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危害辨识的方法(最新版)
(完整版)安全风险辨识

一、危害识别系统安全认为,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是危险源,系统中之所以发生事故,是由于系统中危险源的存在,要想防止事故的发生,必须首先辨认、识别危害因素,从而控制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所以危害识别成为劳动安全、职业健康的管理核心。
1、危险、危害因素概念在安全管理中,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慢性损坏的因素。
在我们学校可以概括为影响五“个平安”的所有不利因素。
(注:五个平安为 1.政治平安、 2.教育教学平安、 3.治安平安、 4.信访平安、 5.消防与交通平安)。
2、危险、危害因素辨识危害辨识就是指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通常,这个过程包括两大步骤,即作业活动分类和危险源辨识。
1 ) 活动分类危险源存在于事项的活动中,这些活动包括组织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全部参入人员的活动,所有教学现场的设备设施活动。
这些活动又分为正常、异常、紧急情况下的三种状态,过去、现在、未来的三种时态。
2 )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危险源是危险、危害因素存在的根源,包括存在位置、引发条件和机理。
危险和危害发生的原因主要分为行为性原因和状态性原因两大类。
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位置、引发条件和机理的过程,通俗地讲,危险源辨识就是找出所有作业、活动和场所中存在的危害根源。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是,结合学校教学等工作活动的特点参照《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代码》,按照工作分类、工作分析、危险源辨识和确定的程序进行。
工作分类的目的是找出工作活动特点,确定工作活动的性质,便于分类管理。
按工作性质不同和特点,学校(中心)的工作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车辆运输等主要活动,这些活动具有不同的工作性质,具有各自的特点。
工作分析的目的是通过细分工作程序和工作活动,进一步明确哪些程序和活动是必要的,哪些程序和活动是不必要和不正确的。
危险因素辨识和确定的目的是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在哪些程序(步骤)和活动中存在着危险因素,最后确定危险因素的类别。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其方法-培训

对原有风险制定或实施改进措施后尚存的风险。
03如何进行危害因素辨识
制定评价步骤
划分 作业活动
编制业务活动表,内容应覆盖所有部门、区域,包括正常、非正常 和紧急状况下的一切活动。
辨识危害
辨识与业务活动有关的所有危害,考虑谁会受到伤害及如何受到伤 害,准确描述危害事件,提出危害因素。
评价风险
料
-
-
环
-
-
法 检查JIS中安全提示
备注: 上: 头部以上、地面以上悬空不接触地面的部分 下: 脚下、工作平面以下 前: 操作过程正前方 后: 操作过程正后方 侧: 合作配合作业、交叉作业等
危害因素
序号 岗位
活动
危害事件
危害因素
现状
物 人 环境 技能 控制 应急
L
E
C
D= 风险 风险控制 L·E·C 等级 策划
序号 岗位
活动
危害事件
危害因素
现状
物 人 环境 技能 控制 应急
L
E
C
D= 风险 风险控制 L·E·C 等级 策划
备注
分值
100 40 15 7 3 1
C --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财产损失(万) 2000及以上 1000~2000 300~1000 150~300 70~150 1~70
后果
人员伤亡 3人及以上死亡
对辨识出的危害因素,运用LED法进行评价。 注:这项工作要求综合各层次人员评价得出的数据,平衡评价尺度。
制定评价步骤
评估是否为 可允许风险
现有的职业健康安全预防措施是否足以控制住危害,并符合法律的要求;
确定危险 控制计划
辨识与业务活动有关的所有危害,考虑谁会受到伤害及如何受到伤害, 准确描述危害事件,提出危害因素。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辨识方法及内容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辨识方法及内容(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安全管理制度,如通用安全、交通运输、矿山安全、石油化工、建筑安全、机械安全、电力安全、其他安全等等制度,想了解不同制度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 such as general safety, transportation, mine safety, petrochemical, construction safety, machinery safety, electrical safety, other safety, etc. systems, I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ystems ,stay tuned!危险、有害因素分类、辨识方法及内容1.危险、有害因素分类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即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19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6大类,37小类。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实用版

YF-ED-J9960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实用版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示范文稿)二零XX年XX月XX日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实用版提示:该操作规程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
