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瞪羚产业园规划与建筑方案设计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百千万” 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工程行动计划任务分解的通知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百千万” 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工程行动计划任务分解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5.05.28•【字号】郑政办〔2015〕82号•【施行日期】2015.05.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百千万”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工程行动计划任务分解的通知郑政办〔2015〕82号各县 (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百千万”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工程行动计划的通知》(豫政办〔2015〕51号)精神,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涉及我市的工作任务予以分解并明确到各责任单位,请认真贯彻落实。
同时,就相关事宜通知如下:一、认真落实“百千万”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工程,是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大省,增强工业经济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培育区域特色主导产业的重要抓手,是我省构建产业竞争优势,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撑,请各单位参照省政府出台的工作计划(豫政办〔2015〕51号),积极组织严格落实。
二、请各单位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研究,科学部署,细化责任,明确任务。
按照任务分解,建立“一把手负总责,主管副职具体负责”的推进机制。
同时,各单位要围绕承担的各项工作任务制定实施方案,建立工作台账,狠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完成。
三、分解的各项工作任务为郑州市总体工作重点,各责任单位要高度重视,积极与上级部门对接沟通,明确需我市落实的具体工作任务,确保顺利实施。
四、针对多个部门共同承办的工作任务,列第一位的责任单位为牵头单位,要切实做好统筹协调;各县 (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为平行单位;其他承办单位要按照工作职责,全力配合,确保按照上级要求,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015年5月28日河南省“百千万” 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工程行动计划任务分解一、发展重点(一)电子信息产业1.依托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全力支持富士康智能手机项目扩大规模,加快正威科技城智能终端产业园、酷派及供应商产业园、阿里巴巴云计算和大数据基地、腾讯互联网+产业集群、郑州台湾软件园等项目建设,以龙头品牌制造商、龙头代工企业为中心向四周扩散,以产业链配套和服务支撑为重点集聚发展,到2017年,形成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3000亿级智能终端 (手机)产业集群。
产业园建设实施方案

产业园建设实施方案一、产业园建设的背景和意义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产业园的建设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产业园是指由政府或企业主导,集中建设一定规模的工业企业、科研机构、孵化器等相关产业要素的区域,旨在推动产业升级、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创新创业、实现产业集聚和协同发展。
产业园建设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集聚度,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促进企业间的合作与共赢。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园建设实施方案对于促进产业发展、推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二、产业园建设实施方案的目标和原则1. 目标:通过产业园建设,实现产业集聚、技术创新、资源共享、协同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业集聚区。
2. 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企业为主体、多方合作、可持续发展。
三、产业园建设实施方案的内容和措施1. 产业规划:根据产业发展趋势和区域特点,科学规划产业园的发展方向和布局,确定主导产业和重点发展方向,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布局图。
2. 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道路、供水、供电、供气、通讯、污水处理等,提高产业园的配套服务水平。
3. 产业引进: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等多种方式,引进优质产业项目,吸引知名企业入驻,打造产业集聚效应。
4. 人才引进:建立人才引进政策,吸引高端人才和专业人才入驻产业园,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5. 创新创业孵化:建设创新创业孵化中心,支持初创企业和科研机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创业创新。
6. 产业服务:建立完善的产业服务体系,包括政策咨询、融资服务、市场拓展、人才培训等,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持。
