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成立——俞孔坚

合集下载

国际著名景观设计大师及其代表作品赏析

国际著名景观设计大师及其代表作品赏析

国际著名景观设计大师及其代表作品赏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景观设计师的地位越来越受重视,肩负的责任也越来越重,本文搜集2016年国际著名景观设计师及他们的代表作品,供大家参考学习。

【俞孔坚】俞孔坚,1995年获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全国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1997年回国创办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并在北京大学创办两个硕士学位点:景观设计学硕士和风景园林职业硕士。

1998年创办国家甲级规划设计单位——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

出版著作15部,并完成大量城市与景观的设计项目;促成了景观设计师成为国家正式认定的职业,并推动了景观设计学科在中国的确立。

主要成就:2013年主持设计的“迁安三里河绿道”获2013年ASLA荣誉设计奖;2012年主持设计的哈尔滨群力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荣获ASLA专业组,综合设计类杰出奖;这是俞教授的作品第9次获得ASLA年度奖,第二次获得杰出奖;俞孔坚设计的雨水公园获2012全美景观设计杰出奖。

……代表作品:飘浮的花园-黄岩永宁公园、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校园、中山岐江公园、四川都江堰水文化广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等。

【杜昀】杜昀,1988年学成于清华,实践于加拿大安大略省,中国著名滨水景观设计师、国际室内设计协会会员、美国景观建筑协会会员、深圳市规划国土局,专家库成员。

2001年与刘红蕾共同创办“毕路德建筑顾问有限公司”,目前已达200多人的国际知名设计机构。

他成功的整合了规划、建筑、室内及景观各个团队的协调交流和联合设计,堪称设计行业的开拓性创举,在致力于创造一体性设计环境的同时,更保证了项目的完美品质。

主要成就:2015年10月,主持设计的银川艾依河滨水公园”喜获2015“WAN Waterfront滨水设计大奖”;2015年3月,主持设计的银川艾依河滨水公园r荣获首届深圳创意设计七彩奖建筑/空间类优秀奖;2015年1月,主持设计的遂宁五彩滨江景观公园荣获中国“建筑新传媒奖”景观设计大奖;2015年4月,主持设计的宝能丹霞山旅游度假区荣获“美居奖”中国最美旅游度假区;2013年8月,主持设计的阆中市李家坝、杨家坝、林家坝地块城市设计荣获全国人居经典规划金奖;2013年7月,主持设计的南海意库荣获年度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一等奖......代表作品:恒大海花岛商业街景观设计、银川艾依河滨水公园、遂宁五彩缤纷路景观公园、长白山森林温泉项目景观设计、汉中天汉文化公园、阆中市李家坝、杨家坝、凌家坝地块概念规划设计、苍溪杜里坝滨水景观规划等。

景观大师——俞孔坚资料

景观大师——俞孔坚资料

设计思想
根据总体规划的生命细胞 概念和总体景观规划提出了双 螺旋的概念中央水体是主体双 螺旋结构的区域。强调水生态 环境的营造。配置水生——沼 生——湿生——旱生的植物群 落景观。便捷的步行道网络穿 越其中,使人能够充分利用水 际景观从而实现了人与人人与 自然之间的充分配对和交流, 从而使科技人员具有最佳的创 新意境
-----俞孔坚
大师简介——生平
俞孔坚---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教授,博士生导
师 ,美国哈佛大学景观设计与城市规划兼职教授( Visiting Professor),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院长 ,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首席设 计师 。 1963年出生于浙江金华; 1987年获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5年; 1995年获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学位,主攻景观规划和 城市设计; 1995-1997年任职于美国SWA集团。 1998—至今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著名景观设 计师。
道路系统设计
中央水体景观的道路系统设计主要考虑以步行道为主,兼顾临时机动车通行。水体 两侧从南到北用步行道连接,在这两条步行道之间布置两座钢桥加强横向联系。U型 路两侧的非机动车道和中央水体景观中的步行道通过集中绿地中的步行道连接。这样 中央水体景观的道路和全园道路连为一体,形成网状步行系统。主要步行道路宽为3m, 采用花岗岩铺面。