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一)重大危险、危害因素重大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危害因素。
重大事故具有伤亡人数众多、经济损失严重、社会影响大的特征,我国一些行业(如化工、石油化工、铁路、航空等)都规定了各自行业确定、划分重大事故的标准,把预防重大事故作为其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重点。
重大事故隐患在不同的行业或部门、不同时期各有其特定的含义和范围,人们通过发现、整改这些隐患,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
实际上它也是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一部分。
随着化学工业、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大量易燃、易爆、有害有毒物质相继问世;它们作为工业生产的原料或产品,在生产、加工处理、储存、运输过程中,一旦发生事故,其后果非常严重。
目前,国际上已习惯将重大事故特指为重大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事故。
1993年国际劳工组织(ILO)通过的《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中定义重大事故为“在重大危险设施内的一项生产活动中突然发生的、涉及一种或多种危险物质的严重泄漏、火灾、爆炸等导致职工、公众或环境急性或慢性严重危害的意外事故”,并把重大事故划分为两大类:(1)由易燃易爆物质引起的事故。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基础知识(4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基础知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是现代化安全管理的基础,它们对于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的基础知识。
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场所、工作设备、工作环境以及工作任务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的过程。
它的目的是找出潜在的危险源,以便进一步评估和控制风险。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观察法:通过观察工作场所、设备和环境的现象和状况,寻找潜在的危险源。
例如,观察工作场所的现场布局、设备的运行状态、工作人员的行为等。
2.调查法:通过询问和调查,了解工作场所、设备和环境中存在的潜在危险源。
例如,询问工作人员对工作环境和设备的看法和意见,调查工作场所的历史记录和事故情况等。
3.检查法:通过检查工作场所、设备和环境的相关文件和记录,找出潜在的危险源。
例如,检查安全标志、操作规程、设备维护记录等。
4.测量法:通过测量和监测工作场所、设备和环境的相关参数,发现潜在的危险源。
例如,使用测量仪器测量噪音、震动、温度、湿度等。
5.分析法:通过对工作场所、设备和环境进行系统分析,识别其中存在的危险源。
例如,使用因果图、故障树分析等方法,找出危险源与事故的因果关系。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对潜在危险源造成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的过程。
它的目的是确定风险的程度和可能性,以便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风险评价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定性评价:使用专家判断或经验法对风险进行定性评估,将风险分为高、中、低等级。
例如,采用专家访谈法、专家意见法等。
2.定量评价:使用统计分析或数学模型对风险进行定量评估,得出具体的风险值。
例如,采用事件树分析法、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法等。
3.层次评价:将风险分成不同层次进行评价,分析风险的组成部分和相对重要性。
例如,采用层次分析法、层次动态评价法等。
4.多指标评价:考虑多个因素对风险的影响,建立多维度的评价指标。
JSA风险分析、危害辨识及安全控制措施(最新版)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JSA风险分析、危害辨识及安全控制措施(最新版)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make mistakesJSA风险分析、危害辨识及安全控制措施(最新版)一、范围与应用领域1、目的为规范工作安全分析,识别工作中每个工序、每个环节、每个阶段的风险因素,提出保护措施以消除风险或将风险降至可接受的程度,确保作业人员健康和安全,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河北瑞鹏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所属的各施工项目部、临时施工现场、以及各施工班组。
二、参考文件1、公司工作安全分析管理程序2、GWDCD1/EMS205-2008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控制程序3、GWDCD1/HSEMS206-2008对危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控制程序4、GWDCD1/HSEMS237-2008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方案控制程序5、GWDCD1/HSMS3023-2008“两书一表”管理规定三、术语和定义1、工作安全分析(JobSafetyAnalysis简称JSA)注:以下正文中均使用该简称。
指:事先或定期对某项工作任务进行风险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达到最大限度消除或控制风险目的的方法。
2、暴露频率每单位时间某事件发生的(或估计发生)次数。
3、严重性可能引起的后果的严重程度。
4、可能性后果事件发生的概率。
5、危害能引起人员的伤害或对人员的健康(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情况。
