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 燃烧与燃料

合集下载

中考化学燃烧知识点总结

中考化学燃烧知识点总结

中考化学燃烧知识点总结一、燃烧的基本原理1.1 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它源于燃料与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在燃烧过程中,物质的化学键断裂和形成,从而产生新的物质。

同时,燃烧是放热反应,能够释放大量的能量。

1.2 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具备三个条件:燃料、氧气和着火点。

其中,燃料是燃烧的物质,氧气是燃烧的氧化剂,着火点是燃料被点燃的温度。

1.3 燃烧的过程燃烧的过程可分为初燃和持续燃烧两个阶段。

初燃是燃料首次点燃,持续燃烧是在初燃后燃料继续燃烧并释放热量。

二、燃烧的反应类型2.1 完全燃烧完全燃烧是指燃料与氧气充分接触,发生充足氧化反应,产生气体和水。

例如,烃类物质完全燃烧的反应式为:CnHm + (n+m/4)O2 → nCO2 + m/2H2O。

2.2 不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是指燃料与氧气接触不充分,导致氧化反应不完全,产生气体、水和一定量的碳和一氧化碳。

例如,烃类物质不完全燃烧的反应式为:CnHm + (n+m/2)O2 → nCO + (m/2)H2O。

2.3 明火与隐火明火是指燃烧产生的可见光和可见热的过程,如蜡烛的燃烧;而隐火是指燃烧产生的光和热不明显,不易察觉的过程,如气体泄漏导致地下室爆炸。

2.4 奶油燃烧奶油燃烧是指光照射下的燃烧,通常发生在漏油的地方或者食用油、汽油等具有易燃性的液体。

此种燃烧可能会导致火灾,需引起高度重视。

三、燃烧的应用3.1 火焰火焰是燃烧产物燃烧所产生的可见光和可见热。

不同物质燃烧所产生的火焰颜色不同,这是原子或分子在高温下发生辐射激发的结果。

3.2 燃烧的能量利用燃烧产生的热能可以被利用来发电、供暖、照明等。

例如,在发电厂中,燃料的燃烧产生的热能可以转化为电能,用于满足各行业的电力需求。

3.3 工业生产在化工生产、冶炼、矿山等工业领域,都需要燃料的燃烧来提供能量,推动设备运转和生产。

3.4 煤气和油气的利用煤气和油气是利用煤炭和石油燃烧所得到的气体燃料,用于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能量供应。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 课题1《燃料的燃烧》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 课题1《燃料的燃烧》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燃料的燃烧》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初中化学中关于能源利用与开发的重要章节,通过燃料的燃烧引入,使学生理解燃烧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认识不同燃料的燃烧特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为后续学习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奠定基础。

本课内容既是对前面所学化学知识的应用,也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载体。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等,对燃烧现象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

但他们对燃烧的本质、燃烧的条件、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以及不同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等深层次问题还缺乏系统地理解和科学地认识。

此外,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环保意识还需进一步提升。

三、设计思路针对“燃料的燃烧”这一章节的教学设计,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思路:首先,通过展示燃烧现象的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其次,通过对比实验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然后,结合生活实际和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知识的理解;最后,通过总结和反思,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四、教学目标【化学观念】学生能够理解燃烧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科学思维】学生能够掌握不同类型燃料(如固体、液体、气体燃料)的燃烧特性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科学探究与实践】学生能够了解燃烧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原理,以及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科学态度与责任】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五、教学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探究六、教学难点通过燃烧条件推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导入新课(约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如燃气灶点火、汽车尾气排放等),引导学生思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课主题。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知识汇总精讲(解析版)--九年级化学期末考点(鲁教版)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知识汇总精讲(解析版)--九年级化学期末考点(鲁教版)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知识汇总精讲【考点精讲】考点一、燃烧与灭火(1)定义: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2)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 ②可燃物跟氧气充分接触;③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改变;着火点越低,越易燃烧);三者同时具备才可以燃烧。

(3)促进燃烧的方法:①增大氧气的浓度;②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燃烧分类:①充分燃烧:氧气充足;②不充分燃烧:氧气不足。

