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型手机充电器设计

合集下载

手机无线充电器方案设计

手机无线充电器方案设计

手机无线充电器方案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手机等通讯设备的种类不断增多,人类已经不再满足传统式的充电方式.这种方式的弊端就是循环使用充电设备会导致插头的损坏或者不牢固,产生漏电的危险.虽然现在已经出现了手机无线充电系统,但是还不够完善.本文通过对手机无线充电系统的剖析,让读者进一步的了解无线充电系统。

引言早在上个世纪末期,手机无线充电设备就已经诞生了.当时,它以小巧便携等特点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关注.但是当时的手机充电系统还是存在着很多弊端,例如传输距离短,难以让不同厂商出产的手机充电设备兼容等因素导致手机无线充电系统并没有广泛应用.1,手机无线充电的发展史自从两个世纪前的三十年代,迈克尔·法拉第在试验的过程中发现了随着周围磁场的变化就会产生电流.时隔六十年后,尼古拉·特斯拉以爱迪生助手的身份在光谱辐射研究时成功申请了一个专利.当时的科技非常落后,所以最终以效率低且存在危险而放弃.又经过了一个世纪的滞后,香港城市大学电子工程学系许树源教授对手机无线充电系统又做出了贡献,但是此充电系统必须让手机和充电器相接触.2007年初,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马林·索尔贾希克(MarinSoljacic)带领一些学生对无线充电又登上了一个更大的台阶,他们在两米以外成功通过无线电流点亮了一盏家用灯泡.最近,英国一家公司根据电磁感应发明了一种新型无线充电器,它看上去就像一块塑料鼠标垫,将手机等放在垫上就能充电,并且可以同时给多个手机设备充电。

2,手机无线充电的特点手机无线充电最大的优点就是不需要手机连线进行充电,它是利用磁共振在手机无线充电器和手机之间通过空气进行充电,手机与充电器相感应,那么线圈就会与电容器在手机充电器和手机之间形成磁共振.同时,无线充电可以节省空间,只要进入到无线充电器的覆盖区域就会进行自动充电.在未来的发展中,还可以发展为通过电脑对手机芯片的控制来进行充电,预计每秒中充电的电量是现在的一百五十倍.所以,这一系统可以在未来得到广泛应用.从根本上说,虽然这一系统对处在充电场的人生命没有危害的,其中的原因是电量是可以控制在同一频率的共振中的线圈进行传输.但对于这种新型的无线充电技术,很多人还会产生担忧,就像几年前对Wi-Fi和手机天线杆不放心一样.现阶段的手机无线充电技术只是刚刚的开始,并没有成熟的技术与先例.我们面临的缺点主要有距离短、功率小、效率差等因素.并且假如一些无安全保证的手机电池进入充电区可能会导致火灾意外,所以从最初出现无线充电设备到现在还没有成熟的技术.新设计的无线充电系统想要达到目标,那么解决效率与安全的问题势在必行。

基于STM32的智能多手机无线充电器的设计

基于STM32的智能多手机无线充电器的设计

手机充电时能量发送部分仍处于发射状态,不能起
收到电能后通过整流电路进行整流、滤波和电压调
到节能减耗的效果。文献[3]主要分析电磁谐振式无
节,再给负载供电。最后,WiFi 模块连接在单片机
线充电电能利用率和充电距离等问题。文献[4]研究
了无线充电耦合线圈的制作和相关电子电路的设计
上,与手机 APP 配置连接后,通过 TCP/IP 协议进行数
器以产生谐振频率的 PWM 信号(脉冲宽度调制技术)
作为逆变电路的信号源,再由 TPS28225(功率驱动电
路)将 PWM 信号转换为 MOS 管驱动信号,以驱动半
桥逆变电路工作。逆变电路产生的交流功率信号经
献[2]主要分析无线充电的效率问题,该设计在没有
并联谐振电路,以磁电能形式发送出去[3]。接收端接
备的传统充电方式 [1]。 这种充电方式存在着许多弊
同时对多个不同型号的手机进行充电,还能通过手机
端,比如频繁的插拔充电线容易造成接口松动或者
远程控制充电设备的数量并监管充电过程。该设计
因充电线损坏而引起触电。另外,不同品牌手机的
小巧、使用方便,能嵌入桌面,且具有过充过流保护和
充电接头不兼容、出门忘带充电器等问题也常困扰
- 48 -
图3
NONGJI
芯科技的集成电路专利技术,是一款专为高精度电子
研究与探索
2019
第1期
福建农机
FUJIAN NONGJI
秤而设计的 24 位 A/D 转换器芯片。与同类型其他芯
片相比,该芯片集成了包括稳压电源、片内时钟振荡
器等其他同类型芯片所需要的外围电路,具有集成度
高、响应速度快、抗干扰性强等优点。芯片内提供的

