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暑假四川大凉山支教

合集下载

善行天下的青年志愿者协会

善行天下的青年志愿者协会

事迹介绍:2002年,长江职业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

协会以“奉献、友爱、
互助、进步”为宗旨,发挥了服务他人、服务校园、服务社会的作用。

11年来,10000多名青协成员走遍了200多所敬老院,服务过1000多位孤寡老人;贵州和武汉本地贫苦地区,开展义务支教三年,惠及学生2000余人次;参加义务卖报400余次,多次牵头举办的“衣加衣”“红安募捐”“金手指”等校园活动,为山区儿童、白血病儿童筹集善款3万余元;参加义演、社会公共义务服务200余场,事迹先后被长江商报、武汉晚报等媒体报道。

2013年暑假,青年志愿者协会在指导老师姜红的带领下,到海拔3000多米的四川大凉山彝族自治区大山深处支教,把长职志愿者的旗帜插在了大凉山上。

10000件实事,10000件好事成为他们奋斗的目标。

11年来,他们不仅为此践行着,还拉动周围十余所高校共同开展公益活动。

新科小学的农民工子女;患有白血病的朱允哲小朋友,敬老院的老人们,只要是社会的弱势群体,都是他们的服务的对象。

“义务支教”、“义务卖报”、“关爱智障儿童”、“为玉树灾区称多县寄校募捐”、“访问敬老院”、“红色教育”、“雷锋日打扫校园”、“麦田计划武汉高校爱心图展”等系列活动处处都有他们的身影。

感动词:他们是来自校园的一批大学生,他们像一粒尘土,微薄、微细,却又随处可见。

在这十一年的道路上他们迈着坚定的脚步,为无数人送去温暖;他们虽然很渺小,却塑造了伟大;他们用纯朴、善良和持之以恒的坚定行动,告诉了我们“温暖”的含义。

大凉山支教真实感受

大凉山支教真实感受

大凉山支教真实感受
我来到大凉山支教,在这里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

我看到了这里的贫困和落后,但更多的是感受到了这里孩子们的真诚和纯真。

在这里,我和孩子们一起上课、一起玩耍,一起分享生活中的点滴。

他们的笑容和渴望知识的眼神让我感到无比感动。

虽然条件艰苦,但孩子们的热情和勤奋让我深刻地明白了知识对于他们来说的重要性。

我也看到了当地老师们的辛勤付出和努力。

他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尽力教育孩子们,让他们拥有更好的未来。

我深深地感动和钦佩他们,也感到了自己的渺小。

在这里,我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珍贵性。

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大凉山的传统舞蹈、手工艺和民俗文化。

这让我更深刻地了解了这里的历史和文化,也更加热爱这片土地。

这段支教经历让我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机会,也更加感恩自己的成长和教育。

我相信,在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下,大凉山的孩子们一定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 1 -。

四川凉山支教日记(桂耀敏)

四川凉山支教日记(桂耀敏)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四川凉山支教日记(前期)分享一组数据:2012年9月,教育部公布义务教育随迁子女超1260万,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2200万。

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

其中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

笼统的看着这些冷冰冰的数据,可能你心里会想中国那么多人,在这些冰山一角能代表什么。

又或者支教能改变些什么,我们的力量那么微薄,能让每一个孩子得到什么,能让他们过上充满爱的生活么……我想我不会告诉你一个肯定的答案。

爱是在潜移默化中慢慢的影响着我们,影响着孩子。

我们不能彻底的改变什么,却能影响一部分需要爱的孩子学会自信、学着去相信梦想。

清晰的知青路,模糊的留守生活希望似灯塔,为迷茫的船只指引航行的方向。

-------龚世奇“支教”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名词,渐渐的走入我的生命。

多年来,我读着一篇篇公益故事,听着一首首爱心之歌,却不曾相信终有一天自己也能踏上知青之路,去感受大地母亲养育的另一群儿女,学着去陪伴,去爱,去传递希望。

但是,无形中“留守”给我蒙上了面纱,她模糊了我过去的所闻所见。

她告诉我在中国有这样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远走他乡离开年幼的孩子,外出打工,用勤劳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但他们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包括内地城市,也有的父母双双外出去繁华都市打工。

暑期社会实践日志支教

暑期社会实践日志支教

日期:2023年7月20日地点: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某乡村小学天气:晴朗一、启程清晨,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轻轻地唤醒了我。

