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水环境问题的研究
东莞市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评价及变化趋势分析

1 研 究 区概 况
东莞 市位 于广 东省 中南 部 , 江 口东 岸 , 江 珠 东 下游 , 内海 岸 线 长 9 .2k 境 2 1 m。东 江及 广 州 水 道
年东莞 市 近岸 海 域 水 环 境 质 量进 行 了全 面 评 价 , 并运用 秩相 关 系数法 分析 其变 化趋 势 。 “ 十一 五” 间 , 莞 市 为 打造 环 保 模 范城 市 , 期 东 加 大 了污水 处 理 设 施 的投 入 , 以期 降 低 陆 源 人 海
污 水 对 东 莞 海 域 的 影 响 。 目前 , 东 莞 市 近 岸 海 域 对
Ab t c T e p p ru e ep l t n s ai g r t t eemie t e p l t n fcos a d a pis te i t gae l t n i d x t s r t h a e s st ol i h r ae o d tr n ol i a tr n p l e rtd p ui n e o a h uo n h uo e h n r o o
要 因子 ; 莞 市近 岸 海域 水环 境 质 量 由 上 游 到 下 游 基 本 呈 现 依 次 下 降 的特 征 ; 20 ~20 东 从 0 4 O 9年 , 岸 海 域 环 境 质 量 总 体 呈 近
现好转的态势。 关键 词 近 岸 海 域 综 合 污 染 指 数 法 秩 相 关 系数 法 水 环 境 质 量 评 价 东 莞 市
E vr n na ai n i me t l o Qu l t , /As e s n o g u n s s m tD n g a e
综合 污染 指数 法能 在 总 体上 基 本 反 映水 体 的
污染 性质 和程 度 , 对 整体 水 质 做 出 的定 量 描述 , 是 它 同时考 虑 了水 环 境 中 所 有 因 子 的 综 合 作 用 , 便 于 同一 水 体在 时 间 、 间 上 的污 染 状 况 和变 化 进 空 行 比较 。本 文应 用 综合 污 染 指 数法 对 20 0 4~2 0 09
讨论东莞城市环境现状与管理对策

讨论东莞城市环境现状与管理对策内容摘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近几年东莞以强决心、大投入、硬措施,全面深化环境整治,努力解决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和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水环境质量、大气环境质量、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但在环境治理中仍然有很多难题亟待解决。
为此,东莞深化城市环境治理,必须切实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进一步完善环境管理体制机制,在全社会倡导和践行生态文明,从而使环境更友好、生活更美好。
关键词:东莞,环境保护,垃圾处理,水污染,大气污染,突发事件应急措施第一章东莞城市环境现状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的珠江口东岸、东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陆地面积2465平方公里,市辖33个镇区,户籍人口约为170万。
东莞市不仅是穗深港经济走廊的黄金地段、沟通珠江两岸和深圳、珠海的桥梁,也是广九铁路、广深准高速铁路、广梅汕铁路与大京九铁路的交汇处,还是广州与香港之间水陆交通的必经之路。
其地域优势并惠于东莞市政府“海纳百川”的经济发展政策,使这里的社会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外来务工人口达到上千万,企事业单位达到三万多个,有“世界工厂”之称,几乎涵盖了各类轻工产品的加工、制造和销售。
全市国民经济年均增长速度持续保持在20%以上,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其工业实力十分雄厚,曾获中国最佳魅力城市、最具经济活力城市、跨国企业眼中最具投资价值城市、制造业十大最具竞争力城市等殊誉,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东莞市城市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建设的速度,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进程。