每一个功能体之间以及园区与外界都有用于通道,形成车流、人流、货流和 信息流网络
每个功能区之间以及园区与外界都有隔离的边界,它们既是内与外的界定, 又是联系与交流的界面
思考
• 尊重自然。俞孔坚的设计强调对原有自然生态和植被的尊重,哪怕是 最野的本地草木,也是值得保护和利用的。在爱心广场设计中,同样 有着原始保留的桃林和梨林,所以我认为完全有必要将其保留 • 要使我们系统能正常运行并且内部不发生矛盾,我们应当把握一个先 整体后局部,步步为营的设计步骤,这样我们的系统建立起来才科学 合理 • 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要使我们的系统能正确建立我们应当充分理 解设计对象的归属性并且利用这个归属性让我们的设计具有特异性

对话俞孔坚:梦想城市新桃源

对话俞孔坚:梦想城市新桃源
命。
于 是 ,第 一 次 跟 俞 教 授 的 对 话 ,就 从 “ 战 ”谈 起 … … 挑
记 者 :俞老师 ,您认 为这 个世界 面临许 多挑 战 : 日益加速 的城 市化 过程 ,大量 的世 界性 难题 因它而
生 ;资 源 危 机 ; 全球 化 引起 的 世 界 问题 日益 复 杂 化 ;新 价 值 观 的 冲 击 ; 等 等 。这 些挑 战 , 在 您 看 来 ,跟 城 市 化 都 不 无 关 系?
稻 ,可 种 卑 湿 。 ” 我 们 要 继 续 完 成 的 ,是 大 禹 的 使 命 。
师协会设计大奖杰 出设计奖 ;
投稿信箱 [ 文稿】 e n h na c i a.o I g e n h n @ v p.o u. e gre c i @ h n c r 图片Ir e c i a n i sh nt
俞孔坚
1 9 年 获 哈 佛 大 95
有6 — 0 0 7 %的 中 国 人 口 居 住 到城 市 。我 们 的 大 地 景 观 经 历 着 史 无 前 例 的 巨 变 。
动。
来 见俞教 授前 ,记者读到俞教授 在北京大学建筑与景 观设 计学院成立大会 上一段很动情的讲话 。他 说 , 让建 筑与 景观设计学院在百年北 大校 园内得以登堂入室的答 案只有一个 ,那 就是 我们有一个共 同的使命 ,而 这个使命 源于我们 关于对世界和 中国 人居 环境的忧患 。在俞教授看 来 ,北大的诞生一 开始就是跟我们 民族负 重前行的命运 紧密相联 ,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 会责任感一直是北大 发展的原动力 。我 国当前面临众 多挑 战 , 这就要 求大家 要敢于大 胆探索应 对策 略。他说 ,这就是 成立新 的学 院的 “ 命” ,并且是全 体 中国人的使 使

景观设计大师作品分析

景观设计大师作品分析
四.
总结
设计师简介
俞孔坚,教授,获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并主持创办了北京大学 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和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是北京土人景 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的首席设计师,是中国最大、最早创立的 设计公司之一,他的设计实践遍布世界多个主要城市。俞孔坚教授 获得多项国际重要奖项,曾9度获得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颁发的年度 设计奖,其中2次获得年度杰出奖;3次蝉联世界建筑节全球最佳景 观奖;3个设计获国际建筑奖 ;还曾获得ULI全球杰出奖,2011美国 建筑奖和中国第十届美展金奖等国内外重要奖项.....
俞大师的设计理念
理念:具有现代性和鲜明的中国特色,更富有生态和人文的精神;倡导
生态人文理念。他把城市与景观设计作为“生存的艺术”,倡导白话景观, “反规划”理论, 以及“天地-人-神”和谐的设计理念;总得来说就是土 地生命系统设计。多么地和谐自然啊!
设计手法:和谐,天地人情物的统一。
俞大师的设计理念
场地中的另一个水塔则采用了减 法设计:剥去其水泥的外衣,展示 给人们的是曾经金属钢架的基本结 构--这一设计是对工业建筑的戏 剧化的再现,从而试图更强烈地传 达关于本场所的体验。
【天地】-【人】-【神】----中山岐江公园
绿房子
模数化的工业产品和设计,被用于户外绿篱 的设计,绿房子一些由树篱组成的5×5米模 数化的方格网。围合的树篱,加上头顶的蓝 天和脚下的绿茵,为一对对寻求私密空间的 人们提供了场所。
目录设计师简介设计师理念天地人神中山岐江公园总结专业资料设计师简介俞孔坚教授获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并主持创办了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和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景观设计大师作品分析
------俞孔坚
12级建筑学(1)班 宋红根 20120110030126