7. 环境保护: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推动绿色发展,控制污染排放,提升产业园的环境品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8. 政策扶持:制定产业园相关政策,包括税收优惠、土地供应、财政支持等,为产业园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四、产业园建设实施方案的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产业园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统筹协调,推动产业园建设工作落实。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10-2020年)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10-2020年)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公众参与第二次公示2010年12月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10-2020年)通过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审批,批复文号豫发改工业〔2010〕2087号。
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于2011年2月取得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审查意见(豫环审〔2011〕47号)。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等有关规定,实施五年以上的产业园区,应组织开展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现对该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进行第二次公示:一、规划概况规划名称: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10-2020年)规划范围: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位于郑州市城区西北部,规划范围东至郁香路、南至站北路、西至郑州市西环绕城高速东1000米、北至新龙路,规划面积。
规划期限:规划的时间段为2010-2020年,分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开发建设阶段。
其中,近期为2010年-2012年,中期为2013年-2015年,远期为2016年-2020年。
主导产业:以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为主导产业;以超硬材料、文化创意产业为特色产业。
发展定位:国家级重点开发区,河南省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体制创新改革的综合试验区,郑州市科技创新城。
以产业集聚为核心,发挥项目集群效应,着力培育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等支柱产业;加强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和重点发展超硬材料、文化创意产业等形成集聚区的特色产业;依靠龙头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形成,延伸产业链条;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规划期末基本建成新型产业之城、自主创新之城、生态和人文之城。
二、发展规划及原规划环评执行情况截至2018年,集聚区规划用地布局与原规划布局基本一致,入区企业符合园区规划要求,规划环评报告及批复中所提到的环保要求大部分已得到落实,规划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已基本完成。
Revit建模报告参考文献

Revit建模报告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一[1]张国龙,李霄.山东某公司办公楼设计[A].北京力学会.北京力学会第二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北京力学会:北京力学会,2022:40-41.[2]刘存祥,曹博康.常州市机械制造公司办公楼设计[A].北京力学会.北京力学会第二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北京力学会:北京力学会,2022:610-627.[3]曹博康,刘存祥.建筑公司行政办公楼设计[A].北京力学会.北京力学会第二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北京力学会:北京力学会,2022:64-692.[4]王嘉祺.严寒地区高层办公楼被动式节能设计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21.[5]毛凯,桂学文.数字赋能,适宜建构——武汉地铁站综合配套与K15办公楼设计[J].当代建筑,2021,(03):20-23.[6]钱晓旭,彭阳,王子硕.基于BIM的某装配式办公楼设计应用[J].江西建材,2021,(01):90-91.[7]王兴义.某带斜柱框架-核心筒结构办公楼设计[J].开发,2021,4(02):3-4.[]张国龙,李霄.山东理工大学办公楼设计[A].北京力学会.北京力学会第二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北京力学会:北京力学会,2021:21-219.[9]陈佳麟,赵欣杰.洛阳某学院行政办公楼设计[A].北京力学会.北京力学会第二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北京力学会:北京力学会,2021:294-296.[10]张凤祥,王通.珠海市审计局办公楼设计[A].北京力学会.北京力学会第二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北京力学会:北京力学会,2021:50-510.[11]张鹤柳,吕.杭州某高层办公楼设计[A].北京力学会.北京力学会第二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北京力学会:北京力学会,2021:511-512.[12]赵欣杰,陈佳麟.武清县环保局框架-剪力墙结构办公楼设计方案[A].