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性精神障碍的典型病例

合集下载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病例分析与病史重建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病例分析与病史重建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病例分析与病史重建引言: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其特征为情感波动剧烈,表现出患者在不同时间段内交替出现抑郁和躁狂两种情绪状态。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病例,探讨其病史重建的重要性以及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的影响。

病例分析:患者,女性,现年32岁,曾在大学期间出现情绪波动和社交障碍症状。

她描述了在抑郁期间的低落情绪、失眠和食欲改变,以及在躁狂期间的兴奋、冲动和睡眠减少。

患者的家族中没有其他精神疾病病史。

在过去的十年中,患者经历了多次情绪波动,导致她在工作和人际关系中遇到了困难。

她曾接受过一段时间的心理治疗,但未持续进行。

病史重建: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病史重建是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的重要步骤。

通过详细了解患者的症状、既往经历和家族病史,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展和患者的特点。

在这个病例中,患者的症状表现出明显的抑郁和躁狂特征,且已持续多年。

她的家族病史显示没有其他精神疾病,这可能意味着她的病情并非遗传性,而是由其他因素引起。

治疗与康复: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治疗,通常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抑郁药和情感稳定剂,用于控制患者的情绪波动。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认识和管理情绪,改善应对能力和社交技巧。

在这个病例中,患者曾接受过一段时间的心理治疗,但未持续进行,这可能是导致她病情反复的原因之一。

病史重建的重要性:病史重建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通过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症状特点和个人经历,医生可以制定针对性的治疗计划,并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同时,病史重建还有助于鉴别双相情感障碍与其他精神疾病的区别,确保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结论: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产生重大影响。

通过对患者病例的分析和病史的重建,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展和患者的特点,为治疗和康复提供指导。

(最新版)双相情感障碍病例分析

(最新版)双相情感障碍病例分析

(最新版)双相情感障碍病例分析一、病例背景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又称躁郁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表现为情绪极端波动,包括躁狂期和抑郁期。

本次病例分析的对象为一名30岁的男性患者,已婚,病史两年。

二、病例描述患者在病发前,工作和人际关系良好,但此后开始出现情绪波动。

躁狂期时,患者自信心膨胀,活动增多,说话速度加快,睡眠需求减少;抑郁期时,患者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生活懒散,睡眠和食欲明显增加。

三、病例诊断根据病史和症状,医生诊断患者为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需满足以下条件:1. 患者有躁狂期和抑郁期的明显症状。

2. 躁狂期和抑郁期交替出现,且症状持续时间较长。

3. 症状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四、病例分析4.1 病因分析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研究表明,遗传、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以及环境因素可能与疾病发生有关。

4.2 病情进展患者病程两年,病情呈波动性。

在躁狂期,患者表现出过度自信、冲动和行为不受控制;在抑郁期,患者出现消极观念、自我否定和自责。

病情波动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4.3 治疗方案针对双相情感障碍,医生建议采用综合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1. 药物治疗:以心境稳定剂为主,如锂盐、抗癫痫药等。

此外,根据患者病情,可能需要使用抗抑郁药或抗精神病药。

2.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CBT)和家庭治疗有助于患者识别和调整不良情绪,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3.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规律的作息、饮食和锻炼,避免刺激性因素,如过度使用咖啡因、酒精等。

五、病例总结本次病例分析表明,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

通过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医生建议加强对双相情感障碍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该疾病的认识,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参考文献[1] 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 双相情感障碍诊断与治疗指南[J].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10, 43(4): 283-286.[2] Post, R. M. (2009). Bipolar disorder: a clinical review.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 70(4), 532-544.[3] Duman, R. S., Li, N., & Sanacora, G. (2009). A neural circuitry model of depression: focus on the role of neurotrophins. Neuromolecular medicine, 11(3), 167-178.。

青少年双相治好案例

青少年双相治好案例

青少年双相治好案例标题:“青少年双相治愈案例”简介:本文将分享一个关于一位青少年成功治愈双相情感障碍的案例,通过该案例探讨治疗方法和疗效,为其他面临相似问题的青少年提供帮助和启示。