景观设计大师介绍及作品分析

景观设计大师介绍及作品分析
1俞孔坚俞孔坚20121210目录目录俞孔坚生平简介俞孔坚生平简介设计思想探析设计思想探析经典作品分析经典作品分析大师简介大师简介生平生平1987年获得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硕士学位1995年获得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学位19951997年任职于美国swa集团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首席设计师大师简介大师简介主要作品主要作品广东中山岐江公园广东中山岐江公园浙江台州黄岩永宁公园秦皇岛汤河公园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校园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天津桥园上海世博后滩公园哈尔滨群力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哈尔滨群力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设计思想探析设计思想探析北林时期北
• 作为学者,俞孔坚明确定义景观设计学的核心和责任:土 地的设计,协调人跟土地的关系;应该放弃小农式园林的 包袱,承担起整个人类生态系统设计的重任。具体包括以 下领域:1.居住社区规划设计。2.城市设计。3.城乡与区 域景观与生态规划。4.自然与文化保护地规划设计。5.旅 游地规划。同时,俞孔坚对中国传统园林文化进行了反思: 景观设计源于我们的生存艺术,但却长期被上层文化忽略, 使人误以为造园就是景观设计的全部内涵,认为只有精雕 细琢的园林才是古典园林的精髓,忽视了平常人的体验。 于是俞孔坚提出“白话景观”和“大脚美学”的概念,让 景观回归到平常,尊重平常人的生活,重新认识土地。
哈尔滨群力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 群力湿地公园:将面临消失的湿地转化为雨洪公园,一 方面解决城市雨洪的排放和滞留,同时利用城市雨洪, 恢复湿地系统,营造出具有多种生态服务的城市生态基 础设施。该项目荣获2012ASLA杰出设计奖。
• 设计面临的难题:
• 此湿地系统处于城市中央,已被孤立,怎样才能让其可持 续发展? • 怎样设计才能为城市提供一个多样化的生态系统? • 最经济可行的办法?

高考作文素材及适用话题

高考作文素材及适用话题

高考作文素材及适用话题(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条据文书、心得体会、文案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opywriting guid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guid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考作文素材及适用话题高考作文素材及适用话题导高考作文是高考试卷上的重头戏,对于同学们来说,写一篇好的作文似乎很难,其实不然,想要写好一篇作文,关键是要有好的立意,新颖的题材,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作文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高考作文素材及适用话题11、致力于“零碳排放”的城市丹麦是人均GDP排名世界前10位的发达国家,首都哥本哈根更是全世界最关注的地方之一。

俞孔坚永宁公园案例分析

俞孔坚永宁公园案例分析

2.营建一个内河湿地
恢复后的堤外生态湿地
2.营建一个内河湿地
内河湿地,具有防洪功能, 同时是乡土物种的栖息地 和优美的游憩地。
2.营建一个内河湿地
内河湿地上的栈桥
3.乡土物种构成的景观基底
当地的乡土茅草作为景观材料, 成为颇受欢迎的自然游憩地
4.水杉方阵——平凡的纪念
水杉是一种非常普遍而不被当地人关注的树种。 在一个自然背景的乡土植被景观之上,将水杉排成 树阵种在一个方台上,给他们一个纪念性的场所, 彰显其高贵典雅。
设计战略
1.保护&恢复河流的自然形态
2. 营建一个内河湿地
3.由大量乡土物种构成的景观基底
4.水杉方阵——平凡的纪念 5.景观盒——最少量的设计
6.延续城市的道路肌理,最便捷地实现公园服务功能
1.恢复自然形态
硬化江段&生态恢复江段的对比
洪水泛滥安全格局分析, 作为公园生态防洪设计的依据
1.恢复自然形态
浙江黄岩永宁公园生态设计园林史课程作业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及城市规划学院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研112班学号1108130211012这是一个关于河流生态恢复重建的案例一个以防洪为单一目的的硬化河道充满生机的现代生态文化的栖息地作者设计时间2002年建设觃模213公顷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颁发的设计荣誉奖获中国建设部颁发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最经济的途径浙江黄岩永宁公园1995年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1997年回国创办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1998年创办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觃划设计研究院促成了景观设计师成为国家正式认定的职业幵推动了景观设计学科在中国的确立设计理念城市与景观设计生存的艺术倡导白话景观反觃划理论大脚革命和大脚美学天地人神和谐的设计理念设计核心思想用现代生态设计理念来形成一个自然的野趣的基底在此基础上体现人文的图基底是大量的粗犷的它因为自然过程而存在图是少量的精致的它因为人的体验对自然服务的接受而存在设计战略1

景观设计界的“土人”

景观设计界的“土人”

