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论述题及答案
精选最新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名词解释、论述)完整考试题库158题(含标准答案)

2020年中国古代文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库158题(名词解释、论述)[含参考答案]一、论述题1.陆游诗歌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参考答案:从内容来说,陆游的诗主要有两类,一类表现民族意识和爱国感情,一类写景物和日常生活。
这两类作品在艺术上也有不同的特色。
第一类是陆游诗歌的主旋律。
这类作品主要由两方面的主题构成,一方面是表现许身报国、恢复中原、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一方面是表现壮志难酬的苦闷、报国无门的悲愤。
这两方面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
这一类作品具有浪漫主义的突出特点,表现在:第一,往往借助于梦境的描写来表达恢复中原的愿望。
第二,往往不对某一事物作静态细致的描绘,而是注重自我情感的宣泄。
第三,语多豪壮。
这些特点构成了陆游诗豪放浪漫的风格,接近唐代诗人李白,陆游也因此有了“小李白”之称。
第二类诗以描写日常生活及景物为主,往往从平常的景象中体悟出特别的意味,因此写得意境优美,耐人寻味,在平淡自然的风格中,时常可见对语言的精心锤炼。
2.元好问的诗歌创作有何特色?参考答案:元好问生长于金元易代之际,所以,其诗多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对金元之际的民族矛盾有较多的表现。
艺术上,元好问的诗既有南方诗人词藻华美的优点,又有北人风格刚劲的特色。
语言精炼准确,富有表现力。
虽有雕琢之功,但无斧凿之痕。
所以后世对他的评价很高。
3.简述曹植诗歌创作前后期的变化及其原因?参考答案:曹植早期诗歌充满了昂扬奋发的精神,后期诗歌慷慨悲凉。
诗风变化的原因是由于其政治地位的变化导致题材与艺术手法的变化。
曹植早期才华横溢,颇受宠爱,故诗歌多歌唱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也有感时伤乱、述写宴饮游乐的作品,洋溢着浪漫乐观的情调。
后期备受猜忌,故主要抒写自己遭谴被弃的悲愤与不平,或述写朋友和自己遭受迫害的愤懑,或借传统闺怨题材表明自己的心志,或自抒胸臆,或借游仙以排遣内心的苦闷。
大量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表现诗人反抗迫害的精神。
傲世谁堪千古秀,清狂自比一秋心。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唐诗宋词)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诗,无疑是一种典型的语言艺术;而词,则可以说是一种典型的精美语言艺术。词的语言追求轻灵细巧。诗中所常用的铁马秋风、大漠风尘、长河落日、急湍飞瀑这类词语,在后起的豪放词中或可见到;但被视为词坛正宗的婉约词,为表达委婉细腻的情思,在铸辞炼句时却特别偏爱取资微物。词的语言还追求色彩鲜美。色彩与线条是构成绘画的两大要素;色彩给人的美感,既是最直接、最大众化的,又是最强烈、最独特的。词的语言风格也是多样化的,色彩鲜艳是一种美,本色自然也是一种朴素的美;如果能把握其度,浓淡适中,则又是一种美。
13·试结合作品分析送别诗诃中的“杨柳”这一意象
杨柳,是中国古代送别诗中描写得最多、也是最优美动人、情意缠绵的一个意象。追溯一下最早在诗中写到杨柳、并且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的是先秦第一部诗歌总结——《诗经》中的《小雅·采薇》篇。《小雅。采薇》篇描写的是战后幸存的征人,于归家途中抚今追昔的万千感慨。诗共六章,最后一章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四句,最为后人所称道。杨柳的依依之态和人们的依依惜别之情和谐地交融在一起,使“杨柳”这个意象开始注入了惜别之情的意蕴。汉乐府《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曲。因为杨柳和离别的关系密切,致使《折杨柳》曲也多写离愁别绪。其次,杨柳的意象跟离别联系在一起,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在汉字中“柳”与“留”谐音相近,折柳送别,暗中寄寓殷勤挽留的意愿。宋词中的“杨柳”意象也十分丰富。淇中有的是作为实物来歌咏春天风景或伤春惜春之情的。如晏殊《诉衷情》词中有旬日:“春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但是,宋词中写到杨柳的,更多的还是承袭了唐诗和前人诗中“杨柳”意象的本意,即跟离情结合在一起。这样的例子很多,柳永惜别名篇《雨霖铃》中有名旬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关于送别诗中为什么多写杨柳,归结为两点:一是表示依依惜别之情,二是表示殷勤挽留之意。杨柳已成为我国古典诗歌的常用意象
中国古代文学知识考核试题(题库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知识考核试题(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_____到_____之间的诗歌。
A. 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B. 西周初年至战国时期C. 东周初年至春秋末叶D. 春秋初年至战国时期答案:A2. 《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它的作者是_____。
A. 屈原B. 宋玉C. 贾谊D. 司马相如答案:A3. 下列作品中,属于汉乐府民歌的是_____。
A. 《长歌行》B. 《离骚》C. 《木兰辞》D. 《庐山谣》答案:A4. 下列诗人中,被誉为“诗仙”的是_____。
A. 杜甫B. 白居易C. 李白D. 王维答案:C5.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下一句是_____。