北京力学会.北京力学会第二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北京力学会:北京力学会,2021:542-545.[13]张武建,寻兴建.南京市鼓楼区某医院砼框架办公楼设计[A].北京力学会.北京力学会第二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北京力学会:北京力学会,2021:1222-1226.[14]张金树.预制混凝土全装配办公楼设计深化研究[A].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2020年工业建筑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册)[C].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工业建筑杂志社,2020:337-340+232.[15]李珊珊.上海某高层办公楼设计[J].,2020,50(S1):79-3.[16]付素娟,李尚飞,赵士永.胶合木框架结构办公楼设计研究[J].,2020,03-306.[17]白鑫涛,蒋航宇.邢台市某办公楼设计[A].北京力学会.北京力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北京力学会:北京力学会,2020:71-74.[1]霍青杰,杭泽涛.临沂建元办公楼设计[A].北京力学会.北京力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北京力学会:北京力学会,2020:242-244.[19]刘逸凡,吴京城.佳木斯市郊区政府办公楼设计[A].北京力学会.北京力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北京力学会:北京力学会,2020:361-362.[20]王飞.泰安市五层办公楼设计[A].北京力学会.北京力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北京力学会:北京力学会,2020:516-51.[21]邢华鑫,王宏飞.办公楼设计[A].北京力学会.北京力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北京力学会:北京力学会,2020:614-61.[22]赵岩,周洲.沈阳市浑南区某多层框架结构办公楼设计[A].北京力学会.北京力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北京力学会:北京力学会,2020:791-792.[23]朱松涛,朱正清.天津市华特公司办公楼设计[A].北京力学会.北京力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北京力学会:北京力学会,2020:157-150.[24]汤举红.《办公楼设计》[J].上海纺织科技,2019,47(11):107.参考文献二[25]巩艳,王宇,黄雷,赵磊.BIM技术在装配式办公楼设计阶段的应用——以童趣办公楼为例[J].建材与装饰,2019,(31):92-93.[26]王静伟.科研办公产业中的高层办公楼设计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30):102-103.[27]胡明坡.框架-剪力墙结构办公楼设计问题分析[J].门窗,2019,(17):131+134.[2]高树才,吴伸杰.大悬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办公楼设计[J].开发,2019,46(15):17-1.[29]刘向东.基于绿色理念的郑州市瞪羚产业园某办公楼设计研究[D].广州大学,2019.[30]蔡奇原.高层总部办公楼设计——广州百达丰总部基地设计[J].低碳世界,2019,9(03):154-155.[31]浦至,郑昊.超高层办公楼建筑多专业协同BIM正向设计[J].土木建筑工程息技术,2019,11(01):110-119.[32]谢孟举,徐燊.高层办公建筑中生态共享空间的设计探析——以湖南衡阳水利办公楼设计为例[J].华中建筑,2019,37(01):25-29.[33]张明悦,陈丹华,丁莹莹.某办公楼设计合理性分析[A].北京力学会.北京力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北京力学会:北京力学会,2019:96-97.[34]丁莹莹,张明悦,陈丹华.夏邑县产业集聚区办公楼设计[A].北京力学会.北京力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北京力学会:北京力学会,2019:101-1020.[35]刘传鹏.某大学3号办公楼设计[A].北京力学会.北京力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北京力学会:北京力学会,2019:1033-1034.[36]程健,刘传鹏.焦作市红星商务办公楼设计[A].北京力学会.北京力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北京力学会:北京力学会,2019:103-1040.[37]张国龙,徐洪洋.山东万鑫集团办公楼设计[A].北京力学会.北京力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北京力学会:北京力学会,2019:1045-104.[3]李龙,程健,王晶.北京昌平区办公楼设计[A].北京力学会.北京力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北京力学会:北京力学会,2019:1057-105.[39]鲁余勇,路景淦.杭州市希尔顿帝国办公楼设计[A].北京力学会.北京力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北京力学会:北京力学会,2019:1202-1205.[40]冯帅,钱杏兵.北京市某办公楼设计[A].北京力学会.北京力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北京力学会:北京力学会,2019:133-1340.[41]杨文峰,杨硕.济南大众日报社办公楼设计[A].北京力学会.北京力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北京力学会:北京力学会,2019:1359.[42]王宇.中委内瑞拉营地项目办公楼设计思考[J].建材与装饰,201,(52):62-63.[43]赵影.研发园区研发办公楼设计要点和发展形势[J].住宅与房地产,201,(36):79+237.[44]周若冲,郭新,韩昊,黄祺临.某武警总队机关办公楼设计研究[J].重庆建筑,201,17(10):2-30.[45]于卓玉.以节能为目标导向的严寒地区多层办公楼设计流程[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6]黄世华.昆明超高层办公楼绿色策略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47]杨守胜.办公楼节能环保设计[J].中国科技息,2011,(02.[4]周培华,朱永泉,周红.济南市勘察测绘院办公楼加层设计[J].科技息(科学教研),2007,(19):116+92.[49]马穗.现代港口建筑创作探索——港区办公楼设计[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港口工程分会.港口工程分会技术交流文集[C].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港口工程分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05:10-110.[50]沈天清,查昕.城市中心的高层办公楼——中国人民银行芜湖市中心支行营业办公楼方案设计[J].安徽建筑,2003,(03):-9.。