正文:在当今社会中,双相情感障碍在青少年中愈发普遍。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精神疾病,常表现为情绪波动剧烈,交替出现抑郁和躁狂的症状。

这种疾病的存在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和痛苦。

然而,有一个令人鼓舞的案例,展示了治愈双相情感障碍的希望和可能性。

这个案例涉及一个名叫杰克(化名)的14岁男孩,他在经历了数年的痛苦后,终于找到了有效的治疗方法。

杰克的双相情感障碍最初被误诊为青少年期的情绪波动。

然而,随着症状的加剧,他的家人决定寻求专业的帮助。

他们咨询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医生,并接受了详细的评估和诊断。

经过专业医生的诊断,杰克被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

医生制定了一个个性化的治疗计划,结合了药物治疗和心理疗法。

药物在控制症状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心理疗法则帮助杰克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杰克积极参与并坚持治疗计划。

他与医生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能够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困惑。

医生也时常鼓励他,帮助他建立积极的生活习惯和情绪调节技巧。

经过几个月的治疗,杰克的症状逐渐减轻。

他的情绪更加稳定,不再频繁经历抑郁和躁狂的转变。

他重拾了对生活的热情,开始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交活动。

杰克的成功治愈案例为其他青少年提供了希望和鼓励。

它强调了早期诊断和个性化治疗的重要性。

通过专业医生的指导和支持,患者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并逐步恢复健康。

总结起来,对于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早期诊断和个性化治疗计划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与专业医生的合作,患者可以战胜这个困扰了自己和家人的疾病,重新恢复正常的生活。

希望更多的青少年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和支持,实现自我价值与幸福。

双向情感障碍案例

双向情感障碍案例

双向情感障碍案例双向情感障碍,又称为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严重的情感障碍疾病,其特点是情绪波动幅度极大,患者在情感上会出现极端的高涨和低落。

这种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交能力,给患者和家人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和痛苦。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个双向情感障碍的真实案例,以帮助更多人了解并关注这一疾病。

小明(化名)是一名32岁的男性,他在工作中表现出色,是公司的骨干员工,工作认真负责,深受领导和同事的喜爱。

然而,他的家人和朋友却发现他的情绪波动非常大,时而兴奋异常,时而又情绪低落,甚至出现自杀的念头。

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和诊断,小明被确诊为双向情感障碍。

在高涨期,小明会表现出异常的兴奋和活力,他会整夜不眠,兴奋地购物、聊天,甚至做出一些冲动的决定,比如辞职、投资等。

而在低落期,小明会感到极度的沮丧和无助,他会整天躺在床上,无法集中精力工作,甚至出现自杀的念头。

这种极端的情绪波动给小明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也让他的家人和朋友备受煎熬。

小明的家人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们带着小明去了当地的心理医生处求诊。

经过详细的询问和观察,医生给小明做出了双向情感障碍的诊断,并建议他进行药物治疗和心理疗法。

小明开始接受治疗后,情绪波动有所缓解,他的家人和朋友也对他的病情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然而,双向情感障碍并不是一种可以迅速治愈的疾病,它需要患者和家人的长期配合和支持。

小明在接受治疗的同时,也在努力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作息和饮食习惯,避免刺激性的物质和情境。

他还定期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疗法,学会了一些情绪调节的技巧,比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

这些努力让小明的病情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他的生活也逐渐恢复了正常。

通过小明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双向情感障碍对患者和家人的影响是极大的,它不仅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困扰。

因此,我们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双向情感障碍患者,让他们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和关爱。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对这一疾病的宣传和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关注双向情感障碍,避免对患者的歧视和误解。

