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燃料及其应用燃烧和灭火练习题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应用单元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含答案)

2021—2022学年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应用含答案人教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应用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 粮库失火用水浇灭——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可燃物C.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提供充足的氧气D.图书、档案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隔绝氧气2、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氮气B.氢气C.氦气D.二氧化碳3、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金属的锈蚀B.食物的腐败C.酒精的挥发D.动植物的呼吸4、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组成CO和CO2的元素相同,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B.煤既是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所以煤对人类有利而无害C.同种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D.一定条件下,碳和一氧化碳都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都具有氧化性5、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生石灰与水反应B.木炭燃烧C.木炭与二氧化碳反应D.镁与盐酸反应6、如皋是国内首个“联合国氢经济示范城市”。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水可以制氢气B.氢气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会污染环境C.空气中氢气的体积分数为0.94%D.用氢气代替化石燃料会加剧温室效应7、下列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中不正确的是()8、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甲烷B.二氧化碳C.氧气D.氮气9、含硫的煤不完全燃烧时,排放出污染环境的气体是( )A.只有COB.只有SO2C.CO和CO2D.SO2和CO10、下列燃料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石油B.煤C.天然气D.乙醇11、如图所示,科学家提出了一种经济理想的获得氢能源的循环体系。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燃烧热值高,产物无污染B.在此循环中发生了反应:2H2O2H2↑+O2↑C.燃料电池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光照条件下分解水,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寻找合适的催化剂12、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县发生森林大火,火灾夺走了30位救火英雄的生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_第七章_燃料及其利用_7.1_燃烧和灭火_同步测试题(有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_第七章_燃料及其利用_7.1 燃烧和灭火同步测试题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4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42分,)1. 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只有左侧试管中的红磷能燃烧B.只有右侧试管中的白磷能燃烧C.磷燃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D.烧碱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减轻污染2. 月日上午,兰州市城关区一家存放婴儿纸尿裤的仓库发生火灾,迅即赶到的消防官兵用水枪将大火扑灭.关于燃烧与灭火,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从燃烧条件看,纸尿裤属于可燃物B.燃烧产生的大量浓烟对空气会造成污染C.水枪灭火时因为水降低了纸尿裤的着火点D.存放纸尿裤等易燃物时不可堆得过密3. 炒菜时,锅里的油起火,应该采取的最佳灭火措施是()A.端下油锅B.向锅里泼水C.向锅里撒沙子D.盖严锅盖4. 野炊时,小李发现煮饭的火焰很小,他就将木柴架空了一些,他这样做主要是为了()A.降低木柴的着火点B.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C.升高木柴的温度D.方便加入木柴5. 野炊时把柴禾架空一些,以便柴禾燃烧的更旺.其原理是()A.加快柴禾散热的速度B.增加集聚的热量C.降低柴禾的着火点D.增大柴禾与空气的接触面积6. 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小小的烟头引起.烟头在火灾发生中所起的作用是()A.提供可燃物B.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C.提供氧气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7. 在餐厅,服务员将盖子合拢熄灭酒精火锅,该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A.隔绝空气B.降低可燃物着火点C.清除可燃物D.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8. 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放在空气中的木桌椅没有燃烧,是因为木桌椅不是可燃物B.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开挖隔离带,是为了隔离(清除)可燃物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D.居民住房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9. 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钻木取火是因为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B.灭火一定要同时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C.