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护理论文

合集下载

新生儿日常护理论文

新生儿日常护理论文

新生儿日常护理论文【关键词】新生儿[摘要]新生儿是人一生中抵抗力最弱的时期,这就要求对新生儿的日常护理一定要科学、细心、耐心,注意新生儿保暖、皮肤护理、脐部护理、眼、耳、口、鼻的护理,科学的喂养等护理技能,给新生儿一个精心的护理。

[关键词]新生儿;日常护理;保暖胎儿从脱离母体的28d内叫新生儿,新生儿是人一生中抵抗力最弱的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后是否具有一个健康身体的关键时期,如果护理不当,便会直接影响其健康成长,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护理新生儿一定要科学、细心、耐心。

1保暖[1]由于新生儿皮下脂肪少,散热功能差,新生儿的体温极易受外界影响,若过分保暖,体温过高,超过40℃左右,甚至会引起抽风,如果保暖不好,体温下降,全身冰凉,因此,要保持适宜的温度,一般情况下,室内温度保持在20℃左右,再一,新生儿的保暖根据天气冷暖情况,给予加盖小棉被、童毯等,新生儿的皮肤娇嫩,其衣物等应以纯棉织物为首选,给新生儿穿衣要先穿上衣,穿好上衣后再裹尿布,注意尿布不宜裹太紧,以尿布不滑脱为宜,随后,整理好婴儿上衣,使其平整舒适,再放婴儿尿垫,最后,再用小棉被或小毛巾被子将婴儿包裹好,包裹婴儿时应注意,将小棉被或小毛巾被垫在婴儿身下,把两臂轻轻拉直贴身裹好,不要扎带子,使婴儿有依靠感,又不妨碍呼吸。

2皮肤护理新生儿皮肢娇嫩,应注意保护,新生儿尿量少,但次数多,因此,要做到勤换尿布,定时更换尿布。

每次哺乳前、喂水前,两次喂奶之前或喂水之间,更要更换尿布,以免食后因翻腾引起呕吐。

大便后用温水洗净臀部、揩干,涂鞣酸软膏(女孩要从前向后洗,避免粪便污染外阴部,而引起尿道感染),再换干净尿布,尿布宜用质柔软吸水强的浅色棉布,每次换下尿布应洗涤干净,用开水烫或煮沸消毒,最好能在阳光下曝晒,保持干燥,整好备好。

不宜垫橡皮布或塑料布,以免发生红臀。

如已发生,除及时更换尿布,保护局部清洁,干燥外,可用红外线灯照射,每次20min~30min,每日1次,15次~20次为一疗程,治疗时应注意保暖及烫伤。

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护理论文

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护理论文

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护理论文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

一般情况下,新生儿出生后1~2天,血清胆红素浓度即可上升到5~7 mg/dl,到第三天可上升到10 mg/dl以上,这一现象被称为生理性黄疸。

若血清胆红素浓度超过17~20 mg/dl,即为新生儿黄疸。

过高的胆红素会导致新生儿发生脑损伤,出现可逆或不可逆的神经系统损害。

蓝光治疗是新生儿黄疸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护理策略,以期提高其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

一、蓝光治疗的原理蓝光治疗是利用具有较高能量和波长较短的蓝色光治疗新生儿黄疸。

蓝光的波长在400~480 nm之间,能有效刺激人体内色素细胞的代谢,促进胆红素从皮肤中转移出来,防止对神经系统造成潜在威胁。

同时,蓝光还能促进维生素D3的形成,确保新生儿的健康发育。

二、蓝光治疗的实施1、环境准备:蓝光治疗室应保持光亮舒适,噪音较小、不易引起婴儿惊醒的环境。

为避免交叉感染,治疗室内需保持清洁。

室温较高,应适当降温,以减少婴儿的水分流失。

2、掌握治疗时间:蓝光治疗时间由医生根据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浓度、疾病严重程度及治疗效应等因素进行制定,一般为5~7天。

治疗效果良好,血清胆红素浓度正常后即可停止治疗。

3、保证治疗安全:蓝光治疗时间一般在2~4小时,婴儿全身暴露在治疗设施下,应注意保暖,避免寒冷感染。

治疗过程中需保持医护人员的密切观察,随时了解婴儿的身体状况。

如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治疗。

三、护理措施1、缓解焦虑情绪:蓝光治疗时间较长,很容易引起婴儿的焦虑情绪,影响治疗效果。

家长可以给宝宝讲一个简单有趣的故事、哼一段温馨的歌曲或轻抚宝宝安抚其情绪。

2、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正常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过程,因宝宝暴露于大量光照下,会出现大量汗液及肠胃中水分丧失,容易引起体液的失衡。

