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卫电影的叙事策略分析

合集下载

《重庆森林》的叙事结构

《重庆森林》的叙事结构

《重庆森林》的叙事结构《重庆森林》的叙事结构王家卫的电影世界永远都是极具个人风格化的,看完一个镜头就知道,“哦,王家卫的电影”。

手提摄影机所拍摄的恍惚眩目的晃动镜头、不规则的画面构图、人造光源的大量使用、艳丽但冷漠的色调运用是王家卫风格电影给观影者的第一印象,但这往往是御用摄影师——杜可风赋予影片的。

王家卫真正给予影片的除了永恒不变的都市人情感问题探讨主题(东邪西毒也是以语言的手法影像化着)这个永恒不变灵魂外,就是他那独特的叙事手法了。

一种叙事一直进行着,时刻强调着时间的发展,却又似乎故事永远悬置着,片断化的叙事手法。

这种叙事手法在《重庆森林》中的.运用时最为典型的,可能是拍摄时间过于短暂,王家卫以他最本初的感觉剪出了这部,看完之后只有感觉,无所谓故事的电影。

《重庆森林》有两个几乎在故事上完全割裂的两个故事组成。

咋看下来,几乎无所交集。

本来两故事也是独立发展着,但王家卫总是调皮地以游戏般的感觉,让两个故事在一些细节上不断交合着。

如第一个故事中的女主林青霞饰演的神秘女子在绑架印度小女孩要挟其父亲后,站在一个玩具店门口抽烟时,第二个故事中的女主王菲饰演的阿菲恰巧抱着之后送与梁朝伟饰演警官的663的那只加菲猫公仔出现。

第一个故事中的男主角金城武饰演的何志武在扶梯上边奔跑边大骂三浦友和时,第二个故事中的男主663的正在一旁看着。

这些细节的交合在故事上,在情感上都不起多大作用或许有些许隐喻意味在其中——生活的真实交融。

但我想更多是无意义的游戏式的设置,因为真实性从来都不是王家卫所追求的。

他总是虚构一个在城市生活中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的故事,每个人物的情感都是所有城市人情感的标本,每个人都可以在他那凌乱的叙事语言,神经质独白化的台词中找到击中自己情感的点。

《重庆森林》这部电影是很难像线性叙事的电影那样找到它的开端﹑展开﹑递进﹑高潮﹑结尾的。

故事一直在发展着有一波三折却又好像是停滞着的,特别是第一个故事部分尤为明显。

《2024年王家卫电影研究》范文

《2024年王家卫电影研究》范文

《王家卫电影研究》篇一一、引言王家卫,一位享誉国际的导演,其作品充满了浪漫与神秘。

在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描绘中,他的电影创作独特地表现了都市、人的心灵及其与之对应的视觉冲击力。

他的作品语言洗练、情绪深邃,常为观众带来视觉和心灵上的双重享受。

本文将对王家卫电影的风格特点、角色与视觉表现等重要元素进行详细研究,并对这些特点及其对现代电影的贡献进行分析和解读。

二、王家卫电影风格的特点王家卫的电影以浪漫都市情感为主要主题,在创作风格上表现为现实主义和魔幻元素的融合。

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使他成为了一位独具匠心的导演。

他的电影通常采用缓慢的叙事节奏,独特的色彩运用和音效设计,以及人物复杂的情感表达。

1. 缓慢的叙事节奏王家卫的电影常常采用缓慢的叙事节奏,使得故事在发展中有更多的时间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都市的风景。

这种叙事方式使观众在欣赏故事的同时,能够深入地体验到角色的情感和城市的氛围。

2. 独特的色彩运用王家卫的电影中色彩的运用具有极高的艺术性。

他常常使用暗淡的色调,营造出一种忧郁、怀旧的气氛。

同时,他也会在关键时刻使用鲜明的色彩对比,使画面更具冲击力。

3. 人物复杂的情感表达王家卫的电影中的人物往往具有复杂的情感世界。

他善于通过人物间的对话和互动来展现他们的内心世界,使观众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角色的情感和动机。

