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基础实验(人教版(下)):实验4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含解析

高三生物基础实验(人教版(下)):实验4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含解析
高三生物基础实验(人教版(下)):实验4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含解析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原理,卡诺氏液、酒精、盐酸、

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等试剂的作用

前情提要:

关键词:低温、染色体变异、卡诺氏液、酒精、盐酸、改良苯酚品红染液难度系数:★★★

重要程度:★★★★

基础回顾:

考点一览: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原理、步骤与现象

技能方法:

1.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的试剂及其作用

3.选材的时候必须选用能够进行分裂的分生组织的原因是:不分裂的细胞染色体不复制,不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情况。

4.实验过程中,低温诱导时,应设常温、低温4℃、0℃三种,以作对照,否则实验设计不严密。

【易错警示】关于“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3个易错提醒(1)细胞是死的而非活的: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是已被盐酸杀死的细胞。

(2)材料不能随意选取:误将低温处理“分生组织细胞”等同于“任何细胞”。选材应选用能进行分裂的分生组织细胞,否则不会出现染色体加倍的情况。

(3)着丝点分裂与纺锤体无关:误将“抑制纺锤体形成”等同于“着丝点不分裂”。着丝点是自动分裂,无纺锤丝牵引,着丝点也分裂。

【课堂巩固】

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脂肪的鉴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都使用了酒精

B.可将酸性重铬酸钾加入酵母菌培养液,以检测生成的呼吸产物

C.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中,应选择染色均匀、色泽较深的区域观察

D.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

【答案】A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2017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1 实验设计的一般程序: 明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原理;选择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 观察收集数据;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2 实验设计遵循的原则: ⑴单一变量原则 ? ①自变量与因变量 自变量是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的因素或条件,而因变量是指由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结果,二者之间是前因后果的关系。实验的目的就在于获得和解释前因与后果。 例:关于“唾液淀粉酶水? 解淀粉”的实验中,“低温(冰块)、适温(37℃)、高温 (沸水)就是实验变量,而这些变量引起的实验变化结果就是反应变量。该实验旨在获得和解释温度变化(自变量)与酶的活性(因变量)的因果关系。 ②无关变量与额外变量 无关变量是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外的影响实验结果与现象的因素或条件。由无关变量引起的变化结果就叫额外变量。它们之间也是前因后果的关系。但它们的存在对实验与反应变量的获得起干扰作用。例如:“唾液淀粉酶实验”中,除实验变量(温度)外,试管的洁净程度、唾液的新鲜程度、淀粉浓度、温度处理的时间长短等等就属于无关变量。如无关变量中的任何一个或几个对三组实验不等同、不均衡,就会产生额外变量,影响实验的真实结果。实验变量,或称自变量,指实验假设中涉及的给定的研究因素。反应变量,或称因变量,指实验变量所引起产生的结果或结论。而其他对反应变量有影响的因素称之为无关变量,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强调:不论一个实验有几个实验变量,都应确定一个实验变量对应观测一个反应变量,这就是单一变量原则,它是处理实验中的复杂关系的准则之一。 ⑵对照性原则? 对照实验是指除所控因素外其它条件与被对照实验完全相等的实验。 ①空白对照 空白对照是指不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如,在“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的实验中,实验组滴加了唾液淀粉酶液,而对照组只加了等量的蒸馏水,起空白对照。 ②条件对照 条件对照是指虽给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这种处理作为对照意义的,或者说这种处理不是实验 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意义的,或不是所要研究的处理因素。即虽给对照组施以部分实验因素,但不是所研究的实验处理因素;这种对照方法是指不论实验组还是对照组的对象都作不同条件的处理,目的是通过得出两种相对立的结论,以验证实验结论的正确性。例,“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实验,其实验设计方案是:甲组:饲喂甲状腺激素(实验组);乙组:饲喂甲状腺抑制剂(条件对照组);丙组:不饲喂药剂(空白对照组)。显然,乙组为条件对照。该实验既设置了条件对照,又设置了空白对照, 通过比较、对照,更能充分说明实验变量---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 ③自身对照 自身对照是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即不另设对照。如“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则是典型的自身对照。自身对照,方法简便,关键是要看清楚实验处理前后现象变化的差异,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则为实验组。 ④相互对照 相互对照是指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比对照。如“植物激素与向光性向重力性实验”和“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所采用的都是相互对照,较好地平衡和抵消了无关变量的影响,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⑶等量原则 对照实验设置的正确与否,关键就在于如何尽量去保证“其它条件的完全相等”。具体来说有如下四个方面: ①所用生物材料要相同即所用生物材料的数量、质量、长度、体积、来源和生理状况等方面特点要尽量相同或至少大致相同。 ②所用实验器具要相同即试管、烧杯、水槽、广口瓶等器具的大小型号要完全一样。 ③所用实验试剂要相同即试剂的成分、浓度、体积要相同。尤其要注意体积上等量的问题。 ④所用处理方法要相同如:保温或冷却:光照或黑暗;搅拌或振荡都要一致。有时尽管某种处理对对照实验来说,看起来似乎是毫无意义的,但最好还是要作同样的处理。

