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领域科技成果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农产品深加工技术与设备研究开发部分课题申请指南科学技术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二○○二年七月前言为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作用,依靠科技进步加速我国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和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实现农产品转化增值,科技部决定加强“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农产品深加工技术与设备研究开发”部分课题的支持力度。
本项目旨在通过解决制约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瓶颈,提高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原始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增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初步建立以食品加工为主体的“国家农产品加工体系”和新型的“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体系”。
为了公开、公平、公正地选择课题承担单位,充分调动地方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积极性,依据科技部重大科技专项实施管理办法,特制定本《指南》。
第一章申请须知一、申请内容1、新型豆奶(粉)加工关键技术、设备研究与产业化示范2、普通玉米淀粉深加工产品开发3、双低油菜籽副产品利用技术开发4、优质鲜榨苹果汁和浑浊型苹果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5、名特优蔬菜速冻加工关键技术与设备研究开发6、蔬菜汁产业化关键工艺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7、中国传统肉制品现代加工技术、设备与产业化示范二、申请管理1、由科技部农社司牵头,成立农产品深加工项目管理办公室,成员由科技部计划司、农业部、教育部、国家粮食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林业局、中华全国供销总社科技司和科技部农村中心组成。
办公室设在农社司,由农村中心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2、项目管理办公室邀请有关人员组成评审专家组,负责课题的评审工作。
3、按照科技部重大科技专项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遵循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进行评审,选择课题承担单位。
三、资金来源每一申请课题国家拨款200万元左右。
要求申请单位的主管部门按国拨经费1∶1的比例提供相应配套资金,申请单位按国拨经费1∶2的比例提供自筹资金,国拨经费主要用于技术依托单位的技术攻关研究与示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锁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是国务院组成机构,其主要工作是研究提出科技发展的宏观战略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法规;研究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确定科技发展的重大布局和优先领域;推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
研究提出科技体制改革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推动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科技创新体制和科技创新机制;指导部门、地方科技体制改革。
目录1机构简介2历史沿革3主要职能4下属机构5机构领导1机构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是国务院组成机构,其主要工作是研究提科技部负责提出科技发展宏观战略出科技发展的宏观战略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法规;研究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确定科技发展的重大布局和优先领域;推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
研究提出科技体制改革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推动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科技创新体制和科技创新机制;指导部门、地方科技体制改革。
2历史沿革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是国务院主管国家科学技术工作的部门, 其前身是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于1956年5月。
1958年11月23日,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102次会议决定撤销国家技术委员会,设立科学技术委员会。
1970年6月22日中央决定撤销该机构,1977年9月恢复科学技术委员会。
1978年改为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根据1998年3月10日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决定》,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3主要职能科学技术部研究提出科技发展的宏观战略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法规;研究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确定科技发展的重大布局和优先领域;推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