三、角色与视觉表现1. 角色塑造王家卫的电影中的角色往往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复杂的心理世界。

他们常常是都市中的孤独者,面对生活的压力和困惑,他们选择以自己的方式去面对和解决问题。

这些角色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充满了真实感,使观众能够产生共鸣。

2. 视觉表现王家卫的电影在视觉表现上具有极高的艺术性。

他善于运用镜头语言来展现都市的风景和人物的情感。

他的镜头常常在慢动作和静止画面中切换,使得画面更具动感和张力。

同时,他也会运用特殊的拍摄技巧和后期处理来增强画面的艺术感。

四、对现代电影的贡献王家卫的电影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表现方式对现代电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家卫电影分析

王家卫电影分析

你好王家卫我想在大多人心里王家卫都是个谜,无论在片场还是在媒体的聚光灯下,他总是以戴着墨镜的形象出场;而且他的大部分电影都让观众不大明白。

他的电影以及他的形象都成了光大影迷心中一个符号,一个极富神秘感的符号。

“你好王家卫哦”成了大家有点对小资生活的嘲讽或者羡慕的一种描述。

早年看过他的《对话》节目,怀着探秘的心态了解到他很真诚对主持人说自己的眼睛有点毛病不能见光,说的真诚,但始终还是有种想一探究竟的神秘感在吸引着大家,于是翻开他的履历,细细品读他的电影,希望能找到王家卫心中能为人熟知的一面。

王家卫,1958年生于上海,1963年随当海员的父亲移居香港。

最初因为语言不同,热生地不熟及严格的家教而闭门读书,平日里最大的快乐就是跟着母亲看电影看戏。

1981年在香港理工大学平面设计系毕业后,王家卫进入香港无线电台的短期编导培训班,之后边决意在电影界寻求发展。

1988年他拍出处女座《旺角卡门》,在香港影坛初露头角,在当时被誉为“具有非凡才华的”第一代导演。

之后几年随着陆陆续续堪称精品的电影产出,他可谓在历届电影的颁奖礼上出尽风头,《阿飞正传》《东邪西毒》《重庆森林》《春光乍泻》以及《花样年华》等等等等。

他与摄影杜可风,以及美工张叔平组成的唯美组合让人惊叹。

他的电影之路,唯美感伤,沉重深厚。

王家卫导演的作品我一直不敢尝试去看,大致初中的时候由于太爱梁朝伟看过王导演的《花样年华》,但是看过之后除了美的令人窒息的张曼玉曼妙的身材以及令人眼花缭乱的旗袍几乎没有在印象里再留下分毫了。

他的故事对于对于我浅薄的阅历来说太过晦涩,他是个太有故事太有感知的人,他手下的爱将也都是极富内心表现力的优秀演员,张国荣,梁朝伟,刘嘉玲,梁家辉,林青霞,杨采妮。

其中有些演员我实在难以掩饰我对他们的喜爱,尤其是梁朝伟和杨采妮。

碰巧看到刘嘉玲的专访,被问及哪位导演的戏最难拍,她脱口而出:王家卫。

“他的电影内容太重,现在想想每个画面都有故事都有他的气息”怀着探秘的心态,我就浅尝辄止的说说自己的想法,望前辈多多指正。

浅析王家卫的《重庆森林》

浅析王家卫的《重庆森林》

浅析王家卫的《重庆森林》《重庆森林》是王家卫导演的一部著名电影,于1994年上映。

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深刻的情感表达和引人深思的主题而闻名,成为当时香港电影的一部代表作品。

本文将对《重庆森林》进行浅析,探讨其在电影艺术和情感表达方面的特点和价值。

我们可以从影片的叙事方式入手。

王家卫的电影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而著称,他善于运用碎片化的叙事结构、快速剪辑和镜头语言,刻画出人物内心的矛盾情感和思想。

《重庆森林》也不例外,影片通过快速的剪辑和跳跃的时间线,将主人公们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和心灵挣扎表现得淋漓尽致。

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常常感到片中的时间和空间并不是连续的,而是跳跃的、错综复杂的,这样的叙事方式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得影片更加富有张力和节奏感。