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面积,促进燃烧D.发生火灾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以免空气对流促进火势蔓延10. 从化学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进入小煤窑严禁吸烟B.夜间发现家里液化气泄漏,应立即开灯检查C.炒菜时油锅着火时,可用锅盖灭D.面粉厂,加油站严禁烟火11. 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了防止事故,常采用一些安全措施,下列措施安全的是()A.到溶洞探险打灯火照明B.掏空沼气池前,对沼气池进行灯火试验C.到小煤窖挖煤用火把照明D.厨房内煤气泄漏打开排气扇通风12. “防火胜于救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B.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对于不明原因的火灾,我们宁可让其自生自灭,也不能贸然采取灭火措施D.油库、面粉厂和煤矿的坑道内等场所要严禁烟火,以避免爆炸的发生13. 下列气体混合物,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的是()A.、B.、C.、D.、14. 下列关于灭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B.木材着火用水泼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扑灭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可燃物D.不慎将酒精洒到桌面燃烧,用湿布覆盖–隔氧又降温二、多选题(本题共计 3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9分,)15. 下列物质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氮气B.液化石油气C.天然气D.水蒸气16. 美国科学家于年通过“勇气”号太空车探测出火星大气中含有一种称为硫化羰(化学式为)的物质,已知硫化羰与二氧化碳的结构相似,但能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下列有关硫化羰的说法正确的是()A.硫化羰是氧化物B.相同条件下,硫化羰的密度比空气大C.硫化羰可用作灭火剂D.硫化羰在中完全燃烧生成物是和17. 下列灭火方法不正确的是()A.扑灭森林火灾,设置隔离带B.用水来灭火的原理是利用水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油锅着火,加水扑灭D.液化气管道漏气被引燃,先关闭气阀,再灭火三、填空题(本题共计 3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9分,)18. 家中煤气、天然气泄漏,应该先________ 再________..19. 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和缓慢氧化的相同点是________、都很剧烈、都会发光、都会放热、________.20.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对物质燃烧知识进行了整理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1)木炭燃烧实验:①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完全燃烧的反应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②检验如图集气瓶中木炭燃烧产物的方法是________.(2)对燃烧是否产生火焰的探究:发现问题:木炭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均不产生火焰,而氢气、蜡烛、酒精等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都产生火焰.那么,物质燃烧是否产生火焰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提出假设:.与氧气的浓度有关.与可燃物的状态有关.与燃烧达到的温度和可燃物沸点的相对大小有关整理资料: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并归纳整理如下表:得出结论:通过木炭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均不产生火焰,可以得出假设(填“合理”或“不合理”);②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有关假设的结论是:物质燃烧是否产生火焰与可燃物的状态________必然的联系(填“有”、“没有”);③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有关假设的结论是可燃物燃烧所能达到的温度________可燃物沸点(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时产生火焰,反之则否.四、解答题(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10分,)21. (10分)化石燃料天然气是当今使用的主要燃料之一,天然气管道在第一次通气前要先充满氮气,请解释原因.五、实验探究题(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15 分,共计30分,)22.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1)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能够得出燃烧条件之一是“需要氧气”的现象是什么?(2)为节约能源,使燃料充分燃烧,应考虑哪些因素?(写出一条即可).23. 在燃烧和灭火实验中,我们曾经观察过如图所示的实验.(1)该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的现象对比,说明了燃烧需要________的条件.(2)烧杯中的水在实验中没有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填序号).A.作反应物B.隔绝空气C.升高温度(3)成语“釜底抽薪”体现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_第七章_燃料及其利用_7.1 燃烧和灭火同步测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4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42分)1.【答案】A【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解析】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磷燃烧能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散逸到空气中易造成污染。
初三化学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有答案)1