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建筑专业设计说明一、项目概况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工程位于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子湖高校园区湖心岛东北区域。
基地东临明理路,北依崇德街,均为龙子湖区重要的交通道路。
工程总用地面积为22534平方米,容积率7.0,建筑限高70 米。
本工程总建筑面积179907平方米,其中地上部分面积144937平方米,地下部分面积34970平方米。
龙子湖与龙湖通过运河与其他河渠相互联系,取“望子成龙”之意。
龙子湖湖心岛,作为高校公共设施共享核心及产业园区,未来将建成众多文化科研企业及孵化基地,形成“龙生九子,子子不同”的绽放格局。
因此,本项目的规划布局及建筑造型设计当充分挖掘体现综合型科技服务中心这一特殊行业的个性特征,以独特的建筑语言展示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全链条、全方位、高端化和前瞻性的科研企业形象,充分体现高校园区建筑的人文内涵。
二、设计理念在本工程设计中,我们以科研服务功能为先导,以高校人文情怀为依托,努力营造高标准,兼具前瞻性与内涵气质的现代综合型科研服务建筑。
规划布局本工程规划布局外方内圆,外稳内秀,以科技感的建筑外形为限定,以人文化的景观环境为基础,稳重中透着灵动之气。
建筑形体本工程建筑形体在充分尊重城市设计的基础上,以“二龙戏珠”之姿沿南侧城市道路水平展开双臂,展示科研发展的开放包容姿态。
北侧高层则作为整个空间中轴的对景,起到“画龙点睛”之意,象征科技发展不断创新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建筑形体大气组合、气势恢宏,铸就郑州中心作为龙子湖区域一流科研服务平台的核心地标形象。
三、总体形态布局本工程设计基于对基地和周边环境的分析,结合对任务书的充分梳理,综合考量不同功能区域的使用要求,选定以庭院围合为主的布局形态,使得各个功能区域相对独立的同时,保证地块对外形态的完整性,并最终形成“一核两轴一环三塔”的总体形态布局。
“一核两轴一环三塔”“一核”,技术转移服务平台,作为郑州中心最核心的部分,设置于基地南侧;“两轴”,总体空间形态由南北向的科技轴与东西向的景观轴,两轴统领组织;“一环”,基地内路网围绕建筑外部形成一个环状的循环体系;“三塔”,三栋70米高层分别象征郑州中心三大功能区域,以三足鼎立之姿屹立于龙子湖畔。
郑州经开区新规划方案-更新版

郑州经开区新规划方案前言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河南省政府斥资数十亿元设立的一个国家级开发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河南省乃至中部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
为了进一步提高经开区的综合竞争力,促进区域产业升级和城市化进程,郑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制定了一份新的规划方案。
本文将对该规划方案进行介绍和分析。
规划内容基本情况根据规划方案,新的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占地面积约为1200平方公里,辖区内将建设工业、商业、住宅、文化、教育等各类设施。
特别是在产业布局方面,将重点围绕着高新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来进行,尤其是将打造成为一个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形成自主创新、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经济核心。
产业定位1.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
2.智能制造产业:重点发展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等领域。
3.环保节能产业:重点发展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
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将被列为郑州经开区的主导产业。
在这个领域中,经开区计划引入一批优秀的创新企业和高端人才,建设创新创业园、产业研发中心、科技孵化器等创新创业载体,打造以岗位繁荣、人才集聚、高端创新为特点的现代科技园区。
市场定位新的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要承担起“引进优质资源、服务河南产业升级、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使命,积极引进世界一流企业、大型科技平台和高端创新型产业载体,依托郑州的交通便利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向周边地区和国内外推销品牌,发挥区位、产业和政策“三种优势”,拓展市场空间和产业链条。
设施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
新的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了一大批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1.交通设施:加快建设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地铁三、六号线以及S1号线,形成便捷的轨道交通网络,同时加大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等交通建设,提高辖区的交通通达性和便利性。
