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公共建筑中央空调及防排烟系统设计分析

合集下载

浅析建筑工程中空调及通风防、排烟系统

浅析建筑工程中空调及通风防、排烟系统
设计 人 员 设 计 的总 面 积 符 合 了规 定 的 要 求 , 但 是在 使 用 的 时候 , 窗 户 打 开 的 面积 却 不 能满 足 要 求 的 标准 , 在 这
2 . 3 防、 排 烟 系统
解决 的措施就是增加机械加压送风的设施 , 只有这样 优先采用局部排风 , 必要时再采取全面排风 ; 优 先 采 用 自然 些情况下, 消 除 建筑 工 程 的安 全 隐 患 。 防、 排 烟系统 , 必要 时再采 用机械 防、 排烟系统 ; 采用 自然防 、 排 才 能保 证 自然 排烟 通 道 的畅 通 ,
施 工 技 术
壤 朝 蜀 蓑
2 0 1 3 年 8月 防排 烟 系 统 的 设计 和 暖 通 空调 的设 计 有 着十 分 密 切 的 联系 ,
优先采用 自然 通风, 必要 时采用机械通 风, 若通风 系统每天
的运 行 时 间 少 于 两 个 小 时 则 可 以不 设 机 械 通 风 系 统 ;要 保 证 拥 下 面 对 常 见 的 几 个 防 排烟 系 统 设 计 的 误 区 进 行 分 析 : 首先 , 对自
2 0l 1 , 1 2 .
3 设 计 中 出现 的 问题 及 解 决方 法
3 . 1 暖通 空调 系统 消 防安全设计 方面 的 问题
在 现 代 化 的 建 筑 工 程施 工 过 程 中 , 特 别 是 在对 高层 建 筑 物进 行施工 时, 暖通 的 管 道纵 横 交 错 , 如 果 消 防安 全 方 面 设 计 的 不够 完善 , 那 么将 会 给 整 个 建 筑工 程 的 使 用 带来 很 大 的安 全 隐 患 。所
但 这 两 种 类 型 的 排 风 机 都 应 有 手 动 和 自动 两 种 开 启 装 置 , 自动 使 系 统 设 计变 得 更 加 完 美 , 使 系 统发 挥 更 加大 的作 用 。 开启装置可采用在消防控 制室遥控或与 自动报警 系统联动 的方

高层建筑中如何能布置暖通防排烟井、风井

高层建筑中如何能布置暖通防排烟井、风井

高层建筑中,和暖通专业相关的井道包括:1、排烟井:除了高层住宅以外,一般高层的公共建筑中如果无法进行自然通风,就必须设置排烟井,排烟井一般应该上下对齐,排烟井面积按以下考虑:a) 办公、酒店建筑的走道排烟,大概需要0.6~0.7平方米的井道;b) 商业建筑的排烟,则排烟井需要1.5平方米左右;c) 地下车库的排烟,排烟井的面积约为所负担的排烟区域面积的2‰以上井道可以合用,合用井道的面积以最大值为基准。

2、补风井:对于进行机械排烟的场所,如果没有与室外直接相通的窗户、门(不包含防火门)、车道等,必须设置补风井,地下二层的车库必须设置补风井,补风井的面积等同于为这一区域服务的排烟井面积的2倍。

3、正压送风井:对于楼梯间、电梯前室等需要按照规范设置正压送风井,楼梯间的正压送风井一般不小于1.2平方米,电梯前室的正压送风井一般不小于0.8平方米,需要注意的是,地下室的楼梯间和地上部分的楼梯间是完全被防火门分隔开的,因此地下室的楼梯间的正压送风井需要单独考虑,按照上海地区的规范,当地下不超过三层,并且地下最低层的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不大于10米,首层有直接开向室外的门或者有不小于1.2平方米的可开启外窗时可以不设置正压送风系统,如果无法满足上述条件,则必须设置不小于1.2平方米的正压送风井,此时如果正压送风机只能放在顶层,则楼梯间内正压送风井就要至少1.8平方米。

4、新风井:高层公共建筑中,如果无法每层吸入新风,就需要设置新风井,新风井面积与其服务区域面积相关,办公酒店建筑,其比值约为万分之六,商业建筑,其比值约为千分之一,如果新风井为多个区域服务,应对其面积进行累加。

