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童小说创作总目(1983——2006)
苏童文学年谱

一九六三年一月二十三日,农历虎年的小年夜里,苏童出生。
苏童,原名童忠贵,祖籍江苏扬中。
老家住在苏州城北的一条名叫齐门外大街的小街上,这是一条很窄的有着几百年历史的老街,从名字看叫齐门外大街,其实是一条小街巷。
苏童家里有六口人,除了父母外,还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姐。
“我父母除了拥有四个孩子之外基本上一无所有。
父亲在市里的一个机关上班,每天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来去匆匆,母亲在附近的水泥厂当工人,她年轻时曾经美丽的脸到了中年以后经常浮肿着的,因为疲劳过度,也因为身患多种疾病。
多年来父母亲靠八十多元钱的收入支撑一个六口之家,可以想象那样的生活多么艰辛。
”①一九六六年,四岁。
这一年的五月十六日,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
对于只有四岁的苏童来说,“意味着我逃脱了许多政治运动的劫难,而对劫难又有一些模糊而奇异的记忆”。
②“我对‘武斗’的印象是一阵枪声。
我家后窗隔河相望的是水泥厂的一座大窑,夜里有人在高高的窑顶打枪,子弹穿透了我家后门的门板”,“墙上刷写着打倒×××、×××的标语”,“一个干瘦的中年女人经常挂着纸牌在街上走来走去”……这都是苏童的“一些模糊而奇异的记忆”。
成年后的苏童回到老家,再看见那个干瘦的女人,“脑子里立刻闪过‘历史’这个沉重的字眼”。
③“革命”、“历史”在苏童幼小的心灵里留下的是残酷、血腥、暴力的印记,这样的童年记忆与经验对他后来的“文革”背景小说产生了深远而潜在的影响。
一九六七年,五岁。
苏童第一次去学校,不是去上学,而是去玩或是因为家中无人照看,所以跟着大姐到了她的学校。
“一个学龄前的小孩坐在一群五年级女生中间,怯生生地注视着黑板和黑板前的教师,那个女教师的发式和服饰与我母亲并无二致,但清脆响亮的普通话发音使她的形象变得庄严而神圣起来,那个瞬间我学术年谱苏童文学年谱张学昕①苏童:《过去随谈》,《河流的秘密》,第76页,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
苏童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

苏童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苏童,本名童忠贵,江苏省苏州人,中国当代作家。
1984年到南京工作,担任《钟山》编辑,后为中国作家协会江苏分会驻会专业作家。
1983年开始发表小说。
苏童的成名作当推1987年发表的《1934年的逃亡》,从那时起,苏童被批评界看成“先锋派”(或“后新潮”)的主将。
1989年以后苏童的风格有所变化,从形式退回到故事,尝试以老式方法叙述一些老式故事,《妻妾成群》则是典型代表作。
《妻妾成群》被电影导演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获奥斯卡金像奖提名。
2015年8月16日,凭借长篇小说《黄雀记》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
2019年,长篇小说《黄雀记》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
一、书籍简介《黄雀记》是苏童所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小说讲述了一桩上世纪80年代发生的青少年强奸案引发的命运纠结史。
香椿树街鼎鼎有名的纨绔子弟柳生强奸了一名少女,却让普通少年保润替其坐牢。
最终保润杀了柳生。
《黄雀记》延续了苏童惯常的小人物、小地方的叙事风格和节奏。
主题涉及罪与罚,自我救赎,绝望和希望。
小说故事并不复杂,就是一桩上世纪80年代发生的青少年强奸案。
分为三章:保润的春天、柳生的秋天、白小姐的夏天——三章的标题暗示了三个不同的叙事视角。
通过三个不同的当事人的视角,组成三段体的结构写他们后来的成长和不停地碰撞,或者说这三个受侮辱与被损害的人的命运,背后是这个时代的变迁。
开头讲述了祖父为了保持遗照的“新鲜”,祖父年年都要拍遗照。