初三化学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有答案)1一、燃料及其利用选择题1.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放在空气中的木桌椅没有燃烧,是因为木桌椅不是可燃物B.住房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D.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开挖隔离带,是为了将可燃物与火隔离【答案】D【解析】A、置于空气中的木桌椅没有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错误;B、可燃物的着火点是不能降低的,应该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错误;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是隔绝氧气,错误;D、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开挖隔离带,是为了将可燃物与火隔离2.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A.B.C.D.【答案】D【解析】【详解】A、图中标志是易燃物,与燃烧有关,故A错。
B、图中标志是禁止携带火种,与燃烧有关,故B错。
C、图中标志是易燃氧化物,与燃烧有关,故C错。
D、图中标志是节约用水,与燃烧无关,故D正确。
故选D。
3.如图是CO与CuO反应的装置,下列关于图示实验说法正确的是①说明CO具有还原性;②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③说明CO被还原后的产物是CO2;④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⑤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分解反应A.①③④B.①④⑤C.①②④D.全部正确【答案】C【解析】【详解】①氧化铜是黑色固体,铜是红色固体,玻璃管中的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则氧化铜被还原为铜,说明CO具有还原性,此说法正确;②实验中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此说法正确;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生成了二氧化碳,说明CO被氧化后的产物是CO2,此说法错误;④该实验中的尾气处理,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此说法正确;⑤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Cu O+C O Cu+C O2,由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是分解反应,此说法错误。
故选C。
4.小林査阅资料获得有关物质燃烧的新信息:①2Na+Cl2点燃2NaCl②2Mg+CO2点燃2MgO+C,由此形成以下认识,其中错误的是()A.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B.使用二氧化碳灭火有局限性C.反应①是化合反应D.反应①可用于工业生产大量食盐【答案】D【解析】【详解】A、钠能够在氯气中燃烧,镁能够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该选项说法正确;B、镁失火时,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说明使用二氧化碳灭火有局限性,该选项说法正确;C、反应①两种反应物生成一种生成物,属于化合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D、钠在氯气中燃烧能够生成氯化钠,但是不能用于生产食盐,这是因为钠有强烈的腐蚀性,氯气有毒,并且生产成本很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7.1燃烧和灭火练习题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7.1 燃烧和灭火练习题(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7.1 燃烧和灭火练习题(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7.1 燃烧和灭火练习题(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7。
1燃烧和灭火练习题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1.食品腐败是由于细菌或霉菌在潮湿、有氧、适温等条件下大量繁殖地结果.若要抑制食品中菌类的生长,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A. 干燥B。
密封后高温或低温冷藏 C. 用盐腌渍 D. 加浓盐酸2。
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要脚踏实地,才能事业有成;可燃物要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火要虚"的目的是( )A。
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
增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3.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因是( )A.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 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C. 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D。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4。
最近,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制作防火涂料的新工艺.该涂料是用含有淀粉的植物性废料加工成的无色糊状物.发生火灾时,这种涂在房屋楼板表面的涂料就会转变成一种黑色物质,覆盖在楼板表面,起到防火的作用.转变成的黑色物质能防火的原因是()A。
隔绝了氧气B。
可以燃烧 C. 改变了楼板的着火点 D. 清除了可燃物5。
采取正确的措施,能够避免火灾发生或减少灾害损失,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A. 某档案室着火﹣用水基型灭火器B。
【化学】中考化学初中化学《燃料及其利用》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中考化学初中化学《燃料及其利用》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灭火方法中,与“熄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完全相同的是()A.纺织物着火时用水喷淋B.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C.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古籍着火D.森林着火时砍掉旁边的树木形成隔离带【答案】B【解析】【分析】“熄灭酒精灯”是用灯帽盖灭,即隔绝氧气或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
