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山区公路避险车道设计

合集下载

浅谈山区公路紧急避险车道的设计

浅谈山区公路紧急避险车道的设计

浅谈山区公路紧急避险车道的设计摘要:文章针对近年来省内公路建设逐渐向山区发展的趋势,结合省内外避险车道的发展情况,对紧急避险车道的设计方法作一探讨。

关键词:山区公路;避险车道;设置原则;设计要点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vince highway construction in recent years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XiangShanOu gradually, combin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side and outside of the hedge lane, to an emergency the design method of the driveway discussed in this paper.Keywords: mountainous highway, Hedge lane; Setting principle; Design key points of the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避险车道,是为在行使过程中制动失灵或无法正常控制的车辆专门设置的一条应急的安全车道。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中规定,连续长陡下坡路段,危及运行安全处应设置避险车道。

但目前相应的规范还没有出台,避险车道的设置在线形、材料、防撞等附属设施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给使用避险车道的司机和车辆带来一定的隐患。

本文主要针对山区公路紧急避险车道的设计方法作一探讨。

1、避险车道的发展及作用避险车道最早起源于美国并有30多年的历史,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发现失控车辆经常冲出公路停在路边废料堆上,或者冲到山上用于运滚木的旧路上且未导致严重交通事故,由此道路工程技术人员受到启发修建了避险车道。

自第一条避险车道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诞生后得到很快的发展,据1990年的统计数字,美国27个州设置的避险车道数量已达170多处。

山区公路避险车道设置设计方法

山区公路避险车道设置设计方法

一、概述
国道050线广西河池保 平K3006+550避险车道
四川广元市国道212线避险车道
一、概述
连霍高速河南段避险车道
连霍高速河南段避险车道
二、现有避险车道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避险车道起步较晚,相关的研究很少,国家对 紧急避险道尚无统一标准。 由于缺乏科学依据,规范或指南的引导,已建成的避 险车道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有些车辆冲入避险车道驾 驶员仍然不能逃脱死亡或严重伤残的厄运,避险车道没有 充分发挥真正的作用。
四、避险车道组成及设计
制动砂床的深度:具有一定深度是保证材料完全发挥其滚 动阻力的必要条件。制动砂床的材料深度不应小于46厘米,一 般来说深度范围在46厘米至76厘米,沿着避险车道入口至前方 30米深度应由浅至深过渡,由7~10厘米过渡至正常深度(46 ~76厘米)。 制动砂床的排水系统:制动床集料被污染或板结的主要原 因是缺乏适当的排水系统。 对制动床造成污染的细料主要是通过水的漫流带来的。这些 细料充实在集料的孔隙中,使集料的密实度增加,导致其滚动 阻力减小。 因此,完备的排水系统是保证制动床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保 障。
山区公路避险车道设置
2011
主要内容
一、概述 二、现有避险车道设置存在的问题 三、避险车道的设置方法和类型 四、避险车道组成及设计 五、工程实例
一、概述
山区公路为克服道路高差,设置连续长坡难以避免。连续长下坡和 重型车辆的结合存在着潜在的危险,超载超限又加剧了危险。
一、概述
近年,我国的事故统计表明,山区公路的事故主要集中在长陡 下坡,而且事故后果严重。 长下陡坡的事故原因:连续制动导致刹车毂温度急剧上升,引 发刹车系统出现功能性故障,发生车辆失控的现象。
四、避险车道组成及设计

避险车道专项方案

避险车道专项方案

一、方案背景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网络的不断扩大,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逐年上升。

在山区高速公路的长大下坡路段,由于地形复杂、坡度大,载重货车因制动失效发生的事故尤为突出。

为有效提高道路交通安全,减少交通事故,有必要在重点路段设置避险车道。

二、方案目标1. 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减少因制动失效导致的交通事故。

2. 保障驾驶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驶入避险车道,避免事故扩大。

3. 提升避险车道的使用效率,确保其功能发挥到极致。

三、方案内容1. 避险车道设置原则- 根据道路实际情况,合理规划避险车道的位置和数量。

- 确保避险车道与主线道路的连接顺畅,便于驾驶员快速驶入。

- 考虑到车辆制动距离,合理设置避险车道的长度和宽度。

- 依据地形条件,合理选择避险车道的坡度。

2. 避险车道类型- 按照功能,避险车道可分为普通避险车道和紧急避险车道。

- 普通避险车道适用于一般制动失效的车辆减速。

- 紧急避险车道适用于制动失效且需要紧急减速的车辆。

3. 避险车道设计方法- 根据车辆制动性能和驾驶员反应时间,确定避险车道的长度和宽度。

- 合理设计避险车道的坡度,确保车辆在驶入时能够有效减速。

- 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和标线,引导驾驶员正确驶入避险车道。

- 在避险车道两侧设置排水设施,防止积水影响车辆行驶。

4. 避险车道维护与管理- 定期对避险车道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并修复损坏的设施。

