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型机场油库工艺流程浅析
油库工艺流程设计解读

第三章
第三节 泵机组的选型及校核
真空泵的选择与校核
真空泵的抽气速率:是指泵出口为大气状 态时,单位时间内泵所抽吸的在泵吸入口状 态下的气体的体积,m3/min 业务抽气速率: 式中:
V P Qg 2.3 lg 1 t P2
Qg:真空系统的业务抽气速率 V :真空系统所抽吸的容积 t :抽气时间 P1:抽气起始压力 P2:抽气终了压力
储 油 设 施
管网
管网
泵房
管网
装 卸 系 统
第三章
油库工艺流程设计
9
第二节 简单工艺管线管径的确定
有泵管路——根据经济流速确定管径
经济流速
费 用 ②管线投资
①+②
①运营费用 d0(经济管径)
第三章 油库工艺流程设计
d
10
第二节 简单工艺管线管径的确定
选管径步骤
确定管路所输油品在计算温度下的粘度 查表得出相应的经济流速 计算管径 经济流速,m/s 油品运动粘度
第三章
油库工艺流程设计
30
第四节 输油系统工作点的确定
图解法步骤
作出泵的特性曲线 作各段管路特性曲线 将各条特性曲线按照输油系统实际的串并 联关系进行叠加 找出整个输油系统的工作点 确定泵在工作点下的工作参数以及各条管 段在工作点下的流量
第三章 油库工艺流程设计
31
第四节 输油系统工作点的确定
第三章
油库工艺流程设计
18
第三节 泵机组的选型及校核
离心泵的校核
几种特殊工况的校核 离心泵吸入性能的校核 (泵安装高度的计算)
第三章
油库工艺流程设计
19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三节 泵机组的选型及校核
油库的生产工艺

油库的生产工艺油库中的生产工艺流程是指在油库中进行原油生产和加工的一系列工序和步骤。
下面是油库生产工艺的基本流程:1.原油接收:原油通过管道输送或船舶装卸到达油库后,首先进行原油接收。
接收工作包括测量原油粘度、密度等重要性质,并对原油进行初步分析。
2.沉淀分离:原油在接收后,需要通过沉淀分离工艺将其中的水、杂质等非原油成分分离出来。
这一工艺利用重力原理,经过一段时间后,油水分层,将水排放掉,以得到符合要求的干净原油。
3.原油储存:经过沉淀分离后的原油,需要储存到油库的储罐中。
储罐通常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圆柱形容器,可以储存大量的原油。
在储存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储罐内原油的温度、压力等重要指标。
4.调质和加工:储存在油库中的原油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质和加工,以得到符合市场需求的石油产品。
调质的目的是通过添加适量的添加剂,改变原油的物化性质,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加工工艺包括蒸馏、裂化等多种石油加工技术,通过不同的物理和化学反应,将原油分离出不同组分的产品。
5.产品储存和出库:经过调质和加工后的石油产品需要储存起来,并按需求出库。
不同种类的石油产品储存在不同的储罐中,并通过管道输送或者装车运输出库。
在出库前,需要进行产品质量检验,并确保产品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
6.废物处理:在生产工艺中产生的污水、废气和废渣等废物需要进行处理。
废水经过处理后,可以回用或者排放到环境中;废气则需要经过净化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废渣可以进行资源化利用或者妥善处理,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7.安全管理:油库生产工艺中,安全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油库需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安全演练和培训,以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可控。
总的来说,油库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油接收、沉淀分离、原油储存、调质和加工、产品储存和出库、废物处理以及安全管理等多个环节。