5、排风井:高层公共建筑中,如果无法每层水平排出废气(包括卫生间、茶水间、吸烟室的排出物)就需要排风井,排风井面积约为新风井面积的80%1,新风量:人口×卫生标准新风量,重点(人数=密度×面积,面积是根据使用面积统计,而非建筑面积,密度一般为1人/2平米);2,排风量:一般为新风量的70%~80%,还有一种算法是室内压差法,两种计算后综合一下;3,排烟风量:最大60000,按最大防烟分区×120,一般为提升层高,设双速风机,排烟兼排风;4,消防补风:一般兼用新风井,补风量为排烟风量的5~10%排和送是对立的,一般井位设计也是相对的2,排烟排风可共用风井,补风新风共用风井(保证面积足够),如果房间人数已知,新风量按照30m³/人计算;对消防排烟系统和补风量按照排烟量的80%左右计算。

超高层建筑项目暖通空调系统设计分析

超高层建筑项目暖通空调系统设计分析

超高层建筑项目暖通空调系统设计分析摘要: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为了提升土地资源配置效率,越来越多的超高层建筑不断涌现,其内部功能日趋复杂多样。

多联机空调具有自控程度高、灵活性强等特点,被应用于超高层建筑,以满足不同功能的需求。

与常规水系统中央空调相比,多联机外机布置时需要考虑内外机高差、冷媒配管长度衰减等问题,应配合建筑外立面百叶美观度需求。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多联机空调;设计;分析引言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于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作用都十分巨大。

由于设计形式不同,每个建筑也会采用不同的空调设备,因而能耗存在较大差异,但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些建筑在空调系统方面巨大的节能潜力,这就需要在设计时,比较各种方案,做出最优选择。

如果在设计的初期就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仿真模拟,全方位的评估各种设备的能耗量,对于大型公共建筑的设计就会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目前这已经成为改善大型公共建筑的重要法宝。

1概述1.1优化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的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也不断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得到改善。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生活的质量,而不仅仅是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空调的普遍使用对于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有巨大的作用。

但是,在空调的大量使用时也产生了诸多的问题,如电力紧张、能源消耗大等十分尖锐的社会问题。

同时,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问题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节能减排的理念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旋律。

对于暖通空调的节能优化已经是社会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进步,人们日常的办公和生活方式都呈现现代化的特征。

因此,在比较大型的建筑内部,暖通空调系统已经是必不可少的硬件设施之一。

对人们的生活、办公起到了很大影响。

并且随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加快,建筑物日益增多。

但是,随着人们的活动增多,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非常大,人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复杂,严重的会伤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空调系统、通风系统及防排烟系统设计与施工说明

空调系统、通风系统及防排烟系统设计与施工说明

设计与施工说明(一)一。

工程概况:1、本项目位于三亚海棠湾B位10号地,建筑面积108279。

15平方米。

主要分为主体酒店、酒店别墅区及可售别墅区。

2、本设计内容包括空调系统、通风系统及防排烟系统.本次设计范围为酒店地下室后勤区及主楼部分后勤区。

二、主要设计依据: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2005)。

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

4、《海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3-2006).5、建筑条件图6,甲方对设计提出的有关文件。

三、室外空调设计参数:1、夏季空调计算干球温度:35。

1°C,湿球温度:28.1°C。

2、夏季风速为.2.6m/s.3、夏季大气压力:100。

34KPa。

4、冬季不采暖.四、室内通风空调设计参数:1、室内空调系统设计参数见附表一.2、通风换气次数3、冷源系统:a) 空调冷冻水供回水温度:7~12℃。

注:(改为6~12℃。

)b) 空调冷却水供回水温度:32~37℃。

4.排烟量:房间和走道机械排烟量按每小时每平方米面积不小于60立方米计算。

五、空调冷源设计:1.本项目空调计算总冷负荷为6988KW后2.冷冻站设在后勤区负二层,选用3台600RT的水冷式离心机组及1台200RT螺杆式冷水机组。

提供7~12管冷冻水。

机组采用环保型冷媒,如R134a。

冷水机组采用定频式,冷冻水泵及冷却水泵采用变频式。

3.冷却塔放置在室外地坪上。

提供32~37°C冷却水.4.酒店别墅区及可售别墅区采用一拖多联式小型中央空调空调机组。

室外机放置于室外地坪上。

详见别墅部分设计图纸.六、空调水管系统设计:1.本工程采用一次泵变频供水系统;整个项目供水分为二个回路:主楼回路及后勤区回路;每个区集水器回路供水干管上安装热量表,计量各回路的冷量消耗。

