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性精神病症状
情感障碍有哪些症状?

情感障碍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情感障碍症状,尤其是情感障碍的早期症状,情感障碍有什么表现?得了情感障碍会怎样?以及情感障碍有哪些并发病症,情感障碍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情感障碍常见症状:幻觉、谵妄、幻听、易激惹、分裂型人格障碍、忧郁、偏执性妄想*一、症状(一)临床表现以情感高涨或低落为主,伴有思维奔逸或迟缓,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
躁狂状态时患者心境高扬,与所处的境遇不相称,可以兴高采烈,易激惹、激越、忿怒、焦虑,严重者可以出现与心境协调或不协调的妄想、幻觉等精神症状。
抑郁状态时病人心情不佳、苦恼、忧伤到悲观、绝望,高兴不起来,兴趣丧失,自我评价低,严重者出现自杀观念和行为,病情呈昼重夜轻的节律变化。
(二)病程特点大多具有反复发作的病程,间歇性精神状态基本正常,常有较高的阳性家族史。
*二、体检发现躯体、神经系统和化验检查一般无阳性发现。
诊断以临床作为根据:症状表现、病程以及家族史,有时还可参考躯体治疗的效应。
最常见的诊断错误是把情感性精神障碍诊断成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情感性精神病。
鉴别精神分裂症与情感性障碍非常重要,不仅因为锂剂对于后者有效(而对分裂症却有潜在的神经毒性),且情感性运动障碍患者应避免发生迟发性运动障碍。
事实上并没有什么可鉴别的特殊征象,必须综观临床表现、家族史、病程以及其他方面才可以作出诊断。
临床表现:1、单相情感性障碍:可见抑郁、激惹、或焦虑,或者是它们的混合表现。
然而在隐匿型抑郁症中,却可以相反地在意识中体验不到抑郁心境。
取代这种抑郁心境而出现的是躯体不适,甚至会用笑嘻嘻的面貌作为防御性面具(微笑型抑郁症)。
有的可能诉述各种各样的疼痛,害怕发生灾难,或害怕自己发疯。
有些病例因为病态感情已经达到“欲哭无泪”的深度,如能重新恢复哭泣能力,表示病情有所好转。
患有这种抑郁症的病人会诉述自己不能体验普通的情绪一包括悲裒、欢乐和愉快,并且感到世界已变得毫无光彩,死气沉沉。
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专家讲座

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第2页
双相障碍是指现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i,又 有抑郁发作一类心境障碍,其躁狂发作 与抑郁发作不是两个独立疾病,而是同 一个疾病两个阶段。
而重复出现躁狂或抑郁发作而无相反相位 者,称为单相障碍。
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第32页
• (二)电休克“适合用于严重抑郁有强烈自杀观 念和企图,木僵、拒食,反抗抑郁药品治疗无显 著效果病人。
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第33页
• 双相障碍治疗:在双相抑郁发作中应慎 用抗抑郁剂,如经心境稳定剂治疗效果
不好时,能够在原来心境稳定剂基础上,
可慎重选择诱发躁狂作用小抗抑郁剂, 如SSRIs,尽可能不选择转躁作用强三 环类。但对双相Ⅰ型快速循环发作者应 禁用抗抑郁剂,因其可使循环频率变得 更加快,使病情恶化。
《CCMD-3》中将心境障碍分类中将躁狂 单列,单在心境障碍长久自然病程中, 一直仅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者实为少见 (约百分之一),所以现在趋势趋于将 心境障碍分为抑郁障碍和双相障碍。
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第3页
双相障碍分为Ⅰ型和Ⅱ型, Ⅰ型指经典躁 狂-抑郁型,以躁狂或混合发作重,抑郁 发作轻为特征; Ⅱ型指当前表现符合抑 郁症诊疗标准抑郁发作,而且存在轻躁
第27页
四 治疗
(一)抗抑郁药品治疗
单胺(包含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 胺)低下致抑郁,升高则抗抑郁,这就是 抑郁症单胺假说。
1.三环类抗抑郁药:丙咪嗪、氯丙咪嗪、阿 米替林、多塞平。
都是5-HT和NE再摄取抑制剂,单同时又 含有抗胆碱能和抗组织胺作用,疗效比较 必定但副作用较大。
双相情感障碍症状会有什么症状?