关于高级高中生物实验总结归纳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 1 实验设计的一般程序: 明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原理;选择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步骤; 预测实验结果;观察收集数据;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2 实验设计遵循的原则: ⑴单一变量原则 ①自变量与因变量 自变量是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的因素或条件,而因变量是指由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结果,二者之间是前因后果的关系。实验的目的就在于获得和解释前因与后果。 例:关于“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实验中,“低温(冰块)、适温(37℃)、高温(沸水)就是实验变量,而这些变量引起的实验变化结果就是反应变量。该实验旨在获得和解释温度变化(自变量)与酶的活性(因变量)的因果关系。 ②无关变量与额外变量 无关变量是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外的影响实验结果与现象的因素或条件。由无关变量引起的变化结果就叫额外变量。它们之间也是前因后果的关系。但它们的存在对实验与反应变量的获得起干扰作用。 例如:“唾液淀粉酶实验”中,除实验变量(温度)外,试管的洁净程度、唾液的新鲜程度、淀粉浓度、温度处理的时间长短等等就属于无关变量。实验变量,或称自变量,指实验假设中涉及的给定的研究因素。反应变量,或称因变量,指实验变量所引起产生的结果或结论。而其他对反应变量有影响的因素称之为无关变量,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强调:不论一个实验有几个实验变量,都应确定一个实验变量对应观测一个反应变量,这就是单一变量原则,它是处理实验中的复杂关系的准则之一。

⑵对照性原则对照实验是指除所控因素外其它条件与被对照实验完全相等的实验。 ①空白对照 空白对照是指不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如,在“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的实验中,实验组滴加了唾液淀粉酶液,而对照组只加了等量的蒸馏水,起空白对照。 ②条件对照 条件对照是指虽给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这种处理作为对照意义的,或者说这种处理不是实验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意义的,或不是所要研究的处理因素。即虽给对照组施以部分实验因素,但不是所研究的实验处理因素; 这种对照方法是指不论实验组还是对照组的对象都作不同条件的处理,目的是通过得出两种相对立的结论,以验证实验结论的正确性。 例,“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实验,其实验设计方案是:甲组:饲喂甲状腺激素(实验组);乙组:饲喂甲状腺抑制剂(条件对照组);丙组:不饲喂药剂(空白对照组)。显然,乙组为条件对照。该实验既设置了条件对照,又设置了空白对照, 通过比较、对照,更能充分说明实验变量---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 ③自身对照 自身对照是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即不另设对照。如“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则是典型的自身对照。自身对照,方法简便,关键是要看清楚实验处理前后现象变化的差异,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则为实验组。 ④相互对照 相互对照是指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比对照。如“植物激素与向光性向重力性实验”和“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所采用的都是相互对照,较好地平衡和抵消了无关变量的影响,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江苏省高三生物实验专题教案(10)

设计案例分析(二) 【考纲要求】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进行设计并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正。获取信息的能力:1、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综合运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知识梳理】 一、该类试题题材来源广泛,通常是一些简单的生物学原理和生命现象的验证(如物质的运输,酶促反应及其特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与作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条件与产物及其变化,激素的生理作用,遗传实验,环境条件对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等)对知识的要求很低(范围可拓展至初中或大学,但无知识障碍),一般给出实验目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实验条件,要求设计一种简单的实验方案来达到实验目的、预期将产生的结果并能作出相应的分析;除考查中学生物实验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运用能力外,重点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即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解题的基本思路 (一)明确实验目的(明确该实验要验证的内容),如果是未学过的(未知的)生物学现象还需提出假设; (二)分析实验原理; (三)分析给定的已知条件(如果条件不足,须补充相应的条件),确定实验组与对照组,排出合理、简单可行的实验步骤(即实验方案);注意常用的实验方法:对比(对照)实验。 1、须设置对照组。 2、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注意严格控制无关变量(即除实验研究的一项差异外,其他实验条件都须相同),排除一切干扰因素。 (四)预期实验结果,有些实验可能有多种结果,尽量考虑全面;在多组比较的实验中还须设计结果记录表; (五)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有些实验结果需用曲线或图进行表达。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实验复习讲义

实验一、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 糖的鉴定: 1、实验原理: (1)淀粉:遇碘液变蓝色,这是淀粉特有的颜色反应。 (2)还原性糖(单糖、麦芽糖和乳糖):与斐林试剂反应,可以产生砖红色沉淀。 2、材料用具: (1)实验材料:苹果或梨匀浆,马铃薯匀浆 (2)仪器:试管、试管夹、大小烧杯、小量筒、滴管、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3)斐林试剂:配制:0.1g/mL的NaOH溶液(2mL)+ 0.05g/mL CuSO4溶液(4-5滴) 使用:混合后使用,且现配现用。 条件:隔水加热 3、实验结果分析: (1)淀粉:如果待测样品中含有淀粉,则出现蓝色,反之,则没有。 (2)还原性糖:如果待测样品中含有还原糖,则出现砖红色沉淀,反之,则没有。 脂肪的鉴定: 1、实验原理: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在实验中用50%酒精洗去浮色→显微镜观察→橘黄色脂肪颗粒) 2、材料用具: (1)实验材料:花生种子,花生匀浆 (2)仪器:双面刀片、试管、小量筒、滴管、载玻片、盖玻片、毛笔、吸水纸、显微镜(3)试剂:苏丹III染液、苏丹IV染液 3、实验结果分析:如果待测样品中含有脂肪,则观察到橘黄色(红色),反之,则没有。蛋白质鉴定: 1、实验原理: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的颜色反应 2、材料用具: (1)实验材料:豆浆、鲜肝提取液 (2)仪器:试管、试管架、小量筒、滴管 (3)双缩脲试剂:配制:0.1g/mL的NaOH溶液(2mL)和0.01g/mL CuSO4溶液(3-4滴) 使用:分开使用,先加NaOH溶液,再加CuSO4溶液。 (注意:不需要隔水加热) 3、实验结果分析:如果待测样品中含有蛋白质,则出现紫色,反之,则没有。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生物实验设计教案