- 对避险车道进行专项养护,确保其功能发挥到极致。

- 加强对驾驶员的宣传教育,提高驾驶员对避险车道重要性的认识。

四、实施计划1. 制定详细的避险车道设置方案,明确各阶段工作内容和时间节点。

2. 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勘察,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 进行避险车道的设计、施工和验收工作。

4. 对避险车道进行维护和管理,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

五、预期效果通过实施本专项方案,预计可达到以下效果:1. 交通事故发生率明显下降,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 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

山区公路避险车道的设计应用

山区公路避险车道的设计应用

工程科技1概述随着山区经济的发展需求日益增多,更多的公路工程建设在各地立项开建,工程人员因此积累了很多在山区修建公路的宝贵经验,也认识到了山区公路需要着重关注行车安全的重要性。

山区公路工程的建设与平坦地形条件下存在很大的不同,工程量更大,所面临的影响因素更多,还要应对上坡下坡的安全设计。

为了更好的保障山区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行车的安全性,通常要修建避险车道,避险车道就是一种避险专用车道,山区公路存在较大的坡度,而且是无法回避的,公路的线路上存在大量的陡坡,而且坡的长度较大,而且陡坡的分布较为密集,这就要求更好的控制车速,在正常行驶车道的外侧增加修建一条避险车道,如果有高速行驶的车辆出现失控情况,就可以利用这条车道为缓冲,达到减速的目的,保障行车安全,减少安全事故现象的发生。

2避险车道的设置原则及设置位置2.1设置原则分析。

避险车道的设置是为了保障行车的安全,是在车速失控的情况下紧急避险的重要保障,要根据车辆高速下的刹车或者减速的制动距离来制定避险车道的宽度,要保持足够的距离大小。

在一些上下坡的急转弯的右侧,通常要设置好避险车道,防止车速过快冲出车道,造成重大的交通事故。

2.2设置位置分析。

避险车道要达到合理的利用程度,在设计阶段要合理对避险车道进行布置和定位,将其放置在最险要的位置上,降低安全风险。

要充分的考虑到避险的作用,运用多种施工处理方法,完善避险车道的合理设置。

下面是两种避险车道位置的确定方式。

2.2.1工程法。

工程法所提供的就是过往避险车道的施工经验,它建议避险车道应该设置在连续长下坡路段中陡坡路段小半径曲线的下坡道路坡底部分,因为这一位置是失控车辆事故的多发区域,所以在小半径曲线的切线位置设置避险车道,就能极大缓解失控车辆的危险性,为他们创造安全进入避险车道的机会。

再者从驾驶员的驾驶心理角度出发,在连续长下坡路段的下半段位置设置避险车道也是合理的。

2.2.2坡度严重率的系统分级法。

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联邦公路局就研究了一套关于山区公路坡路的行车研究标准,叫做“坡度严重率分级系统”。

山区公路避险车道设计

山区公路避险车道设计
t e e e g n y e c p n a e i he n c s iy o sa ls h m r e c s a i g L n n t e e st fe t b ihme l c t n、 e me r a a t r 、 u p rig nt o a i o g o ty p r me es s p o n t ta i nd s f t a i te t . rf c a aey fcl i se c i
路段 有 时不 可避 免 。车辆 在这 些连 续 长大下 坡 路段 上行 驶 , 为长 时间 使用行 车 制动 , 得制 动器 温度 因 使
急剧 上 升 , 动 “ 制 热衰 退 ” 象 突 出 , 重 时 车 辆 制 现 严
动 能力完 全 丧失 , 就 给行 车 安 全 带来 了严 重 的 隐 这
[ sr c]E egn yecpn n s s dt as ee egn ym aue , ei e r Abta t m re c sa i l ea l t i hp si m re c esrsi d s n df ga a a c v s g oa
r n wa e i l o e r e c s a i g a d s c r r i . i ri l ni e h o e tc a d f r in u a y v h c e t me g n y e c p n n e u e pa kng Th sa tc e u f s t e d m si n o eg i
图 1 典 型 避 险 车道
F g e 1 Ty c le e g n y e c p n an iur pia m r e c s a i g l e
患 。避 险车 道就 是 专为 失控 车辆 紧急 避险 而设 置 的

