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控制柜的布线工艺要求和常见问题

电气控制柜的布线工艺要求和常见问题
电气控制柜的布线工艺要求和常见问题

电气控制柜的布线工艺要求和常见问题

01

电气控制的布线工艺要求

1、电气柜布线应横平竖直,配置坚牢,分布均匀,变换布线走向时应垂直布放。

2、二次回路线应远离飞弧元件,并不能影响其他电器元件的操作。

3、二次回路线不能从母线间穿过,线的连接布放均应牢固可靠,整洁美观。

4、二次回路连接线中间不应有接头,连接接头只能在元器件的接线端子上或接线端子排上。

5、硬导线的剥线长度不宜过长,约10 mm为宜,两线连接后应用热缩管固定导线的连接部分。

6、每个电器元件的接线端子上最多允许连接两根线,每节接线端子上的连接线一般只允许连接一根,如果必须连接两根导线,则连接处必须牢固可靠。

7、多导根线端连接应加冷压端头接线,截面面积小于1m㎡的单股弱电回路导线,应采用锡焊或其它合适的方式接线。

8、软导线应先套上线鼻子压紧后再插到端子里,铜线芯不要裸露在外面,且要压紧,导线与接线端子连接时,不能压坏绝缘层和导线露铜过长。

9、剥去绝缘层的导线两端都要套上编码套管,从一端接线端子到另外一端接线端子,必须用导线连接起来,且中间不能有接头。

10、布线时小心操作,不能损伤线芯和导线绝缘层。

11、导线与柜体金属有摩擦时,需加橡胶垫圈加以保护电缆。

12、安装配铜排时应戴手套,防止静电反应。

13、同一水平面的导线安装高度应一致,不能交叉。非交叉不可时,该根导线应在接线端子引出,水平架空穿过,必须走线合理。

14、导线连接在面板上时,应加塑料管或安装线槽,为防止锋利的边缘割伤导线绝缘层,电气柜出线部分必须加塑料护套。

注:铜母线载流量选择需查询有关资料,绝缘导线成束状在线槽布放时,或防护等级要求较高时,应适当考虑空间余量。

02

电气装配常见问题图解

案例一

电气装配存在的问题:

1、强电端子正在信号端子的下方,间距很小。

2、强电线与信号线平行敷设在同一线槽内。

3、柜体进线电缆没有电缆架抱箍固定,亦没有屏蔽接地。

4、柜体接地母排没有使用。

5、强弱电端子未做有效分隔。

案例二

电气装配存在的问题:

1、电源连接不应使用插座形式,应采用端子连接形式。

2、电源没有接地保护。

3、回路没有过载及短路保护。

4、使用线规不符。

5、不明回路的随意并线。

案例三

电气装配中存在的问题:

1、通讯电缆与强电电缆平行敷设

2、通讯线屏蔽层强制接地在绝缘部位

3、接线端头不能裸露导线。

案例四

电气装配存在的问题:

1、接地排截面积小于进线截面积

2、接地排过多的打孔更减小截面积

3、接地并线,增加接地阻抗

4、柜体安装底板,框架均未接地

5、未采取分层接地的措施

案例五

电气装配存在的问题:

1、驱动装置的信号线悬空,未做固定处理,亦未做屏蔽接地处理。

2、驱动装置布置安装不合理,应与进线滤波器电抗器一起单独组柜,不宜采用面板式安装,而应采用框架方式安装。

3、大型驱动装置至电机电缆一般不应该再经过端子过渡,而应直接出线。

4、电机电缆应使用屏蔽电缆,屏蔽层应抱箍。

5、系统进线布置设计不合理,阻挡驱动装置冷却风道。

6、主进线不宜使用端子,应采取铜排结构件压接电缆。

案例六

电气装配存在的问题:

1、不随意使用穿墙方式做柜间连线,应通过底座过线

2、不应通讯线,信号线,电源线,动力线混行

3、穿墙开孔,未使用橡胶护圈保护,致使线缆直接与锋利的开孔边缘接触

案例七

电气装配存在的问题:

1、温控加热柜总体设计布局不合理,空间浪费,行线多绕。

2、强弱电混杂布线,弱电控制单元根本不应设计在此部分。

3、长时间使用的设备不宜采用民用插座供电,并使电缆长时间无固定垂悬,并且无接地,无断路器保护

4、存在单相大电流设计,过载保护设计可能存在错误

5、负载功率与线径是否匹配需要核实。

6、空开与负载是否匹配需要核实。

7、固态控制信号线与功率线平行于同一线槽。

案例八

电气装配存在的问题:

1、变压器进出线同色

2、次级输出一端未接地

3、负载没有分路,也没有保护

4、布置不合理,占用空间较大

案例九

电气装配存在的问题:

1、工控机的供电及机箱均未做接地处理

2、DP通讯线亦未作再次屏蔽处理

3、工控机不适合在DP总线中做上位机。

案例十

电气装配存在的问题:

1、分柜设计布局都过于拥挤。

2、元器件布置不合理不利于布线。

3、强弱电布线混杂交错。

4、没有良好的接地措施。

5、驱动与功率器件散热空间不够。

6、柜体进出线设计不合理。

7、柜体的防护等级不适合现场的要求。

案例十一

电气装配存在的问题:

1、柜体布局设计松散,布线杂乱无章,强弱电混行,通讯线与电源线随意垂悬柜中。

2、关通讯各站应集中布置,做好屏蔽工作,避免绕线;

3、系统设计存在合理性问题,通讯线绕成环路。

4、安全继电器的使用,原理及设计。

03

总结

1、缺乏系统设计与总体规划

控制系统结构、网络结构、电源结构、接地系统需要安装要求设计安装。

2、缺乏规范与标准,及统一的管理

没有规范设计标准、制图标准和技术规范,元器件层面,各种选型都缺乏正确与精确的计算,盲目性随意性大。

电气控制柜设计的一般原则

1、基本思路 电气控制柜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一种逻辑思维,只要符合逻辑控制规律、能保证电气安全及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就可以说是一种好的设计。但为了满足电气控制设备的制造和使用要求,必须进行合理的电气控制工艺设计。这些设计包括电气控制柜的结构设计、电气控制柜总体配置图、总接线图设计及各部分的电器装配图与接线图设计,同时还要有部分的元件目录、进出线号及主要材料清单等技术资料。 2、电气控制柜总体配置设计 电气控制柜总体配置设计任务是根据电气原理图的工作原理与控制要求,先将控制系统划分为几个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均称作部件),再根据电气控制柜的复杂程度,把每一部件划成若干组件,然后再根据电气原理图的接线关系整理出各部分的进出线号,并调整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总体配置设计是以电气系统的总装配图与总接线图形式来表达的,图中应以示意形式反映出各部分主要组件的位置及各部分接线关系、走线方式及使用的行线槽、管线等。 电气控制柜总装配图、接线图(根据需要可以分开,也可并在一起)是进行分部设计和协调各部分组成为一个完整系统的依据。总体设计要使整个电气控制系统集中、紧凑,同时在空间允许条件下,把发热元件,噪声振动大的电气部件,尽量放在离其它元件较远的地方或隔离起来;对于多工位的大型设备,还应考虑两地操作的方便性;控制柜的总电源开关、紧急停止控制开关应安放在方便而明显的位置。 总体配置设计得合理与否关系到电气控制系统的制造、装配质量,更将影响到电气控制系统性能的实现及其工作的可靠性、操作、调试、维护等工作的方便及质量。 电气控制柜组件的划分