护理人员应及时喂养,避免婴儿出现脱水现象。

3、减缓皮肤敏感:由于婴儿皮肤幼嫩不耐受,蓝光照射会导致婴儿皮肤敏感、红肿等情况。

新生儿护理调查论文

新生儿护理调查论文

新生儿护理调查研究分析摘要:目的:新生儿护理人员卫生情况调查研究分析;方法:抽取300名新生儿科护理人员,进行卫生规范调查,通过考核、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附录b要求采样方式进行记分统计分析;结果:调查考核率100%,调查合格为56.67%,高级职称为69.77%;初级职称为45.24%,调查发现高职称合格率高于初级职称。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调查【中图分类号】r65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311-01医院感染常是直接或间接通过手传播[1]。

其他研究表明,经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发生医院感染约占30%[2]。

手部卫生是关系到医患安全,提高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的大事。

因此,手卫生对保障医疗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降低院内感染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手卫生(hand hygiene)是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总称[3]。

为了掌握新生儿科护理人员手卫生的卫生学指标,对我院新生儿科护理人员采集的手样本进行了统计分析。

1研究对象与方法1.1余杭区妇幼保健院在2010年2月-2012年2月之间抽样调查300名新生儿科护理人员卫生情况,进行卫生规范调查,通过考核,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附录b要求采样。

被检者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水液浸湿的棉拭子在双手指曲面从指跟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涂擦过程中同时转动棉拭子;将棉拭子接触操作者的部分剪去,投入10ml 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及时送检。

1.2检测方法:将采样管在混匀器上振荡20秒或用力振打80次,用无菌吸管吸取1.0ml等检样品接种于灭菌平皿,每一样本接种2个平皿,平皿内加入已溶化到45℃左右的营养琼脂16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置37℃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

1.3细菌菌落数总数计算方法:细菌菌落总数(cfu/cm2)=平板上菌落数×稀释倍数/采样面积(cm2)。

新生儿臀红护理论文

新生儿臀红护理论文

关于新生儿臀红护理之我见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臀红的护理方法。

方法:加强新生儿的一般护理和特殊护理。

结果:采取正确的护理方式能有效避免新生儿臀红现象的产生。

结论:对新生儿出现的臀红现象应该采取正确的护理方法。

关键词:新生儿;臀红;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308-01新生儿皮肤娇嫩,再加上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粘稠,难免发生臀红。

什么是新生儿臀红呢?简单来说就是新生儿臀部皮肤长期受尿液、粪便及湿尿布的刺激、摩擦或局部湿热等引起皮肤潮红,破溃甚至糜烂及表皮破脱。

现在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新生儿一般会用纸尿裤或是纸尿片,因透气性及质地参差不齐,也会对新生儿的臀红造成一定的影响。

1新生儿臀红的病因本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主要是新生儿皮肤娇嫩,尿布区域的皮肤长时间受尿、便的刺激,皮肤表面及粪便中细菌分解尿液中的尿素,产生大量氨,浸泡和刺激皮肤。

腹泻时,稀便中会有较多的脂肪液及变形杆菌和微生物,均可诱发和加重臀红,继发细菌、真菌感染[1]。

2新生儿臀红的临床表现及分型皮肤损害限于尿片区域,皮肤可见红斑、丘疹、糜烂及溃疡,按其损害程度可分为:轻度:局部皮肤潮红,皮疹及呈粟粒样,皮肤波及肛门2-3cm。