一例双向情感障碍中学生的案例分析

一例双向情感障碍中学生的案例分析

一例双向情感障碍中学生的案例分析近几年,接待了多例孩子,深受精神类药物副作用的毒害,深入咨询了解情况后,很是吃惊。

这是我2017年做的一个案例。

涵涵(化名)被妈妈带着走入心理咨询室的。

当时的她身体虚胖,两眼呆滞,动作僵硬。

和她打招呼,她反应迟缓。

明显这是吃精神类药物的副作用。

询问妈妈孩子是不是正在服用精神类药物,妈妈讲孩子已经吃药一年多了。

刚开始被诊断为抑郁症,吃舍曲林和阿立哌唑,后来又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服用舍曲林和硅硫平。

咨询中因孩子反应迟缓、记忆力下降,主要由妈妈讲述孩子问题发生发展的过程,孩子做补充性描述。

妈妈讲述孩子情绪不稳定好长时间了,小升初时候感觉她脾气暴躁,注意力不集中,有时候遇事爱逃避,情绪有焦虑,害怕做有压力的事情,担心自己考不上重点初中。

小升初成绩出来前的那段时间,我们家长能明显感觉她心神不宁,我们都不敢问她考的怎么样,担心增加她的心理负担,并安慰她读什么样的中学并不重要,但对她没什么作用。

直到知道自己被重点中学录取,她才变得开心起来。

进入中学后,她做题稍微不会就急躁,容易放弃。

从初二开始有一年多情绪都不好,不爱和家人沟通,父母和她沟通,特别不耐烦。

学习上也特别急躁,有时候会和同学争吵。

我们父母都觉得她是学习压力大,对学习有畏惧感。

我们父母想和她好好沟通,她又很烦躁,显得比较叛逆。

初三一次化学考试没考好,可能自己本来就挺难过的,又受到老师的批评,突然失眠,晚上做噩梦,感觉心情特别低落痛苦,要求我们带她去医院看病,在医院做了量表测量,还做了脑部检查,被诊断为抑郁症。

医生开了舍曲林和阿立哌唑,即便吃药也会出现做噩梦的情况,还一度出现过幻觉,她说听见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说她坏话,同学们对她很鄙视,看不起她。

有一次,独自一个人坐在窗户外面,有跳楼自杀的念头。

给她请假一个月,在家休息调养,慢慢的情绪平和了,不知道是药物的作用,还是不用学习了,没有学习压力的缘故。

可能两个原因都有,她的情绪平和了。

双相情感障碍病历模板

双相情感障碍病历模板

【双相情感障碍病历模板】
以下是一个双相情感障碍病历的模板,供参考使用。

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相关信息:
病历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患者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病史:
患者自述近期出现的主要症状、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

既往史:
患者过去的身体疾病和精神疾病史。

家族史:
患者直系亲属是否有类似精神疾病的家族史。

心理评估:
详细描述患者的心理状态、情绪变化、行为表现等。

诊断:
根据患者症状和评估结果,明确的诊断。

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
-指定药物名称、剂量、频次等药物治疗方案。

心理治疗:
-描述采用何种心理治疗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等。

随访计划:
指定随访日期和频率,以及随访内容。

预后评估: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反应,对预后进行评估。

注意事项:
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注意事项,如药物注意事项、生活方式等。

签名:
医生签名及日期。

以上是一个双相情感障碍病历的模板,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改和补充。

在填写病历时,请确保遵守医疗机构的规范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笼中鸟》双相情感障碍的案例

《笼中鸟》双相情感障碍的案例

《笼中鸟》双相情感障碍的案例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是一种严重的情感障碍,其特点是情绪波动剧烈,表现出两个极端的情绪状态:躁狂和抑郁。

下面列举了十个以《笼中鸟》为题的双相情感障碍案例。

1. 小明是一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他在躁狂期间表现出过度乐观、冲动行为和不寻常的高能量水平。

