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前期欧洲浪漫主义文学67

合集下载

朱维之《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

朱维之《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

第6章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6.1 复习笔记一、概述(一)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主要特征1.浪漫主义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普遍流行的一种文艺思潮。

它们是法国大革命、欧洲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潮时期的产物。

2.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1)欧洲浪漫主义思潮就是在如火如荼的阶级斗争和民族解放斗争的革命风暴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2)这一时期流行的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与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兴起也有密切的联系。

3.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1)浓重的感情色彩,自由的理想抒发,强烈的个性张扬,是浪漫主义的一个最突出、最基本的特征。

(2)浪漫主义文学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对大自然的歌颂。

4.浪漫主义文学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最适于感情抒发的诗歌方面,但小说和戏剧创作方面也有相当的成绩。

浪漫主义小说和戏剧同样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因此,大胆地发挥作家的主观想象力,使用夸张手法,多以大自然为背景,情景交融地描写奇异的情节和情感化的人物,便成为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主要特点。

(二)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和发展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欧洲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生活和文化传统也不一样,因而,浪漫主义文学在各国发展的情况就不完全相同。

1.德国的浪漫主义文学(1)在重新发现中世纪的研究热潮中,德国最先创建了浪漫主义的理论,兴起了浪漫主义文学的探索。

如以奥古斯特·施莱格尔、弗利德里希·施莱格尔、诺瓦利斯、蒂克为代表的“耶拿派”就是以缅怀过去、歌颂中世纪为其理论和创作的出发点,后两人的作品还带有较重的宗教神秘色彩。

(2)霍夫曼主要是通过奇异和荒诞的故事来反映现实,对现实中的黑暗现象进行讽刺,代表作是《小查克斯》。

(3)沙米梭是是德国19世纪头20年浪漫主义作家中进步倾向较明显的一个。

他的代表作《彼得·史雷米尔奇异的故事》是德国19世纪最流行的小说之一,小说具有明显的反资本主义倾向。

世纪浪漫主义

世纪浪漫主义

3.民主旳象征
主题:自我、发明、民主
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麦尔维尔
美国作家麦尔维尔 (1819—1891)当过银行 职员、农业工人、教师和捕 鲸船上旳水手等。其小说以 描写航海奇遇和异国风情闻 名,后来旳作品具有哲理深 度和象征意义,主题比较严 厉。他旳后期作品大多体现 锋利旳社会问题。
长篇小说《白鲸》
《草叶集》
出版于1855年,收入 诗歌14首;今后不断增 长新诗再版,至第九版 增至诗歌400首。诗集取 “草叶”为名,象征自 发旳生命力与发展;也 象征着民主理想,和广 大一般人民旳日常与神 圣。
惠特曼 WALT WHITMAN
惠特曼:美国民族诗人, 代表作:《草叶集》
草叶
1.生命力旳象征 2.发展旳象征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
拜伦(1788——1824) 生于贵族家庭,成年后世袭 英国上议院议员席位。著有 长诗《恰尔德 哈洛尔德游记》 《堂璜》等。其诗具有强烈 旳对抗意识和深沉忧郁且挖 苦犀利旳风格。因受到统治 阶级排斥而离开英国,后参 加希腊解放斗争牺牲。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
雪莱((1792—1822) 与拜伦齐名。著有长诗 《麦 布女王》(1813)《伊斯兰 旳起义》(1817)等。诗剧 《解放了旳普罗米修斯》 (1819)塑造了一种不屈不 挠旳斗士形象,歌颂革命。 其诗《西风颂》《致云雀》 等预言美妙世界必将来临。
法 国浪漫主义文学:
夏多布里昂和斯塔尔夫人是法国浪漫主义 旳早期代表,前者带有贵族倾向,后者具 有民主倾向。
夏多布里昂旳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说《阿达 拉》、《勒内》;
斯塔尔夫人旳文艺批评专著《论文学》、 《德意志论》是法国浪漫主义最早旳理论 著作;
缪塞在小说《一种世纪儿旳忏悔》中塑造 了一种“世纪病”形象沃达夫。