双相情感障碍症状会有什么症状?双相情感障碍症状其实就是情感性的精神病,但是有很多朋友却对其了解不多。
一般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还有较为波动的情绪,比如会出现情感脆弱、易激惹、强制性哭笑等等,这些症状其实在其他人眼里都可以及时发现,并且还要及时的接受心理治疗。
特点是病人出现两次或多次的情感和活动水平明显紊乱的发作。
其中至少有1次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和活动增加,另1次表现为情感低落、精力减低和活动减少。
见:抑郁症;轻躁狂;躁狂。
情感障碍(affective disorder)近年在国外改称心境(mood)障碍,主要表现为情感高涨(躁狂)或低落(抑郁),或两者交替出现。
情感障碍严重者称为情感性精神病。
★一、情感脆弱:患者常常因为一些细小或无关重要的事情而感到悲伤或兴奋激动,无法克制。
常见于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也可见于神经症的神经衰弱等功能性精神障碍。
★二、易激惹:患者很容易因为一些小的事情而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
例如生气、激动、愤怒、甚至大发雷霆,持续时间一般比较短暂。
常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例如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
也可见于躁狂状态等功能性精神疾病。
★三、强制性哭笑:患者在没有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下,突然出现不能控制的、没有丝毫感染力的面部表情。
患者对此既无任何内心体验,也说不出为什么要这样哭和笑。
这是在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时较为常见的一种精神症状。
★四、欣快:是在痴呆基础上的一种“情绪高涨”。
患者经常面带单调并且刻板的笑容,连自己都说清高兴的原因,因此给人以呆傻、愚蠢的感觉。
可见于麻痹性痴呆和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
★五、病理性激情:是指突然发生的、非常强烈但又短暂的一种情感障碍。
它与情感爆发的不同之处:其表现为冲动、伤人、毁物等具有很强的破坏性的行为,多半有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事后遗忘。
多见于癫痫、颅脑外伤、中毒性精神障碍及精神分裂症。
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什么?

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什么?现代社会由于人们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各种疾病消失的也就越来越多了,不仅是身体上的疾病,心理上的疾病也经常困扰着人们,那么,对于精神上的疾病我们该怎样去熟悉和看待呢?比如情感性的精神障碍。
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消失并不意外,在社会大环境之下,精神疾病已经很常见,那么在面对情感性精神障碍时我们该怎么去做呢?1 解释心境障碍也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指由各种缘由引起的以显著而长久的情感或心境转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情感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转变,可有幻觉尧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多数患者有反复发作倾向,每次发作多可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2 病因心境障碍目前病因未明,现有的讨论发觉可能的发病机制涉及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电生理、神经影像、神经发育及社会心理因素各个方面。
而目前有效的治疗手段主要是针对心境障碍的神经生化特别进行的,包括了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系统。
3治疗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中度以上抑郁发作的主要治疗措施。
目前临床上一线的抗抑郁药主要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NaSSA)等,对于难治性患者可以考虑转换不同机制的药物、合并增效药物或者多种药物联合治疗。
(2)心理治疗对有明显心理社会因素作用的抑郁发作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常需合并心理治疗。
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人际治疗、婚姻和家庭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等,其中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发作的疗效已经得到公认。
(3)物理治疗有严峻消极自杀企图的患者及使用抗抑郁药治疗无效的患者可采纳改良电抽搐(MECT)治疗。
电抽搐治疗后仍需用药物维持治疗。
近年来又消失了一种新的物理治疗手段——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主要适用于轻中度的抑郁发作。
以上就是医生对于情感性心理障碍的一些建议,在生活中假如你或者你熟悉的人有患上了这种病的人,请不要区分对待她们,只有好的照看才能关心她们渐渐恢复,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关怀爱惜才能更好地在这个大环境里生活下去,所以,关爱别人不仅让别人快乐,同时也会让自己快乐的。
双相情感障碍的精神症状研究

