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空洞症病人的_护理
脊髓空洞症患者的心理护理与自我调节

脊髓空洞症患者的心理护理与自我调节脊髓空洞症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脊髓疾病,临床表现为受累的脊髓节段神经损害症状,以痛、温觉减退与消失、而深感觉保存的分离性感觉障碍为特点,兼有脊髓长束损害的运动障碍与神经营养障碍。
该病的发生不仅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也严重危害患者心理。
脊髓空洞症危害患者心理健康:1、怀疑心理:患者得知自己得了脊髓空洞症,开始常不相信,坐卧不安,多方求证,情绪紧张,猜疑不定。
所以,医务工作者应言行注重,要探明患者的咨询的目的,科学而委婉地回答患者的所提话题,无法直言,缓解患者的受打击的规模,以免病人对医治失却信心。
2、恐惧心理:病人准确清楚自身得了脊髓空洞症,常表现为害怕、绝望,失去生的希望,牵挂亲人。
护士应同情患者,予以安慰,鼓励患者积极性接受医治,以免延误特征,并强调心理对病情的作用,鼓励病人以积极性的心理接受医治。
3、悲观心理:患者有时会生出悲观、失望心情,症状为失望超出期待,抑郁不乐,落落寡欢。
现在应给以关怀,表示病症正在获取医治,与此同时强调情绪舒畅有益于疾病预后。
4、认可心理:患者经过一阵后,开始接受自身身患该病的事实,心清渐平稳,愿意接受医治,并寄希望于医治。
护士应尽早应用“提示”治疗方案,宣传医治的意义,摈除对医治的不利原因,如社会原因、家庭原因等。
5、失望或乐观心理:由于各人的身体和各人的适应规模不同,功效也不一样,有些病人病状得到遏制,善于调适自身的心清,并且日常生活在和谐感情的条件中,患者长时间处在一种乐观状况。
有些渐渐恶化,医治反应大,经济负荷重,体力难支,精神委靡,消极地等待死亡。
护士对消极的病人要分析原因,搞好心理安慰,尽早调整病人的心理,搞好生活指导;关于乐观的病人,要搞好病愈指导,注重观察心理改变,为着尽早察觉问题及时解决。
患者心理护理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方式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安抚患者情绪,提供心理支持,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
在护理过程中,应当了解患者以往的心理社会健康状况及引发患者心理问题的相关因素,最大限度地维护患者尊严,预防和减轻患者精神心理问题,增进心理舒适度。
Arnold-Chiari 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Arnold-Chiari 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摘要】目的探讨Arnold-Chiari畸形围手术期护理的特点与重要性。
方法对我院2008.08-2011.08收治的Arnold-Chiari畸形72例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并对手术前后护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经过手术前后对患者加强护理措施、生命体征监测、体位和切口的管理,以及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均痊愈出院。
结论对Arnold-Chiari畸形手术切除术患者加强手术前后的专科护理,对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Arnold-Chiari畸形围手术期护理Arnold-Chiari畸形(ACM)是后颅凹中线结构在胚胎期的异常发育致使小脑扁桃体疝入枕大孔内而引起延髓、上颈髓受压,颅内压增高所表现的一组综合征[1],多数伴有脊髓空洞症(SM)[2]。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8.08~2011.08年收治的72例Arnold-Chiari畸形手术治疗患者,总结我们的体会和护理要点。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72例,男46例,女26例。