组织编制全国民用科学技术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
研究提出科技体制改革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推动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科技创新体制和科技创新机制;指导部门、地方科技体制改革。
中国科学技术部

中国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技术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设立的一个国家级行政部门,负责科学技术发展和创新工作。
该部门的主要职责包括制定和推动科技政策、促进科技创新和转化、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等。
下面将从科技政策、科技创新和重大科技项目三个方面对中国科学技术部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科技政策是中国科学技术部的核心职责之一。
该部门负责制定科技发展规划和政策文件,指导和协调全国范围内的科技工作。
这些政策旨在促进科技创新和提高科技水平,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
同时,科技政策还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大科技项目,以提升中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地位。
通过科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国科学技术部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指导,推动了科技事业的发展。
其次,中国科学技术部致力于推动科技创新。
该部门通过建立科技创新平台和科技创新基地,培育科技创新企业和科技创新团队,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中国科学技术部还设立了一系列的科技奖励和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各类科技创新人才。
同时,该部门还加强科技国际合作,与国际上的科技机构和学术界合作开展科技研究和项目合作。
通过这些举措,中国科学技术部推动了科技创新的繁荣发展。
最后,中国科学技术部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
这些项目通常是国家级科技重点项目或重大工程,涉及领域广泛,技术难度较高。
中国科学技术部在项目选题、科研组织、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该部门通过评估、评定和跟踪督导等手段,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取得预期成果。
这些重大科技项目体现了中国科学技术部在科技领域的权威和决策能力,也彰显了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突出成就。
综上所述,中国科学技术部在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科技发展和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该部门通过制定科技政策、推动科技创新和培育创新企业,为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中国科学技术部的工作成绩和成就不仅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世界科技事业的进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的科技成果鉴定与认定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的科技成果鉴定与认定科学技术部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主管部门,承担着对科技成果的鉴定与认定工作。
作为科技部工作人员,我们有责任确保科技成果的公正、准确评估,并为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就科技成果鉴定与认定的重要性、科技成果鉴定的程序和方法、科技成果认定的标准与实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科技成果鉴定与认定的重要性科技成果的鉴定与认定是科技部门对科技成果的评价和确认,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首先,科技成果的鉴定与认定是保证科技成果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科技成果的鉴定与认定,可以对科技成果的原创性、技术先进性和应用价值进行评估,确保科技成果符合科学研究的规范和标准。
其次,科技成果的鉴定与认定是评估科技创新水平和科技人才能力的重要指标。
科技成果的鉴定与认定可以客观评价科技人员在科技研究中的贡献和创新能力,对科技人才的选拔和评价起到重要作用。
最后,科技成果的鉴定与认定是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重要环节。
只有经过科技部门的鉴定和认定,科技成果才能具备市场竞争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真正的贡献。
二、科技成果鉴定的程序和方法科技成果鉴定的程序和方法是确保科技成果评估公正、准确的关键。
鉴定程序一般包括申请、审查、评审和结果公示等环节。
首先,申请人应向科技部门提交科技成果鉴定的申请材料,包括科技成果的相关证明文件和技术说明书等。
其次,科技部门将组织专家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确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然后,科技部门将邀请相关领域内的专家组成评审组,对科技成果进行评审和鉴定。
最后,科技部门将公示鉴定结果,向社会公众公开科技成果的鉴定结论。
科技成果鉴定的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考察、文献调研、技术评估和实验测试等。
实地考察是科技部门对科技成果进行鉴定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现场考察可以了解科技成果的实际效果和应用情况。
文献调研是对科技成果相关文献进行详细研究,了解科技成果的研究背景、前沿进展和技术特点。