目录
1. 引言 2. 双相情感障碍的定义与诊断标准 3. 精神症状的分类与特征 4. 双相情感障碍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5. 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6. 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策略与方法 7. 双相情感障碍的预防与管理 8. 结论与展望
双相情感障碍的精神症状研究
Index
▪ 精神症状的特征
1.精神症状的表现形式多样,可以是持续性的,也可以是间歇性的。持续性症状通 常与慢性精神疾病有关,如抑郁症;而间歇性症状则可能与周期性精神疾病有关, 如双相情感障碍。 2.精神症状的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有些患者可能只有轻微的症状,而有些患者可 能有严重的症状。症状的严重程度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3.精神症状的治疗效果因病因、病程、个体差异等多种因素而异,因此需要根据患
双相情感障碍的定义与诊断标准
▪ 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方法
1.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目标是控制患者的情绪波动,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复发风险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2.药物治疗是双相情感障碍的主要治疗方法,常用的药物包括心境稳定剂(如锂盐 、丙戊酸钠)和抗精神病药物(如氯氮平、奥氮平)。心境稳定剂主要用于预防躁 狂和抑郁发作,而抗精神病药物主要用于处理伴发的精神病症状。 3.心理治疗也是双相情感障碍的重要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CBT)、家庭 治疗和人际社会技能训练等。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改善 人际关系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标准 3.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约为1%~3%,但在某些人群中可能更高,如艺术家
、创意产业工作者和家族中有双相情感障碍史的人。
1.DSM-5为双相情感障碍制定了详细的诊断标准,包括症状的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和对日 常生活功能的影响。例如,躁狂发作需要持续至少1周,并且症状对个人的日常生活产生了 显著影响。 2.除了典型的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外,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还可能经历快速循环发作,即患 者在一年内至少有4次抑郁和躁狂发作,但没有满足双相情感障碍的完整诊断标准。 3.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通常需要精神科医生进行评估,可能需要一些辅助检查,如血液检 查、心电图和脑电图等,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
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分裂情感性精神病

治疗
药物治疗: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剂量不宜 过大,改善后即可递减,用药时间不宜过长。 心理治疗:在药物基础上,在半催眠状态下急性心理治疗; 病情缓解后予以心理疏导和支持,解除顾虑。 电休克治疗:快速、有效,为尽快控制急性症状可采用。
分裂样精神病
发作病程短的精神分裂症?
症状表现须符合精神分裂症的标准;
当患者出现恐怖性幻觉、错觉,或有被害妄想时,可给予 抗精神病药。由于患者的惊恐反应,易出现自杀、自残和 伤人行为,故必须隔离保护,必要时用保护带约束病人。 必要时就近停止旅行,护送至医院给予治疗。
出门在外,大家互相照应一下…
分裂情感性障碍
概述
为一发作性精神障碍,分裂症状与情感症状在同一病期内, 几乎同时出现且同样典型,近似“平衡”,并常有反复发 作倾向。但有认为在不同次的发病中,也可以典型的分裂 症状与情感症状交替出现; 多在青少年期或进入成年期发病,女性多见; 病前个性有缺陷者多,部分有分裂症、躁郁症家族史;
急性应激障碍:病前有剧烈或持久的不良社会心理因素存 在,妄想内容与心理创伤体验密切相关,很少变化,常有 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不良社会心理因素消除后病情即可 改善。 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分裂症状和心境症状常同时出现, 同样突出,病程较长,且容易复发。 急性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病程标准]病程短暂,停止旅行与充分休息后,数小时至 1周内自行缓解。 [排除标准]排除癔症和旅途中发生的其他精神障碍,如分 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等。
治疗:
对主动向乘务员反映有头昏、紧张等表现的旅客,除 耐心安慰外,应改善患者的旅行环境,充分休息,可给予 镇静剂类药物口服,注意观察,专人监护。 当患者意识障碍较轻,无冲动或兴奋紊乱时,可给镇静 剂类药物或小剂量抗精神病药,同时加强监护。
有效鉴别是否患有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方法

/有效鉴别是否患有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方法怎么有效鉴别是否患有分裂情感性精神病一、鉴别本病需要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1、神经衰弱主要与精神分裂症单纯型鉴别,鉴别要点为单纯型病人无自知力,无治疗要求。
2、强迫性神经症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强迫症状内容较荒谬离奇、多变,病人对强迫性体验的情感不鲜明,自知力不完整,求治不主动。
3、躁狂症急起发病并表现为兴奋话多的精神分型症青春型应与躁狂症鉴别。
前者多为不协调性言语运动性兴奋;后者为协调性精神运动兴奋。
4、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的紧张性木僵应与抑郁性木僵鉴别。
前者接触困难、表情呆板,情感淡漠;后者是严重抑郁之情感活动。
5、反应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偏执型应与反应性妄想状态相鉴别。
后者有精神刺激因素,病人病情围绕起病的精神刺激,情感反应鲜明,愿谈创伤后之情感体验,令人同情。
二、偏执性精神病本症偏执型病人的妄想内容可变化不定或往往是荒谬或离奇、可自相矛盾。
即可不固定,也欠系统性、多伴有幻听。
而偏执性精神病人以系统妄想为主要症状,内容比较固定,很少伴有幻觉,如有短暂幻觉也与妄想联系较密切,在不涉及妄想情况下,不表现明显的精神异常。
7、症状性精神病(指躯体、感染、中毒所致的精神障碍)症状性精神病人常见意识障碍,症状有昼轻夜重的波动性,可有恐怖性的幻视,均有助于鉴别诊断。
三、脑器质性精神病脑器质性精神病具有智能障碍与相应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尤应警惕近年来较多见的散发性脑炎。
主要表现为亚木僵状态,部分病人神经系统体征出现比精神症状晚,脑电图呈弥散性异常,仔细观察与分析,可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小便失禁等。
9、人格障碍分裂型、分裂样、边缘型及偏执型人格障碍应与精神分裂症加以鉴别诊断。
人格障碍一般没有精神症状,即使有一些也是短暂的,主要应从病人的人格发展过程去分析,且缺少病程性的临床过程,这对鉴别诊断是极为重要的。
文章来自:39疾病百科 /flqgxjsb/jb/。
双向情感障碍与精神分裂症的区别与共同点