某天,少年保润替祖父取遗照,从相馆拿错了照片,他看到了一张愤怒的少女的脸。
他不知道是谁,却记住了这样一张脸。
有一天祖父的魂丢了,据说是最后一次拍照时化作青烟飞走了。
丢魂而疯癫的祖父没事儿就去挖别家树根,要找藏有祖先遗骨的手电筒。
儿媳嫌弃,儿子不争祖父只好交给医院关照。
祖父不屈不挠,开始破坏医院的树木。
周围的人都被祖父气疯了,照看祖父这件事自然落在了保润身上。
苏童作品目录(中文部分)

苏童作品目录(中文部分)
佚名
【期刊名称】《小说评论》
【年(卷),期】2004()2
【总页数】2页(P42-43)
【关键词】苏童;江苏文艺出版社;《妻妾成群》;作品目录;中文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
【相关文献】
1.丢了魂的苏童——以《黄雀记》为例分析苏童作品风格 [J], 白雪
2.窥视苏童的世界——苏童颓废题材作品解读 [J], 郑琼
3.《张海书法作品展》目录(附部分作品自解)2004年7月北京·中国美术馆 [J],
4.北京大学图书馆收录中文核心期刊目录(部分) [J],
5.1995年度新疆报纸副刊好作品评选获奖作品目录(汉文部分)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妻妾成群》主要内容_妻妾成群读后感经典语录

《妻妾成群》主要内容_妻妾成群读后感经典语录(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妻妾成群》主要内容_妻妾成群读后感经典语录【导语】:《妻妾成群》主要内容简介是什么呢?苏童小说《妻妾成群》的相关内容,本店铺来给大家推荐分享。
苏童小说创作总目(1983——2006)

(邹旗辉搜集整理)苏童小说创作总目(1983——2006)长篇小说米《钟山》1991年第3期我的帝王生涯《花城》1992年第2期城北地带《钟山》1993年第4期-1994年第4期(连载)紫檀木球(武则天)《大家》1994年第1期-第2期(连载)菩萨蛮(碎瓦)《收获》1997年第4期蛇为什么会飞《收获》2002年第2期中篇小说一九三四年的逃亡《收获》1987年第5期你好,养蜂人《北京文学》1988年第4期罂粟之家《花城》1988年第5期平静如水《上海文学》19889年第1期舒农或者南方生活(舒家兄弟)《钟山》1989年3期妻妾成群《收获》1989年第6期已婚男人杨泊(已婚男人)《作家》1990年第4期妇女生活《花城》1990年第5期女孩为什么哭泣《时代文学》1990年第5期红粉《小说家》1991年第1期另一种妇女生活《小说界》1991年第4期南方的堕落《离婚指南《收获》1991年第5期十九间房《钟山》1992年第3期园艺《收获》1992年第6期刺青时代《作家》1993年第1期民丰里《啄木鸟》1994年第4期肉联厂的春天《收获》1994年第5期三盏灯《收获》1995年第5期灼热的天空《大家》1996年第6期群众来信《收获》1998年第5期驯子记《钟山》1999年第4期桂花连锁集团《收获》2000年第2期短篇小说第八个是铜像《青春》1983年第7期我向你走来《百花园》1983年第8期老实人《百花园》1984年第2期江边的女人《青春》1984年第4期空地上的阳光《青年作家》1984年第4期近郊纪事《青年文学》1984年第7期一个白洋湖男人和三个白洋湖女人《青年文学》1985年第1期石码头《雨花》1985年第6期白洋淀红月亮(乡村一夜)《钟山》1986年第1期门《湖海》1986年第1期水闸《小说林》1986年第2期祖母的季节《十月》1986年第4期青石与河流《收获》1986年第5期北墙上那一双眼睛《广州文艺》1986年第7期流浪的金鱼(金鱼之乱)《青春》1986年第7期岔河《作家》1986年第8期飞越我的枫杨树故乡《上海文学》1987年第2期桑园留念《北京文学》1987年第2期黑脸家林——一个人短暂的历史《解放军文艺》1987年第2期有三棵椰子树的地方《西湖》1987年第3期后院的紫槐和少女《广州文艺》1987年第3期北方的向日葵(徽州女人)《湖海》1987年第5期算一算屋顶下有几个人(暧昧的关系)《钟山》1987年第5期蓝白染坊《花城》1987年第5期故事:外乡人父子《北京文学》1987年第8期丧失的桂花树之歌《作家》1987年的8期遥望河滩(飞鱼)《奔流》1987年第11期环绕我们的房子《雨花》1988年第2期U形铁《雨花》1988年第2期午后故事《雨花》1988年第2期乘滑轮车远去《上海文学》1988年第3