基于单片机的太阳能无线手机充电器的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太阳能无线手机充电器的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太阳能无线手机充电器的设计作者:王阳朱铝芬高宇程凯来源:《物联网技术》2019年第11期摘要:为了解决手机户外无法充电而不能正常使用的问题,设计一款基于单片机的便携式太阳能无线智能手机充电器,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由降压稳压电路将电能存储于蓄电池中,通过无线电力传输模块将电能传输至手机终端,由降压稳压处理后给手机充电,并结合单片机对充电过程进行智能监控,有效保护蓄电池。

实验结果表明,该无线充电器在光能充足、距离适当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实现太阳能无线充电。

关键词:太阳能;无线传输;单片机;蓄电池;智能监控;降压稳压电路中图分类号:TP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9)11-00-030 引言现代社会,科技高速发展,太阳能作为绿色环保能源被广泛应用,手机、耳机、键盘甚至共享单车也都进入无线时代,而手机充电器却依然被电源、插座和数据线束缚着。

太阳能作为绿色环保能源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简单便捷的无线充电方式也必将逐渐替代传统的有线充电,特别是在缺乏电能的地方,太阳能无线充电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故研制一款便携式太阳能无线手机充电器非常有意义。

然而,市面上的一些太阳能无线充电器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太阳光照强度的变化引起太阳能电压输出不稳定;(2)无线传输的稳定性不强及距离限制问题;(3)蓄电池充电保护不完善;(4)不具备显示、报警功能。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设计一款基于单片机的便携式太阳能无线智能手机充电器。

1 总体方案设计太阳能无线手机充电器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板、降压稳压电路、无线电力传输电路、单片机电压采集监控电路、无线电力接收电路、手机充电电路、充电保护电路等组成,实现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通过无线供电方式为手机等设备供电。

具体设计框图如图1所示。

2 硬件设计2.1 太阳能充电及降压稳压电路设计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可直接将光能转换为电能,为了解决太阳光照强度不稳定导致电压不稳定的问题,本文采用多块太阳能电池板进行串并联以提高电压,再利用稳压器降压后给蓄电池供电,从而确保输出相对稳定的电压。

无线充电器电路原理及设计

无线充电器电路原理及设计

无线充电器电路原理及设计引言无线充电器是一种方便的充电设备,它通过电磁感应实现无线充电,不需要插入充电线即可对充电设备进行充电。

本文将介绍无线充电器的电路原理和设计。

电路原理无线充电器的电路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发射器和接收器。

发射器原理发射器是无线充电器的核心组件,它负责产生并传输电磁场。

发射器电路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 电源模块:负责提供电源给发射器电路。

2. 信号发生器:产生高频交流信号。

3. 驱动电路:将高频交流信号放大并传输到发射线圈。

4. 发射线圈:通过电流在线圈中产生磁场。

发射器原理是利用信号发生器产生高频交流信号,并经过驱动电路放大后,传输到发射线圈。

发射线圈中的电流会产生磁场,这个磁场会传输到接收器中。

接收器原理接收器是无线充电器的另一个重要部分,它用于接收发射器传输的电磁场并将其转化为电能供给充电设备。

接收器电路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 接收线圈:接收发射器传输的磁场并将其转化为电流。