年龄15-65岁,平均40.4岁。
临床表现为双上肢感觉麻木63例,眼球震颤、步态不稳、共济失调12例,发音及吞咽困难9例,合并脊髓空洞症者65例,仅表现头晕者2例。
1.2方法本组72例患者采用单纯后颅窝减压术(PFD)13例,采用后颅窝扩大重建术(PFR)硬脑膜修补缝合59例,实施小脑扁桃体显微切除45例。
手术前后均给予正确的护理。
1.3结果本组72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和护理,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皮下积液7例,后组颅神经麻痹2例,术后发热18例,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均痊愈出院。
本组出院后获得3个月至5年时间随访,术前症状和体征得以缓解和改善,MRI 复查可见重建的枕大池,脊髓空洞均有不同程度缩小或消失,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2围手术期护理2.1 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及时评估患者感觉障碍情况,避免高温、尖锐物体接触患侧皮肤,建立评估表,高危值患者告知家属及患者,积极预防和避免不良事件发生。
脊髓空洞症 病情说明指导书

脊髓空洞症病情说明指导书一、脊髓空洞症概述脊髓空洞症(syringomyelia)是指在多种原因的影响下,在脊髓中央管附近或后角底部有胶质增生或空洞形成的一种慢性进行性脊髓疾病,病变多位于颈髓,亦可累及延髓。
脊髓空洞症与延髓空洞症可单独发生或并发,典型临床表现为双上肢和胸背部痛温觉减退或缺失等感觉障碍;肌肉无力、肌萎缩、肌束颤动、肌肉张力下降等运动障碍;皮肤增厚、皮肤和手指苍白等神经营养性障碍。
英文名称:syringomyelia。
其它名称:无。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神经系统疾病。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一般无遗传性。
发病部位:脊髓。
常见症状:双上肢和胸背部痛温觉减退或缺失、肌肉无力、肌萎缩、皮肤增厚、皮肤和手指苍白。
主要病因:先天性发育异常、脑脊液动力学异常、血液循环异常。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脑脊液检查、X线、延迟脊髓CT扫描、MRI、肌电图。
重要提醒:脊髓空洞症发病较隐匿,患者应早诊断、早治疗,以免疾病进一步发展。
临床分类:根据Barnett的分型,临床上可将脊髓空洞症分为以下四型:1、脊髓空洞伴第四脑室正中孔堵塞和中央管扩大;2、特发性脊髓空洞症;3、继发性脊髓空洞症;4、单纯性脊髓积水或伴脑积水。
二、脊髓空洞症的发病特点三、脊髓空洞症的病因病因总述:脊髓空洞症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脊髓空洞症不是一种单独病因所引起的一种独立疾病,而是由先天性发育异常、脑脊液动力学异常、血液循环异常等多种致病因素共同导致的一种综合征。
基本病因:1、先天性发育异常本病常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脊柱裂、脑积水、颈肋、弓形足等畸形,故认为脊髓空洞症是脊髓先天性发育异常。
有人认为是由于胚胎期脊髓神经管闭合不全或脊髓内先天性神经胶质增生导致脊髓中心变性所致。
2、脑脊液动力学异常颈枕区先天性异常影响脑脊液自第四脑室进入蛛网膜下腔,脑室压力搏动性增高,不断冲击脊髓中央管使之逐渐扩大,导致与中央管相通的交通型脊髓空洞症。
脊髓空洞症的护理方法

脊髓空洞症的护理方法
*导读:心理护理首先取得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
向患者家属讲解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使其从思想上有所准备,同时,应该注意掌握恰当的语言交流技巧,使患者有安全感、信任感,从而消除患者的恐惧和担心。
……
