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测定的主要方法

合集下载

作业测定的四种方法

作业测定的四种方法

作业测定的四种方法
作业测定是教育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测定学生的作业质量,可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指导教学。

作业测定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四种:
1. 量化分析法:指根据作业的数量、质量以及完成时间等指标,对学生的作业进行量化分析,从而得出一个综合评价结果。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但是不能深入分析每一个学生的具体问题。

2. 参照标准法:指根据事先设定好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作业
进行评估。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教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但是需要事先设定好评价标准,并且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

3. 对比分析法:指将学生的作业与其他同学的作业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一个综合评价结果。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相对表现,但是不能深入分析每一个学生的具体问题。

4. 自我评价法:指让学生自己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评价,从而帮
助他们深入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且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且提出解决方案,但是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和引导。

- 1 -。

作业测定

作业测定
• 提供估算标价、销售价格和交货合同的基础资料。
• 确定机器利用率指标和劳动定额,并可作为制定奖励办法的基础。
• 提供劳动成本管理的资料。
2、作业测定的主要方法及应用
一、作业测定的主要方法及特点
作业测定的主要方法有: ★ 1. 时间研究(秒表时间研究) ★ 2. 工作抽样 ★ 3. 预定时间标准法 ★ 4. 标准资料法 二、作业测定的方法和应用 ★ 1. 作业测定的阶次(层次) ★ 制定标准时间时,应首先决定研究工作的阶次,工作阶次通常分成
制造该产品所 需最小时间
A
因设计发生的 无效时间
B
因计划不当发 生的无效时间
C
因管理不当发 生的无效时间
无效时间
1、作业测定的定义和目的
三、作业测定的应用
• 比较各种方法的效果,在相同条件下,工时最短的方法是最理想的方 法。
• 平衡作业组成员之间的工作量。
• 决定每个作业人员能操纵的机器台数。
• 提供编制生产计划和生产进程的基础资料,包括执行工作方案和利用 现有生产能力所需要的设备劳力。
三、时间研究的步骤
★ 1. 第一步骤:收集资料 ★(1)能迅速识别研究内容的资料; ★(2)能正确识别制造的产品或零件的资料; ★(3)能正确识别制造程序、方法、工厂或机器的资料; ★(4)能识别操作者的资料;
4、时间研究的概述
★(5)研究的期间; ★(6)有关工作环境的资料 温度、湿度、照明、噪声以及其它影响
5、标准时间的制定
二、标准时间(Standard Time)的设定
★ A. 对观测时间进行评比求得正常作业时间 ★ B. 对正常作业时间进行宽放,求得标准时间。 公式如下:
★ 标准时间=正常作业时间 × (1+宽放率) =观测时间×评比系数×(1+宽放率)

《作业测定》课件

《作业测定》课件

某服务行业的作业测定应用
总结词
该服务行业通过作业测定,提高了服务质量 ,增加了客户满意度。
详细描述
该服务行业在进行作业测定的过程中,对服 务流程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优化。通过对服 务人员的操作进行规范和标准化,提高了服 务质量和效率。同时,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 和服务流程设计,满足了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进一步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模特法
总结词
模拟、经验、标准化
详细描述
模特法是通过模拟操作过程来制定作业标准时间的方法。这种方法需要预先设定标准的操作程序和动 作,并由模特进行模拟操作,然后根据模特的操作情况制定出标准时间。模特法适用于手工操作较多 的作业,能够提供较为准确的作业标准时间。
03
作业测定的应用领 域
制造业
生产流程优化
某物流公司的作业测定优化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该物流公司通过作业测定,优化了运输和仓储环节,提高 了物流效率。
该物流公司在进行作业测定的过程中,对运输和仓储环节 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优化。通过对路线进行合理规划、选 择合适的运输方式、提高仓储管理效率等措施,有效缩短 了物流时间,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整体运营效率。同 时,通过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 ,确保了物流服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对作业过程 进行系统研究,以优化作业流程、提 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为目标。
作业分析
对作业过程中的各个动作进行分解和 分析,找出最优的操作方法,以提高 作业效率和降低成本。Leabharlann 目的0102
03
04
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作业测定和优化,可以减 少无效操作和等待时间,提高
生产效率。

[工学]第六章作业测定

[工学]第六章作业测定

第五章作业测定第一节作业测定的意义与方法第二节秒表时间研究第三节M OD法一、作业测定的概念国际劳工组织的工作研究专家为作业测定下的定义是:作业测定(工作衡量)是运用各种技术来确定合格工人按规定的作业标准,完成某项工作所需的时间作业标准,完成某项工作所需的时间。