由于各种电器元件安装位置不同,在构成一个完整的电气控制系统时,就必须划分组件。划分组件的原则是: 1、把功能类似的元件组合在一起; 2、尽可能减少组件之间的连线数量,同时把接线关系密切的控制电器置于同一组件中; 3、让强弱电控制器分离,以减少干扰; 4、为力求整齐美观,可把外形尺寸、重量相近的电器组合在一起; 5、为了电气控制系统便于检查与调试,把需经常调节、维护和易损元件组合在一起。 在划分电气控制柜组件的同时要解决组件之间、电气箱之间以及电气箱与被控制装置之间的连线方式:电气控制柜各部分及组件之间的接线方式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1、开关电器、控制板的进出线一般采用接线端头或接线鼻子连接,这可按电流大小及进出线数选用不同规格的接线端头或接线鼻子; 2、电气柜、控制柜、柜(台)之间以及它们与被控制设备之间,采用接线端子排或工业联接器连接; 3、弱电控制组件、印制电路板组件之间应采用各种类型的标准接插件连接; 4、电气柜、控制柜、柜(台)内的元件之间的连接,可以借用元件本身的接线端子直接连接;过渡连接线应采用端子排过渡连接,端头应采用相应规格的接线端子处理。 3、电器元件布置图的设计与绘制 电气元件布置图是某些电器元件按一定原则的组合。电器元件布置图的设计依据是部件原理图、组件的划分情况等。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同一组件中电器元件的布置应注意将体积大和较重的电器元件安装在电器板的下面,而发热元件应安装在电气控制柜的上部或后部,但热继电器宜放在其下部,因为热继电器的出

电气控制柜设计步骤

电气控制柜设计步骤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电控箱设计步骤 一、设计工艺 1、根据图纸(系统图、原理图)选主要部件; 2、按照功能、使用方法和制造标准排布主要器件; 3、根据排布结果选定箱(柜)尺寸(尽量选通用尺寸),校验器件排布结果; 4、根据图纸选其它辅助材料、元件; 5、绘制装配图、接线图,编制加工工艺卡; 6、采购所有器件、材料; 7、加工、或委托加工箱(柜)壳体; 8、按工艺卡装配主要器件,加工连接件、连接线; 9、按工艺卡装配附件、配件、接线; 10、整体装配完成,检验,试验(按产品生产标准要求项目进行); 11、按标准及合同要求进行产品包装,附检验合格证、试验记录。 12、送货出厂。 二、设计规程规范要求。 1、熟读设计方案任务书。掌握任务书中几点重要信息及参数,如果是在大型项目中,设计任务书会以合同的技术附件形式出现。这样就关系到控制箱的先进程度和设计制造的成本控制。只要掌握控制的自动化程度就行了,这关系到你下面的选型等工作。 2、根据控制要求进行方案性设计。如果是较大的项目这可以升级为可行性研究。即使是小的电控系统,起码也要列出不少2种的方案设计,在方案设计过程中,

要有详细的计算说明书,这样为你的设备设计提供依据,也是设计是否合理,是否科学的关键。直接关系到你的制造成本。 3、进行设备控制设计,选择最佳的方案后,再进行设备设计,这个设计阶段,主要是设备的选型,选择各种合理元器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能实现设计任务中要求的控制功能。 2)要保证设备一定的先进性(在一些技术附件中为有具体说明), 3)要控制好成本,不要盲目最求先进而造成不必要的成本浪费。 在确定所需要的各种元件设备后,就要进行原理图的设计,设计原理图时要根据自己的方案设计再结合所选电气元件的电气接线原理进行。 4、施工图设计。这里就不扯大工程设计步骤和要求了,单仅电控箱而言,根据所选元件的尺寸,综合考虑和选择电控箱的规格(国家有统一标准规格的电控箱柜台,也有非标的,非标的可根据你选择的电气元件进行规格设计)。 选择好或设计好电控箱的规格后,就可以进行箱内布置图的设计了,这个可以参照相关的电工工艺要求进行。 以下注意要点: 1)设备元件摆放布局合理、保证设备安全; 2)便于施工、检修等。 三、采购和安装调试规范要求。 1、根据上面的设备设计,设计出详细的材料清单,根据材料清单进行电气设备元件采购,这样就不会造成设备过剩浪费,或是设备出现短缺不足的现象。 2、根据上面的施工图设计,可以将采购回来的设备交予生产制造部门进行安装和接线了,并进行出场前的检验和测试。

电气控制柜(箱)安装接线配线标准规范设计

电气控制柜(箱) 安装接线配线规范 2014年5月 设计文件名称 安装接线配线规范 文件代码 产品型号、名称电气控制柜(箱) 共12页

。 电气控制柜(箱)安装接线配线规范 1.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公司生产的各种低压电气控制柜(箱)、仪表盘及非标准电器产品的安装、接线、配线。 2.目的 规范电气控制柜(箱)的安装、接线、配线,提升产品品质。 3.参照标准 GB5226.1-2002/I E C 60204-1:2000 GB 14048.1-2006 GBT 14048.7-2006 GBT 14048.8-2006

4.电控柜(箱)电器元辅件安装规范 4.1.电控柜(箱)电器元器件安装规范: 4.1.1按产品电气原理图进行安装;根据电气原理图和电气元件清单领取元器件等各类材料。 4.1.2元器件和辅件的代用,须经技术部门同意,并办理代用手续后,方可用于装配。 4.1.3安装前仔细检查元器件是否完整无损,并经入厂检验合格,具有产品合格证和生产许可证的方可进行装配。装配过程中如果发现元器件有问题,凡能修复的应及时修复,不能修复的应更换新的元器件。 4.1.4元器件安装和布置必须考虑到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维修容易,牢固可靠,对称一致,整齐美观。 4.1.5装配元器件时,安装件应轻拿轻放,避免震动磕碰变形油漆脱落,所有电镀件的镀层(包括元件本身的电镀件和紧固件)不得有起皮、脱落、发黑、发霉及生锈等现象; 4.1.6仪表板、元件板安装,应先衬橡胶条,后上仪表板、元件板;装配板件时允许用木锤轻轻敲打,不允许用铁器猛击。 4.1.7一般大型器件应安装于条架或角钢上,小型器件应安装于座板或板条上。 4.1.8所有元件应按照其制造厂的安装条件(包括使用条件所需的飞弧距离,拆卸灭弧装置需要的空间等)进行安装,对于手动操作开关的安装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险。