生物实验设计 一.教学内容 生物实验设计 二.学习重点 了解有关高考生物实验设计的题型,一般的解题方法。 三.学习过程 (一)考试说明 要求考生能掌握《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实验,包括了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会控制实验条件和使用实验仪器,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结果(数据),并得出 实验结论;能够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所谓设计型实验题,就是题目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设计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分析实验现象,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和学会分析实验结果,是否具有在不同情况下迁移知识的能力。 (二)生物高考实验设计基本题型 1. 续写实验步骤的题型 这类题目的题干中已经提供了比较多的信息,基本上划定了答题的模式,目的明确,前面的方法步骤等信息已为续答作了铺垫,只要明确题目中的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然后设计对照组,再根据有关原理分析,一般就能比较正确地写出答案。 2. 评价和纠正给定的实验步骤的题型 试题中既有合理成分,又有不合理成分,干扰因素较多,要求在吸取原有设计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实验设计思路。这表面上是考查对实验设计的分析与评价能力,实质上是全面检测设计生物学实验方案的能力,同时还考查考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方面的水准。 3. 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的题型 这类题型是与研究性学习相配套的,要求学生要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实验过程有所体验,考查的过程性要求主要体现在课题的选择及理由阐述、研究方法的理解和运用、研究成果的类型选择等。题目有一定的开放性,便于考生发挥个性特长。 (三)生物实验设计题应对策略 1. 生物高考实验设计的三种题型虽然在形式上有一定的差异,但在答题中却有共同点,先要认真研究课题,找出其中的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其次是构思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和实验结果的捕获手段,最后再选择适宜的实验材料,在注意实验步骤关联性的前提下表达实验的方法步骤。在实验方法和步骤设计中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变量控制。 2. 重视课本实验的复习。考试说明明确提出了,要求“理解所学实验的实验内容,包括 实验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术”。这一要求,在2003年高考中也得到了 体现,如第33题,考查的就是对课本实验的理解。 3. 挖掘课本知识点中所蕴含的实验因素。生物学的每一个知识结论都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都包含培养实验能力的基点,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注意多挖掘知识结论中所蕴含的科学思想和方法。例:生长素 的发现过程中,涉及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光的部位、反 应的部位、运输的方向等。这些都可以思考如何设计实验来证明。 4. 要注意考试大钢中提出要“理解探索性实验的一般方法:能够制订课题研究的初步计划”的要求,高考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练习

高中生物专题训练·生物实验 生物 1.(2012石家庄第一次质检)下列有关实验设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实验材料的数量、温度和时间等变量都应保持相同 B.各种实验中都必须设置空白对照组,确保单一变量 C.数据测量时应力求精确,因而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D.探究实验设计中,实验结果总是与提出的假设一致 [答案] 1 2.(2013年山东潍坊高三模拟考试)下列哪项是以下实验共有的() ①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②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③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④观察和在细胞中的分布 A.使用显微镜观察 B.实验材料不需要保持活性 C.使用盐酸 D.需染色处理 [答案] 2 3.(2013江苏,9,2分)一个班级分组进行减数分裂实验, 下列操作及表述正确的是() A. 换用高倍镜时, 从侧面观察, 防止物镜与装片碰擦 B. 因观察材料较少, 性母细胞较小, 显微镜视野应适当调亮 C. 为观察染色体不同层面的精细结构, 用粗准焦螺旋调节焦距 D. 一个视野中, 用10×物镜看到8个细胞, 用40×物镜则可看到32个细胞

[答案] 3 4.(2013福建,4,6分)下列为减少实验误差而采取的措施, 错误的是() 5.(2013江苏无锡高三期末)(5分)有人在1980年对栖息于岩石地带原来生活在一起的大、小两个种的鬣蜥作了相互移走的实验。四年实验中,其中两年气候干旱,鬣蜥的食物短缺;另两年气候湿润,食物极为丰富。实验者将实验分成六组,每组都有一定数量的大、小鬣蜥。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1)如果只在A组与B组间比较,在干旱年份,将大鬣蜥移走后,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比B组明显增加。据此分析,大、小两种鬣蜥的种间关系可能是,再将C组与B组比较后,可以排除两种鬣蜥间有关系。 (2)从实验来看,大鬣蜥的竞争能力强于小鬣蜥,判断理由是。 (3)在湿润年份,将大鬣蜥移走后,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与E组差别不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4)B、E两组在实验中都起对照作用。根据实验过程的气候条件分析,两组中小鬣蜥种群密度较大的是组。 [答案] 5.(1)竞争和捕食捕食 (2)将大鬣蜥移走对小鬣蜥的影响较大,将小鬣蜥移走对大鬣蜥的影响较小