山区公路避险车道的设计

山区公路避险车道的设计

避险车道是专为制动失灵车辆紧急避险而设置的休止车道,一般由标志标线、减速路面、路侧护栏、端部抗撞设施和施救设施等组成。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公路事业也焕发出勃勃生机,避险车道成为保障行车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不受损失的重要设施。

避险车道情况由于受地形,投资等诸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山区公路的路线线形,纵坡等技术指标超出规范要求且无法调整,在小半径转弯和连续大纵坡下坡路段,下坡车辆常常因为制动失灵而造成安全事故。

根据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真正体现公路设计安全第一的人性化思想,全国许多山区道路开始设置或着已经设置的避险车道例如福建漳龙高速,山西大运高速,丹拉高速河北张家口段等,都设置了若干个避险车道,在减少交通事故损失等方面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避险车道有四种基本型式即砂堆、下坡坡床、水平坡床和上坡坡床。

每一种型式都可按具体情况应用在工程实际中,以便与设置现场的位置和地形相吻合。

设计指标的选用下面结合将工程实例对上坡坡床式避险车道的各个组成部分指标的选用进行说明(图1、图2)。

设置条件避险车道应设置在车辆可能失控的连续长陡下坡路段,一般情况当平均纵坡≥4%,纵坡连续长度≥3Km,交通组成中大、中型车辆比例较高时,应考虑设置避险车道。

丹拉高速河北张家口段为国道主干线,是联系内蒙与河北和北京的重要通道,车辆多为运煤及其它物资的大型车辆,与内蒙交界处受地形限制影响连续纵坡近6Km,平均纵坡较大,因而在距连续下坡起点3.4Km处设置了一处避险车道。

设置的位置根据设计车速的不同和避险车道的纵坡差别,避险车道坡床长度可达200m,相对主线又是反坡,所以整个避险车道的土方量还是很大的,从节约资金减少造价角度来讲,避险车道应尽量利用地形条件。

丹拉高速河北张家口段中的避险车道就是利用路侧一小山包改造而成。

从平面线形指标考虑,避险车道入口应尽量布置在直线或大半径到小半径的缓和曲线起点处并以切线方向切出,确保失控车辆安全、顺势驶人。

山区车辆避险方案设计意图

山区车辆避险方案设计意图

山区车辆避险方案设计意图在日常行车过程中,山区的道路环境较为恶劣,车辆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危险情况。

为了确保车辆和乘客的安全,车辆避险方案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设计山区车辆避险方案的意图和方法。

意图设计山区车辆避险方案的主要意图是保障车辆和乘客的安全。

在山区行车过程中,道路狭窄、陡峭、崎岖,易发生车祸,如何在遇到危险情况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成为了我们关注的重点。

山区车辆避险方案的设计意图主要有以下几点:1. 减少事故风险事故的发生常常与环境因素和驾驶员的驾驶技术有关。

在山区行车中,过于陡峭的坡道、复杂的道路环境、盲区风险等因素都会增加了车辆发生事故的概率。

因此,减少事故风险是设计车辆避险方案的首要意图之一。

2. 保障车辆和人员安全山区道路条件复杂,车速较慢,但是车辆避险的风险因素较大。

因此,保障车辆和人员安全也是设计山区车辆避险方案的重要意图之一。

通过科学的方案设计,可以减少车辆在山区行驶时受损的风险,并让乘客和驾驶员免于受伤。

3. 提高行驶效率设计山区车辆避险方案的另一个意图是提高行驶效率。

山区道路环境复杂,设计合理的车辆避险方案可以让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更加快速、便捷地通过各种限制,减少行驶时间和消耗,从而提高行驶效率。

4. 探索山区车辆避险方案为了保障车辆在山区行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各种车辆避险方案,提高车辆避险技术和方案的实战效果,推动山区车辆避险方案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方法接下来,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如何设计山区车辆避险方案。

1. 了解山区路况在设计山区车辆避险方案时,首先要了解山区道路环境的特点,包括路况、路面、气候、道路宽度、路旁环境等方面。

同时,在出行前还要仔细了解当地天气和交通情况,以判断是否存在车辆避险的风险。

合理的开车时间和行车路线都要充分考虑。

2. 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了解山区路况后,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例如,在遇到水洼、雨天等湿滑路面时,应该减慢车速,避免侧滑。

