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书是灯,读书照亮了前面的路;书是桥,读书接通了彼此的岸;书是帆,读书推动了人生的船。

读书是一门人生的艺术,因为读书,人生才更精彩!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1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二、化学方程式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2、书写:(注意:一写、二配、三标、四等 )3、含义:以2H2+O2点燃2H2O为例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②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或原子)个数比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个水分子(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2碳和碳的氧化物一、碳的几种单质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

【初中化学】初中化学知识点:氧气的工业制法

【初中化学】初中化学知识点:氧气的工业制法

【初中化学】初中化学知识点:氧气的工业制法工业制氧:实验室中常用过氧化氢或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方法,具有反应快、操作简便、便于收集等特点,但成本高,无法大量生产,只能用于实验室中。

工业生产则需考虑原料是否易得、价格是否便宜、成本是否低廉、能否大量生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

空气中约含21%的氧气,这是制取氧气的廉价、易得的原料。

工业制氧工业制氧的方法:1、空气冷藏分离法空气中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

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从空气中制备氧气称空气分离法。

首先把空气预冷、净化(去除空气中的少量水分、二氧化碳、乙炔、碳氢化合物等气体和灰尘等杂质)、然后进行压缩、冷却,使之成为液态空气。

然后,利用氧和氮的沸点的不同,在精馏塔中把液态空气多次蒸发和冷凝,将氧气和氮气分离开来,得到纯氧(可以达到99.6%的纯度)和纯氮(可以达到99.9%的纯度)。

如果增加一些附加装置,还可以提取出氩、氖、氦、氪、氙等在空气中含量极少的稀有惰性气体。

由空气分离装置产出的氧气,经过压缩机的压缩,最后将压缩氧气装入高压钢瓶贮存,或通过管道直接输送到工厂、车间使用。

使用这种方法生产氧气,虽然需要大型的成套设备和严格的安全操作技术,但是产量高,每小时可以产出数干、万立方米的氧气,而且所耗用的原料仅仅是不用买、不用运、不用仓库储存的空气,所以从1903年研制出第一台深冷空分制氧机以来,这种制氧方法一直得到最广泛的应用。

2、分子筛制氧法(吸附法)利用氮分子大于氧分子的特性,采用特制的分子筛把空气中的氧离分后出。

首先,用压缩机逼使潮湿的空气通过分子筛步入抽成真空的吸附器中,空气中的氮分子即为被分子筛所溶解,氧气步入吸附器内,当吸附器内氧气达至一定量(压力达至一定程度)时,即可关上出氧阀门释出氧气。

经过一段时间,分子筛溶解的氮逐渐激增,溶解能力弱化,生产量的氧气纯度上升,须要用真空泵取出溶解在分子筛上面的氮,然后重复上述过程。

这种制备氧的方法亦称溶解法.利用溶解法制氧的小型制氧机已经研发出,易于家庭采用。

氧气的制备与性质

氧气的制备与性质

氧气的制备与性质氧气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元素之一,也是最重要的气体之一。

它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生活、工业和医疗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氧气的制备和性质。

一、氧气的制备方法1. 蒸馏法制氧蒸馏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氧气的方法,通过将液体空气在低温下蒸发,然后将蒸发出来的气体进行分离和纯化,最终得到纯净的氧气。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规模工业生产。

2. 分解法制氧分解法是通过高温将氢氧化物或过氧化物分解而产生氧气的方法。

常见的分解法制氧的反应包括过氧化钠的分解、过氧化钴的分解等。

这种方法适用于小规模实验室制备。

3. 电解水制氧电解水是一种常用的制备氧气的方法,通过通电使水分解,产生氧气和氢气。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小规模制备氧气。

二、氧气的性质1. 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高度活泼的气体,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它与许多物质发生剧烈反应,如与金属、非金属等发生燃烧反应。

在燃烧过程中,氧气起到助燃剂的作用,促进燃烧反应的进行。

2. 物理性质氧气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

它的密度比空气略大,可以溶解在水中。

氧气在低温下可以液化,液氧的密度更大,可以广泛应用于火箭发动机和航天器的推进剂。

3. 生物性质氧气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之一。

在呼吸过程中,人体吸入氧气,将其用于各种代谢反应中,产生能量并排出二氧化碳。

氧气在医疗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如用于氧疗治疗各种疾病。

三、氧气的应用领域1. 化工工业氧气在化工工业中被广泛应用,主要用于氧化反应和燃烧反应。

例如,氧气可用于制备硫酸、硝酸等化学品的生产过程中,也被用作氧化剂来提高反应速率。

2. 医疗行业氧气在医疗行业中是一种重要的药剂和治疗手段。

它被用于氧疗,帮助呼吸困难或缺氧的患者恢复正常呼吸功能。

3. 钢铁生产氧气在钢铁生产中被广泛应用。

通过氧气吹氧炉可以提高冶炼炉内的温度,加速钢铁材料的熔化和冶炼,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4. 环境保护氧气也可以应用于环境保护领域。