殳计界响“土人”)93—1995年任哈佛大学教员:f-大奖.作品在美国十多个城±设计学博士,主攻城市规划日S W A集团景观规划与城市9国出任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观”规划设计研究所。

行街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芑美景观设计荣誉奖:2005年:人专业人士杰出创业奖”‘上E景观奖:雨水公园获2012全文/裘竹如曾采访过俞孔坚的记者牛建宏说过这样一段话:“在这个世界上,诗人有许多,但真正的诗人却很少。

在我看来,真正的诗人有两种,一种是从生命的困境出发,在痛苦的思索中寻找理想的光芒,从而刻写出一篇篇的传世经典,如意大利的但丁以及中国的杜甫;另外一种诗人,是从生存的真实着眼,面对荒谬或无知,发出一种出自良知的呼唤和呐喊,他们不一定写出优美华彩的文章,但他们以一种姿态、一种行为,成就一个诗人的形象。

俞孔坚无疑是属于后一种的。

”的确,俞孔坚这位在国内以至在国际上都享誉盛名的景观设计大师之所以被称为诗人,不仅仅因为他真的会写诗,而是因为他更像一个诗人,一个谱写土地诗歌的写诗者,一个为了土地理想而不懈努力的都市里的——游吟诗人。

而且,只要见过俞孔坚的设计作品的人,都会觉得牛建宏的评价恰如其分。

“追求人与自然、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的和谐,创造人性化的居住场所”,这就是俞孔坚“土人铭”中所要表达的。

在这个“土人理念”下的俞孔坚写出了一篇篇浪漫而激情的诗篇:广东中山粤中船厂改建,以造船厂为主题,保留部分机械设备及厂棚,把一些齿轮、机器甚至铆钉作为道具,四周种上野草,建立一个工业主题公园,唤起人们对英雄主义年代的追忆;四川都江堰水文化广场的规划设计,将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理论相结合,突出了都江堰历史与文脉的“水文化”特色:中关村西区的开发与规划设计中,提出“模块式”的建筑模式,强调建筑本身的组合、改造,力求创造出交流的空间——一个创新的土壤和环境;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的规划设计中,他提出生命细胞的理念,设计一个可持续的湿地环境,滋育着一个个半岛形分布其中的研发功能体:西藏昌都步行街的设计,以藏红色为基调,凝重而明快,体现了西藏的独特文化与现代都市气息的完美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成立——俞孔坚∙作者:佚名来源:景观中国 2010年11月03日浏览: 1179∙俞孔坚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人物简介:俞孔坚先生1995年获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1997年回国创办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

现任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

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规划、城市和景观设计、生态规划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其主持的城市与景观的设计项目多次获得国内外设计大奖,8度获得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设计大奖,其中包括2010年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杰出设计奖(Award of Excellence);两度获得世界建筑节世界最佳景观奖(World’s Best Landscape)(2009,2010);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金奖(2004)。

曾获国家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2003)、首届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杰出创业奖”(2005)。

出版著作17部,发表论文200余篇;促成了景观设计师成为国家正式认定的职业,并推动了景观设计学科在中国的确立。

尊敬的周校长、尊敬的各位来宾,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们:今天,百年燕园秋色正浓,这里,北大学术殿堂里,高朋满座,来自中国和世界的专业领袖们千里迢迢,汇聚于此,在堂堂百年学府里庆祝一个幼小学院的诞生,我的心情非常激动。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在今天得以成立,得益于任彦申和闵维方两位书记,和陈佳洱、许智宏及周其凤三位校长,长达13年的细心呵护和培育;得益于北京大学各个部门众多领导和老师的热情支持和积极推动。

我要代表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的全体师生感谢他们,正是因为有他们不懈的支持和悉心的培育,才使得我们今天能够把建筑与景观设计两个学科发展到今天,并最终整合在一起,成立了一个新的学院,建立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

从第一天开始,北京大学的建筑与景观设计学科的发展,就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

从十年前,我有幸代表北京大学在香港亲手接受陈囯钜校董为北京大学建筑中心的创立捐赠的第一张支票开始,到前天晚上,王和平先生让我讲出其对北大支持的最大数目,这十多年来,北大的建筑与景观设计学科受到许许多多在座和没有在座的人士的关怀和慷慨支持。

我们为此成立了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行业理事会,并聘请胡德平部长担任理事长。

这份名单里的所有人都曾经对学院发展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

在此我代表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北大学子们不会忘记他们。

为使学院的发展与世界接轨,为使学科的发展与世界同步,我们聘请了国际建筑与景观设计学界的学术领袖们,组成了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国际顾问委员会。