多数镇区的排水系统基本为雨污合流,基本没有污水管道,形成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无序排放,加之一些外来务工人员缺乏环保意识,饲养家禽乱排粪便、乱倒垃圾,导致江、河、湖、库特别是流经城镇中心的河涌严重污染。
大多数内河涌水质为劣V类,许多水体出现了严重的黑臭现象。
东莞市万江区水闸联合调度对水环境改善及影响分析

为2 . 2 m。围 内现有 5座 水 闸 ,具 体位 置见 图 1 。因规
划 将在 北 中心涌 与横 涌 四交 界处 以东 位置设 置节 制 闸 ,
故 节制 闸位 置 以东河 涌 ( 包 括 北 中 心涌 东段 、横 涌五 、 油 九涌 ) 不 包 含 在 本 模 型 内。 围 内各 河 涌基 本 情 况 及 模 型范 围详 见表 1 及图 1 。
一
维 河渠模 拟 程序 包 ,主要 用 于河 口、河 流 、灌 溉 系
统 、渠道 等地 表水体 模 拟 水 体 流动 、水 质 变化 、泥 沙 运 移 等水 利专 业 工程 。软 件 采用 集 成 模 块 结 构 ,包 含
水 动 力模 型 、产汇 流模 型 、洪水 预报 模 型 、水 质 运 移
水 系水 环 境 规 划提 供 科 学 依 据 。 关键 词 :水 闸群 联 合 调 度 ;M I K E 1 1模 型 ;水 环 境
中 图 分 类 号 :X 8 2 4
文 献 标 志 码 :B
文 章 编 号 :1 0 0 8— 0 l 1 2 ( 2 0 1 3 ) 1 0— 0 0 2 9—0 4
算 主要 应 用 MI K E 1 1一HD( 水 动力 ) 和 MI K E 1 1一A D ( 水质) 模 块 。 1 . 2 模 型范 围及 断面 布置
大洲 围现 有大 小 河 涌 1 1 条 ,河 涌 总长 为 1 9 9 6 2 m,
河 涌 面积为 0 . 1 4 7 k m ,约 占围 内面积 的 1 . 1 4 % 左右 。 现 状河 涌宽 度大 部分 在 6~1 0 m 之 间 ,河 床 平 均 深度
为 :大洲 围 、金 丰 围 、胜 利 围 、洛 联 围 、大 汾 围 、新
东莞市旧石马河底泥分析与评价

云南水力发电YUNNAN WATER POWER 18第37卷第1 期1 河流概况东莞市旧石马河为石马河旧河道,利用其作为东深供水工程渠道,东深供水工程改道后恢复了天然河道。
旧石马河流经东莞市常平、桥头两镇,源头已被切断,现状作为支流排渠的承泄区,全长约6.47 km,流域面积13.9 km 2。
旧石马河流域地处穗港经济走廊腹地,北通广州,南达深圳,毗邻松山湖科技产业园,人口众多,工业产业发达,水体黑臭。
2 评价标准与方法2.1 底泥取样检测为了解旧石马河底泥污染情况,采用柱状采东莞市旧石马河底泥分析与评价吉鹏,文涛(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014)摘 要:东莞市旧石马河原为石马河旧河道,流经东莞市常平和桥头两镇,流域工业产业发达,水体黑臭。
为研究分析底泥污染物质种类与特性,综合国内外现有评价标准,对旧石马河的底泥样品从底泥厚度、pH 值、营养物质含量、重金属含量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进而针对评价结果从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提出底泥处理处置建议。
关键词:旧石马河;底泥处置;重金属污染;环境保护中图分类号:P73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951(2021)01-0018-03DOI:10.3969/j.issn.1006-3951.2021.01.004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Sediment of Old Shima River in Dongguan CityJI Peng, WEN Tao(Power China Zhongnan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Limited, Changsha 410014, China)Abstract: The old Shima River in Dongguan used to be the old river course of Shima River, which flows through Changping and Qiaotou. The water body in the old Shima River is black and stink, which is coursed by the high-developed industrial industry in the basin. In order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ollutants in the sediment, the sediment samples of old Shima