例如,氧气可以被用于废水处理过程中的生物处理单元,提供氧气供给微生物进行分解有机物质的反应。

化学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总结(超经典)

化学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总结(超经典)
若要快速制备少量氨气,应选择 H、J 若要快速制备少量氯气,应选择 B、G
(BE)
9、用下图装置制取和 收集气体,根据装置分 析后填表(写化学式)
编 A中物 B中物 C中
号质
质 气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有关化学方程式
(1) Na2SO3
浓硫酸 SO2
Na2SO3 +H2SO4(浓) ═ Na2SO4 +SO2↑+H2O
d
干燥管 应大口方向进气, 小口方向出气
干燥剂的选择及使用原则
1、选择原则 ①气体在被干燥的过程中要不能被减少
②不要引入新的杂质。
酸、碱性
2、选择方法 据气体的
氧化、还原性
选择 干燥剂
干燥剂状态
干燥装置的选择
气体的酸碱性 保持一干致 燥剂的酸碱性
3、常见干燥剂
酸性干燥剂(如:浓硫酸、P2O5、硅胶等)不能用来干燥碱性气体; 碱性干燥剂 (如碱石灰、生石灰、固体NaOH等)不能用来干燥酸性气体如Cl2。 中性干燥剂 如CaCl2固体(不能干燥NH3) 有氧化性的干燥剂(如浓硫酸)不能干燥有还原性气体(如H2S、HI等)。
B、碱液吸收法 如Cl2、H2S、CO2、等。 C、水溶解法 如HCl、NH3等。
防止水倒吸的原理是:当液体被吸收时,液面上升到漏斗中,由于漏
斗容积大,导致烧杯内液面明显下降,使漏斗口脱离液面,因为重力作用, 漏斗中液体又回流到烧杯中,从而防止倒吸。
思考:
分析右图装置有哪些作用?
1、净化气体 2、收集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试管 酒精灯
(1)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2)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导管 (3)药品应平铺于试管底部
(4)导管不宜伸入试管过长

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知识总结

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知识总结

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知识总结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变化)1.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固固加热型)(1)药品:高锰酸钾(暗紫色固体)、氯酸钾(白色固体)与二氧化锰(黑色粉末)(2)原理:①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2KCl+ 3O2↑注意:MnO2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②加热高锰酸钾:KMnO4K2MnO4+ MnO2+ O2↑(3)操作步骤:(连)查、装、定、点、收、离、熄。

①连接装置: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

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③装入药品: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④固定装置: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⑤加热药品:先预热后集中加热(外焰加热)⑥收集气体:a.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刚排出的是空气;水排完后,应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小心地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密度比空气大)(防止气体逸出)b.用向上排空法。

收集时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为了排尽瓶内空气)c.用排水法收集时,导管放在集气瓶口⑦先将导管移出水面⑧再停止加热(5)易错事项:a)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

b)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c)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

d)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

e)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6)收集方法:①排水法(不易溶于水或密度与空气相近)②向上排空法(密度比空气大)6)检验、验满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常见气体的制备、性质及用途