他花费了大量金钱购买奢侈品,与陌生人建立了过多的社交关系。

而在抑郁期间,他感到无助、消极和失去兴趣,无法完成日常工作和学习任务。

2. 女孩小丽在躁狂期间表现出异常的多动、冲动行为,她不眠不休,购物狂热,甚至与陌生人发生过性关系。

而在抑郁期间,她感到极度的绝望和自责,整天躲在房间里哭泣,失去了对生活的兴趣。

3. 小杰是一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他的情绪波动非常剧烈。

在躁狂期间,他会变得冲动、好斗,甚至发出自杀威胁。

而在抑郁期间,他会感到极度的孤独和无助,无法集中注意力,经常出现自残行为。

4. 女士小芳是一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她在躁狂期间表现出异常的活跃和冲动。

她经常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冲动的言论和行为,同时也会大量购物和进行赌博。

而在抑郁期间,她会感到极度的沮丧和自卑,无法正常工作和与他人交流。

5. 小华是一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他在躁狂期间表现出异常的情绪激动和冲动行为。

他经常骚扰他人,参与危险的运动,甚至进行自杀行为。

而在抑郁期间,他会感到极度的疲倦和无助,整天躲在被窝里,无法正常进食和睡眠。

6. 女孩小雨是一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她在躁狂期间表现出异常的情绪高涨和冲动行为。

她会突然离开家人和朋友,独自旅行,参与危险的活动。

而在抑郁期间,她会感到极度的绝望和自责,整天躲在黑暗的房间里,无法正常进食和睡眠。

7. 小明是一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他在躁狂期间表现出异常的冲动和高能量水平。

他会突然辞去工作,追求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但很快又感到无聊和失落。

而在抑郁期间,他会感到极度的疲倦和无助,无法正常进行日常活动。

8. 女士小丽是一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她在躁狂期间表现出异常的多动和冲动行为。

双相病例分析报告

双相病例分析报告

双相病例分析报告引言双相障碍,又被称为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心境障碍,特征是情感波动的周期性变化。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双相病例来探讨双相障碍的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案。

病例描述患者,男性,32岁,被家属送到医院寻求帮助。

患者自述在过去的一年中感觉情绪极度波动,时而兴奋、冲动,充满无限能量,时而抑郁、沮丧,对生活失去兴趣。

这些情绪变化伴随着睡眠问题、注意力不集中、自我价值感的波动以及焦虑症状。

患者的家族中没有类似的疾病史,患者本人也没有过往的心理障碍。

临床评估症状评估患者在自述中提到了以下症状:•情绪波动:时而兴奋、冲动,时而抑郁、沮丧•失眠:难以入睡、频繁醒来•注意力不集中:无法长时间专注于任务•自我价值感波动:时而极度自信,时而极度自卑•焦虑症状:紧张、不安、担心病史评估患者没有病史,无药物滥用史和精神病发作史。

体格检查患者在体格检查中未发现任何异常。

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均在正常范围内。

诊断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评估结果,可以初步诊断为双相障碍。

治疗方案心理治疗双相障碍常常需要结合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来进行综合治疗。

心理治疗的目标是帮助患者管理情绪波动,提高生活质量。

•个体心理治疗:通过和患者一对一的会谈,帮助患者认识到情绪波动的影响,并学习应对策略。

•家庭治疗:通过与患者家属的交流,帮助他们理解双相障碍的特点,提供支持和建议。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双相障碍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锂盐:是一种常用的稳定剂,能够控制情绪波动。

•抗抑郁药物: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和三环类抗抑郁药物(TCA)。

•抗精神病药物:对于严重的情绪波动和精神病症状,抗精神病药物可能是必要的。

康复计划患者和家属需要制定康复计划,包括以下方面:•规律作息: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保持充足的睡眠。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尽量避免咖啡因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锻炼:进行适度的身体活动,如散步、跑步等,有助于放松身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境障碍的典型病例分析一、病例一(一)病历摘要患者郑某,女性,49岁,汉族,小学文化,退休工人。

主诉:觉得活着没有意思、想死、烦躁8个月,加重1个月。

现病史:患者于1993年8月搬入新居,住6层,感觉上下楼不方便,该楼地处使馆区,物价较贵,患者总觉得钱不够花,担心自己退休后没有经济能力供孩子念书,觉得日子要过不下去了,后悔当初不该搬家。