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概述

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概述

“死亡诗人”诺瓦利斯 (1772-1801)

《虔敬之歌》、短诗《夏青特和洛森 绿蒂》; 《夜颂》悼念他所爱的一个14岁便死 去的未婚妻索菲而写,歌颂黑夜和死 亡,否定人生,充满病态心理和神秘 主义色彩; 崇尚中世纪天主教统治的社会。
2、海德尔堡派




海德尔堡出版的《隐士报 》; 代表作家阿尔尼姆、布伦 塔诺合编民歌集《儿童的 奇异的号角》; 格林兄弟《格林童话》; 霍夫曼的小说选集; 海涅早期诗歌创作。
抒情叙事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

诙谐的模仿斯宾塞《仙后》的庄 严史诗体,将主人公恰尔德· 哈洛 尔德的出游比作中世纪游侠骑士 的冒险经历。根本目的是反映拜 伦在欧洲等国游览时的所见所闻, 揭示他对欧洲大陆现实生活的真 实感受。 反对专制暴政和异族侵略、渴望 自由独立、歌颂民族解放斗争是 长诗的基本主题。

维克多· 雨果
由此可以看出,浪漫主义具有强烈的阶级 性和政治倾向,它以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反 对封建专制主义。
一个时代的文化风气

在浪漫主义的文学运动中,“浪漫主 义”(Romanticism),含义比较固 定,特指在英、法、德三个主要国家 出现的文化环境,共同的特点是崇拜 感情,崇拜大自然,反对古典主义的 权威和传统。
(一)德国浪漫主义文学



德国是浪漫主义文学的诞生地。18世 纪60年代,Romantic一词传入德国 (德语称Romantisch)。 18世纪末,德国仍处于封建割据状态,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是在恐惧法国革命 和接受德国古典哲学“自我中心论”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德国早期的浪漫主义以两个文学团体 为标志。


《唐璜》艺术特色:

探究19世纪欧洲文学的风格

探究19世纪欧洲文学的风格

探究19世纪欧洲文学的风格19世纪是欧洲文学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标志着文学艺术形式的多样化和风格的复杂化。

在这个时期,欧洲文学经历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等多种文学风格的演变和碰撞,影响了后世文学的发展。

本文将尝试探究19世纪欧洲文学的风格。

浪漫主义19世纪初期,欧洲文学开始出现了一股“浪漫主义”的风潮。

这一时期的文学风格强调个性、情感和主观性,反对以理性为中心的启蒙主义文化和约束传统文学风格的规范。

浪漫主义文学着眼于超越惯常的感知和经验,强调恢弘、神秘、深远的史诗、传说和神话元素,以及创造性和幻想的特征。

在这个时期诞生了很多浪漫主义的文学巨匠,如德国浪漫派诗人歌德、肖乐、诺瓦利斯等,英国浪漫派诗人拜伦、雪莱、济慈等。

这些文学巨匠的作品充满着浓郁的情感、幻想和诗意,以及对理性文化和社会制度的质疑和反叛。

同时,浪漫主义文学也对欧洲文学的后续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实主义随着工业革命和城市化的推进,欧洲社会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人们面对的现实和问题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19世纪中期,欧洲文学的主流开始转向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文学强调真实性、客观性和生活常态,化繁为简,尤其是对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的关注。

它对文学的写作方法和主题进行了根本的变化,以写实、自然和现实为基础,通过描述小人物的生活、人际关系和社会现象,反映社会命运和劳动阶层的处境。

而这些小说和作品的好处是它们讲述人们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关系着人们的生活,而且和文学的风格和技巧相关。

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有法国作家巴尔扎克、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英国作家狄更斯等。

在他们的作品中,人类的现实经验被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反映了作品背后的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

现实主义文学在很大程度上重塑了欧洲文学的主流方向,对后来的现代文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自然主义19世纪后期,作为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分支,自然主义文学迅速崛起。