电气控制柜的布线工艺要求和常见问题

电气控制柜的布线工艺要求和常见问题01 电气控制的布线工艺要求 1、电气柜布线应横平竖直,配置坚牢,分布均匀,变换布线走向时应垂直布放。 2、二次回路线应远离飞弧元件,并不能影响其他电器元件的操作。 3、二次回路线不能从母线间穿过,线的连接布放均应牢固可靠,整洁美观。 4、二次回路连接线中间不应有接头,连接接头只能在元器件的接线端子上或接线端子排上。 5、硬导线的剥线长度不宜过长,约10 mm为宜,两线连接后应用热缩管固定导线的连接部分。 6、每个电器元件的接线端子上最多允许连接两根线,每节接线端子上的连接线一般只允许连接一根,如果必须连接两根导线,则连接处必须牢固可靠。 7、多导根线端连接应加冷压端头接线,截面面积小于1m㎡的单股弱电回路导线,应采用锡焊或其它合适的方式接线。

8、软导线应先套上线鼻子压紧后再插到端子里,铜线芯不要裸露在外面,且要压紧,导线与接线端子连接时,不能压坏绝缘层和导线露铜过长。 9、剥去绝缘层的导线两端都要套上编码套管,从一端接线端子到另外一端接线端子,必须用导线连接起来,且中间不能有接头。 10、布线时小心操作,不能损伤线芯和导线绝缘层。 11、导线与柜体金属有摩擦时,需加橡胶垫圈加以保护电缆。 12、安装配铜排时应戴手套,防止静电反应。 13、同一水平面的导线安装高度应一致,不能交叉。非交叉不可时,该根导线应在接线端子引出,水平架空穿过,必须走线合理。 14、导线连接在面板上时,应加塑料管或安装线槽,为防止锋利的边缘割伤导线绝缘层,电气柜出线部分必须加塑料护套。

注:铜母线载流量选择需查询有关资料,绝缘导线成束状在线槽布放时,或防护等级要求较高时,应适当考虑空间余量。 02 电气装配常见问题图解 案例一 电气装配存在的问题: 1、强电端子正在信号端子的下方,间距很小。 2、强电线与信号线平行敷设在同一线槽内。 3、柜体进线电缆没有电缆架抱箍固定,亦没有屏蔽接地。 4、柜体接地母排没有使用。 5、强弱电端子未做有效分隔。

成套控制柜安装工艺标准

1.总则 1.1 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电气安装工程成套配电柜及动力开关柜、控制柜、电源柜、动力配电箱的安装。 1.2 编制依据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2.施工准备 2.1 技术准备 ,并已进行了图纸会审,并有记录。 2.1.3 配备相应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2 材料准备 ,规格、型号符合设计要求。实行生产许可证和安全认证制度的产品,有许可证编号和安全认证标志,相关材证资料齐全。 ,注明厂家和型号。 (1)型钢表面无严重锈斑,无过度扭曲、弯折变形,焊条无锈蚀,有合格证和材质证明书。 (2)镀锌制品表面无锈斑,有合格证和质量证明书。 (3)配电箱箱体应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周边平整无损伤。铁制箱体二层底板厚度不小于1.5mm。 (4)导线电缆的规格型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产品合格证。 2.3 主要机具设备准备 2.4 作业条件 ,门窗封闭,墙面、屋顶粉刷完毕,地面工程已完。

,抹灰、及粉刷应全部完工。 3.施工工艺流程 3.1 工艺流程 基础型钢制作安装→柜(屏、台、盘)安装→柜内配线→绝缘摇测→通电试运行。 清理箱体→盘面安装、箱内配线→绝缘摇测→通电试运行→面板安装。3.2 施工工艺 (1)型钢预先调直,除锈。 (2)型钢可根据配电柜的尺寸规格大小而定,一般型钢可选用5-10#槽钢或L50×50×5的角钢制作。 (3)基础型钢架可预制或现场焊接。按施工图纸所标位置,将预制好的基础型钢架或型钢焊牢在基础预埋铁上。用水平尺找平,校正。安装好的基础型钢应高出地面10cm。基础型钢安装方法如下: a.随土建施工时在基础上根据型钢固定尺寸,先预埋好地脚螺栓,待基础强度符合要求后再安放型钢。也可在基础施工时留置方洞,基础型钢与地脚螺栓同时配合土建施工进行安装。 b.随土建施工时预先埋设固定基础型钢的底板,待安装基础型钢时与底板进行焊接。 (4)基础型钢与接地母线连接,将接地扁钢引入并与基础型钢两端焊牢。焊接长度为接地扁钢的2倍。 (5)基础型钢安装完毕后涂刷防锈漆两道。 (6)基础型钢安装允许偏差见附表1。