影片所表现的情感和人物也是影片的一大特点。

在《重庆森林》中,王家卫塑造了一群生活在现代城市中的年轻人,他们表面上看似自由奔放、热情似火,实际上却是内心充满孤独和迷茫的。

他们之间擦肩而过,却又无法真正接触到对方,他们的心事只有在孤独的夜晚才得以释放。

影片中的每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和情感,而这些情感又都是如此错综复杂、扑朔迷离。

王家卫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独特的镜头语言,将这些情感表达得深刻而感人,触动了观众内心深处的柔软之处。

影片所呈现的主题也是观众颇为关注的。

《重庆森林》以其关于爱情、孤独、时间和命运的深刻探讨而备受瞩目。

影片中的每个角色都在追寻着爱情的痕迹,而同时又深陷于孤独的深渊中。

他们试图逃离孤独、追寻爱情,却又不断地在命运的安排下徘徊徘徊,进退维谷。

王家卫通过这些人物的命运和故事,探讨了现代都市中人们的孤独和渴望,以及时间和命运对于个体生命的影响。

这些观念在电影中得以淋漓尽致地表现,触动了观众内心对于生命和爱情的深刻思考。

王家卫的《重庆森林》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深刻的情感表达和引人深思的主题而成为了一部经典之作。

影片通过碎片化的叙事、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主题探讨,呈现了一幅都市青年的生活画卷,引起了观众对于生命和爱情的深刻思考。

王家卫的电影以哪个题材为主?

王家卫的电影以哪个题材为主?

王家卫的电影以哪个题材为主?一、浪漫爱情题材王家卫的电影作品中,浪漫爱情题材始终是其中一个主要出发点。

他擅长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独特的视觉语言来塑造鲜活的爱情故事。

例如,《重庆森林》中,通过江郎才尽的作家、失去恋人的女演员,以及因偷情而破裂的关系,展现了复杂的爱情关系和人性的脆弱。

同时,他巧妙运用镜头语言和非传统叙事结构,带给观众一种浪漫而压抑的氛围。

二、社会变革题材王家卫的电影也常涉及社会变革的题材,他善于通过个体命运的折射,揭示社会层面的冲突与困惑。

例如,《春光乍泄》以男同性恋为背景,通过描述男主角在封闭保守的社会环境中的挣扎与困惑,呈现了社会对个体的压抑和隔离。

而《一代宗师》则以中国武术大师的传奇故事为基础,通过展现武术与时代背景的交织,揭示了文化与身份的断裂。

三、华人身份题材对于王家卫来说,华人的身份认同一直是他关注的重点之一。

他经常围绕着华人在异国他乡的命运与情感展开故事,探讨着身份认同、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例如,《花样年华》以在香港生活的主人公为视角,通过婚姻和情感的纠葛,深入探讨了华人在异国他乡的孤独和迷失。

他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的视觉符号和悲剧性的故事结构,使影片充斥着强烈的哲学思考和艺术张力。

四、抒情美学题材王家卫的电影作品还呈现出抒情美学的题材风格,他以独特的镜头运用和意境构建,打造出整个影片的视觉美感,使观众在欣赏的同时也领略到他对现实世界的深情表达。

例如,《二代妖精之今生有幸》通过华丽唯美的画面风格和优美流畅的配乐,塑造出了一个具有梦幻色彩的电影世界,将观众带入了一个超现实的境地,感受到了王家卫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对艺术的追求。

总结:王家卫是一位富有个人风格的导演,他的电影作品以浪漫爱情、社会变革、华人身份和抒情美学为主题,多次引起国际影坛的关注。

他运用独特的视觉语言和精细入微的情感描绘,以及对华人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思考,创作出了许多经典的作品。

他的电影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对生活与艺术的思考和致敬。

王家卫的电影如何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

王家卫的电影如何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

王家卫的电影如何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一、刻画人物心理,揭示现实困境王家卫的电影以细腻而深刻的人物刻画为特点,通过多层次的心理描写,揭示了中国社会中存在的许多现实问题。