常见气体的制备、性质及用途
4)氢气的制取:
(1)实验室制法 (2)工业制法:用水煤气或者甲烷制取
5)收集:
6)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
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专题复习备考策略
1、命题思路导航 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是气体制备 的基础,尤其是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属于重点掌握内容,在中考中是必考的 知识点。常见气体的检验和净化常穿插于气体的制取的考题中,题型主要是选 择题和实验(探究)题。考查的方式通常有: 1.常规基础题:考查有关三 大气体制取的基础知识。内容有:制取气体的药品、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收 集方法、检验方法、验满方法、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气体的净化和干燥方法 及装置的连接。 2.迁移运用题:将课本外的气体制取纳入考试范围,给足 实验信息,考查学生正确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将三大气体的制取规律迁移到新 问题情境中来,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分析评价题:分析实验 中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操作过程中的漏洞;评价三种气体的制取方案,如药 品的选择、制取方法是否可行、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的评价和选择等。考查学 生思维的灵活性及分析判断能力。 4.综合实验题:集气体的制取、除杂、 干燥及性质的实验于一体,考查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
若固体+液体常温下制取气体,选用双氧水制取氧气装 置。
三 . 二氧化碳
1二氧化碳的性质(易考点) (1)物理性质:A、在通常状况下,CO2是一种无色气体。
B、CO2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像倾倒液体那样 C、CO2能溶于水。
(2)化学性质:
A、一般情况下,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 呼吸(镁条能 在中燃烧)。
3、用于激光技术。 4、氦气可作冷却剂; 5、氙气可作麻醉剂。
5.空气污染与防治措施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制取方法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氯酸钾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所用药品高锰酸钾(紫色固体)氯酸钾(白色粉末)、二氧化锰(黑色粉末)过氧化氢(无色液体)、二氧化锰(黑色粉末)反应原理2MnO42MnO4+MnO2+O2↑2ClO32Cl+3O2↑2H2O22H2O+O2↑发生装置固体加热型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收集装置选择依据: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选择依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各成分反应优点稍加热就分解,不用催化剂;反应速度适中,便于收集反应速度适中,便于收集;和高锰酸钾相比,药品白色,仪器容易清洗;相同质量的ClO3和MnO4,ClO3生成的氧气多不用加热,节约能源;生成物只有水,利于环保;二氧化锰容易回收缺点需要加热,操作麻烦、浪费能源;使用紫色的高锰酸钾,不易清洗仪器和桌面需要加热,操作麻烦、浪费能源;反应中生成刺激性气味、污染空气的氯气作为反应物的过氧化氢不宜长时间保存且浓度太大时反应速度太快,不宜控制检验方法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证明集气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验满方法①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证明集气瓶内氧气已收集满。

②用排水法收集时,集气瓶口出现大气泡时,说明已收集满氧气。

总之,从是否节约能源、是否利于环保、操作是否简单等方面综合比较,最适合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是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1)步骤:可概括为:“查”“装”“定”“点”“收”“离”“熄”,谐音记忆为“茶庄定点收利息”。

(2)注意的问题:①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抖,防止药品中的水分或反应生成的水受热后变成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倒流回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③铁架台上的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或距离管口1/3处)。

④试管内的导管稍伸出橡皮塞即可,便于气体导出。

⑤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

⑥加热时要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用酒精灯外焰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

(完整版)初中化学常见气体制备的装置及方法

(完整版)初中化学常见气体制备的装置及方法

初中化学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原理及装置一、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发生装置 注意事项及优缺点 适用于固+液不加热型制取气体 注意:导管稍微伸出橡皮塞一点即可,便于气体排出。

缺点:不便于添加液体药品 注意:①长颈漏斗下端应插入液面以下,目的是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固体放有孔塑料板上) ②导管稍微伸出橡皮塞一点即可,便于气体排出。

优点:①可以随时添加液体药品; ②控制反应速率; ③可以控制反应的随时发生和停止;(当需要反应发生时打开弹簧夹b ,不需要时关闭弹簧夹b )发生装置注意事项及优缺点适用于固体+固体加热型制取气体①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时,要注意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②铁夹应夹在试管中上部(距试管口约1/3处),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匀而破裂。

③加热时要先给试管预热,然后在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防止试管局部受热而炸裂。

④用排水法收集,刚开始有气泡的时候不能收集,要等到有大量气泡连续均匀的冒出时,才开始收集⑤用排水法收集时,收集完氧气后,应该先把导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

否则水槽中的水倒流到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同上,此外①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②导管稍微伸出橡皮塞一点即可,便于气体排出;③加热时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适用于固+液不加热型制取气体注意:①长颈漏斗下端应插入液面以下,目的是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②导管稍微伸出橡皮塞一点即可,便于气体排出。

优点:可以随时添加液体药品注意:①导管稍微伸出橡皮塞一点即可,便于气体排出。

②分液漏斗与长颈漏斗有区别有一个活塞,分液漏斗下端不需要插到液面以下优点:①控制反应速率②可以控制反应的随时发生和停止。

③可以随时添加液体药品 收集装置 气体性质 举例 优缺点 排水集气法 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氧气(O 2) 氢气(H 2)、甲烷(CH 4)、一氧化碳(CO)等 收集气体较纯,但含有水蒸气不够干燥 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不与空气反应 氧气(O 2)、二氧化碳(CO 2)等纯度不高,但气体较干燥 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不与空气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结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
【摘要】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的制取方法包括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在实验室制法中根据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状态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气体性质选择收集方法。

工业制法需要考虑原料是否易得、价格是否便宜、成本是否低廉、能否大量生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