今天,是我为期两周的支教活动的第一天。

带着满心的期待和一丝紧张,我踏上了前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路途。

火车上,我遇到了一群同样参加支教活动的志愿者。

大家相互介绍,交流着支教心得和教学经验,气氛十分融洽。

我了解到,他们中有的是师范专业的学生,有的是刚毕业的教师,还有的是热爱公益的社会人士。

虽然身份不同,但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为孩子们带去知识和关爱。

二、抵达经过十多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抵达了目的地。

一下车,就被当地的热情所感染。

校方派来了几位老师来接我们,他们亲自开车将我们送到了学校。

学校位于一个山清水秀的小村庄,四周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和连绵起伏的山峦。

校园虽然简陋,但孩子们的笑脸却让人感到温暖。

三、初识学生第二天,我们正式开始了支教活动。

首先,我们进行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并询问了孩子们的名字和年龄。

我发现,这些孩子们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眼神中透露出对知识的渴望。

上午,我们上了语文课。

由于孩子们的基础普遍较差,我们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从简单的拼音教学开始,逐步过渡到生字、词语和短句的学习。

虽然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但孩子们的进步让我们感到欣慰。

下午,我们上了美术课。

孩子们对画画充满了兴趣,纷纷拿出自己的画笔,在画纸上尽情地发挥。

看着他们认真专注的样子,我心中充满了感动。

四、生活点滴支教的生活并不轻松,除了教学工作,我们还要负责孩子们的日常生活。

每天早上,我们都要起床做饭,为孩子们准备早餐。

午餐和晚餐则由当地村民提供。

在生活方面,我们也遇到了一些挑战。

比如,洗漱条件有限,洗澡成了难题;饮食上,由于不适应当地的饮食习惯,我们有时会感到不适。

但这些困难并没有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反而让我们更加珍惜这次支教的机会。

五、难忘瞬间在这两周的支教过程中,有许多难忘的瞬间。

有一次,我在教孩子们学习拼音时,发现一个叫小明的孩子特别聪明。

大学生支教经历分享

大学生支教经历分享



成果展示
前言:
扛过一杆旗,不只是为了让它不倒,还要
让它继续飘扬,把彝辉人的故事继续书写
下去,把彝辉人的精神继续延续下去。
简单培训、撰写策划、项目申请、募集物资
累并快乐着
前言:
人们和媒体往往更多的去关注那些天灾 人祸、娱乐八卦,而很少去关注那些与 生俱来的贫困。关注彝谊生辉,关注大 凉山贫困儿童!
有禁毒巡回演讲、关爱留守儿童、生态环境保护宣传等活动。截止 目前,共开辟7个支教点,捐赠军训服装近3000套,衣物1000多套,
图书近两万册,建立爱心书屋7间,资助贫困儿童资金数万元,发放
体育器材和节能灯价值达3000余元等。
协会介绍

团队成立以来连续四年获得法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策划大赛一等奖。 2011年,彝谊生辉开展的“走进凉山,情系彝区”的大型公益活动 被江苏团省委表彰为“江苏省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并受到《中国 青年报》、《凉山日报》、德昌电视台、无锡教育电视台等新闻媒 体的关注和报道。2012年,”同一片蓝天下,让孩子影响孩子“策 划顺利从24800多个团队策划中晋级前48,入围谷歌杯大学生公益 创意大赛决赛。同年团队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团队“。
积极践行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奉献自我、服 务社会的平台,并在实践中培养、强化大学生勇于负责,甘于奉献
的精神;注重实践育人,单向服务为行动,双向获益为引导,使大
学生在实践中广泛学习与挖掘自身价值,不断成长。 “彝谊生辉”服务团队自从成立以来,队员先后8次深入四川凉山
州德昌县义务支教(寒暑假时间),举办了5次大型火把节,此外还
我所展示的,我所讲的都是有限的。 如果大家对公益和志愿服务感兴趣的 话,也可以投入到公益的星星之火中! 我们期待着你们的加入!