A.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B. 欲济无舟楫,端居耐清贫C. 欲知世上刀兵苦,试问棋中局外心D.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答案:A6. 下列作品中,属于唐代传奇小说的是_____。
A. 《世说新语》B. 《搜神记》C. 《莺莺传》D. 《聊斋志异》答案:C7. 宋代词人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的下一句是_____。
A.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B.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C.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D.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答案:C8. 下列作品中,属于元曲的是_____。
A. 《西厢记》B. 《牡丹亭》C. 《桃花扇》D. 《长生殿》答案:A9. 明代小说《西游记》的作者是_____。
A. 罗贯中B. 施耐庵C. 曹雪芹D. 吴承恩答案:D10. 下列作品中,属于清代小说的是_____。
A. 《儒林外史》B. 《镜花缘》C. 《封神演义》D. 《聊斋志异》答案:A二、填空题11. 《诗经》中的“六义”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风、雅、颂、赋、比、兴12. 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下一句是_____。
古代文学史复习题带答案(完整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第一编先秦文学一、填空题1.《弹歌》见于东汉人赵晔《》卷九。
2.我国上古神话十分丰富,但是未能完整保存下来。
现有文献中,的神话学价值最大。
其余的零星片段则散见于各种载籍。
3.较详细地记载了“女娲补天”的神话的书籍是《》。
4.神话流为寓言,就是神话化的主要表现。
5. 解释“黄帝四面”神话为:“黄帝取合已者四人,使治四方”。
6.《诗经》原名或,《诗经》的名称始自代。
从内容上分为、、三部分。
关于其成书,历史上有说、说和说。
7.《诗经》中的“风”包括了周南、召南、邶风、等国风,共有篇。
其中以诗最为精彩。
8.《诗经》章法最明显的特色是:。
9.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是《诗经·小雅·采薇》一首中的诗句。
10.在汉代,《诗经》的传本有今文的齐、鲁、韩诗,合称三家诗,它们的作者分别是鲁人、齐人和燕人;此外有古文的毛诗,由鲁人、赵人毛苌所传。
后来三家诗相次亡逸,毛诗独传。
我们今天看到的《诗经》便是毛诗。
11.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是《》,第一部收集乐府诗最为完备的诗歌总集是宋朝人郭茂倩编纂的《》。
第一部文学选集是《》。
12. 我国最早的记言记事的文字是和,它们是我国散文的源头。
13. 《汉书·艺文志》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言为《______》。
”它们被称为我国记言、叙事文之祖。
14.《左传》是____________的简称。
15.《__________》被后人称为“春秋外传”。
16.《国语》和《战国策》都是体的史书。
17.《战国策》的说辞最显著的特点是18.《战国策》是由汉代学者编辑成书,主要记载了战国时代以为主的游士说客的活动,包括他们的谋议与说辞。
19.《战国策》善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述抽象道理,其主要手法是巧于比喻,善用和博引史事。
20. 儒家的代表人物有和;道家的代表人物有;法家的代表人物有和。
2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的下一句是:。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答论述题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答论述题整理1、神话的基本特征:2、简述我国古代神话神话与传说的区别:3、试论我国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4、《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5、简述《七月》的内容梗概。
6、试述《诗经》最具影响的两类作品——情爱诗和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7、分析《诗经》史诗重要篇章的艺术特色。
(即《大雅》五篇史诗的主要内容)8、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9、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赋、比、兴的含义。
10、简述《老子》的文学价值。
11、简述《论语》的文学特色。
12、简述《墨子》的文章特点。
13、简述《荀子》说理文特色。
14、简述《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极其寓言的特点。
15、试述《左传》的文学特色。
16、试述《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17、试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18、试论《庄子》寓言特色。
(即《庄子》的文学特色)19、简述《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
20、简述《招魂》的艺术特色。
21、试叙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
22、试论楚辞的文体特点。
23、试论《离骚》的思想内容。
24、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色。
