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燃料及其燃烧知识点总结.docx
最新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7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知识点汇总

第7单元知识点汇总一、燃烧和灭火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二、燃料和能量1、三大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
2、两种绿色能源:沼气、乙醇(1)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甲烷的化学式: CH4 (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H4+2O点燃CO2+2H2O (发出蓝色火焰)(2)乙醇 (俗称:酒精, 化学式:C2H5OH)化学性质: 可燃性 C2H5OH+ 3O点燃2CO2+3H2O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乙醇汽油:优点(1)节约石油资源(2)减少汽车尾气(3)促进农业发展(4)乙醇可以再生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放热反应:如所有的燃烧;⑵吸热反应:如一般条件为“高温”的反应4、新能源:氢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1)优点:资源丰富,放热量多,无污染。
(2)需解决问题:①如何大量廉价的制取氢气?②如何安全地运输、贮存氢气?我爸爸告诉我,你现在翻的一页书都是将来要数的一张张钞票,所以不让你学习的人,就是在抢你的财富,不想要的都是傻子。
初三化学 知识点复习 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一燃烧及灭火【注意事项】可燃物由于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称为自燃。
(一些可燃物在空气中会发生缓慢氧化,如果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失,就会越聚越多,如果温度达到其着火点,就会发生自燃)1、词语中蕴藏的化学原理(1)煽风点火、风助火威——未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2)火上浇油、抱薪救火——增加可燃物(3)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4)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清除可燃物)(5)杯水车薪——温度不能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2、电器设备或电器着火时,应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或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能用水或水基型灭火器灭火。
知识点二易燃物与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爆炸包括两种:物理性爆炸(气球爆炸、轮胎爆炸)化学性爆炸(火药爆炸、煤矿瓦斯爆炸、天然气爆炸)知识点三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4,产生蓝色火焰,放出热量实验室制取H2的原理:,H2作为高能清洁原料的原因:(1)H2本身无毒;(2)燃值高;(3)产物为水【巩固练习】1.关于燃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都是化学反应B、都发光C、都是放热反应D、都是化合反应2.下列事故处理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 )A、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扑灭B、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C、厨房天然气管道着火——立即关闭气阀并轻轻开窗通风D、森林着火——在大火蔓延路线前砍掉树木,制造隔离带3.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D )A、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B、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C、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D、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如果楼内有电梯,则迅速使用电梯逃生4.某同学给危险品仓库提供如下温馨提示,你认为错误的是(A )A、危险品着火时,只能用水灭火B、仓库外要有明显的防火警示标志C、仓库与周围建筑物之间要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D、仓库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齐备的消防器材5.下列化学变化中吸收热量的是(D )A、动植物呼吸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C、生石灰与水的反应D、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6.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蕴藏有大量石油和天然气,下列关于石油和天然气的叙述错误的是(B )A、天然气是混合物B、石油是可再生资源C、石油是一种化工燃料D、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7. 家庭用煤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其目的是(D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C、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8. 2017年我国海域可燃冰开采取得重大突破。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汇总
1.燃烧的条件(控制变量法):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缺一不可
2.探究燃烧条件实验,烧杯中热水的作用:隔绝氧气,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探究燃烧的条件:酒精灯放置的位置:两者之间这样做的目的是:受热温度相同
4.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
5.充分燃烧的条件:①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②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6.灭火的原理: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例如:灯帽盖灭酒精灯油锅着火锅盖盖灭酒精灯着火湿抹布盖灭灭火原理都是隔绝氧气(或空气)
森林着火前方树木砍掉(设置隔离带)关闭燃气灶阀门灭火原理都是清除可燃物