第一节作业测定的意义与方法第一节作业测定的意义与方法一、作业测定的概念合格工人的定义为:“一个合格工人必须具备必要的身体素质、智力水平和教育程度,并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使他所从事的工作在安全、质量和数量方面都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

”第一节作业测定的意义与方法一、作业测定的概念●制定作业标准时间的方法n经验判断法(估工)n历史记录法(统计分析法)n作业测定法其中作业测定法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3.作业测定法它是在方法研究基础上,对生产时间、辅助时间等加以分析研究,以求减少或避免出现在制造业中的无效时间及制定标准时间而进行的测定工作。

即直接或间接观测工作者的操作记录工时,并加上评比和宽放,或利用事先分析好的时间标准加以合成,而得标准时间。

作业测定法是目前制定作业时间和劳动定额的最有效的方法二、作业测定的方法与技术●用作业测定方法制定标准时间的程序n作业标准化n测定的准备n选定测定方法n实施观测,求“观测时间”。

n对“观测时间”加以评定,得出“正常时间”n对“正常时间”加以宽放,得出“标准时间”。

n标准时间的修正第六章决策与简明工程决策方法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简明决策方法1.确定型决策方法•(1)线性规划法•线性规则是指在满足一组已知的线性等式或不等式的约束条件下,如何使决策目标最优,即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的方法。

•例4.1:某企业生产A、B两种产品,已知生产单位A产品需用钢材9k g,水泥4k g,劳动力3个,净产值700元;生产单位B产品需用钢材4k g,水泥5k g,劳动力10个,净产值1200元。

该企业有钢材360k g,水泥200k g,劳动力300个,问A、B各生产多少才能使企业净产值最大?•解:设A产品产量为X1,B产品产量为X2,则有:•9X1﹢4X2≤360•4X1﹢5X2≤200•3X1﹢10X2≤300•X1,X2≥0•目标函数是:m a x F(X1,X2)=700X1﹢1200X2•求解得:X1=20,X2=24,最大净产值为42800元。

基础工业工程作业测定

基础工业工程作业测定

基础工业工程作业测定引言基础工业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工程学科,主要研究生产组织与管理、工厂布置与设计、工作测量与工作设计、工业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在基础工业工程的学习中,作业测定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对作业进行测定和分析,可以提高作业效率和工人的工作环境,从而达到提高生产效益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基础工业工程作业测定的概念、方法、步骤和作用,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解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作业测定的知识。

一、作业测定的概念和意义1.1 概念作业测定是指通过观察和测量,对作业过程中的各个要素进行评估和分析的方法。

它可以测定工作对象的特征和要求,例如工作负荷、作业环境、人机交互等,从而为改进作业提供依据和指导。

1.2 意义作业测定在基础工业工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通过测定和分析工作过程,可以确定合理的作业标准,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

•可以评估和改善作业环境,保障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帮助设计合理的工作交接和组织安排,提高生产效率。

•为激励员工、评估工作绩效和进行工资分配提供依据。

二、作业测定的方法和步骤2.1 方法作业测定主要采用直接观察法、时间测量法和工作抽样法等方法。

其中,直接观察法是最常用的方法,通过观察和记录工作过程中的各个要素,了解工作负荷、作业环境等情况;时间测量法是通过测量工作过程中的时间消耗,分析作业效率和工作负荷;工作抽样法是通过抽样观察工作过程,对工作的各个要素进行评估和分析。

2.2 步骤作业测定的一般步骤包括:1.确定测定的目标和范围,明确需要测定的工作要素和指标。

2.对工作过程进行观察和记录,包括工作环境、工作对象、工作动作等。

3.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计算工作负荷、作业时间等指标。

4.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优化作业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5.实施改进措施,监控和评估改进效果。

三、作业测定的作用与案例解析3.1 作用作业测定在基础工业工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以下目标:1.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通过测定和分析作业过程,确定合理的作业标准和方法,优化工作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作业测定

作业测定

作业测定的方法国际劳工组织的工作研究专家为作业测定下的定义是:作业测定是运用各种技术来确定合格工人按规定的作业标准,完成某项工作所需的时间。

作业测定的阶次可以分为:(1)第一阶次:动作——人的基本动作测定的最小工作阶次。

例如:伸手,握取等。

(2)第二阶次:单元——由几个连续动作集合而成。

例如:伸手抓取材料,放置零件等。

(3)第三阶次:作业——通常由两、三个操作集合而成。

(4)第四阶次:制程——指为进行某种活动所必须的作业串联。

作业测定的主要方法包括时间研究法(秒表时间研究)、工作抽样法、预定时间标准法(模特法)、标准资料法、历史资料法。

它们的划分层次如下图:时间研究法(秒表测时法)工作抽样法预定时间标准法(PTS)标准资料法 作业测定MTM 法 WF 法 简易WF 法MOD 法下面分别介绍五种方法的定义、原理、使用条件和实施过程。