2. 整流电路:将接收到的交流电流转化为直流电流。

3. 电源管理模块:对转化后的直流电流进行管理和分配。

接收器原理是接收发射器传输的磁场,通过接收线圈将其转化为交流电流,并经过整流电路转化为直流电流。

电源管理模块对直流电流进行管理和分配,以供给充电设备使用。

电路设计无线充电器的电路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1. 电流和电压要匹配: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电流和电压需要匹配,以确保能够有效传输电能。

2. 效率和损耗控制:设计时要考虑电能的传输效率和损耗,减少能量的浪费。

3. 安全性: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充电器的安全性,防止电流过大或其他安全事故发生。

4. 尺寸和成本:设计时要考虑充电器的尺寸和成本,选择合适的元件和材料。

电路设计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总结本文介绍了无线充电器的电路原理和设计。

通过了解发射器和接收器的原理,可以更好地理解无线充电器的工作原理,并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各种关键因素。

无线充电系统设计与实现

无线充电系统设计与实现

无线充电系统设计与实现“充电,让电池永不断电”是目前我国智能设备的普遍需求。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线充电技术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技术趋势,相较于传统有线充电方式,无线充电方式无需耗费电线等物品,且操作简单方便,不易断线,深受消费者喜爱。

为此,本文将详细介绍一款基于无线充电技术的充电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基于无线充电技术的充电系统设备1. 硬件设备无线充电系统主要由两个硬件设备组成,分别是无线充电器和无线接收器。

无线充电器通过自身的电源模块提供待充电设备所需的电能,而无线接收器则接收无线充电器的电能并将其转换为待充电设备的电能。

在满足基本功耗需求的同时,需要注意减少损耗、提高充电效率。

2. 软件平台软件平台主要由安卓系统或IOS系统的手机应用程序和微信小程序两个部分组成。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应用程序或微信小程序实现在远程控制无线充电器和无线接收器,方便快捷。

二、基于无线充电技术的充电系统原理1. 基本原理基于无线充电技术的充电系统是通过电磁感应成环路传导的原理实现的。

传输线圈一般由空气磁场和电场成的交叉垂直的电子场构成。

一般来说,空气磁场等效于交流磁场,电场等效于直流电场。

其中,允许不同频率的电磁波传输,不仅对充电效率有很大的影响,更会对直流及其它特殊负载有很大的影响。

2. 充电系统电路原理涉及的部分基于无线充电技术的充电系统电路大致分为以下三部分:电源部分、功率换算部分、载波调制和系统控制分析等。

三、基于无线充电技术的充电系统实现步骤1. 接口处理首先,需要通过调试软件对相关设备进行接口的预处理,包括发射端与接收端的控制操作。

在此过程中,需要开发相应驱动程序,实现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的数据传输,并集成控制功能模块。

2. 系统硬件实现基于无线充电技术的充电系统需要匹配电感和磁芯,需要确保两种部件的选择能够使充电系统的电感值达到一个良好的匹配。

在电路上,还需要对功率换算模块进行设计,将输入电流转换为适当的电压。

无线充电设备设计

无线充电设备设计

无线充电设备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无线充电设备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线充电设备设计的关键在于提供便捷、高效、安全的充电体验。