心理护理首先取得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向患者家属讲解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使其从思想上有所准备,同时,应该注意掌握恰当的语言交流技巧,使患者有安全感、信任感,从而消除患者的恐惧和担心。
护理人员热情、耐心地劝导患者,使其认识到治疗疾病是当务
之急,身体健康是家庭幸福和事业成功的根本,同时病人的心理护理还要动员家庭和工作单位,安排好患者所牵挂的人和事尽量减少患者的后顾之忧,并向患者介绍手术经过及术后康复的病例,鼓励患者以乐观的心态配合手术治疗。
脊髓空洞是脊髓内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形成管状空隙,并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感觉异常,通常表现为一侧或两侧上肢痛觉和温度觉减退或消失,或可有麻木感,严重者手被烫伤或刀割伤而不知觉。
二是运动异常,主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上肢力量下降,手部肌肉萎缩,严重者小指及无名指不能伸直,手呈爪形。
可并有下肢力量下降。
三是植物神经症状,如一侧肢体和躯干皮肤干燥少汗等。
其他,还可能伴有疼痛等症状。
发病年龄通常为20~30岁,偶发儿童或成年后。
此病起病隐浅、发病缓慢,甚至觉察不出来,随病情发展渐出现手部肌肉萎缩。
下肢出现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所以一旦确诊,即说明已到了一定程度,应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效果较好。
脊髓空洞症的术后护理

脊髓空洞症的术后护理【中图分类号】R4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5)10【关键词】脊髓空洞症; 术后; 护理脊髓空洞症是一种进程缓慢、主要累及脊髓或延髓的退行性病变, 其病理特征是脊髓中央管扩大、髓内积水及胶质增生, 临床表现以受损节段分离性感觉障碍、上下运动神经元功能障碍及植物神经营养障碍为特征, 最早临床表现是单侧痛、温觉障碍[1]。
2010 年12 月至2015年6 月, 本院手术治疗44 例脊髓空洞症, 疗效满意, 现将术后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44例中男28例、女16例; 年龄16~81?岁,平均42岁; 病史5?月~7?年, MRI 检查确诊。
23例以双下肢无力、麻木为主, 同时伴有头痛、头晕或行走不稳等症状;?14?例是单纯感觉障碍;7?例以轻度头痛、头晕为首发症状。
1.2 手术方法单纯后颅窝减压术7例, 空洞蛛网膜下隙分流术9例, 后颅窝减压加空洞蛛网膜下隙分流28例。
1.3 结果本组44例中治愈35例、好转9例。
经过1~3 年随访, 本组以双下肢无力、麻木为主的23例患者中,14例感觉分离症状消失, MRI 复查见脊髓空洞明显变细或基本闭锁;?6?例症状明显改善, 已恢复正常工作和劳动;3?例病情终止发展, 症状有所改善。
2 术后护理2.1 体位患者回病房后取平卧位或侧卧位, 平卧时头偏向一侧。
翻身时注意头、颈、躯干保持在同一水平上, 以免脊柱扭曲损伤脊髓。
2.2 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 观察意识、瞳孔的变化, 注意有无头痛、呕吐和肢体活动障碍等, 以便早期发现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2]。
2.2.1 患者术后卧床时间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常规应用抗生素,并协助病人轴线翻身、叩背,每1次/2 h。
超声雾化吸入,每天4次,每次15~20分钟。
给患者有效的将痰液排出,对于术后麻醉未醒和咳嗽无力患者给予吸痰,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吸氧1~2L/分,监测血氧饱和度均在95%以上。
脊髓空洞症

颈部MRI----颈5--7段脊髓空洞症
颈3--7椎间盘突出
颈椎退行性改变