例如:(1)乙炔:(2)碳:氧气充足,化学方程式:C+O 2CO 2 ;氧气不充足2C+O 22CO ;(CO 中毒:与血红蛋白结合,失去运氧能力)2、灭火原理:破坏燃烧所需的条件,(只要破坏其中一个燃烧条件,就可灭火)。

方法:①隔绝氧气(如沙土覆盖); ②移走可燃物(如关闭煤气阀门); ③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如用水灭火)。

3、爆炸(1)分类:①物理爆炸:如气球吹爆、爆胎、锅炉爆炸等;②化学爆炸:燃放鞭炮、甲烷爆炸等。

(2)化学爆炸的条件:①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爆炸极限; ②遇明火燃烧;③气体体积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膨胀。

典例1 【2020云南】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乙炔 充分燃烧不充分燃烧 条件 氧气充足 氧气不充足现象 蓝色火焰、放热 黄色火焰、放热、浓烈黑烟 生成物 二氧化碳和水 一氧化碳(或炭黑)、水 方程式2C 2H 2+5O 22H 2O+4CO 2 2C 2H 2+3O 22H 2O+4COA.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B.通电的电热毯着火时,用水浇灭C.篝火晚会时,把木柴架空,有利于木柴充分燃烧D.只要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答案】C【解析】A、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应用灯帽盖灭,错误,不符合题意。

B、通电的电热毯着火时,不能用水浇灭,用水浇灭,会有触电的危险,错误,不符合题意。

C、篝火晚会时,把木柴架空,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有利于木柴充分燃烧,正确,符合题意。

初三化学——燃烧及其利用

初三化学——燃烧及其利用

燃烧及其利用知识点梳理燃烧及其利用燃料的燃烧: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灭火的原理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质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燃料的种类化石燃料煤成分:主要含C元素,是混合物形成:古代植物经复杂变化形成的石油成分:主要含C、H元素,是混合物形成:古代动植物遗体形成的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性质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极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化学性质:可燃性用途:清洁能源CH4+2O2点燃CO2+2H2O其它燃料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 C2H5OH C2H5OH+ 3O2点燃2CO2+3H2O氢气:最理想的燃料,优点:资源丰富,放热量多,无污染。

燃料充分燃烧要有足够多的空气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酸雨的危害温室效应对人类的影响一氧化碳及其他气体、烟尘的排放燃烧与能量化学反应都伴随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放热现象:化学反应中放出热量的现象如燃料的燃烧为放热现象吸热现象:化学反应中吸收热量的现象如碳与二氧化碳反应即为吸热现象新能源氢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典型题例】例1:右图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3个对比实验:(1)根据各实验得到相应的燃烧条件有:实验1实验2实验3(2)干粉灭火器的干粉主要成分碳酸氢钠,受热时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在灭火过程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是___________,水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

例2:利用“降温到着火点以下”的原理熄灭蜡烛的是例3: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方法均可用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1)某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 .(2)另一同学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下同) ___________________;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____。