通过科学的工艺流程和严格的质量控制,可以达到高效、安全、环保的石油生产目标。
油库工艺流程

看懂卸任一种油品,发任一种油品或倒某种油品的工艺。
2.识读技巧不论是要求卸一种油品,还是发一种油品,或倒某种油品的工艺,都可以采取“抓两头(起点与终点),看中间”的方法,一般不会出现任何差错。
如要求卸某种油品,则可以先找出油库工艺流程的识读(一)识读方法1.先读标题栏,看看是局部工艺流程还是总工艺流程。
2.再看油库主要作业区收发油情况:收油是管道直接来油,还是铁路或水路来油;发油是利用位差自流发油,还是采用高架罐自流发油或泵直接发油工艺;受油容器是铁路槽车、油船还是汽车或油桶。
3.然后看油罐区,共有几种油品,几类油罐,油罐单罐容积,油罐分组,罐区管道工艺是单管系统、双管系统还是独立管道系统。
4.接着再看油泵房,看看其名称、泵房数、油泵台数及功用,看看是否能够倒罐。
5.最后看看管道走向,管道附件等。
6.根据要求看懂卸任一种油品,发任一种油品或倒某种油品的工艺。
(二)识读技巧不论是要求卸一种油品,还是发一种油品,或倒某种油品的工艺,都可以采取“抓两头(起点与终点),看中间”的方法,一般不会出现任何差错。
如要求卸某种油品,则可以先找出起点——该油品从何种运输工具来油,再找终点——要进哪个油罐,看看中间有哪些主要环节,是用船上泵直接进库还是用本库卸油泵房的泵卸铁路来油。
找到这三处后再沿卸油点——中间(泵房)——出油方向(油罐)找出沿线所有管道附件及设备,进而确定在进行该项作业时,哪些阀门关闭看懂卸任一种油品,发任一种油品或倒某种油品的工艺。
2.识读技巧不论是要求卸一种油品,还是发一种油品,或倒某种油品的工艺,都可以采取“抓两头(起点与终点),看中间”的方法,一般不会出现任何差错。
如要求卸某种油品,则可以先找出图6-7是某油库工艺流程总图。
要求能看懂工艺流程,并能熟练地收发任一种油品,并会熟练地倒罐。
以下简要介绍一下识读该油库工艺流程图的过程。
1.总体情况该油库系中转兼经营油库,经销汽油、柴油、汽油机油、柴油机油等油品,总容量为21200 m3,系二级油库。
油库工段设备设施及工艺流程

油库工段设备设施及工艺流程油库工段是石油储运系统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负责石油产品的储存、输送和下游供应。
油库工段的设备设施和工艺流程的设计和运行,对于确保石油产品安全储存和有效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油库工段的设备设施和工艺流程进行详细介绍。
一、油库工段设备设施1、储罐:油库工段的核心设备之一,用于石油产品的储存。
储罐一般为钢制圆柱形容器,根据不同石油产品的储存需求,可以有不同容量和型号的储罐。
储罐内部通常有液位计、温度计、压力计等设备,用于监测和控制储罐内部的液位、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2、输送管道:用于将石油产品从储罐输送到石油产品加工车间或其他下游供应点。
输送管道通常采用钢管或钢脂复合管,具有一定的耐压和耐腐蚀性能。
为了确保输送的安全性,输送管道通常有泄漏探测装置和阀门等设备,以便在发生泄漏时及时采取措施。
3、泵站:用于提供输送管道所需的压力,将石油产品从储罐输送到石油产品加工车间或其他下游供应点。
泵站通常由泵、驱动设备、控制装置和安全设备等组成,泵的型号和数量根据实际需求确定。
4、计量设备:用于对储存和输送的石油产品进行计量。
计量设备通常包括流量计、温度计、压力计等设备,用于测量石油产品的流量、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计量设备的准确性对于保证石油产品的质量和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5、安全设施:包括防火、防爆、防静电和泄漏控制等设备和措施,用于确保储存和输送过程中的安全性。
安全设施通常包括防火阀门、防静电接地装置、泄漏探测装置等,能够在发生危险情况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和扩大。
二、油库工段工艺流程1、进油和出油:当石油产品到达油库后,首先通过输送管道进入储罐,储存起来。
当需要供应时,石油产品通过输送管道从储罐输送到石油产品加工车间或其他下游供应点。
2、计量和检验:在进油和出油过程中,需要对石油产品进行计量和检验,以确保石油产品的质量和供应的准确性。
计量和检验过程中使用计量设备和检验设备,根据国家标准进行计量和检验,并记录相关数据。
第三章 油库工艺流程和管路布置(1)

灯用煤油、动力煤油