胸椎MRI----胸2--胸4脊髓中央管轻度扩张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病史、外伤史、输血史。否认药物食物及其他过敏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诊断:1.脊髓空洞症(C5-7)
脊髓空洞症护理业务查房记录
查房种类
护理业务查房
查房的目的及要解决的问题
1、了解脊髓空洞症的疾病特点,治疗及手术方式。
2、正确掌握围手术期的护理。
3、准确有效的实施健康教育。
主持人
田莉
查房时间
2019-01-23
病人
姓名
毛慧萍
年龄
48
性别
女
诊断
脊髓空洞症
参加人员
主持人:
今天我们进行脊髓空洞症的护理查房,通过分析脊髓空洞患者的这一病例来讨论一下此类患者的临床症状、术后存在的护理问题及采取的相应护理措施。通过本次查房我们应掌握脊髓空洞症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及临床表现。
颈椎退行性改变
胸椎MRI-----------胸2--胸4脊髓中央管轻度扩张
12-2313:45全麻下行枕下后正中入路环枕畸形减压术、环枢椎脱位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术及植骨融合术。术后拔除气管插管,安返病房,给予心电监测、吸氧。
12-24给予止血、神经营养、抑酸、补液、预防感染等对症治疗
12-26严格无菌消毒后予换药并拔除头部引流管
措施1、判断患者疼痛程度,疼痛原因,及时处理。
2、更换卧位、肢体按摩及心理护理
3、保持病室的安静、适宜的温湿度
4、多陪伴病人,转移其注意力以减轻不适。
5、必要时遵医嘱用药,观察用药反应。
脊髓空洞症的术后护理

脊髓空洞症的术后护理脊髓空洞症是指脊髓内部出现空洞或囊肿,可能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可能导致瘫痪。
因此,患有脊髓空洞症的病人通常需要接受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后需要进行术后护理,以确保身体恢复和预防并发症。
术后治疗的第一天在手术完成之后的第一天,患者通常需要留在重症监护室(ICU)进行恢复和观察。
医生通常会给患者开一些药物来减轻疼痛和炎症,以及预防可能出现的感染。
在这一时期,患者应该保持平躺的姿势,避免转动和睡觉。
患者应该尽可能地放松神经和肌肉,避免将额外的压力加在手术区域。
医护人员通常会定期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和呼吸频率等,以确保患者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或副作用。
术后治疗的第二天到第七天从手术后的第二天开始,患者通常会被转移到普通病房。
患者需要继续保持平躺的姿势,避免过度的活动,直到医生允许患者坐起来或下床走动。
医生通常会安排物理治疗师或康复师来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这些训练可以包括简单的呼吸练习、肌肉放松和伸展运动等,以帮助患者尽快地恢复神经和肌肉功能。
除了康复训练外,患者还需要继续服用药物。
医生可能会给患者开一些消炎药来预防感染,以及一些止痛药来缓解疼痛。
患者应该按时服药,避免漏服或过量服用。
在这一时期,患者还需要定期进行血液测试、尿液测试和X光检查等,以确保身体恢复正常并发现任何潜在的并发症。
术后治疗的第八天到出院从手术后的第八天开始,患者通常可以开始进行坐起来或下床走动的训练。
医生可能还会安排物理治疗师来帮助患者进行更高强度的训练。
这些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身体功能,包括平衡和协调等。
在这一时期,患者还需要继续服用药物,直到医生告诉他们停止。
除了药物外,患者还需要保持健康的饮食和充足的睡眠,以帮助身体尽快恢复。
在患者即将出院之前,医生通常会评估患者的身体功能和健康状况。
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继续进行康复训练,以确保身体继续恢复并预防任何并发症。
总结脊髓空洞症是一种可能会影响身体健康的疾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脊髓空洞症介绍

概述 临床表现
内
病例介
容
绍
围手术期护理
小结
2