患者自从搬家后总觉得活着太累,见什么都烦,有时在家自己打自己,打完后就哭,常说:“我现在算什么人呢,后脑勺发木,胳膊发麻,蒸馒头做米饭都弄不熟了。

”患者自称觉得活着没意思,经常想跳楼,但又怕跳楼自杀后名声不好,会影响孩子的前程,希望去医院打一针,想“安乐死”。

总唠叨过去的事情,认为自己过去做的事都不对,食欲明显下降,夜间入睡明显延迟,有时在上床后2、3个小时也不能入眠。

1993年12月13日至27日在我院住院治疗,诊断为“***”,给予“阿米替林”75mg/d,病情稍有好转,家属即将患者接出院。

出院后病人病情仍不稳定。

近1个月来病情加重,情绪低落,睡眠更差,有时整夜都睡不着。

自诉脑子坏了,什么都干不了,自己的病也好不了了。

自责,认为一家人全让她给拖累了,有时烦躁、着急,症状晨起较重,晚上较轻。

曾服用“氯米帕明”75mg/d,但自觉服药后头痛,故自行停药。

后改为“麦普替林”75mg/d,疗效欠佳。

仍烦躁、着急,整天担心孩子及家人的生活,有时坐立不安,心慌,口干,觉得身体上下串气,担心自己找不着家。

觉得活着没有意思,曾企图上吊自杀而未遂,饮食睡眠欠佳。

患者主动要求住院治疗,门诊以***收入院。

既往史:体健,无重大躯体疾病。

个人史:8岁上学,学习成绩好,与同学关系一般。

工作后,与同事关系好。

病前性格:内向,情绪不稳,爱发脾气,爱抱怨。

婚育史、月经史:无特殊。

家族史:两系三代无精神病史。

体格检查:未见异常。

精神检查:意识清楚,定向力完整,头发蓬乱。

患者被强迫送入病房,主被动接触差,语速中等,语音低,语量较多,主动叙述心中的不快。

否认有幻觉,未引出明显逻辑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

患者明显表情忧愁,向医生吐露自己痛苦的心情:“搬家后觉得一切事情都不方便,退休后挣钱少了,日子过得很紧张,有日子过不下去的感觉,在家干什么事情都觉得没有意思,如果继续再在医院呆下去,病会越来越重,我的脑袋现在像木头一样,什么都做不了啦!出门买菜也没有计划性,以前家务全由我管,现在什么也管不了啦!我确实不想活了,活着拖累大家。

”患者认为现在活着只能给家人带来累赘,不如死了好。

问患者:“你以前也做过错事吗?”答:“是!我从来没做过对的事,我谁都对不起。

”问:“你有过自杀吗?”答:“有,上过吊。

”问:“为什么?”答:“我是废人,什么都干不了,想跳楼,上过吊。

”患者说话时愁眉苦脸,音调低沉。

入院后少动,多卧床,问患者为何少动多卧床,答:“我想好好生活,可是总是打不起精神,觉得累。

”生活尚呢个自理,动作缓慢,能主动进食但食量少,午餐只能吃少半碗米饭,患者称:“没有胃口,入睡困难,每日清晨4—5点就醒了。

【思考】:该病人存在有哪些症状?现病史:患者于1993年8月搬入新居,住6层,感觉上下楼不方便,该楼地处使馆区,物价较贵,患者总觉得钱不够花,担心自己退休后没有经济能力供孩子念书,觉得日子要过不下去了,后悔当初不该搬家。