轻柴油、农用轻柴油 重柴油 重油 22#、30#汽轮机油;高速机械油等低粘度 浅色油品 各种中、低速机械油; 46#、57#汽轮机油; 6#汽油机油等中等粘度浅红色油品 10#、15#汽油机油;各种柴油机油等高粘 度深红色油品 车轴油;齿轮油;24#汽缸油;过热汽缸油 (不包括合成汽缸油)等黑色油品
(1)铁路上卸系统 汽阻断流的校核
解析法: 当 H x H t 时,发生汽阻 卸油系统中任一点剩余压力:
Px v Hx H a Z x ha x g 2g
2 Ax
图解法——真空-剩余压力图 (以吸入最危险工况为前提绘制)
离心泵吸入管路正常工作的条件
e 1 3 m m
5 m gC D 5 m e Q 3 m m a be
在泵入口要满足泵汽蚀余量要求h,使H sh h H y 克服汽阻的方法: (1 )改变鹤管形式,降低鹤管高度; (2)将交点前管径加大,减少摩阻; (3)淋水降温、夜间卸油,减小蒸气压力; (4)采用电动或气动液下泵卸油; (5)采用压力卸车,增加罐内压力; (6)将卸油泵向罐车移动,降低泵标高。
因此在实际应用上,除临时性油库或地方性小油库采 用单管系统外,对于油库数目较多、油品种类广的油 库,多以双管系统为主,辅以库具体采用什么管道系统进行工艺流程设计,应 根据油库业务特点,结合具体情况,因地制宜,慎 重选择。 为了节约管线、简化流程、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 建设投资,流程布置时应考虑一管多用和一泵多用 的设计方案,即在不影响油库正常操作的情况下, 利用同一管线和同一泵输送几种性质相近的油品。
第三章 油库管路和泵房
油库的工艺流程

油库的工艺流程
《油库工艺流程》
油库是储存石油和石油制品的重要设施,其工艺流程是保证油品储存、运输和使用安全有效的关键。
油库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接收、储存、分发和监控四个环节。
首先是接收环节,即将原油或成品油从输油管道、船舶或铁路运输进入油库。
这一环节主要包括接收、检验、卸油和过滤等步骤,以确保油品质量和安全。
接着是储存环节,即将油品储存在油库内的储罐中。
在这一环节中,需要对储罐进行清洁和除锈处理,并采取适当的防腐措施,保证储罐的使用寿命和油品的安全储存。
分发环节是将储存在油库中的油品按照客户需求进行装车或装船,进行运输到终端用户或其他油库。
在这一环节中,需要进行车船装载、计量、记录和安全检查等操作,确保油品的准确分发和安全运输。
最后是监控环节,即对整个工艺流程进行实时监控和控制。
通过使用自动化系统和传感器设备,对油品的流量、温度、压力和质量等参数进行监测和记录,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保证油库工艺流程的稳定和安全。
总的来说,油库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流程,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油品的安全储存和准确分
发。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工艺流程管理,才能确保油库运营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转。
油库的主要生产工艺

油库的主要生产工艺油库的主要生产工艺主要包括输油、储油和分油三个环节。
输油是指将产出的原油通过管道或者铁路、公路等方式运送到油库的过程。
输油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原油进行过滤和处理,以保证油品的质量。
然后,根据油井的产能和油库的需求进行输送量的调整,确保原油的稳定供应。
在输送过程中,还需要监测和管理油品的流量、温度和压力等参数,确保输油过程的安全和高效。
储油是指将输送到油库的原油暂时存储起来,以备将来的加工、分装或销售。
储油主要涉及到原油的贮存、搅拌和保护等工作。
首先,根据油库的储油容量和需求,确定储油设备的规格和数量。
然后,将原油储存在贮油罐中,通过搅拌设备对油品进行均匀搅拌,以防止沉积和变质。
此外,还需要对储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储油过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分油是指将储存在油库中的原油按照不同的规格和用途进行分类和分装。
分油过程主要包括分离、分析和分配三个环节。