River are analyzed and evaluated from the aspects of sediment thickness, pH value, nutrient content, heavy metal content, etc.,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evaluation standard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n th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rom the aspects of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Key words: old Shima River, sediment disposal, heavy metal pollu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收稿日期:2020-04-14作者简介:吉鹏(1988-),男,江苏泰兴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水文及水资源及水环境治理工作。
东莞市清溪水水质特征及污染防治

清溪水终点!汇入石马河前# 断面总氮)氨氮)总磷超 标倍数分 别 为 "#V") LVK) PVL& 可 见" 清 溪 水 水 质 现 状情况较差"总体为劣,类&
清溪水一级支流铁矢岭河水质与清溪水表现出 一样的规律"总 体 上 (XY(<) 总 磷) 总 氮) 氨 氮 含 量 普 遍较高"除起 点 处 断 面 外"铁 矢 岭 河 中 段 断 面)终 点 !汇入清溪河前# 断面总磷)总氮及氨氮均超标"其 中$铁 矢 岭 河 中 段 断 面 总 氮 超 标 "#VK 倍) 氨 氮 超 标 LVO 倍)总磷超标 SVK 倍%铁矢岭 河终 点 ! 汇 入 清 溪 河
图 " 所示& 于 K#"P 年 "K 月 "K,"$ 日 在 监 测 点 分 上 午) 下
午和晚上采集水样& 主要水质测定指标包括溶解氧) 高锰酸盐 指 数) 化 学 需 氧 量) 2XYS ) 氨 氮) 总 氮 和 总 磷 ’S( %同时 监 测 时 期 内 监 测 " 次 W2OLOL,K##K * 地
&#V#S! 湖#
&#VS
&"
&#VS
&"
& $O &"# &O# &N &#VO &"VS &"VS
, $K &"S &$# &"# &#V$ &K &K
=.TB 劣, jK b"S b$# b"# b#V$ bK bK
东莞市水环境问题的研究

东莞市水环境问题的研究——以长安镇为例摘要:随着东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其水体受到严重污染,为了保护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研究东莞市的水环境的现状及其治理对策是很有必要的。
本项研究以东莞市水环境问题中的水污染作为研究重点,具体以长安镇为例,对长安镇的污染源进行调查。
介绍东莞市水资源与水环境污染现状和分析东莞市水环境存在的问题,并重点提出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治理对策与技术。
关键词:东莞市、水环境、污染、水污染控制与处理第一章概述1.1东莞市水环境污染现状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市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取得进步,人民生活得到很大的提高,是珠三角区域的富裕市之一。
基于历史原因,在前期的经济发展中,由于环境规划滞后和区域经济无序发展,环境保护投入和环境保护设施严重不足,导致在工业企业大量增加和人口迅猛增长的同时,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未经处理而直接排入水环境。
日积月累,目前东莞市废(污)水日排放量达240多万吨,造成东莞市境内的东莞运河、石马河、寒溪河、南畲朗、中心涌等主要河流、河涌水体和水质受到严重污染。
枯水期水质低至地表水V类标准,水体发黑发臭。
以东莞运河为例,东莞运河是一条人工河,日流量为200多万立方。
从东北的桥头镇塘口流至西南的长安镇,再流入珠江后入海。
全长103公里,流域面积达720平方公里,灌溉及排涝面积约20万亩,其主要功能是防洪排涝和沿线农业灌溉用水。
同时又是沿线城镇工农业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的主要受纳水体。
沿运河两岸也是东莞市人口密度最大,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由于高强度开发和城镇化而产生的非点源污染,特别是养殖业的污染,导致流域水环境质量日趋恶化,基本上已成为东莞市的一条最大的纳污河,纳污量为全市排污量的50%以上。