其中包括8位国际专家、19位国内院士,来担任我们的学术顾问。

同时我们也成立了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学术委员会,由9位专家和学者构成,不但有本校教授,也聘请校外有丰富的专业经验和学术成果的行业领袖组成。

是什么使来之全国的学界、业界和社会各界的优秀人士能汇集于北京大学,关心和支持北京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的成立?是什么使来之世界的学界领袖能不遗余力地为北京大学的建筑与景观设计学科建设贡献时间与精力?是什么使北京大学的领导和广大师生能不遗余力,历经慢慢探索之后,使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在百年北大校园内得以登堂入室?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有一个共同的使命!而这个使命源于我们关于对世界和中国人居环境的忧患。

我今天的汇报就源于这个主题——“使命”,围绕四个部分展开:历程、忧患、探索、展望。

一、历程北京大学建筑和景观设计学院虽然年幼,却有悠远的历史渊源。

北京大学建筑学科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早在1902年国立京师大学堂初创之际(1898年),建筑学科既已被列为《钦定学堂章程》的重要内容。

1928年,北京大学前身北平大学既已设立建筑系。

此后,北京大学的建筑学科教育或兴或废,与百年国运共历苍桑。

二十世纪末,史无前例的城市大发展,空前紧张的人地关系,亟待相关学科的创新与发展。

为此,北京大学于1997年创办景观设计学中心及继后的景观设计学研究院(2003年),开启了景观设计学科的教育和研究,紧接着于2000年成立建筑学研究中心,恢复建筑学的研究和教育。

又十三个年头过去了,建筑学和景观设计学在北大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为顺应时代要求,遵循学科发展之客观规律,北京大学于2010年5月决定将建筑学与景观设计学进行机构和学科的整合,成立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使学科发展有一个更为健全的平台,已应对世界和中国所共同面临的严峻问题,试图从教育和科研两个方面寻求解决之道。

二、忧患与挑战北大的诞生一开始就与一个民族负重前行的命运紧密相联。

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是北大发展的原动力,过去如此,未来依然如此。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科的发展则尤其如此。

当今中国面临众多挑战,要求我们去探索应对策略,这也正是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的使命。

第一大挑战:史无前例的城市化。

这是全球性的大问题,更是中国五千年来最大的问题。

中国每年有一千五百万人涌入城市,近乎于澳大利亚一个国家的人口总和。

未来的10~15年之内,将有60-70%的中国人口居住到城市。

中国大地景观已近并还将经历史无前例的巨变。

以北京为例,北京在过去30年内,城市的面积扩展了7倍,人口翻了1倍。

中国既有的建筑面积已有400亿平方米,每年还将新建20亿平方米,新建筑面积量占全世界的50%,水泥和建材的消耗量是全世界的50%,这何等巨大的数目,对建筑、城市和景观设计行业是何等巨大的挑战。

在这五千年没有过的城乡环境巨变中,难道还有比重整山河,营造家园更重要的事吗?建筑与景观设计学就是关于山河重整,家园营造的学问与艺术。

建筑史学家们和我们广大从业人员常常以鲁班为祖师爷,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错了!是大禹而非鲁班才是我们这个行业的祖先,他是最早的、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景观规划设计师,也是最伟大的城市和建筑规划设计师,正是他,“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

令益予觽庶稻,可种卑湿。

”我们要继续的是大禹的使命。

第二大挑战:空前紧张的人地关系与资源环境危机:我们现在占有世界22%的人口,却只拥有世界7%的淡水资源,而其中的75%已经收到严重的污染;我们有600多个城市,但有400个城市是缺水的;我们只有世界9%的耕地资源,而五千年的过度开垦,已经使整个中国成为一片棕色土地,生态系统严重破坏,缺乏生机,我们过去50内年已经有50%的湿地消失了。

如何在这样的国土和环境下继续生存下去?这是关于民族生存的大问题。

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国土和生活空间规划与设计,使我们环境和建设得以持续,这是我们面临的第二大挑战。

也正是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的又一重要使命。

第三大挑战:全球化与民族身份问题。

如果资源与环境危机威胁民族生存的话,那么,文化身份决定民族存在的意义。

所谓中国的民族身份或文化认同是中国民族与文化有别于他国而自立于大地的个性和特性;是一个和谐社会的认同基础、是国家的核心情感和象征。

而城市、建筑和景观是民族身份最直接、全面的和最宏大的表征,是民族的身份证。

而在全球化背景下,在过去100多年的社会巨变中,尤其是在过去30多年的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我们旧的文化身份正在消失,而新的文化身份有待建立。

