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护理论文

合集下载

对早产儿早期科学护理的研究

对早产儿早期科学护理的研究

对早产儿早期科学护理的研究随着医疗护理技术的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已经有所提高,但其日后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较正常足月儿差,因此,发展和探讨对早产儿进行早期科学护理,对减少后遗症,提高存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主要研究了对早产儿的早期科学护理问题,以供大家参考。

标签:早产婴儿,科学护理,早期护理一、早产婴儿的概念胎龄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称为早产儿或未成熟儿。

其出生体重大部分在2500g以下,头围在33cm以下。

其器官功能和适应能力较足月儿为差者,应给予早产儿特殊护理。

凡因胎盘功能不足等因素而出生体重减轻到该胎龄正常体重第10百分位以下或较平均数低两个标准差以下者称为小于胎龄儿。

亦把出生体重2500g以下的统称为低体重儿,把出生体重低于1500g者称为极低体重儿,其中都包括早产儿和小于胎龄者。

二、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早产儿出生时必须注意保暖,处理时动作要轻巧而迅速。

受凉常会造成不可挽救的并发症,产房温度必须保持25℃左右。

治愈标准是,早产儿一般情况良好,吸乳情况好,体重已达到2300g左右,无贫血及其他营养缺乏等疾病症状,在室内温度21~24℃下能保持正常体温时,可以出院。

由于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皮下脂肪少,体表面积相对较大,产热不足,散热增加,导致早产儿体温易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

适中的环境温度能使早产儿维持理想的体温,早产儿室的温度一般应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在55~65%,并应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成熟度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

早产儿往往需要置于暖箱中保暖,体重1000~1500g者,箱温应在32~34℃;体重低于1000g者,箱温应在34~36℃。

暖箱相对湿度一般为60~80%,胎龄和出生体重越低,暖箱相对湿度要高一些,对维持体液平衡非常重要,但要注意预防感染。

低出生体重儿在暖箱内一般不宜全裸体,可着尿布及单衣,以防辐射增加,一切护理操作应尽量在暖箱中轻柔的完成,避开不必要的检查及移动,以减少医护刺激。

家庭作文之早产儿的家庭护理体会

家庭作文之早产儿的家庭护理体会

早产儿的家庭护理体会【摘要】目的:对于早产儿的家庭护理进行观察、指导,预防和避免发生并发症,分析总结其家庭护理方法措施,提高其家庭护理质量,使早产儿各方面均达到较好状态,让医院优质护理延伸到院外。

方法:建立出院早产儿的健康档案,设立健康指导随访人员和热线电话,制定家庭护理内容,在出院后30天和60天,对在我院出院的46例早产儿家长就早产儿家庭护理问题进行家庭回访和电话回访,比较两次回访中存在的家庭护理问题的发生率。

结果:两次回访统计,存在保暖问题分别为26%和8%,存在喂养问题的分别为56%和17% ,存在排便问题的分别为28%和9%,脐部护理17%和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早产儿家庭护理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指胎龄不足37周,体重在2500克以下的活产胎儿。

我国早产儿的发生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从1985年的4.5%上升至目前的8.1%,死亡率约12.7%-20.8%,不同成熟度早产儿其胎龄越小,体重越轻,死亡率越高。

这些新生儿出生时,全身脏器发育不成熟,机体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缺陷,对各种感染的抵抗力差,适应能力和器官功能均较差,生活能力低,是新生儿死亡的常见原因。

近年来,加拿大新生儿协作网2010年资料显示,出生体重500-750g和1250-1500g的婴儿存活率分别为68%和98%,但出生体重在1500g以下者死亡人数占整个新生儿死亡人数的50%以上,而占伤残婴儿的50%,是医学和伦理学领域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新生儿医学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早产儿的成活率,死亡率也逐步下降,然而预后有可能出现眼盲、心理发育迟缓,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后遗症,早产儿的组织器官发育不成熟,生活能力低下,喂养困难[1]。

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对46例早产儿开展家庭随访和电话回访,对患儿的保暖护理、喂养护理、大小便护理、皮肤护理、预防感染等进行指导,使早产儿各方面都达到较理想状态,现总结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儿科及妇产科住院治愈或好转早产儿46例,住院时均无并发症发生,其中男婴28例,女婴18例,日龄25天至30天的16例,日龄30天至180天的30例,接受家庭随访和电话咨询的46例。

