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生命科学
参观生命科学馆的感悟

参观生命科学馆的感悟我最近有幸参观了一次生命科学馆,这是一次令人难忘的体验。
在馆内我看到了许多生命科学的奇迹,不仅加深了我对生命的理解,也让我对人类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生命科学馆以其丰富的展品和生动的展示方式吸引了许多参观者。
我首先进入了一个模拟的人体细胞,通过展示和解说,我了解到人体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每个细胞都有着不可思议的功能。
这让我想起了人类社会,一个个个体就像细胞一样,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相互依存、相互合作。
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巨大社会的一部分,我们的存在和贡献都是不可或缺的。
接着,我进入了一个关于基因的展览区。
基因是生命的密码,决定了我们的遗传信息和身体特征。
在这里,我了解到基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每个人的基因组都是独一无二的,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人类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不同的基因组决定了我们的外貌、性格、智力等方面的差异,这也让我明白了每个人都应该被尊重和包容。
在参观过程中,我还了解到了许多关于生命起源和进化的知识。
通过模拟实验和展示,我看到了生命在进化过程中的奇妙变化,从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到复杂的多细胞生物。
这让我感叹生命的伟大和进化的神奇。
生命在亿万年的演化中不断进步和适应,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我们人类也是生命进化的产物,我们的智慧和创造力让我们成为了地球上最强大的生物。
除了生命起源和进化,生命科学馆还向我们展示了许多关于生命的秘密和挑战。
我了解到了许多关于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方法,例如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
这让我明白到科学家们在探索生命奥秘的道路上付出了巨大努力,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改善了人类的健康状况,也为人类的未来提供了无限可能。
参观生命科学馆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生命的奇迹和多样性让我敬畏和感动,也让我对人类的前景充满了希望。
我们每个人都是生命的奇迹,我们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力。
只要我们保持对生命的敬畏和求知的精神,我们就能够创造出更美好的未来。
参观生命科学馆的感悟是如此的深刻和丰富,我仿佛一下子被带入了生命的奥秘之中。
小学生参观人体生命科学馆观后感作文

小学生参观人体生命科学馆观后感作文《小学生参观人体生命科学馆观后感作文一》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去参观了人体生命科学馆,这可真是一次奇妙的经历!一走进科学馆,我就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
那里有好多人体模型,还有好多关于身体的秘密。
我看到了一个大大的心脏模型,红红的,就像一个大桃子。
老师说,心脏一直在不停地跳动,把血液送到我们身体的每一个地方。
这让我想起了我跑步的时候,心跳得特别快,原来是心脏在努力工作呢!还有一个展示骨骼的地方,那些骨头看起来好神奇。
我知道了我们能站得直直的,能跑能跳,都是因为有坚强的骨骼在支撑着我们。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模型。
我看到小宝宝一点点长大,觉得生命真的好神奇。
妈妈把我们生下来,真的太不容易了。
这次参观让我学到了好多知识,我知道了要爱护自己的身体,让它健健康康的。
我以后也要多学习,去探索更多关于人体的奥秘!《小学生参观人体生命科学馆观后感作文二》哇塞!今天去参观人体生命科学馆,太有趣啦!一进去,我就看到了好多好多东西。
有大大的脑袋模型,还有小小的细胞模型。
我看到了肺,就像两个大大的气球。
老师说我们呼吸的时候,肺就会一张一合。
我想到了我感冒咳嗽的时候,呼吸都不顺畅,原来是肺不舒服啦。
还有眼睛的模型,眼睛就像一个小小的照相机。
我要好好保护我的眼睛,不然就看不到美丽的世界啦。
科学馆里还有好多好多的秘密等着我们去发现。
我觉得人体真的好神奇,就像一个大大的宝藏。
这次参观让我收获满满,我一定要好好吃饭,好好睡觉,让我的身体棒棒的!《小学生参观人体生命科学馆观后感作文三》今天,我去参观了人体生命科学馆,这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一进馆里,我就瞧见了各种各样的人体器官模型。
那大大的胃,就像一个口袋,能装好多好多的食物。
我想到自己有时候吃得太多,胃肯定很辛苦。
还有那长长的肠子,弯弯曲曲的。
老师说,食物在肠子里会被慢慢消化。
这让我想起每次上厕所,都是肠子在努力工作的结果呀。
我还看到了大脑的模型,大脑就像一个司令部,指挥着我们身体的一举一动。
上海市高中生命科学第一册第1章第1节走近生命科学

将数据表中的数据绘制成图象
• 1、区分数据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 将自变量画在横轴(x轴)上,因变 量画在纵轴(y轴)上。 • 2、确定自变量的变化范围。 • 3、决定原点(0,0)是不是一个有 效的数据点。
将数据表中的数据绘制成图象
• 4、尽可能地将各个数据点在图表中分散 开来。使图纸上的每一格代表一个合适的 单位,通常将其设置为2、5、10的倍数。 • 5、标出横轴上的数字及物理量。注意物 理量要包括单位,如质量(g)。 • 6、操作因变量时,重复步骤2-5 。 • 7、在图上画出各个数据点。