中度:皮损波及整个臀部或是皮疹融合成片。

重度:皮疹波及大腿内侧及下腹部,外阴表皮剥脱并有渗出[2]。

3护理在明确了新生儿臀红的症状及原因后,紧接着应该采取的是正确的护理方法,消除新生儿的臀红现象。

正确的护理方法包括一般的护理和特殊护理。

3.1一般护理:3.1.1细心护理,注意喂养。

实行严格的隔离制度,患儿为人工喂养,奶瓶器具进行严格的消毒,我院主要采用高压灭菌消毒。

实行一人一瓶一奶嘴,一人一用一消毒。

还要控制奶温,做到温度适宜。

3.1.2保持皮肤清洁,每日沐浴前护理人员要严格洗手,注意消毒,以防手上沾污的细菌带到新生儿娇嫩的皮肤上面发生感染。

新生儿肺炎的护理毕业论文

新生儿肺炎的护理毕业论文

新生儿肺炎的护理毕业论文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实践报告题目:新生儿肺炎的护理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毕业专题√类型:指导老师: 李敏王艳分院: 医学院班级:护理1032班护理1035班学号:1026053240 10260535431026053511姓名:朱燕红林燕萍袁丽7>2013年 4 月 16日新生儿肺炎的护理护理1032班护理1035班朱燕红林燕萍袁丽学号:1026053240 1026053543 1026053511【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的护理方法,以配合临床治疗,降低患儿死亡率。

方法结合实习医院3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

结果积极正确的护理对促进患儿的尽早康复非常重要。

结论在护理新生儿肺炎的工作中,护士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掌握护理技巧,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治愈率。

【关键词】? 新生儿肺炎病情观察对症护理目录1资料与方法 (5)1.1一般资料 (5)1.2病情观察方法 (5)1.3新生儿肺炎患儿的护理 (6)2结果 (8)3讨论 (8)4结论 (9)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由于新生儿各方面发育均不健全,极易出现窒息、呼吸功能不全和循环衰竭等,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占新生儿死亡的10%~20%。

[1]新生儿肺炎分为吸入性和感染性;感染性肺炎可以发生在宫内、分娩过程中或出生后,可由细菌、病毒或原虫感染引起。

[2]新生儿肺炎的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

重症常伴有心力衰竭、神经系统症状和消化系统症状。

由于是新生儿发病,在治疗过程中对护理的要求更高,病情及患儿各种体征的变化均需通过护理人员的密切观察才能掌握,因此,恰当的护理和细致观察对提高治疗效果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3]通过对实习医院2012年5月至2013年3月30例新生儿肺炎的病例护理观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就新生儿肺炎的观察及护理要点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3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男2l例,女9例;年龄1-24 d,平均年龄12 d;足月顺产6例,剖腹产14例,早产儿10例;本组病例中感染性肺炎26例,吸入性肺炎4例。

新生儿护理论文范文

新生儿护理论文范文

新生儿护理论文范文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自我保健意识和法律保护意识也逐渐增强,尤其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面对的都是有着家庭重托不会言语的小生命,新生儿科护士肩负着孩子们康复安全和孩子家庭幸福和谐的责任。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新生儿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新生儿护理论文范文一:新生儿科病房人性化护理研究随着人们医学认识的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希望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关心和照料。

人性化护理服务是随着患者需求而逐渐产生的一种新护理模式,已经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

新生儿科病房都是一些身体较为虚弱、抵抗力较差的新生儿,在进行护理时,采用人性化护理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

以浙江省舟山市妇幼保健院80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探究人性化护理在新生儿科病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浙江省舟山市妇幼保健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新生儿科病房收治的800例患儿进行研究,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0例。

将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对调查表与护理质量考察表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对照组患儿未采用人性化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服务。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进行比较分析。

具体的人性化护理服务措施如下。

(1)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对人性化护理服务的认识。

人性化护理服务理念对于新来的护理人员而言还感觉到相当的陌生,在护理过程中难以充分的做到人性化护理服务。

对于工作未满两年或者经验较少的护理人员加强对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人性化护理服务的认识。

树立起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着想的服务理念,积极主动的发现患者的问题并帮助其在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对患者进行关怀、关心给予患者无微不至的照料,是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核心内容。

人性化护理服务就是尽可能的为患者多做一些事情,帮助患者多解决一些困难。

护理人员根据患儿以及患儿家属的情感和特征,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了解患者在治疗护理过程中的切身的需求。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实行舒适护理论文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实行舒适护理论文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实行舒适护理的体会【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313-01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的发展,现代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护理工作已从单纯的疾病护理向以病人为中心的身心整体护理转变。

舒适护理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其目的是使患儿在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降低不愉快的程度[1]。

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将舒适护理应用于临床中,使患儿获得了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满足感和安全感,受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报告如下。

