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优秀作文800字_高中生优秀作文点评:《从细节看日本》
透过细节看日本

透过细节看日本夏天,我们组织了一个“中国精细化管理考察团”,对日本的企业、大学和政府的招商机构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
让我们感到震撼的是精细化思想已深深根植于这个国家的方方面面。
一位在中国、美国、日本工作过多年的教授说:“即使中国现在跟日本在一个起跑线上,我们也未必能够赶上日本。
”我当然会把见闻记录下来,而当我受聘其为评委的《中国商业评论》拟公开发表的时候,我却不由得担心:会不会有人看了此文,就认定汪中求没有民族自尊心了呢,甚或干脆就说我已经是今日的汉奸?因为差距、因为追赶、因为时不我待,我仍然予以发表。
在此分期转载,以飨网友。
压力驱使着日本人拼命工作日本人背后似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驱使着他们拼命地工作,而且在工作中互相督促、精益求精。
自觉遵守与相互督促工作时间,日本男性白领最常见的装束是西装、衬衫加领带,即使夏天室外40多摄氏度的高温也是如此。
大热天裹着这么正规的装束,因此业务员在街上中暑昏倒的事情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仅是白领,连出租车司机也都西装革履,尽管热得不停擦汗,但就是不会把外套脱下来。
事实上可能没有谁管,但这是他们的职业化习惯。
在日本街头,经常可以看到60多岁的警察或保安在跑步指挥车辆,专心致志。
书店的工作人员趴在地上擦地,跪下来工作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我们去酒店用餐,进餐厅时把鞋子乱糟糟地脱在一起,出来时发现服务员都给我们摆好了,一律头朝外,一伸脚就可以穿上。
在任何单位,如果有人做事不努力或者把事做砸了,就会有好多“好管闲事”的人上来指责:“哎呀,纯子小姐,怎么这么做事啊?”“木村先生,你的失误,让我为你没面子啊!”我跟日本朋友总结说:“日本人是宁可自己付出更多,也必须要获得或保留干预和指责他人的权利。
”朋友回答说:“真的是这样。
这是一种氛围,逼着你提高。
”忙工作忙得没时间做梦如果工作的事情没有做完,日本人是不可能下班的,这是他们的一种习惯,很多根本没法一下做完工作的人就只好推迟下班。
对于日本社会素质的看法作文

对于日本社会素质的看法作文日本这个国家,总是让人感觉神秘而又充满魅力。
作为一个日本人,我为自己的国家感到骄傲,但同时也想谈谈我对日本社会素质的看法。
我要说的是,日本的公共交通真的很方便。
不管是地铁、公交还是火车,都非常准时,而且车厢里非常干净整洁。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成语——井井有条。
是啊,日本人民的生活就像他们的交通一样,井井有条,一切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说到日本人民的礼貌,我真的要给他们点个赞。
每次走在街上,总能看到一些人在鞠躬问候对方。
有一次,我在一家餐厅吃饭,服务员给我端来了一碗热腾腾的拉面。
就在我准备开动的时候,突然发现一只小虫子在面里爬来爬去。
我吓得差点把碗扔出去,但是那位服务员却非常镇定地说:“没关系,我们会换一碗新的。
”说着,他就拿来了一碗新的拉面,然后微笑着说:“请慢用。
”我当时真的觉得特别感动,这就是日本人的礼貌和谦逊吧。
日本社会也有一些让人不太满意的地方。
比如说,有时候我会觉得日本人太过于拘谨和保守。
他们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相对较低,有时候甚至会让人觉得有些死板。
当然啦,这也可能是因为我自己的观念问题。
毕竟,每个国家的文化都有其独特之处,不能一概而论。
还有一点让我觉得有点遗憾的是,日本的年轻人似乎越来越缺乏拼搏精神了。
以前我觉得日本的年轻人都非常有斗志,但是现在看来,很多年轻人都过于追求安逸和舒适的生活。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成语——好逸恶劳。
哎呀,这可不是什么好习惯哦!希望日本的年轻人能够重新振作起来,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总的来说,日本这个国家有着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虽然他们有些地方做得不够好,但是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社会一定会越来越完善的。