• 下列哪一位学者最先发现了遗传的基本 定律( A ) • A.孟德尔 • B.艾弗里 • C.沃森 • D.克里克
谁知道?
• 下列哪一项主要不是反映我国古代在生 物学方面的辉煌成就( B) • A.《黄帝内经》 • B.《天工开物》 • C.《齐民要术》 • D.《本草纲目》
谁知道?
• • • • • 20世纪以前的生物学主要是( B ) A.实验性生物学 B.描述性生物学 C.分子生物学 D.现代生物学
古代西方对生命科学研究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研究者 时代 主要贡献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 盖仑
列文虎克
林耐 施莱登 施旺
广泛观察动植物。 对牛、羊、狗和猴等动物进行 古罗马 解剖,得出人体结构类似这些动 物的推论。 发明显微镜,生命科学进入细 17世纪 胞水平。 生物分类法则,推动生物分类 18世纪 发展。
展望生命科学新世纪 • 后基因组学 • 转基因技术 • 基因治疗 • 生物多样性保护 • 脑科学
后基因组学 • 结构基因组 • 蛋白质基因组 • 功能基因组
基因治疗
• 研究与人类疾病有关的基因及 致病基因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 的技术。
上海市高级中学课本 生命科学 高中第一册 第一章走近生命科学 第二章生命的物质基础学案

高二生命科学学案班级:学号:姓名:日期:第一章走近生命科学第1节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纪(1课时)一、教学目标:•描述生命科学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意义。
•叙述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研究手段。
•说出我国对生命科学发展作出的贡献。
•概述生命科学面临的重大课题、现状和前景,关注生命科学发展对人类社会经济、生活和科学发展的贡献。
重点:生命科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和研究方法。
生命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
三、预习与笔记1、我想知道:2、为什么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命科学和已成为现代科学发展的最前沿,也将与一起成为现代高科技的两大支柱。
当今生命科学的研究体系是交叉、多种集成的全方位体系,它将对和的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
一、生命科学发展简史。
3、我国古代生命科学相关的著作《》、《》、《》。
4、生命科学发展重大历史事件及意义5、我国对生命科学发展的贡献成功合成和6、生命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7、生命科学是以为研究对象的的总称,它是研究活动及其的科学,并涉及到、、健康、等领域。
四、练习1.自然选择学说的创立者是()A.孟德尔 B.达尔文 C.沃森和克里克 D.施莱登和施旺2.下列哪一位学者最先发现了遗传的基本定律()A.孟德尔 B.艾弗里 C.沃森 D.克里克3.下列哪一项主要不是反映我国古代在生物学方面的辉煌成就()A.《黄帝内经》 B.《天工开物》 C.《齐民要术》 D.《本草纲目》4.20世纪以前的生物学主要是()A.实验性生物学 B.描述性生物学 C.分子生物学 D.现代生物学5.实验生物学的标志是()A.孟德尔遗传学创立 B.细胞学说创立C.达尔文进化论创立 D.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6.进入分子生物学阶段的标志是()A.20世纪30年代以来对生物大分子的研究B.1944年艾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C.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D.1988年美国实施“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7.目前一般认为,在21世纪,____ __科学和___ ____科学将是领先学科,在这两个科学领域内将有更多的突破。
主题一、二

主题一走近生命科学1.1 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纪学习内容1.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生命科学的早期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以及西方国家的科学家对生命科学早期研究的重要成果。
⏹春秋《诗经》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对动植物广泛观察⏹古罗马盖仑解剖动物2.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研究手段。
⏹早期——描述法与比较法⏹后期——实验法,以孟德尔、摩尔根等为典型3.生命科学发展中具有里程碑作用的伟大成就。
⏹17世纪显微镜发明——生命科学进入细胞水平⏹18世纪瑞典林耐“生物分类法则”,制定生物命名的方法⏹19世纪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1859年英国人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1865年奥地利人孟德尔发表《植物杂交试验》,建立遗传学⏹美国人摩尔根进一步研究分子遗传学⏹20世纪以来生命科学发展方向——宏观:生态学微观:分子生物学⏹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生物学进入分子水平⏹我国合成具有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蛋白质)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tRNA)⏹多利羊的意义——通过高度分化的体细胞(乳腺细胞)来克隆动物⏹人体胚胎干细胞研究——生命科学“阿波罗登月计划”⏹2000年,人类基因组草图绘制成功,具体内容为人类基因组的碱基对序列的测定4.生命科学发展对人类经济、生活和科学发展的贡献。