自然主义强调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更加注重自然科学和社会学观察方法的运用,对写作技法和课题研究方法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强调“以事实为根据,以实验为方法,以科学的精神进行文学创作”。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懒散的时刻英格兰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拜伦的第一部诗集以及针对该诗集发表的评论的反驳性长篇讽刺诗东方叙事诗1取材于东欧地中海各国和土耳其等地的作品包括6部互相独立诗篇异教徒阿比托斯的新娘海盗莱拉巴里西那科林斯的围攻等
第六章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是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流行
于欧洲、而后波及美洲的文艺思潮。
• 诗歌主要表现大自然与宗法农村生活,名篇有 《丁登寺》、《不朽颂》、《孤独的收割女》、 《序曲》等。
华 兹 华 斯 故 乡
华兹华斯故居
§ 柯勒律治(1772-1834)
• 诗歌喜用异国题材与怪 诞情节,擅长渲染奇幻神 秘的浪漫气氛,语言绚丽 而富于音乐性; • 代表作是《古舟子咏》。 §骚塞(1774—1843) • “湖畔派”三诗人之一。
§ 斯塔尔夫人(1766-1817)
• 是法国“浪漫主义的产婆”;
• 著有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最早
的理论著作《论文学》 与
《论德国》;
• 小说《黛尔芬》和《柯丽
娜》写女性不美满的的婚
斯塔尔夫人画像
姻和戏剧性经历,是法国文学史上最早探 讨妇女问题的作品。
§贝朗瑞(1780-1857)

是杰出的“歌谣诗人”;
浪漫主义绘画(透纳 英国)
• 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1、 第一代浪漫主义——代表作家是“湖畔派”诗 人。 他们曾隐居于英国西北部湖区,
由此得名;他们的诗作一般远离社 会斗争,讴歌宗法式的农村生活或 自然风景,描写奇异神秘的故事和 异国风光,缅怀中古时代的“纯 朴”,以此来否定丑恶的城市文明。 湖 区 风 光
• 雪莱的名作还有《麦布女王》、《伊斯兰的起义》、
《西风颂》、《云》、《致云雀》等。

西方文艺理论史——从柏拉图到尼采 第八章 19世纪前期浪漫主义文艺理论

西方文艺理论史——从柏拉图到尼采 第八章  19世纪前期浪漫主义文艺理论

三、施莱尔马赫
施莱尔马赫(Friedrich Schleiermacher, 1768—1834)与施莱格尔兄弟的诗人群体关 系密切,并曾参与《雅典娜神殿》的活动。
第三节 英国浪漫派
一、华兹华斯
华兹华斯(W Wordsworth,1770— 1850)在1798年与柯尔律治共同出版《抒情 歌谣集》以后,曾为1800年的第二版和1815 年的新版分别撰写了序言,这是其诗论的 主要内容。
复习思考题
1、施莱尔马赫为什么被称为“现代诠释学之 父”?
2、柯尔律治与华兹华斯对“想象”的论说有何 区别?
3、斯塔尔夫人划分“南方文学”与“北方文学” 的文化依据何在?
4、雨果论说文学发展诸阶段的用意何在?
(一)诗歌的题材——“微贱的田园生活”
华兹华斯主张诗歌要取材于“微贱的田 园生活”,是与他对西方最早的工业文明 之感受相关的;乃至有研究者认为华兹华 斯的《抒情歌谣集》虽然远离了法国大革 命的政治背景,却表现出诗人对同样深刻 的英国工业革命的反映。
(二)诗歌的本质——ຫໍສະໝຸດ 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华兹华斯认为:诗起源于原始的情感 流露,“一般说来,各民族最早的诗人都 是出于由真实事件所激发的热情而写作 的”,所以他们“写得自然”、“感 受……强烈”。因为诗歌就是“感情的历 史和科学”。
(三)诗歌的语言——“人们真正使用的语言”
华兹华斯反复强调一种“更纯朴有力 的”、“从屡次的经验和正常的情感产生 出来”的、“人们常用的”、“由热情产 生的”、“接近人们的语言”的诗歌语言, 而刻意避免所谓“诗的词汇”。这在英国 诗歌史上可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四)诗人的特征——五种能力
观察和描绘的能力 强烈的感受能力 沉思的能力 想象和幻想的能力 虚构的能力