本文将从硬件、软件和安全方面三个方面对无线充电设备的设计进行探讨。

一、硬件设计1. 充电器技术:无线充电设备主要通过电磁感应实现充电功能。

在硬件设计中,需要考虑充电器的功率、频率和效率。

高功率能够提供更快的充电速度,但也可能导致产品发热或损坏;适当的频率选取可以减少互应干扰,提高传输效率。

2. 发射器与接收器设计:发射器和接收器是无线充电设备的核心组件。

发射器产生电磁场并传输能量,接收器接收电磁场并将能量转化为电能。

在设计上,需要考虑发射功率、接收灵敏度和充电距离等因素,以保证传输效率和充电的可靠性。

3. 充电设备布局:设计无线充电设备时,需要考虑充电设备的布局,以提供更好的充电覆盖范围。

布局要充分考虑用户使用习惯和设备放置位置。

合理布置充电器和接收器的位置,可以在无需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实现充电。

二、软件设计1. 充电管理系统:无线充电设备不仅需要实现充电功能,还需要进行充电管理。

软件设计中,可以考虑添加充电计时、电量监控等功能,方便用户了解充电情况。

同时,也可以为设备添加智能化控制,实现自动开关充电等功能。

2. 兼容性与适配性:无线充电设备设计中,需要考虑多种设备的兼容性和适配性。

可以采用主流的无线充电标准,如Qi标准,以保证与其他设备的兼容性。

同时,还可以根据不同设备的充电需求进行适配,提供多种供电方式以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三、安全设计1. 电磁辐射与电池管理:无线充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电磁辐射。

为了确保用户的健康与安全,设计中需要合理控制辐射水平,并通过电池管理实现过充、过放、过流等情况的监控和保护。

2. 防止过热和短路:充电过程中,设备可能会出现过热和短路等安全问题。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设计中需要添加温控装置和短路保护装置,确保设备在充电过程中的安全性。

共享无线手机充电器设计方案

共享无线手机充电器设计方案

电子技术• Electronic Technology98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Electronic Technology & Software Engineering【关键词】无线充电 智能手机 系统设计1 介绍2017年的秋季,苹果公司推出了其最新的iPhone 系列手机,其最大的更新之一在于iPhone 手机开始加入了对无线充电技术的支持。

尽管苹果公司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三星手机的Galaxy 系列手机已经有了无线充电功能,但由于苹果公司在行业内的影响力,苹果手机对无线充电技术的采用不仅让人们对这项技术有了更多的了解,也表明了这项技术已经足够成熟,能够被应用在智能手机等产品之上。

与传统的充电器方式相比,无线充电技术的最大优点在于其避免了充电线的使用。

采用无线充电技术后,不同电子设备可以采用统一的无线充电标准,只需要一个充电器就可以给不同设备进行充电。

无线充电技术的另一个优点在于非接触。

对电子设备而言,非接触的充电方式不需要裸露在外的充电接口,能够实现更好的防水设计。

而充电器也可以嵌入到台灯底座、桌子甚至床头柜中,方便用户随时随地实现充电。

智能手机的出现让人们意识到手机不仅仅可以用来打电话发短信,还可以用来上网聊微信。

随着人们每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越来越多,各种应用以及屏幕的耗电量越来越大,手机电池的续航能力成为了一个突出的问题。

特别是出门在外时,手机没电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各种不方便。

为了以上手机充电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餐馆、咖啡馆、火车站、机场等室内公共场所,同时支持各类手机的共享无线充电器设计方案。

2 已有技术路线及相应技术标准2.1 已有技术路线早在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已经有学者开始论述无线供电概念的可能性。

而无线充电技术真正的突破发生在2007年,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成功将2米之外的灯泡点亮。

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目共享无线手机充电器设计方案文/姜闻前有两种主流的技术路线: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和电磁共振式无线充电。

可自动断电的智能无线充电器设计

可自动断电的智能无线充电器设计

可自动断电的智能无线充电器设计因不同的类型产品需要用法不同的充电器,充电时还要寻觅合适的插口和理顺接线,笔者利用电磁感应原理,设计了智能器。

该具有自动感应充电和弥漫电后智能断电功能,不仅适用于各种不同充电和容量的电子产品,而且能够对多台不同的电子产品同时举行充电。

作品采纳智能无线充电的设计思想,具有用法便利、适用面广的优点,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1.系统概述1.1 当前充电模式状况在电子科技技术高速进展的今日,全球范围内的手机用户数量已经达到了33亿,再加上MP3、MP4等其他周边电子产品,平均不到2人就拥有一个需要充电的便携式电子产品。