技术评估是对科技成果的技术指标和技术水平进行评估,通过专业分析和比较评价,判断科技成果的创新性和先进性。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的科技成果评价与认证体系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的科技成果评价与认证体系科技成果评价与认证是确保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取得的科技成果真实可信,促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发展的重要环节。
为此,科技部建立了一套科技成果评价与认证体系,以确保工作人员的科技成果能够得到准确评价和有效认证。
一、科技成果申报阶段在科技成果申报阶段,工作人员需要提交详细的科技成果申报材料,包括研究报告、实验数据、专利证书等。
申报材料需按照规定格式准备,并在申报文件中注明科技成果的创新点、技术先进性等重要信息。
科技部通过对申报材料的审查,确保申请人在科技成果的真实性和可行性上存在科学依据。
二、科技成果评价与专家评审科技部对提交的科技成果进行评价,以了解其在相应领域的价值和创新程度。
评价过程中,科技部会邀请一些领域内的专家进行评审,他们将根据申报材料和自己的专业知识,对科技成果进行全面评估。
专家评审的结果将作为科技成果评价的重要依据,以保证评价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三、科技成果认证在完成科技成果的评价后,科技部还将对部分科技成果进行认证工作。
科技成果认证是对科技成果真实性的再次验证,以确保其具备相应的技术含量和应用价值。
认证工作一般由权威机构或认证中心完成,他们会对科技成果进行实地考察和测试,通过严格评审程序判断科技成果的可行性和成熟度。
四、科技成果评价与认证结果的公示与奖励科技部将评价与认证的结果公示给社会公众,增强人们对科技成果评价认证工作的信任度。
同时科技部还会给予取得较好成果的工作人员相应的奖励,以鼓励更多的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到科技成果评价认证的工作中。
总结起来,科技成果评价与认证体系是科技部为保障工作人员的科技成果真实可信而建立的一套体系。
他们通过科技成果申报阶段的审核、专家评审、认证工作等环节,确保科技成果的真实性和技术价值得到准确评价和有效认证。
这一体系的建立促进了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国家科学技术部

国家科学技术部第一篇:国家科学技术部是负责指导和管理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部门。
其职能涵盖了基础研究、高技术研究与开发、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科技创新基金的管理等多个方面。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开展相关项目和活动等方式,国家科学技术部旨在促进科技创新与发展,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的交融和协同发展。
国家科学技术部的主要职责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制定和实施国家科技政策,为国家制定各项科技计划和资金安排提供指导和支持;第二是组织和管理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如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等,大力支持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发,提升中国在国际科技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第三是抓好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促进科技成果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第四是管理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央组织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等机构,推进学术和科技事业的发展。
当前,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推动民族复兴和跨越发展的重要力量。
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居间者和推动者,国家科学技术部也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
未来,随着我国科技实力的不断提升和全球科技格局的变化,国家科学技术部也将进一步完善机制、扩大力度、拓展领域,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随着我国科技实力的不断提高,国家科学技术部在推动科技发展方面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任务。
针对这一情况,国家科学技术部采取了一系列相应措施。
首先,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是推动科技发展和前沿领域研究的重要基础。
国家科学技术部要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不断发掘新的科学问题和研究方向,为我国科技创新培养更多的顶尖科学家和创新人才。
其次,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科技成果的转化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环节,也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一步。
国家科学技术部要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促进科技成果与产业、市场的深度融合。
第三,注重科技领域国际合作。
科技领域的创新和发展已经具有全球性的特征,而国际合作是实现科技创新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的科技成果评价与奖励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的科技成果评价与奖励科学技术部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管理机构,负责对科技成果的评价与奖励工作。