患者自从搬家后总觉得活着太累,见什么都烦,有时在家自己打自己,打完后就哭,常说:“我现在算什么人呢,后脑勺发木,胳膊发麻,蒸馒头做米饭都弄不熟了。

”患者自称觉得活着没意思,经常想跳楼,但又怕跳楼自杀后名声不好,会影响孩子的前程,希望去医院打一针,想“安乐死”。

总唠叨过去的事情,认为自己过去做的事都不对,食欲明显下降,夜间入睡明显延迟,有时在上床后2、3个小时也不能入眠。

1993年12月13日至27日在我院住院治疗,诊断为“***”,给予“阿米替林”75mg/d,病情稍有好转,家属即将患者接出院。

出院后病人病情仍不稳定。

近1个月来病情加重,情绪低落,睡眠更差,有时整夜都睡不着。

自诉脑子坏了,什么都干不了,自己的病也好不了了。

自责,认为一家人全让她给拖累了,有时烦躁、着急,症状晨起较重,晚上较轻。

曾服用“氯米帕明”75mg/d,但自觉服药后头痛,故自行停药。

后改为“麦普替林”75mg/d,疗效欠佳。

仍烦躁、着急,整天担心孩子及家人的生活,有时坐立不安,心慌,口干,觉得身体上下串气,担心自己找不着家。

觉得活着没有意思,曾企图上吊自杀而未遂,饮食睡眠欠佳。

患者主动要求住院治疗,门诊以***收入院。

精神检查:意识清楚,定向力完整,头发蓬乱。

患者被强迫送入病房,主被动接触差,语速中等,语音低,语量较多,主动叙述心中的不快。

否认有幻觉,未引出明显逻辑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

患者明显表情忧愁,向医生吐露自己痛苦的心情:“搬家后觉得一切事情都不方便,退休后挣钱少了,日子过得很紧张,有日子过不下去的感觉,在家干什么事情都觉得没有意思,如果继续再在医院呆下去,病会越来越重,我的脑袋现在像木头一样,什么都做不了啦!出门买菜也没有计划性,以前家务全由我管,现在什么也管不了啦!我确实不想活了,活着拖累大家。

”患者认为现在活着只能给家人带来累赘,不如死了好。

问患者:“你以前也做过错事吗?”答:“是!我从来没做过对的事,我谁都对不起。

”问:“你有过自杀吗?”答:“有,上过吊。

”问:“为什么?”答:“我是废人,什么都干不了,想跳楼,上过吊。

”患者说话时愁眉苦脸,音调低沉。

入院后少动,多卧床,问患者为何少动多卧床,答:“我想好好生活,可是总是打不起精神,觉得累。

”生活尚呢个自理,动作缓慢,能主动进食但食量少,午餐只能吃少半碗米饭,患者称:“没有胃口,入睡困难,每日清晨4—5点就醒了。

(二)病例分析1、诊断和诊断依据(1)女性,48岁首次起病,总病程8个月。

(2)临床表现主要为抑郁状态:以心境低落为主,终日闷闷不乐,虽然患者对迁居后的环境不满,生活有一定困难,但是不至于心境低落到无法正常生活的地步。

主要症状有: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对迁居新房无愉快感,精力减退,自觉联想困难,自述:“脑子像木头一样”。

有无用感,认为:“我什么也做不了啦!”自我评价过低,自责、内疚:“以前家务全由我管,现在什么也管不了啦!我确实不想活了,活着拖累大家。

”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并有自杀行为,失眠,食欲不振。

心境低落为晨重夜轻,社会功能明显受损,患者理家功能丧失。

患者的自责和负疚感向病前扩张。

(3)焦虑症状:病人在家中见什么都烦,并打自己。

(4)意志低下、运动迟缓:患者想把家管好,但是力不从心,因此患者不是没有动机或愿望。

患者在入院后少动多卧床,说话也慢,是运动抑制症状。

根据以上临床所见已满足抑郁发作的症状标准,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明显痛苦,病程已经超过两周。

根据CCMD-3诊断标准,诊断为: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

2、鉴别诊断由于患者对所迁入的新居很不满,可能成为患者的精神刺激,引起抑郁症状,应该排除适应障碍的可能性,但是适应障碍一般不超过6个月,并且有一定的人格缺陷,本病例不符合此诊断。

3、治疗计划患者临床诊断较明确,治疗上应系统使用抗抑郁药,患者临床表现以抑郁和焦虑为主,故用药上宜选择有抗焦虑作用的抗抑郁药,如帕罗西丁及阿米替林等药物,治疗上应注意足量、足疗程,并在病程稳定后坚持巩固治疗,防止复发。