例如,在《花样年华》中,王家卫通过男女主角之间的复杂情感纠葛,展现了爱情的无奈和社会关系的压抑。

在这部电影中,男主角以单调的工作与婚姻生活为背景,暗示了中国现代都市生活中的普遍困境。

其次,在《春光乍泄》中,王家卫通过男主角的自我压抑和对同性爱情的追求,呈现了中国传统社会对于性别和性向的刻板偏见。

这一情节揭示了中国社会中存在的对于性别少数群体的歧视问题。

二、探讨家庭价值观的碰撞与变迁王家卫的电影中经常采用家庭剧情作为主要线索,表达了中国社会中家庭价值观的碰撞与变迁。

例如,在《东邪西毒》中,王家卫通过描绘武林江湖中各种角色的家庭背景和动机,剖析了金钱和权力对于家庭关系的摧毁和改变。

这一情节暗示了当代社会中,金钱至上和个人利益的崛起带来的家庭主义的消亡。

此外,在《2046》中,王家卫进一步呈现了家庭关系的复杂性。

通过男主角的思绪和回忆,电影展示了婚姻观、亲情关系以及爱情之间的错综复杂,展现了家庭关系中包含的痛苦与挣扎。

三、折射社会问题,反思现实困境王家卫的电影通过折射社会问题,反思中国社会的现实困境。

例如,在《一代宗师》中,王家卫通过武术与武林的交织,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冲突。

这一情节暗示了中国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文化自信和传统价值的失衡问题。

另外,在《花样年华》中,王家卫通过男女主角的现实生活和幻想世界的对比,呈现了个人追求梦想与真实生活的对立。

这一情节反映出中国社会现实存在的人生迷茫和生活压力问题。

综上所述,王家卫的电影通过刻画人物心理、探讨家庭价值观的碰撞与变迁以及折射社会问题,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

他独特的电影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描写,使得观众深入思考社会背后隐藏的问题,呈现出了真实而深刻的中国社会。

他的作品饱含着对于现实的关怀和思考,为中国电影注入了独特的艺术气息。

王家卫的电影如何利用影像和声音的关系来表达情感和主题?

王家卫的电影如何利用影像和声音的关系来表达情感和主题?

王家卫的电影如何利用影像和声音的关系来表达情感和主题?一、独特的画面构图王家卫的电影以其独特的画面构图而着称。

他善于利用镜头的角度、距离和运动来表达情感和主题。

首先,他常常通过运用大背景、长景深和对角线来创造出动态而富有层次感的画面。

这样的构图不仅能够使观众深入电影场景,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还能够加强角色情感的表达。

其次,王家卫善于运用镜头的近距离特写来突出人物的情感细节。

这种细腻的表现手法,在无需多言的情感交流中,使观众能够更直接地感受到角色内心的动态。

总之,王家卫通过精心设计的画面构图,以及刻意处理的色彩和光影,成功地将情感与主题融为一体。

二、鲜明的音效设计王家卫的电影以其独特的音效设计而备受瞩目。

他善于利用声音的变化来传达情绪和主题。

首先,他善于运用环境音效来创造出氛围和背景,从而让观众感受到电影场景的真实性和沉浸感。

其次,王家卫善于运用音乐的力量来表达情感和主题。

他与李宗盛的合作,使得音乐成为他电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王家卫的电影中常常随着音乐的起伏,以及歌词的含义和旋律的犀利,让观众深入角色的内心世界,感受到情感的震撼。

总之,王家卫通过精心设计的音效,成功地以声音的魔力来表达情感和主题。

三、个性化的角色刻画王家卫的电影以其个性化的角色刻画而备受赞誉。

他通过细腻的表演和剧本构建,成功刻画出了许多深入人心的角色形象。

首先,他注重角色的细腻情感和心理变化。

他通过观察人们日常生活中微小的细节,以及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揭示,成功地将观众带入角色的内心体验。