电气控制柜的安装环境与布置图设计

电气控制柜的安装环境与布置图设计 电气柜、操纵台(包括分线盒、走线槽、电缆夹等加工件)的设计以机械图为主,其总体 设计要求与应贯彻的有关标准与其他电气控制系统基本相同。此外,在设计电气柜、操纵 台时,应根据PLC对安装环境的要求进行,并重点注意以下事项。 (1)密封与隔离 当系统中使用高压设备、强干扰设备(如大功率晶闸管、高频感应加热器、高频焊接设备等)时,PLC原则上不应与以上设备安装在同一电气柜内。实在无法避免时,应通过高压防护、电磁屏蔽等措施,在电气柜内部进行隔离。 电气控制柜、操纵台原则上应进行密封,并需要同时考虑到密封后的散热空间要求。电气 控制柜、操纵台的内部空间,不仅要保证电器元件的安装需要,同时还需要保证有足够的 散热面积,在工作环境较恶劣的场合,最好安装空调或热交换器,以帮助散热。 (2)安装空间 电气控制柜、操纵台的安装高度、操纵高度、内部电器元件的绝缘间距、电气防护措施等 必须执行国际、国家以及行业的有关标准,并且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 电气控制柜、操纵台设计首先应保证内部有足够的安装与维修空间,确保PLC与其他电器间的空间距离,保证安装部位通风良好。 (3)安装位置 PLC电气柜的安装,要尽量避免振动,对于必须安装在设备上的电气柜、操纵台,应选择远离设备振动源(如大功率电动机、液压站)的位置进行安装。当无法避免振动时,需采 取减振措施。 电器元件的布置图设计 设备、电气控制柜、操纵台上的各电器元件的布置、安装位置以及安装方法,应在电器元 件的布置图上予以明确,其总体设计要求与应贯彻的有关标准与其他电气控制系统基本相同。在设计布置、安装电器元件时,应参照PLC对安装环境的要求进行。电器元件的布置图应标明所有电器元件的具体安装位置、安装尺寸与安装要求,应能完整、清晰地反映系 统中全部电器元件的实际安装情况。图纸可以指导、规范现场生产与施工,并为今后系统 的安装、调试、维修提供帮助。 电气连接图设计 在设计电气接线图时,应参照PLC对电气连接的要求进行,并重点注意以下事项: (1)接线图的要求 电气接线图要逐一标明设备上每一走线管、走线槽内的连接线(包括备用线)的数量、规格、长度,所采用的外部的防护措施(如采用金属软管型号、规格、长度等),需要的标 准件(如软管接头、管夹的数量、型号、规格等),连接件(如采用插头的型号、规格)等,以便指导施工。 电气接线图应能准确、完整、清晰地反映系统中全部电器元件相互间的连接关系,应能正 确指导、规范现场生产与施工,为系统的安装、调试、维修提供帮助。 电气接线图不仅要与原理图相符,而且出各电器元件的实际连接位置与连接要求,如线号、线径、导线的颜色等。

电气控制柜的布线要求

电气控制柜在进入90年代后,尤其在近几年来发展飞快,新产品日新月异层出不穷。产品不光在性能、结构等各方面有了巨大的进步,其在外观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正在向家具化、装饰化的方向发展。二次回路是任何电气设备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次回路的电气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整台电气控制柜的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其二次元件的装配、标号,导线的选择、铺设以及排列组合等项目,构成二次回路布线工艺的重要内容。电气控制柜布线工艺水平的高低将对产品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过去企业只注重产品的结构性设计及电气性能的改进,而忽视了二次布线工作,造成了二次回路布线工艺落后,方法陈旧。在新的形势下,原来的二次布线工艺已远不能适应新产品开发以及市场发展的需要。因此,南京康卓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慢慢摒弃了不能适应行业发展的老技术、老产品,采用了新工艺、新技术,使用合适的新型电气附件,来保证产品的质量,向市场供应优质的电气控制设备。

电气控制柜的布线要求: 1、按电气原理图施工、连线正确。 2、二次线的连接(包括螺栓连接、插接、焊接等)均应牢固可靠,线束应横平竖直,配置坚牢,层次分明,整齐美观。同一合同同一型号规格的控制柜元件安装位置及布线方式应一致。 3、采用线束布线时固定线束应横平竖直布置并应捆扎和固定,捆扎间距不宜大于100mm,水平线束固定间距不宜大于300mm,垂直线束固定间距不宜大于400mm。 4、同一列器件的线号读向尽量保持一致。惯例为从左到右,从下到上,从内到外。 5、二次线截面积要求: 单股导线不小于1.5mm2 多股导线不小于1.0mm2 弱电回路不小于0.5mm2 电流回路不小于2.5mm2 保护接地线不小于2.5mm2 6、所有二次回路连接导线中间不应有接头,连接头只能位于器件的接线端子或接线端子排上。 7、每个电器元件的接点最多允许接 2 根线。每个端子的接线点一般不宜接二根导线,特殊情况时如果必须接两根导线,则连接必须可靠。 8、二次线应远离飞弧元件,并不得防碍电器的操作。 9、电流表与分流器的连线之间不得经过端子,其线长不得超过3 米。 10、电流回路宜经过试验端子接至测量仪表。 11、多股导线端部应加冷压端头接线。弱电回路中截面面积小于1m㎡的单股导线应采用锡焊或其它合适的方式接线。 12、二次线不得从母线相间穿过。 13、回拉式弹簧端子的联接: 1)硬导线的剥线长度: 10 mm左右; 2)软导线应套上线鼻子压紧后后再插到端子,注意铜线芯不要露出线鼻子且要压实; 3)导线插入端子口中,直到感觉到导线已插到底部,上部不能露铜。 14、屏蔽电缆的连接 拧紧屏蔽线至约15 mm 长为上; 用线鼻子把导线与屏蔽压在一起; 压过的线回折在绝缘导线外层上; 屏蔽线采用单端接地。 15、用热缩管固定导线连接的部分。

电气控制柜装配工艺标准

电气控制柜装配工艺标准 概述:本工艺标准根据GB7251-2008、GB 2681-81、GB/T 2682-1981、GB50171-92、GB50256 并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制定。适用于我公司生产的各电气控制设备一、二次设备安装及接线。目的是使设备既满足设计控制要求又整齐美观和检查方便。 一、电气控制柜外型尺寸、面板开孔、面板标识丝印检查在电气控制柜开始装配前按照《电柜结构、开孔图》进行外型尺寸、面板开孔、面板标识丝印,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装配工作。 二、准备齐电气控制柜装配所需的所有电气元件及安装辅助材 1、电气装配人员要先准备齐电气控制柜上需使用的电气安装底板、电气面板、电气元件(PLG 软启动器、低压电器等)及所需要的安装辅材(线槽、导轨、导线、接地铜排、安装螺丝等)。 2、电气装配人员准备好自己的工具包(含大号、中号十字起,小一字起、剥线钳、斜口钳、 万用表、内六角扳手、呆扳手、①2.5钻头、①3.2钻头、①4.2钻头、M3丝锥、M4丝锥、丝锥绞手、粗齿挫一套)、手电钻等,将所有工具整齐的放在指定区域内。 三、电气元器件安装在电柜底板上 1、根据电气原理图中的底板布置图量好线槽与导轨的长度,用相应工具截断。(注:线槽、导轨断缝应平直。) 2、两根线槽如果搭在一起,其中一根线槽的一端应切成45度斜角。 3、用手电钻在线槽、导轨的两端打固定孔(用① 4.2钻头)。 4、将线槽、导轨按照电气底板布置图放置在电柜底板上,用黑色记号笔将定位孔的位置画在电柜底板上。 5、先在电柜底板上用样冲敲样冲眼,然后用手电钻在样冲眼上打孔(用① 4.2钻头)。 6用M4螺钉、螺母将线槽、导轨固定在电柜底板上。