二、病例二(一)病历摘要患者贾某,女性,41岁,已婚,大专文化,某单位打字员。

2001年3月12日入院。

主诉:愉快、动作多、话多、爱吹嘘2个月,加重2周伴脾气急躁。

现病史:患者自2001年元旦开始逐渐出现整天兴高采烈,好吹嘘,自诩:“我很聪明,最近脑子特好使。

”在说话时表情愉快,洋洋自得。

在单位好张罗事儿,未经别人求助就主动到其他科室帮助别人打字,但是工作时不能专心,错误百出又没有常性,干了半截又到别处帮忙。

有时在打印合同时甚至将金额打错。

领导批评她时,她满不在乎,反而向领导吹嘘说:“没关系。

”在家也闲不住,找活儿干。

自起病后患者出门前必须化浓妆,特别爱穿颜色鲜艳的衣服,也不听其丈夫的劝阻。

比以前更爱花钱,乱买东西,有时一次就买一大堆菜回来,可买回来以后根本就不用。

进食尚好,但睡眠比平时明显减少。

每天只睡1-2小时,但是精力充沛。

近2周来病情加重且脾气急躁,家里人必须都听她的,稍不如意就向家人发脾气。

2月19日下班后在自家楼下的菜市场又唱又跳,摊主阻止她,她就躺在地上又哭又闹。

家人发现后送患者到我院门诊就医,门诊以“****状态”收患者入院。

既往史:体健,否认重大疾病。

个人史:病前性格:外向开朗,爱说笑,做事固执、不灵活,认真。

月经、婚育史:无特殊。

家族史:两系三代无精神疾病史。

体格检查:未见异常。

精神检查:患者意识清楚,定向力完整,接触主动,语量多,语速快,语调高,说话滔滔不绝,很难打断。

见人热情,主动和其他病人打招呼并且把自己带来的食品分给大家吃。

滔滔不绝地说:“最近这两个月感觉特好,什么愁事儿都没有。

心情好,脑子也好使,老是不停地想事儿,想停也停不下来。

我爱人说我最近好像变了一个人,爱管闲事儿,爱打扮,爱花钱。

我觉得也是。

这几天我脾气特大,遇着点事儿就管不住自己。

其实我没病,住院是因为我和爱人打赌,我要是敢住院,他输给我500万,我一赌气就来了。

”患者在说话时眉飞色舞,表情愉快。

同时伴有较多的手势。

患者对前途充满希望,认为要获得美好的将来毫无困难。

治疗经过:住院后给予“氟哌啶醇和碳酸锂“治疗,兴奋症状略有好转。

1周后出现被害妄想,诉:“我这次住院肯定是单位给我使坏,有人看我不顺眼,用这种方法把我从单位挤走,现在他们可高兴了。

你们(医生)和我们单位的人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说我有病,你们给我吃的到底是什么药。

”氟哌啶醇加到每日24mg,1周后疑心消失,情绪逐渐稳定,2001年4月9日痊愈出院。

【思考】:该病人存在有哪些症状?现病史:患者自2001年元旦开始逐渐出现整天兴高采烈,好吹嘘,自诩:“我很聪明,最近脑子特好使。

”在说话时表情愉快,洋洋自得。

在单位好张罗事儿,未经别人求助就主动到其他科室帮助别人打字,但是工作时不能专心,错误百出又没有常性,干了半截又到别处帮忙。

有时在打印合同时甚至将金额打错。

领导批评她时,她满不在乎,反而向领导吹嘘说:“没关系。

”在家也闲不住,找活儿干。

自起病后患者出门前必须化浓妆,特别爱穿颜色鲜艳的衣服,也不听其丈夫的劝阻。

比以前更爱花钱,乱买东西,有时一次就买一大堆菜回来,可买回来以后根本就不用。

进食尚好,但睡眠比平时明显减少。

每天只睡1-2小时,但是精力充沛。

近2周来病情加重且脾气急躁,家里人必须都听她的,稍不如意就向家人发脾气。

2月19日下班后在自家楼下的菜市场又唱又跳,摊主阻止她,她就躺在地上又哭又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