一、什么是脊髓空洞症?
脊髓空洞症是一种进程缓慢,主要累及脊髓或 延髓的退行性病变,其病理特征是脊髓中央管扩 大、髓内积水及胶质增生,其范围大小不一。此 病发病年龄通常20-30岁,偶尔发生于儿童期或 成年以后,男女比例为3:1,起病较隐蔽,病程 也较缓慢,患者常因病变侧肢体远端发生烫伤、 烧伤或外伤却不知疼痛而就医。
7
三、病例介脑下疝扁桃体切除术及后颅窝减压 术,术后给予止血、抗炎及护脑营养神经等药物对 症治疗,术后患者出现反复高热,给予腰穿处理, 脑脊液检查提示:未见细菌感染,给予激素控制无 菌性炎症,患者病情逐步好转,复查头颅CT检查 提示:未见脑积水,经上级医生同意,于2014年3 月27日出院,出院随访3个月,状况良好。经过术 前、术后的精心护理,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
术前训练
(1)呼吸功能训练:用力深吸气后再缓 慢呼气,以增加潮气量,减少肺泡无效腔: 指导患者正确咳痰,即先深吸气,声门关 闭,然后在腹肌群、胸肌群、膈肌骤然收 缩后突然开放声门,将气冲出,达到咳痰 目的。(2)俯卧位训练:逐渐增加训练 时间,循序渐进,以适应手术时的体位。 (3)其他: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 漱口、轴位翻身等,通过术前训练,增加 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获得最佳 治疗效果。
18
体位
脊髓空洞症患者术后体位严格要求,垫 枕过高可致后颈部肌肉张力增加,影响切口 愈合,过低则患者感觉不适。而变动头部位 置时易引起脑干移位或扭曲而致呼吸骤停 [2],因此,患者卧床后维持去枕平卧位, 头部两侧以沙袋制动,侧卧时注意颈围保护, 保持头、颈、躯干在同一直线上,头颈部垫 一高度适宜的软枕,每2小时轴线翻身一次, 翻身时注意头、颈、躯干保持在同一水平上, 严禁直接托患者颈部,以免脊柱扭曲损伤脊 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件
常见的临床表现为:
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一 侧或双侧上肢力量下降并 肢体疼痛;手部肌肉萎缩 ,严重者小指及无名指不 能伸直,手呈爪形;颈、 肩、臂部肌肉萎缩。部分 患者有下肢运动障碍。部 分症状持续进展或不治疗 的脊髓空洞症患者晚期可 能瘫痪。
精品课件
入院时与出院时CT对比
入院时 出院精品课时件
❖
相关知识
❖
刘亚
精品课件
脊髓空洞症
定义:脊髓空洞症就是脊 髓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的 病变。其病变特点是脊髓 (主要是灰质)内形成管 状空腔以及胶质(非神经 细胞)增生。常好发于颈 部脊髓。当病变累及延髓 时,则称为延髓空洞症。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脊髓空洞症 患者的护理查房
神经外科 张彩铃 刘亚
2018.4.17
精品课件
➢ 病史介绍 ➢ 相关知识 ➢ 护理问题
精品课件
病史介绍
张彩铃
精品课件
❖ 患者2703床陈开刚,男,49岁,因左手麻木一年余 伴头痛近日加重于2018年3月10日9:30入院,CT: 小脑扁桃体下疝伴脊髓空洞。诊断:脊髓空洞症。 神清,双瞳孔无异常,查体:T:36.8°C;P:78次 /分;R:12次/分;BP:130/80mmHg。医嘱定于3月 15日9:00在全麻下行后颅窝环枕减压术,于19:05 术后返回病房,GCS评分15分,神清,双瞳孔无异常 头部敷料外观干燥,头部一根硬膜外引流管在位畅 ,引流出血性液体,妥善固定,于3月18日12:30拔 除。留置尿管在位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脊髓空洞症
❖ 病因: ❖ 一、脑脊液动力异常 ❖ 临床工作中以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最为
常见,一般认为小脑扁桃体下疝使该部位脑 脊液循环不畅,导致脊髓受损形成脊髓空洞 。另外,脊髓损伤、肿瘤等均可引起脊髓空 洞形成。
精品课件
脊髓空洞症
❖ 病因: ❖ 二、血液循环异常 ❖ 由于供应脊髓的血液循环异常,如脊前
精品课件
其他护理措施
