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传阅读与答案
杜甫传文言文阅读

阅读《杜甫传》,完成1—3题(10分)(附参考答案)杜甫传(节选)杜甫,字子美,京兆人。
贫,少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
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
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①欲奔行在为贼所得。
至德二年,亡走风翔,上谒,拜左拾遗。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②,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
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关辅③饥,辄弃官去。
客秦州,负薪拾橡栗④自给。
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
会严武节度剑南西川,往依焉。
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
大历中,出翟塘,溯沅、湘以登衡山,适耒阳。
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暴至,涉旬不得食。
县令自棹舟迎之,乃得还。
为设牛炙、白酒,大醉,一夕卒,年五十九。
与李白齐名,时号“李社”。
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
为歌诗,伤时挠弱,情不忘君,人皆怜之。
(节选自《唐才子传选译·卷二·杜甫》)【注释】:①羸服:贫贱人的衣着。
②窭:贫寒。
③关辅:关内畿辅地区,即现在的关中地区。
④橡栗:橡树的果实。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赢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杜甫年轻时未振作自己,他去拜访李邕,李邕认为他才华非同一般。
杜甫回到京城之后,遇到饥荒,于是他背柴、采摘橡树果实来过活。
杜甫游览岳祠时被洪水困住,县令救了他,还请他吃牛骨头、喝白酒。
杜甫与李白齐名,并称“李杜”。
杜甫多次经历叛乱,保持气节不被玷污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4分)(1)关辅饥,辄弃官去。
(2)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
【答案】1A2D3(1)关中和长安随处闹饥荒,杜甫就弃官离去。
文言文阅读训练:《新唐书-杜甫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新唐书•杜甫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
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
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
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
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
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
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
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陈涛斜,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
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
”帝怒,谘三司亲问。
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
”帝乃解。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
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
流落剑南,结庐成都西郭。
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
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
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
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常醉登武床,武中衔之。
崔旰等乱,前往来梓、夔间。
大历中,出瞿塘,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
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
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
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
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
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意君,人皆怜之。
坟在岳阳。
有集六十卷,今传。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有删改)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命宰相A试文章B擢河西C尉D不拜E改右卫率府F胄曹参军。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左拾遗,是唐朝及后来朝代设置的小官,分为左、右拾遗,为谏官的一种,主要负责向皇帝奏论政事,称述得失。
B. “绝言者路”中的“绝”,同“往来不绝者,滁人游也”(《醉翁亭记》)中的“绝”含义相同。
杜甫传阅读答案

杜甫传阅读答案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20题。
杜甫在夔州最初居住的“客堂”,是在山坡上架木盖起的简陋的房屋;这类的房屋散布在山腰,好像是鸟巢一般。
他到这里第一步的工作,就是按照夔州人民的习惯,用竹筒把水从山泉引到他居住的地方。
又因为乌鸡能医治风痹,他养了许多鸡,并且催促他的长子宗文在墙东树立鸡栅……对于生活上的一些琐事,他下了一番布置的功夫。
夔州就是三峡里的山城.这里的山川既豪迈叉凶险,杜甫一至这里,便已经开始快乐用惊心动魄的文字描摹它们。
他一再歌咏的就是白帝城,他深感这座城就是“江城不含变态,一上一回崭新”(《上白帝城二首》之一)。
另一方面,给杜甫的印象最深的,就是夔州人民的生活。
他看到夔州的许多女子因为男丁缺少,至了四五十岁还没成婚,她们每天至山上砍柴爬上市上收买,养育一家,有时还冒着危险售卖一些私盐回去。
人们不推敲原因,只说道,她们面貌丑恶,所以打听没丈夫;杜甫却反过来问:“若道巫山女细帅,何得此存有昭君村?”(《负薪行》)他看到峡中的男子.少数富于的驾为着大船经商,大多数贫困的终生当好辛劳的船夫,人们说道,这里的人都器量窄小,只图眼前的利益,杜甫也反过来问:“若道士并无英俊才,何得山存有屈原宅?”(《最试问》)峡中的人民大部分过着贫苦心疼的生活,而夔州却是豪奢的估客胡商必经之地,这两种生活的对照杜甫也写下得很确切。
除了歌咏山川和人民生活外,杜甫在这时有了充裕的时间,回忆他的青年时代。
他在偏僻的山城与外边广大的世界隔绝,朋友稀少,生活平静,因此过去的一切经历在他面前活动起来。
他写了不少长篇的诗叙述他过去的生活。
他写《壮游》诗,从七岁学诗起经过吴越齐赵的漫游、长安时代、安史之乱,一直到滞留巴蜀,是一篇完整的自传。
他还写了八首长诗,怀念八个人物,集在一起,叫作《八哀诗》,但它们只有历史的价值,艺术方面并不算是成功的作品。
杜甫在这时因为与外面的世界瓦解,作诗的态度有时发生改变了。
他在成都草堂时说他写诗的态度就是:“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新唐书杜甫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新唐书•杜甫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
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
举进士不第,困长安。
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
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
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窈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
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杨雄、枚皋可企及也。
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
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
至德二年,亡走风翔上谒,拜右拾遗。
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陈涛斜①,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
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
”帝怒,诏三司杂问。
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
”帝乃解。
甫谢,且称:“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许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
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
酷嗜鼓琴,廷兰托琯门下,贫疾昏老,依倚为非,琯爱惜人情,一至玷污。
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
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