25、试论《九辩》的艺术特色极其与《离骚》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26、概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27、简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8、简述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9、论述《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30、简述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31、简述枚乘开创大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
32、简述《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
33、论述杨雄大赋的创作特点。
34、论述王褒《洞箫赋》在咏物赋发展中的地位。
35、论述班固《两都赋》。
36、论述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37、试叙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38、试叙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39、试叙《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40、试叙《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
41、简述曹操诗歌思想内容及创作成就。
42、简述曹丕诗歌的特点。
43、简述王粲诗歌艺术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论述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论述题及答案《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论述题1.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2.试论《左传》的文学特色。
3.试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4.试论《庄子》的寓言特点。
5.分析《离骚》的思想内容。
6.试论《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7.结合作品,说明东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
8.论《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点。
9.试论曹植诗歌的思想内容。
10.分析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11.试论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
12.试论左思《咏史》的艺术成就。
13.说明鲍照诗歌的艺术成就。
14.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境界。
15.试述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点。
16.分析孟浩然与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不同。
17.试述杜诗的“集大成”。
18.说明韩愈“以文为诗”的特点及其在诗歌上的创新。
19.试论韩柳古文理论对散文革新运动的推动作用。
20.分析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21.试论李煜前期词与后期词的不同。
22.试论欧阳修在诗文革新运动中的贡献。
23.试论苏轼对宋词的贡献。
24.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25.试论陆游爱国主义诗歌创作的成就。
26.试论辛弃疾词作的艺术成就。
27.试论《西厢记》的艺术特色。
28.试论《窦娥冤》中窦娥的形象以及此剧的悲剧艺术特色。
29.试论《三国演义》艺术构思的特点以及人物塑造的方法。
30.试论《水浒传》人物塑造的特点以及小说语言的特色。
31.试论《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
32.试论《长生殿》中爱情描写与政治批判之关系。
33.论《桃花扇》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
34.试论曹雪芹《红楼梦》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的悲剧命运的揭示。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论述题答案1.(1)写实和抒情的融合。
①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
②作者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的。
③叙事性的诗作中也饱含着作者的感情。
(2)赋、比、兴的艺术手段。
①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
它可以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名词解释、论述题汇总(全)

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论述题题库第一章上古文学一、名词解释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
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
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
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2、《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