2.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小学、初中、中专、高中等教育设施,建设综合医院、社区医疗中心等医疗设施,加强区内的文化、体育、休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郑州经开区新规划方案 (5)

郑州经开区新规划方案背景郑州经开区是郑州市经济发展重点区域,前身是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于1988年。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精密机械、汽车制造、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等五大主导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在中原经济区和全国范围内具有重要地位。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经济的腾飞,郑州经开区也需要推出新规划方案,以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需求和趋势。
新规划方案内容产业结构调整未来五年郑州经开区将继续加强五大主导产业的发展,同时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培育,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具体举措如下:1.优化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加快形成产业优势;2.引导精密机械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推动制造业新一轮转型;3.加强汽车制造产业的创新引领,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4.优化新材料产业布局,提升技术创新能力;5.加强生物医药产业的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建设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园。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未来五年郑州经开区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业发展的配套服务水平,具体举措如下:1.加快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和智慧城市,推进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道路网、公共交通等;3.建设绿色智慧工厂和智能物流中心,提高企业生产和物流效率。
人才引进政策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未来五年郑州经开区将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育,具体举措如下:1.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高层次人才工程;2.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3.实施人才保障政策,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结论郑州经开区新规划方案是未来五年郑州经开区的发展蓝图,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引进政策等多方面的举措,加快推进经开区高质量的发展,不断提升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在中原经济区和全国范围内继续扮演重要的角色。
总图设计说明

目录1 场地概述2规划设计理念3项目组成4总平面布置5交通运输6景观绿化7竖向设计8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总图方案设计说明一、场地概述郑州三磨超硬材料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产业化基地位于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西南部。
北临梧桐街,东为碧桃路,其交通运输较为便利。
规划用地面积65084.0平方米(合计97.6亩),场地自然地面标高低于周边道路约2.0米,因此工程实施前应平整场地,以保证整个厂区比周边道路高,以利于厂区雨污水的排放和各类管线与市政道路管线之间的衔接。
二、规划设计理念1.一次规划,分期实施,持续发展。
一期工程能独立运作和生产,并具有完整优美的厂区形象,二期与三期作为可持续发展,使整个厂区的功能扩充完善,扩大整个基地的生产能力,提升建筑形象。
2. 按照“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同时,注重个性特色环境的创造,规划设计采用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
3. 追求新颖现代。
在满足分期建设和各项功能的同时,注重办公以及生产车间内外的环境设计,力创花园式研发生产基地,提高办公人员以及生产人员的工作热情,体现郑州三磨超硬材料有限公司现代化生产方式,铸就其更加辉煌的未来。
三、项目组成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任务书所述要求该项目主要由以下各部分建筑物组成,具体是:一期建设名称建筑面积办公楼 4991.0平方米第一联合厂房 19724.0平方米其中超硬材料制品一、二号车间 4921.0平方米行业专用设备生产车间 2488.0平方米质检中心及修整工具制造车间 7354.0平方米附属楼(含所有生产车间附属楼) 4961.0平方米门卫室及大门 85.0 平方米二期建设研发中心建筑面积 8960.0平方米三期建设第二联合厂房建筑面积 13296.0平方米四、总平面布置根据场地地形结合各建筑功能及其分期实施的可操作性,总平面布局主要考虑物流流线,并要满足办公人员和生产人员的合理分流等方面,做到布局合理且经济适用。
结合各建筑位置以及功能,厂区分别在北侧的梧桐街上开设人行出入口亦主要用作办公出入口,在东侧的碧桃路上设计物流出入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开区片区
基地分析 Analysis of Base