实验四__人类染色体的识别与核型分析

实验四人类染色体的识别与核型分析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染色体核型的分析方法; 2.了解人类染色体的特征。 二、实验原理 1.染色体组型(核型)是指生物体细胞所有可测定的染色体表型特征的总称。包括:染色体的总数,染色体组的数目,组内染色体基数,每条染色体的形态、长度、着丝粒的位置,随体或次缢痕等。染色体组型是物种特有的染色体信息之一,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再现性。组型分析能进行染色体分组外,还能对染色体的各种特征做出定量和定性的描述,是研究染色体的基本手段之一。利用这一方法可以鉴别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同时也是研究物种的起源、遗传与进化,细胞遗传学,现代分类学的重要手段。 2.人类的单倍体染色体组(n=23)上约有30000-40000个结构基因。平均每条染色体上有上千个基因。各染色体上的基因都有严格的排列顺序,各基因间的毗邻关系也是较为恒定的。人类的24种染色体形成了24个基因连锁群,所以,染色体上发生任何数目异常、甚至是微小的结构变异,都必将导致许多获某些基因的增加或减少,从而产生临床效应。染色体异常常表现为具有多种畸形的综合征,称为染色体综合征,其症状表现为多发畸形、智力低下和生长发育异常,此外还可看到一些特征性皮肤纹理改变。染色体畸变还将导致胎儿死产或流产。染色体病已成为临床上较常见的危害较为严重的病种之一,染色体病的检查、诊断已经成为临床实验室检查的重要内容。 1960年,在美国Denver市召开了第一届国际遗传学会议,讨论并确定正常人核型(karyotype)的基本特点即Denver体制,并成为识别人类各种染色体病的基础。按照Denver 体制,将待测细胞的染色体进行分析和确定是否正常,以及异常特点即为核型分析。人类染色体分组及形态特征见表1。 表1 人类染色体分组及形态特征(非显带标本) A组:1-3号,可以区分。1号,最大,M,长臂近侧有一次缢痕;2号,较大,SM;3号,较大,比1号染色体段1/3-1/4)。 B组:4-5号,体积较大,SM,短臂相对较短,两者不容易区分。 C组:6-12,X。中等大小,SM,较难区分。6、7、8、11和X染色体的着丝粒略近中央,短臂相对较长,9、10、12染色体的着丝粒偏离中央。9号染色体长臂有较大次缢痕。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生物实验设计教案

生物实验设计 一. 教学内容 生物实验设计 二. 学习重点 了解有关高考生物实验设计的题型,一般的解题方法。 三. 学习过程 (一)考试说明 要求考生能掌握《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实验,包括了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会控制实验条件和使用实验仪器,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结果(数据),并得出实验结论;能够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所谓设计型实验题,就是题目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设计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分析实验现象,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和学会分析实验结果,是否具有在不同情况下迁移知识的能力。 (二)生物高考实验设计基本题型 1. 续写实验步骤的题型 这类题目的题干中已经提供了比较多的信息,基本上划定了答题的模式,目的明确,前面的方法步骤等信息已为续答作了铺垫,只要明确题目中的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然后设计对照组,再根据有关原理分析,一般就能比较正确地写出答案。 2. 评价和纠正给定的实验步骤的题型 试题中既有合理成分,又有不合理成分,干扰因素较多,要求在吸取原有设计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实验设计思路。这表面上是考查对实验设计的分析与评价能力,实质上是全面检测设计生物学实验方案的能力,同时还考查考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方面的水准。 3. 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的题型 这类题型是与研究性学习相配套的,要求学生要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实验过程有所体验,考查的过程性要求主要体现在课题的选择及理由阐述、研究方法的理解和运用、研究成果的类型选择等。题目有一定的开放性,便于考生发挥个性特长。 (三)生物实验设计题应对策略 1. 生物高考实验设计的三种题型虽然在形式上有一定的差异,但在答题中却有共同点,先要认真研究课题,找出其中的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其次是构思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和实验结果的捕获手段,最后再选择适宜的实验材料,在注意实验步骤关联性的前提下表达实验的方法步骤。在实验方法和步骤设计中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变量控制。 2. 重视课本实验的复习。考试说明明确提出了,要求“理解所学实验的实验内容,包括实验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术”。这一要求,在2003年高考中也得到了体现,如第33题,考查的就是对课本实验的理解。 3. 挖掘课本知识点中所蕴含的实验因素。生物学的每一个知识结论都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都包含培养实验能力的基点,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注意多挖掘知识结论中所蕴含的科学思想和方法。例: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涉及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光的部位、反应