让我们一起期待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吧!。
细节之处见功力

细节之处见功力--日本日本是一个极其注重细节完美的民族,这种细致,已经被他们发挥到了极至来到日本的第一天,和朋友一起逛百货商店,在那里逗留的数小时,已经深切地体会到这种民族个性已渗透在了生活的每一个层面。
日式服务,向来以细腻周到著称,这种宾至如归的服务体系,正是这个民族一切注重细节的绝好体现,你想得到的,他们早已做的精益求精,你没有想到的,他们也已经为你考虑周全。
洗手间的坐便器设有男女不同的按扭,水温高低、水流大小、时间长短通通用图案表示,让人看到之后不禁莞尔,里面还设有宝宝专用椅,带孩子的父母绝对不用担心手忙脚乱;女朋友在超市买女生用品,结帐时店员特意用纸袋另外包起来不让你觉得尴尬、别人看后不雅;买玻璃瓶装的食品会用塑料膜包起来防震;糕点蛋糕包装精美地象艺术品,让人舍不得对之下手……这些细枝末节处的精致、人性化的关照,如沐春风。
日本寸土寸金,考虑到住宿成本,很多大城市的经济型宾馆的房间都相当小,日本人却在这极其有限的空间里把一切打点的妥妥帖帖,照顾到客人的一切必须。
对于土地资源同样捉襟见肘的上海,是不是有很大的借鉴意义?联想到汪中求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书中言:“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
在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
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去过日本之后,发现这个国家正是此书最好的注解。
就是爱生活一直很喜欢看《瑞丽家居》,喜欢里面那些虽然狭小、却异常整洁雅致的居室,那些经过巧手改造后麻雀变凤凰的漂亮摆设,对日本人“螺丝壳里做道场”的精神,以及将DIY进行到底的生活信条肃然起敬。
来到日本,发现这原来就是一个努力让生活拗造型的国家,生活中的一切,事无巨细都要努力追求美。
街头随处可见造型别致的路灯,时尚潮流的橱窗,布置得简约精致又充满奇思妙想的风情小店,平常人家用几个小钵、几支试管、几朵不知名的野花布置的清爽悠然的窗台,日本人总是身体力行地把慵常的生活努力变得美好。
日本的细节读后感

日本的细节读后感先说这交通吧。
在日本,那火车准得就像上了发条的精密仪器。
书里讲,火车的到站和发车时间精确到分,几乎不会晚点。
这可把我惊到了,要知道在我生活的城市,火车晚点那也是常有的事儿。
而且人家的车站里指示牌清晰得不得了,就像一个贴心的导游在那给你指路,你从哪儿到哪儿,该换乘哪个线路,一目了然。
我就想啊,这要是我到了日本,估计是很难迷路的,只要认字就能顺利到达目的地。
再看看他们的卫生情况。
大街小巷干净得不像话,就像是有人拿着小扫帚时刻在清扫一样。
书上说,日本小学生从小就被教育要自己打扫学校卫生,而且还得打扫得一尘不染。
这可真是个好习惯啊,把公共环境当成自己的家一样爱护。
相比之下,我就想起有时候走在自己城市的一些角落里,会看到些垃圾,这差距一下就出来了。
不过呢,我也想,咱们要是从小也这么严格要求,肯定也能把环境卫生搞得很好。
日本的服务业也特别有意思。
服务员的态度那叫一个好,永远都是笑脸相迎,鞠躬就像不要钱似的。
不管你是去买个小物件,还是去高档餐厅吃饭,都感觉自己像是被当成了超级贵宾。
我在想,他们这是不是把服务顾客当成了一种信仰啊?不过呢,有时候这鞠躬鞠得太频繁,我还觉得有点不适应,就好像自己被过度热情包围了。
还有日本的垃圾分类,那可真是细致到令人发指的程度。
垃圾分成好多类,什么可燃的、不可燃的、可回收的、有害的等等。
我看完就觉得,这要是我在日本生活,估计得天天拿着个小本子背垃圾该怎么分类。
这虽然很麻烦,但是人家的环保意识那是相当强啊,整个国家因为这样细致的垃圾分类,资源回收利用得特别好。
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日本在很多细节上的独特之处。
这些细节有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比如他们的环保意识、服务态度。
我们也有我们自己的优势,不过从日本的这些细节里,就像照镜子一样,能让我们看到自己可以改进和提升的地方。
这就像是一场小小的环球旅行,不用出门就能看到别的国家不一样的风景,还能从中学到不少东西呢。
对于日本社会素质的看法作文

对于日本社会素质的看法作文日本这个国家,一直以来都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有人说,日本人很有礼貌,很注重细节;也有人说,日本人很刻板,很死板。
那么,对于日本社会素质的看法,我是这么看的呢?