对科技部工作人员而言,科技成果的评价与奖励也是他们努力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将探讨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的科技成果评价与奖励情况,并介绍相关的政策和具体措施。
一、科技成果评价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的科技成果评价是基于其所从事的工作职责而进行的。
评价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创新性与实用性科技成果的创新性和实用性是评价的重点。
创新性指该科技成果在理论、技术或应用方面的创新程度,体现了其对行业、领域的推动作用。
实用性则注重该科技成果是否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2. 学术价值与学术声誉科技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学术声誉也是评价的重要指标。
学术价值体现在该科技成果对学术领域的贡献程度,如是否发表在高水平期刊、国际学术会议上;学术声誉则主要考虑作者是否在相关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3. 团队贡献科技成果往往是一个团队的努力结果,因此团队贡献也需要被评价。
评价标准包括团队合作能力、协作精神、贡献度等。
此外,对于团队成果中的个人贡献也应该予以认可和奖励。
二、科技成果奖励科学技术部为鼓励工作人员在科技创新中取得突出成绩,设立了一系列的科技成果奖励机制。
1. 科技创新奖科技创新奖是对工作人员个人和团队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表现进行奖励。
根据其科技成果的创新性、实用性、学术价值和团队贡献等因素进行评定,并授予相应的个人或团队奖项。
2. 专利奖励专利奖励是对工作人员在发明创造方面做出的贡献进行奖励。
科技部将按照专利的实际价值和社会影响力,设定不同的奖励等级,并给予相应的经济奖励和荣誉称号。
3. 成果转化奖励成果转化奖励是对工作人员在科技成果应用推广和产业化方面的贡献进行奖励。
根据科技成果的市场价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因素,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激励措施。
三、评价与奖励的落实1. 建立科技成果评价体系科学技术部应建立完善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明确评价准则和标准,使评价工作更加公正、科学。
科学技术部职责

科学技术部职责科学技术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成部分,是负责国家科学技术事务的主管部门,也是国家科技政策制定和实施的重要机构。
科学技术部的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制定和实施国家科技政策科学技术部负责制定和实施国家科技政策,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和发展。
具体来说,科学技术部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的战略决策,加强科技创新的组织领导和政策引导,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二、推动科技创新和发展科学技术部要加强对科技创新的组织领导和政策引导,推进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推动重大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同时,科学技术部还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支持科技企业发展,推进产学研合作,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提高科技人才队伍质量和数量。
三、加强国际科技合作科学技术部要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推进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在国际科技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具体来说,科学技术部要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国际科技创新和技术转移,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在国际科技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科学技术部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具体来说,科学技术部要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的政策引导和组织推动,加强科技成果评价和管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推动科技成果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应用。
五、加强科技管理和监管科学技术部要加强科技管理和监管,推进科技管理制度创新和机制改革。
具体来说,科学技术部要加强科技计划管理和项目管理,完善科技统计和信息化建设,加强科技评价和监督,加强科技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提高科技管理和监管的效率和水平。
六、推动科技教育和普及科学技术部要推动科技教育和普及,提高全民科技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具体来说,科学技术部要加强科技教育和普及的政策制定和组织领导,推进科技教育和普及的机制建设和实施,加强科技教育和普及的资源整合和共享,提高全民科技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发展领域科技成果介绍863计划一、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1、简介“十一五”期间,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发展前沿,着力提升生物和医药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实现跨越式发展。