石家庄市金融中心大厦空调系统设计说明

石家庄市金融中心大厦空调系统设计说明

石家庄市金融中心大厦空调系统设计说明青岛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金融中心大厦空调系统设计学生姓名:王盛巍指导教师:史自强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11级设备3班2015年6 月8日摘要本文针对石家庄市金融中心大厦中央空调系统进行了设计计算。

根据该建筑物的功能要求和使用特点,分析比较了各种空调方式,确定该建筑物空调系统为风机盘管-新风系统形式。

主要设计内容包括:空调冷负荷的计算;空调系统的划分;冷源的选择;空调末端处理设备的选型;风系统的设计与计算;室内送风方式与气流组织形式的确定;水系统的设计与水力计算;风管系统与水管系统保温层的设计;消声防振设计等。

本文所设计的中央空调系统既能满足热舒适性要求,又最大程度地考虑了建筑节能的需要。

关键词:办公楼,中央空调,风机盘管-新风系统,节能ABSTRACTThe graduation project designs a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forFinancial Central Building in Shijiazhuang City. Based on the functions and the features of the building, several patterns of th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have been analyzed. Eventually, the scheme of the primary air fan coil system is adopted. Then design calculation is carried out. It contains: cooling load calculation, the estimation of system zoning, the selection of refrigeration units, the selection of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s, the design of air duct system, the estimation of air distribution method and the selection of relevant equipments, the design of water system and its resistance analysis, the insulation of air duct plant and chilled water pipes, noise and vibration control, etc. This design aims to a comfortable air-conditioning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meets the energy-saving requirement to a great extent.KEY WORDS: official building,central air conditioning,primary air fancoil system,energy saving目录前言................................................................ - 6 - 第1章.设计资料...................................................... - 7 - 1.1设计题目......................................................... - 7 - 1.2设计范围......................................................... - 7 - 1.3建筑概况......................................................... - 7 - 1.4设计参数......................................................... - 7 - 1.5空调方案………………………………………………………………………………- 8 -1.6冷热源分析……………………………………………………………………………- 8 -第2章.空调房间的冷湿负荷计算....................................... - 10 - 2.1外墙和屋顶传热形成的逐时冷负荷 .................................. - 11 - 2.2 外墙、架空楼板或屋面的传热冷负荷................................ - 11 - 2.3外窗玻璃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 .................................... - 11 - 2.4照明、人体散热引起的冷负荷 ...................................... - 12 - 2.5 设备引起的冷负荷................................................ - 13 - 2.6内围护结构引起的冷负荷 .......................................... - 13 - 2.7新风、渗透引起的冷负荷…………………………………………………………- 14 -第3章.热负荷计算说明............................................... - 15 - 3.1通过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计算 .................................... - 15 - 3.2附加耗热量计算公式 .............................................. - 15 - 3.3通过门窗隙缝的冷风渗透耗热量计算公式............................. - 16 - 3.4外门开启冲入冷风耗热量计算公式 .................................. - 16 - 第4章.空气调节系统................................................. - 17 - 4.1冷、热源........................................................ - 17 - 4.2空调水系统...................................................... - 17 - 4.3空调风系统...................................................... - 17 - 第5章.设备选型..................................................... - 18 - 5.1 风机盘管选型与布置.............................................. - 18 - 5.2空调机组选型计算................................................ - 19 - 5.3 制冷机组选型.................................................... - 21 - 5.4板式换热器选型.................................................. - 22 - 5.5冷却塔选型...................................................... - 22 - 5.6水泵选型........................................................ - 23 - 第6章.防、排烟及通风系统........................................... - 25 - 6.1风道的设计与布置................................................ - 25 - 6.2防排烟设计...................................................... - 25 - 第7章. 空调系统水力计算............................................ - 27 - 7.1空调系统的水力计算………………………………………………………………- 27 -7.2水管系统中的管材及阀门…………………………………………………………- 29 -第8章. 空调系统的消声减震及保温.................................... - 30 - 8.1消声减震措施.................................................... - 30 - 8.2.管道的防腐与保温................................................ - 31 - 总结 ............................................................... - 32 -致谢 ............................................................... - 33 - 参考文献............................................................ - 34 - 附表前言空调制冷技术的诞生是建筑技术的一项重大进步,它标志着人类从被动适应宏观自然气候发展到主动控制建筑微气候,在改造和征服自然的过程的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超高层建筑中基础设施的设计与实施