电气控制柜的设计工艺

电气控制柜的设计工艺 电气控制柜的设计工艺 2011年12月13日星期二11:271、基本思路 电气控制柜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一种逻辑思维,只要符合逻辑控制规律、能保证电气安全及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就可以 说是一种好的的设计。但为了满足电气控制设备的制造和使用要求,必须进行合理的电气控制工艺设计。这些设计包括电气 控制柜的结构设计、电气控制柜总体配置图、总接线图设计及各部分的电器装配图与接线图设计,同时还要有部分的元件目 录、进出线号及主要材料清单等技术资料。 2、电气控制柜总体配置设计 电气控制柜总体配置设计任务是根据电气原理图的 工作原理与控制要求,先将控制系统划分为几个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 分均称作部件),再根据电气控制柜的复杂程度,把每一部件划成若干组件,然后再根据电气原理图的接线关系整理出各部分

的进出线号,并调整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总体配置设计是以电气系统的总装配图与总接线图形式来表达的,图中应以示意 形式反映出各部分主要组件的位置及各部分接线关系、走线方式及使用的行线槽、管线等。 电气控制柜总装配图、接线图(根据需要可以分开,也可并在一起)是进行分部设计和协调各部分组成为一个完整系统的 依据。总体设计要使整个电气控制系统集中、紧凑,同时在空间允许条件下,把发热元件,噪声振动大的电气部件,尽量放 在离其它元件较远的地方或隔离起来;对于多工位的大型设备,还应考虑两地操作的方便性;控制柜的总电源开关、紧急停 止控制开关应安放在方便而明显的位置。总体配置设计得合理与否关系到电气控制系统的制造、装配质量,更将影响到电气 控制系统性能的实现及其工作的可靠性、操作、调试、维护等工作的方便及质量。 2.1 电气控制柜组件的划分 由于各种电器元件安装位置不同,在构成一个完整的电气控制系统时,就必须划分组件。划分组件的原则是:

电气控制柜制作工艺及规范 (1)

控制柜制作工艺及规范 目录 一、前言 (1) 二、文件编制篇 (2) 三、标记篇 (2) 四、布局、排版篇 (3) 五、接线篇 (4) 六、接地及绝缘篇 (6) 七、检查篇 (6) 表A 以上文件参考国际标准 (7) 表B 导线、汇流排、紧固件配用表 (8) 表C 绝缘导线载流量计算表 (9) 表D 麻花钻与丝攻配合关系表 (10) 表E 控制柜内导线颜色选用表 (11) 表F 配线参考表 (11) 一、前言

统一制作规程,不仅能提高现场柜内维修的效率,并能降低新电柜对新手带来的门槛,还能缩短基层维修电工班组熟悉系统的时间,这些也可以归结为管理上的一句话“一切为用户着想”。 二、文件编制篇 1. 接受图纸后,一套装订成全图,包括系统图、原理图、材料表、面板布置图、底板布置图和端子 图等。用于全过程包括调试和图纸的存档,由技术人员保管使用。 2. 直至项目的结束要保持图纸的完整性、真实性、整洁性和过程信息记录的完整性。 3. 第二套图纸,包括材料表,面板布置图及底板布置图和端子图。主要用于材料核对、排版放样、 粘贴标签过程中使用。 4. 第三套装订,包括原理图接线图。由接线人员在接线过程中使用并保管。 5. 在图纸工艺安排过程中注意与材料表核对型号。如果发现错误立即,要求设计人员确认并签字。 6. 对主电路需标明所用导线截面积,或按照设计人员书面设计截面安排(见表C)。 7. 检查线路线号的完整性和正确性,比如重复和漏标线号都需设计人员填写“设计人员勘误确认表” 确认。 8. 对电源线标明所需线号管数量以方便统计。文件保存路径为:…项目号\项目号+填写日期+“线 号统计”。原则上每一电柜线号统计设定为一打印页,以方便每个电柜线号的包装。 9. 按照设备配套明细表或施工用图样(布置图、装配图等)进行领料配套。所有电器设备应有制造 厂产品合格证。 10. 所有产品合格证及说明书必须保存完整,以作为竣工资料的必须文件。 11.《电缆总清册》把现场每一根电缆的规格,编号,起始点等相关信息编制成表。通过此表现场人 员可以知道总的电缆排放数量,每个柜的电缆引出数量等电缆排放总体工作量. 12.《总接线手册》中把系统中每一根电缆连线的相关信息集中的编制再一起,通过此表可以知道总 的接线工作量,并可以通过表中的线号栏把所有所需的线号预先打印出来,就免去拿着整套图纸前后找线号的麻烦。备注栏中可以随时记录安装过程中的其他情况,这些信息对日设备的维护修理,和转场后的再次安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标记篇 (一)对柜内元件标签粘贴的原则是:在元件和其附近的底板上粘贴。这样无论在运行状态,检修状态甚至元件被卸下时,都一样能够起到标示作用 (二)中文标签尺寸模板:对于单行字的标签实用30*12 对于双行字的使用30*15。操作台等此类面板元件较多的箱体上在此类元件背面贴上与正面铭牌一致的中文标签和标号将提高维修时的 查找效率在每个线槽盖板的端口处贴上标签会给维护后柜内复原带来方便 1. 柜内元件标签均为黄色。 2. 元件标签按照材料清单统计并保存,文件保存路径为:...项目号\项目号+日期+“元件标签”。 3. 线槽贴标签以英文大写SWIS BT 字体打印 4. 柜内中文标签均用隶书。 5. 柜内中文标签标准尺寸为30mm*12mm。 6. 端子标签尺寸为35mm*7mm。 7. 标牌应正确、清晰,易于识别,安装牢固。