期水神诞生《中外文学》1988年第3期死无葬身之地《中外文学》1988年第3期一无所获《小说界》1988年第5期怪客《作家》1988年第5期祭奠红马《中外文学》1988年第5期伤心的舞蹈《上海文学》1988年第10期杂货店的女人《时代文学》1989年第2期仪式的完成《人民文学》1989年第3期逃《青年文学》1989年第3期棉花地,稻草人《青春》1990年第4期狂奔《钟山》1991年第1期我的棉花,我的家园《作家》1991年第1期吹手向西《上海文学》1991年第2期像天使一样美丽《小说林》1991年第6期木壳收音机《人民文学》1991年第7-8合期西窗《漓江》(春季号)1992年第2期回力牌球鞋《作家》1992年第4期沿铁路行走一公里《时代文学》1992年第5期来自草原《芳草》1992年第5期烧伤《花城》1993年第1期一个朋友在路上《上海文学》1993年第1期游泳池《小说家》1993年第2期狐狸《小说家》1993年第2期灰呢绒鸭舌帽《小说家》1993年第2期纸《收获》1993年第6期与哑巴结婚《花城》1994年第2期美人失踪《作家》1994年第3 期什么是爱情《江南》1994年第3期樱桃《江南》1994年第3期小莫《大家》1994年第3期桥边茶馆《青年文学》1994年第7期一个叫板墟的地方《青年文学》1994年第7期一朵云《山花》1994年第10期饲养公鸡的人《钟山》1995年第1期那种人(二篇)《花城》1995年第3期种了一盆仙人掌《特区文学》1995年第3期十八相送《芙蓉》1995年第3期把你的脚捆起来《上海文学》1995年第5期蝴蝶与棋《大家》1995年第5期亲戚们谈论的事情《大家》1995年第6期玉米爆炸记《长江文艺》1995年第7-8合期花生牛轧糖《湖南文学》1995年第7-8合期流行歌曲《广州文艺》1995年第8期棚车《东海》1995年第9期小猫《东海》1995年第9期犯罪现场《花城》1996年第1期公园《作家》1996年第1期表姐来到马桥镇《萌芽》1996年第1期声音研究《收获》1996年第2期红桃Q 《收获》1996年第3期新天仙配《收获》1996年第3期食指是有用的《钟山》1996年的5期饮酒歌《钟山》1996年的5期世界上最凄凉的动物园《山花》1996年第6期两个厨子《收获》1996年第6期天使的粮食《北京文学》1996年第11期白沙《东海》1997年第1期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收获》1997年第1期海滩上的一群羊《上海文学》1997年第3期神女峰《小说家》1997年第4期星期六《钟山》1997年第5期八月日记《雨花》1997年第9期儿子《雨花》1997年第9期小偷《收获》1998年第2期过渡《人民文学》1998年第3期人造风景《十月》1998年第5期开往瓷厂的班车《西北军事文学》1998年第6期向日葵《大家》1999年第1期拱猪《上海文学》1999年第1期古巴刀《作家》1999年第1期水鬼《收获》1999年第1期巨婴《大家》1999年第2期你丈夫是干什么的《大家》1999年第3期新时代的白雪公主《大家》1999年第4期独立纵队《大家》1999年第5期奸细《大家》1999年第6期天赐的亲人《青年文学》1999年第8期大气压力《人民文学》1999年第10期女声《花城》2000年第3期遇见司马先生《钟山》2000年第5期七三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天涯》2000年第7期白杨和白杨《作家》2000年第7期伞《收获》2001年第1期女同学们二三事《花城》2001年第4期白雪猪头《钟山》2002年第1期小舅理生《山花》2002年第7期人民的鱼《北京文学》2002年第9期点心《书城》2002年第10期骑兵《钟山》2003年第1期马蹄莲《大家》2003年第3期五月回家《人民文学》2003年第5期垂杨柳《香港文学》2003年第6期哭泣的耳朵《北京文学》2003年第10期桥上的疯妈妈《香港文学》2004年第2期手《花城》2004年第2期私宴《上海文学》2004年第7期堂兄弟《上海文学》2004年第7期二重唱《香港文学》2005年第1期西瓜船《收获》2005年第1期冬露《莽原》2005年第1期拾婴记《收获》2006年第1期。
2021茅盾文学奖书籍苏童《黄雀记》

20xx年8月16日,被誉为“史上竞争最激烈”的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经过第六轮投票,产生了5部获奖作品。
