成的背景下. 对于开发 起点『'空间容量大、区位条件优 产权 氐 矛盾小的开发区建成区进行适度合理地 再开发. 有可能探索出一条中国特 色的城
1我国开 发区再 开发的 必要 性
当前国际产业发 展态势 我 国发展 政策以及开发区自身发展方 向的转变促
使我国开发区必须进行转型再开发 :
11 国际产 业 发 展和 转 移 新态 势 需 要我 .
国开发区重新 “ 择业” 有关研究表 为了有效利用全球 资源 降低制造业成 本,跨 国公司约每 隔2 0年就展开一次全球制造业布局的调 整,我国沿海地区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
市精明增长和低碳发展之路 ( 王兴平等,
20) 0 9。
2 1 5现代城市研究 01


本 期 聚 焦 :开 发 区研 究
F OCUS: ST UDY ON DE L VE OPME ZONE NT S
正是全球二战以后第三次产业转移带来 的结果.并且正在经历第四次转移 ( 曲建 20) 0 8。第四次产业转移主要是从我国沿 海地区向内陆地区转移以及向越南、印度
阵地 。 1 国家 新 的开发 区政 策呼唤 开发 区转变 . 2
发展 方式
以下三个方面 : 其一是 产业格局的调整
即开 发 区既有 的 各 类 产业 所 形成 的经 济
支撑格局发生了变化 不同产业在开发区 产业体系中的地位产生了变动,主要表现 为竞争优势 明显的产业逐步 替代相对劣 势产业 其二是产业内涵的提升.即某一 具 有发 展 潜 力或 是 发 展 前景 较 好 的产 业 通过对既有产业环节.尤其是生产制造环 节 的提档升级 提高科 技含量.主要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