首先,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原油中的不同成分进行分离,获得不同品质的油品。
然后,对分离得到的油品进行检测和分析,以确定其各项指标和性质。
最后,根据市场需求,将油品按照规格和用途进行分配和分装,以便后续的销售和使用。
除了上述三个主要生产工艺外,油库还需要进行相关的环境保护和安全措施。
其中,环境保护主要包括油品的储存和处理过程中的污染防控、废物的处理和回收等工作。
安全措施主要包括对油库设备和管道的定期检查和维护、火灾和爆炸的防控、泄漏和事故的应急处理等工作。
总之,油库的主要生产工艺包括输油、储油和分油三个环节。
这些工艺的稳定运行和高效管理,对于确保油库的正常生产和经营至关重要。
同时,还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安全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身财产的损害。
油库的生产工艺

油库的生产工艺
油库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几个主要过程:
1. 原油储存与搬运:原油通过输油管道或其他交通工具运输至油库,并被储存在大型油罐中。
2. 原油预处理:原油中常常含有杂质、水分和其他不可燃物质。
在进入加工阶段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预处理操作,包括去除杂质、降低水分含量等。
3. 分馏过程:将原油加热至合适的温度,利用分馏塔对原油进行汽液分离,得到不同馏分(比如汽油、柴油、煤油等)。
4. 精制过程:在分馏过程之后,需要对得到的不同馏分进行精细处理,以达到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标准。
这包括脱硫、脱氮、脱水等。
5. 混合与调整:根据市场需求,将不同的馏分以合适的比例混合,并对产品进行一定的调整,以获得最终的成品油。
6. 装载与输送:经过精细处理的成品油被装载至油罐车、油轮等交通工具中,通过管道或船舶运输至销售终端或其他加油站等地点。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油库之间可能存在一些差异,具体的生产工艺还会根据油库
的规模、设备配置和所处地区的法规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以上只是一般的生产工艺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中型机场油库工艺流程浅析作者:张金波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8年第24期摘要:本文对国内大中型机场油库的主要工艺流程进行了举例介绍,依次对来油流程、加油流程、倒罐流程、底油处理流程与污油处理流程进行了分析,并着重对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及管道运输等来油方式进行了对比,对管线加油车加油模式与罐式加油车加油模式这两种加油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对底油处理流程进行了细化梳理,对于机场油库工艺流程设计的进一步优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机场油库;工艺流程;底油处理中图分类号:TE9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24-0052-02近年来,各大机场民航业务量均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航空供油量也随之持续增长,2017年全年加油量超过100万t的机场有5座,超过50万t的机场有18座,超过10万t的机场已达44座。
机场油库是直接为航空加油站或机坪加油管道等输送航空油料的油库,是机场供油的枢纽所在,为了提高供油能力与供油效率,对于机场油库工艺流程进行优化就显得愈加重要。
1 工艺流程简介对于一般的大中型机场油库,为满足生产运营需要,主要的工艺流程包括来油流程、加油流程、倒罐流程和底污油处理流程。
以目前正在建设中的新建XX机场油库工艺流程为例:(1)来油流程。
输油管道→微米过滤器→过滤分离器→流量计→20000m3储油罐。
(2)机坪加油流程。
20000m3储油罐浮动出油装置→粗过滤器→机坪加油泵→过滤分离器→流量计→机坪加油管线→加油栓→管线加油车→飞机油箱。