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
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
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
《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3、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4、《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
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二、论述题1、谈谈我国上古歌谣的分类及内容。
参考答案:我国现存上古歌谣,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一为劳动歌谣,是最早出现的上古诗歌,它们对劳动行为的再演和生产经验的总结,是先民有意识创做出来的,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以《弹歌》最典型。
二为祭祀歌谣,表现了上古先民幻想祈神降福或指挥自然服从自己的愿望,带有较浓的原始宗教意识,《卜辞通纂》375片和《伊耆氏蜡辞》是其代表。
三为图腾歌谣,是先民在图腾崇拜基础上创作的诗歌,《燕燕往飞》尚可窥见其端倪。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考核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考核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红楼梦》的作者是______。
答案:曹雪芹2. 唐代诗人李白的字是______。
答案:太白3. 《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卧龙”的是______。
答案:诸葛亮4. 《水浒传》中的宋江被称为______。
答案:及时雨5.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______诗歌总集。
答案:现实主义6. 韩愈是______代的文学家。
答案:唐代7.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代的______。
答案:笔记小说8. 《桃花扇》是清代文学家______的作品。
答案:孔尚任9.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由一块______化成。
答案:仙石10. 《离骚》是战国时期诗人______的作品。
答案:屈原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部作品是唐代白居易创作的?()A. 《琵琶行》B. 《长恨歌》C. 《夜泊牛渚怀古》D. 《乌衣巷》答案:B2. 以下哪位诗人被称为“诗仙”?()A. 杜甫B. 白居易C. 李白D. 王之涣答案:C3. 《世说新语》主要记载了哪个时期的逸事?()A. 魏晋南北朝B. 唐代C. 宋代D. 明代答案:A4. 以下哪部作品是元曲?()A. 《西厢记》B. 《桃花扇》C. 《长生殿》D. 《牡丹亭》答案:A5. 以下哪部作品是唐代李贺创作的?()A. 《马诗二十三首》B. 《长恨歌》C. 《夜泊牛渚怀古》D. 《乌衣巷》答案:A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形象。
答案:《红楼梦》的主要人物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
贾宝玉是小说的主人公,他性格多情而叛逆,对封建礼教持批判态度;林黛玉是贾宝玉的知己,才情出众,性格敏感而善良;薛宝钗是贾宝玉的妻子,端庄稳重,善于处理家庭事务;王熙凤则是贾府中的女管家,聪明能干,手腕强硬。
2. 简述唐代诗歌的发展特点。
答案:唐代诗歌的发展特点有:一是诗歌创作的繁荣,诗人众多,作品丰富;二是诗歌形式多样,如五言、七言、律诗、绝句等;三是诗歌内容广泛,既有咏史抒情的,也有山水田园的;四是诗歌风格各异,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论述题及答案《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论述题1.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2.试论《左传》的文学特色。
3.试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4.试论《庄子》的寓言特点。
5.分析《离骚》的思想内容。
6.试论《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7.结合作品,说明东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
8.论《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点。
9.试论曹植诗歌的思想内容。
10.分析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11.试论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
12.试论左思《咏史》的艺术成就。
13.说明鲍照诗歌的艺术成就。
14.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境界。
15.试述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点。
15.(1)李白诗歌的主观色彩: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李白诗歌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
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爆发强烈的感情,形成了李白的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