超高层建筑中基础设施的设计与实施

超高层建筑中基础设施的设计与实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超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大城市中拔地而起。

超高层建筑不仅是城市现代化的象征,更是对建筑技术和基础设施设计的巨大挑战。

在超高层建筑中,基础设施的合理设计与有效实施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功能性和舒适性,是整个建筑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超高层建筑基础设施的特点与挑战超高层建筑由于其高度和规模的特殊性,使得基础设施的设计和实施面临诸多独特的挑战。

首先是垂直交通问题。

在超高层建筑中,大量人员的快速、高效上下通行至关重要。

电梯系统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人流量、楼层分布、运行速度和等候时间等因素。

不仅要确保电梯的数量足够,还要通过合理的分区和调度,减少乘客的等待时间,提高运输效率。

其次是供水和排水系统。

由于高度的增加,水压的问题变得尤为突出。

为了保证高层用户的正常用水,需要采用特殊的增压设备和分区供水方式。

同时,排水系统也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防止污水倒流和管道堵塞。

再者是供电和照明系统。

超高层建筑的用电负荷巨大,对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极高。

需要设计完善的供电网络,配备备用电源和应急供电系统,以确保在突发情况下的电力供应。

照明系统不仅要满足日常的照明需求,还要考虑节能和智能化控制。

另外,空调和通风系统也是一个关键。

超高层建筑内部的热量积聚和空气流通问题较为复杂,需要精心设计的空调系统来维持舒适的室内环境。

同时,通风系统要确保新鲜空气的供应,排除有害气体。

最后,消防安全是重中之重。

超高层建筑火灾的扑救难度大,因此防火设施的设计必须严格遵循相关规范,包括火灾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烟排烟系统等,以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

二、超高层建筑基础设施的设计要点(一)垂直交通设计电梯的选型和配置是垂直交通设计的核心。

要根据建筑的用途、人流量和楼层高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电梯类型,如高速电梯、观光电梯等。

同时,合理划分电梯分区,将建筑分为若干个区域,每个区域设置独立的电梯组,减少电梯的停靠次数,提高运行效率。

空调系统设计流程解析

空调系统设计流程解析

空调系统设计流程解析空调设计主要包含了空气调节系统中的冷剂系统,风系统,水系统。

每个系统在空调系统中都有各自的作用,其设计也各有特点。

1.冷冻水系统主要起着载冷的作用,将冷水机制取的冷水运送至水系统末端,末端将冷冻水与室内空气进行换热,从而实现制冷。

2.冷剂系统是将冷凝器出口侧的高压液体运送至末端,制冷剂在末端经节流器后气化,依靠气化吸热制冷再与室内空气进行换热。

3.风系统是将经过处理的冷空气均匀的送到各区域,为房间降温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空调系统的舒适性。

空调系统设计流程:确定建筑类型及用途→房间冷负荷计算→空调水/冷剂系统设计→空调风系统设计。

根据用途、规模、能源状况、机房面积、初期投入及运行费用、舒适性确定中央空调系统类型。

房间冷负荷计算:通过围护结构得热量及其形成的冷负荷;通过透明围护结构进入的太阳辐射热量;人体散热量;照明散热量;设备、器具、管道、及其他内部热源的散热量;食品和物料的散热量;渗透空气带入的热量;伴随各种散湿过程产生的潜热量。