其次,王家卫善于使用隐喻和象征手法来表达角色情感和主题。

他通过色彩的运用、符号的植入和物品的象征意义,让角色的情感和主题在观众心中产生共鸣。

总之,王家卫通过个性化的角色刻画,让观众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感受到情感和主题的力量。

四、情感回忆的跳跃王家卫的电影常常利用情感回忆的跳跃来表达情感和主题。

他通过交错的时间线和情节线索,将过去和现在、现实和想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影像的表意作用与叙事力量——以王家卫的《重庆森林》为例

影像的表意作用与叙事力量——以王家卫的《重庆森林》为例

间的感受 却不 一样 , 而 王家卫 电影 中 的人 物对 时 间 的感受 异常强 烈 。重新 定 义 的 计 时方 式 ( 如5 7小 时, 4 6 0 0秒 , 1 5 5个星期 ) 和 被特别 注 意的一个 小 时 ( 1 9 6 0年 4月 1 6日下午 3点前 的一分 钟 , 5月 一 日 等) 都包 含 着 王 家 卫 对 时 间 的道 德 意 识 和 对 处 境 的反 省态 度 。 “ 渴望 沟通 的 哑 巴” 是 王家 卫 对都 市 人 际关 系 的一 种绝 妙 的隐喻 , 也是 都市人 情感 交 流失语 的表 现 。对精 确数 字 的青 睐 也是 都 市 人 顾 影 自怜 的一 种 真实 的写照 , 时 间凝缩 为一 瞬间 。这些 独特情 感
的 复杂 情 感 , 是 于 繁华 喧 嚣 的 人 群 中切 身 体 验 到 的孤 独 。王 家卫 的人 物 活 跃 在 拥 挤 不 堪 、 狭窄 、 闭塞 的空 间 中 , 在 拥 挤 的人 群 中 感 受 着 孤 独 , 在 情感 的簇 拥 中体 会 着 情 感 的失 落 , 一 种 无 处 逃 逸 的无 助 在 前 景 中 被 夸 张 放 大 。大 量 人 物 内心 独 白的加 人 可 能 和 王 家 卫 习 惯 于 大 明 星 的 零 碎 档 期有 关 , 加 上 不 断 在 拍 摄 中修 改 剧 本 , 所 以王 家 卫 的 电影 里 , 明星愈多 , 完 成 后 的 旁 白数 量 也 愈 多, 这一 点 可 以说 明 为何 他 的 电 影 往 往 在 结 构 上 是 由许 多 小段 落 所 组 成 的不 同故 事 , 却 也 证 明 王
家卫 创 作 力 的丰 富 。 《 重庆 森林 》中很 多 人 物 的语 看 似 是 有 对 象 的, 实 际上 很多语 言都 是 独 白 , 这 时 候人 物 的寂 寞 失落 与假装 的坚 强 表露 无 遗 , 就像 独 自 中说 的 “ 不 知道从 什 么 时 候 开 始 , 在什么东西上 面都有个 日 期, 秋 刀鱼 会过期 , 肉罐头 会过期 , 连 保鲜纸 都会 过 期, 我 开始 怀疑 , 在 这个世 界上 , 还有 什么 东西 是不 会过期 的? ” 更有 甚 者 , 主人 公 为 了排 解 孤 独 , 把 毛 巾、 香皂、 衬 衣等 物 品作为 说话 的对象 , 但是 那些 话 却 明明是说 给 他 自己 的 。语 言 在 这 里好 像 没 有 什 么 目的 , 也 不具 有 什 么连 贯 性 , 只是 表 达 出人 物 非 同寻 常的倾 诉 欲 , 或 者 又 让 人 感 觉 到 像 是 一 种 暗 示, 表 达 出的却是 人 物 的欲望想 象和 刻骨 伤痛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家卫电影的叙事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19-06-13T15:15:28.373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9月30期作者:孙铭悦
[导读] 文章力图对王家卫电影进行叙事角度的探索,从影片的叙事结构特征和人物观念的重建这样两方面展开,研究分析王家卫电影在叙事方面所表现出的特征,对于王家卫电影的叙事风格特征作出合理的阐释。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文章力图对王家卫电影进行叙事角度的探索,从影片的叙事结构特征和人物观念的重建这样两方面展开,研究分析王家卫电影在叙事方面所表现出的特征,对于王家卫电影的叙事风格特征作出合理的阐释。