目前普遍用法的都是数据线插接式充电,这种充电方式数据线接口用久了通常会有触不良等现象,而且单个充电器适应面不广,因不同的类型电子产品需要用法不同的充电器,充电时还要寻觅合适的插口和理顺接线,真可谓费时费劲;各种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充电是一件令人头痛的棘手事。

为了改良上面的现象,研发智能无线充电器是很有须要的。

1.2 作品简介及优点智能无线充电器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是非接触充电系统,不再通过导线(充电线)传输电能,而是无线传输方式充电。

没有充电所用的物理接口,与普通充电器相比,避开了插线或拔电池的棘手,具有普通充电器的工作原理;作品采纳一(充电器)对多(感应负载)充电、智能充电的设计思想;无线充电器对负载充电时,指示灯将由绿灯转换为七彩灯,手机也正确显示充电状态并智能完成充过程(试验产品为手机)。

本充电器可以同时对多个负载充电,可以自动感应是否有负载充电,达到自动充电,弥漫电后10秒自动断电,达到智能化;从而大大便利了用户。

智能无线充电器用法非常便利、一个充电器就可以满足一个家庭的需要,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成本低廉(与普通充电器价格相差不多)等优点,现在世界上许多大公司(如Sony,Intel,apple,飞利普等)也正在火热讨论中;智能无线充电必将是取代物理直插的进展方向,将绝对受到人们的欢迎和重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位论文诚信声明书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设计)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设计)工作及取得的研究(设计)成果。

除了文中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人或集体已经公开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设计)成果,也不包含本人或其他人在其它单位已申请学位或为其他用途使用过的成果。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设计)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致谢。

申请学位论文(设计)与资料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愿承担一切相关责任。

学位论文(设计)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本人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护知识产权的规定,即:在校期间所做论文(设计)工作的知识产权属西安科技大学所有。

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本人允许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本学位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并将有关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论文待解密后适用本声明。

学位论文(设计)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论文题目:无线型手机充电器设计专业:自动化本科生:曹添成(签名)指导教师:王媛彬(签名)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多,屏幕也越来越大,耗电量也就越来越大,手机充电的频率也就越来越高。

数据线频繁插拔让人在充电过程中不胜其烦,不仅如此,频繁插拔容易引起充电接口损坏,因此,需要更加便捷的手机充电方式。

无线充电是依靠磁场耦合原理将供电端电能传给电池从而实现对手机的充电,这是一种新的充电方式,克服传统有线手机充电方式的弊端,可以让充电更加的方便。

本文对手机无线充电的原理、电路、磁场耦合进行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磁场耦合谐振无线型手机充电器。

本文研究的主要工作有:阐述用555定时器和初级耦合线圈组成谐振电路,分析手机无线充电的需求,提出系统的主要的设计要求;设计手机无线充电的主电路与谐振电路,选择控制芯片的型号,并阐述手机无线充电的控制方法与流程;提高手机无线充电的可靠性,本设计采用无线手机充电的方式是电磁感应,系统有两部分组成发射部分与接收部分。

