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平面标注法

合集下载

钢筋平法表示方法

钢筋平法表示方法

钢筋平法表示方法2013-01-05 09:32:41| 分类:工程造价| 标签:平法标注|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式:平面注写(集中和原位标注):梁,板,楼梯,基础列表注写:柱,剪力墙截面注写:梁,柱,剪力墙,基础(除筏形基础)柱-列表标注:柱-截面标注:柱号KZ1b*h 650*500纵筋4A22箍筋A10@100/200螺旋箍筋:以L开头。

全高加密:无'/'梁-集中标注:梁号(跨数) b*h KL2(2A) 300*650箍筋(肢数) 上部通长筋A8@100/200(2) 2A25侧纵筋G4A10(梁顶相对高差) (-0.100)悬挑:A:一端有悬挑,B:两端有悬挑,悬挑不计入跨数。

加腋:Y c1*c2(竖向:GY,水平:PY) 腋长*腋高。

悬挑高度:'/'分隔根部与端部高度。

箍筋:'/'分隔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

架立筋:'+'将通长筋与架立筋相连。

构造筋与受扭筋:前者以G开头,后者以N开头。

梁-原位标注:左支座筋跨中钢筋右支座筋6A25 2A25 4A25下部钢筋4A25多排:'/'分隔上下两排。

直径不同:'+'将两种直径相连,角筋在前。

相同:支座两侧相同,可仅在支座一侧标注,另一侧不注。

不伸入支座:减少的数量写在括号内,如6A25 2(-2)/4剪力墙柱-列表标注:剪力墙柱-截面标注:柱号纵筋GJZ4 16A20箍筋A10@200剪力墙梁-列表标注:剪力墙梁-截面标注:梁号LL2楼层号:b*h 3层:300*2520箍筋A10@150(2)上部纵筋;下部纵筋4A22;4A22(梁顶相对高差) (-1.200)剪力墙身-列表标注:剪力墙身-截面标注:墙号(分布筋排数) Q2(2排)墙厚250水平分布筋A10@250垂直分布筋A10@250拉筋A6@600*600双向/**双向剪力墙洞口-截面标注:洞口号b*h或D YD1 D=200中心相对高差-0.800补筋箍筋2A16 A10@100(2)板-集中标注:板号(跨数) h b LB5 h=100贯通纵筋B:XA12@120;YA10@110T:X&YA10@110(板面相对高差) (-0.050)上下:下部分布筋以B开头,上部以T开头。

梁柱钢筋平法标注图解

梁柱钢筋平法标注图解
【L(净跨)-50*2】/箍 筋间距 + 1
板钢筋计算
底部受力筋:
标注长度+2*弯 钩长度(一级钢时)
上图单块板钢筋根数: 【板宽-上轴线到梁边距离-下轴到梁边距离-2*50】/间距 + 1
负筋:
标注长度+左 弯折长度+右弯折 长度
剪力墙钢筋计 算
水平钢筋
长度
墙身钢筋
根数
竖向钢筋
长度
墙柱 墙柱
架立筋:净跨长- L(净跨)/3【左边支座】- L(净跨)/3【右边支座】+搭接*2
悬臂梁钢筋计算 下图钢筋形式:全跨长-砼保护层-右支座+下弯长度+锚固长度
下弯长度:梁高-2*砼保护层+次梁宽-砼保护层+50+斜 长+锚固值
柱钢筋的计算
基础插筋:基础层高+上层
上层非连接区长度+搭接长度+ 锚固长度-砼保护层(35)
(弯锚、直锚)
• 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墙长- 2*保护层 +0.65*2Lae
–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 (弯锚、直锚)
• 根数=层高-2*50 /间距+1 (暗梁、连梁内水平筋照 设)
墙身水平筋计算总结:
• 无论墙身转角为直角、丁直角、十字角 甚至斜交角,墙身水平钢筋的长度计算 只区分墙端为端柱还是暗柱,总的来说 就是墙身端为暗柱时,水平钢筋算墙长; 墙端为端柱时,水平钢筋算净长+锚固。
中间支座上部负筋: 1、上排:L(净跨)/3+ L(净跨)/3+支座宽 2、下排: L(净跨)/4+ L(净跨)/4+支座宽 【注:L (净跨) 为该支座相邻两跨跨长值大者】