(危害=暴露频率×严重性)6、风险事件后果严重程度和发生的可能性的综合度量。
危险危害辨识的方法

危险危害辨识的方法危险危害辨识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用于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危险和危害,以便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来预防事故和伤害发生。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和工具,可以帮助进行危险危害辨识。
1. 风险评估矩阵:风险评估矩阵是一种常用的工具,用于将事故的概率和严重程度以不同的等级进行分类。
根据概率和严重程度的不同组合,可以确定不同的风险等级,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2. 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FMEA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用于识别和评估各种故障模式及其对系统功能的影响。
通过分析故障潜在的原因、频率和后果,可以识别可能导致事故和危害的关键点,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3. 事件树分析(ETA):ETA是一种以事件为节点的图形表示方法,用于分析和评估事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通过对可能的事件序列进行概率计算,可以确定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可能的后果,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4. 健康风险评估:健康风险评估是一种对人体暴露于化学品、放射性物质和生物物质等有害因素的潜在风险进行定量评估的方法。
通过测量和评估暴露水平、吸收途径和健康效应等因素,可以确定相关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5. 安全检查清单:安全检查清单是一种逐项检查和记录可能存在的危险和危害的工具。
通过对工作场所进行巡检,可以发现潜在的安全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6. 事件回顾和教训获取:事件回顾和教训获取是一种借鉴经验教训的方法,通过分析过往的事故和故障,识别相关的危险和危害,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这种方法侧重于从过往的错误中获取教训,以避免将来的事故和伤害。
除了以上方法和工具,还有其他一些常用的危险危害辨识方法,如故事板、危险导图、层面分析法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危险危害辨识。
需要注意的是,危险危害辨识不仅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还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和更新,以确保识别的危险和危害仍然有效,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和分析事故和故障的信息,以进一步改进危险危害辨识的方法和工具。
危险源辨识方法有哪三种

危害识别方法有数十种,例如安全检查表,危害前分析,危害和可操作性研究,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LEC 方法,存储量比较方法等。
1.安全检查表方法安全检查表方法是一种列出并分析一系列项目以确定系统和场所的状态是否满足安全要求的方法。
通过检查,发现了系统中的隐患,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检查项目可以包括场地,周围环境,设施,设备,操作,管理等方面。
2.初步危害分析初步危害分析(PHA),也称为初始危害分析,是一种安全评估方法。
在每次生产活动之前,特别是在设计的开始阶段,都要分析系统的危害类别,发生条件和事故后果,并尽可能评估潜在危害。
3.危害和可操作性分析危害和可操作性研究也称为HAZOP。
这是一种系统的危害分析方法,以ICI的Mond分支在1960年代开发的指导性语言为核心。
它已经应用了40年。
4.故障树分析故障树分析(FTA),也称为故障树分析,是安全系统工程中最重要的分析方法。
故障树分析从可能的事故开始,从顶部到底部查找顶部事件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事件,然后到基本原因事件,并用逻辑图表示这些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
5. LEC评估方法在这种方法中,使用与系统风险相关的三个因素的乘积来评估操作员的伤亡风险。
这三个因素是:l(事故的可能性),e(暴露的危险)和C(顺序,事故的可能后果)。
给出三个因素的不同等级来确定不同的分数,然后使用三个分数的乘积D(危险)来评估工作条件的风险。
扩展数据危险源的控制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技术控制,人类行为控制和管理控制。
1.技术控制主要技术包括消除,控制,保护,隔离,监视,保留和转移。
有关技术控制的具体内容,请参见第三章和第四章的相关内容。
2.人的行为控制这是为了控制人为错误并减少人为错误行为对危险源的触发作用。
人为错误的主要形式是:操作错误,命令错误,错误判断或缺乏判断,粗心,无聊,懒惰,疲劳,紧张,疾病或生理缺陷,错误使用防护设备和防护装置。
控制人的行为首先是要加强教育和培训,以实现人的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安全管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危险危害辨识的方法(最新版)危险危害辨识的方法(最新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
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
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