【详解】A、纺织物着火时用水喷淋,是利用的是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的方法,不符合题意;B、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是隔绝氧气或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符合题意;C、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古籍着火,是隔绝空气和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不符合题意;D、扑灭森林火灾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利用的是移走可燃物的方法,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扑灭森林火灾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利用的是移走可燃物的方法;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是隔绝氧气或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
2.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A.玻璃——无机非金属材料 B.有机玻璃——复合材料C.玻璃钢——无机材料 D.棉花——合成纤维【答案】A【解析】A、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正确;B、有机玻璃是一种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错误;C、玻璃钢是由塑料与玻璃纤维复合而成的,属于复合材料,错误;D、棉花属于天然纤维,错误。
故选A。
点睛:通常把材料分成四大类: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和复合材料。
金属材料包括金属单质与合金;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为无机盐,如玻璃、陶瓷等;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复合材料是把多种材料复合在一起得到的一种具有特别性能的材料。
3.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合理的是A.任何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叫燃烧B.物质燃烧一定要点燃C.将煤块粉碎后再燃烧,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充分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灭火的一条途径【答案】C【解析】A、任何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错误;B、物质燃烧不一定要点燃,如有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自然,错误;C、将煤块粉碎,增大了煤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燃烧更充分,正确;D、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无法改变,错误。
【化学】九年级化学《燃料及其利用》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九年级化学《燃料及其利用》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放在空气中的木桌椅没有燃烧,是因为木桌椅不是可燃物B.住房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D.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开挖隔离带,是为了将可燃物与火隔离【答案】D【解析】A、置于空气中的木桌椅没有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错误;B、可燃物的着火点是不能降低的,应该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错误;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是隔绝氧气,错误;D、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开挖隔离带,是为了将可燃物与火隔离2.如图为某一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3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4+O2CO2+H2OC.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数目都改变D.点燃X前,要先检验其纯度,以防止爆炸【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X是甲烷,Y是氧气,Z是二氧化碳,W是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4+2O2点燃CO2+2H2O。
【详解】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2,故A错误;B、反应方程式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该方程式未配平,且缺少反应条件,故B错误;C、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分子的种类改变,分子的数目没有改变,故C错误;D、X是甲烷气体,具有可燃性,在点燃甲烷气体前,要检验其纯度,以防止爆炸,故D正确。
故选D。
3.航天科学技术测得,三氧化二碳(C2O3)是金星大气层的成分之一,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有关三氧化二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C2O3分子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3B.C2O3是氧化物C.C2O3充分燃烧的产物是CO2D.C2O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答案】D【解析】【详解】A、1个C2O3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的,则C2O3分子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3,故选项A正确。
【化学】中考化学《燃料及其利用》专项训练及答案含解析

【化学】中考化学《燃料及其利用》专项训练及答案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蜡烛一吹就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B.炉火越扇越旺是因为增加了可燃物C.在氧气中用小木条引燃铁丝是为了升高铁丝的着火点D.水下保存白磷是为了隔绝氧气防止其自燃【答案】D【解析】【详解】A、用嘴吹灭蜡烛,是由于空气的流动降低了温度,温度降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不是隔绝了空气,错误;B、用扇子扇煤炉时,向煤提供了足够氧气,所以越扇越旺,不是增加了可燃物,错误;C、小木条引燃铁丝是为了升高铁丝的温度,使铁丝的温度达到铁丝的着火点,错误;D、白磷的着火点较低,水下保存白磷是为了隔绝氧气防止其自燃,正确。