而东莞市境内的其他河流、河涌受污染程度也类同。
至今,东莞市的水环境容量已在零以下。
直接影响到东莞市的人民生活质量和投资环境。
东莞市水环境面临哪些问题东莞市政府刚刚发布的《东莞市环境保护规划纲要》中显示,东莞目前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
东莞市河流岸线保护利用策略研究

东莞市河流岸线保护利用策略研究发表时间:2018-07-05T15:40:15.60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5期作者:梁笑琼[导读] 充分挖掘地域的水生态特色,保护河流生态环境,又有利于完善市域山水格局,营造宜居宜业的城市滨河景观,提升城市环境品质。
东莞市地理信息与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广东东莞 523000 摘要:基于东莞市大力推进内河涌治理的工作现状,通过对岸线的基本特征的总结,立足于现状岸线利用情况,分析岸线利用中存在的与河道功能定位不协调、与城市发展不协调、岸线资源被侵占、生态功能衰退等问题,提出划定城市蓝线、合理开发布局、统筹土地资源、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弘扬岭南水乡文化等河流岸线保护利用的策略,以期为东莞河流岸线科学有效管理与保护提供借鉴。
关键词:河流岸线;岸线开发;保护利用1 概述河流(湖泊)两侧(周边)水陆边界一定范围内的带状区域即为岸线。
河流岸线在城市中的作用已由简单的泄洪、灌溉、景观、航运等基础功能,着重朝向满足人们近水、亲水、赏水、戏水的主观性,向滨水休闲、娱乐等社会功能方面不断的丰富和强化。
伴随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呈现出城镇密集、经济发达、交通活动频繁的特点,东莞境内河涌受径流、潮流以及人类活动、排污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大部分河涌的水质现状属于劣V类,存在不同程度的黑臭现象社会经济发展,河流两岸的岸线逐渐被硬质化,两岸空间不断受到城市建设挤压,呈现河流景观羸弱、历史水系湮没、滨水空间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
目前,东莞市内河涌治理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结合河流整治和提升城市品质的建设工作,河流岸线空间的利用问题被提上议程。
2 东莞的河流岸线现状2.1 利用现状根据岸线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功能与用途,目前一般把岸线划分为三大类:生产岸线、生活岸线和生态岸线。
表1 河流岸线的分类从现状调查统计资料可知,东莞市内各主要河流现状岸线平均利用率达57.6%,绝大部分河段开发强度较高,尤其是东江北干流上游段左岸开发强度过大,自然岸线20.48km,现状利用岸线19.78km,占96.6%。
浅谈东莞市河长制茅洲河流域“一河一策”实施方案

浅谈东莞市河长制茅洲河流域“一河一策”实施方案【摘要】文章将围绕东莞市河长制茅洲河流域的“一河一策”实施方案展开讨论。
在将介绍该政策的背景,提出存在的问题,并明确目的目标。
在将简要介绍河长制的概念,详细解读“一河一策”政策,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并分析具体措施的可行性,最后对成效进行评估。
在将总结已取得的成果,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建议改进的方向。
本文将对东莞市河长制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旨在为更好地保护当地河流生态环境、改善水质提供参考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东莞市、河长制、浅谈、一河一策、实施方案、河流、目标、政策解读、具体措施、成效评估、总结成果、展望未来、建议改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作为东莞市内最重要的河流之一,茅洲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解决茅洲河流域的环境问题,东莞市明确提出了实施河长制和“一河一策”的政策。
河长制是指地方政府在一定范围内设立河长,并由其负责所管理河流水域的全方位工作。
而“一河一策”则是指针对每一条河流制定专门的治理方案,因地制宜,精细化管理。