电气控制柜设计的5大基本原则

电气控制柜设计的5大基本原则 1、基本思路 电气控制柜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一种逻辑思维,只要符合逻辑控制规律、能保证电气安全及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就可以说是一种好的的设计。但为了满足电气控制设备的制造和使用要求,必须进行合理的电气控制工艺设计。这些设计包括电气控制柜的结构设计、电气控制柜总体配置图、总接线图设计及各部分的电器装配图与接线图设计,同时还要有部分的元件目录、进出线号及主要材料清单等技术资料。 2、电气控制柜总体配置设计 电气控制柜总体配置设计任务是根据电气原理图的工作原理与控制要求,先将控制系统划分为几个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均称作部件),再根据电气控制柜的复杂程度,把每一部件划成若干组件,然后再根据电气原理图的接线关系整理出各部分的进出线号,并调整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总体配置设计是以电气系统的总装配图与总接线图形式来表达的,图中应以示意形式反映出各部分主要组件的位置及各部分接线关系、走线方式及使用的行线槽、管线等。 电气控制柜总装配图、接线图(根据需要可以分开,也可并在一起)是进行分部设计和协调各部分组成为一个完整系统的依据。总体设计要使整个电气控制系统集中、紧凑,同时在空间允许条件下,把发热元件,噪声振动大的电气部件,尽量放在离其它元件较远的地方或隔离起来;对于多工位的大型设备,还应考虑两地操作的方便性;控制柜的总电源开关、紧急停止控制开关应安放在方便而明显的位置。 总体配置设计得合理与否关系到电气控制系统的制造、装配质量,更将影响到电气控制系统性能的实现及其工作的可靠性、操作、调试、维护等工作的方便及质量。 2.1 电气控制柜组件的划分 由于各种电器元件安装位置不同,在构成一个完整的电气控制系统时,就必须划分组件。划分组件的原则是: (1)把功能类似的元件组合在一起; (2)尽可能减少组件之间的连线数量,同时把接线关系密切的控制电器置于同一组件中; (3)让强弱电控制器分离,以减少干扰; (4)为力求整齐美观,可把外形尺寸、重量相近的电器组合在一起; (5)为了电气控制系统便于检查与调试,把需经常调节、维护和易损元件组合在一起。 2.2 在划分电气控制柜组件的同时要解决组件之间、电气箱之间以及电气箱与被控制装置之间的连线方式:电气控制柜各部分及组件之间的接线方式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电气控制柜元件安装接线配线的规范(图解)

电气控制柜元件安装接线配线的规范(图解) 以下是一个图文并茂的配电柜接线工艺规范教程 1 元器件安装 1.1 前提:所有元器件应按制造厂规定的安装条件进行安装。 适用条件 需要的灭弧距离 拆卸灭弧栅需要的空间等,对于手动开关的安装,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险 1.2 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 1.3 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从材料计划、购买、入库、出库、到现场安装这一系列程序中,必须有相关图纸和材料计划表一一核对,这样就确保了每道工序的正确性)。 1.4 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 1.5 必须按图安装(如果有图) 1.6 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 1.7 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 1.8 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 元件名称安装高度(m) 指示仪表、指示灯0.6-2.0 电能计量仪表0.6-1.8 控制开关、按钮0.6-2.0 紧急操作件0.8-1.6 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 操作方便。元器件在操作时,不应受到空间的防碍,不应有触及带电体的可能。 维修容易。能够较方便地更换元器件及维修连线。 各种电气元件和装置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应符合4.4 条的规定。 保证一、二次线的安装距离。 1.9 组装所用紧固件及金属零部件均应有防护层,对螺钉过孔、边缘及表面的毛刺、尖锋应打磨平整后再涂敷导电膏。 1.10 对于螺栓的紧固应选择适当的工具,不得破坏紧固件的防护层,并注意相应的扭距。 1.11 主回路上面的元器件,一般电抗器,变压器需要接地,断路器不需要接地,下图中为电抗器接地。

1.12 对于发热元件(例如管形电阻、散热片等) 的安装应考虑其散热情况,安装距离应符合元件规定。额定功率为75W 及以上的管形电阻器应横装,不得垂直地面竖向安装。下图为错误接法 1.13 所有电器元件及附件,均应固定安装在支架或底板上,不得悬吊在电器及连线上。 1.14 接线面每个元件的附近有标牌,标注应与图纸相符。除元件本身附有供填写的标志牌外,标志牌不得固定在元件本体上。 a) 端子的标识 1.15 标号应完整、清晰、牢固。标号粘贴位置应明确、醒目 b) 双重的标识

电气控制柜二次回路布线工艺!

电气控制柜二次回路布线工艺! 电气控制柜二次回路布线工艺! 电控成套设备行业在进入90年代后,尤其在近几年来发展飞快,新产品日新月异层出不穷。产品不光在性能、结构等各方面有了巨大的进步,其在外观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正在向家具化、装饰化的方向发展。 二次回路是任何电气设备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次回路的电气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整台电气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安全性。 同时,其二次元件的装配、标号,导线的选择、敷设以及排列组合等项目,构成二次回路布线工艺的重要内容。 二次布线工艺水平的高低将对产品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 过去企业只注重产品的结构性设计及电气性能的改进,而忽视了二次布线工作,造成了二次回路布线工艺落后,方法陈旧。在新的形势下,原来的二次布线工艺已远不能适应新产品开发以及市场发展的需要。

基本要求 1、按图施工、连线正确。 2、二次线的连接(包括螺栓连接、插接、焊接等)均应牢固可靠,线束应横平竖直,配置坚牢,层次分明,整齐美观。同一合同同一型号规格的控制柜元件安装位置及布线方式应一致。 3、采用线束布线时固定线束应横平竖直布置并应捆扎和固定,捆扎间距不宜大于100mm,水平线束固定间距不宜大于300mm,垂直线束固定间距不宜大于400mm。 4、同一列器件的线号读向尽量保持一致。惯例为从左到右,从下到 上,从内到外。如下图 5、二次线截面积要求: 单股导线不小于1.5mm2 多股导线不小于1.0mm2 弱电回路不小于0.5mm2 电流回路不小于2.5mm2

保护接地线不小于2.5mm2 6、所有二次回路连接导线中间不应有接头,连接头只能位于器件的接线端子或接线端子排上。 7、每个电器元件的接点最多允许接2根线。每个端子的接线点一般不宜接二根导线,特殊情况时如果必须接两根导线,则连接必须可 8、二次线应远离飞弧元件,并不得防碍电器的操作。 9、电流表与分流器的连线之间不得经过端子,其线长不得超过 3 米。 10、电流回路宜经过试验端子接至测量仪表。 11、多股导线端部应加冷压端头接线。弱电回路中截面面积小于 1m川的单股导线应采用锡焊或其它合适的方式接线。 12、二次线不得从母线相间穿过,如下图:

电气控制柜注意点

自动化系统产品 PLC序言 为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有必要在系统设计前先充分把握设置场所的环境,然后再进行系统的构建。 从根本上讲,有必要将对PLC系统的应力(温度?湿度?振动?冲击?腐蚀性气体?过电流?噪声等)尽量减小。但是,对策实行到什么程度,应该在考虑故障发生时的影响度和设置环境 以及对策费用的基础上决定。通过事先实施对策,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并且可提高长期的运转率。 另外,各单元的规格,请参见相关资料。 PLC控制柜的安装环境 以下就PLC控制柜(以下简称“柜”)安装时的环境条件及对策进行说明。 温度 PLC的使用环境温度与元件的使用温度有关,通常应该在5℃~40℃的范围内。另一方面,在非强制冷却的自然冷却的控制柜等中,由于设备及系统的节省空间及小型化,柜本身也小型化了,那么柜内温度与柜外温度比较,由经验可知有时会高出10℃~15℃以上。因此,有必要针对设置的场所及柜内的发热问题,采取以下的对策,为确保柜内的温度不超过单元的使用温度范围,应尽量保留充足的温度余量,使之在有余量的温度范围内使用。 高温(图1. 参照) ①自然风冷式(依靠柜上下的百叶窗自然通风) 向柜内安装时,不使用风扇、空调等冷却设备是最好的方法。此时,有关PLC的安装的注意点如下: 1 不要设置在柜内热空气聚集的最上部 2 为确保通风空间,上下部要和其他的设备、配线管等之间应维持充分的间隔距离 3 不要在指定以外的方向进行安装(如纵向或上下颠倒),否则会造成PLC内部的异常发热 4 不要安装在加热器、变压器、大容量电阻等发热量大的设备正上方 5 避开阳光直射的地方 ②强制通风式(依靠柜上部的风扇进行强制通风) ③强制循环式(依靠密闭结构的柜内的风扇进行强制循环通风) ④房间整体冷却方式 (用空调将放置控制柜的房间整体冷却) 《注意事项》 环境条件与冷却方式的关系如下。 ?将控制柜设置在粉尘少的房间内→ ①或② ?设置在有粉尘的地方→ ③或④ 使用风扇时的对策 1 在外部空气的吸入口安装空气过滤器,采取防止灰尘进入的措施

电气控制柜二次回路布线工艺

电气控制柜二次回路布线工艺! 电控成套设备行业在进入90年代后,尤其在近几年来发展飞快,新产品日新月异层出不穷。产品不光在性能、结构等各方面有了巨大的进步,其在外观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正在向家具化、装饰化的方向发展。 二次回路是任何电气设备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次回路的电气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整台电气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安全性。 同时,其二次元件的装配、标号,导线的选择、敷设以及排列组合等项目,构成二次回路布线工艺的重要容。 二次布线工艺水平的高低将对产品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 过去企业只注重产品的结构性设计及电气性能的改进,而忽视了二次布线工作,造成了二次回路布线工艺落后,方法旧。在新的形势下,原来的二次布线工艺已远不能适应新产品开发以及市场发展的需要。基本要求 1、按图施工、连线正确。 2、二次线的连接(包括螺栓连接、插接、焊接等)均应牢固可靠,线束应横平竖直,配置坚牢,层次分明,整齐美观。同一合同同一型号规格的控制柜元件安装位置及布线方式应一致。 3、采用线束布线时固定线束应横平竖直布置并应捆扎和固定,捆扎

间距不宜大于100mm,水平线束固定间距不宜大于300mm,垂直线束固定间距不宜大于400mm。 4、同一列器件的线号读向尽量保持一致。惯例为从左到右,从下到上,从到外。如下图 5、二次线截面积要求: 单股导线不小于1.5mm2 多股导线不小于1.0mm2 弱电回路不小于0.5mm2 电流回路不小于2.5mm2 保护接地线不小于2.5mm2 6、所有二次回路连接导线中间不应有接头,连接头只能位于器件的接线端子或接线端子排上。 7、每个电器元件的接点最多允许接2 根线。每个端子的接线点一般不宜接二根导线,特殊情况时如果必须接两根导线,则连接必须可靠。

成套控制柜安装工艺标准

1. 总则 1.1适用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电气安装工程成套配电柜及动力开关柜、控制柜、电源柜、动力配电箱的安装。 1.2编制依据《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2.施工准备 2.1技术准备 2.1.1设计图纸及其它技术文件齐全,并已进行了图纸会审,并有记录。 2.1.2施工前应进行技术交底。 2.1.3配备相应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2材料准备 2.2.1设备及材料均应符合国家或部颁的现行技术标准,规格、型号符合设计要求。实行生产许可证和安全认证制度的产品,有许可证编号和安全认证标志,相关材证资料齐全。 2.2.2设备有铭牌,注明厂家和型号。 2.2.3安装使用材料: (1)型钢表面无严重锈斑,无过度扭曲、弯折变形,焊条无锈蚀,有合格证和材质证明书。 (2)镀锌制品表面无锈斑,有合格证和质量证明书。 (3)配电箱箱体应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周边平整无损伤。铁制箱体二层底板厚度不小于1.5mm。 (4)导线电缆的规格型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产品合格证 2.3主要机具设备准备

2.3.1吊装工具:倒链、麻绳、索具等。 2.3.2安装工具:电钻、电锤、电焊机具、钢锯、板锉、扳手、电炉、喷灯、锡锅、锡勺、梯子、手锤、錾子、剥线钳、各型螺丝刀、尖嘴钳、毛刷、皮老虎、高凳等。 2.3.3数字万用表、试电笔、绝缘摇表、水平尺、线坠等。 2.4 作业条件 2.4.1盘柜屏台所在的房间土建施工完毕,门窗封闭,墙面、屋顶粉刷完毕,地面工程已完。 2.4.2暗装配电箱随土建结构预留好安装位置或已预安装好。 2.4.3明装配电箱及暗装配电箱盘面安装时,抹灰、及粉刷应全部完工。 3.施工工艺流程 3.1工艺流程 3.1.1柜(屏、台、盘)安装 基础型钢制作安装T柜(屏、台、盘)安装T柜内配线T绝缘摇测T通电试运行。 3.1.2配电箱安装 清理箱体T盘面安装、箱内配线T绝缘摇测T通电试运行T面板安装。3.2施工工艺 3.2.1基础型钢制作安装 (1)型钢预先调直,除锈。

(完整版)电气控制柜生产工艺流程

电气控制柜生产工艺流程 (1) 电气控制柜外型尺寸、面板开孔、柜体面板标识丝印检查,在电气控制柜开始装配前按照《屏柜结构、开孔图》进行外型尺寸、面板开孔、柜体面板标识丝印,及电气元件物料清单,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装配工作。 (2) 准备齐电气控制柜装配所需的所有电气元件及安装辅材 (3) 电气装配人员要先准备齐电气控制柜上需使用的电气安装底板、电气面板、电气元件PLC、低压电器等)及所需要的安装辅材(行线槽、导轨、导线、接地铜排、安装螺栓等元器件安装在电气安装底板上 (4) 根据电气原理图中的底板布置图量好线槽与导轨的长度,用相应工具截断。(注:线槽、导轨断缝应平直。)两根线槽如果搭在一起,其中一根线槽的一端应切45度斜角。用手电钻在线槽、导轨的两端打固定孔将线槽、导轨按照电气底板布置图放置在电气底板上,用黑色记号笔将定位孔的位置画在电气底板上。先在电气底板上用样冲敲样冲眼,然后用手电钻