其中,江苏著名作家、省作协副主席苏童以长篇小说《黄雀记》获奖在列。
《黄雀记》作者简介:
苏童,生于1963年,江苏苏州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当过>、编辑,现为江苏省作协专业作家。
从1983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代表作为中篇小说《妻妾成群》《红粉》《罂粟之家》《三盏灯》,长篇小说《米》《我的帝王生涯》《城北地带》《碧奴》《河岸》。
苏童《黄雀记》
《黄雀记》推荐:
《黄雀记》延续了苏童惯常的小人物、小地方的叙事风格和节奏。
故事并不复杂,就是一桩上世纪80年代发生的青少年xx案。
分为三章:保润的春天、柳生的秋天、白小姐的夏天—三章的标题暗示了三个不同的叙事视角。
“通过三个不同的当事人的视角,组成三段体的结构,写他们后来的成长和不停的碰撞,或者说这三个受侮辱与被损害的人的命运,背后是这个时代的变迁。
主题涉及罪与罚,自我救赎,绝望和希望。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本解读】一、关于作者苏童,原名童中贵,1963年生于江苏苏州。
1980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4年分配到南京艺术学院工作,1986年调入《钟山》杂志社任编辑,1991年转为江苏省作协专业作家。
1983年开始发表小说,中篇代表作有《1934年的逃亡》、《罂粟之家》、《妻妾成群》、《红粉》等,长篇小说有《米》、《我的帝王生涯》、《城北地带》、《碧奴》等。
苏童被批评界视作“先锋派”主将。
他早年以童年的视角描述枫杨树故乡的小说充满了大胆的奇思异想,1989年后,他将现代叙事技巧与古典的故事性相结合,开创了“妇女生活”的系列小说,以忧伤衰败的情调重现冰冷的历史,成为“新历史小说”中最经典的作品。
其散文风格恬淡,文笔简洁,看似平淡,实则蕴藏着无穷的艺术魅力。
散文集有《虚构的热情》、《寻找灯绳》、《纸上的美女》等。
二、关于《河流的秘密》苏童的作品十分注重通过意象来表达丰富的象征意蕴。
在他的“香椿树街”系列小说中,“街”与“河”这两个意象几乎贯穿所有作品。
街是泥泞不堪,“狭窄、肮脏,有着坑坑洼洼的麻石路面”,河是永远“泛着锈红色,水面浮着垃圾和油渍”,间或还有漂流而下的男人或女人肿胀的尸体。
街和河在这里既构成人们生存的环境和背景,又象征着凝固和流动着的古老的历史文化,深刻地表现着其中封闭、乏味的生活存在性焦虑,意象的营造又使小说呈现出寓言色彩。
苏童在写作中很难摆脱写小说的影响,因此他的散文往往带有小说的气息。
在苏童的一些回忆童年生活和成长经历的随笔中,经常可以看到一种熟悉的生活场景。
苏童在苏州小街上晃动的身影,文字里的气息和意味,恍惚中,仿佛看到在枫杨树或香椿街奔跑的少年,这种体验和阅读苏童的小说别无二致。
也许小说家苏童在写这些篇什的时候错把散文当小说,正如他“错把异乡当故乡”。
苏童的散文洋溢着难以遏制的艺术才华,看似平淡,但在平实的语言后面,饱含着作者对生活的感受,蕴藏着无穷的艺术魅力。
苏童

苏童生平
2009年出版《河岸》,获第三届英仕曼亚洲文学奖和第八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 家奖,被苏童认为是自己2009年之前为止最好的作品。 2013年苏童的新长篇小说《黄雀记》在《收获》发表,这一次,苏童在知天命之年回到了他 为读者所熟悉的‚香椿树街‛题材。 2015年3月21日下午,作家苏童接过了北师大校长董奇、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主任莫言的聘 书,成为贾平凹、余华、严歌苓之后的北京师范大学第四位驻校作家。
创作特征