故选D。
2.氢氧化镁在温度达到380℃时,能够分解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和水蒸气,将它添加在塑料等易燃性建筑材料中能起阻燃作用。
所以,氢氧化镁是一种新型的阻燃剂。
根据灭火原理你认为氢氧化镁能作阻燃剂的原因是A.氢氧化镁是一种碱B.受热分解的产物能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C.氢氧化镁不溶于水D.可以降低易燃性建筑材料的着火点【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氢氧化镁在温度达到380 ℃时,能够分解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和水蒸气,将它添加在塑料等易燃性建筑材料中能起阻燃作用。
利用了将氧气隔绝的原理灭火。
考点:灭火的原理3.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B.汽油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是因为汽油不是可燃物C.房屋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为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挖隔离带,其目的是隔绝可燃物【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详解】A、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隔绝了空气,故不符合题意;B、汽油是可燃物,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汽油的着火点,故不符合题意;C、可燃物着火点是可燃物自身的性质,是一个固定的值,不会发生变化;消防员用水扑灭火,是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从而达到灭火目的,故不符合题意;D、开挖隔离带可隔离可燃物,从而有效防止森林大火蔓延,故符合题意。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习题新版新人教版及其答案

课题1燃烧和灭火中思维导图 芒IWEI CMOTU|(1) 燃烧:通常说的燃烧指的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如 蜡烛燃烧、木柴燃烧。
(2) 着火点:可燃物着火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着火点。
如白磷的着火点是ArfWV^WMWWVMW^W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C 。
(3) 燃烧的条件① 实验探究② 实验结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a. 可燃物;b •氧气(或空气);c .温度达到着火点。
【例1】用酒精灯加热装有水的纸船,纸船竟然安然无恙,其主要原因是 A. 水能分解 B. 纸不是可燃物 C. 没有和氧气接触D. 温度未达到纸的着火点解析:回答燃烧的问题,一定要紧扣燃烧条件。
纸船是可燃物,在空气中加热,也接触 了氧气,故只能从温度找 原因。
纸船中装了水,加热时,水的温度最高为 100 C,达不到 纸的着火点,故纸船不燃烧。
答案:D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灭火的原 理和方法 清燈呵愜输 犬火方法 亦 1 ---- 1-—*答案:(1)氧气 (2)发光、放热 (3)可燃物(或空气)(7)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8)有限火火加灭火的原 理和方法燃jkk 易燃*易監 權勵的安 e 全知识火火燃姥和灭火⑷氧气(或空气)(5)着火点 (6)隔绝氧气 (9)急剧燃烧 (10)可燃性气体40 C,实验操作氧气热水 白磷现象]分析空气中的白磷燃烧 温度达到着火点且接触氧气空气中的红磷不燃烧温度未达到着火点 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达到着火点,没接触氧气白磷燃烧达到着火点, 接触氧气崖丈:迪甜是押叮撚揄与世发— 生的一型岂的刚烈的氧花昴 ' _■ 燃烧抢件:(3). (4).麻阻达別辺 基础知识培車技能la^/j L H rZWIMHjf JH h鶯」F、f ;% f.;1 •燃烧的条件 簷件;虫、出*温廈达到翌热水 白磷(1) 灭火原理①隔绝氧气(或空气);②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③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应用同步练习1
1)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铁丝,铁丝不能燃烧,而将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后的铁丝,立即插到氧气的集气瓶中能燃烧,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发生下列情况时,你会采取什么方法灭火?
①家用电器线路短路而发生火灾
②炒菜锅中食油起火
③在实验室不慎碰翻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起火
④农村中,稻草堆起火
3)木材起火可以用水扑灭,油起火却不能用水扑灭,这是为什么?
4)对着一支燃着的蜡烛吹气,蜡烛熄灭;而同样对着一支点燃的蚊香吹气,为何就燃烧更旺?
5)将一根火柴划燃后,若将其火柴头朝下放,则能正常燃烧直至燃尽;而将燃着的火柴竖直起来,则会发现火焰慢慢消失,直至熄灭,试根据燃烧的条件来解释其原因。
6)用铜丝编制成一个铜网,将铜网放在蜡烛火焰的上半部位置,烛焰被切断,铜网上方火焰熄灭,下方继续燃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1855年,瑞典人设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盒安全火柴。
现在用的火柴盒外侧一般涂上红磷和玻璃粉,火柴梗的头上由氯酸钾、二氧化锰和三硫化二锑组成的引火药。
划火柴时,火柴头蹭一下盒外侧,由于摩擦生热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产生的火星引燃三硫化二锑,使氯酸钾受热放出氧气,帮助火柴梗燃烧的更旺。
根据以上叙述,回答问题。
(1)下列推断中错误的是()
A.红磷、氯酸钾、三硫化二锑都是可燃物
B.划火柴时的摩擦生热使三硫化二锑达到着火点
C.火柴梗的着火点高于三硫化二锑的着火点
D.三氧化二锑的着火点高于红磷的着火点
(2)试写出火柴、点燃过程中发生的任何3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空气中氧气的浓度不够
2.(1)关闭电源,用干粉灭火剂(2)盖上锅盖(3)迅速用湿抹布掩盖(4)用水扑灭
3.油的密度比水小,因此,燃着的油会浮在水面上而无法与空气隔绝
4.蜡烛着火点较低,吹气能带走热量,使周围温度低于蜡烛的着火点,从而使蜡烛熄灭;而燃烧的蚊香着火点较高,吹气无法使之达到着火点以下,相反,能给蚊香提供更充足的氧气,使之燃烧更旺。
5.当火柴头向上竖直时,无法预热火柴梗,温度就无法达到着火点,因此就逐渐熄灭
6.铜丝的导热性很好,当火焰遇到铜网后,热量迅速被铜丝所散失,所以在火焰上方的就熄灭
7.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