初三化学 燃料及其利用

初三化学 燃料及其利用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一、燃烧及燃烧的条件1通常所说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着火点;2着火点: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因此不能说明降低着火点的方法来灭火,而只能说降温到着火点以下;1由燃烧的条件推理得出灭火的原理: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跟其他物品隔离;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2几种常用灭火器的适用范围泡沫灭火器:用来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而引起的失火;干粉灭火器:除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外,还可用来扑灭石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二氧化碳灭火器:用来扑灭图书馆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使用时,手一定要先握在钢瓶的木柄上,否则会把手冻伤;四、缓慢氧化、自燃、爆炸1缓慢氧化:还原剂与氧化剂发生不发光、不剧烈甚至不易察觉的氧化反应;如铁生锈、食物腐败等都是缓慢氧化;2自燃:有些可燃物堆积在一起,在常温下发生缓慢氧化,产生一定热量,如果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失,就会越积越多,引起物质的温度升高,如果温度达到了这种物质的着火点,不经点火也会自动燃烧起来,从而引发火灾;如:白磷自燃3爆炸:一切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中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高温或撞击就易发生爆炸,家用煤气一旦泄露,千万不要开动电器开关,以免电火花点火发生爆炸;五、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发生急剧燃烧,使气体体积发生迅速膨胀而引起的;提示罐内含有大量空气,鼓气时使塑料瓶中面粉充满金属罐,这是罐内就是空气和面粉的混合物,遇到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就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引起气体体积膨胀;2可燃性气体能发生爆炸外,面粉、煤粉等粉尘也能发生爆炸;3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点拨爆炸化学上其实质是氧化反应;提示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的原因: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注意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习题1.下列图标中,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2.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油锅着火或电器失火,用水浇灭B不用铝制容器长时间泡制糖醋食品C.回收废弃金属,避免资源浪费D启用闲置的地窖前先进行灯火实验3.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发生燃烧B.只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C.把木柴架空,可使木柴更充分接触空气而燃烧得更旺D.用嘴吹蜡烛,蜡烛熄灭是因为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4.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的原理是A. 清除可燃物B.降低酒精的着火点C. 隔绝空气D. 降低温度至酒精的着火点以下5.为防止面粉加工厂发生爆炸,应张贴的标志是6.下列气体混合物,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的是A. H2、C02B. C0、02C. H2、COD. CO、N27.“釜底抽薪”成语中蕴含的灭火原理是A.隔绝空气B.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C.移除可燃物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8.从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室内着火时不急于打开门窗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C.用明火检验燃气是否泄漏D.发生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9.野炊时,小华发现篝火的火焰很小,于是他将木柴架空一些,这样做的目的是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B.升高木柴的温度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D.方便添加木柴10.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木材着火用水浇灭一降低了木材的着火点B.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可燃物C.用扇子扇煤炉,越扇越旺—供给燃烧所需的足够氧气D.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11.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的是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隔绝氧气B.森林灭火时,建立隔离带——隔绝可燃物C.家具起火,用水扑灭——降低温度D.镁条在酒精灯上点燃——提高着火点12.发生火灾时,下列的自救措施正确的是①室内起火时,打开所有的门窗通风②身上着火时,不要乱跑,可就地打滚使火熄灭③人在高层时,迅速跳楼逃脱④撤离时,用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快速撤离A. 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13.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防止事故发生常采用一些安全措施,下列安全措施中正确的是A .油锅中的有着火用锅盖盖灭B .冬天用煤取暖时封闭门窗C .到煤窖中挖煤用火把照明D .