6第六章 十九世纪初期欧洲文学

6第六章 十九世纪初期欧洲文学

第六章十九世纪初期欧洲文学[学习提示]学习本章,要了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它的基本特征和它反对古典主义的斗争,要了解浪漫主义文学的两种不同甚至对立的倾向和流派及各国代表作家的创作成就,重点掌握拜伦、雨果、普希金等作家的创作中所体现的民主主义思想和人道主义精神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和艺术成就,进一步明确浪漫主义文学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第一节概述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欧美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浪漫主义文学。

一、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主要特征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上半叶为繁荣时期。

首先,它是法国大革命催生的社会思潮的产物。

其一,法国大革命标榜“自由、平等、博爱”传遍欧洲并深入到人们的意识当中。

其二,《人权宣言》所宣布的自由竞争的法则,形成了一种社会心理:资产者、小资产者都企图通过巧取豪夺,有朝一日达到权利和财富的顶峰;在革命中破产落魄的贵族,也力图利用新的社会法则来改善自己的地位。

人们对飞来好运的期望变得更加炽热,耽于好梦和幻想成为普遍的社会心理状态。

其三,对贵族来说,大革命使他们失去了天堂,于是,悲观颓唐、消沉阴郁的情绪,人生虚幻、命运多舛的感慨以及对神秘彼岸的热烈向往,便纷然杂呈;对资产者、小资产者来说,启蒙思想家所描绘的理想社会图景在资本主义现实面前破灭,不免使他们失望、苦闷、彷徨。

这种社会现象和心理为浪漫主义的盛行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其四,法国大革命对一些作家直接产生了影响。

在德国的图宾根,为祝贺攻克巴士底狱,大学里树立了自由神胸像,歌德、谢林、荷尔德林在城郊植下了自由树,施莱格尔撰文指出大革命是当代三大事件之一。

大革命对英国湖畔派诗人也产生了影响。

法国大革命对这些作家浪漫主义倾向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其次,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欧美浪漫主义文学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第三,文学史发展的必然。

浪漫主义作为创作方法,同现实主义一样,古已有之。

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潮与发展

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潮与发展

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潮与发展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是一股文化思潮,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时兴起于欧洲,囊括了文学、艺术、音乐等多个领域。

这一思潮具有强烈的主观情感和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强调自我意识和自由,引领了当时欧洲文学的发展。

一、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潮和特点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潮最早出现在英国,随后在欧洲其他国家也得到发展。

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强调情感与感性的表达。

在此前提下,它对理性思维和常规道德观念进行了挑战。

强调个人情感、内心深处的感动与灵感,在艺术创作上逐渐增强。

浪漫主义文学对社会的批判和反思也是重要特点。

浪漫主义文学对自由、平等、人性、英雄主义等课题保持关注和讨论,追求自由、平等的社会,提倡人性的真善美。

同时,浪漫主义文学也在对社会存在不满的同时,对人类自然和精神世界反思和探索。

二、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数个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影响。

(一)英国浪漫主义文学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源自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不同于大陆欧洲的浪漫文学,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具有其独特性。

诗人Byron的作品歌颂自由和反对抑制的观念,Shelley的作品则更多地批判了当时英国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矛盾。

(二)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在19世纪初兴起,与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相比有更深厚的哲学基础。

比如普鲁斯特,主张诗歌的合理性和自由选择的权利,同时对18世纪绝对主义政治体制的批判也成为他作品的一个重要内容。

另外,一位重要代表人物华格纳的作品也呈现了对18世纪中期以来对哲学和社会的反思和批判。

(三)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和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类似,同样强调个人自由、灵感、自然、爱情等。