(3)倒罐流程。
20000m3储油罐(甲)浮动出油装置→粗过滤器→倒罐泵→20000m3储油罐(乙)。
500m3底油罐(甲)浮动出油装置→粗过滤器→底油倒罐泵→500m3底油罐(乙)。
(4)底油处理流程。
20000m3储油罐底油→粗过滤器→底油倒罐泵→500m3底油罐(油品沉淀,化验合格后)→粗过滤器→底油倒罐泵→过滤分离器→20000m3储油罐。
500m3底油罐底油→粗过滤器→底油回收泵→50m3回收罐。
储油罐区质量检查罐的油品→自流→50m3回收罐。
底油罐区质量检查罐可回收的油品→自流→50m3回收罐。
底油罐区质量检查罐不可回收的油品→自流→20m3污油罐。
油泵棚过滤分离器排出的底油→自流→50m3回收罐。
50m3回收罐合格油品→粗过滤器→底油回收泵→500m3底油罐。
50m3回收罐底部油品→手摇泵→四通阀→50m3回收罐(可回收油品)→20m3污油罐(不可回收油品)。
(5)污油处理流程。
20m3污油罐油品→粗过滤器→污油泵→运油车。
2 来油流程分析航油在炼厂生产出来后,一般通过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或管道运输等方式为机场油库进行配送。
一般根据机场周边航油资源的情况进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然后确定来油方式。
公路运输方式相对较为灵活,建设工程投资较小,且由于完全由第三方进行运输,在管理上也相对简单,但是保障能力较小,随着加油量的增加,公路配送的保障能力很快就会接近瓶颈,同时受地区雨雪、洪涝等自然环境影响,公路运输方式风险较大,而且公路配送后期运营的运行成本较高。
因此公路运输方式主要适用于为小型支线机场油库供油,同时也可以作为大中型机场油库的应急保供措施。
铁路运输方式和水路运输方式都具备比较高的保障能力,而且在油源方面也都比较灵活,当主要的油源炼厂航油保障出现问题时,可以考虑由其他炼厂补充供应,有利于后期安全运营保障,且运输成本也远低于公路配送,但是不管是铁路运输方式還是水路运输方式,在后期运营均需要与相关部门协调铁路或水路的调配,而且对于大多数机场,直接接入铁路专用线或者水路通道都比较困难,一般都需要在机场附近就近依托现有铁路、水路条件,单独建设铁路卸油站或者水路码头,然后再铺设1条管道接入机场油库,建设工程投资均较大。
因此铁路运输方式与水路运输方式主要适用于为附近具备铁路、水路条件的大中型机场油库供油。
管道运输方式受外界影响很小,是非常稳定的输送方式,具备较高的安全保障性和运行效率,但是从炼厂铺设1根输油管道接至机场油库,建设工程投资一般较大,随管道长度的增长投资也会相应提高,且管道一旦建成投产,则该炼厂基本上成为该条管道的唯一油源,若该炼厂的航煤保障出现问题,则会存在供油保障风险。
因此管道运输方式主要适用于距离炼厂、石油石化大型中转油库较近的大中型机场。
为了进一步提升航油保障可靠性,目前国内主要的大型机场油库大多采用多种来油方式组合。
3 加油流程分析机场油库接收完航油后,需要在油罐内进行隔离沉降,检验合格后方可为机坪上的飞机加油。
目前,在机坪上给飞机加油主要分为管线车加油和罐式车加油这两种加油模式。
管线车加油模式的主要流程为:机场油库航油由机坪加油泵泵出,通过机坪加油管线输送至停机坪机位下的加油栓井,管线加油车连接加油栓井和飞机油箱后,航煤通过加油栓井及加油车上的过滤、计量装置进入飞机油箱。
此种加油方式需要敷设机场油库至机坪及机坪下的机坪加油管线,在机坪安装加油栓井、阀门井、紧急停泵按钮等设施,工程初期投资较大,且飞机需按约定的停止线停放才能加油。
但管线车加油方式不需要从油库或航空加油站运油,加油效率较罐式车加油方式高,另外管线车的油耗和保养费用相对较低。
管线加油车体积小,操控难度比罐式车低。
对于管线车加油流程,考虑到机坪管线加油系统的水力特性,一般要求机坪加油泵采用特性曲线较平缓的离心泵,且泵出口无需设置流量调节阀。
罐式车加油模式的主要流程为:罐式加油车从机场油库或航空加油站灌油后,将航煤运到停机坪,为飞机加油,罐式加油车自带油泵,将罐车油罐内的航油经过滤、计量后加注到飞机。
此种加油方式只需要在机场油库或航空加油站设置灌油设施,工程投资较小,比较灵活机动。
但罐车加油时需要将航煤从机场油库或航空加油站运到机坪,加油效率相对较低,另外罐式加油车的油耗和保养费用比管线加油车高。
上述两种加油模式各有优劣,对于大型机场,由于加油量大,一般管线车加油方式更为合适。
但是对于中型机场,由于加油量适中,采用两种加油模式都能满足近期的加油需求。