一.时间研究法1.定义时间研究法也称为秒表时间研究,是以秒表为主要计时工具,通过对工序作业时间的直接测定,并经过工时评定和工时宽放,制定标准时间的方法。

2.原理秒表时间研究是利用秒表,在一段时间,对作业的执行情况直接的连续观测,把工作时间以及与标准概念(如正常速度)相比较的对执行情况的估价等数据,一起记录下来给予一个评比值,并加上一定的宽放值,最后确定出该项作业的时间标准。

3.使用条件秒表时间研究主要用于对重复进行的操作寻求标准时间。

重复作业是指具有重复循环型式的作业,重复循环期间持续的时间,大大超过抽样或观察所需要的时间。

当作业具有单独的重复循环,分循环或有限的几种循环时,可以用秒表时间研究法。

适用于手工作业、机械作业等场合。

作业人数多的场合不太适宜,这时可以采用影片法摄录下来后再仔细研究。

4.实施步骤1)、选择观测对象和搜集相关资料;2)、划分操作单元;3)、测时,即记录观测时间,剔除异常值,确定观测次数,补充测时,计算各操作单元工时的平均值;4)、效率评比,即通过对被观测者的作业操作速度正常性的判断,进行调整,计算正常作业时间;5)、进行宽放,考虑到个人生理等需要,在计算的正常作业时间基础上进行放宽调整(按一定的百分数放宽);6)、确定标准作业时间—定额时间。

基础IE之作业测定

基础IE之作业测定
标准资料法
作业测定建立在方法研究的基础之上: 方法研究通过对现有工作方法和工艺过程进行系
统的调查研究和严格的考查及开发,改进现有的 工作方法或制定新的工作方法,以减少产品生产 的工作量或简化生产工艺过程。 作业测定用来衡量改进后的实施效果,而工作方 法的合理化与标准化的又是进行作业测定的基础。
劳动定额应根据本企业正常的生产技 术条件,使: 大多数工人经过努力都能达到; 部分先进工人可以超出; 少数工人经过努力可以达到或接近 平均先进水平。
2.2.5、标准时间与工时定额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1、工时定额的侧重点是“规定一个额度”,所以即使同一作业,由于用途不同, 可能有不同量值的定额值。工时定额不能称为标准时间。 2、标准时间的侧重点在于找出规定条件下,按标准的操作方法进行工作时所消 耗的时间,它对应于某一标准作业只有一个唯一的量值。
目录
一、什么是作业测定 1.1、作业测定的定义 1.2、作业测定和方法研究的关系
二、为什么要进行作业测定方法 2.1、作业测定的目的 2.2、劳动定额的相关概念 2.3、标准时间的相关概念 2.4、工时消耗的相关概念
三、作业测定方法 3.1、作业测定方法概述 3.2、秒表测时法 3.3、工作抽样法 3.4、预定时间标准法(PTS) 3.5、标准资料法
(1)作业测定是正确设计和合理改善作业系统的依据。
*可以通过作业测定来判断作业方法的优劣;
*可以排除或减少无效时间。
(2)作业测定用于管理工作,可以正确核算企业生产工作量,作为编制 计划、合理安排生产进度、计算操作人员的需要量、调整劳动组织等的 依据;可以正确计算劳动消耗,作为计算产品成本和计件工资等的重要 依据。
二、为什么要进行作业测定方法 2.1、作业测定的目的 2.2、劳动定额的相关概念 2.3、标准时间的相关概念 2.4、工时消耗的相关概念

作业测定的主要方法

作业测定的主要方法

作业测定的主要方法作业测定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评估方法,通过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测量和分析,从而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和学习能力的评估。

作业测定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1.定性评价法:这种方法主要通过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整体性和综合性的评价,从而得出学生的学习成绩。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开放性的作业和创造性的任务,在评价过程中需要考虑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考过程和表达能力。

2.定量评价法:这种方法通过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对错判断和评分,从而得出学生的学习成绩。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具体化和有明确答案的作业,如数学题、语法题等。