女性视角 苏童擅长刻划女性形象,‚红颜薄命‛的古训,在苏童手里特别富有韵味。在他看来,也许 ‚女性身上凝聚着更多的小说因素‛,苏童笔下的女性那种绝望、凄苦、孤寂,沉重得令读者深感压 抑与窒息。小说《妻妾成群》中描述了颂莲由一个女学生变成大户陈家四姨太,渐渐溶入陈家大院的 争风吃醋中,目睹陈家女人的一个一个的悲惨命运,最终连自己也变成了疯子。《红粉》中的秋仪和 小萼由‚茫茫世界难以改变‛的姐妹关系,因为一个男人而变成不共戴天的仇人。《妇女生活》中的 娴,错误的把解放自己的使命寄托在一个主导她的男人身上,以至于在男人短暂的温情中走完了自己 心酸而坎坷的一生。《茨菰》中被家人要求‚换婚‛的女孩,在经历过城里生活之后,还是无奈地回 到农村,嫁给了当初要嫁的那个患有羊癫疯的丈夫…… 这些角色有类似的心性,同样的命运。一直以来,苏童被誉为‚最了解女人、最擅写女性的男 作家‛。 其实,苏童对女性的了解基本上都来自对童年观察与感受的回忆与思考。书中一半以上的篇幅, 都是他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各种各样女人的身影隐现其间。她们有评弹家、教师,也有裁缝、小贩等 底层人物。这些人物成为苏童写作的重要财富。
1987年,苏童与中学同学魏红结婚 。这一年苏童的短篇小说《桑园留念》发表在《北京文 学》第二期,这篇小说被苏童认为是自己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小说。该年苏童在《收获》的第五 期发表了《1934年的逃亡》而一举成名,同洪峰、格非等一起成为先锋小说的领军人物之一,小 说别具一格的叙事方式、叙述语言,成为先锋小说的代表作。 1988年9月,苏童在《收获》杂志发表个人最著名的代表作《妻妾成群》,后被张艺谋改编 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获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并获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邹旗辉搜集整理)
苏童小说创作总目
(1983——2006)
长篇小说
米《钟山》1991年第3期
我的帝王生涯《花城》1992年第2期
城北地带《钟山》1993年第4期-1994年第4期(连载)紫檀木球(武则天)《大家》1994年第1期-第2期(连载)
菩萨蛮(碎瓦)《收获》1997年第4期
蛇为什么会飞《收获》2002年第2期
中篇小说
一九三四年的逃亡《收获》1987年第5期
你好,养蜂人《北京文学》1988年第4期
罂粟之家《花城》1988年第5期
平静如水《上海文学》19889年第1期
舒农或者南方生活(舒家兄弟)《钟山》1989年3期
妻妾成群《收获》1989年第6期
已婚男人杨泊(已婚男人)《作家》1990年第4期
妇女生活《花城》1990年第5期
女孩为什么哭泣《时代文学》1990年第5期
红粉《小说家》1991年第1期
另一种妇女生活《小说界》1991年第4期
南方的堕落《
离婚指南《收获》1991年第5期
十九间房《钟山》1992年第3期
园艺《收获》1992年第6期
刺青时代《作家》1993年第1期
民丰里《啄木鸟》1994年第4期
肉联厂的春天《收获》1994年第5期
三盏灯《收获》1995年第5期
灼热的天空《大家》1996年第6期
群众来信《收获》1998年第5期
驯子记《钟山》1999年第4期
桂花连锁集团《收获》2000年第2期
短篇小说
第八个是铜像《青春》1983年第7期
我向你走来《百花园》1983年第8期
老实人《百花园》1984年第2期
江边的女人《青春》1984年第4期
空地上的阳光《青年作家》1984年第4期
近郊纪事《青年文学》1984年第7期
一个白洋湖男人和三个白洋湖女人《青年文学》1985年第1期
石码头《雨花》1985年第6期
白洋淀红月亮(乡村一夜)《钟山》1986年第1期
门《湖海》1986年第1期
水闸《小说林》1986年第2期
祖母的季节《十月》1986年第4期
青石与河流《收获》1986年第5期
北墙上那一双眼睛《广州文艺》1986年第7期
流浪的金鱼(金鱼之乱)《青春》1986年第7期
岔河《作家》1986年第8期
飞越我的枫杨树故乡《上海文学》1987年第2期
桑园留念《北京文学》1987年第2期
黑脸家林——一个人短暂的历史《解放军文艺》1987年第2期
有三棵椰子树的地方《西湖》1987年第3期
后院的紫槐和少女《广州文艺》1987年第3期
北方的向日葵(徽州女人)《湖海》1987年第5期
算一算屋顶下有几个人(暧昧的关系)《钟山》1987年第5期
蓝白染坊《花城》1987年第5期
故事:外乡人父子《北京文学》1987年第8期
丧失的桂花树之歌《作家》1987年的8期
遥望河滩(飞鱼)《奔流》1987年第11期
环绕我们的房子《雨花》1988年第2期
U形铁《雨花》1988年第2期
午后故事《雨花》1988年第2期
乘滑轮车远去《上海文学》1988年第3期
水神诞生《中外文学》1988年第3期