本文将针对东莞市河长制茅洲河流域“一河一策”实施方案进行全面分析和探讨,以期为茅洲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1.2 问题提出在东莞市河长制茅洲河流域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河流治理存在着部门之间职责不清、协调不力的情况,导致河道管理工作难以统一进行,各方向侧重点不一致。
河流污染源众多,治理难度较大,如何有效地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河道环境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河流周边存在着违法占用、乱倒垃圾等现象,对河流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需要加强监管与处罚力度。
河流整治资金相对不足,如何合理利用现有资源,争取更多支持资金,也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难题。
以上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河长制在河道治理中的效果,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各方利益,制定更为科学有效的“一河一策”实施方案,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问题。
1.3 目的目标目的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河长制茅洲河流域“一河一策”实施方案,旨在提高河流水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莞市水环境问题的研究——以长安镇为例摘要:随着东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其水体受到严重污染,为了保护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研究东莞市的水环境的现状及其治理对策是很有必要的。
本项研究以东莞市水环境问题中的水污染作为研究重点,具体以长安镇为例,对长安镇的污染源进行调查。
介绍东莞市水资源与水环境污染现状和分析东莞市水环境存在的问题,并重点提出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治理对策与技术。
关键词:东莞市、水环境、污染、水污染控制与处理第一章概述1.1东莞市水环境污染现状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市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取得进步,人民生活得到很大的提高,是珠三角区域的富裕市之一。
基于历史原因,在前期的经济发展中,由于环境规划滞后和区域经济无序发展,环境保护投入和环境保护设施严重不足,导致在工业企业大量增加和人口迅猛增长的同时,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未经处理而直接排入水环境。
日积月累,目前东莞市废(污)水日排放量达240多万吨,造成东莞市境内的东莞运河、石马河、寒溪河、南畲朗、中心涌等主要河流、河涌水体和水质受到严重污染。
枯水期水质低至地表水V类标准,水体发黑发臭。
以东莞运河为例,东莞运河是一条人工河,日流量为200多万立方。
从东北的桥头镇塘口流至西南的长安镇,再流入珠江后入海。
全长103公里,流域面积达720平方公里,灌溉及排涝面积约20万亩,其主要功能是防洪排涝和沿线农业灌溉用水。
同时又是沿线城镇工农业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的主要受纳水体。
沿运河两岸也是东莞市人口密度最大,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由于高强度开发和城镇化而产生的非点源污染,特别是养殖业的污染,导致流域水环境质量日趋恶化,基本上已成为东莞市的一条最大的纳污河,纳污量为全市排污量的50%以上。
而东莞市境内的其他河流、河涌受污染程度也类同。
至今,东莞市的水环境容量已在零以下。
直接影响到东莞市的人民生活质量和投资环境。
1.2东莞市水环境面临哪些问题东莞市政府刚刚发布的《东莞市环境保护规划纲要》中显示,东莞目前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
东莞人最关心的水环境污染、大气污染等环保问题依然严峻,尤其是水环境问题十分突出,水资源开发过度,城镇污水治理滞后,水环境污染严重,局部地区存在水质性缺水,部分村镇饮用水水源地面临着污染威胁。
河涌水污染范围已遍及全市大部分地区,大部分内河涌水质为劣Ⅴ类,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氨氮和总磷。