在样冲眼上打孔(用低压电器元器件(微型空开、继电器、接触器、信号线端子、动力电源端子等)应按照电气原理图中的底板布置图安装在导轨上的。) (5)电气元件的安装方式符合该元件的产品说明书的安装规定,以保证电气元件的正常工作条件,在屏内的布局应遵从整体的美观,并考虑控制元件之间的电磁干扰和发热性干扰,元件的布置应讲究横平竖直原则,整齐排列。所有元件的安装方式应便于操作、检修、更换;工控机等重要操作的元件及液晶显示器、指示灯等有角度视觉要求的元件安装应尽量保持在离地高度视线范围内,以便于观察操作。所有元件的安装应紧固,保证不致因运输震动使元件受损,对某些有防震要求的元件应采取相应的防震方式处理。元件安装位置附近均需贴有照接线图对应的表示该件种类代号的标签,标签采用电脑印字机打印。屏底侧安装接地铜排,并粘贴明显的接地标识牌。三相电路主回路安照电气原理图中设计要求大小的铜芯电缆(或铜排)进行连接。A、B、C三相应分别使用黄、绿、红电缆(若使用铜排应在对应铜排上套黄、绿、红套管)并在每相接线端子处粘贴A、B、C标贴。)

电气工艺安装与接线工艺设计规范

电器柜设计规范 1 元器件安装 1.1 前提:所有元器件应按制造厂规定的安装条件进行安装。 ? 适用条件 ? 需要的灭弧距离 ? 拆卸灭弧栅需要的空间等,对于手动开关的安装,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险 1.2 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 1.3 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 1.4 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 1.5 必须按图安装(如果有图) 1.6 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 1.7 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 1.8 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 元件名称安装高度(m) 指示仪表、指示灯0.6-2.0 电能计量仪表0.6-1.8 控制开关、按钮0.6-2.0 紧急操作件0.8-1.6 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 ? 操作方便。元器件在操作时,不应受到空间的防碍,不应有触及带电体的可能。 ? 维修容易。能够较方便地更换元器件及维修连线。 ? 各种电气元件和装置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应符合4.4 条的规定。 ? 保证一、二次线的安装距离。 1.9 组装所用紧固件及金属零部件均应有防护层,对螺钉过孔、边缘及表面的毛刺、尖锋应打磨平整后再涂敷导电膏。 1.10 对于螺栓的紧固应选择适当的工具,不得破坏紧固件的防护层,并注意相应的扭距。 1.11 主回路上面的元器件,一般电抗器,变压器需要接地,断路器不需要接地,下图中为电抗器接地。

1.12 对于发热元件(例如管形电阻、散热片等) 的安装应考虑其散热情况,安装距离应符合元件规定。额定功率为75W 及以上的管形电阻器应横装,不得垂直地面竖向安装。下图为错误接法

控制柜电气装配工艺流程

控制柜电气装配工艺流程 前言 电气装配和电气布线是控制柜设计的重要内容,为了提高控制柜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可维护性,并能有效地降低制造成本,应从模块化思想,电磁兼容和安全性等多个角度去设计。 一、电气布线的模块思想 模块化思想是将复杂庞大的系统分解成多个规模较小的、相互间耦合性很小的模块来实现。模块化思想贯穿了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从设计到工艺制造,甚至延伸到市场开拓和售后服务阶段。其每一个环节都可以通过模块化思想来避免重复劳动,同时便于每个功能的标准化,最终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便于维护和升级的目的。 对于电气布线,模块化思想主要体现在功能区域划分和线束化两大工作内容。 功能区域的独立性越强,区域间的装配、测试、维护等工作的相互影响程度就越小。线束化避免了布线前期工作与柜体制造、初期装配等工作之间的影响,同时也避免了不同功能区域之间布线的相互影响。 电气布线功能区域划分要结合电气机械设计开展,通常除了独立的大型电器设备(变频器),还划分断路器开关电源模块,滤波模块,隔离模块,接触器继电器模块,伺服模块,PLC模块,对外端子排模块。功能区域之间通过柜体布线线槽中分等级的线束进行连接。这一工艺在电气原理设计阶段就要充分考虑。元器件空间位置定义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各个功能区域的独立程度,进而影响到电气布线的模块化效果。 线束设计需要两项重要输入:一是各元器件的连接器和接线端子的空间位置,二是连接清单(包含电缆线号、电缆线两端的器件和针脚号、线缆长度,压接工具等信息)。工艺人员根据这两项信息,并考虑避开走线路径上的干涉,同

时要考虑走线的美观和节约用料,这样就可以设计出三维对的电气线束;再根据现场制作的需要,将三维的电气线束展平成平面图形,绘制成线束模板图。线束制作工人只需根据线束模板图就可以加工出合格的线束,不用依赖于现柜,所加工出线束的一致性也较好。 二、电气布线的电磁兼容性 随着控制柜电气功能的增加,柜内电磁环境也变得愈为复杂。这就要求在做布线工艺设计时,需充分考虑电磁兼容性问题。电磁干扰的三要素为干扰源、传输途径和干扰对象。对布线工艺设计来说,主要是通过掐断或削弱电磁干扰的传输途径来解决电磁兼容性问题,因为另外两个要素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由设备而不是由布线决定的。掐断或削弱电磁干扰传输途径的方法主要有电缆分级和屏蔽。电缆分级是指将电缆根据干扰强度和敏感程度分为若干等级。不同等级的电缆线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或敷设于不同的线槽之中,以避免相互之 间的干扰耦合。例如,可将电缆分为5个等级,级号越低就表示其干扰强度越低,一般其敏感程度也就越高。不同等级的电缆线间最小距离可根据类似于表1的矩阵表来确定。 屏蔽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避免外界对自身电缆的干扰,如低压信号线;另一种是避免自身对外界的干扰,如电机电源线。屏蔽的方式可采用金属线槽、金属软护套管或电缆本身自带屏蔽层来实现。屏蔽体接地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屏蔽的效果,也是工艺设计中的一大难点。一般来说,对共模干扰敏感的电缆宜采用单点接地,因为多个接地点间的电位差会在屏蔽体中形成电流。该电流会在电缆两端产生感生电动势,从而使电缆中的信号失真(如图2所示)。 对于波长很短而电缆很长的高频信号(一般在电缆长度大于倍波长时考虑),则宜采用多点接地,以减少屏蔽体的天线效应。对于高频电子设备的屏蔽体(箱体),宜采用金属编织带进行接地。因为频率越高,趋肤效应越明显。金属编织带表面积大,故对于高频信号的阻抗较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