王家卫在他的影片中不仅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现代都市生活图景,更力图揭示藏于人内心深处的“都市不适应症候”。

他凭借着其极端风格化的视觉影像、富有后现代意味的表述方式和对都市人群精神气质的敏锐把握,成功地构建了一种独特的电影美学。

关键词:电影;王家卫;叙事策略
电影的叙事结构包括时空的配置与运动、人物的设计、叙述方式的确定、节奏疏密的构思等,是个涉及方面很广,非常复杂的创作问题。

香港电影导演王家卫是亚洲电影的代表人物,对王家卫电影有了新的理解,他迄今为止的十部作品已经凭借着其极端风格化的视觉影像、富有后现代意味的表述方式和对都市人群精神气质的敏锐把握,成功地构建了一种独特的“王家卫式”的电影美学。

王家卫的电影剧作对时空的运用、人物设计及极具特色的画外音独白作用,都是为了反映出一种90年代香港都市人普遍的情绪体验,其叙事策略,不仅表现了后工业文明下的都市人末世失重心态,而且这种叙事结构具有独特艺术性,表现了后现代社会中人们生活状态的复杂性,准确而独特地剖析了后现代人的生活面貌。

一、电影人物观念的建构
王家卫的每一部电影都成了日后人们谈论的经典,特别是对于那些具有较高层次欣赏水平的观众来说,更是如此,而他电影中的许多经典的台词也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口头禅。

他的电影之所以能够有如此大的影响,在很大意义上是跟他的叙事风格紧密联系的。

他那种特异的叙事方式则是整个电影风格得以确立的决定性因素。

电影的叙事结构可以从三个层面予以理解基本的结构,它是指一部具体影片的结构和总体结构,叙事结构与电影蒙太奇结构相似,它表明了一部影片的总体架构方式,是一部影片的主干,它是确定一部影片的总体风貌的决定性要素;其次,电影作为一个叙事系统呈现出的结构类型,具有更大的理论上的抽象性,例如法国著名的电影理论家、电影符号家提出了电影的八种组合手段,几乎涉及了电影的各种组合方式;最后一个层面的意义是指具体影片内各种元素的组成方式。

在这一层面上,我们可以讨论影片文本中的具体文段、句子的组成方式,而对于一般的观众而言,他们是无法看到电影的深层次的结构的,只能看到电影的情节,而所谓的情节也就是讲述的一个完整的故事。

(一)王家卫电影人物的内心独白
画外音独白是王家卫电影剧作叙事中的一个主要特色。

电影中的人物,一般都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拒绝了解别人,亦拒绝为他人所了解。

他们一般都保持沉默,用独自来宣泄内心的情感。

一个警察663在被女朋友抛弃后,只好对家中的毛巾、肥皂、玩具自言自语。

他对着用过的肥皂说:“不要那么没有骨气嘛,她才走几天就瘦成这样。

”对湿淋淋的毛巾说:“我叫你不要哭嘛,你要哭到什么时候?做人要坚强一点。

”《堕落天使》中则把内心独白运用到极致:哑巴何志武用独白的方式述说自己的感受。

画外音独白是王家卫电影叙事的一个重要特色。

他影片中的经典语言,如《阿飞正传》中关于“无足鸟”的传说,大都以这种方式表达。

他以这种情感的单向流动,展示后现代语境下人们的孤立、沉默和失语。

是幽默的调侃,亦是含泪的热讽。

(二)人物塑造的边缘性
电影中的主角,通常都是阿飞、舞女、小店员、空姐、杀手、警察……他们或者没有一个正式安稳的工作,整日游荡在城市的阴暗的角落;或处于社会底层,没有基本的生活保障;或与传统道德相抵触,不为社会所接受。