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设计专题

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设计专题 一、背景叙述 高中生物实验分两种类型,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包括研究性课题),由于后者更能体现探究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运用生物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更能体现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是高考中为高校选拔人才的较好材料,近年来一直被沿用。由于缺乏实验设计的有关理论知识,平时的练习也偏少,因此,遇到这类题型,就会感到茫然。为解决这一问题,现将有关实验设计的基本理论、实验设计的思路方法和常见的类型作一介绍,以期增加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目的。 二、基本内容 探究性实验一般包括:课题、假设、设计实验、预期、完成实验、观察并记录结果(有时需收集数据)、分析结果(数据)并推导结论七个基本内容。 (一)提出课题 人们对事物作缜密观察以后,常常由于好奇心或想作进一步的了解而提出问题,虽然任何人都能提出问题,但只有意义的问题才值得探讨,课题即为实验的题目,是实验要达到的具体目标,例如“蚯蚓如何借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而移动身体?” (二)假设 科学方法的第三步是假设。假设,也称假说或猜测,指用来说明某种现象但未经证实的论题,也就是对所提出的问题所做出的参考答案。假设一般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提出假设,即依据发现的事实材料或已知的科学原理,通过创造性思维,提出初步假定;第二步,做出预期(推断),即依据提出的假设,进行推理,得出假定性的结论;例如,新编高中生物的“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的实验”,其假设是:“甲状腺激素对动物的生长发育有影响”;其预期结果是:“用适量的甲状腺激素饲喂蝌蚪,将促使蝌蚪的生长发育加速”。实验预期是较具体的推断。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实验专题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实验专题 围绕一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少讲精练 坚持二原则:充分利用教材与学生已有的资料; 充分研究海南生物高考考纲与高考真题 明确三(考试)方向:实验设计(整体); 实验分析(现象结果); 实验评价(方法过程) 第1讲必修教材实验概述 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1.高倍镜的使用步骤: (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将物像移至视野正中央, (2)转动[7]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调节[11]光圈和[13]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调节[2]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2.在显微镜操作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①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与镜头长度成反比(正比或反比),物镜 的放大倍数与镜头长度成正比;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目镜的放大倍数 ×物镜放大倍数;如果某显微图标明“放大倍数:640”,这里的“640”是 指长度(长度或面积)放大了640倍。 ②物像移动与装片移动的关系:若希望把视野左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 央,应将玻片移向左上方。 ③异物位置的判断:异物存在的位置可能在玻片标本、目镜、物镜等;转动目镜,异物不动,转动转换器,异物仍在,则异物可能在玻片标本。

实验一: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1.目的要求:①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如酵母菌、水绵、叶的保卫细胞、蛙的皮肤上皮细胞等),比较几种细胞的异同点。②运用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2.实验原理:利用高倍镜可以看到某些在低倍镜下无法看到的细胞结构,例如:可以看到叶绿体、液泡等细胞器,从而能够区别不同的细胞。 临时装片的制作(以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为例) 擦: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 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撕: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 展: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 实验二: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 目的要求:①初步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方法。 ②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1.实验原理 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膜之间的细胞质,它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二者就会逐渐分离开来。 2.选材 选择紫色洋葱鳞片外(内或外)表皮作实验材料,理由是有紫色的大液泡,便于观察。注意所选细胞必须为有大液泡的活的植物细胞,否则不会发生质壁分离。 3.方法步骤 制作临时装片→观察(用低倍镜观察细胞中紫色的液泡的大小及原生质层的位置)→滴加蔗糖溶液(注意从盖玻片一侧滴入,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观察质壁分离现象(液泡变小,细胞液颜色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细胞大小基本不变)→观察质壁分离复原(用清水做复原试剂) (1)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外因是细胞内外溶液浓度差,内因是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伸缩性不同。 (2)相对细胞膜,细胞壁具有什么特性?全透性。 (3)实验常用0.3g/mL的蔗糖溶液。若浓度过高,细胞质壁分离速度很快,但会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若浓度过低,则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或速度太慢。 (4)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尿素等也能导致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但随后植物细胞可自动质壁分离复原。 实验三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目的要求:初步掌握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 1.实验原理: 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 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液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2.实验材料: 可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3.实验步骤: 取材制片→水解(用8%的盐酸溶液)→冲冼涂片→染色→观察(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观察)(1)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 ①载玻片要洁净,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②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