早产儿的观察与护理论文

早产儿的观察与护理论文

早产儿的观察与护理论文早产儿的观察与护理早产儿是指在胎龄37周以下出生的儿童,由于其肺、心血管、神经系统等器官尚未充分发育完成,因此需要更加细致、周到的观察和护理。

本文主要介绍早产儿的观察和护理问题,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照顾早产儿的健康成长。

一、早产儿的观察1.常规观察早产儿出生后应进行常规观察,包括测量体温、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集中度等生命体征,以及观察皮肤黏膜、眼睑、手足等是否存在特殊情况,例如,是否有出血、黄疸等症状。

此外,还要观察早产儿的喂养量及尿量等情况,确保早期营养供给的充足。

2.神经系统观察由于早产儿神经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因此需要专门观察其神经系统情况。

对于出生极早的早产儿,尤其需要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提高警惕。

对于早产儿的神经系统可能出现的异常反应,也需要及时进行观察,考虑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

3.口腔护理早产儿的口腔比较娇嫩,需要特别妥善护理,避免感染或者其他并发症。

应将早产儿放置在背向上的姿势下,用湿润的棉签擦拭口腔,并保持口腔干燥。

4.气管护理早产儿的气道比较狭小,容易出现阻塞等情况,在呼吸机辅助下要密切观察早产儿的呼吸状态,防止气道堵塞及呼吸困难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在进行气管护理时,要注重器械消毒,避免感染。

二、早产儿的护理1.饮食护理早产儿出生后的第一小时内,应给予早期喂养,多次数、少量饮食,早治疗消化道功能障碍。

随着早产儿生长发展,也需要根据早产儿体重、生命体征等因素,逐步增加早产儿的喂养量,确保其生长发育。

2.皮肤护理早产儿的皮肤较为脆弱,需要进行特别护理。

在护理时,应用适宜的防护措施,避免对皮肤进行过多的反复摩擦、揉压、刺激等,可使用宝宝护肤霜、薰衣草精油等护肤品,促进皮肤的恢复和保护。

3.温度护理早产儿的体温控制比较困难,体温过低或过高均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在护理中应保持恒定的室温、湿度和凉度,避免过度的冷热变化,保持早产儿体温的稳定。

4.疾病护理早产儿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容易发生各类疾病和并发症。

早产儿护理分析论文

早产儿护理分析论文

---------------------------------------------------------------范文最新推荐------------------------------------------------------早产儿护理分析论文1早产儿的主要生理病理特点1.1体温调节功能差早产儿体温中枢发育不成熟,皮下脂肪少,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散热快;摄入能量少,体内糖元储存不足,产热少。

汗腺发育不好,体温调节功能差,体温极不稳定,容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环境温度过低容易出现体温不升,环境温度过高又容易出现发烧。

[3,4,5]1.2呼吸不稳定早产儿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呼吸功能不稳定,肺和支气管发育不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容易并发肺透明膜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频发的呼吸暂停,导致呼吸衰竭,是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3,4,5]1.3消化功能低下早产儿吸吮、吞咽能力差,经口喂养困难;消化道和消化腺发育不全,消化功能差,不恰当的喂养会造成喂养不耐受,甚至坏死性小肠炎,出现进行性腹胀;胃容量小,贲门括约肌松弛,易发生胃、食道返流,出现溢奶、窒息现象。

[3,4,5]1.4免疫功能低下早产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来自母体的抗体、补体含量较少,故抵抗力差,极易继发感染危及生命。

[3,4,5]2早产儿的护理2.1保暖护理保暖是对早产儿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护理措施,对早产儿采取的任何治疗和抢救措施均应在保暖的前提下进行。

[6]2.1.1控制环境温度由于早产儿体温不稳定,容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会造成早产儿体温异常,因此对环境温度要求较高,应设早产儿专室,控制室温在24℃~26℃,晨间护理时,室温应提高至27℃~28℃,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5%~75%,以防失水过多,并减少1 / 7空气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

湿度过低,会使早产低体重儿蒸发量加大而散热,影响保暖效果,故需每天检查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同时定期通风换气,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早产儿护理分析论文

早产儿护理分析论文

---------------------------------------------------------------范文最新推荐------------------------------------------------------早产儿护理分析论文1早产儿的主要生理病理特点1.1体温调节功能差早产儿体温中枢发育不成熟,皮下脂肪少,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散热快;摄入能量少,体内糖元储存不足,产热少。

汗腺发育不好,体温调节功能差,体温极不稳定,容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环境温度过低容易出现体温不升,环境温度过高又容易出现发烧。