厨房内煤气泄漏打开排气扇通风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许多化学反应会放出热量,如:燃烧、镁和盐酸反应等;但也有些化学反应会吸热,如:碳与二氧化碳反应:C+CO 2高温→ 2CO人类生活对能量的利用:(1) 生活燃料的利用,如-做饭、取暖等;(2) 工业染料的利用,如:水泥工业、冶金工业、陶瓷工业等;(3) 航运、航天燃料的利用,如:汽车、轮船、火车、飞机等;(4) 食物在体内发生化学反应放出热量,可维持体温和日常活动所需的能量;二、化石燃料化石燃料的形成,古代生物的遗骸在地下经过漫长年代发生复杂变化形成的,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化石燃料形成的周期非常长;化石燃料都是不再生的能源;1煤煤是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它主要含有碳元素,此外还含有氮、氢、硫、氧等元素,还含有少量的矿物质①煤是混合物,主要含碳元素,还含氢元素和少量氮、硫等元素;②煤作为燃料利用的是碳元素与氧气反应放热;③煤干馏可得煤焦油、煤气、焦炭,这一变化属于化学变化;④煤气主要成分为:H 2、CH 4、CO 等;2石油①石油属于混合物,主要含碳和氢元素;②石油蒸馏可得:溶剂油、汽油、航空煤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沥青;这一变化属于物理变化;③石油蒸馏的原理:利用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加以分离;④石油不能能直接用作燃料,汽油、航空煤油、煤油、柴油是常用的燃料;⑤煤气泄漏会造成人体中毒,使用罐装液化石油气时,不能加热、不能猛烈撞击; 3天然气①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易燃烧;CH 4+2O 2点燃 CO 2+2H 2O①收集甲烷可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②区分H 2、CO 、CH 4:三种气体都具可燃性,可利用其燃烧产物来鉴别;③沼池的底部即为沼气;把植物残体、动植物粪便等放在密闭沼气池中发酵制取;农村可用沼气解决生活用料、照明等问题,提高肥效;三、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1.化石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1空气污染的原因①煤中主要含碳元素,还含有硫和氮元素等;煤燃烧会排放出的有害气体:SO2、二氧化氮等污染物;②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一氧化碳等;③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粉、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形成浮尘;①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汽油或柴油;②汽油或柴油燃烧会产生的有毒气体: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化合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③为减少大气的污染,可采取的措施:改进发动机结构,使燃料燃烧充分;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的排放;禁止没有达到环保标准的汽车上路;使用清洁燃料如压缩天然气CNG、液化石油气LPG;四、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1.酒精的制取学名乙醇,化学式C2H5OH①乙醇由高粱、玉米、薯类等经过发酵、蒸馏得的,属于可再生能源;②性质:无色透明有特殊香味的液体,能与水以任何比例互溶;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量;C2H5OH+302点燃==2CO2+3H20;③用途:用作酒精灯、火锅、内燃机等的染料;它属于可再生能源,在汽油中加入适量酒精作为汽车燃料,可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④乙醇作燃料的优缺点优点:制取成本低,较易贮存;缺点:燃烧时会产生对环境有负面影响的物质;2.氢气①性质:无毒,极易燃烧,燃烧放出大量热量;化学方程式:2H2+O2点燃==2H2O氢气作燃料的优缺点:优点:氢气本身无毒,极易燃烧,燃烧值高,其燃烧产物为水;缺点:氢气的制取成本高和贮存困难;3.能源展望:经常使用的燃料有煤、煤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气、汽油、柴油和酒精等,从资源、环境、经济等方面考虑,这些燃料各自的优缺点:煤、汽油、柴油的成本低,放热高,但污染大;煤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气、酒精等燃料污染小,使用成本高;氢气无污染,但成本高,贮存困难;故相比酒精是较好的燃料,因为它是再生能源;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能源有:太阳能、地热能、核能、风能和潮汐能等;这既能部分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之危机,又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习题鉴别H2、CO及CH4常采用的方法是A.根据燃烧产物的不同B.根据燃烧时火焰的不同C.根据是否能发生爆炸D.根据密度大小我国决定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它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形成的混合燃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是一种改善环境的清洁能源B.燃料中的乙醇可以通过粮食发酵或化工合成等方法制得C.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燃料D.燃烧乙醇汽油可以减少对大气的污染,是因为它不含硫元素和氮元素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A.甲烷、天然气、CH4B.乙醇、酒精、C2H5OHC.甲烷、沼气、CH4D.一氧化碳、煤气、CO通常所说的燃烧、爆炸和缓慢氧化的相同点是A.都有发光、放热现象B.反应都很剧烈C.都是氧化反应D.都要达到着火点下列关于灭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B.木材着火用水泼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扑灭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可燃物D.不慎将酒精洒到桌面燃烧,用湿布覆盖——隔氧又降温下列物质的燃烧产物,不会污染空气的是A.柴油B.氢气C.硫D.煤木材燃烧时,把木材架空一些,目的是A.使热量散失B.使木材着火点降低C.使木材变成易燃物D.使木材与氧气充分接触。