冷负荷计算:通过围护结构得热量及其形成的冷负荷→通过围护结构得热量及其形成的冷负荷,主要包括楼板及外墙。

可根据传热公式Q=KFΔt г-ε计算出围护结构的逐时负荷。

通过透明围护结构进入的太阳辐射热量→通过外窗进入室内的得热量有瞬变传热得热和日射得热量两部分。

根据传热公式Q=KFΔt г,传热公式Qc=Xg·Xd·Cs·Cn·Jj.г算出围护结构的逐时负荷。

人体散热量→人体散热量与性别、年龄、衣着、劳动强度等有关系。

照明散热量→照明散热量与照明系统的功率有关,灯具的光能主要转化为热能。

设备、器具、管道、及其他内部热源的散热量→试建筑用途,布置等而定。

部分民用建筑空调冷负荷的估算指标水系统设计:水系统可分为冷冻水系统及冷却水系统。

冷冻水系统是直接供应末端实现制冷目的的系统,一般以供水7℃,回水12℃进行设计。

冷冻水系统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末端布置,冷水机组选型,水泵的选型,管道的选型,阀门及附件的配置。

高层建筑防排烟设计措施

高层建筑防排烟设计措施
城 市规 划与建 筑设计
高层 建筑 防排烟设计措施
黄 成 德
【 摘要 】 当高层 建筑发生 火灾时,由于楼道烟 气无 法及 时排 放 出去 ,导致发 生跳楼 求生惨剧以及 窒息身亡 的现 象。基 于此,需要 做好 高层建筑 防 排 烟设计 ,提 高高层 建筑的相 关安全设计 ,切 实保护居 民的人 身安全 。 【 关键 词 】 高层 建筑;防排烟;设计 ;措施 ;安全 ;消防 中 图分 类号 :T U 8 3 4 . 5 + 7 文献 标识 号 :A 文章 编号 :
定的距 离。此种 防排烟方 式投资较 高,设备 比较 复杂 ,要 计算各个 部位 防烟设 计就是 将建筑 由于火 灾产 生 的烟 气控制 在某一 区域, 以此 保 的送风 量,确保其 余压值和 压力差 ,计 算过程较 为复杂 。需要保证 其压 证建筑 的消 防疏散通 道免遭烟 气 的侵 害,进而 确保人 员 的及 时疏散 。排 力要与 人员 的疏散 方 向相 反,也 即确 保楼梯 间比前室大 ,前室要 比走廊 烟则是 及时排 除火灾 发生时产 生 的一 些高温 有害烟气 ,避免有 毒烟气 朝 大,通 常情况 下,楼梯 间 的余压值 要求 为 4 O ~5 0 P a ,前 室 的余压值 为 着 防烟 区域 以外的地 方扩散 ,给 人员疏 散预 留一定 的时间,并 确保人 员 2 5~ 3 0 P a 。并应该在合 用前室与防烟楼梯 间设置独立 的送风系 统,如果 疏 散通 道的安 全性 。防排 烟设计 是 当代 建筑消 防设计 的主要 内容,也 是 设计要求 必须使用 一个送风 系统 ,则 需要在通 向建筑合用 前室 的支 风管 项需 要进行 长期研 究不断发 展的消 防科学技 术。本文 在此背 景下研 究 上 部 位 置 装 置 自动 调 节 压 差 设 备 。 ( 2 )自然 排 烟 方 式 。 自然排 烟 方 式 , 顾 高层建筑防排烟设计措施 。 名思义 ,就 是利用 热压和风压 作动力进 行排烟 的一种方 式。 自然排烟 方 2 . 高层 建筑防排烟设计的方式 式的构造较 为简单 ,不需要安 装一些专 用的排烟 设备,在 发生火灾 时也 高层建 筑防排烟 设计人 员应该秉 着严谨 认真 的科 学工作态 度,在充 不会因为 电源被切 断就受 到影 响无法 启动进行工 作,平常 还可 以用作 换 有着相当高 的经济效益 。 但 自然排烟方式的缺点就是容易受到风向、 分 理解 并掌握 我国现 行的相关 标准规 范的前 提下,合理 、经济地 使用现 气 用, 代 消防 技术 ,进 行全方位 综合考 虑,确 保建筑 防排烟技 术的可 靠性 ,切 温 度等 的影 响 ,基 于此,排烟 效果也不 是很稳定 。同时必须确 保建筑 楼 实提高 高层建筑 的安全 使用系数 。高层 建筑通常 采取 的防排烟 设计分为 梯 的前室 紧挨着外墙 进行 设计 ,否则排 烟会很 困难 ,开启排 烟窗户较 为 艰难 ,而且在 发生火 灾时依 靠人工开启每层楼梯 的排烟 窗户也不太现实, 自然排 烟方式与机械排烟方式 ,下面进行 详细论述。 ( 1 ) 机械 排烟方 式。机 械排烟 方式 ,顾名 思义 ,就 是采 用机械 进行 也容易 引起 盗窃 。最 为重要 的一 点就是这 种方式在 公共建筑 的高度大 于 加 压送风 的方式 ,借助风机 所产 生的压力 差 以及气 体 的流 动方 向对 有毒 5 O米 时 以及居住 建筑的高度 大于 i 0 0米时就 起不到排烟作 用 了,使用 效 烟 气的流 动方 向加 以控制 或者依 靠排烟 管道稀释 烟气 的浓 度或将 烟气排 果不大 ,因此 ,很少在 出现 以上两种情况 的建筑 中使用此种方式 。 出的一种 防烟技 术。机械 排烟方 式的优 点就是可 以进行 灵活布置 ,防烟 3 . 高层建筑防排烟设计 中存在的问题 效果 较好 ,且 不会受 到环境 等条件 的影 响和 限制 。机 械排烟 方式 的缺陷 ( 1 )机械排烟量 的设计不科学 。有 的建筑排烟设计人员在进行防排烟 就是排 烟 的适用范 围 比较 小,且确保 排烟 口必须与 人员疏散 出 口保 持一 系统的设计时 ,因为对 《 高层 民用建筑设计 防火规 范》的理解较为浅薄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层公共建筑中央空调及防排烟系统设计分析
【摘要】本文介绍了高层公共建筑防排烟设计、中央空调系统设计,通风系统设计,制冷制热动力站设计,并介绍了高层建筑中央空调的应用,关注于空调的节能设计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高层公共建筑;中央空调设计
1.设计应用范围
商场、影剧院、酒店等高层公共建筑设计主要包括:中央空调系统设计、防排烟系统设计、设备用房通风设计、制冷制热动力站设计。