针对重大疾病防治和医药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重点部署了功能基因组与蛋白质组、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疫苗与抗体工程、重大疾病分子分型和个体化诊疗等重大项目;选择一批技术上基本成熟,应用前景相对明确的重要产品或技术,进行多学科、多单位的联合攻关,实施重点项目,推进生物和医药领域关键技术的产业化;针对国际生物技术和现代医药技术发展前沿,我国生物技术和现代医药技术发展瓶颈,在基因操作和蛋白质工程技术、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和生物计算技术、现代医学技术等方面,启动了一批专题课题,强化对生物科技前沿领域的探索研究,增强我国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为“十二五”乃至更加长远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技术和人才储备。
5年来,本领域先后启动了4个重大项目、30个重点项目和4个专题项目,共计1067个课题,国家投入经费37.19亿元,地方和企业配套28.33亿元。
经过5年的科技攻关,建立和完善了基因组、蛋白质组、干细胞等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和生物技术创新体系,研发了戊型肝炎疫苗、幽门螺杆菌疫苗、益赛普等一批重大自主创新产品,攻克了抗体规模化生产、工业酶的分子改造和工程化技术等一批产业化技术,全面提升了我国生物和医药技术的整体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2、重大成果建成世界最大的基因组测序技术平台。
以华大基因研究院为代表的基因组研究开发基地积极参与了人类和其它动植物基因组测序和基因识别的国际竞争与合作,建立了先进的基因组测序平台,测序能力位居世界前列,已建立的技术体系集科研、实践和服务应用为一体,覆盖了基因组科学的各个重大研究领域。
打破西方在本领域的垄断地位,为发展我国的基因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抗体研发与规模化生产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我国抗体药物产业初具规模,并呈现加速的产业发展状态。
一系列创新抗体药物研发成功,形成了完备的抗体药物创新体系。
培育出上海中信国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百泰生物等极具发展潜力的抗体企业,已逐渐形成从靶点发现、抗体改建,到小规模中试、大规模生产等抗体药物研发的完整技术链,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能够全面开发抗体药物的国家。
戊型肝炎疫苗研制取得重大突破。
戊肝与甲肝类似,但症状更重,病死率更高,孕妇病死率高达20%(对老年人和慢性肝病患者害尤烈,。
经过长期的攻关,去年厦门大学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万泰公司等完成的世界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疫苗三期临床研究,约12万名志愿者参与,在戊肝研发领域取得了原创性的突破(4项国内外授权发明专利),在戊肝防控领域做出了我们原创性的贡献。
我国在戊肝疫苗研发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已赢得国际权威认可,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肝炎室主任霍尔姆伯格(Holmberg)博士专门撰文高度评价,“令人信服地证实了该戊肝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是全世界戊型肝炎预防与控制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
目前,印度、巴基斯坦、乌干达等南亚及非洲发展中国家戊肝广泛流行,几乎每年都有暴发流行发生,当地最严重的健康危害之一,该疫苗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二、资源环境技术领域1、简介资源和环境的瓶颈约束,直接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水安全和土地安全,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有着重大影响,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
如何依靠科技进步来实现资源的集约利用,从而提高能源和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程度,保证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的最为迫切的问题之一。
资源环境技术领域是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民口十大领域之一。
“十一五”期间,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按照“增加储量、高效开发、综合防治、改善环境”的指导思想,确立了研究大幅度增加资源储备技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研究区域性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技术,逐步形成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资源环境科技创新体系,为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的总体目标。
领域从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专题三个层面进行了部署,设立了先进钻井技术与装备、航空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系统、重点城市群大气复合污染综合防治技术与集成示范等4个重大项目,先进测井技术与设备、选冶过程测控关键技术与设备、机动车污染控制技术等52个重点项目,矿产资源高效勘查与开发利用技术、复杂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技术、环境污染治理新技术和环境监测与环境风险评价技术4个专题。
总计立项675个课题,专项经费已安排22.36亿元。
资源环境技术领域继续列入“十一五”863计划,特别是矿产与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技术首次纳入863计划,为“十一五”期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瓶颈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重大成果万米深井钻探装备该装备是目前全球最先进的特深井陆地石油钻井装备,其总体技术方案和集成技术在国际上属领先水平。