钢筋混凝土梁平面表示法

钢筋混凝土梁平面表示法

钢筋混凝土梁平面表示法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钢筋混凝土梁是非常重要的构件之一。

为了准确、清晰地表达钢筋混凝土梁的各种信息,平面表示法应运而生。

这种表示法能够在图纸上简洁明了地展示梁的尺寸、配筋等关键要素,使得施工人员能够准确理解设计意图,从而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和稳定。

钢筋混凝土梁平面表示法主要包括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两种方式。

集中标注是在梁的某个位置集中给出梁的通用信息,如梁的编号、截面尺寸、箍筋、上部通长筋等;原位标注则是在梁的具体位置标注特殊的信息,如梁的支座负筋、下部钢筋、箍筋的加密区等。

先来说说梁的编号。

梁的编号通常由梁的类型代号、序号、跨数及有无悬挑等信息组成。

例如,KL1(2)表示框架梁1,两跨;L3(1A)表示非框架梁 3,一跨一端有悬挑。

通过编号,可以快速识别梁的类型和大致的布置情况。

梁的截面尺寸标注一般用“b×h”的形式,其中 b 表示梁的宽度,h 表示梁的高度。

例如,300×600 表示梁宽 300mm,梁高 600mm。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尺寸通常是指梁的截面净尺寸,不包括保护层的厚度。

箍筋的标注包括钢筋级别、直径、间距及肢数。

例如,φ8@100/200(2)表示箍筋采用直径为 8mm 的 HPB300 级钢筋,加密区间距为100mm,非加密区间距为 200mm,双肢箍。

上部通长筋的标注一般在集中标注中给出。

例如,2φ20 表示上部通长筋为两根直径为 20mm 的钢筋。

在原位标注中,支座负筋是比较常见的标注内容。

它标注在梁的支座处,表示支座处的加强钢筋。

例如,在梁的支座上部标注4φ22,表示该支座处有 4 根直径为 22mm 的钢筋。

下部钢筋的原位标注通常在梁的跨中下部位置。

例如,6φ25 2/4 表示下部钢筋有 6 根直径为 25mm 的钢筋,分两排布置,上排 2 根,下排 4 根。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标注需要注意。

比如,当梁的箍筋有不同的肢数时,会在原位标注中分别注明;当梁的侧面纵筋需要配置时,也会在集中标注或原位标注中给出相应的信息。

梁的钢筋平法

梁的钢筋平法
35
✓ 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长度=净跨长-0.1*2*净跨长
36
(3)箍筋计算
长度 = (梁宽-保护层*2)*2+(梁高-保护层*2) *2 +1.9d*2+max(10d,75mm)*2
根数 = ((左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1) +(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 +((右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1)
取Max(LaE ,0.5hc+5d) 当hc-bhc(直锚长度) ≤ LaE时,必须弯锚,
取Max(LaE ,0.4LaE+15d, hc-保护层+15d)
hc为支座宽
33
(2)下部通长钢筋计算
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 固
✓ 左、右支座锚固同上
34
中间支座下部钢筋长度计算
✓ 中间支座下部筋锚固长度=max(0.5hc+5d,LaE)
14
梁类型 代号 序号
跨数及是否带有悬挑
楼层框架梁 KL ×× (××)、(××A)或(××B)
屋面框架梁 WKL ×× (××)、(××A)或(××B)
框支梁 KZL ×× (××)、(××A)或(××B)
非框架梁 L ×× (××)、(××A)或(××B)
悬挑梁 XL ×× (××)、(××A)或(××B)
8
梁钢筋:
钢筋骨架
上:上通筋 中:侧面钢筋 下:下部钢筋(通长或不通长) 左:左支座钢筋 中:架立钢筋或跨中钢筋 右:右支座钢筋 箍筋 附加钢筋
9
钢筋
箍筋 纵筋 其他钢筋
双肢箍 多肢箍 上部筋 下部筋 中部筋
附加筋 吊筋 拉筋
上部通长筋 支座负筋 架立筋 构造钢筋 受扭钢筋