2.空调设计计算参数
2.1室内空调设计计算参数
室内空调设计参数:冬季温度控制在16~20℃,夏季温度控制在24~28℃。

2.2空气质量计算参数
中央空调空气质量参数商场、影剧院、酒店、商住的新风
量>20m3/h.人,卫生间的排风量>12次/h,停车场及地下室的排风量>6次/h,送风量>4次/h。

3.通风及防排烟系统设计
3.1加压送风设计
高层公共建筑超过50m,防烟楼梯间及合用前室均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对应的独立前室可不送风。

可根据压差法或门洞风速法计算风量,取其中的大值。

3.2排烟设计
3.2.1地上商场排烟设计
商业系统排烟根据面积大小需考虑划分防烟分区,防烟分区面积不超过500m2,风机排烟量按其负担最大一个防烟分区面积,不小于 120m3/(h.m2)确定。

排烟风机吸风管均设 280°c常闭的防火阀,火灾时自动启动,与排烟风机联锁;补风采用外窗及外门渗透补风。

3.2.2走廊排烟设计
高层建筑中走廊超过20m的且不满足自然通风要求的,需要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排烟量计算方法同商场。

3.2.3地下室通风及排烟设计
地下层如果是车库,可采用诱导方式通风系统,排烟与排风使用同一系统,排风量大于6次/小时,排烟量大于6次/小时,补风量大于排风量的50%以上,防烟分区面积小于2000m2。

地下层作为商场,平时排风为送风的80%~85%,平时送风量为商场的人员密度乘以人员新风量确定,排烟量计算方法同地上商业排烟,消防送风量为排烟量的50%,防烟分区面积小于500m2。