1环境的舒适护理(1)为患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住院环境。

监护病房保持室温在24℃~26℃,湿度55%~65%,环境要清洁,通风良好,设施简单、实用、科学、安全、合理。

被服统一卡通面料,色泽柔和,减少患儿对传统白色医院的恐惧感。

使其环境生活化,符合其心理需要。

病房实行湿式清扫,定时开窗通风,各种治疗护理集中进行,动作轻柔,避免在病房和走廊大声喧哗,光线适宜,使新生儿充分感受到适宜的温度、湿度、充足光线等带来的舒适。

(2)暖箱的舒适准备让高危新生儿躺在类似母亲子宫的暖箱中,最能满足其舒适,安全的需要。

能避免因体温的不衡定给高危新生儿带来的不舒适,甚至造成缺氧、低血糖、硬肿、生长迟缓等一系列不良后果。

要严格掌握温箱性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定期检修,保持暖箱清洁完好,调试箱温控制在32℃~34℃,湿度控制在55%~65%,并以软棉被覆盖,固定于箱内,放置高危新生儿头部的一侧犹如鸟巢,防止高危新生儿活动时撞伤头面部。

2心理的舒适护理nicu除常规治疗外,同时应给予发育支持护理。

因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由于情感发育要求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而他们可能会出现各种焦虑或紧张的迹象,如失神、异常的哭吵、对照料者关注眼神的反感等,此外也会随之出现生理发育迟缓。

因此更要做到爱的需求及护理。

2.1给予母爱:要使患儿满足爱的需要首先要给予母爱,母爱不仅指母亲给予的,我院为全护理病房,患儿离开母亲,可在他人的爱抚和关怀下同样保持其正常心理状态。

新生儿喂养护理综述5000字论文

新生儿喂养护理综述5000字论文

新生儿喂养护理方面的研究综述报告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的喂养方式护理研究进展。

方法采用文献法,通过在网上,图书馆等搜集整理新生儿的喂养方式护理资料。

结论目前新生儿常用喂养方式为除母乳喂养和部分母乳喂养,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例如一些早产的新生儿,由于胎龄不足等等原因他们常常不能实现纯母乳喂养,所以本文探究新生儿喂养的方式护理,对新生儿喂养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对新生儿喂养技术的护理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并进行总结和建议,以指导临床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喂养方式;护理前言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新生儿的健康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新生儿是一个巨大的群体,代表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但是目前新生儿中很容易出现新生儿,需要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进行人工喂养。

NICU新生儿由于各方面发育不成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很容易患者上各种器质性疾病,这些有机疾病将直接或间接影响新生儿的营养摄入。

所以合理、科学的喂养对新生儿的生存、生长、发育、健康和营养至关重要。

然而,NICU新生儿的喂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包括食物的选择和准备、新生儿的喂养技术等。

协调新生儿吮吸和吞咽食物的能力对喂养技术的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新生儿喂养的影响因素1.1胎龄的影响一般来说,胎龄25~30周的新生儿肠胃蠕动范围比较小,并且蠕动不规则。

35周的新生儿会内促进对食物的蠕动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肠胃功能更加完善。

胎龄越小的新生儿,体重越轻,胃肠功能越低,就很容易出现为喂养不耐受的情况。

1.2围产期因素影响围产期的胎儿因为产时缺氧,体温过热等等因素,会是新生儿的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全,出现代谢紊乱、肠蠕动改变的情况。

经过多年的研究,OriO1e等人发现65.2%的喂养不耐受病例发生在出生后2周内,与围产期因素密切相关。

1.3喂养时间的影响新生儿因为身体各方面的发育不完全,肠道功能也不完全,所以喂养时间也很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护理论文
【摘要】新生儿是指出生28天之内的孩子,存在很多与其他阶段孩子不同的地方,为了能让他们得到更周到的照顾,就一定要从生理的各个方面对他们进行全方位的剖析认识。

所以本文以我市某院为研究对象,并从此院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间出生的新生儿中抽取部分个体,分为两组进行随机观察,并对两组进行比较新生儿的死亡率,以及新生儿家属对医院护理的满意度,最后针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对比,得出新生儿护理中常常会出现的一些疏漏之处,同时提出一些预防新生儿危险问题的对策,希望提高新生儿护理的安全指数,降低新生儿意外发生的可能性,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字】新生儿;护理;风险管理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取我市某医院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出生的新生儿300名,并将这些新生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在随机抽取的情况下,观察组内的男婴有65人,占观察组内所有新生儿的43.3%,其女婴为85人,所占比例为56.7%,而这些新生儿在出生时的体重大约在2.6-3.5kg,胎龄基本上在35-40周左右;而在这些新生儿中,顺产的新生儿为70人,占总人数的46.7% ,其剖腹产有80人,占53.3%;而在对照组中的男婴有80人,所占53.3%,其女婴为70人,所占比例为46.7% ,其出生时的体重大多在2.6-3.8kg,胎龄32-38周;而在对照组的150名新生儿中,顺产的有90人,所占比例在这些新生
儿中的一半以上,即为60%,而剖腹产60人,所占比例为40%。