5.技术的发展对推动生命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6.21世纪生命科学面临的重大课题与未来的发展前景。
⏹脑科学未解之谜最多⏹转基因技术⏹后基因组计划⏹自己总结1.2 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学习内容1.生命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步骤。
⏹提出疑问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新的疑问2.生命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实验室规章制度和安全守则。
⏹重视观察和实验3.“细胞的观察和测量”实验。
⏹显微镜操作注意点:对光明亮先低倍镜观察再高倍镜高倍镜下只能使用细调节器,如果光暗,可以调节聚光器和光圈转换物镜要使用转换器⏹两个保卫细胞之间是气孔主题二生命的基础2.1 生物体中的化合物学习内容1.水在生物体中的含量、作用、存在形式。
第一章第1节走进生命科学世纪教案

第一章走近生命科学一、本章教材分析: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人类对生命世界的认识越来越丰富,兴趣越来越浓厚,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同时又是充满迷惑和挑战的未知世界。
本章是高中生命科学的开篇,通过回顾生命科学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展望新世纪的美好前景,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生命科学的重要意义。
本章包括《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界》和《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两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生命能够科学技生命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增强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好奇心,使之关注生命科学的发展,更加自觉地学好这门课程。
同时使学生了解什么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激励学生走进生命渴望学实验室,为高中阶段《生命科学》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题:第一章走近生命科学第1节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纪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本节教材分析:本节《走进生命科学的诗集》包括“生命科学发展简史”和“展望生命科学新世纪”两部分内容,这一节教学关键在于引起学生的共鸣,即激发学生持续的内在兴趣,并让学生注意科学家如何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中学习科学地思维,领略科学思想。
关于“生命科学发展简史”,教材首先介绍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贡献,同时介绍了《齐民要术》和《本草纲目》等科学巨著。
然后,按照整体水平——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的研究历程,以及从个体水平——群体水平——生物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这两条主要线索介绍生命科学研究发展的历程。
教材特别强调了细胞的发现、DNA双螺旋结果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等具有里程碑作用的伟大成就。
本教材注重介绍研究手段,强调了技术的发展对推动生命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于生命科学发展简史要通过一个个事例和科学家前后相续的研究让学生体会科学发现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课本知识来源于科学实践,科学家的工作是从观察到的一系列现象中“猜出”本质与联系。
以此引导学生认识学习便是观察前人的观察,以便将来自己也成为世界的观察者和问题的解决者。
参观生命科学馆感悟

参观生命科学馆感悟参观生命科学馆感悟引言:生命科学馆作为一个展示生物学、医学和遗传学等领域科学知识的场所,是一个让人瞩目的地方。
近期我有幸参观了一家生命科学馆,并希望通过本文与大家分享我的感悟和对生命科学的理解。
正文1:生命的奇迹生命科学馆向我们展示了迷人的生命现象,从单细胞生物到复杂的有机体。
这个展示不仅让我对生命的多样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还向我展示了生命的奇迹。
它将我带入了微观的生命世界,让我大开眼界。
正文2:进化与适应生命科学馆也向我们展示了进化和适应这两个基本概念。
通过观察化石、骨骼和遗传学的展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种是如何逐渐演化并适应环境的。
这个展示向我展示了自然选择是如何推动物种进化的,进一步加深了我对进化的理解。
正文3:医学与人类健康生命科学馆还有一个重要的展示是医学与人类健康。
在这个展示中,我了解到人类研究和应对疾病的进展。
展品介绍了不同疾病的原因和治疗方法,例如癌症和心脏病。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信息,我更加认识到保持健康的重要性,并对医学科学的进步感到鼓舞。