我觉得日本的公共交通真的很方便。
不管是地铁、公交还是火车,都非常准时,而且车厢里非常干净整洁。
我曾经坐过一次日本的新干线,真的是非常舒适,座椅可以自动调节,还有免费的饮料和小吃。
而且,日本人在乘坐公共交通的时候,都会自觉地排队、让座,真的是很有礼貌。
我觉得日本的餐饮文化也非常丰富。
从寿司、拉面到天妇罗、烤肉,各种美食琳琅满目。
而且,日本人在吃饭的时候,都非常注重餐具的使用和摆盘的艺术。
我曾经去过一家日本的火锅店,他们的服务员非常细心,不仅会给我们推荐好吃的食材,还会教我们如何正确地使用筷子。
真的是让人感觉非常温馨。
日本社会也有一些让人不太满意的地方。
比如说,日本人有时候会显得有点过于刻板。
他们对待工作非常认真负责,但是在生活中却可能会显得有些拘谨。
我曾经去过一个日本的家庭聚会,大家都非常热情友好,但是在交谈的过程中,却很少有人主动发言。
可能是因为他们觉得在这种场合下,要保持一定的礼仪和规矩吧。
总的来说,我觉得日本社会素质还是很高的。
虽然有时候会有一些小问题,但是大多数人都是非常有礼貌、有教养的。
当然啦,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我们不能一概而论。
不过,我还是很喜欢日本这个国家的,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去多了解一下。
到日本,看的就是细节

到日本,看的就是细节本名曾鸣,资深媒体人。
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体育记者协会会员、曾任广东省企业文化协会理事。
先后为多个省、市、城区、大型企业策划和主创了30多台各类大型主题晚会、电视专题片等,其各类作品曾获得过十余次国家广电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央级报刊的一等奖项。
日本是个精品国家。
人不高大、话不高声、食物精细、酒店袖珍。
在为人处事、国家发展的大处上,却能从细节着眼着手。
有些细节,透着对他人的人性化关怀。
先说大巴座位:方寸之处,可谓大有乾坤,其人性化关怀备至。
打瞌睡座背可调节、脚下有踏板、头上有小灯、读书有小桌板、喝水有杯托、脱西装有挂钩、手提包有小钩、丢杂物有网袋……我与这样一个处所亲密接触五六天,真的就感觉这是一个流动的家了。
再说酒店的廊灯:它不像国内那种声波感应节能灯一样,没人走过时,就完全处于熄灭状态,漆黑一片,叫人望而生畏不敢前行。
日本的这种灯,没人时,也是发着微弱的光亮的,当你走近后,才一盏一盏渐次亮起来,这就达到了既节能又关爱的双重效果。
如果一味为了节能,而不作人性化思考,这样的节能,于人类美好生活的价值就不大了。
就连淋浴间也透着关爱:全部都设有高低二个挂花洒的地方。
这样,我想不但方便了成人洗涤上、下身的需要,更大大照顾了孩子。
有些细节,则表现为一种自律的力量。
本人的烟瘾不小,由于抽烟多,嗓子也经常发痒,口水也时常多,但是,在国内,除了个人写作时外,我的烟瘾往往是被环境和他人勾引起来的。
在日本,所到之处,没有这样的环境和他人,我的烟瘾和口水也就自然不多了。
日本的乡村,野外也是设有指定吸烟处的。
日本人在保洁上的自律,更是到了有些苛刻的地步。
在一个巨大的、约可以容纳近千台大卡车停泊的高速公路服务区我看到这样一个细节:在吸烟处,一位粗壮的卡车司机默默把另一位匆匆离开的卡车司机不小心掉在烟灰缸外的烟头捡拾起来。
这一幕,在这位卡车司机身上上演得那么自然、自觉,而他的脸上同时也并没有因为自已文明友善的演出闪现过一丝轻蔑他人、炫耀自已的神色。
被日本人感动,看日本人如此认真的对待小事

被日本人感动,看日本人如此认真的对待小事站在东京塔上看日本或许看不到香港甚至上海那般华丽的轮廓。
不知是谁说过,要比较日本城市与中国城市的区别就应该往下面看(看地面),往小了看(看不起眼儿的地方)……我明白他话中的意思就是要看——细节。
日本京都某报社门口,取报纸的老人正在认真地码放报纸——报纸落得非常整齐,为了防止报纸被微风吹乱,老人还死死地把报纸用腿压住……有网友说这么对待报纸太累,俺觉得也是……码成这样似乎还嫌不满意,上面的那落和下面的没有完全对齐,老先生不厌其烦地继续整理着,直到完全对齐以后才又去取新的报纸……又有网友说这么磨洋工早报都得变成晚报,俺也觉得有道理。