[3,4,5]1.2呼吸不稳定早产儿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呼吸功能不稳定,肺和支气管发育不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容易并发肺透明膜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频发的呼吸暂停,导致呼吸衰竭,是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3,4,5]1.3消化功能低下早产儿吸吮、吞咽能力差,经口喂养困难;消化道和消化腺发育不全,消化功能差,不恰当的喂养会造成喂养不耐受,甚至坏死性小肠炎,出现进行性腹胀;胃容量小,贲门括约肌松弛,易发生胃、食道返流,出现溢奶、窒息现象。

[3,4,5]1.4免疫功能低下早产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来自母体的抗体、补体含量较少,故抵抗力差,极易继发感染危及生命。

[3,4,5]2早产儿的护理2.1保暖护理保暖是对早产儿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护理措施,对早产儿采取的任何治疗和抢救措施均应在保暖的前提下进行。

[6]2.1.1控制环境温度由于早产儿体温不稳定,容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会造成早产儿体温异常,因此对环境温度要求较高,应设早产儿专室,控制室温在24℃~26℃,晨间护理时,室温应提高至27℃~28℃,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5%~75%,以防失水过多,并减少1 / 7空气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

湿度过低,会使早产低体重儿蒸发量加大而散热,影响保暖效果,故需每天检查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同时定期通风换气,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浅谈早产儿的护理问题与措施

浅谈早产儿的护理问题与措施
59例 急诊护理叨.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0,19(16):2404—2406. [6] 李奉珍 .静脉溶栓 治疗急性 心肌梗 死的观察及 护理阴.当代护 士 ,
2002,1l(6):22—23. (收稿 日期 :2012—02—13)
浅谈早产儿 的护理 问题与措施
梁姣 叶
(朔 州市朔 城区人 民医院,山西 朔州 036002)
和 问题 采取积极 的应 对措施 和护理对降低新生儿病死率 ,减 少 共 收住早产儿 98例 ,针对早产儿的有关护理诊断和问题采取
儿童的伤残 率均有重要意义。
了积极 的应对措施和护理降低 了新生儿病死率 ,减少 了儿童 的
【关键词 】早产儿 护理问题 预见性观察 应对措施 伤残率 ,现报告 如下 。
2 结果 40例心 肌梗死 患者发 病后 2 h内再通 19例 ,占 47.50%; 4 h内再 通 11例 ,占 27.50%;6 h内再通 10例 ,占 25.00%。所 有
护理叽.全科 护理 ,2010,9(8):2305—2306. [2】 段延菊 .急性心 肌梗死静脉 溶栓 的观察与护理 叨.航空 航天 医药 ,
2010,6(21):1039. 【3】 李洪英 ,周秀花 .急性心肌梗 死心肺复苏后静 脉溶栓 16例 临床护
理[J】.齐鲁 护理杂 志,2010,lS(16):13—15. 【4] 郭广芹 ,刘永会 ,李学芹 ,等 .重组链 激酶静 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
死 的护士[J】.当代护士 ,2002,11(2):51—52. [5】 刘 惠萍 ,聂 翠霞 ,王 子 莲 ,等.急性 心 肌梗 死 患者 静 脉溶 栓治 疗
理护理应贯穿治疗 的始终 。 由于心肌梗死发生 比较急 ,患者就 疗过程 中的不 良反应 。静脉溶栓治疗 常会 引起 出血、发生心律

早产儿临床护理论文

早产儿临床护理论文

早产儿临床护理体会[摘要] 目的总结早产儿的临床护理体会。

方法对51例早产儿进行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喂养护理、预防感染和婴儿抚触等护理。

结果本组早产儿痊愈出院40例,5例死亡,6例放弃治疗。

结论加强早产儿的护理可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

[关键词] 早产儿; 护理; 保暖; 喂养; 感染[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131-01早产儿是指胎龄2000g体温正常时可出暖箱。

2.2 维持呼吸早产儿由于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特别是妊娠<32周德早产儿,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又因咳嗽和吞咽反射软弱,易发生呼吸暂停和吸入性肺炎。

对于出现紫绀时,及时报告医生,查明原因并处理;同时给予吸氧,一般吸氧浓度以30%~40%为宜,或经皮血氧饱和度在85%~93%为宜[3]。

症状解除可以停用,或间断给氧。

对于呼吸暂停的早产儿,可轻弹足底,如不能缓解,可在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后予呼吸气囊正压给氧。