钢筋平法标注解释

钢筋平法标注解释

钢筋平法标注平法标注法---梁(03G101 平面标注法)一、箍筋表示方法:⑴ 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 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一、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二、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⑴ 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⑴ 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 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

钢筋平面标注法讲解

钢筋平面标注法讲解
于中间层框架梁,二级抗震,C25,柱子600*600 ,跨长分别为 :6000,3600,6000 边墙为300mm 轴线居中 计算公式如下:
上部贯通筋
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
=各跨长之和-左支座-右支座+锚固+搭接长度 + 端支座锚固长度的判别条件: 1、锚固 2、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3、0.45Lae+15d 4当楼层框架梁的纵向钢筋直锚长度>=Lae且>= 0.5hc+5d时可不必往上(下) 弯锚 即支座宽度-保护层>=Lae且>=0.5hc+5d 取锚固长度 5 屋面框架梁 一级抗震 支座宽度+梁高-2*保护层+20d 二级抗震 支座宽度+梁高-2*保护层
架立筋
计算公式:(Ln净跨长 ) 架立筋长度=Ln/3+2*搭接
下部钢筋
计算公式:(Ln净跨长 计算公式:(Ln净跨长 注:下部钢筋 不分上下排) 框架梁下部钢筋=净跨长度+2*锚固( 框架梁下部钢筋=净跨长度+2*锚固(或0.5Hc+5D) 非框架梁下部钢筋=净跨长度+2*15d 非框架梁下部钢筋=净跨长度+2*15d
月牙肋
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搭接长度(mm) 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搭接长度(mm)
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搭接长度Lae、L1 一、二级抗震等级 L1e=1.2La+5d 三、四级抗震等级 L1e=1.2La L1e=1.2La 非抗震
在平法梁中常见的
钢筋形式
有几种? 有几种?
梁中常见的钢筋形式 (共十种)
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mm) 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mm)
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Lae及La(mm) 一、二级抗震时Lae 三、四级抗震及非抗震时Lae=La 钢筋种类 C20 一级钢筋 35D 45D 二级钢筋 50D 三级钢筋 50D 55D 混凝土强度等级 C25 30D 40D 45D 45D 50D 25D 35D 40D 40D 45D 混凝土强度等级 25D 40D 30D 25D 30D 50D 40D 35D 35D 55D 45D 40D 35D 40D 45D 40D 50D 45D 20D 30D 35D 35D 40D 20D 25D 30D 30D 35D C30C35 >=C40 C15 C20 C25 C30C35 >=C40