代表人物维克多·雨果(Hugo)的作品打破了时空界限,表现了极端复杂的人性和恢弘的宏大主题。

(四)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从19世纪初开始,代表人物包括普希金(Pushkin)和列夫·托尔斯泰(Tolstoy)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九世纪前期欧洲浪漫主义文学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被称为“湖畔派”三诗人,华兹华斯(1770-1850)、柯勒律治(1772-1834)和骚塞(1774-1843)。

他们曾隐居于英国西北部昆士兰湖区,由此得名;他们的诗作一般远离社会斗争,讴歌宗法式的农村生活或自然风景,描写奇异神秘的故事和异国风光;常通过缅怀中古时代的“纯朴”来否定丑恶的城市文明。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积极浪漫主义运动的代表。

“拜伦式英雄”是指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作品中的一类人物形象。

他们体魄健美,外貌非凡,经理充沛,才干出众,高傲倔强,既不满现实,要求奋起反抗,具有叛逆的性格;但忧郁、孤独、悲观,脱离群众,我行我素,始终找不到正确的出路,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因而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这一形象反映了拜伦内心的矛盾。

例如,抒情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中贵公子哈洛尔德,《东方叙事诗》之一《海盗》中的主人公康拉德,哲理剧《曼弗雷德》中的主人公曼弗雷德,等等。

拜伦
艺术特点
1,强烈的主观抒情性
《游记》把叙事与抒情自由、自然地结合在一起,以哈洛尔德游历的路线把长诗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抒情主人公的议论和抒情、插叙丰富长诗的内容,强化思想感情。

2,长诗广泛地运用了对比手法,有自然与社会的对比,各民族英雄的过去与屈辱的现在的对比,人民与统治者的对比,侵略者与被侵略人民的对比,哈洛尔德与抒情主人公的对比等。

营造出强烈的艺术效果。

3,对大自然的描写是长诗中重要的内容。

这不仅表现了诗人对美丽、纯真的大自然的热爱,而且诗人寄情于景,以景写情,或抒发主人公的情怀,或寄托诗人的自由精神和美好理想。

4,长诗的语言生动、自然、简洁、流畅,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唐璜》是诗体小说,是一部内容深广的政治讽刺诗。

这部长篇叙事诗也是诗人创造天才的一座丰碑。

歌德称赞它是“一部绝顶天才之作”。

1827年10月,雨果发表《<克伦威尔>序言》这是浪漫主义的宣言书。

在这篇文章里,雨果提出了一条新的美学原则:美丑对照原则。

美丑对照原则的贡献
1,从理论上阐述了丑在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了滑稽丑怪事物的描绘的审美意义,从而有益于文艺题材的扩大,使文艺能够更广泛,更真实地反映生活。

2,强调在美丑比较、对立和斗争中表现美,有益于加深文艺反映生活的深度和提高艺术效果。

3,为打破古典主义的悲剧喜剧不能互相混淆的清规戒律,提供了进一步的理论根据,有利于戏剧艺术的发
艺术特征与成就
1、情节紧张奇特、想象丰富瑰丽、场面宏伟变幻
2、强烈的戏剧性。

①运用戏剧结构组织情节,以广场为大舞台,因而带来了戏剧般的流动的叙事视角。

内视角集中于一点,外视角不断流动,这是戏剧手法。

②采用了戏剧意义上的悬念、发现、突转。

3、极度夸张的手法
4、主观抒情
巴黎圣母院:建筑史上“奇迹”、“巨大的石头交响乐”、“每一块石头都生动的体现出艺术家的天才加以修饰了的用千百种形式表达出来的劳动者的幻想”
5、对照手法:贯穿于始终、体现在局部、渗透于细节
⏹十九世纪中、后期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批判地再现当时存在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解剖性的暴露、撕毁所有一切的假面具,故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

-----高尔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