在评价过程中可以使用统计分析方法,比如平均分、百分比等。

3.对比评价法:这种方法主要通过对学生之间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比较,从而得到相对评价的结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可以进行对比的作业,如班级内部或学校内部的作业比较。

在评价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分析学生之间的差异和优势。

4.动态评价法:这种方法主要通过对学生在作业中表现出的学习动态进行评价,从而得出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需要连续跟进学生学习情况的作业,如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

在评价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5.自我评价法:这种方法主要通过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评价,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的作业,如写作、实验等。

在评价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和评价自己的作品。

以上是作业测定的一些主要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情境和目的,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评价需求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作业测定。

同时,在评价过程中应注意公正、客观、综合的原则,注重对学生的激励和指导,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秒表时间研究
1.剔除异常值
异常值是指某单元的时间由于外来因素的影响, 而超出正常范围。
剔除异常值 ——三倍标准差法
操作单元观测所得时间为:X1, X 2 , X 3 ,..., X n
则平均值为
n
Xi
X i1 n
剔除异常值
秒表时间研究
标准偏差为
n
2
Xi X
i1
n
正常值为 X 3之内的数值,超过者即为异常值 。
学习目标
秒表时间研究概念、特点、对象、工具、步骤 秒表时间研究作业分析、观测次数、测时方法 作业评定与计算正常时间 案例研究——知识运用与实例分析
重点
秒表时间研究过程中观测次数、评比和宽 放的确定。
秒表时间研究
7.1 秒表时间研究概述
7.1.1 秒表时间研究的含义 7.1.2 秒表时间研究的特点 7.1.3 秒表时间研究的对象 7.1.4 秒表时间研究的工具
秒表时间研究
秒表时间研究的工具
秒表
a)10进分计秒表
b)10进时计秒表
秒表时间研究
秒表时间研究的工具
记录板
秒表时间研究
秒表时间研究的工具
时间研究表是指记录、汇总与分析时间研 究观测数据的各种表格,
如时间研究记录表(用于现场观测)、时间研 究汇总表、时间研究分析表(用于办公室)。
几种时间研究表也可以合成为一张表。
9 2.970 15 3.472 21 3.778
4
2.059 10 3.078 16 3.532 22 3.819
5
2.326 11 3.173 17 3.588 23 3.858
6
2.534 12 3.258 18 3.640 24 3.895
7
2.704 13 3.336 19 3.689 25 3.931
剔除异常值
秒表时间研究
例7-4某一操作单元,观测21次,其中漏记一次,其余
20次观测数据如下:20、20、21、20、22、20、19、24
、20、22、19、19、21、20、28、21、M、20、20、22
、20 ,试剔除异常值。

n
X i1 Xi 418 20.9
n 20
n
( X i X )2
5)手松开旋钮
6)返回椅子旁
7)坐下
8)就座
秒表时间研究
3确定观测次数
秒表时间研究这样的抽样观测,需要有足够的样本容 量(观测次数)。样本愈大,得到的结果愈准确; 样本过大, 耗时费力。
几种常用的方法
(1)误差界限法。 要点:对某操作单元试观测若干次求观测值的平均
数与标准差,再按允许的误差界限求应观测的次数。
• (4)出现例外单元,在相应栏内做上记号,并记录影响时 间。
测时
秒表时间研究
连续记时法





外来单元
周 程
RTRTRT R
T R T 符号 R T
说明
1 13 13 27 14 53 26 ×
65
A 286 33 更换皮带
253
2 84 19 104 20 27 23 39 12 /
B 425 31 更换并调整螺丝 394
(3)累计测时法 用两个或三个秒表联动测时。 两表联动,把两表用一联动机构连结。观测时,在一
个操作单元结束时,操作联动机构,停一个表,起动另 一个表。通过两表交替读数获得每个单元的时间。
• (4)周程测时法 也称为差值测时法。