去四川大凉山儿童的艰难上学之路的作文

去四川大凉山儿童的艰难上学之路的作文

去四川大凉山儿童的艰难上学之路的作文在四川省西南地区有一个叫大凉山的地方,这里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内,海拔超过3000米,山脉绵延不绝。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时至今日,我还记得第一次读到《送东阳马生序》里这句话时脑海里浮现出的场景:一个穿着单衣薄衫的书生背着书箱、拖着单鞋在寒风中弯腰前行,他渺小又倔强的身影与周边茫茫大雪和深山峡谷形成了鲜明对比。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求知欲真的可以让一个人成为战无不胜的神。

上大学之前,我一直生活在泉州这座位于祖国东南的沿海小城,家境不算殷实但也不愁吃穿,所以文中所讲述的艰难求学路让我印象格外深刻。

只是我没想到,在绝大多数孩子连饥饿、贫穷的记忆都没有的今天,依然有孩子正走在那条艰难的求学路上。

求学十六载,日日如挑战“从祖国大西南的阿普路村小学,到冕宁县第二中学,再到成都市石室中学,南京大学电子学院,我走了一条很长的路”“初中时,我拥有了自行车,去县城走读”“大学时勤工俭学靠自己负担了全部学费、生活费”“高海拔的阳光,让我的皮肤变得黝黑,但书本中的知识,让我的眼睛变得明亮”6月,正值毕业季。

南京大学电子学院学生陈时鑫在网上发布了自己的论文致谢,寥寥百字,却字字扣心,被不少人称之为现代版《送东阳马生序》。

大学四年中,陈时鑫9次拿下奖学金,并在大四那年获得了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全奖直博录取书。

在论文致谢里,他回忆了自己从小学到大学的求学历程和经历的种种坎坷。

第一道关,是战胜贫穷。

陈时鑫出生于四川大凉山冕宁县回坪乡阿普路村,这个村庄坐落在山脚下。

小时候的他常常爬到山顶,低头就能看到县城的全貌,抬头映入眼帘的是一道道绵延起伏的山脉。

山外有山,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比喻,但对他来说却是望不到头的困境。

2017年,冕宁县才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

在陈时鑫的记忆里,贫穷是常态,奶奶瘫痪在床,还有三个在上学的孩子,家里借了很多钱,除了基本的生活开支,父母再也拿不出更多的钱了。

美女大学生为支教剃光头

美女大学生为支教剃光头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74素材前沿\暖新闻ZUOWENYUKAOSHI 撒播阳光,传递美好,温暖中国的力量□编辑/高明燕美女大学生为支教剃光头3月上旬,大连艺术学院影视学院表演专业2014级大四女生付一冉来到大凉山支教。

教书、吃饭、睡觉,她与这片大山、山里的孩子无缝对接。

大山里的条件比不得城市:缺少洗发水,没有24小时热水,甚至手机有时没信号,教室也是临时搭建起来的。

每天早晨,付一冉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洗漱,可一头长发,打理起来却耗时费力。

当地条件有限,如果长期得不到及时清洗,可能会滋生虱子等寄生生物。

于是,付一冉作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剃成光头!她在微博上说,这样不仅可以面对真实的自己,更可以简单省事,一心支教,而且头发还能再长出来。

付一冉剃光头支教的事情传开后,引来了热议声一片。

原本是低调的支教行动,却突然成了网红,付一冉拒绝了多家媒体的采访,她说自己只想好好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暖心密码:比光头更耀眼的,是人美心善。

外卖特别备注温暖网友一天上午,家住上海市静安区永兴路37弄的90岁崔老伯早早出家门,坐在小区长椅上等候自己中午的外卖。

和往常一样,11时刚过,外卖员准时送来了午餐。

趁他不注意,外卖员悄悄撕掉了餐盒上的收据。

原来,收据上的备注写着:请交给90岁爷爷(注:应为外公),然后把单子撕了,免得老人心疼钱。

谢谢。

崔老伯的外孙花先生说,“之前外公自己烧午饭,吃得很随便。

”担心其营养跟不上,夫妇两人每天中午为外公点外卖。

“每天我都写同样的备注内容,就是不想让老人家看到费用,否则吃不踏实。

”考虑到外公年事已高,牙口不好,花先生的妻子都尽可能选软糯食物,荤素搭配,做到营养均衡。

夫妇两人常去看望外公,每次外公都会紧紧握着他俩的手,不愿松开。

“我们最大的心愿就是外公能活到100岁,能一直对老人好。

”■暖心密码:老有所依,是最大的幸福。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大凉山支教作文

大凉山支教作文

大凉山支教作文你能想象自己跑到大凉山去支教的情景吗?我就这么干了,现在想起来,那可真是一段超酷又超有意义的经历。

我刚到那儿的时候,就像个外星球来的人。

那山啊,又高又大,把小村子围得严严实实的,感觉像是个与世隔绝的小天地。

村里的房子呢,有的破破旧旧的,但墙上都画着一些特别有民族特色的图案,花花绿绿的,可好看了。

第一天走进学校,我心里那叫一个紧张。

那些小娃娃们啊,眼睛亮晶晶的,像星星一样看着我。

他们的小脸蛋都黑黝黝的,透着健康的红晕。

我站在讲台上,结结巴巴地做自我介绍,他们就笑,笑得我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不过那笑声可没恶意,就是那种很纯真的笑,一下子就把我和他们的距离拉近了不少。