设计和创造新的文化身份,正是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重要的责任和义务。

这个身份是什么?是古典西方的帝国?还是封建的中国古典?或是帝国的现代西方?或是侨眷打扮的异国他乡?我们难道不需要有一个当代的、人文的、更绿色的、民主而科学的、现代文明的中国文化身份吗?我们将以什么样的立场,通过怎样的物质空间的规划设计,在全球化的今天,为13亿人民定义一种当代的民族身份?这是中国建筑和景观设计界,更是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面临的另一巨大挑战和重要使命。

挑战之四:传统价值观的重估与新伦理、新美学和新生活的倡导。

城市、景观和建筑是人们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最宏大的展现;反过来,我们的物质空间孕育着相应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培育着相应的生活方式。

北京大学从来就是、将来也仍然是新美学和新生活方式的倡导者,这也必然成为北大建筑与景观设计学发展的坐标原点。

我把过去30年的城市化称之为“小脚主义城市化”,是旧的美学和旧的价值观指导下造城过程。

中国有非常悠久的、臭名昭著的裹脚历史,中国的城市化对妇女来说就从裹脚开始的。

尽管我们已经放弃裹脚已近一个世纪,但是它的价值观仍然顽固地影响着我们的建筑、景观和城市建设。

看到我们的文化是如何界定“城里”和“乡下”的:我们把丰产稻田、果园和鱼塘当作粗野的乡下——没有品味的、大脚的农村女孩;而相应地,我们毁弃丰产的农田、果园和鱼塘,建造光鲜而娇嫩的草坪、只开花不结果的园艺花卉和养满金鱼的汉白玉水池——当作高品位的、小脚城里的姑娘。

当然,这种小脚文化也不光在中国如此,全世界都有同样的文化,如玛雅的贵族把自己头颅压扁、整成畸形,以有别于普通大众的健康和天然。

千百年来,少数城市贵族们为了有别于“乡巴佬”,定义了所谓的“美”和“品味”,手段是将自然赋予的健康和寻常,变为病态的异常。

城市、景观和建筑则是这种病态的、畸形的所谓贵族文化中的价值观和审美观的最宏大展现。

请看这生机勃勃的桃花源景观,有稻田、鱼塘、果林,一旦进入城市,被营造成城市园林,稻田便消失了,变成了观赏的花卉与草坪;果树不再结果了,只允许开花;虽然鱼塘依然养鱼,只是全都变成了金鱼;丰产的大脚丫子景观,成为不事生产,却需要灌溉、施肥和无止尽的维护才得以维持的、畸形的小脚景观。

再看看我们如何用同样裹脚的艺术来包裹城市,江河大地所有的河道都用水泥进行裁弯取直并栏上大坝,使河流完全失去原有的功能;看看我们的新农村建设中是如何迫不及待地用汉白玉、像北京紫禁城的金水河一样,把天然的溪流硬化成所谓的高雅的城市景观,一条条乡村溪流因此失去了勃勃生机,变成小脚的景观;再看看我们城市中的建筑——那些奇形怪状的所谓标志性建筑,我们就知道建筑师们是如何压扁我们的头颅,来定义我们的城市性和城市化的;更有甚者,我们乐此不彼地扭曲我们的身体——将功能的建筑,变成诡异的雕塑——来展示我们所谓的高雅的城市文化和文明,并为此不惜耗费并不需要耗费的钢材和巨大的维护成本。

当今的中国,小脚城市主义泛滥已成灾害。

正如90年前胡适所批判的文学:“无病呻吟、模仿古人、言之无物”的文学。

对当中国的小脚主义城市、建筑和景观,需要有同样的价值评估。

当年胡适对文学的批判,同样适用于对当代城市、对于建筑、对于景观的批判和重新认识。

而更加糟糕的是,除了小脚主义的审美观外,当代我们又引入了消费主义的价值观,或者叫美国巨物主义价值观,看看我们是如何以巨大的车、巨大的建筑和巨大的城市以及巨大的立交、水坝为自豪的。

如果说20世纪以前的中国,是90%的人口在维持10%的城市贵族和他们的小脚夫人的优雅生活的话,那么今天,当100%的中国人为有一个同样的城里贵族梦想而奋斗时,生存危机便再一次降临,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资源维持这种小脚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