他们在现实生活和精神领域中是一群流浪漂泊者,都市的边缘人。

这些人物都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字。

一般电影中人物名称是界定人物身份的基本符码。

然而王家卫电影中更多的时候,人物的名称都变成了数字。

人物姓名的刻意忽略,一方面强化了人物的边缘特征,面对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人们感到自身渺小到连姓名都已被湮没。

另一方面,这些名字被泛化了的小人物形成了对所有现代都市人的指代,“这一个”成了“这一群”的甚至“这一代”的代称,从而加深了电影所表现的社会内涵。

王家卫在他的影片中不仅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现代都市生活图景,更力图揭示藏于人内心深处的“都市不适应症候”:人们的无力感、渺小感、孤寂不安以及游离于主流之外的边缘感。

二、电影的时空观念
在王家卫的影像作品中,凭借着其极端风格化的视觉影像、富有后现代意味的表述方式和对都市人群精神气质的敏锐把握成功地建构了一种独特的“王家卫式”的电影美学。

其电影中体现出来的独特和统一的特质的确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

王家卫电影以消费主义姿态拼贴五花八门的艺术技巧和手段,表现后工业时代都市人的无力感、渺小感、孤寂不安以及游离于主流之外的边缘感。

(一)王家卫电影对时间的表达
时间是王家卫热衷的主题。

王家卫的时间常常是过去式。

因为过去,所以定格。

时间是很难捉摸的,在王家卫的运用下,益显神秘。

王家卫电影风格,很大一部分,是时间这种元素塑造的。

恋物,是王家卫时间记忆的一个象征,王家卫每一部电影都是四个字,他喜欢的数字里除了“四”以外就是“六”。

他有对物迷恋的情结,甚至是一种习惯的迷恋,恒定而不变,有一种刻进肌肤里的快感,从中我们可以抽离出一些怀旧的因素,包括对异性的幻想。

王家卫最喜欢的音乐无疑是探戈,那是一种在阿根廷人皮亚佐拉的创作里,要让城市的落叶起舞的抒情。

机巧,意味着他拍的是同一部电影。

王家卫不仅喜欢在一部电影里埋下伏笔,还喜欢在不同的影片里设下机关。

比较容易找到的是:同一个房间号码和同一个人名的出现。

这种符号性还可推溯到《阿飞正传》,在那里面,只在最后灵光一闪的梁朝伟,也可以和周慕云挂上钩的,而成为一个前传式的引子。

(二)王家卫电影对空间的运用
王家卫电影中的一些十分明显的主题( 如人物情感的孤立,拒绝沟通,或交流上出现困难) ,在其影片中一再出现。

而在展示这些主
题时,王家卫把故事的时间、空间切割成零碎片段,打破了时空在传统影片中的线性叙述,从而表现出一种人物置于空间当中,但又不知身在何时何处的虚幻感。

打破时间直线顺序的方式,在各项创作形式中都已有先例。

文学潮流中接连出现的意识流、后设、解构等文体,在香港文学中亦有不少例子。

王家卫第一部电影剧作《旺角卡门》中对时空应用的特色,已崭露头角。

在空间处理上,王家卫使用了黑帮斗争的都市,与情爱世界对立的市区内小房间以及大屿山郊外空间。

王家卫时空拼凑的剧作风格由此可见一斑。

王家卫电影叙事结构虽然常常是应用了这种断裂拼凑的时空处理,但并不影响结构的完整性,在《阿飞正传》里,王家卫应用了60年代的香港这个时空,却轮流刻画了人物间聚散的情缘。

一再展现出是一种缘份即情性的、一错便不再复得的现代都市情感。

时空的混合亦是一种后现代精神分裂模式。

王家卫的电影文本既有现代结构又有后现代氛围,时而悲观时而乐观,时而暧昧时而开放,体现了其电影的后现代性。

完全瓦解了经典叙事的流畅性。

他的电影以反映现代都市人际疏离问题为主,他的电影有国族隐喻,有后现代意向,有哲学性时间反思,也有最明显的爱情故事,实行各取所需。

参考文献
[1]张志伟.王家卫的后现代城市超级市场[M].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2]陈晓云.中国电影叙事模式的转变[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
[3]彭吉象.影视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