4.空调设计方案
4.1商场空调设计应用方案
商场空调设计通常需要考虑到,面积较大、人员流动量大,需要新风和换气也较大。

商场空调末端采用全空气系统,新风与回风混合处理,并设置电动调节阀,可根据新风焓值自动调节新风、回风
比例。

如果系统出现异常可自动关闭并发出预警信息等。

由于商场建筑面积大,冷负荷大,商场空调的冷热源选择离心式冷水机组和板式换热机组。

水系统使用闭式机械循环系统,并采用落地式膨胀水箱进行稳压。

其中冷冻水泵设置变频,离心机组采用变频式离心机组,使机组在部分负荷运行时,节能效果更好。

4.2影剧院空调设计应用方案
影剧院根据使用时间不同宜独立设置空调系统,空调主机系统采用风冷模块主机系统;空调末端采用全空气系统,新风与回风混合处理,并设置电动调节阀,可根据新风焓值自动调节新风、回风比例,送风方式采用座椅底部送风,并且风口设置风量调节阀,使送风更加均匀。

4.3商住空调设计应用方案
商住空调设计通常需要考虑到,房间分割较小、空调使用时间不规律、温度要求不固定等,并要求单独计量空调使用量。

商住空调设计应用方案采用变制冷剂流量分体式空调系统。

其具有灵活的控制和调节功能,可同时满足制冷和制热的需求。

4.4办公场所空调设计应用方案
办公场所空调设计通常需要考虑到空调面积较大、房间分割较多、空调使用时间统一、人流较大,需要设置通风和换气。

办公场所空调设计应用方案采用风机盘管配合新风空调的方式,这样可以满足各个房间空调的独立和新风的集中处理。

空调系统与新风设计自动控制在休息时间自动停止,工作时间自动开启。

从而做到节能
减排的作用。

空调自控设计有:定时开关设计;温度风速调节设计;空调与风阀联动设计;时间、温度的显示。

设计方案使用螺杆式冷水机组和板式热换机组作为冷热源,采用闭式机械循环系统,膨胀水箱为稳压方式。

5.系统方案及风量的确定
对于房间空间大,人员密集,冷负荷密度大,室内热湿比小的空间,选择一次回风的定风量单风道全空气系统。

为节约能源和投资,只进行单参数的露点送风。

对于房间较小,选择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新风处理到同室内点等焓的状态,然后同风机盘管的送风混合后送入室内。

5.1全空气系统的空气处理过程
举例:全热冷负荷为49.74kw,人体的散发的湿负荷为0.006kg/s (21.64kg/h)。

热湿比49.74kw/0.006kg/s=8290,取送风温差δ
t0x=8.6℃。

则送风温度=26℃-8.6℃=17.4℃。

送、回风点的焓值分别为hs=46.18kj/kg,hn=58.85kj/kg。

焓差12.67kj/kg。

送风量qm=q/hm-ho qm→送风量(kg/s)q-总冷负荷(kw);hm-室内设计温度的焓值;ho-送风温度的焓值。

总送风量qm=49.74kw(冷负荷)/(58.85kj/kg-46.18kj/kg)
=12.67kj/kg(焓差)=3.93kg/s(14148kg/h)(11790m3/h)。

5.2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的空气处理过程
采用新风不负担室内负荷的方式,即将送入室内的新风处理到90%相对湿度的室内等焓点。

例如:计算风机盘管的处理状态和风
量,出现最大负荷,此时参数为:全热1207w,湿负荷304g/h。

取新风量为90m3/h,分析空气处理过程。

室内的热湿比为14293kj/kg,取送风温差为8℃,室内状态点沿热湿比下降到26-8=18℃即为送风状态点s。

hs=48.8kj/kg,焓差10.05kj/kg。

送风量qm=q/hm-ho qm→送风量(kg/s)q-总冷负荷(kw);hm-室内设计温度的焓值;ho-送风温度的焓值。

送风量=1.207kw(冷负荷)/10.05kj/kg焓差=0.12(kg/s)432kg/h (360m3/h)。

风机盘管送风量=总送风量(360m3/h)-新风量(90m3/h)=270m3/h (276kg/h)。

风机盘管空气出口温度为16.8℃,可以处理。

风机盘管的冷量即为房间的冷负荷1.207kw。

6.结语
根据本文所设计的防排烟系统满足规范要求;中央空调系统使用效果良好,智能性,节能性的效果明显,让使用者感到满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