高考生物实验复习专题

高三生物实验复习专题 一、高考实验考查的基本内容 (1)常规实验的考查常规实验是教材中规定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几个实验。通过常规实验的学习,关键是要掌握生物学科基本的实验设计思想,基本的实验方法及一般的分析方法。 对教材中常规实验的考查一般为: 1、对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和实验试剂的分析和解释 2、对实验步骤及实验顺序的分析和解释 3、对实验设计中对照实验的分析和解释 4、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5、基本实验操作仪器的使用(例如显微镜) (2)拓展实验的考查拓展实验也就是实验设计例题。这类例题无非以下几种类型: ①判断实验设计过程正确与否 例1、证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某同学制订了下列实验方案: (1)实验目的(略)(2)实验材料和用具(略)(3)实验方法和步骤 ①:取1支试管,注入2ml浆糊。 ②:用凉开水漱口后,用小烧杯收集唾液。 ③:向试管内加入2ml唾液。 ④:往试管中滴加2滴碘液。 ⑤:将试管振荡后放十分钟。取出试管,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2)结论:唾液中含有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该实验的方法和步骤以及结论有没有错误?如果有,请指出并改正 【解题思路】获取信息-发现谬误-改正完善 【参考答案】 有三处错误: (1)未设立对照实验,步骤①还应取1支试管,③往这支试管中加入2ml清水; (2)步骤顺序颠倒,步骤④应与步骤⑤对调; (3)实验结论错误,本实验只能证明淀粉被水解,而不能证明水解产物是什么。 ②补充实验步骤,分析实验结果 例2、黄瓜花是单性花,雄花和雌花容易分辨。现在生物园里有几株黄瓜正在开花,为你 提供必要的器具和药品,请你完成下面的实验方案,证明:黄瓜子房发育成果实需要种子提 供的生长素。 器具药品:透明纸袋、回形针、小纸牌、剪刀、镊子、毛笔、烧杯、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 液。 步骤一:选择一批发育正常,即将开放的黄瓜雌花,为每朵花套上透明纸袋,用回形针将 纸袋固定好,然后,将这些雌花分为3组,分别挂上1、2、3的小纸牌。 步骤二: 结果预测:第一组雌花________;第二组雌花__________;第三组雌花________。 【解题思路】获取信息-分析加工-依题作答 【参考答案】 步骤二:待纸袋中的雌花开放后,打开纸袋,将各组花作如下处理:1组—授以黄瓜的花粉,2组—在子房壁上涂抹适宜浓度的生长素,3组—不作任何处理,之后,都套上纸袋。 结果预测:1组—结出有籽黄瓜,2组—结出无籽黄瓜,3组—不结黄瓜。 ③实验过程细节分析 例3、右图实验装置用于研究温度对凝乳酶催化乳汁凝固的影响,先将酶和乳汁放入2个试管,然后将2个试管放入同一水浴(温度用T℃表示)环境中持续15min,再将酶和乳汁倒入同一试管中混合,保温并记录凝乳所需的时间。

高三生物实验设计、分析专题强化训练题

高三生物实验设计、分析专题强化训练题 1、为了研究种子萌发时所需的条件,某学生设计了 3个实验装置(A. B 、C )置于光下,如图所示,请回 答: (1) 若将A 与B 、B 与C 、A 与C 分别比较,不能确切得出种子萌 发所需条件的对照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2) 若要证明种子萌发的过程不需要光,该如何设计实验? <3)装置B 中种子的干重_星期后将 ______________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在小麦的萌发过程中,麦芽中淀粉酶的活性大大加强,促进淀粉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供幼苗生长时 所需:利用淀粉对I2-KI 的蓝色反应,可检测淀粉的水解逮度。请根据提供的实騷材料和用具,简要写出 步曝.轻证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性的变化, 并回答问题: (1) 实验材料和用具:未萌发的小麦种子、干麦芽、KI- 4溶液.0?1%淀粉溶液、试管、试管架、 烧杯.量简(10mL ). 漏斗与滤纸.恒溫水浴.玻璃棒等。 (2) 步曝: ① 取3支试管,编上号,向1号试管加入2nd 麦芽的酶提取液,向另两支试管分别加入 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 o ② 向各管各加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问题:①若想知道高渥对酶的作用,可怎样做?②若反应速度过快,可如何处理? 3、下图是用含有淀粉的琼脂块设计的一个实验装置示意图。将该装置放在37t 的条件下,培养24h 以 后,用碘液冲洗琼脂块圆点处。各琼脂块的处 理方法和实验结果见下表。根据表和图回答下 列问题: (1)圆点A 的颜鱼变化表明 __________________ ° 2)圓点B 的颜色变化与A —样,你对这种实 验结果的合 理解释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圆点C 的顔色变化表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圆点 D 的顔鱼变化表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制备好的实验装置需放在37X?的条件下培养。你提出两个理由加以解释: ①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如果在含有淀粉的琼脂块的中心0处,滴加新鲜的酒精酵母浸制液(含与荒糟分解有关的酶),实 卷结果可能是出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做出这种预测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下图表示研究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以同一双子叶植物的叶为材料,用打孔器制成叶圓片并放入瓶 中,通过气泵抽出叶中气体 直至叶圓片降至瓶底。然后将等量叶圆片转移到含有不同浓度NaHCO ;.溶液的 培养皿中,所有培养皿都置于相同的光强下,测量毎一个培养皿中叶片上浮至液面所需时问,以计算 A 红棕色 B 上的 IM9 红踪色 C 満tOSi 繼聂鮫 与SKtt 童黒色 D 0 的 ■ 不透光的话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 实验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原理:DNA 绿色,RNA 红色 分布: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实验结果: 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实验二物质鉴定 还原糖 +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脂肪 + 苏丹III ~橘黄色 脂肪 + 苏丹IV~红色 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1、还原糖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萝卜。 (2)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现配现用。 (3)步骤:取样液2mL于试管中→加入刚配的斐林试剂1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浴加热2min左右→观察颜色变化(白色→浅蓝色→砖红色) ★模拟尿糖的检测 1、取样: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 2、检测方法: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或班氏试剂或尿糖试纸 3、结果:(用斐林试剂检测)试管内发生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4、分析: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正常人尿液中无还原糖,所以没有发生反应。 2、脂肪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组织越好,如花生的子叶。 (2)步骤:制作切片(切片越薄越好)将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 ↓ 染色(滴苏丹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 ↓ 制作装片(滴1~2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盖上盖玻片) ↓ 镜检鉴定(显微镜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3、蛋白质的检测 (1)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溶液,B液:0.01g/mL的CuSO4溶液) (2)步骤:试管中加样液2mL→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加双缩尿试剂B液4滴,摇匀→观察颜色变化(紫色) 考点提示: (1)常见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有哪些?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 (2 )还原性糖植物组织取材条件? 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等。 (3)研磨中为何要加石英砂?不加石英砂对实验有何影响? 加石英砂是为了使研磨更充分。不加石英砂会使组织样液中还原性糖减少,使鉴定时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 (4)斐林试剂甲、乙两液的使用方法?混合的目的?为何要现混现用? 混合后使用;产生氢氧化铜;氢氧化铜不稳定。 (5)还原性糖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6)花生种子切片为何要薄?只有很薄的切片,才能透光,而用于显微镜的观察。 (7)转动细准焦螺旋时,若花生切片的细胞总有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模糊,其原因一般是什么? 切片的厚薄不均匀。 (8)脂肪鉴定中乙醇作用?洗去浮色。 (9)双缩脲试剂A、B两液是否混合后用?先加A液的目的。怎样通过对比看颜色变化? 不能混合;先加A液的目的是使溶液呈碱性;先留出一些大豆组织样液做对比。 实验三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1、材料:新鲜藓类叶、黑藻叶或菠菜叶,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2、原理:叶绿体在显微镜下观察,绿色,球形或椭球形。 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后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成蓝绿色,细胞质接近无色。 知识概要: 取材制片低倍观察高倍观察 考点提示:

高考生物实验专题复习(完整版)

高考生物实验专题 【知识联系框架】 【重点知识联系与剖析】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学的基础理论都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实验的重视和复习是高考复习的重要一环。从对近几年上海、广东的高考生物试卷和全国的理科综合试卷分析中发现:有关实验能力的试题,从所占的比例来看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从题目设计的认知层次来看有逐渐提高的趋势;从覆盖的知识范围来分析,有涉及高中课本内的知识,也有不涉及高中所学的内容,所要验证的生物学事实是由题目提供的;从知识内容分析,试题涉及生物学基本原理、概念、解剖和生理知识。实验目的、材料的使用、实验操作、方法步骤、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实验设计和结果预测等多个方面。 一、按照认知层次设计实验试题 从设计实验试题的认知层次分析,一般分为3个层次:识记、理解和综合运用。 1.识记层次的实验试题 一般都是以高中生物教材上的内容作为命题的基本素材,不要求考生有一个复杂的推理过程,只要求学生能在问题情境中识别它们即可。 如:(1995年上海高考试题)通过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结果在滤纸条上出现4条色素带,从上而下依次为(A) A.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B.胡萝卜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 C.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叶黄素 D.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 这道题只要求学生对已做过的实验结果进行回忆,即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2.理解层次的实验试题 一般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的基本原理,进行科学的推理,才能导出正确的实验步骤或实验结果。 如:(1995年上海高考试题)将制作的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发现细胞的透明度较大,为便于观察,应采取下列何种措施(A)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详)

实验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一、实验目的: 1、学会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 2、了解细胞的结构; 3、学会制作临时装片。 二、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可换)松针、动物血液、动物神经细胞永久装片 三、实验用具:载玻片、盖玻片、蒸馏水、滴管、镊子、土豆、刀片、显微镜(物镜5X、10X、40X) 四、方法步骤: 1、制作松针的临时切片: (1)取干净的载玻片一个平置于试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蒸馏水。 (2)将土豆切成条状(截面约:0.5X0.5cm)取两条,将一根松针夹在两个土豆条之间,用刀片削成尽量薄的薄片,削时,手腕不动,靠大臂带动小臂移动刀片。切片数次。从中选取较薄的切片,置于载玻片的水滴上。 (3)从一侧轻轻盖上盖玻片,不要产生气泡。用吸水纸轻轻吸去盖玻片周围的水滴,即完成临时切片的制作。 2、观察切片: (1)取出显微镜,置于试验台上靠左的位置,打开光源。 (2) 将上步制作好的切片置于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调整载物台位置,使盖玻片对准光源。(3)使用5X物镜观察切片,使松针切片在视野中心,换成10X物镜,观察松针叶面横切结构。 (4)换成40X物镜观察,注意细胞及细胞内物质结构,画图。 3、动物血液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观察(除了不用切片,其他类似) 4、动物神经细胞永久装片的观察。 五、考点提示: 1、松针的叶面结构是什么样的? 2、动物细胞的结构是什么样的?与植物细胞又什么不同? 3、显微镜的物镜倍数愈大,视野的亮度如何?物体的大小如何? 4、如何调节焦距? 5、如何才能使切片尽量的薄?切片的厚薄对显微镜下观察的效果有什么影响。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一、实验目的: 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阐明实验原理—颜色反应,识记和区分用于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鉴定的试剂及产生的特定颜色,初步掌握鉴定上述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学会描述实验现象,掌握NaOH溶液和CuSO4溶液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1、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可溶性糖类较多,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前三种糖的 分子内都含有游离的具还原性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还原糖;蔗糖分子内没有,为非还原糖。实验中所用的斐林试剂,只能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而不能鉴定可溶性非还原糖。