它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力,让人直接感受到心灵的震撼。
(2)李白诗歌的想象特色:李白诗歌的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带有一种随着生发的狂放精神。
李白诗的想象,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常随情思的流动而变化万端。
一个想象与紧接着的另一个想象之间,跳跃极大,意象的衔接组合也是大跨度的,离奇惝恍,纵横变幻,极尽才思敏捷之所能,与庄子的散文特色相类似。
(3)李白诗的意象和语言风格:李白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也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由此可以看出,李白诗的意象,有壮美与优美两种类型。
16.分析孟浩然与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不同。
17.试述杜诗的“集大成”。
17.(1)杜甫“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戏为六绝句》其六)所谓“亲风雅”,实际是重兴寄,表现为写时事的写实倾向,把文学从侧重抒发个人情怀襟抱引向写民生疾苦,开拓创作视野。
(2)在艺术上“转益多师”,广泛学习前辈作家,总结文学艺术经验,对诗的艺术形式,表现力进行深入的探索追求,因而成为诗歌的集大成者。
(3)杜诗集大成的体现:一是“不薄今人爱古人”,虚心学习前人和时人经验。
二是作诗兼备众体,风格多样。
三是功力深厚,能融会贯通,自铸伟辞。
18.说明韩愈“以文为诗”的特点及其在诗歌上的创新。
19.试论韩柳古文理论对散文革新运动的推动作用。
20.分析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20.(1)李商隐诗歌表现晚唐士人伤感哀苦的情绪,以及他对于爱情的执着,开创了诗歌上新风格、新境界。
他继承了杜甫七律锤炼谨严、沉郁顿挫的特色,又融合了齐梁诗歌的浓艳色彩和李贺诗的幻想象征手法,形成了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恪。
(2)李商隐将人生感慨的抒写向更深细、隐微方面发展,善于用艳丽精致的艺术形式表达怅惆落寞的情绪,诗中充满了迷茫与悲凉的体验。
其作品深婉精细、韵味深厚,富于象征暗示色彩,有朦胧美。
(3)李商隐诗歌是心灵的象征,是一种纯属主观的生命体验的表现。
他的绝句中反映身世之感的较多,深刻地反映了衰败时代的士人心态,写得深情绵邈,沉博绝丽,有的比较隐晦,具有沉痛凄切的抑郁情调和忧伤的美。
在艺术上的明显特色便是细美幽约、朦胧含蓄,为感伤唯美文学的典型。
21.试论李煜前期词与后期词的不同。
22.试论欧阳修在诗文革新运动中的贡献。
23.试论苏轼对宋词的贡献。
24.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24.李清照的生活和词作都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词绰约轻倩,自然妩媚,充分表现了年轻女子的天真活泼和极细腻的儿女柔情。
南渡后国披家亡,屡遭丧乱和磨难,词中多家国之思和身世之叹,充满了孤寂忧郁的感伤之情。
易安词尽管前后期有明显不同,但作为“易安体”,有一些基本艺术特色是共同的:(1)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善律声调。
李清照论词,力主词“别是一家”,竭力维护词作为一种独立文体的本色,其作词亦严守此道。
她不追求辞藻华美,也不刻意熔铸前人诗句,而是用从口语中加工提炼的、明白省净而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言、白描的手法、新奇的比喻,创造出不寻常的意境,明明白白地表述自己的真情实感,自然清丽,极有情味。
她又妙解音律,所作词无一字不协声律。
她的词将精美雅致的画面和通俗真切的情事结合起来,达到情景交融;其语言既充分体现了婉约词人精于修辞、造句工巧的优长,又大量贴切生动地化和口语,集雅俗于一体。
(2)易安词既主要写自己的生活、心理和情趣,又融入了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将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糅合一起,既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又具有凄壮悲怆格调,发展了传统的婉约词。
(3)易安词既有女性词的温婉柔丽,又有一般女性词所少有的贞刚之气。
能将委婉的情思与超脱的襟怀融合在一起,婉约而不绮靡,无脂粉气,无闺阁气,细腻柔丽之中透出遒逸、俊爽。
这种不让须眉的洒脱、豪迈之气,使其词别出于一般意义的婉约词而独标一格。
25.试论陆游爱国主义诗歌创作的成就。
26.试论辛弃疾词作的艺术成就。
26.(一)进一步解放词体开拓词境(1)辛弃疾把苏轼已解放的词体和开拓了的词境,再进一步加以解放和开拓,既能用词来抒情、咏物,也可用它铺陈事实或讲说道理,即以文为词。
(2)东坡词是典型的文人词,而稼轩词乃英雄之词,辛弃疾以豪爽的英雄本色和充沛的创作才力,把词从写儿女柔情为主的藩篱中解放出来,开创了比东坡词更广阔更激荡的天地,使之具有英风豪气。
(3)辛弃疾写乡村景致的词作较多,对词境也是一种开拓。
这种带有乡村生活牧歌情调、朴素真淳的词,在此前的文人词里是很少出现过的,而在辛词中却较为多见。
(二)豪放与温婉兼胜(1)辛弃疾作词多以豪放格调出之,又不失温婉的本色,合此二者方为辛词恃色。
但作为稼轩词基调的,是其一生难以抑制的悲放。
(2)辛弃疾以其英雄豪杰的性情和胆气,突破了词的传统体制和写作方法而另辟新境,可是就其稼轩词言情的深微而言,却又同时保持了词体曲折含蓄的美妙。
(3)既以豪放气质开拓了词的意境风格,又不失词的含蓄蕴藉之长,这种相反又相成的现象,是稼轩词最值得注意的特色,也是他在宋词发展过程中完成的难以企及的过人成就。
(三)镩铸百家的深雄雅健的语言(1)辛弃疾读书多,驰骋百家,转益多师,下笔如有神助,故议论纵横,善于用典,历来被认为是稼轩词运用语言的特点。
(2)在稼轩词里,效楚辞体、陶体、花间体、易安体者都有,又以散文句法人词,《诗》、《论》《庄》、《骚》等经史子语拉杂运用,纵横自如。
其语言风格可用“深雄雅健”来概括。