对于有呼气呻吟、吸凹征的早产儿有条件者可遵医嘱给予头罩吸氧(流量5–8l/min)或cpap支持呼吸,适当给氧维持spo2 85%–95%,防止发生rop。

严重呼吸衰竭着遵医嘱气管插管行呼吸机治疗,防止带机后的并发症。

2.3 合理喂养促使早产儿达到宫内生长速度,防止发生胃肠道并发症如nec,合理喂养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吸吮力郝的早产儿生后4–6h开始早喂养,对于无吸吮能力者,或吞咽能力差着,可予鼻饲滴注或持续微量喂养,也可采用微泵持续喂养,每4h换注射器或胃管滴注的方式促进早产儿肠道功能的建立。

每次喂奶前应抽鼻饲管看有无潴留或残留物的性状、颜色、肠鸣音情况,如潴留>1/2予暂停喂养,对于特殊的早产儿和腹胀等应用完全静脉营养。

2.4 防治感染早产儿皮肤薄嫩,任何小的皮肤破损都可能成为细菌入侵的门户,再加上早产儿机体免疫力低。

因此做好口腔、脐部、臀部及皮肤护理尤为重要。

早产儿护理知识论文

早产儿护理知识论文

早产儿护理知识分析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早产儿的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方法:回顾分析针对收治早产儿的特点,给予的护理措施以及急救护理措施。

结果:在早产儿当中最为多见的并发症就是肺炎,还有可能发生硬肿症等疾病,所以对早产儿实施呼吸管理至关重要,此外,对于早产儿的喂养和保暖也尤为重要。

结论:非常有必要对早产儿实施24小时专人护理,采取各种监护手段,实时观察早产儿的各项生理指标,以便制定合理的护理方式,从而保证高水平的护理。

关键词早产儿护理分析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255现今对于早产发生的机理还不完全明确,结合临床经验,大多数发生早产的原因:①母亲因素:产母妊高症,习惯性早产(内分泌失调),营养不良,严重贫血,心脏病.糖尿病糖尿病.母体急性或慢性中毒等;②胎盘与子宫因素: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子宫畸形,子宫肌瘤;③胎儿因素,多胎妊娠,双胎妊娠,胎儿宫内窘迫;④其他:如胎膜早破,羊水过多等。

早产儿特点早产儿的体重大多不足2.5kg,身长<47cm,头围不足33cm,哭声较弱,颈部无力。

体温不稳定,易受周边环境温度的影响,自身温度调节困难。

免疫及屏障功能低下早产儿来自母体的抗体少,自身抗体合成不足对各种感染的抵抗力弱,易发生败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感染性肺炎。

早产儿的呼吸功能发育还不成熟,极易导致肺炎的发生。

早产儿由于呼吸和吞咽功能较弱,易导致乳汁进入气道,发生呛乳。

需要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

早产儿易出现长时间的生理性黄疸。

主要原因是其肝脏调节功能较弱。

常见护理诊断体温过低:主要是由于早产儿自身产热不足。

自主呼吸困难:与呼吸器官发育不成熟有关。

营养不均衡,不足以维持机体需要量。

有感染危险:与免疫功能不足有关。

护理早产儿室配备:早产儿有专门的放置室,室内条件在足月儿室必要条件的基础上还需加配婴儿培养箱、远红外保暖床、微量输液泵、吸引器和复苏囊等设备。

维持体温稳定:由于早产儿自主调节体温困难,一般体温偏低,所以早产室的温度宜控制在24~2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产儿的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254-01
【摘要】:总结80例早产儿的护理,认识到新生儿的护理工作在早产儿整个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护理的重点是密切观察病情、注意保暖、加强呼吸道管理、合理喂养、预防感染及人性化护理。

治愈65例,好转13例,家属放弃治疗2例。

【关键词】:早产儿;护理
早产儿是指胎龄未满37周,出生体重不足2500克身长在46cm 以下的婴儿[1]。

我国早产儿的发生率约为5%—10%,其死亡率约为12.7%—20.8%,精心的护理能降低早产儿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

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本院新生儿室收治的早产儿患儿,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收住80例早产儿中,男51例,女29例,体重1350—2500克胎龄为32—36周,出生后均表现为呼吸不规则、吸吮能力差、不能维持正常体温,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

2 护理
2.1 保暖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健全,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娩出后的早产儿保暖非常重要。