装备采用国际最先进的全数字交流变频控制技术,作业全部实现智能化控制,具有控制精度高,功率因子高,兼容、容错性能好等特点。
该装备的研发成功大大提高了我国特深井石油钻井装备的技术水平,已荣获“中国石油集团科技十大进展”荣誉称号,并入选由中国工程院、科学院众多院士评选出的“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成果实现了多项重大突破,掌握了6000HP大功率绞车、承载9000kN井架、底座、天车、游车、大钩、ZP495转盘、F-2200HL 高压钻井泵、顶部驱动装置和大功率交流变频控制系统等关键装备的设计与制造技术。
其核心部件绞车的提升能力达6000马力,为世界之最;泥浆泵是自行研制的52兆帕、2200马力高压泵,也是世界上工业应用的最高配置。
装备能在55摄氏度高温的赤道和零下40摄氏度的极地环境下正常工作,其整体性能比国外产品更胜一筹。
地质导向钻井技术成功突破了近钻头电阻率测量、井下无线短传、测量与传输导向马达集成、多深度电阻率随钻测量、基于中子发生器源的孔隙度随钻测量、井下信息上传与地面接收、随钻仪器专用系统控制总线与通讯协议、地面综合信息处理和导向决策控制等关键技术,研制出了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系统、随钻多深度电阻率测量工具和随钻中子孔隙度测量工具,形成了具有多地质参数测量功能的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系统,使中国成为继美、法之后掌握此项高端技术的第三个国家。
该成果包括12项重大技术发明和成套技术的系统创新,由此支撑形成了多地质参数测量功能的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系统,属原始性创新。
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中石油专有技术23项,另5项发明专利待授权。
该系统可测量12个地质参数和5个工程参数,造斜能力达到长中半径要求,信号传输深度5000m,数据传输速率5bit/s。
与目前国际最先进的同类产品比较,技术指标相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系统已产业化。
该系统已获得“国家自主创新产品证书”,“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系统及工业化应用”获200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全数字化矢量航磁勘查系统该系统是我国第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空磁力全轴梯度勘查系统。
主要技术创新点包括:飞机磁干扰梯度场的直接补偿算法,多探头间的动态一致性,多参量信号间的动态同步性及海量收录,弱梯度信号抗干扰提取,多参量三维正反演算法及软件开发等。
经飞机改造后,该系统已成功进行了试飞。
通过在哈尔滨试飞区4670千米的试飞,系统达到并好于设计要求指标。
目前,关键技术指标已达到如下水平:单探头磁补偿后标准差:<0.08nT,改善率11-23倍(设计指标0.08nT)横向梯度噪声水平:<3pT/m(设计指标5pT/m)纵向梯度噪声水平:<3pT/m(设计指标5pT/m)垂向梯度噪声水平:<13pT/m(设计指标15pT/m)与世界最先进的加拿大Sander公司研制的航磁全轴梯度系统(指标为:水平梯度噪声水平约5pT/m,垂直梯度噪声水平约20pT/m)对比,该成果已达到了世界最先进水平。
航空伽玛能谱勘查系统研制成功了机载1024道全数字化航空伽玛能谱仪,在低能伽玛射线探测、能谱解析、自动稳谱、弱峰获取等关键性技术上取得技术突破,其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和部分超过了国际市场上同类产品;开发了基于新型航空伽玛能谱仪的航空伽玛能谱勘查系统软件,实现了在飞行过程中实时伽玛能谱数据处理和航空伽玛能谱测量多干扰因素的校正。
系统的研制成功,打破了少数发达国家对航空伽玛能谱仪制造技术的垄断局面,形成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航空地球物理勘探仪器新产品,有效提升我国航空地球物理勘查的装备水平,显著提高我国航空地球物理对地探测的技术水平。
室内典型空气污染物净化技术及设备成功研制了能够常温催化氧化甲醛的Pt/TiO2催化剂及其系列化空气净化器、室内有害微生物净化关键技术及材料等针对多种室内典型空气污染物的净化技术及设备,并形成了相关的产业。
其中,常温催化净化甲醛技术利用空气中的氧气,在常温、常压下就能将室内空气中的甲醛催化净化为无害的H2O和CO2。
该催化剂的研制成功突破了催化氧化技术仅限应用于工业废气中VOCs净化的技术瓶颈,首次实现了室内条件下的甲醛非光催化净化,为我国室内空气净化领域提供了新技术方案。
该技术通过实用化研究,开发了一套批量粉体及其整体式催化剂模块制备工艺以及基于该技术的室内空气净化器系列产品,并集成了氨净化模块、分子筛净化模块、静电除尘、活性炭净化模块及抗菌材料。
该系列产品具有净化甲醛等室内有机污染物和有害微生物效果好,无需光线照射和加热,节约能源;无二次污染,使用寿命长,无需经常维护等优点。
大气多组分污染物及其时空分布连续自动监测设备成功研发了大气污染多组分排放通量的自动监测设备、颗粒物污染时空分布立体监测设备和重点污染面源排放的VOCs及温室气体自动监测设备,设备在技术性能指标上到达国际先进水平,设备性价比优于国外同类设备。
该成果的关键创新技术主要包括:①大气多组分污染物及时空分布探测系统,定性和定量确定多种排放源(点源、面源和区域源)大气污染的排放通量,以及颗粒物的时空分布特征。
②车载掩日通量监测(SOF)系统,实现了污染源排放气体通量的快速移动监测。
③采用了双波长三通道偏振-米散射激光探测技术,通过激光探测颗粒物的空间分布和退偏振比,结合双波长回波信号的比值指数判断颗粒污染物的来源。
④采用开放光路FTIR 遥测技术,实现重点污染面源VOCs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大范围、多组分、高精度自动监测。
三、 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1、简介本领域针对维护国家海洋主权和权益、保障海洋环境安全、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和发展海洋产业的重大战略需求,着力发展海洋高技术,提高我国海洋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为我国海洋强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高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