(3)稼轩词的语言风格也是多样化的,除用典多而精当,语句精练警策、雄放雅丽外,还有吸收民间语言而通俗化、□语化的优点。
27.试论《西厢记》的艺术特色。
28.试论《窦娥冤》中窦娥的形象以及此剧的悲剧艺术特色。
29.试论《三国演义》艺术构思的特点以及人物塑造的方法。
30.试论《水浒传》人物塑造的特点以及小说语言的特色。
31.试论《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
32.试论《长生殿》中爱情描写与政治批判之关系。
33.论《桃花扇》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
34.试论曹雪芹《红楼梦》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的悲剧命运的揭示。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论述题答案1.(1)写实和抒情的融合。
①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
②作者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的。
③叙事性的诗作中也饱含着作者的感情。
(2)赋、比、兴的艺术手段。
①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
它可以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
②比一般说就是比喻。
③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
就兴与诗歌情思的关系而言,基本有相关和不相关两种情形。
(3)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点。
①重章复沓的结构形式。
②以四言为基本句式。
③节奏鲜明,音韵谐洽,有天然的音乐美感。
④语言也很有特色。
一是词汇十分丰富,二是大量运用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和叠字,不但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更细腻地传达出诗人曲折细微的情感和物象的活泼情状。
2.(1)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
(2)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
(3)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
(4)善于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
3.(1)雄辩色彩。
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引导对方不知不觉地投人到自己设置的机彀中来,便对方心悦诚服;二是气势丰沛,是非鲜明,一旦被纳入机彀,便铺张扬厉,纵横恣肆,步步紧逼,不给对方辩驳的机会。
两个特点在文中配合,构成了孟子的雄辩。
(2)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
4.(1)奇幻谲诡的想象。
(2)人物形象的出神刻画。
(3)细腻逼真的描写。
(4)谐趣和讥刺横生。
5.(1)“美政”理想。
(2)深沉的爱国情感。
(3)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格。
(4)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
6.(1)精巧的剪裁和安排,使用“互见法”。
(2)人物之间相互对比映衬。
(3)在特定的环境和场面中凸显人物特点。
(4)出色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
7.(1)叙事成分相对增加。
(2)抒情真挚浓烈。
(3)在形式和语言方面,突破了《诗经》四字句格式,以五言和杂言为主。
8.(1)《古诗十九首》遣词用语非常浅近明白,“平平道出,且无用工字面,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明人谢榛《四溟诗话》卷三),却涵咏不尽,意味无穷。
(2)质朴自然,没有雕饰的痕迹。
从情感说,《古诗十九首》感情醇厚真挚,没有矫揉造作;从艺术表现说,它的写境用语好像都是信手拈来,没有错采镂金式的加工,而是出水芙蓉般的自然诗境。
(3)《古诗十九首》所描写的景物、情境与情思非常切合,往往能够形成情景交融、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
(4)《古诗十九首》语言浅近自然,却又极为精练准确。
传神达意,意味隽永。
无论叙述描写,全都明白如话,而细加体味,又无不含蕴丰富,表现了多层次的真挚情感。
9.以建安二十五年(220)曹操死为界,曹植的诗歌创作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
(1)前期多抒发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之作。
他前期作品,在抒写志向与抱负的同时,也常常弥溴着战乱环境所赋予的悲凉慷慨情思和人生无常的叹息。
即使他前期的宴游诗,也时带一种苍凉意味。
(2)曹植后期的作品则多是表现自己壮志难酬,倍受压抑的郁愤心情,典型代表作是《赠白马王彪》。
10.(1)曹植的诗歌被誉为”骨气奇高,词彩华茂”,就是说他的诗既内容充实丰富,多慷慨悲愤之气,在艺术表现上又生动形象,注意辞藻华美、对仗工整和音韵流畅。
形成了既华丽绮美、又浑厚雄健的独特艺术风格。
曹植诗歌语言华美主要表现在浓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声色。
(2)曹植诗艺术的成就还表现在注重对称之美、注意语言锻炼方面。
曹植还善于起调,工于发端,往往在全篇之首用一警策之语,振起全诗。
(3)曹植的诗歌艺术对后世影响很大,博得极高的评价,被谢灵运誉为“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
钟嵘也说他的诗“粲溢古今,卓尔不群”。
认为他兼曹操、曹丕之长,而各避其短,“魏诗至子建始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