❖ 应用热水袋或洗浴时水温要适当,防止皮肤 烫伤。翻身时,适当叩击背部,鼓励咳痰, 以防坠积性肺炎。要有足够入量,尤其夏天 水分要充足,选择富含纤维素、维生素的蔬 菜和水果,保证足够营养。
精品课件
常见的临床表现为:
❖自主神经障碍:
❖ 早期:出现一侧肢体和躯干皮肤干燥少汗; ❖ 中期:出现脊柱、上肢关节变形; ❖ 晚期:可出现大小便失禁。
精品课件
常见的临床表现为:
❖行走障碍:
❖ 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会出现行走不稳,脚 底有踩棉花感、闭目站立不稳的症状。
精品课件
常见的临床表现为:
营养障碍 最常见关节肿大、关节面磨损、
❖ (2)保持肢体功能位置:瘫痪肢体的手指关节 应伸展、稍屈曲,手中可放一卷海绵切;肘关 节微屈,上肢肩关节稍外展,避免关节内收 ,伸髋、伸膝关节;为了防止足下垂、使踝关 节稍背屈;为防止下肢外旋,在外侧部可放沙 袋或其他自制支撑物。
精品课件
护理措施:
❖(3)活动瘫痪肢体:可防肢体挛缩、 畸形,包括肢体按摩、被动活动及 坐起、站立、步行锻炼。
骨皮质萎缩和骨质脱钙,多侵犯上肢关节,不 伴疼痛,活动时有响声。神经源性关节病变称 为夏科(Charcot)关节。此外,皮肤营养障碍 ,包括出汗异常、青紫、过度角化、皮肤增厚 。因无痛觉,故手指或足趾常受伤而形成顽固 性溃疡,甚至指、趾节末端发生无痛性坏死、 脱失,形成莫旺(Morvan)征。
精品课件
动脉受压或脊髓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脊髓内 组织的缺血、坏死、液化,最后形成脊髓空 洞。
精品课件
脊髓空洞症
❖ 病因: ❖ 三、先天发育异常 ❖ 脊髓空洞症常并发其它先天性异常如颅
底凹陷、小脑扁桃体下疝、脊椎裂、脊柱侧 弯畸形等,以及常有家族发病的倾向,故认 为脊髓空洞症与遗传因素有关。
精品课件
常见的临床表现为: ❖感觉障碍:表现为肢体对温度和痛觉的
精品课件
护理措施:
❖ (l)做好心理护理:重视向病人做思想工作。 因瘫痪给病人带来沉重的思想负担,须鼓励 病人树立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既来之, 则安之”,要求其克服困难,艰苦锻炼,要 有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医护人员和家庭成员 配合,尽早进行瘫痪肢体功能锻炼,防止关 节畸形和肌肉萎缩。
精品课件
护理措施:
精品课件
❖ 畅,于3月21日10:00拔除。
❖ 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主要正状头痛。医 嘱予脱水、抗炎、营养脑细胞等对症治疗。
❖ 3月20日15:00患者多日无大便,主诉无便意 ,予腹部环形按摩。16:00患者主诉头痛, 予赖氨匹林应用,16:30头痛症状减轻。
❖ 3月29日患者出院,神清,双瞳孔无异常,情 绪稳定,肌力正常,无头痛及左手麻木症状 。
精品课件
护理措施:
❖ (4)预防脊髓空洞症并发症:因瘫痪肢体的运 动和感觉障碍,局部血管神经营养差,若压 迫时间较长,容易发生压迫性溃疡——褥疮 。故应注意变换体位,通常每2小时翻1次身 ,对被压红的部位轻轻按摩,也可用红花酒 精按摩,以改善局部血循环。床铺要干燥平 整,并保持好个人卫生,可以擦浴,但应注 意保暖,防止受凉。
精品课件
诊断
根据病程进展缓慢,单侧或双侧节段性分离性 感觉障碍,单侧上肢或手部肌肉萎缩、神经营 养障碍以及其他先天缺陷,结合MRI检查结果可
明确诊断。
精品课件
治疗
❖ 手术治疗:较大空洞伴椎管梗阻可行上颈段 椎板切除减压术,合并颈枕区畸形及小脑扁 桃体下疝可行枕骨下减压,手术矫治素、ATP 、辅酶A、肌苷等。
伴发症状
可以伴发小脑共济协调功能减退及头痛、 头晕的症状。
精品课件
辅助检查
X线检查可能发现枕大孔区畸形、Charcot关节 等。脊髓造影可见病变脊髓呈梭形膨大及椎管 狭窄,但定性困难。MRI从多轴层面可见脊髓内 有与脑脊液信号相似的异常影像,清晰显示出 空洞的范围、部位、形态、大小及伴发的其他 畸形,是目前诊断脊髓空洞症的最佳方法。在 所有病例中均应做脑和全部脊髓的MRI以检查空 洞的全部范围,评估后颅窝的结构及决定有无 脑积水。如未发现Chiari畸形,还应做MRI对比 增强扫描来寻找相关的脊髓肿瘤异常增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