东莞水环境的主要是缺水+污染+内涝,即首先是水资源短缺加剧。
其次是水环境污染严重。
第三是水安全还存忧患。
1.3 东莞市水污染的原因东莞市水污染的形势严峻,河流、水库水质均受到严重污染,且呈继续恶化趋势。
造成目前状态的原因主要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忽视了环境保护的要求,未能做到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1)东莞市经济近年来快速发展。
但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占经济主导地位的第二产业( 工业) 仍以粗放型为主,全市工业结构中, 能源、原材料工业比重仍较大。
在产业布局方面未能重视环境保护要求,大量印染、造纸行业布置在东江三角洲下游,是造成这一区域水污染加重、饮用水源受到污染的主要原因(2)水环境污染负荷增长迅速,水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城市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城市生活污水实际处理率仅14. 8%。
大量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排境内水域,加上工业废水以及农药、化肥过量使用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和禽畜养殖业的高浓度有机废水污染,水环境污染负荷增长迅速。
(3)节水减污措施不足,水资源浪费严重。
目前东莞市的节约用水工作基本是空白的。
由于东江过境水量大,用水普遍比较浪费,水环境治理思路不清,前期规划工作不足。
对于目前水污染严峻的形势,为急于改变现状,许多工程措施仓促上马,缺乏严密的论证工作,也缺乏从全市整体考虑的水资源保护规划,造成治理效果不明显。
1.4东莞市水污染的危害(1)危害人的健康。
水污染后,通过饮水或食物链,污染物进入人体,使人急性或慢性中毒。
砷、铬、铵类、笨并芘等,还可诱发癌症。
被寄生虫、病毒或其它致病菌污染的水,会引起多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重金属污染的水,对人的健康均有危害。
被镉污染的水、食物,人饮食后,会造成肾、骨骼病变,摄入硫酸镉20毫克,就会造成死亡。
铅造成的中毒,引起贫血,神经错乱。
六价铬有很大毒性,引起皮肤溃疡,还有致癌作用。
饮用含砷的水,会发生急性或慢性中毒。
砷使许多酶受到抑制或失去活性,造成机体代谢障碍,皮肤角质化,引发皮肤癌。
有机磷农药会造成神经中毒,有机氯农药会在脂肪中蓄积,对人和动物的内分泌、免疫功能、生殖机能均造成危害。
稠环芳烃多数具有致癌作用。
(2)对工农业生产的危害。
水质污染后,工业用水必须投入更多的处理费用,造成资源、能源的浪费,食品工业用水要求更为严格,水质不合格,会使生产停顿。
这也是工业企业效益不高,质量不好的因素。
农业使用污水,使作物减产,品质降低,甚至使人畜受害,大片农田遭受污染,降低土壤质量。
海洋污染的后果也十分严重,如石油污染,造成海鸟和海洋生物死亡。
(3)水的富营养化的危害。
在正常情况下,氧在水中有一定溶解度。
含有大量氮、磷、钾的生活污水的排放,大量有机物在水中降解放出营养元素,促进水中藻类丛生,植物疯长,使水体通气不良,溶解氧下降,甚至出现无氧层。
以致使水生植物大量死亡,水面发黑,水体发臭形成“死湖”、“死河”、“死海”,进而变成沼泽。
这种现象称为水的富营养化。
第二章水环境分析2.1概况2.1.1 地理位置长安镇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南端,东邻深圳市,南临珠江口,西连虎门港;是广州往深圳、香港的必经之地。
长安镇是东莞市下辖的32 个镇区之一,行政区域总面积97.87 平方公里,下辖13 个社区居委会,常住户籍人口4万多人,非户籍人口60多万人,旅港同胞3万多人,位于东莞市最南端,珠江口东南岸,东连深圳宝安,西接虎门古镇,地处广(州)深(圳)经济走廊中部,是广州、东莞与深圳交通往来的南大门,距深圳市区55 公里,广州市区90 公里,东莞市区30 公里,广深高速公路、G107 国道、S358 省道纵横贯通全镇,水路紧临东莞市虎门港。
长安镇背山面海、坐北朝南的地貌走向,被民间视为灵毓之地,风水佳境,有“左龙(蛇口)右虎坐莲台,依山傍水中平原”之称。
2.1.2、气候长安地处北半球低纬度亚热带,珠江出海口东侧,濒临海洋,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四季温暖湿润、阳光充足、雨量充沛。
与同纬度内陆地区相比,冬季偏暖,夏季偏凉。
这里水热资源丰富。
发展粮食作物、热带经济作物,均具有优越条件。
降雨量:长安降雨量丰富,年平均降雨量达1.750毫米。
4月至9月为雨季,每月雨量在100-200毫米以上。