东京的青山,一个清洁工正在用白毛巾仔细地擦拭着路边的消防水龙头,我进了旁边的一家商店,出来的时候这位老哥还在专注而认真地擦着,全然不管身边的人和事……我想,我们汉语词典里有一个词刚好可以用来形容他:忘我。
一个网友的评论是:有病!古城京都的一个路口,因为刚刚给马路开过膛,损毁的斑马线还没来得及喷漆,负责任的工人们就用一小罐喷漆先临时把斑马线给“补”上……一网友说原来日本的路也很烂啊……东京街头,骑自行车的人在没有汽车和行人经过的路口耐心地等着红绿灯,要是我的话,估计早就一溜烟地“飞”过去了……看来他们的时间观念太差了。
以上的一组照片反映的是日本人对待小事的态度。
以前流传过一个清洁工人当着上司的面喝下马桶里的水用来证明自己把厕所打扫得足够干净这样一个段子,不管这个段子有没有杜撰的成分,但见识了马路上偶然遇到的几个“小人物”做的几件小事以后,不得不让我对喝马桶水的故事多了些相信的成分,我不禁想起了伟人说过的那句话:凡事怕就怕认真二字……一个社会里如果所有的人干任何事的时候都有那股认真劲儿,那积聚的能量一定不小吧……延伸阅读:这次我真的被日本人感动我来讲一件亲身亲历的故事。
那次还是在日本大阪的环球影视公司UNIVERSAL STUDIOS游乐场里。
推荐作文 我印象中的日本-精品

我印象中的日本说起日本,首先在脑海里浮现的是曾经风靡全中国的两部电视剧--《排球女将》和《血疑》。
还在我很小的时候,还在不清楚鬼子和侵华战争是何概念的年岁里,我就迷上了小鹿纯子和“晴空霹雳”、“流星转月”这些日本人所幻想的排球术语,它们在我脑中根深蒂固已经20多年了。
也许是从小就接触了一些关于日本的故事,所以直到现在,依然对日本这个岛国充满着好奇和向往,总想象着能够去日本旅游,去游览富士山,去看看樱花。
在大多数中国人的惯常思维里,日本人和鬼子是一个概念。
也是因为当年侵华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使每一个中国人,在心中都充满着愤懑。
看着电视里报道日本首相小泉又一次参拜靖国神社的新闻,还有网络上一些日本极端分子肆意挑衅的言论,使我们十分愤怒。
有时候恨不能把这些日本人一口口地咬死。
但平静下来,仔细想想,也觉得我们这种不分清红皂白地一棒子打死一片人的思想也过于极端。
首先,日本人并非都是鬼子。
日本人在我印象中属于比较有礼貌的。
“初次见面,请多关照。
”的开场白,然后加上90度的鞠躬,体现出日本人的朴实、真诚。
曾经有这样一个镜头让我记忆深刻。
一对日本夫妇在法国坐地铁,由于拥挤而被别人踩了一脚,但道歉的却是日本人。
“对不起,影响到您的脚放正了。
”换作其他国家的人,早就已经火冒三丈,最少也是等着别人来赔礼。
多么有涵养的日本人,和鬼子联系得上吗?说起日本男人的大男子主义。
实话实说,这是他们的性格。
哪个男人,不论什么国家的,又何尝不是总想着在女人面前保留绝对权力?从侧面也体现出日本女性特有的温柔。
有本杂志曾这么写着:完美家庭=日本老婆+法国时装+中国菜+美元(要存瑞士银行)……日本女性,是世界公认最温柔贤惠的。
都说日本男人好色,因为日本的风月场所是最多的。
其实哪个国家又没有红灯区?在西方的性开放世界,这类事情并不稀奇。
难道因为日本和中国都同属亚裔人种,就不许人家崇洋了?中国的好色之徒还少吗?话说回来,《血疑》里的光夫、《东京爱情故事》里的永尾完治,不也是女性心目中的理想丈夫?没有真情实感,日本男人也演不出这等角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优秀作文800字_高中生优秀作文点评:《从细节看日本》写在前面的话
著名作家巴金在《和读者谈〈家〉》中说道:“我可以说,我熟悉我所描写的人物和
生活,因为我在那样的家庭里度过了我最初的19年岁月,那些人都是我当时朝夕相见的,也是我所爱过和我所恨过的。
”巴金先生的这段话说明:生活才是写作的源泉。
本期编选
的作文主题,即是以自己的耳闻目睹作为写作素材,表达对生活的认识和思考。
俄国作家
契诃夫说,谁要描写人和生活,谁就得经常亲自熟悉生活,而不是从书本上去研究它。
然而,也有一种倾向,认为以名著、诗词、历史人物为材料,作文便显得有文化、上档次。
这样的作文往往失去的是生活,失去的是真实,失去的是作文的灵魂。
以亲身经历作为写