结论:参观生命科学馆给了我一个难忘的机会,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生命的奇迹和生物科学的重要性。
通过深入学习生物、进化和健康等方面,我对生命的本质有了更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我相信,只有通过深入学习和探索,在生命科学的道路上才能更进一步。
观点和理解:通过参观生命科学馆,我深刻认识到生命科学的重要性和其在人类社会中的应用。
我认为,生命科学不仅仅是为科学家和医生所研究的领域,它还贯穿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了解生物学、医学和遗传学等领域的知识,将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关注我们自身的身体健康,也能增进我们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生命科学馆的参观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我们与生命的联系是如此微妙而深厚。
我相信,通过更多的科学普及和教育,我们可以进一步弘扬生命科学的精神,推动科学的发展,并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总结:参观生命科学馆是一次令人难以忘怀的经历。
七年级上册生物总结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生物总结知识点第一章:走近生命科学生命的特征:生命具有物质性、结构性和自我更新能力。
生物的分类: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可将生物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七个等级。
显微镜的使用:掌握显微镜的基本操作方法,认识并了解显微镜的结构。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知识细胞的形态与类型:细胞有球形、扁平形、长形和不规则形等多种形态,细胞可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大类。
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主要由水、无机盐、脂质、糖类、蛋白质和核酸等组成。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膜具有物质转运、信息交流和能量转换等功能;细胞器各司其职,共同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新陈代谢的概念: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和转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过程。
消化系统的功能: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主要在消化系统中进行,该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新陈代谢的类型:新陈代谢可分为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两大类,有氧代谢是生物体获取能量的主要方式。
第四章: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的激素调节: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产生的微量有机物,具有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
动物的神经调节:神经系统通过反射来调节机体的功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动物的激素调节:动物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化学物质,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起着调节作用。
第五章:生物的繁殖与发育生物繁殖的方式:生物繁殖主要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方式,有性生殖是通过生殖细胞的结合产生新个体的方式。
胚胎发育的过程: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胚胎,最终发育成新个体。
发育的类型:发育可分为不完全变态发育和完全变态发育两种类型,不完全变态发育是指个体发育过程中经历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而完全变态发育则是指个体发育过程中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 走近生命科学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考标):(1)知道生命科学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及意义。
(2)知道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研究手段。
2、过程与方法:关注网络和报刊杂志上现代生命科学发展对人类经济、生活和科学发展贡献的相关信息和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同科学家探求的曲折与乐趣,感受科学家在探究过程中敢于质疑,勇于探险索的精神,以及严谨、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2)感悟生命科学的价值和未来的美好前景,这初步形成投身科学研究的使命感打下基础。
二、重点与难点1、重点(1)知道生命科学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及意义。
(2)知道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研究手段。