本设计在12v供电点电源,接收端可以在1.5cm左右输出稳定在4.2v电压充电,从而实现手机无线充电。

并且,电路的发射端有保护功能,防止MOS被电压击穿与短路等问题。

整个充电电路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基本的应用水平已经达到。

关键词:无线充电,磁场耦合,电路保护Subject:Design of the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for Mobile Phones Specialty:AutomationName:Cao Tiancheng (Signature)Instructor:Wang Yuanbin (Signature)ABSTRACTSince entering in twenty-first Century, with more and more smart phones, more and more screens, power consumption is also increasing, the frequency of mobile phone charging is also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Data line of frequent plugging and let a person in charge of troublesome, not only so, frequent plugging is easy cause charging interface damage.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more convenient mobile phone charging. Wireless charging is to rely on the principle of magnetic coupling will power supply end of the power transmission to the battery so as to realize the charging of mobile phone, which is a new way of charging, overcome traditional wired mobile phone charging shortcomings, so that the charging more convenient.In this paper, the principle, circuit and magnetic field coupling of mobile phone wireless charging are studied, and a wireless phone charger based on magnetic field coupled resonance is designed. The main work of this paper: describes how to use 555 timer and primary coupling coil to form a resonant circuit. Analysis the needs of mobile wireless charging, put forward the system of the main design requirements; design mobile wireless charging main circuit and resonant circuit, choose the model control chip, and expounds the mobile wireless chargingcontrol method and procedure;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mobile wireless charging, this design uses the mobile wireless charging is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The system has two parts form the transmitting part and receiving part.At 12V power supply point, the receiving end can be stable in the 1.5cm output voltage of 4.2V charging, so as to realize the wireless charging of mobile phone. In addition, the emission end of the circuit has the protection function, and prevents the MOS from being damaged by voltage and short circuit. The whole charging circuit is simple in structure, stable in operation, and the basic application level has been reached.Key words: wireless charging,magnetic coupling,Magnetic couplin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1.3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3)1.4本章小结 (3)第二章电磁感应电能传输基本理论 (4)2.1手机无线充电系统的基本原理 (4)2.2 手机无线充电系统的基本结构 (6)2.2.1能量发射端 (6)2.2.2能量接收端 (8)2.3 需求分析及设计要求 (8)2.3.1需求分析 (8)2.3.2主要设计要求 (8)2.4 本章小结 (9)第三章手机无线充电系统主电路设计 (9)3.1辅助电源93.2手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103.2.1震荡电路设计 (10)3.3手机无线充电系统接收端 (13)3.3.1整流变换电路 (13)3.3.2手机无线充电接收端控制 (14)3.3.3手机无线充电系统耦合线圈 (16)3.4本章小结 (16)第四章手机无线充电系统仿真 (17)4.1信号调制电路的仿真验证174.2本章小结18第五章手机无线充电系统原边线圈与副边线圈设计 (19)5.1线圈自感的影响因素分析 (19)5.1.1线圈尺寸分析 (19)5.1.2线圈线宽和线间距分析 (20)5.3实验验证 (22)5.4本章小结 (23)第六章总结与展望 (23)6.1全文总结 (23)6.2展望 (24)致 (24)参考文献 (25)附录A28附录B29第1章绪论在大多数的电能应用场合,主要还是经过金属导线直接传输,而目前,另一种传输方式:无线电能传输,正在慢慢的得到了应用。

1.1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电子产品的增多,而每个电子产品都有自己有线充电器,非常麻烦,而且充电的接口也容易坏。

如果无线的方式进行设备充电,既可以节约资源而且便利,还减少设备的损坏率。

同时,电子医疗的技术也不断发展,研制出了放在人体内的电子设备,进行对人体的治疗以及恢复,若是能够以无线的方式,在体外安装设备供电,以避免重复手术给病人而带来得痛苦,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随着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屏幕的尺寸也越来越大,耗电量也随之增加。

但是电池却跟不上电子设备的步伐。

所以当人们享受着电子设备所带来便利的同时,还因为充电的问题而烦恼。

随之无线充电将会使消费者欢迎。

因为每个电子产品都会有自己的配备充电器,充电器和数据线多,所以在充电器与数据线上消费也是非常巨大,但是用无线充电器就可以减少部分损失。

另外,由于有线充电需要在电子设备上有充电口,经过多次插拔容易损坏,不仅是这样,这个充电口还容易进去一些杂物,在水环境中容易发生故障。

而若采用无线充电,就可以避免这些问题,厂家可以直接将接收端封装在电子设备里边,实现手机安全、可靠、的充电,从而完美的简化人的生活,给消费者更加生活体验。

无线充电的技术,是利用空间磁场的场感应,也是电感耦合,将电能从发射端传送到手机用户,通过多年发展推广后,现在也很受关注。

到二十世纪末期,随着电子产品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更需要一种新的电能传输方式,可以预见,随着无线电传输技术不断的成熟,会在生产和生活中得到更多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