作素材,用一双审美的、睿智的眼光从或习以为常、或纷繁芜杂的生活中去形成有价值的
思考,这即是选刊本期作文的初衷。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中学语文教研室主任刘宇新
作品:
从细节看日本——日本考察记
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高二年级黄斯文
作为中国人,不得不承认,最初,日本在我脑海里的只是樱花、寿司、和服、漫画的
代名词。
但是,当我有机会随着学校的游学考察团真正走进日本,才切实感受到了它的魅力,种种小细节,为我勾勒出了一个全新的、不同的日本。
地铁一瞥
对于东京民众来说,地铁是主要的出行工具。
在这里生活的人都乘坐地铁穿梭于东京
的地下。
东京的地铁系统格外健全,从甲地到乙地,路线绝不止一条,有直达繁华区的大
站专供快车,也有深入每个小地方的逢站必停的慢车,无论去向何方,都可以找到最合适
的路线。
人性化的指示牌也为当地人和旅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比如,东京地铁的一条指
示标语上写着:到达此条线路的,有,且仅有这一条。
初来乍到,东京地铁非常贴心的一个细节特别吸引了我的注意:一天之内的不同时间里,地铁站都会播放不同的背景音乐。
早晨的音乐使人精神焕发,下午的音乐使人心情恬静。
人性化的设计和服务,让乘客的心情,在每天的不同时刻,都得到了最妥帖的呵护。
校园印象
到东京的次日,我们来到亚洲排名第一的学府——东京大学。
这里曾出过七位诺贝尔
奖得主,学术实力自是无可争议。
然而,这里却见不到装修华丽的大楼。
它的工学部,只
是一所破旧的小黄楼,上面加盖了两层新式楼层,一点也看不出辉煌的样子。
低调,内敛,只在学术上兼容并包,精益求精,做到极致。
这是东京大学给我的突出印象。
不仅高校如此,日本教育系统里的每个环节对于细节的要求都相当严谨。
我们的考察
行程中,有一项是去日本小学观摩高中生给小学生做宣讲。
刚踏进教室,所有小学生都鞠30度躬,面带微笑,高声道谢:“请多关照!”那鞠躬、微笑,都不是敷衍的,而是发自内心的。
其间,孩子们每次离开座位,哪怕只一分钟,都会随手推回椅子。
这些细节,让
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养,是持之以恒培养出来的。
30度的鞠躬,亲切的微笑,成为我心目中日本人注重细节的标志性动作。
细微之处见精神。
四天的交流,虽然短暂,但日本国民对细节的关注,对待事务精益
求精、决不马虎敷衍的生活态度,深深地印记在我的脑海,成就了我心目中的新的日本。
由此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找到了我们未来的努力方向。
本次考察,真不虚此行。
评语:
聚焦生活,提升认识
这是一篇写得不错的考察记。
记考察,先要把所“考察”的内容交代清楚,否则“记”就无所依托,无所附丽。
然而,本文没有面面俱到地作泛泛叙述,更没有俗手笔下的“流
水账”,而是抓住一个让自己产生鲜明感受的“点”——日本国民注重细节——来展开:
地铁线路设计的周到、背景音乐播放的妥帖,这是初来乍到的感觉;东京大学校园内建筑
的低调、内敛,小学校里学生们的谦恭、教养,是作者深入考察之后的所得。
这些内容在
作者笔下娓娓道来,让我们竟然如身临其境。
有了这样的观察,才为抒发文章的核心——“识见”,做好了铺垫,也才使得作者的这次考察由感性的印象上升为理性的认识。
由日
本人对“细节”的关注引发作者对国民素质的思考,这即是作者此行的最大收获,也成为
本文留给读者最深的印象。
文章结尾点题“不虚此行”,又将文章的写作意图落到了“实处”。
从生活中选取写作的素材,对选取的材料做加工提炼,有血肉,有筋骨,这是本文
的一个突出特点,值得学习。
瑕不掩瑜,如果作者能将东京大学里的“细节”写得再落实
一点,这段叙写就更有价值。
点评教师刘德水:北京市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北京市顺义区教研考试中心高中语文教
研室主任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