山区高速公路避险车道设计

山区高速公路避险车道设计

山区高速公路避险车道设计山区高速公路是指修建在山区中的高速公路,由于地形复杂、山高坡陡、道路曲折,通行条件较为困难,因此对于山区高速公路的避险车道设计尤为重要。

避险车道是一种应急车道,在紧急情况下供车辆停车或继续行驶,以确保道路安全行车的通行设施。

下面将从设计原则、位置选择和布局设计等方面详细介绍山区高速公路避险车道的设计。

首先,山区高速公路避险车道设计的原则是突出安全性和实用性。

其目的在于提供车辆临时停靠或继续行驶的场所,应采用合理规划、结构稳固、方便快捷的设计理念,确保车道能够在紧急情况下有效发挥作用。

其次,避险车道的位置选择应根据山区地形、道路曲线和交通流量等因素进行合理确定。

在选择位置时,应尽量避免在急弯、陡坡、险处以及可视距离差较大的地方设置避险车道,以避免增加车辆刹车频率和发生事故的风险。

同时,应考虑车道对车辆行驶的影响,如选择在上坡道和下坡道的平坦区域设置,避免对车辆行驶产生过大的影响。

避险车道的布局设计应根据山区高速公路的道路宽度和交通流量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一般来说,避险车道宜设计为单向通行,通行方向与车道的行车方向一致。

如果道路宽度允许,可以设置辅助设施,如中央隔离带、警示标识等,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避险车道的长度应根据山区高速公路的交通流量和道路曲线等因素进行合理确定。

一般来说,避险车道的长度应满足车辆在避险车道停车、等待和再次行驶的需要,同时考虑车辆紧急制动的距离。

长度过短可能导致车辆停车后无法安全重新融入交通流中,长度过长则会占用过多的道路资源。

此外,避险车道的设计应考虑交通标志和标线的设置,以提醒和引导驾驶员正确使用避险车道。

应设置明显的指示标识,如“避险车道”、“紧急停车带”等,配备有足够数量的告示牌和警示灯,以便驾驶员能够及时正确地识别和使用避险车道。

最后,在进行山区高速公路避险车道设计时,还应考虑地质条件和环境影响等因素。

在山区地质条件较差的地方,应进行相应的地质勘察和防灾评估,确保避险车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山区公路避险车道设计的探讨摘要: 本文主要对连续下坡路段和载重汽车失控冲出路基等事故进行探讨。

避险车道的合理设计, 并配置标志、护栏、坡顶设置刹车检查站等服务设施可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

并介绍避险车道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避险车道的设置位置及避险车道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 避险车道;重力避险车道;沙堆避险车道;制动床1国内外避险车道的发展我国随着近年来公路的飞速发展, 交通事故率也随之增长, 在事故统计中, 长陡下坡是事故多发路段, 许多司机往往把长陡下坡易出事故的路段称为“死亡之路”, 或称为“死亡谷”, 可见其危险性。

近年来, 通过国内外技术交流, 国内的管理者和工程设计人员也效仿国外的长陡坡的工程措施, 在国内的公路连续长坡路段设置了避险车道。

但国内避险车道起步较晚, 相关的研究很少, 相应的规范或指南还没有出台。

目前, 我国避险车道设置在线形、材料、减振等附属设施上还存在着问题,给使用避险车道的司机和车辆带来了事故隐患。

本文根据避险车道现场调研发现的问题, 并翻阅国外文献及国外避险车道的实地考察, 讨论避险车道的设置方法、平纵线形、设计参数选取等。

2避险车道的位置确定方法避险车道设置应能拦住大部分的失控车辆, 避免重大交通事故发生。

避险车道位置的确定有3 种方法: 工程经验、事故发生频率和坡度严重率分级系统。

我国目前避险车道的确定依靠工程经验、事故频率两种方法。

工程经验法一般用于规划或设计中道路避险车道位置的确定, 事故频率法用于运营道路避险车道位置的确定。

工程经验证明避险车道应设置在以下位置。

(1) 连续下坡或陡坡路段小半径曲线前方: 连续下坡路段或陡坡路段与小半径平曲线相接是事故多发点, 在车辆驶入小半径曲线前, 宜沿曲线切线设置避险车道。

(2) 连续长下坡的下半部: 从驾驶员行车心理角度, 驾驶员更易接受长坡路段下半段使用避险车道。

运营道路避险车道的位置确定是以事故统计的数据为依据的, 后结合地形地势条件对避险车道选址。

无论是工程经验法还是故频率法都存在弊端。

工程经验法只能通过感性认识指出某一路段为危险路段, 而且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