双向情感障碍与精神分裂症的区别与共同点双向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是两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尽管它们在症状、病理生理机制和治疗方法上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对双向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的区别与共同点进行探讨。
一、双向情感障碍与精神分裂症的区别1. 症状表现:双向情感障碍主要以情绪波动为特征,患者会经历周期性的情感高涨和低落,即躁狂和抑郁状态。
而精神分裂症则表现为认知和感知的严重紊乱,包括幻觉、妄想、思维杂乱等。
2. 发作频率:双向情感障碍的发作通常具有较高的频率和固定的周期,躁狂和抑郁状态会交替出现。
而精神分裂症的发作则较为间歇性,患者可能会长时间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而在发作时症状出现急剧加重。
3. 病理生理机制:双向情感障碍与神经递质的异常有关,躁狂状态与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增高有关,而抑郁状态则与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及其他神经递质减少有关。
精神分裂症则与神经递质的异常以及脑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有关,包括多巴胺水平异常、脑区结构异常等。
4. 遗传因素:双向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都存在遗传倾向,但具体的遗传模式和易感基因不同。
双向情感障碍更倾向于家族集聚,与多基因遗传有关。
而精神分裂症则更与孤立突变和复杂基因遗传有关。
二、双向情感障碍与精神分裂症的共同点1. 精神病理现象:双向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都属于严重的精神病,两者之间都有认知、情感、情绪等方面的异常表现。
无论是双向情感障碍的躁狂和抑郁状态,还是精神分裂症的幻觉和妄想,都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产生明显的影响。
2. 治疗方法:尽管双向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在病理生理机制上存在差异,但两者的治疗方法有一定的重合度。
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如双向情感障碍常用的锂盐和抗抑郁药物、精神分裂症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
此外,心理治疗和支持性疗法也常与药物治疗结合使用。
3. 影响社会功能:双向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都会对患者的社会功能造成损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感性精神病症状
情感性精神病是精神病的一种,患者经常会感觉到心境空虚,严重焦虑,对于一些精神状态或身体都有一些变化,而且晚上总是睡不着,对于社交会非常的苦恼,自己不愿意出门,针对这种情况,大多数患者需要用住院治疗的方法慢慢的克制病情,并且要了解一些相关的症状。
★症状体征
持久的忧愁、焦虑、或心境空虚
对以前感兴趣的活动丧失兴趣
过度的哭泣
不安和焦躁
注意和作决定的能力下降
精力不足
想死或自杀的想法或尝试
有罪感、无助感和/或无望感增加
由于进食增多或减少致体重和/或食欲变化
睡眠变化
社交退缩
标准治疗仍不能缓解的躯体症状(如慢性疼痛、头痛)[1]
★折叠编辑本段治疗方法
⒈绝大多数患者需要住院治疗,严重者需强制住院治疗。
将患者与其他人隔离,使之安静,保证进食量,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应用抗精神病药氯丙嗪、氟哌啶醇、氯氮平有助于快速控制兴奋。
锂盐对躁狂发作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并能预防复发,每次1~2g,每日2~3次,持续4周,不宜与氟哌啶醇合用。
⒉卡马西平锂剂治疗。
⒊丙戊酸钠在锂盐、卡马西平无效时用此药,每日600~1200mg。
⒋电休克治疗严重兴奋躁动者,急需控制病情者适用此法。
⒌维持治疗2次以上反复发作者,原则上应长期用药。
锂盐维持治疗剂量为原治疗量的2/3~1/2。
每日0.75~1.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