初三化学燃烧的三个条件

初三化学燃烧的三个条件

初三化学燃烧的三个条件燃烧是化学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之一。

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它需要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

这三个条件分别是:燃料、氧气和点火源。

我们来看燃料的条件。

燃料是燃烧反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燃烧反应中能够提供能量的物质。

燃料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常见的有木材、煤炭、汽油等。

燃料的选择要根据实际需要和使用条件来确定,不同的燃料燃烧时产生的能量也有所不同。

在燃烧过程中,燃料会与氧气发生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能和光能。

我们来看氧气的条件。

氧气是燃烧反应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没有氧气就无法进行燃烧反应。

氧气是空气的主要组成部分,占空气体积的约20%。

它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在燃烧反应中,氧气与燃料发生反应,形成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所以,只有当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氧气时,燃料才能充分燃烧。

我们来看点火源的条件。

点火源是燃烧反应发生的触发因素,是启动燃烧反应的关键。

常见的点火源有火柴、打火机、电火花等。

点火源的作用是提供足够的能量,使燃料开始燃烧。

一旦燃料被点燃,它会释放出热能,进而引燃周围的燃料,形成火焰。

火焰是燃烧反应的显著特征,它是燃料氧化的产物,在火焰中,燃料和氧气充分混合,发生快速氧化反应。

总结起来,燃烧反应需要满足三个条件:燃料、氧气和点火源。

燃料是能够提供能量的物质,氧气是燃烧反应的必要因素,点火源是启动燃烧反应的关键。

只有当这三个条件齐备时,燃烧反应才能发生。

燃烧反应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反应,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可以利用燃烧反应来获得热能和光能,推动机械设备的运转,照明和取暖等。

同时,燃烧反应也会产生一些废气和废渣,对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在进行燃烧反应时,我们需要注意安全,合理使用燃料,控制燃烧过程,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了解燃烧反应的三个条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燃烧反应的本质,加深对化学反应的理解。

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四燃料与燃烧》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四燃料与燃烧》教案、教学设计
2.通过展示燃料燃烧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燃料与燃烧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3.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化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燃料的分类与性质:教师详细讲解各种燃料的分类、性质、用途,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燃料的特点。
2.燃烧原理:教师运用动画、实验演示等方法,讲解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等知识点,帮助学生掌握燃烧的基本原理。
3.实验教学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提高实验观察能力。
设想: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设置具有挑战性的实验任务,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
4.结合能源、环保等社会热点问题,设计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设想:组织学生进行燃料与环境问题的调查研究,引导学生关注能源可持续发展,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燃料的分类、燃烧原理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原因,引导学生正确解题。
3.教师挑选部分典型题目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燃料与燃烧的知识点,梳理知识体系。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加强课后复习,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并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提高学科素养。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完成课本上关于燃料与燃烧的相关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特别是燃料的分类、性质、燃烧原理等核心概念。
(二)教学设想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解读课件: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解读课件: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知识点 促进燃烧的方法
使燃料充分燃烧,是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勤俭能源的重要措施。
知识点 促进燃烧的方法
冬天用煤火取暖时,一定要注意室内通风,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如果产生一氧化碳中毒,若是轻微中毒者,应立即撤离中毒环境, 呼吸大量新鲜空气或吸氧;病情严重者,应及时进行人工呼吸并 立即送医院治疗。
知识点 爆炸是如何产生的
知识点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
美国一家公司研制出一种用二氧化碳作溶剂的油漆,克服了 常用尤其给人带来危害的油漆的缺点。二氧化碳是气体,通常不 能作溶剂。他们采用的办法是:在一定温度下增大压力,使二氧化 碳处于气态与液态相互转变的一种状态。这样,就可使其作溶剂 从而使油漆溶解。所用二氧化碳是合成氨厂、炼油厂的副产品, 并不需要制取。使用二氧化碳喷漆,干得快,光泽好,不会产生有毒 污染物。
知识点 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知识点 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常见的污染物及成因
(1)酸雨——大量含硫矿物燃料的燃烧,易污染河流、土壤、腐 蚀金属。 (2)光化学烟雾——汽车尾气,易使人患各种呼吸道疾病。 (3)温室效应——大量矿物燃料燃烧产生的CO2增多,后果是使 地球气候变暖、变旱。
知识点 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酸雨——空中死神:
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溶于 雨水形成酸雨,酸雨具有腐蚀性。
知识点 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全球气候行动峰会在美国旧召开之际,专 注于能源转型资产研究的智库“碳追踪计划”推出了其最新研究 报告。该报告测算,全球的化石能源需求将会在202X~2030年间 见顶并开始降落,而由此带来的资产风险尚未被化石能源行业及其 投资者充分认识。
知识点 灭火的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烧与燃料1、下列物质的燃烧产物,不会污染空气的是( )A.柴油 B.氢气 C.硫 D.煤2、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A.火柴梗接触氧气少B.火柴梗着火点较高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D.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3、为减少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北京市有大量清洁燃料公交车投入运营,其中清洁燃料车CNG的燃料是天然气,CGN的主要成分是() A..氢气B.一氧化碳C.甲烷D.二氧化碳4、宇宙飞船内充满了人造空气,可是宇航员在舱内划燃火柴后,火焰会马上熄灭,这是由于()A.舱内氧气不够B.在失重情况下,空气不对流C.舱内温度过低D.没有达到着火点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燃烧不一定有火焰产生B.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C.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可能会引起爆炸D.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6、我国正在推广使用乙醇汽油。