【关键词】氧气;二氧化碳;氢气;实验室制法;工业制法【Abstract】preparation method of oxygen,carbon dioxide,hydrogen including laboratory preparation and industrial production method,prepared in the laboratory method according to reaction conditions and reactant state selection device,according to the properties of gas collection method. Industrial preparation method needs to consider the raw material is easy,the price is cheap,the cost is low,can be a lot of production as well as the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Keywords】oxygen
carbon dioxide
hydrogen
Laboratory preparation method
Industrial production method初中化学中氧气、二氧化碳、氢气三大气体的制取是中考的重难点,氧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更与我们分不开,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可以用来灭火,二氧化碳的固态叫干冰可以用于人工降雨,氧气、二氧化碳与人类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化学考察的都是与我们生活相关的问题,因此三大气体的制取方法非常重要,先将其总结如下:
1氧气的制法
1.1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1.1原理及药品
(1)加热分解高锰酸钾
原理:2KMnO4ΔK2MnO4+MnO2+O2↑
药品:高锰酸钾(固体)
反应条件:加热
(2)加热分解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原理:2KClO3MnO2Δ2KCl+3O2↑
药品:氯酸钾(固体)
二氧化锰(固体)
反应条件:加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3)分解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
原理:2H2O2MnO22H2O+O2↑
药品:过氧化氢(液体)
二氧化锰(固体)
反应条件:常温、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1.1.2制取装置
(1)发生装置:
①固体+固体加热型
(KMnO4制取O2 )(KClO3制取O2 )
②固体+液体不加热型
(2)收集方法: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
一般情况下,氧气具有密度大于空气,所以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3)制取装置
(KMnO4制取O2 )
(KClO3和MnO2制取O2 )
(H2O2和MnO2制取O2 )
1.1.3验满方法
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氧气已收集满。

1.1.4检验方法
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则此气体为氧气。

1.2氧气的工业制法。

工业上大规模生产氧气广泛采用液态空气分馏法。

首先使空气通过过滤器除去尘埃等固体杂质,进入压缩机压缩,再经过分子筛净化器除去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杂质气体。

在这里分子筛可使氮气、氧气等较小分子通过,起到筛选分子的作用。

然后进行冷却、降压,当温度降至-170℃左右时,空气开始部分液化进入精馏塔,根据空气中各气体沸点的不同进行分馏。

液态氧的沸点比液态氮的沸点高,两者相比液氮更易气化。

经多步分馏可以得到99%以上的纯氧,同时得到氮气和提取稀有气体的原料。

如果需用纯度不高的氧气,可用分子筛吸附法分离空气,制得氧气。

特定的分子筛对氮气的吸附能力比氧气的大,当空气通过分子筛床后,流出的气体含氧量较高,经多次吸附可得含氧70~80%的气体。

这种方法是常温操作,循环周期短,易于实现自动化。

另外,如需要高纯度氧气,可采用电解水法生产,此法成本高,只适于小型生产。

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氧气,一般是加压贮存在天蓝色的钢瓶中,以供工业、医疗或其它方面使用。

2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的确定
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装置的确定:
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

3二氧化碳的制法
3.1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3.1.1原理和药品
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固体)
稀盐酸(液体)
反应条件:常温
3.1.2制取装置
根据制取气体装置的确定因素,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发生装置为:固+液不加热型,收集方法为:向上排空气法。

装置如下图所示:
3.1.3验满方法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满
3.1.4检验方法
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此气体是二氧化碳。

3.2二氧化碳的工业制取方法
工业上由锻烧石灰石制取得到二氧化碳,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高温CaO+CO2↑
4氢气的制法
4.1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4.1.1原理和药品
Zn+H2SO4 = ZnSO4+H2↑(或Zn+2HCl = ZnCl2+H2↑)
药品:锌粒(固体)稀硫酸(液体)
反应条件:常温
4.1.2制取装置
根据制取气体装置的确定因素,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发生装置为:固+液不加热型,收集方法为: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

装置如下图所示:
(1)排水法收集(2)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4.1.3检验方法
气体能够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的是氢气。

4.1.4验纯方法
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集满氢气的试管用拇指堵住管口,管口朝下,立即移近酒精灯火焰,点燃试管里的氢气。

点火后,根据声音判
断氢气是否纯净,如果听到的是尖锐的爆鸣声,则表示氢气不纯,必须重新收集进行检验,直至听到”噗”的声音,才表明收集的氢气已经纯净,可以使用。

4.2氢气的工业制法
4.2.1工业上大量制取氢气,常用的方法是用水作原料:把水蒸气通过高热(红热)的铁屑或煤炭等物质起化学反应生产氢气。

化学方程式:3Fe+4H2O(水蒸气)= Fe3O4+4H2(铁屑法)
或C+H2O(水蒸气)= CO+H2(水煤气法)
4.2.2另一种方法是电解水
化学方程式:2H2O 通电2H2↑+O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