上课可真是个大挑战。

我本以为我讲的东西他们肯定能听懂,毕竟我在城里也是给学生讲过课的。

可到这儿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

我在黑板上写个数学公式,底下好多小脑袋都是一脸懵。

我就只能换个超级简单、超级直白的方式给他们解释,就像在讲一个超级有趣的故事一样。

比如说,讲加法的时候,我就说:“假如你有两个糖,你妈妈又给你三个糖,那你一共有几个糖呀?”这一下,好多小爪子就举起来了,争着回答问题。

看着他们那积极的样子,我心里可美了。

除了上课,我们还有好多课外活动。

大凉山的自然风光那是没话说,我就带着这些小娃娃们去山上“探险”。

其实就是找个小山坡,带着他们认识认识各种植物啊,动物啊。

我指着一棵草说:“这个叫什么什么草,要是不小心划破手了,可以用它来止血哦。

”小娃娃们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眼睛里满是好奇。

还有一次,我们一起在村子的空地上举办了一个小型的运动会。

别看他们平时没什么正规的体育器材,跑起来、跳起来可一点都不含糊。

那一个个小小的身影,就像充满活力的小旋风。

在大凉山支教的日子里,我也从这些小娃娃身上学到了好多东西。

他们的生活虽然没有城里孩子那么富裕,可是他们特别容易满足。

一个小本子、一支铅笔就能让他们高兴半天。

他们对待小伙伴也是特别真诚,要是有谁没带吃的,大家都会把自己的东西分给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文部分
“希望之翼,展翅凉山”四川支教队实践纪实
1.1千里赴约,春晖凉山支教再起行!
2015年7月11日至7月18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春晖志愿服务队四川分队前往四川凉山进行支教,支教内容涵盖合唱、篮球主题性支教、民风体验等内容,通过课堂教学、、志愿支教、家庭走访、特殊专访、与社会公益人士交流等方式开展支教,针对当地子女设置主题课程,深入麻风村病人家庭感受麻风村子女成长环境,对已走出麻风村子女进行调研,与奋战在改善麻风村工作一线的公益人士学习交流。

大营盘小学,即希望之翼学苑,位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大营盘麻风村。

大营盘小学位于县城北面10公里的大营盘康复村,创建于1986年,全村5个村民小组1084人,由县教育局和卫生局共同创办。

招生范围为该村5个村民小组,是一所主要解决麻风病人子女入学的特殊学校。

实践地在一个麻风村里,麻风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病变在皮肤和周围神经。

临床表现为麻木性皮肤损害,神经粗大,严重者甚至肢端残废。

目前麻风村及麻风康复者面临的问题已由原来的地理隔离转变为文化区隔,麻风村长期处于封闭状态,村里的病人和他们的子女很难有机会接触外界,同时心理也较为封闭,很难融入社会。

他们善良淳朴但也胆怯自卑。

他们对于社会生活以及人际交流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障碍。

从日常生活、身体素质到文化教育、思想性格等方面,他们都处于社会边缘地带,不受社会关注。

春晖2012年起与中华希望之翼服务会开始合作。

自四川凉山大营盘的第一批毕业学子来到青岛即墨职训基地后,春晖志愿服务队便与中华希望之翼服务会保持着更紧密的联系,春晖志愿服务队成立“希望之翼”支教队,每周末前往即墨希望之翼基地给来自四川麻风村的朋友教授英语、计算机等文化课程。

2013年暑假,春晖志愿服务队还与新一期毕业的大营盘朋友共度夏令营,在与四川朋友的相处中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春晖与希望之翼学苑的合作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张平宜作为一名跨越海峡的爱心大使,也一直是一代代春晖志愿者学习的榜样。

2015年7月,我们计划前往四川大营盘支教,走近麻风村孩子的生活,为他们带去春晖人的关爱,帮助他们实现属于自我的梦想。

发扬服务、坚持、团结、进步的春晖精神,践行青年志愿者的社会使命,鼓励广大师生投入到关注麻风村病人及小孩、关爱社会弱势群体的行列中,帮助麻风村小孩建立自信自爱与自主生活的能力。