早产儿病房室温应保持在24℃—26℃,湿度为50%—60%,置辐射台上保暖,台温32℃—34℃,
病情稳定后置保暖箱,并置于护士特置的“鸟巢”中,使其有安全感,根据患儿胎龄及出生体重,将箱温调至30℃—33℃,每4小时测体温1次,及时调整箱温,使体温保持在36.5℃—37.5℃之间,各项护理操作时注意保暖,避免过多暴露婴儿引起体温大幅度变化。

2.2 呼吸道管理
2.2.1 保持呼吸道通畅患儿肩下垫一薄枕,使之颈部轻度仰伸。

仔细观察,及早发现,及时清除口腔鼻腔黏液及分泌物,以保呼吸道通畅。

在患儿出现呼吸暂停、血氧饱和度下降时,给予弹足底部、托背等措施刺激呼吸,确保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给予呼吸囊加压给氧。

2.2.2 使用cpap辅助呼吸有2例患儿出现呼吸暂停、血氧饱和度下降,予cpap辅助呼吸[2]。

使用cpap时应选用专用一次性管道,选择合适的鼻塞,使鼻塞管道连接成一弧度固定在鼻、面颊部,再接呼吸机管道。

以3m敷帖粘帖于鼻面颊部,注意鼻腔及面颊的护理,每2小时松动鼻塞并予生理盐水清洗鼻腔一次,面颊部垫纱布后固定,每天观察面颊部皮肤有无受损,并予红霉素外涂。

调节湿化瓶温度35℃左右。

每隔2小时翻身、拍背、吸痰,口鼻腔分泌物较多予及时清理。

留置胃管喂养以防呛奶,也避免胃部扩张。

呼吸暂停缓解后予鼻导管吸氧0.5l/ min,保持鼻导管通畅,严密观察血气分析变化,以免氧分压过高,造成氧中毒。

2. 3 合理喂养早产儿必须早期喂养,以预防低血糖及减轻黄
胆程度。

入院后用5%碳酸氢钠洗胃1次后予开奶,我们采用小量多餐的喂养方法,喂奶前先刺激早产儿的吸吮反射,予奶头刺激唇部,喂奶后将患儿竖直抱起,至上而下轻拍背部,以减少吐奶溢奶的发生。

对于吸吮困难及使用cpap辅助呼吸的早产儿,采用鼻饲喂养,选用一次性新生儿胃管测量长度后涂石蜡油,由一侧鼻孔插入,确定在胃内,用胶布固定,每次喂奶前用干净注射器抽取胃中残留量,残留量超过喂奶量的1/4则考虑减奶量,在将准备好的早产奶缓慢注入,每隔2小时喂1次,每次注入时注意观察有无腹胀及呕吐现象,直至患儿能自行吮乳并病情稳定的情况下拔除胃管。

每2天称体重一次,了解体重增长情况。

2. 4 预防感染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工作人员入室需换本室专用的衣、鞋、帽子、口罩,然后彻底洗手。

接触患者前必须洗手或用消毒液擦手,使用一次性物品,室内定时通风,定时用空气消毒机消毒室内,辐射台、温箱、地面、桌面、输液泵、心电监护每天用消毒液擦拭,喂奶用具每次进行高压消毒,鼻导管、湿化瓶每天更换,无菌蒸馏水每日更换,每月室内、物品、工作人员细菌培养均达标。

所用的衣物、被套、毛巾等物品均高压灭菌后使用,并且用物专用。

感染性患儿与非感染性患儿分开放置。

做好口、眼、脐、臀部护理,防止继发感染。

2. 5 严密观察病情:注意体温、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做好血氧饱和度、血糖、氧浓度的监测。

cpap、心电监护仪各项参数的监测,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抢救。

2. 6 定时为患儿做抚触使患儿得到感触的满足和情感上的安慰,产生良好的生理心里效应。

每周1次集中早产儿家属护理知识讲座,学习早产儿沐浴、喂养、保暖、预防感染、添加辅食及婴儿抚触,每周二、周五下午进行早产儿探访,并让家属参与患儿的护理,护士给予实地指导。

3. 小结
经过积极抢救和精心护理,本科所收治的80例患儿中,除2例因胎龄小、体重轻、经济困难等原因,家长主动放弃治疗外,其余患儿均出院,住院时间为16—26天,家属并学会了护理新生儿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174- 193。

[2] 陈峥嵘.呼吸衰竭新生儿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应用及护理.护理与康复.2008.517-5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