若采用罐式车加油模式,工程投资小,短期来看具有优势,但会面临远期加油量增加后加油保障压力大的问题,且如果后期再新建机坪加油管线,则远期投资会增加很多(需破除现有道面和道路)。
若采用管线车加油模式,工程投资较大,短期来看影响其经济性。
在对加油模式进行选择时,需要根据运输机场的定位及建设目标年预测的高峰小时加油量、加油架次等因素,对两种或组合加油作业保障模式进行经济和技术评估比较后确定。
4 倒罐流程分析按照《民用航空燃料质量控制和操作程序》(MH/T6020 -2012)的要求,对机场油库内的航油油罐在首次启用的12个月之内应进罐进行检查和清洗,并在之后每3年清洗一次。
每次洗罐作业或者油罐检修之前,都需要将油罐内的油品倒入另一个油罐内,即进行倒罐流程作业。
目前国内运营中的大中型机场油库一般都是根据罐型罐容和倒罐时间要求,单独设置1台倒罐泵,并铺设独立的倒罐管线,以保证倒罐作业不会对接收来油流程和飞机加油流程产生影响。
近两年来,为了节约投资,优化流程,有的建设项目经过水力核算后,也会选择利用2~3台机坪加油泵兼做倒罐泵。
5 底油处理流程分析航空燃料在接收、储存、输转、发放(装载、加注)过程中需对储罐底部油品进行排沉和质量检查,排沉和质量检查中的航油需回收至回收罐。
回收罐内航油经外观检查和密度测定合格的航油回储罐,不合格航油需入污油罐或污油桶。
底污油处理流程包括储油罐底油处理流程、底油罐底油处理流程、油罐底油排沉和质量检查流程、过滤分离器底油排沉和质量检查流程。
5.1 储油罐底油处理流程对储罐底油进行质量检查后,若不合格,需要将储罐底部油品通过底油倒罐泵输入底油罐(即地上回收罐)中,经沉降检查合格后,再通过底油倒罐泵、过滤分离器输入储油罐中。
5.2 底油罐底油处理流程对底油罐底油进行质量检查后,若不合格,需要将底油罐底部油品通过底油回收泵输入地下回收罐。
5.3 油罐底油排沉和质量检查流程在对储油罐和底油罐(即地上回收罐)进行质量检查前,一般都需要进行排沉作业,即先将管路中的油品排入油罐旁边的质量检查罐内,以保证闭路取样器中的油品为油罐底部油品。
取样检查后,将闭路取样器内油品排入质量检查罐内。
储罐底部排放检查时,所排放出的外观检查合格的航油可返回被检储罐或排放至回收罐,外观检查不合格的航油应排放至污油罐。
而回收罐底部排放检查时,所排放出的外观检查合格的航油经检验合格后可返回储罐,不合格航油排放至污油罐,含有大量水分及杂质的含油污水应排放至隔油池。
5.4 过滤分离器底油排沉和质量检查流程根据《民用运输机场供油工程设计规范》(MH5008-2017)的要求,每天早班开始时,应在带压情况下对过滤器的沉淀槽进行排放,应记录所发现的水分、杂质的详细情况;然后取樣进行外观检查(接收和转输的过滤器以及加油车的过滤器)或目视检验(灌油台、进入机坪管网的过滤器)。
过滤分离器底部排沉和质量检查的油品直接排入旁边的质量检查罐(若有)或埋地式/半地下式回收罐内。
5.5 地下回收罐油品处理流程储油罐、底油罐和过滤分离器底部排沉和质量检查的油品一般会自流排入地下回收罐,经沉降检查后,若油品合格则通过底油回收泵输入底油罐(地上回收罐)内,若油品不合格则通过隔膜泵(手动/电动)排入污油罐内。
根据《民用运输机场供油工程设计规范》(MH5008-2017)的要求,回收罐宜采用立式锥底或斜底的地上或半地下油罐,也可采用卧式油罐,污油宜采用卧式油罐或污油桶储存。
6 污油处理流程分析以上几个环节中所排放的无法再利用的不合格航空燃料均排放到污油罐/污油桶中,而按照《民用航空燃料质量控制和操作程序》(MH/T6020-2012)的要求,污油罐中的燃料不应再循环到储存油罐和回收油罐中,不宜继续作为航空燃料使用,宜降质处理。
污油罐的油品定期通过污油泵排至污油罐车内然后外运降质处理。
7 结语近年来,伴随着民航产业的高速发展,大多数机场的航空加油量均呈现稳步快速增长的趋势,对于机场航油保障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机场供油系统的核心,机场油库工艺流程也在日趋成熟完善。
本文通过对国内机场油库运行现状的调研,并结合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对大中型机场油库的主要工艺流程进行了分析整理,对于现场的安全运营管理与工艺流程设计的进一步优化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1]民用运输机场供油工程设计规范(MH5008-2017)[S].[2]民用航空燃料质量控制和操作程序(MH/T6020-2012)[S].[3]郭光臣,董文兰.张志廉.油库设计与管理[M].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