"安全第一"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危险危害因素:一、什么是危害因素与危险1、劳动保护与职业安全卫生:两者是同一概念的两种不同命名定义: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在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工伤事故及职业病、实现劳逸结合和在职工、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等方面所采取的各种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的总称。
2、伤亡事故: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3、职业病:是指职工在生产环境中由于工业毒物,不良气象条件,生物因素,不合理的劳动组织以及一般卫生条件恶劣的职业性毒害而引起的疾病。
4、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危险因素是指突发性和瞬间作用)、(危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
二、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一、按直接原因分类(一)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1.设备、设施缺陷(如刚度不够)2.防护缺陷(防护不当)3.电危害(漏电)4.噪声危害5.振动危害6.电磁辐射(X射线)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8.明火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湿气体)11.粉尘与气溶胶(有毒性粉尘)12.作业环境不良(缺氧)13.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14.标志缺陷(无标志)15.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二)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1.易燃易爆性物质2.自燃性物质3.有毒物质4.腐蚀性物质5.其他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三)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1.致病微生物2.传染病煤介物3.致害动物4.致害植物5.其他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四)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1.负荷超限2.健康状况异常3.从事禁忌作业4.心里异常5.辨识功能缺陷6.其他(五)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1.指挥作用2.操作失误3.监护失误4.其他错误5.其他因素(六)其他危险、危害因素二、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一)参照GB6441-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分为16类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5.触电6.淹溺7.灼烫8.火灾9.高处坠落10.坍塌11.放炮12.火药爆炸13.化学性爆炸14.物理性爆炸15.中毒和窒息16.其他伤害(二)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分为1.生产性粉尘2.毒物3.噪声与振动4.高温5.低温6.辐射7.其他危害因素三、危害辨识的主要内容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过程中,应对如下方面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分析与评价:(一)厂址从厂址的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周围环境、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方面进行分(二)厂区平面布局1.总图: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布置;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工艺流程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距离等。
2.运输线路及码头:厂区道路、厂区铁路、危险品装卸区、厂区码头3.建(构)筑物:结构、防火、防爆、朝向、采光、运输(操作、安全、运输、检修)通道、开门、生产卫生设施。
4.生产工艺过程:物料(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湿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
5.生产设备、装置a.化工设备、装置: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b.机械设备:运动零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c.电气设备: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d.危险性较大设备、高处作业设备e.特殊单体设备、装置:锅炉房、乙炔站、氧气站、石油库、危险品库等f.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部位g.工时制度、女职工劳动保护、体力劳动强度h.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四、危害辨识方法(一)直观经验法该方法适用于有可供参考先例,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危害辨识过程,不能应用在没有可供参考先例的新系统中。
1、对照、经验法: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评价对象危险性和危害性的方法。
该方法优缺点:--优点:简便、易行;--缺点:受知识、经验、资料限制、易遗漏(如建筑行业的安全检查表)。
2、类比方法:利用相同或相似系统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职业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危害因素。