2、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的热情。
三、教学过程:(一课时)一、生命科学概念:(从生物含义:有生命物体引出)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涉及医学、农学、健康、环境等领域,关系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生命科学研究的方法:1、早期:描述法和比较法: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林耐《生物分类法则》;施莱登和施旺的《细胞学说》,达尔文《物种起源》的进化论。
主要研究手段:实验法。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揭示遗传规律三、生命科学研究层次:17世纪显微镜的发明,使生命科学研究进入细胞水平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的建立,将生命科学的研究深入到分子水平四、生命科学研究方向:宏观:生态学研究微观:中国科学家成功地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一种蛋白质)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一种tRNA)。
五、其他科学史事件:1、1997年,英国采用高度分化的体细胞成功培养出克隆羊多利”,2、1999年美国《科学》杂志将成功分离人体胚胎干细胞列为十大科学成就之首。
3、被誉为生命科学“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是人类基因组计划。
(1)人类基因组计划目标:测定组成人类DNA的30亿碱基对的序列;识别人类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位置。
(测定人体24条染色体,即22条常染色体和X、Y染色体。
)(2)中国参与的基因组工作:负责测定人类基因组全部序列的1%,即3号染色体上3000万个碱基对。
六、展望生命科学新世纪1、五大重要研究课题:(1)、后基因组学:人类基因组的后续工作。
(2)、转基因技术:依据预先设计的蓝图,用人工方法将某种生物的基因,接合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DNA中并使其表达,使后者获得新的遗传性状,产生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或创造出新生物类型的现代生物技术。
(3)、基因治疗:将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的目的。
(4)、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指来源于各种各样生态系统的形形色色活的生物体,包含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保护地球生态系统的重点。
(5)、脑科学:认识脑、保护脑、创造脑。
生命科学是21世纪的主导学科习题:1、生命科学是研究的科学。
在生命科学发展的早期,主要采用描述法与比较法,渐成为主要研究手段。
17世纪显微镜的发明,使生命科学研究进入水平;18世纪创立“生物分类法则”制定了生物命名的方法;施莱登和施旺两人提出了“”;发表《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孟德尔用豌豆实验揭示生物遗传规律;生命科学的研究向两个方向发展。
在微观领域,1953年DNA 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的建立,将生命科学的研究深入到水平。
国科学家成功地合成了(一种蛋白质)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一种)。
宏观领域已发展到水平。
2、1997年,英国采用高度分化的细胞成功培养出克隆羊多利”,1999年美国《科学》杂志将成功分离人体胚胎干细胞列为十大科学成就之首。
被誉为生命科学“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是。
课后反思:第2节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生命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2)知道高中生命科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规章制度和安全守则。
(3)初步学会高倍镜和显微测微尺的使用方法。
(4)初步学会生物细胞图的绘制方法。
2、过程与方法:(1)认识生命科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实验室规章制度和安全守则。
(2)经历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探究生物组织的过程(3)感受生命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触带着问题学习和探索生命科学的重要性。
二、重点与难点1、重点(考标)(1)生命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步骤(2)初步学会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和显微测量方法。
2、难点:(1)显微测微尺的正确使用。
(2)生命科学探究的步骤。
三、教学过程:(二课时)引言:近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基本上是从事生物领域的研究。
一、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1 以柳条鱼产仔条件的探究为例。
实验探求的基本步骤。
背景:水族箱饲养柳条鱼三年。
鱼儿活跃并开始产仔时间分别为4月17日、4月20日、4月15日。
提出问题:为什么柳条鱼在4月中旬产仔呢?作出假设:1、水温随季节变化升高,引起柳条产仔。