事故频率法是在多起事故发生后, 根据事故多发点确定避险车道的位置, 其位置的确定是以生命和财产为代价换来的。

因此, 人们渴望一种科学的方法确定避险车道。

3避险车道的类型避险车道可分为三种类型: 重力型、沙堆型、制动砂床型。

(1) 重力型: 它是靠陡峭的坡度使车辆减速。

重力型匝道是平行于主线的上坡匝道, 它一般是建立在旧路上的, 长陡坡给司机带来的是控制车辆问题,不仅仅是使车辆停止, 而且还有车辆进入避险车道后由于重力返回主线, 影响主线上正常行驶的其他车辆的问题。

(2) 沙堆型: 将松散、干燥的沙子堆积在上坡的匝道上, 它也是靠重力及沙堆阻力来使车辆减速。

沙堆易受天气的影响(雨雪影响沙堆的稳定性) , 高数值的减速度对司机及车辆造成损伤较大。

(3) 制动砂床: 是由光滑的、粒径均匀的天然砂砾铺设在匝道上。

制动砂床主要通过砂砾的滚动阻力使失控车辆减速或停止, 它通常建立在上坡上, 因为上坡的重力分力可以增加它的减速效能; 但实践证明, 平坡和下坡型的制动砂床一样安全可靠。

由于制动砂床的安全性, 具有不受匝道坡度限制等优点, 砂床型避险车道目前已成为最普遍和最安全的避险车道形式。

我国目前建立的避险车道均以砂床型为主。

4避险车道的组成及技术参数一条完善的避险车道应当由避险车道引道、避险车道、服务车道及其他附属设施组成。

避险车道应具有2 个作用:(1) 使失控车辆从主线中分流, 避免对主线车辆的干扰;(2) 失控车辆在避险车道上, 在安全的减速度下平稳地停车, 不应出现人员受伤、车辆严重损坏的现象。

4.1 避险车道引道引道的设置, 应保证准备使用避险车道的驾驶员在引道的起点清晰地看到避险车道的全部线形,时隐时现的避险车道会给驾驶员不安全的感觉, 往往会使驾驶员避开避险车道, 而遗憾地错过一次救生的机会。

避险车道的引道的终点应设计成方型(见图1) ,可在减速前更有效地控制失控车辆。

这样设置可使车辆前轮同时进入避险车道, 保证车辆前轴两轮保持同样的减速度, 否则会造成车辆前轴两轮左右受力不均匀而导致车辆侧翻, 在避险车道入口即发生事故。

引道的设置终点宜在避险车道入口的后方, 使避险车道与主线分隔开并保证一定距离, 保证车辆进入避险车道后, 不会有石子蹦到车道外部, 特别是主车道上, 干扰正常行驶的车辆。

4.2 避险车道的线形避险车道是为失控车辆设计的, 因此它的平面线形应是直线。

我国某些山区公路的避险车道采用小半径曲线, 设计人员有可能是参照出口匝道设计的线形, 失控车辆是不能适应曲线线形的。

在这种线形条件下, 车辆有可能沿着曲线切线方向冲出避险车道, 造成翻车等事故。

避险车道的纵面线形也应是直线。

纵面线形为竖曲线的避险车道对司机和车辆来说存在着潜在的危险。

从受力的角度来说, 这是一种非常不合理的线形, 失控车辆在竖曲线上高速行驶时, 会产生时刻变化的向心力, 它和其他力合成可能产生很大的合力,即产生很大的变化减速度, 有可能超过司机或车辆所能承受速率变化范围。

因此避险车道的线形无论是平面还是纵面均应设置成直线(直坡) , 驶出角尽可能小, 使失控车辆更容易地驶入避险车道。

4.3 避险车道长度、坡度、材料、材料铺设深度避险车道的长度是根据行驶速度、坡度、砂床的原材料的滚动阻力系数而确定的。

砂床的坡度和长度的设置往往受到地形和地势及道路用地限制。

提高砂床材料的滚动阻力系数可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以下是出失控车辆停车距离和滚动阻力系数、坡度的函数关系:l = v 2/30 (r + g)式中: l 为停止距离, 英尺; v 为驶入速度,英里/h ; r 为滚动阻力系数; g 为避险车道的坡度。