作业单元小且周期短时,记录时间很难准确,采用从周
程每次去掉一个单元的办法来测时。
(1)连续测时法。在整个研究持续时间内,秒表不停 ,观测者将每个操作单元的终点时间读出,记录在表格 内, 研究结束后,将相邻两个操作单元的终点时间相减 ,即得到操作单元实际持续时间。幻灯片 35
测时
秒表时间研究
(2)归零测时法 在观测过程中,每一个操作单元结 束,即按停秒表,读表,将秒表快速回零,在下一个操 作单元开始时重新启动。
● 作业测定的主要方法
作业测定
直接法
秒表测时法 工作抽样法
预定时间标准法(PTS) 合成法 标准资料法
MTM法 WF法 简易WF法 MOD法
第七章 秒表时间研究
”(Direct Time Study—Intensive Samplings ,简称DTSIS)
基础工业工程
第七章 秒表时间研究
7.1 秒表时间研究概述 7.2 秒表时间研究操作过程 7.3 常用的几种评定方法 7.4 作业评定的应用
i 1
40 310 3.078 66
2
34.89
35
(次)
同理, n2 39 次, n3 11 次,n4 2 次, n5 3 次 观测次数选5个单元中观测次数最大的,即第二单元的观 测次数(39次)作为总观测次数。
秒表时间研究
确定观测次数
(3)通过作业周期确定观测次数。
为了改善工作进行时间研究,要求不像制定标准时间 那么严格,可根据作业周期粗略确定观测次数。
观测时间
评比因数
宽放
正常时间
标准时间
秒表时间研究
7.1.2 秒表时间研究的特点
秒表时间研究采用抽样技术进行.
抽样是一种非全面的科学的调查方法。它按 随机原则,抽选总体中的若干样本进行调查,以 推断总体的有关数据。
秒表时间研究以生产过程中的工序为研究对 象,在限定的时间内,按照预定的观测次数利用 秒表连续不断地观测操作者的作业,并以此为依 据计算该作业的标准时间。
为什么做作业分解?
秒表时间研究
• 作业分解——划分操作单元
• 作业分解的原则
• (1)单元界限清楚.每一单元有清晰的起点和终点. • (2)单元时长适度.单元时间以短为好. • (3)人机单元分开. • (4)不变单元与可变单元分开. • (5)规则单元,间歇性单元和外来单元应分开 • (6)物料搬运时间与其它单元分开.
确定观测次数
秒表时间研究
例7-3 某作业有5个操作单元,试观测10次,测时结果如表 所记,试运用d2值法确定观测次数。
单元 周期
一单元
二单元
三单元
四单元
五单元
1
6
7
8
24
15
2
7
6
9
23
13356源自82414
4
6
5
8
25
15
5
7
7
8
24
14
6
8
8
7
22
16
7
7
6
8
23
15
8
7
7
9
25
13
9
6
6
7
24
i 1
n
31.98 1.599 1.6 20
管理上限 UCL X 3 20.9 31.6 25.7
管理下限 LCL X 3 20.9 31.6 16.1
数值28大于25.7,为异常值,剔除。
秒表时间研究
计算实际操作时间
2.计算各单元实际操作时间
作业分解——划分操作单元
秒表时间研究
例7-1 切换电视机频道的具体操作内容是“从椅子上起身, 走到电视机处,切换频道,返回椅子旁,坐下”,试进行作 业划分。
作业分解 1)从椅子上起身 2)走到电视机旁 3)抓住旋钮 4)旋转旋钮
操作单元 1)走到电视机旁 2)切换频道 3)返回椅子旁 4)就座
观测点 抓住旋钮的瞬间 手松开旋钮的瞬间 坐下的瞬间 从椅子上起身的瞬间
S
n
X
2 i
n
2 Xi /n
i 1
i1
n 1
n
40s X
2
40n
n
Xi
i 1
2
n
i 1
X
2 i
n i 1
Xi
2
/n
n 1
秒表时间研究
确定观测次数
若要求误差控制在±10%以内,取置信 度为95%,则观测次数为 :
20
n
n
n
2
n X i2 ( X i )2
秒表时间研究
测时
2.测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
(1)来不及记录某一单元的时间,则应在该单元“R” 行中记一个“x”或“M”,表示失去记录。不准按照估计随 意补入,以免影响其真实性
(2)发现操作者省去某一单元,则应在该单元的“R” 行中划一斜线,表示省去。 • (3)操作者没按单元顺序操作,在相互颠倒的两个单元的 “R”行内分别划一横线,横线下记开始时间,横线上记结束时 间.
15
10
7
5
8
23
16
66
63
80
237
146
10
Xi
R值 i 1
3
3
2
3
3
秒表时间研究
确定观测次数
10
R10
Xi
解:
计算各单元R值; i 1
X
i
值,见表,查d2值系数表,观
测10次,各单元值系数为3.078,将各单元数据代入式(7-8
i 1
),得出各单元应观测次数为
2
n1
40Rn
n
d2 Xi
2
n
40R / X
d2
2
40Rn
n
d2 Xi
i 1
R是级差;d2是以观测次数为基础的系数 ,可查表;n’为应进行的观测次数;n为试观 测次数。
秒表时间研究
确定观测次数
表 d2值系数表
n
d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