本次规划用地位于郑东新区、郑州东部新城区及 郑州国际物流院区之间,周边交通干线环绕,具有明 显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基地东北侧临近七里河绿 化带,环境良好。
业态分析 Analysis of Industry
“产业园区”是执行城市产业职能的重要空间形态,园区在改善区 域投资环境、引进外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经济等方面发挥积极 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成为城市经济腾飞的助推器。
形体布局单一 高密度导致地块拥挤 建筑满铺,采光问题严重
? 如何 打破 & 变化
设计策略 Design strategy
1、倾斜
2、退台
3、错落
4、内庭
通过平面上的斜拉,给建 筑形体增添张力,产生多变 的建筑空间。
通过退台处理降低高密度 带来的压迫感,同时增加立 体绿化休闲空间。
通过建筑布局的跳跃式处 理,产生错落的空间形态, 给园区带来丰富的建筑形态 和空间体验。
智力资源密集、规模较小、信息网络化,决定了新 产业区的复合性,不是单纯的工业加工、科技产品制 造区,还包括配套服务的各种商业服务、金融信息服 务、管理服务、医疗服务、娱乐休憩服务等综合功能。
设计愿景 Design vision
塑造开放式中原硅谷 打造庭院式绿色办公
本次产业园规划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基础条件优良。 在此基础上我们融入庭院式办公、绿色生态办公理念,将 园区打造成既开放又保持一定私密性的理想办公环境。通 过丰富的建筑空间设计,为使用者提供优质的工作科研环 境。从而将产业园打造成我们中原地区的硅谷,成为中原 地区产业园建设的一流典范。
经开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紧邻郑州市区,即可充 分利用母城的基础设施、商业设施、生活服务设施,又为自 身未来发展留有广阔的空间。北部郑东新区与开发区一路之 隔,其现代化的商务、教育、文化、金融等设施,为经济开 发区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后防支撑。在河南省实施的“郑 汴一体化”发展战略中,经济开发区处于郑州市向东发展的 桥头堡地位。
另外经开区还有这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南距郑州国际航 空港22公里,北距郑州公路物流中心1.5公里,西距国家一类 铁路口岸郑州铁路东站2公里、公路货运中心站1.5公里。
经开区围绕建设“开放型现代化工业新区”的发展定位, 按照 “工业立区、科技兴区”的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区位和 资源优势,培育新产业、发展支柱产业、扶持传统产业,重 点打造产业园区,带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瞪羚产业园规划与建筑方案设计
Zhe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Dengling Industrial park building design scheme
08/2017 Henan ZhaoYang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快与江南水乡的旖旎秀丽于一体。园区建设突出功能优先、 实用高效、通用灵活、环境优美的原则,处处彰显人性化 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园区占地面积约66000平方米,一期 项目建筑面积48900平方米,二期建筑面积约102000平方 米。
设计要求 Design requirement
容纳十家企业入驻独立办公 东西内街 、十处等分、体量均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ZHENGZHOU
目录
1.0 基地解读 Reading Site
2.0 设计构思 Design Concept
3.0 方案导出 Design Strategy
1.0 基地解读 Reading Site
区位分析 Analysis of Urban Plan
河南省 HENAN PROVINCE
郑州 ZHENGZHOU
通过采光中庭的引入,解 决过大的建筑平面带来的采 光问题,同时丰富室内空间。
3.0 方案导出 Design Strategy
方案一
田园艺谷
田
建筑整体设计理念灵感来自于传统的梯田文化, 当观者置身于其间,感受到的是精心安排的自然环
产业园区是产业集聚的载体,由相互接驳的企业集群,构成立体的 多重交织的产业链环,对提高创新能力和经济效益都具有实际意义。
产城融合是以技术、效率为核心诉求的城市高端产 业配套服务,在空间形态上与城市功能互相融合、共 生。
产业园区的发展在于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转化效率, 我国产业园区将逐步走向以研发中心、研发型产业、 科技服务业为主体的研发型高新技术园区。
花园式
办公
退台
自然
徐州市华厦广场 徐州市华厦广场位于云龙山和云龙湖
之间的风景保护区内,它将自身作为周 围景观的延展,项目的主要设计理念就 是将小山和溪谷的拓扑结构延伸到项目 开发的中心,打造与周围的美景和谐共 生的环境。通过将建筑体量进行分层处 理并在用地内部创造“绿色山谷”,这 一理念得以实现。
案例分析二 Case Analysis
经开区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郑州市区 ZHENGZHOU CITY
区位分析 Analysis of Urban Plan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控制区域范围北至陇海铁路,西 至机场高速,南至福山路东至万三公路,面积158.7平方公里。 拥有留学人员创业园、国家高新技术创新中心、保税物流中 心等国家级开放平台,是工信部命名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 示范基地。
合肥金融港 该项目由沿街高层办公和中间多层独立单体组成,通过对园区街道及体块的尺度把握,延续城市的街巷拓扑结构。不同单体间多样的空间
处理及外表皮系统,彰显建筑之间的差异化和独立个性。
案例分析三 Case Analysis
透视
Perspective
苏州纳米技术国家大学科技园 苏州纳米所座落于独墅湖畔,集现代科研园区的简约明
2.0 设计构思 Design Concept
规划条件 Planning Condition
用地性质:二类工业用地 建筑密度:大于60% 建筑限高:80米 容积率:1.0-2.5 绿地率:不大于20% 建筑风格:现代简约
基地位置
透视
Perspective
案例分析一 Case Analysis
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