高层建筑物着火用高压水枪灭火用嘴吹灭蜡烛灭火原理都是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7.例如:人要实,火要虚,这里面的虚就是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将煤球变为蜂窝煤这一变化目的是: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7.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均属于可再生能源,为混合物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
8.粉尘爆炸实验:鼓入大量空气的目的是:使面粉充满金属罐,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8.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点燃CO2 + 2H2O
9.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点燃2CO2 + 3H2O。
人教版化学燃料和燃烧知识点总结

第八单元:燃烧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Designer :Mr. Liu课题一:燃烧与灭火1、 燃烧的定义: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变化2、 燃烧条件:★(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环境温度要高于着火点)着火点:物质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是固定值,不可改变。
变化的是环境温度。
火柴的着火点比煤炭的着火点要低,容易着火。
物质的着火点各不相同。
同时满足:意味着只要三个条件缺一,就不会造成燃烧,起到灭火的作用。
风吹蜡烛熄灭是因为风带走热量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风吹森林大火,越吹越旺。
是因为带来更多的氧气。
※ “烧不坏的手绢”实验说明:着火燃烧的是手绢中的酒精。
酒精燃烧时产生的热量让手绢上的水蒸发,而水蒸发是个吸热过程,这使得手绢的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故手绢能“安然无恙”。
3、 灭火的方法:⑴清除可燃物或是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如,煤气着火时,要将阀门关闭;森林着火,可设置隔离带;“釜底抽薪”。
⑵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如,盖锅盖来灭油锅中的火;用细沙扑灭实验室中酒精引起的火灾;二氧化碳密度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用二氧化碳来灭火比较常见。
⑶降低环境温度,使之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
如,冷却剂:水、干冰等物质来降温。
火着火点 可燃物 与氧气接触4、加速可燃物的燃烧的方法: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提高氧气的浓度。
带火星的木条放入氧气中能复燃是因为氧气浓度大。
小木条比木块容易燃烧是因为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大。
5、完全燃烧:燃烧快,放热量多,C、H元素转化成CO2和H2O。
(氧气充足)C+ O2 点燃CO2不完全燃烧:燃烧慢,放热少,C、H元素部分生成CO、C等。
(氧气不足)2C+ O2 点燃2CO 6、一氧化碳:无色、无味的剧毒气体。
具有可燃性:2CO+ O2 点燃2CO2。
——大多是由燃料不完全燃烧、汽车尾气、煤气泄露等形成。
中毒机理: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相结合,降低了血红蛋白的载氧能力,使人体缺氧。
7、爆炸:在有限空间内,产生大量气体或气体受热急速膨胀,会形成爆炸。
燃料与燃烧知识点归纳

燃料与燃烧知识点归纳
→CO
2
+ heat
2.增加可燃物的表面积:木条燃烧比木块燃烧快。
3.提高可燃物的温度:用火机点燃纸张。
4.添加助燃剂:酒精灯用酒精作为助燃剂。
注意: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是为了实验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尝试。
同时,安全第一,防火防盗,保护生命财产。
如果发生火灾,应立即拨打火警电话并采取适当的灭火措施。
7. 化石燃料是由古代动植物在地层下经过漫长的、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混合物,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主要有煤、石油和天然气三种。
它们所含元素不同,煤主要含有碳、氢、硫、氧等元素,石油主要含有硫、氧、氮等元素,而天然气主要含有甲烷等元素。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包括化石燃料的燃烧、人、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以及动植物尸体的腐烂。
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它是温室气体之一,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引发海平面上升、极
端气候事件等问题。
因此,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增加植被覆盖,开发绿色能源等都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措施。
九年级燃料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年级燃料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燃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能源,了解燃料是九年级科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燃料以及它们的应用。
下面将对九年级燃料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燃料的种类1.化石燃料: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是地壳中埋藏着的古植物、古动物遗体经过长期作用而形成的。
2.生物质燃料:如木材、秸秆等,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而成的物质。
3.核能燃料:如铀、钚等,是能够通过核裂变或核聚变释放巨大能量的物质。
4.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是能源的可再生来源,对环境影响小。
二、燃烧过程1.点燃温度:不同燃料的点燃温度不同,即开始燃烧的温度。
2.燃烧产物: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包括气体、固体和液体等。
3.助燃剂:在燃烧过程中起到促进燃烧的作用,如氧气、空气等。
4.火焰结构:火焰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局部氧化带、熔融带和可燃物质带。
三、燃料与环境1.燃料燃烧产生废气:燃料燃烧产生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气体和颗粒物质,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