”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
从京师还,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会严武节度剑南,往依焉。
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入其家。
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
一日欲杀甫,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
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
后南游,客耒阳,一夕大醉而卒,年五十九。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
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
《新唐书•杜甫传》【注】①陈涛斜,地名。
在陕西咸阳县东,亦谓之“成阳斜”。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
冯至《杜甫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杜甫传(节选)冯至杜甫在亲友的帮助下,筹划建造草堂,地址选在城郭西郊的浣花溪畔,这里环境清幽,尘事不杂,杜甫十分满意,作《卜居》诗以唱心中之乐,反映出作者久经动荡得以安宁之后的恬静安适的心境。
杜甫有一位表弟此时在成都府任司马,听说杜甫要在西郊建造草堂,便走过来看他,还送了些钱。
杜甫十分感激,作诗酬谢。
关于草堂的建造过程,杜甫无诗记录,我们所见到的是他忙着写诗向各地友人索求各种树苗以美化草堂环境。
另外,他还不辞劳苦亲自去石笋街果园坊的徐卿家要果木苗,不管黄梅绿李,是果木树都要。
这自然是为了装点草堂,同时也有以果备荒的打算,他是挨过饿的人,曾用野果充填过饥肠,深知它们的重要,“高秋总馈贫人食,来岁还舒满眼花”(《题桃树》)。
桃可果腹,花可娱人,这就是他对果木树的整体审美。
花果树木之外,他还向友人索要日用家什。
可以想见,他当时安家伊始,支锅立灶,盆碗瓢勺,所需家什向人索取者一定不少,只是没有件件入诗罢了。
这年春末,草堂盖成,树木栽好,老杜坐在院中,有滋有味地欣赏起来了。
他赞美它所面临的青青郊野,赞美遮日吟风的桤林茂叶与和烟滴露的笼竹翠梢,欣喜鸟来暂息,燕来定巢。
细想起来,这些风物不过是寻常农舍之景,却招来如此赞叹,这从反面使我们认识到他的生活境遇已落到十分可怜的地步。
他在秦州山野寻找栖居之地的苦况,他长途跋涉于险山急流、危栈古道的种种艰难,成为他乐此茅宅的生活和感情基础。
定居草堂的初期,杜甫的心情获得了片刻的宁静,写了不少颇具安恬情味的田园诗,如《江村》诗写村居景物和情事最相融洽:“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此诗比较典型地反映出作者初居草堂时的心境。
然而这种心境是以“故人供禄米”为条件的,他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全靠故人的周济,一旦故人稍怠,立刻就会陷入困境。
他们偶有接济失时,杜甫的生活就成问题。
[古诗文阅读]《旧唐书·杜甫传》阅读练习及答案【精品文档】
![[古诗文阅读]《旧唐书·杜甫传》阅读练习及答案【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dea90686dd3383c4bb4cd2f1.png)
[古诗文阅读]《旧唐书·杜甫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注:本文经过精心编辑,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疑议,请联系我们处理。
[古诗文阅读]《旧唐书·杜甫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旧唐书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14---16题(每小题3分)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曾祖依艺,位终巩令。
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
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
天宝末,献《三大礼赋》。
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
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
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
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
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
明年春,琯罢相。
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
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
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
久之,。
杜甫传 答案版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曾祖依艺,位终巩令。
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
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
天宝末,献《三大礼赋》。
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
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
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
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
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
明年春,琯罢相。
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
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
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
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
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
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
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
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
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
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
既至而适卒。
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
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
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
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
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
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玄宗奇.之,召试文章奇:奇特B.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宵:在夜里C.严武过.之,有时不冠过:拜访D.自棹.舟迎甫而还棹:用桨划1.A(A项中的“奇”应解释为意动用法“认为……不一般”。
)2.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杜甫凄苦人生的一项是()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②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③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④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⑤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⑥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⑥D.②③⑤2.B ①句表现杜甫文章打动玄宗,玄宗授给他官职。
杜甫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杜甫传阅读答案及译文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
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
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
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
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
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沈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
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
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
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
与房琯为布衣交,以客董廷兰,罢宰相。