所谓乙醇汽油就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一般为10:1)混合而成的一种燃料。

下列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B.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可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C.由石油可以制得汽油D.由玉米、高梁发酵可以制得乙醇7、下列关于石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石油是一种可以再生的能源B.石油是混合物,炼制后能得到多种产品C.石油是一种纯净物D.石油燃烧后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8、汽油属于易燃物,敞口放置一瓶汽油,虽然与空气接触,但并未燃烧,这是由于()A.汽油具有挥发性 B.汽油的着火点较低 C.与汽油接触的氧气少 D.周围环境温度低于汽油的着火点9、人类生活需要能量。

下列能量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A.电烫斗通电发出的热量B.电灯通电发出的光C.水电站利用水力产生的电能D.液化石油气燃烧放出的热量10、下列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中,不恰当的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C.电器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D.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等着火11、当天然气发生泄漏时,由于处理不当,常常酿成惨祸。

若室内发生天然气泄漏时,首先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是()A.拨打120求助B.关闭天然气管道阀门C.切断电源D.打开门窗12、木材燃烧时,把木材架空一些,目的是()A.使热量散失B.使木材着火点降低C.使木材变成易燃物D.使木材与氧气充分接触13、大庆开采出来的石油(原油)没有固定的沸点.在分馏塔中给石油加热,不同温度时分别有液体汽化出来,再冷凝分离,这种操作称为分馏.石油分馏可得溶剂油、汽油、煤油、柴油等,由此可判断,石油是( )A.化合物B.纯净物C.单质D.混合物14、学习化学的目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敞口放置的酒精没有燃烧的原因是没有达到酒精的着火点B.家用电器着火时,应先切断电源再灭火C.森林发生火灾时,砍倒树木是为了隔离可燃物D.野炊时,在锅底下多塞些木头、树枝,可以使燃烧更旺15、酒精燃烧与食物腐烂的相同点是( )A.都发光B.都剧烈地产生热量C.都是氧化反应D.都是分解反应16、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的船舱里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航行途中突然草料着火,整个战舰瞬间变为火海。

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草料舱没有氧气B.草料舱通风不好C.草料发生缓慢氧化积累了大量的热D.草料温度达到了草料的着火点17、两同学围绕蜂窝煤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其中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当煤燃烧正旺时将炉门关上,煤层上方发现蓝色火焰。

解释:此时氧气不足而产生的CO在燃烧B.煤燃烧完后煤灰质量比煤的质量轻。

解释:煤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气体逸出C.在煤炉上方放一壶水不能防止CO中毒。

解释:CO难溶于水D.将煤做成蜂窝状就更易燃烧。

解释:蜂窝状的煤与空气接触面积增大18、随着人口的增长,能源需求越来越多,引发人们对未来能源供需及价格的深切关注,并且促使人们寻求石油的替代品。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我们应珍惜化石燃料,因为它们既是燃料,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且不可再生B.在合理使用化石燃料的同时,我们应努力寻求开发新能源C.国家决定推广乙醇汽油的应用,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化合物D.汽车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19、请应用“物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规律,完成下表:物质化学式性质用途(1)CO2用于灭火(2)CO20、(1)煤是一种常用的化石燃料,家庭用煤经过了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以前人们把煤粉加工成略大于乒乓球的球体,后来人们把煤粉加工成圆柱体,并在圆柱体内打上一些孔.请你分析这种变化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煤在燃烧时会产生许多污染物,为了减少煤燃烧时对环境的污染,可设法把煤与水蒸气在较高温度下转化成较洁净的水煤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请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煤气厂常在家用水煤气中特意掺入少量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在一个铁制的坩埚里放人松节油,加热坩埚,松节油燃烧起来,然后把坩埚浸入水槽的水里,不久坩埚里的火焰慢慢熄灭.解释发生的现象?22、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方法均可用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1)某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另一同学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是(填序号,下同)_________;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______________;(3)“化学实验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处理,实验室的安全性和环境质量得到提升,师生的绿色化学和环保意识得到强化。