我国对避险车道的材料没有详细的研究, 目前避险车道材料有沙子、天然砂砾、碎石。

这些都不是最好的砂床材料, 不能提供更有效的滚动阻力系数。

根据国外资料研究, 好的砂床材料应是圆形, 在车轮的碾压下上下砂砾通过相互的滚动、置换, 使车辆更容易陷入。

最理想的砂砾粒径应在0.5 英寸(1.27 cm ) 左右, 最小在0.25 英寸(0.63 cm ) , 最大在1.5 英寸(3.81 cm )。

这样粒径的砂砾具有较高的滚动阻力系数。

制动砂床一定深度是保证材料完全发挥其滚动阻力的必要条件。

制动砂床的材料深度不应小于46 cm , 一般来说深度范围在46~ 76 cm。

但是为了使司机有一个对减速度的适应过程, 深度是沿着避险车道入口至前方30 m 处, 材料的深度应由浅至深过渡,由7 cm 过渡至正常深度(46~ 76 cm )。

4.4 减振(防撞、消能) 设施在避险车道端部的应用由于地形的原因, 避险车道不能达到要求的长度, 可以在端部设置减振设施(防撞、消能) , 如集料堆在避险车道的端部或在端部设置防撞砂桶。

但应强调的是设置减振设施存在着很大的弊端, 在末端设置防撞消能设施而减少避险车道的长度, 从而达到节省造价的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

防撞消能设施的设置存在着两方面危险(以挂车为例) : 首先是产生严重的水平减速度, 能导致突然的垂直加速度, 能导致驾驶员受伤、失控, 可能造成更大的人员、财产损失; 第二主要是车辆前轴受力, 它们传递加速度不能和后轮匹配, 这将使车辆失去平衡, 导致货物散落、后轮分离和挂车向前倾覆。

但是由于地形地势的原因, 不能够提供足够的长度和坡度使失控车辆停止, 车辆越出避险车道会造成一系列的严重后果, 也可以采用防撞消能设施。

防撞消能设施的设置对于有可能越出避险车道的失控车辆来说, 是最后一次救生机会, 因此防撞消能设施的合理设置是非常关键的, 其设置的关键是避免产生极大的减速度。

4.5 避险车道的宽度避险车道的宽度应保证一辆以上的车辆进入避险车道, 理想的避险车道的宽度应是30~ 40 英尺(9.1~ 12.2 m ) 之间。

在短时间内, 两辆或更多车辆使用同一条避险车道的机率很小。

在一些征地困难的地区, 26 英尺(8.0 m ) 宽的避险车道可满足要求,当然条件具备时应尽量满足要求。

4.6 服务车道滚动阻力的特性对于载重汽车来说是安全的,但对于车辆驶离避险车道来说又成了障碍。

因此一些服务设施必须提供, 以便移动失控车辆, 如拖车和其他服务设备。

服务车道和地锚应当是避险车道必要的一部分。

从安全的角度, 服务车道不宜离避险车道过近, 否则会导致驾驶员误将服务车道作为避险车道, 特别是夜间, 这种误会更易发生。

4.7 排水砂床集料被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缺乏适当的排水系统。

经过调查, 对砂床造成污染的细碎料主要通过水的漫流从匝道的顶部和两侧带来。

而且在山区, 在天气转暖的时候, 会产生反渗透力, 产生管涌现象, 将泥土中的细料渗透到砂床的集料中, 造成污染。

这些细料造成砂床材料的污染不可忽视。

随着细料的增加, 细料充实在集料的孔隙中, 使砂床的密实度增加, 导致其滚动阻力变小, 使得砂床的功能减弱。

在寒冷的天气条件下, 大粒径材料加杂着被污染的细小碎料, 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薄冰。

集料之间被碎料填实, 并且坚固地冻结在一起, 并且随着湿度的增加,温度的降低, 其冻结的程度更为坚实。

因此完备的排水系统是保证砂床充分发挥其作用的重要保证。

防止砂床底部因反渗透力带来的污染, 可在砂床底部铺设土工布; 防止顶部水流漫流带来细料, 可在顶端设置土工布;防止两侧的水流漫流带来细料, 可在避险车道两侧设置排水沟;为了更有效地防止砂床的积水, 在砂床底部设置横向排水管,见图2。

5结语避险车道的设置可以减少载重汽车的失控事故率, 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根据国内外的经验,避险车道与之对应设置完善的标志、服务设施(如在坡顶设置重型车检查站) 可更有效地预防失控车辆事故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