(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即应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的部分方法进行危害辨识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系统,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
通常的方法有:事件树(ETA)、事故树(FTA)三、物质及作业环境危害辨识(一)易燃易爆物质1、凝聚相化学爆炸物质1)火炸药:雷汞、叠氮化铅、三硝基间笨二酚铅、四氮烯、三硝基重氮酚、2,4,6--三硝基甲苯(TNT)、2,4,6--三硝基甲苯硝胺(特屈尔)、黑索金、奥克托金等各种火药,在受热、摩控、撞击、冲击波、电火花、激光甚至可见光的作用下,能发生爆炸,具有极强的破坏力。
2)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进行氧化反应导致自燃、爆炸的物质:硝化棉、赛珞珞、黄磷、三乙基铅、某些氮化物、甲胺、丙烯腈等物品。
3)常温下能与水或水蒸气反映产生可燃气引起燃烧爆炸的物质:金属钾、钠、碳化钙、一氯二乙基铝、三氯化磷、五氧化二磷、三氯氢硅等。
4)极易引起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强氧化剂、氯酸钾、氯酸钠、双氧水、过氧化钠、过氯化钾、次氯酸钙、高锰酸钾、重铬酸纳、化烟硫酸、发烟硝酸、纯氧气等5)受到摩控、撞击或氧化剂接触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硫磺、樟脑、松香、精萘等2、气相爆炸物质分三类:Ⅰ类(矿井甲烷;Ⅱ类(爆炸性气体、蒸气);Ⅲ类(爆炸性粉尘、纤维)又可分为:1)爆炸性气体混合物:a.闪点:接近火源、发生闪燃现象的最低温度b.燃点:空气中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c.爆炸权限:爆炸的可燃物浓度;d.密度:单位体积的浓度2)爆炸性粉尘:(二)腐蚀和腐蚀性物质物质表面与周围介质发生化学反应或电化学反应而受到破坏的现象称腐蚀。
电化学腐蚀:锅炉壁和管道受水的腐蚀,金属设备在大气中的腐蚀,其原理与电镀一样,腐蚀后可能发生事故,特别对易燃,有毒物质设备的腐蚀。
化学腐蚀:对人体皮肤、肺部、对设备等腐蚀性物质分类:a.无机酸性腐蚀物质:硝酸、硫酸等b.有机酸性腐蚀物质:如甲酸、HCOOHc.无机碱性腐蚀物质:NAOH、HCOOHd.有机碱性腐蚀物质:丙醇钠e.其它无机和有机腐蚀物质(三)生产性毒物毒物是指以较小剂量作用于生物体,能使生理功能或机体正常结构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死亡的物质。
(生产性毒物是职工在生产过程中接触的毒物)1、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GB5044-85《职业性接触物危害程度分级》共56种?Ⅰ级(极度危害)13种?Ⅱ级(高度危害)26种?Ⅲ级(中度危害)12种?Ⅳ级(轻度危害)5种2、毒物危害因素分析1.分析工艺过程,查明生产厂、处理、储存过程中存在的毒物名称和毒物危害程度等级;2.用已经投产的同类生产、作业岗位的检测数据作为参考类比;3.分析毒物传播的途径、产生危害的原因(四)、生产性粉尘:生产过程中,有尘作业工人长时间吸入粉尘,能引起肺部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病变,硬化、丧失正常的呼吸功能,导致尘肺病。
(五)、噪声:LD80-95《噪声作业分级》(六)、振动:振动危害包括:全身振动(ISO2631)和局部振动(GB10434-89)(七)、辐射:1.电离辐射(X射线、Y射线)2.非电离辐射[微波、紫外线(电焊)3.GB8702-88《电磁辐射防护规定》4.GB10436-89《作业场所微波辐射卫生标准》5.GB10437-89《作业场所超高频辐射卫生标准》6.GB8703-88《辐射防护规定》7.GB10435-89《作业场所激光辐射卫生标准》(八)、高温、低温:GB4200-84《高温作业分级》、GB/T14440-93《低温作业分级》、GB935-89《高温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九)、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一)重大危险、危害因素重大危险、危险因素是指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危害因素。
重大事故特指为重大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事故,重大事故包括:1、由易燃易爆物质引起的事故,2、有毒物质引起的事故(二)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国际劳工组织建议用以发鉴别重大危险装置的重点物质物质名称数量1、一般易燃物质易燃气体高易燃液体200t50000t2、特种易燃物质氢环氧乙烷50t50t3、特种炸药硝酸铵硝酸甘油三硝基甲苯2500t10t50t4、特殊有毒物质丙烯腈氨氯二氧化硫硫化氢氰氢酸二硫化碳氟化氢氯化氢二氧化硫200t500t25t250t50t20t200t50t250t75t5、特种剧毒物质甲基异氰酸盐光气150kg750kg往往把生产、加工处理、储存这些物质的装置视为重大危险因素。
四、危害辨识注意事项1、危险、危害因素分布:为了有序、方便地进行分析,防止遗漏,宜按厂址--平面布局--建筑物--物质--生产工艺及设备--辅助生产设施(包括公用工程)--作业环境危险几部分分别分析其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列表登记、综合归纳。
2、伤害(危害)方式和途径1)伤害(危害)方式:指对人体造成伤害,对人身健康造成损坏的方式,如机械伤害的挤压、咬合、碰撞、剪切等。
2)伤害(危害)途径和范围:大部分危险、危害因素是通过与人体直接接触造成伤害,爆炸是通过冲击波、火焰、飞溅物体在一定空间范围内造成伤害。
毒物是通过直接接触或一定区域内通过呼吸带的空气作用于人体,噪声是通过一定距离的空气损伤听觉的。
3)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对导致事故发生条件的直接原因,诱导原因进行重点分析,从而为确定评价目标、评价重点、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和采取控制措施计划提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