图甲与图乙所示的实验相比,__________(填“甲”或“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23、随着汽车数量的剧增,解决汽车带来的环境问题已成为汽车行业研究的一项课题。

①报道中提到的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其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福州汽车如果改用天然气作燃料,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汽车最理想的清洁燃料是氢气,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但氢动力汽车目前还不能普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

②为了普及氢动力汽车,科学家仍在不懈努力。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以色列科学家发明了一种用来制氢气的装置,装置中制氢气的原理:硼(B)和水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氢氧化硼[B(OH) 3]和氢气。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屡见不鲜。

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探究燃烧的条件:[设计并进行实验] (如下图)(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点燃。

(2)用镊子分别夹取一个蘸有水、一个没蘸水的小为棉花团,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片刻..。

(3)分别点燃两支小蜡烛,将其中一支蜡烛用玻璃杯罩住。

[分析实验]请帮小明将未完成的实验报告填写完整:实验步骤设计意图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 燃烧与物质的关系可燃物才能燃烧(2) 燃烧与温度的关系没蘸水的小棉团燃烧,蘸水的小棉团不燃烧(3) 玻璃杯内蜡烛熄灭了,玻璃杯外蜡烛仍燃烧[得出结论]燃烧需要三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要使火熄灭通常采用三种方法:清除或使与其他物品隔离;;。

用灯帽盖在酒精灯上使火熄灭,其原因是:。

用力吹蜡烛的火焰使火熄灭,其原因是:。

26、有报道说,使用天然气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有如下好处:(1)可以有效减少空气污染,提高空气质量;(2)可以有效地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3)因为是一种清洁能源,泄露不具有危险性。

你认为上述宣传不合适的有__________(填写序号),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由于近年来国际原油价格不断攀升,国家有关部门2004年10月作出决定,扩大“乙醇汽油”的试点范围。

“乙醇汽油”中的乙醇(化学式为C2H5OH)可用高梁、玉米、薯类为原料,经过发酵蒸馏制得。

同时,由于能源价格的上涨,部分城镇居民的生活方式受到影响,昔日常用的蜂窝煤因价格低廉又受到人们的育睐。

请回答:(1)煤燃烧所产生的空气污染物有(任写一种) ;(2)乙醇是一种绿色能源,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写出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3)为减缓日趋严重的能源危机,请你提出一条具体的合理化建议:。

26、点燃两个高度不同的蜡烛,用一透明无底的可乐瓶将它们罩起来,观察到的现象是先熄灭,原因是,基于同样的原因,在室内发生火灾时会产生不少有害气体,人应该采取姿势迅速逃离火灾区域。

27、酒精灯是中学实验中常用的加热仪器,所用燃料是酒精。

某小组对酒精灯燃烧产生的气体成分进行了探究。

(1)提出问题:酒精燃烧产生的气体中会含有哪些物质?(2)猜想与验证:酒精燃烧后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验证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现的现象是,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气体中还可能含有哪些物质(写一种即可) 。

28、某兴趣小组将大小相同的若干块棉布在五份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溶液中浸透后取出点火,做了“烧不坏的棉布”的实验。

其实验结果如下:实验序号①②③④⑤所用酒精的体积分数95% 65% 55% 15% 5%实验现象酒精烧完棉布烧坏酒精烧完棉布无损酒精烧完棉布无损不燃烧(1)你推测⑤的实验现象是;(2)分析②③“酒精烧完而棉布无损”的原因;(3)实验室里的酒精灯常出现灯内有酒精却点不燃的现象,你认为可能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