2.燃烧对环境的影响:燃烧产生的废气会导致大气污染,加速气候变化以及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环保燃烧技术:在使用燃料时,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减少燃料的消耗和减少废气的产生,如提高燃烧效率、使用清洁能源等。
四、能源与可持续发展1.能源效率:指能源利用的效果与投入的能源之比,能源效率的提高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
2.可持续发展:指满足当前需求而不影响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方式。
3.节约能源:倡导合理使用能源,通过科技手段减少能源消耗,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五、燃料的利用与开发1.燃料的利用价值:燃料具有很高的能量密度,可以用于发电、加热、燃料汽车等方面。
2.燃料的开发:鼓励开发新型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水能和风能等,以减少对传统燃料的依赖。
六、纠正燃料使用误区1.对燃料的正确认识:认识到燃料的有限性和环境影响,意识到节约能源的重要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利用 知识点总结

课题一燃烧和灭火一、燃烧及燃烧的条件1.实验7-1:在500ml的烧杯中加入3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块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用滤纸吸去表面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①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原因是没有与氧气接触。
②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原因是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③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原因是白磷是可燃物;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④通氧气后水中白磷能燃烧,原因是白磷与氧气接触。
2.定义: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3.燃烧的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不能改变的。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原理:破坏可燃物燃烧的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2.方法:①隔离可燃物。
②隔绝氧气(或空气)。
③降温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以下。
灭火器灭火原理适用范围干粉灭火器利用压缩的CO2吹出干粉(主要含有碳酸氢钠或磷酸铵盐)。
具有流动性好、喷射率高、不腐蚀容器和不易变质等优良性能,除可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外,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CO2灭火器在加压时将液态CO2压缩在小钢瓶中,灭火时再将其喷出,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灭火时不会因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因此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
水基型灭火器产生的泡沫喷射到燃料表面,泡沫层析出的水在燃料表面形成一层水膜,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
泡沫和水膜的双重作用,能快速、高效灭火,可用来扑灭非水溶性可燃性液体,如汽油、柴油等,以及固体材料,如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三、易燃易爆的安全知识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初中化学燃料及其燃烧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燃料及其燃烧知识点总结
一、燃烧的条件
1、燃烧的定义:燃烧通常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
可燃物达到着火点(该物质着火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的温度
可燃物与氧气/空气充分接触
二、
(一)二氧化碳与镁带的反应
反应方程式:2Mg+CO2(点燃→)C+2MgO
现象:继续燃烧,生成白色和黑色固体
结论:具有剧烈发光发热现象的化学反应都是燃烧
(二)金属钠与氯气的反应
反应方程式:2Na+Cl2(点燃→)2NaCl
现象:持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和白烟.
置换反应: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化合物和另一种单质的反应
即A+BC→B+AC
火柴杆竖直之后为何会逐渐熄灭?
答:因为火柴杆的温度会达不到着火点
3、特殊的燃烧
自燃
白磷:少量白磷保存在冷水中(隔绝氧气)
缓慢氧化:积聚热量引发自然(缓慢氧化,不一定引发自燃例如:铁生锈、食物变质、人类衰老、橡胶老化)爆炸:可燃性气体、液体的蒸发或粉尘在空气中(必定有氧气)浓度达到爆炸极限时,点火或遇火星会爆炸H2,CO,CH4,C2H5OH,面粉
二、灭火与防火
1、灭火原理
降低火场温度
隔绝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
[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燃料及其燃烧知识点总结
一、燃烧的条件
1、燃烧的定义:燃烧通常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
可燃物达到着火点(该物质着火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的温度
可燃物与氧气/空气充分接触
二、
(一)二氧化碳与镁带的反应
反应方程式:2Mg+CO2(点燃→)C+2MgO
现象:继续燃烧,生成白色和黑色固体
结论:具有剧烈发光发热现象的化学反应都是燃烧
(二)金属钠与氯气的反应
反应方程式:2Na+Cl2(点燃→)2NaCl
现象:持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和白烟.
置换反应: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化合物和另一种单质的反应
即A+BC→B+AC
火柴杆竖直之后为何会逐渐熄灭?
答:因为火柴杆的温度会达不到着火点
3、特殊的燃烧
自燃
白磷:少量白磷保存在冷水中(隔绝氧气)
缓慢氧化:积聚热量引发自然(缓慢氧化,不一定引发自燃例如:铁生锈、食物变质、人类衰老、橡胶老化)爆炸:可燃性气体、液体的蒸发或粉尘在空气中(必定有氧气)浓度达到爆炸极限时,点火或遇火星会爆炸H2,CO,CH4,C2H5OH,面粉
二、灭火与防火
1、灭火原理
降低火场温度
隔绝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