多雨季节与高温季节一致,对下半年各种作物的迅速生长非常有利。
2.1.3、经济状况改革开放以来,长安抓紧机遇,调整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意识,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引进外资和技术,走出了一条“借船出海”,以外部力量推动本地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由以农业生产为主过渡到以外源型工业生产为主。
同时,商业、娱乐、饮食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也迅速发展,逐步走向内、外源工商业并举,社会经济迅速腾飞,各项经济指标每年均保持着大幅增长的势头,人民生活富裕,成为闻名全国的经济强镇。
2.2、水污染源现状与分析为了明确长安镇水体的污染负荷,对长安镇的水污染源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主要包括工业污染源、畜牧污染源和水产污染源的分析研究。
2.21、工业与生活污染源分析工业与生活污染源排放的工业废水、居民和暂住人口生活废水和其他废水。
现状废水排放量一般可通过环境统计、实地调查等方法获得。
由于长安镇经济发展较快。
工业企业以“三来一补”外向型企业为主,企业数达1600余家,但其污染重的企业也有几十家。
长安镇的主要行业是电子、电器、五金、玩具、制鞋、制衣等。
其中玩具、制鞋、衣等企业相对来说污染是比较重的。
并且各种工业生产过程排放的废物含有不同的污染物,如煤燃烧排出的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苯并(a)芘和粉尘等;化工生产废气中含有硫化氢、氮氧化物、氟化氢、甲醛、氨等;电镀工业废水中含有重金属(铬、镉、镍、铜等)离子、酸碱、氰化物等;火力发电厂排出烟气和废热等。
这些不仅严重地影响着长安镇环境质量,而且对人体健康构成长期威胁。
由于长安城市规模扩大,人口越来越密集,使得生活用煤、生活废水、生活垃圾、生活噪声等污染越来越突出,从而影响城市的环境质量。
2.2.2养殖业污染源分析(1)长安镇养殖业现状长安镇畜禽养殖种类包括猪、羊、牛、鸭、鹅,其中主要为生猪养殖,全镇除锦厦、上沙各有一家小规模的养鹅场外,其余主要为养猪场,且猪的养殖方式非集约化养殖方式。
目前全镇共有养猪场382家,生猪数量52490头。
分散在除居委、新民、咸西、锦厦外各管理区,以涌头、乌沙、沙头、厦边、厦岗等管理区为主,占地面积约226056平方米,大约340亩。
(2)畜禽养殖业污染物产生情况畜禽养殖业污染物产生量采用排污系数法估算,猪在养殖过程中粪尿的排泄系数约为3吨/年.头,据类比分析,长安镇内一头猪的排污当量相当于6个人的排污当量,长安镇畜禽污染物产生量经计算,结果见表。
长安镇畜禽养殖主要污染物产生量表:长安镇大多数养殖场均未进行任何干湿分离处理,部分养殖场畜禽粪便与尿液直接排入河涌,甚至直接冲入城市下水道进入纳污水体,造成水体发黑、发臭,不仅严重影响了河岸景观,而且带来了深远的水体污染问题。
畜禽养殖已成为长安镇主要的水污染源。
2.2.3长安镇市面状污染源分析面源污染,也称非点源污染,是指溶解和固体的污染物从非特定地点,在降水或融雪的冲刷作用下,通过径流过程而汇入受纳水体(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并引起有机污染、水体富营养化或有毒有害等其他形式的污染。
水稻是长安镇的主要粮食作物,蔬菜、甘蔗、水果和花卉等在长安都有种植,其种植过程中会使用到农药、化肥等各种肥料,在某种程度上产生废水,从而造成周围水质的污染。
另外,畜禽饲养、农副产品加工等过程中排出的影响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的废水或液态物质都会污染水体。
而且,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逐渐增加,使得居民生活污水增加。
这些废水中含有较多病原体、悬浮物、化肥、农药、耗氧有机物、氨氮、磷不溶性固体物质和盐分等。
从而使长安的水质受到很大的影响。
第三章东莞市水污染控制对策与污水处理对策3.1东莞市水污染与污水处理对策(一)加强饮用水源地建设,保障供水安全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建设。
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实施重点控制、重点整治,禁止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等;建立高效的全市城镇供水保障体系与应急供水备用系统。
加快东江与水库联网供水工程建设。
调整和优化东莞市城镇供水、排水布局,完善供排水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