死无葬身之地《中外文学》1988年第3期
一无所获《小说界》1988年第5期
怪客《作家》1988年第5期
祭奠红马《中外文学》1988年第5期
伤心的舞蹈《上海文学》1988年第10期
杂货店的女人《时代文学》1989年第2期
仪式的完成《人民文学》1989年第3期
逃《青年文学》1989年第3期
棉花地,稻草人《青春》1990年第4期
狂奔《钟山》1991年第1期
我的棉花,我的家园《作家》1991年第1期
吹手向西《上海文学》1991年第2期
像天使一样美丽《小说林》1991年第6期
木壳收音机《人民文学》1991年第7-8合期
西窗《漓江》(春季号)1992年第2期回力牌球鞋《作家》1992年第4期
沿铁路行走一公里《时代文学》1992年第5期
来自草原《芳草》1992年第5期
烧伤《花城》1993年第1期
一个朋友在路上《上海文学》1993年第1期
游泳池《小说家》1993年第2期
狐狸《小说家》1993年第2期
灰呢绒鸭舌帽《小说家》1993年第2期
纸《收获》1993年第6期
与哑巴结婚《花城》1994年第2期
美人失踪《作家》1994年第3 期
什么是爱情《江南》1994年第3期
樱桃《江南》1994年第3期
小莫《大家》1994年第3期
桥边茶馆《青年文学》1994年第7期
一个叫板墟的地方《青年文学》1994年第7期
一朵云《山花》1994年第10期
饲养公鸡的人《钟山》1995年第1期
那种人(二篇)《花城》1995年第3期
种了一盆仙人掌《特区文学》1995年第3期
十八相送《芙蓉》1995年第3期
把你的脚捆起来《上海文学》1995年第5期
蝴蝶与棋《大家》1995年第5期
亲戚们谈论的事情《大家》1995年第6期
玉米爆炸记《长江文艺》1995年第7-8合期花生牛轧糖《湖南文学》1995年第7-8合期流行歌曲《广州文艺》1995年第8期
棚车《东海》1995年第9期
小猫《东海》1995年第9期
犯罪现场《花城》1996年第1期
公园《作家》1996年第1期
表姐来到马桥镇《萌芽》1996年第1期
声音研究《收获》1996年第2期
红桃Q 《收获》1996年第3期
新天仙配《收获》1996年第3期
食指是有用的《钟山》1996年的5期
饮酒歌《钟山》1996年的5期
世界上最凄凉的动物园《山花》1996年第6期
两个厨子《收获》1996年第6期
天使的粮食《北京文学》1996年第11期
白沙《东海》1997年第1期
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收获》1997年第1期
海滩上的一群羊《上海文学》1997年第3期
神女峰《小说家》1997年第4期
星期六《钟山》1997年第5期
八月日记《雨花》1997年第9期
儿子《雨花》1997年第9期
小偷《收获》1998年第2期
过渡《人民文学》1998年第3期
人造风景《十月》1998年第5期
开往瓷厂的班车《西北军事文学》1998年第6期向日葵《大家》1999年第1期
拱猪《上海文学》1999年第1期
古巴刀《作家》1999年第1期
水鬼《收获》1999年第1期
巨婴《大家》1999年第2期
你丈夫是干什么的《大家》1999年第3期
新时代的白雪公主《大家》1999年第4期
独立纵队《大家》1999年第5期
奸细《大家》1999年第6期
天赐的亲人《青年文学》1999年第8期
大气压力《人民文学》1999年第10期
女声《花城》2000年第3期
遇见司马先生《钟山》2000年第5期
七三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天涯》2000年第7期
白杨和白杨《作家》2000年第7期
伞《收获》2001年第1期
女同学们二三事《花城》2001年第4期
白雪猪头《钟山》2002年第1期
小舅理生《山花》2002年第7期
人民的鱼《北京文学》2002年第9期
点心《书城》2002年第10期
骑兵《钟山》2003年第1期
马蹄莲《大家》2003年第3期
五月回家《人民文学》2003年第5期
垂杨柳《香港文学》2003年第6期
哭泣的耳朵《北京文学》2003年第10期
桥上的疯妈妈《香港文学》2004年第2期
手《花城》2004年第2期
私宴《上海文学》2004年第7期
堂兄弟《上海文学》2004年第7期
二重唱《香港文学》2005年第1期
西瓜船《收获》2005年第1期
冬露《莽原》2005年第1期
拾婴记《收获》2006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