在这些新生儿当中都没有任何的疾病,出生时一般情况良好。

2、方法
首先将300名新生儿随机并均衡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于观察组,除了对新生儿进行常规护理以外,有增加了对于风险问题的特殊管理;而对对照组的新生儿仅仅使用常规的护理方法。

在经过一定的时期,对两组新生儿额死亡率进行比较,并获取新生儿家长对新生儿护理的满意度。

二、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的新生儿死亡率:观察组150名新生儿中没有一例发生,对照组150名新生儿中死亡4人,占2.7% 。

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两组新生儿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满意120人,占80%,一般20人,较差10人;对照组满意100人,占66.7%,一般为30人,较差20人,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1:观察组与对照组新生儿死亡率 n(%)
表2:观察组与对照组家属满意程度 n(%)
三、讨论
新生儿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1)静脉穿刺存在隐患
1)输液穿刺不成功。

由于小儿的身体有很多地方没有发育完全,导致小儿静脉输液本身就有很多不便,如果再加上个别孩子自身基础
条件不好的,时常会出现护理人员屡次穿刺不成功的情况。

而且,新生儿的身体反射属条件反射,受到穿刺针的刺激,就会发生趋避反射,更是加大了穿刺的难度。

2)输液的滴速不稳定。

医护人员在对小儿进行输液时,会根据其自身情况和药物特点,选取合适的输液速度,虽然很多时候加入了输液泵和留置针的应用,但是在输液过程中仍会出现小儿会更换体位碰到或者压到输液针的情况,这都有可能加快或者减慢输液速度。

3)静脉采血。

小儿的静脉采血首选颈外或者股静脉进行穿刺,但是由于小儿身体条件特殊,对于这两个部位的暴露程度不够,再加上小儿哭闹时家长过分的焦虑、不当的配合方式等,都会增加医护人员操作的难度,甚至造成恶性循环。

(2)护理操作中不遵守操作程序
在小儿护理期间,部分医护人员会因为麻痹大意或者经验不足而不能按照规范流程完成工作,轻则犯些可以弥补的小错,重则酿成大祸。

而且在进行护理操作的同时,必须认真做好护理记录,以便自身查对和对家属进行讲述。

(3)人员因素分析
由于医疗和护理之间的配合、个人自身工作习惯、患儿缺乏自我保护能力以及家属不能时时事事对无陪护病房内的患儿进行照顾等各种因素,使得医生跟护理的责任变得尤为重大。

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在对患儿进行基本救治期间,能够切实负起治病救人的责任,立足于
本职工作,拥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对待每一个需要看护的患儿,成为他们真正的“守护神”。

(4)查对制度执行不严密
在日常工作中,由于医护人员个人的疏忽导致医疗事故屡有发生。

例如,患儿较多、工作量较大的情况下,就很可能发生医生开错药、护士打错针的情况,也许在普通病房或者成人病房这种情况会被家属或者患者及时发现,避免引起严重的后果。

但是在无陪护的新生儿病区,医生和护士作为第一责任人,如果没能认真及时做好查对工作,面对无行为能力的患儿,造成的危害很可能无法挽回。

(5)不能有效地跟患儿和家长沟通
患儿在住院期间,因为不能得到家长的陪护,而且很多人对医学的了解知之甚少,所以跟家长做好良好的沟通十分必要,一则能够使家长对患儿的目前状况和病情发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提高家长对医务人员的信任程度,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的可能性。

二则在患儿需要特殊治疗时,通过与家属的有效沟通,得到家属的认可,以争取及时的治疗时机和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籍孝诚.儿科临床指导[M].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 2009.
[2] 董启琴.新生儿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6): 89- 90.
[3] 王文琴.新生儿护理体会.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21):57- 59.
[4] 高琼.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对策. 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08): 21-23.
[5] 高群.浅谈对新生儿护理的方法. 吉林医学, 2009,(20):56-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