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
”帝怒,诏三司亲问。
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
”帝乃解。
甫谢,且称:“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许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
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
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
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
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
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
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
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
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
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
因客耒阳。
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
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
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9. 下列对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拜: 授予官职B.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会: 适逢C. 帝乃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传阅读与答案
导语:《杜甫传》摘自《新唐书》,详细介绍了诗圣杜甫的一生及成就。
《新唐书》为北宋欧阳修、宋祁、范镇、吕夏卿等合撰,是记载唐朝 * 纪传体史书。
那大家有没有很好奇《杜甫传》的阅读题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吧。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
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
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
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
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
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沈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
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
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
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
与房琯为布衣交,以客董廷兰,罢宰相。
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
”帝怒,诏三司亲问。
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
”帝乃解。
甫谢,且称:“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许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
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
酷嗜鼓琴,廷兰托琯门下,贫疾昏老,依倚为非,琯爱惜人情,一至
玷污。
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
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
”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
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
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
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
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
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
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
因客耒阳。
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
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
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10.下列对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拜:授予官职
B.会禄山乱,天子入蜀会:适逢
C.帝乃解。
甫谢,且称谢:辞谢
D. 甫家寓鄜,弥年艰窭窭:贫穷
11.下列各项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B.以文章显中宗时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往依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D.严挺之乃有此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2.下列对文章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
A.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
B.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
C.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
D.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
10、答案C.(谢:道歉)
11、答案D. ( D.竟然 A.于是随着 B.凭借,介词;因为连词 C.代词,他兼词,于此)
12、答案A. (原文断句为: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
)
译文:
杜甫字子美,少时家贫不能够养活自己,旅居于吴、越、齐、赵之地。
李邕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奇,先前去见他。
参加科举考试落第,困居长安。
天宝十三年,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清宫,祭祀天地和祖宗,杜甫进献了三篇赋。
皇上对这几篇赋感到惊奇,让他在集贤院等待诏命。
命令宰相考试文辞,提拔为河西尉,杜甫没有接受任职,后来改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杜甫)多次献上赋和颂(两种文体),于是就自己大力赞扬自己,并且说:“臣的先祖恕、预以来,继承儒学保有官位十一代,等到(祖父)审言时,凭文章显扬于中宗时。
臣依赖继承的祖业,从七岁开始写文章,将近四十年,然而衣不蔽体,常常靠人接济生活,私下里担心会死在荒郊外,还希望皇上同情、怜爱我。
如果让臣继承先祖的旧业,改变地位低下的长时间的屈辱,那么臣的著述,即使不足以宣扬六经,极为含蕴深刻、感情抑扬,切合时宜、文思敏捷,可以企望赶得上扬雄、枚皋。
有这样的臣子,陛下怎能忍心舍弃呢?”
适逢安禄山叛乱,杜甫避乱奔走于泾、渭等三江流域。
唐肃宗即位,杜甫疲困衰弱想要从鄜州投奔皇帝临时的临时驻地。
(中途)被寇贼捉住。
后来杜甫逃了出来,逃往凤翔拜谒唐肃宗,被授右拾遗的官职。
杜甫和房琬是平民之交,房琬因为受他的门客董延兰(牵累),被罢黜了宰相职务。
杜甫上疏说:“罪行小,不应该罢免大臣。
”唐肃宗大怒,召见三司来质问。
宰相张镐说:“如果让杜甫抵罪,这是在断绝言路。
”唐肃宗(怒气)才缓解。
杜甫谢罪说“琬,是宰相的儿子,年轻时就建立有远大理想要成为纯儒,有大臣的体器。
时人认为房琬有三公之才。
陛下果然委以宰相一职。
我看他深切地为陛下担忧,形色中显出大义,可是他的性情有些傲慢。
我感叹他功名没成,
志气被挫败,非分地希望陛下您弃小错取大德,所以冒着死罪称述,我直言激怒、违背了圣意。
陛下赦免了罪当百死的我,又赐我还乡,这是天下的大幸,不仅我独自蒙受圣恩。
”这样皇帝从此很少和录用人才了。
当时,杜甫所在的地方到处是盗寇抢掠,而杜甫家眷寓居于鄜州,生活终年艰难贫穷,小儿子甚至被饿死。
于是杜甫自身前往鄜州探视。
从京城回来,出任华州司功参军一职。
适逢严武统辖剑南东西二川兵马,杜甫前往归附他。
严武再次统领剑南时,表荐杜甫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严武因为与杜甫是世交老友,对待杜甫非常友好,亲自到杜甫家探望。
杜甫见严武,有时竟不穿衣服,而性格褊狭放诞,曾经酒醉登上严武床,瞪着眼说:“严挺之竟然有这样的儿子”,严武也是暴躁勇猛的人,表面上看不在意,可是内心恨杜甫。
有一天想要杀杜甫和梓州刺史章彝。
将出去的时候,帽子被帘子的钩钩住好几次,左右的人(把这件事)告诉严武的母亲,严武的母亲跑去相救严武才作罢,只杀了章彝。
严武死后,崔旰等作乱,杜甫往来于梓州、夔州之间。
于是客居耒阳,当地县令送给他牛肉和白酒,一天大醉后死去,时年五十九。
杜甫为人旷达放荡不能自我约束,喜好谈论天下的大事,高谈而不贴合实际。
年轻时与李白齐名,当时号称为“李杜”。
多次饱尝寇贼作乱的痛苦,坚持自己的气节不被玷污。
做诗歌,感伤世事同情弱者,忠诚不忘君主,人们爱他的忠义。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