钢筋之平法标注大全

钢筋之平法标注大全

端支座负筋
计算公式:(Ln净跨长) 上排钢筋长度=Ln/3+锚固 下排钢筋长度=Ln/4+锚固 (锚固同梁上部贯通筋端锚固)
中间支座负筋
计算公式:(Ln净跨长) 上排钢筋长度=2*Ln/3+支座宽度 下排钢筋长度=2*Ln/4+支座宽度
架立筋
计算公式:(Ln净跨长 ) 架立筋长度=Ln/3+2*搭接
二、梁下部纵筋 1、当下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 筋自上而下分开 2、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加号“+”将两 种直径的纵筋相联,注写时角筋写在前面。 三、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侧面抗扭纵筋,即腰筋, 在前面加“*” 如 *6B18(当梁高大于700时, 按构造详图,计算腰筋,软件用G,N区别) 四、附加箍筋或吊筋,将其直接画在平面图中的主 梁上,用线引注总配筋值,当多数附加箍筋或吊 筋相同时,可在梁施工图上统一注明,少数与统 一注明值不同时,再原位引注。
C位置
输入中间支座负筋 如:如4B25 ;6B25 4/2
D位置
下部贯通筋 如:4B25[1-4] 下部钢筋 如:4B25 注:下部钢筋的长度计算与上下排 无关
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 (2B22)
ABCD位置钢筋的输入
下部钢筋可不输入钢筋的 上下排信息 不伸入支座钢筋 (2B22)
其他位置钢筋的输入
边、角柱(非抗震等级)
外部钢筋锚固长度 1、>=1.7La 2、>=Hb-保护层 +Hc-保护层 +1.5Hb 内部钢筋锚固长度 1、>=La 2、>=Hb-保护层 +10d 取大值
中柱
判断条件: 钢筋长度 1、>=Lae 2、>=Hb-保护层 +12d 3、>= Hb-保护层 +250 取大值

钢筋平法标注

钢筋平法标注

钢筋平法标注平法标注法---梁(03G101 平面标注法)一、箍筋表示方法:⑴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一、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二、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⑴ 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⑴ 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 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尺寸及柱网尺寸、轴线符号、注写方向、圆圈大小均要符合制图标准的规定。要注意区分主轴线和辅助轴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凡出现在基础平面上的竖向构件的定位轴线才能编为主轴线。
边柱、角柱及梯间两侧的柱,一般以其外边缘定位,中间柱以底层柱中定位,剪力墙以墙中或不收级一侧定位,变形缝以缝两侧的双柱或墙柱净距定位,且必须采用主轴线。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配筋图的表示方法有三种:
一、详图法。它通过平、立、剖面图将各构件(梁、柱、墙等)的结构尺寸、配筋规格等“逼真”地表示出来。用详图法绘图的工作量非常大。
二、梁柱表法。它采用表格填写方法将结构构件的结构尺寸和配筋规格用数字符号表达。此法比“详图法”要简单方便得多,手工绘图时,深受设计人员的欢迎。其不足之处是:同类构件的许多数据需多次填写,容易出现错漏,图纸数量多。
⒊ 基础大样应画出剖面、平面、配筋图,内容详尽至满足施工要求。在剖面图中,要正确表示双向配筋的相对位置关系,一般应将弯矩较大的一向放在外层。对于方形桩台,为免施工时放错,应使双向配筋量相等。
⒋ 基础说明应包括:
⑴ 结构总说明和桩基础统一说明中没有提及的基础做法;
⑵ 桩台面标高、桩顶设计标高、桩的施工方法及施工要求等;
⑶ 柱与轴线、基础梁与轴线以及基础与柱的位置关系;
确定“设计桩顶标高”时,应考虑桩台(桩帽)的厚度、地基梁的截面高度和梁顶标高、地基梁与桩台面间的预留空间、桩顶嵌入桩台的深度等因素。
图中的“不另设桩台的桩顶大样”,其“设计桩顶标高”应在施工缝处,大样上段可看作截面不扩大的桩台,应增加端部环向加劲箍及构造钢筋网,注明配筋量等。
四、基础及基础梁平面
⒈ 基础平面与基础梁平面可合并为一图,比例可用1:100;大样图可用1:60或1:50;基础说明可用6号仿宋字体。
“详图法”能加强绘图基本功的训练;“梁柱表法”目前还在广泛应用;而“平法”则代表了一种发展方向。毕业设计时宜在掌握各种方法的基础上有所侧重。
10. 2 结构施工图绘制的具体内容
10.2.1基本内容
一、 图纸目录
全部图纸都应在“图纸目录”上列出,“图纸目录”的图号是“G-0”。
结构施工图的“图别”为“结施”。“图号”排列的原则是:从整体到局部,按施工顺序从下到上。例如,“结构总说明”的图号为“G-1”(G表示“结施”),以后依次为桩基础统一说明及大样、基础及基础梁平面、由下而上的各层结构平面、各种大样图、楼梯表、柱表、梁大样及梁表。
对结构施工图的基本要求是:图面清楚整洁、标注齐全、构造合理、符合国家制图标准及行业规范,能很好地表达设计意图,并与计算书一致。
通过结构施工图的绘制,应掌握各种结构构件工程图表的表达方法,会应用绘图工具手工绘图、修改(刮图)和校正,同时能运用常用软件通过计算机绘图和出图。
10.1.2结构施工图的绘制方法
层间的楼梯平台如用梁上起柱(LZ)支承,要标出小柱的定位尺寸。
基础梁的边梁按外边缘定位,中间梁一般以梁中定位,且必须采用主轴线。
基础以中心定位。桩台的中心一般与柱中重合,对联合桩台则应使桩群的重心与荷载合力作用点重合。同一类型桩台应选一个标出桩的相对位置。
各种受力构件(梁、柱、剪力墙等)宜在图中构件旁注上截面尺寸。同一编号的构件可只注其中一个构件的尺寸。
基础梁用双细实线表示,梁宽要按比例画。首层内、外墙及第一跑楼梯的相应位置下均应布置基础梁;“地骨”一般只用于跨度小、高度不到顶的内部隔墙(如厕位隔墙);按抗震设计时,一般要沿轴线在相邻基础间布置基础梁。
⒉ 尺寸标注
尺寸线通常分为总尺寸线、柱网尺寸线、构件定位尺寸线三类。构件定位尺寸应尽量靠近要表示的构件,位于平面中部及远端的构件应另加标注。
必要时,对某些说明可以修改或增添。例如支承在钢筋混凝土梁上的构造柱,钢筋锚入梁内长度及钢筋搭接长度均可按实际设计修改;单向板的分布筋,可根据实际需要加大直径或减少间距等等;图中通过说明可用K表示φ6@200、G表示φ8@200。也可用“K6”、 “K8” “K10” 、“K12”依次表示直径为6、8、10、12而间距均为200mm的配筋。
有剪力墙的高层建筑宜采用“(高层)结构说明”。
三、桩基础统一说明及大样
人工挖孔(冲、钻孔)灌注桩或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一般都有统一说明及大样。与结构总说明不同的是,图中用“×”表示不适用于本设计的内容,对采用的内容不必打“√”,同时应在空格处填上需要的内容。
桩表中的“单桩承载力设计值”是桩基础验收时单桩承载力试验的依据,宜取100kN的倍数。
钢筋平面标注法
———————————————————————————————— 作者:
———————————————————————————————— 日期:

结构施工图平面标注法基本知识
结构施工图的绘制
10. 1 概述
10.1.1目标和要求
施工图是工程师的“语言”, 是设计者设计意图的体现,也是施工、监理、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结构施工图在整个设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切不可草率从事。
按平法绘图时,各层结构平面又分为墙柱定位图、各类结构构件的平法施工图(模板图,板、梁、柱、剪力墙配筋图等,特殊情况下增加的剖面配筋图),并应和相应构件的构造通用图及说明配合使用。此时应按基础、柱、剪力墙、梁、板、楼梯及其它构件的顺序排列。
二、结构总说明
“结构总说明”是统一描述该项工程有关结构方面共性问题的图纸,其编制原则是提示性的。设计者仅需打“√”,表明为本工程设计采用的项目,并在说明的空格中用0.3mm的绘图笔填上需要的内容。
三、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以下简称“平法”)。它把结构构件的截面型式、尺寸及所配钢筋规格在构件的平面位置用数字和符号直接表示,再与相应的“结构设计总说明”和梁、柱、墙等构件的“构造通用图及说明”配合使用。平法的优点是图面简洁、清楚、直观性强,图纸数量少,设计和施工人员都很欢迎。
为了保证按平法设计的结构施工图实现全国统一,建设部已将平法的制图规则纳入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详见《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GJBT-518 00G101)(以下简称《平法规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