1.2走进大山,我们准备好了
1.2.1课程准备
支教队总结七年支教历史,创新性提出主题支教模式,针对支教地情况开设篮球班、合唱班,招募专业志愿者并制定课程,积极与台湾希望之翼服务协会教师团队进行沟通,反复修改20次以上,并多次进行试讲。

1.2.2物资准备
支教队的全体队员都做了充足的准备。

在支教前期我们开展了蛋雕义卖、学校募捐、瓶心而动等一系列资金筹集活动并将筹集到的善款全部用于购买支教物资如篮球、排球等一些体育器材及其它折纸、气球等物资,便于后期开展篮球等一系列主题性支教课程。

1.2.3队员培训
前期请中华希望之翼服务协会老师、学校学生工作管理者以及具有支教经验的高年级学生,从支教地基本情况、志愿者基本礼仪、支教敏感问题、大学生短期支教意义深化以及暑期社会实践宣传等多方面进行培训。

并与聊城、铜仁支教队集体进行了支教交流会,同时交流学习。

1.3主题性支教,总有符合你的梦想
1.3.1大海带进大山“,带孩子们观海听涛
“老师,海底世界长什么样子呀?海里有小鱼limo吗?”一群小朋友围绕在春晖志愿服务队志愿者身边好奇地问到。

“海底世界有各种各样的鱼,没关系,老师画给你们看!”
于是,志愿者以脸盆当画笔,筷子做画笔为孩子开始作画。

由于支教对象为大凉山深处麻风村村民后代,对大山外的世界充满好奇却又畏惧,志愿者们充分考虑孩子们的心理需求,把蔚蓝的大海展现给他们,告诉他们外面的世界很美好!今天的的“蓝色海洋”特色主题课程带孩子们走出大山,在蔚蓝的海洋遨游,认识神奇的海洋生物。

志愿者将远从青岛大海边的带来的海星和贝壳展示给孩子们,孩子们争相传阅。

志愿者还给孩子们
1.3.3“温度“支教,我们用艺术温暖你
在支教过程中,志愿者们为孩子们带来第一堂课的是西方音乐欣赏,让孩子们未出大山也能欣赏经典英文歌曲,并将广为流传的英文曲目“take me to your heart”教给孩子们。

志愿者在讲台上深情款款地领唱,孩子们在台下也会积极配合,努力地大声跟唱,歌声里洋溢着满满的温暖,也触动了每一位志愿者的内心。

深情的歌声回荡在山谷之间,也荡漾在每个人的耳畔。

在美术课上,孩子们用志愿者送给他们的彩铅,一笔一画地手绘美丽的向阳花。

老师在课堂上的循循善诱,不仅教会孩子们绘画的技巧,更向孩子们传达了向阳花的美好寓意:永远向着阳光生长。

当生活给你一百个理由哭泣,我们更要用一千个理由去微笑。

经过老师们的讲解,孩子们的脸上无不洋溢着灿烂而又温暖的笑容,大声喊出:“要做向阳花,积极,乐观,向上”的口号。

志愿者们也希望孩子们能拥有阳光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阴霾和苦难,努力寻求幸福。

英文歌曲、美术等艺术类课程的开设不仅丰富充实了孩子们的课堂,为平淡的生活增添乐趣,更培养了孩子们的艺术兴趣,为他们的艺术梦想搭建平台,创造了机会。

志愿者们用心,细心,贴心的教育更让孩子们拥有积极乐观、善纳他人的生活态度。

1.4“野外烤鸡”增进友谊,我们不说再见
支教的最后一天,每个学生团队分发一只鸡(由协会购买),要求带到校外其烤熟并在规定时间前带回,学校不提供烧烤柴火及用具;由学生团队、指导老师(负责一个学生团队的志愿者)协商烤鸡的地点和方法;每一个团队集合完毕,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向校外出发,在野外搜集柴火、自作烤架进行烤鸡;将烤鸡带回,制作成学生和志愿者共度的最后一顿晚餐。

学会了怎样团结合作解决实际问题,也让志愿者体验到大山里生活的不易;志愿者和学生有了更多沟通的时间,双方的友谊得到加强。

十几天的支教很快就结束了,但就像我们特别的晚餐,在所有人的心中留下了永恒的记忆。

此次支教活动,春晖志愿服务队顺利完成了主题支教任务,并得到了当地师生的一致好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