高三生物实验设计、分析专题强化训练题

高三生物实验设计、分析专题强化训练题 1、为了研究种子萌发时所需的条件,某学生设计了3个实验装置(A、B、C)置于光下,如图所示,请回答: (l)若将A与B、B与C、A与C分别比较,不能确切得出种子萌 发所需条件的对照组是 。 (2)若要证明种子萌发的过程不需要光,该如何设计实验? 。 (3)装置B中种子的干重一星期后将,为什 么?。 2、在小麦的萌发过程中,麦芽中淀粉酶的活性大大加强,促进淀粉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供幼苗生长时所需;利用淀粉对I2-KI的蓝色反应,可检测淀粉的水解速度。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简要写出步骤,验证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性的变化,并回答问题: (1)实验材料和用具:未萌发的小麦种子、干麦芽、KI—I2溶液、0.l%淀粉溶液、试管、试管架、 烧杯、量筒(10rnL)、漏斗与滤纸、恒温水浴、玻璃棒等。 (2)步骤: ①取3支试管,编上号,向1号试管加入2ml麦芽的酶提取液,向另两支试管分别加入和。 ②向各管内各加入。 ③。④。(3)问题:①若想知道高温对酶的作用,可怎样做?②若反应速度过快,可如何处理? 。3、下图是用含有淀粉的琼脂块设计的一个实验装置示意图。将该装置放在37℃的条件下,培养24h以后,用碘液冲洗琼脂块圆点处。各琼脂块的处 理方法和实验结果见下表。根据表和图回答下 列问题: (l)圆点A的颜色变化表明。 2)圆点B的颜色变化与A一样,你对这种实 验结果的合理解释是 。(3)圆点C的颜色变化表明。(4)圆点D的颜色变化表明。(5)制备好的实验装置需放在37℃的条件下培养。你提出两个理由加以解释: ①②。(6)如果在含有淀粉的琼脂块的中心O处,滴加新鲜的酒精酵母浸制液(内含与蔗糖分解有关的酶),实验结果可能是出现。你做出这种预测的理由是。 4、下图表示研究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以同一双子叶植物的叶为材料,用打孔器制成叶圆片并放入瓶中,通过气泵抽出叶中气体直至叶圆片降至瓶底。然后将等量叶圆片转移到含有不同浓度NaHCO3溶液

高中生物实验题解题技巧

理综特色班之生物实验大题(我看书应该看什么?) 如何看一道题目? 以,遇到实验题时,通读全题,仔细分析题目的每一个条件、问题,把握好题目前后的相关性,对题意有一个总体的了解,找出解题的方向。 探究性实验中的结论是不确定的,有多种可能,而验证性实验是在已知实验结论的前提下,对其加以证实,即结论只有一个。在大多数情况下,出现“探究”一词的为探究性实验,出现“验证”一词的为验证性实验。但判断此类题目的依据不能只看是否有“探究”或“验证”这两个名词,应以题目的具体含义为准。 三认真分析实验用具及材料 认真分析实验用具及材料是解答实验题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首先,实验用具及材料可以帮助你们准确地安排实验步骤。有些实验的操作方法可能有多种,而不同的方法需要不同的用具及材料。所以在选择实验方法时,应以题目给出的用具及材料为准。另外,题目给出的实验用具及材料,可能会依据实验的具体操作需要从中选择使用。但题目没有给出的用具和材料,在实验操作步骤中不能出现。 四遵守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 这是对照实验中的一个重要事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处理,只能有一项条件不同,其他条件要相同且适宜。 五时刻注意题目给出的条件 题目给出的条件是解答实验题的重要依据,所以一定要把握好。在解答每一个小题时都应该谨慎小心,防止漏用、误用每一个条件。尤其是实验题的条件都比较长,可能有的同学在做到最后几个小题时把前面给出的条件忘记了,所以,此时重读题干,就很有必要了。 六实验步骤中的常用词语 在书写实验步骤时,一定要注意一些常用词语的使用。如分组实验时要编号,加试剂时要注意用到“相同”“等量”“平均”等,这样能保证实验步骤的严密性。 七实验步骤中的最后一步 如果所用的实验材料为有生命的物质,在完成实验装置的操作后,最后一步可以这样解答,“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记入……”这一句话的使用频率是相当高的。当然,还要根据具体的情况稍作变动。 八注意实验结果及实验结论的合理性 实验结果也就是一种实验现象,而实验结论是根据实验结果推出来的,二者不可混淆。做题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要求,问得是实验结果还是实验结论,二者要分开来答.验证性实验的结论只有一个,而探究性的实验需要讨论,但并不是把所有的可能结论全部答出来,还要注意其合理性。 【思考:我对书本足够了解了吗?】 例如:用到酒精的实验有什么?体积分数是多少?是无水乙醇吗?作用是什么? 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用量和用法有什么不同?(化学原理是什么?) (ps:除了简单归纳,更需要认真看书上每一个实验的原理,步骤,方法,在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应该积极问老师,同时,书本课后的讨论和平时练习中遇到的实验设计题目也十分重要,认真看答案会对往后的做题有极大的启发。如果不知道看书是看一些什么,看了这份资料不知道对你是否有启发,生物要背的东西和要归纳的东西有很多,生物答题除了记忆,更需要大家学以致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