2、每日日照时间随着季节变化延长,引起柳条产仔。
设计实验:1、取材(生物材料和器材):引导分析研究什么(变量),其他条件的相同。
2、方法一:变量为温度。
观察现象。
方法二:变量度日照时间。
观察现象。
实施实验:按方法一和方法二进行实实验。
分析数据:记录实验数据中进行分析。
得出结论:肯定或否定假设。
新的疑问,再次循环上述过程。
进一步探求。
2、强调自变量的设立形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中要研究的什么如探求(证明)XX与什么有关。
变量是有无XX;如探求(证明)XX浓度与什么有关。
变量是是不同的XX浓度。
除自变量后,其他对实验有影响的所有变量均视为无关变量,应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并且实验组与对照组相同。
3、找应变量:确定因变量及体现指标。
如:特别的颜色、沉淀反应、有无气泡、气味的产生、形态结构、生理特性、生长发育速度。
自学阅读思考:“库鲁病”病原体的发现。
盖都赛克与库鲁病。
体验精神。
4、设计实验步骤:1、取材(容器和生物材料),分组(消除个体差异)且编号(容器)2、设置不同类型的对照,控制自变量且控制好同量;3、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写出观察指标)。
4、(定量实验) 重复( )并求平均值。
二、生命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1、生命科学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和安全守则。
生命科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
实验中要遵循操作规程、实验室规章制度、安全守则,周密观察、及时记录、科学分析2、实验1、1细胞的观察和测量(一):显微镜的使用:1、取显微镜的方法: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
2、识别显微镜:物镜和目镜,调光装置及作用:反光镜(平、面镜)和遮光器(光圈大小);3、低倍镜的使用方法:对光;观察;调镜筒时两眼须从显微镜侧面注视,高倍镜的使用方法:低倍镜观察(调粗-细准焦螺旋)-移动玻片至中央---转转换器(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调细准焦螺旋。
4、显微镜成像原理:成反像,例:P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是b,玻片移动方向举例,图象在右下方仍向右下方移。
5、、显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放大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例:(05、28)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中被相連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滿,若物镜转换为40*后,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A、2个B、4个C、8个D、16个67、显微镜下异物判断:方法:排除法。
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在低倍镜视野中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则此异物可能存在于。
(二)、细胞大小的测量:1、测量物像的大小时,只需使用目镜测微尺。
2、注意数格数时一定要让宽度或长度与测微尺平行或重叠,如果斜了结果可能有误差。
方法:转动目镜,移动玻片。
3、细胞所占目镜测微尺的格数,再乘以目镜测微尺每小格的长度,即得出细胞的实际长度和宽度4、显微镜下放大倍数越大每格长度越小,格数越多。
高倍镜下物镜测微尺每格长度X放大倍数=低倍镜下物镜测微尺每格长度。
高倍镜下物镜测微尺格数= 低倍镜下物镜测微尺格数X放大倍数。
例:显微测微尺是测量微小生物体或结构的有效工具。
经标定安装于lO目镜中的目镜测微尺在低倍镜(10)视野中的每小格长度为7um,在高倍镜(40)视野中每小格长度为1.75um。
如果在lO目镜和10物镜构成的视野中,一个酵母细胞在目镜测微尺的测量下测得其细胞长度是5格,则该细胞的具体长度值是微米;习题、1、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2、有关显微镜的使用⑴低倍镜转高倍镜时,须将需要进一步放大观察的物像部位移至,然后转动转换器,转动时,两眼须从显微镜注视,以防镜头与玻片相碰。
⑵低倍镜转高倍镜后,要使物像清晰,只能转动,如光线较暗,可调节和,使视野明亮。
⑶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先在低倍镜下观察,然后用高倍镜观察。
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象是物象比较,视野比较;且物镜与玻片之间的距离比较,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
要将视野右下方物象移到中央,则应将玻片向方向移动(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从物体的长度或宽度或直径来考虑的。
目镜为10×、物镜10×时为100倍,换物境40×后,应比原来放大了倍,但视野也相应缩小倍。
(5)若早10 X 10倍视野中测微尺每小格的长度为8um,某细胞在此视野中测量得细胞长度是10格,那么在10 X 40的视野下,该细胞长度测得应该是格,每小格的长度为 um (6)、右图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由视野(1)到视野(2)的操作过程正确顺序是()①转动粗准焦螺旋②转动细准焦螺旋③调节光圈④转动转换器⑤移动装片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⑤→④→③→②D、④→⑤→①→②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