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化水制备的方案及流程
纯化水制备的方案及流程

纯化水制备的方案及流程纯化水制备从上世纪80年代下半期开始使用反渗透(RO)法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演变和发展,在制药生产企业和纯化水设备制造企业技术人员的努力下吸取国外先进的制水工艺,从单件、单台设备的制造、组装发展到目前使用的一套完整的纯化水制备流程,其可由五个部分组成:预处理(也称前处理装置)、初级除盐装置、深度除盐装置、后处理装置、纯化水输送分配系统。
1常见的纯化水制备流程1.1预处理装置作为原水的城市自来水虽然已经达到饮用水标准,但仍残留少量的悬浮颗粒,有机物和残余氯、钙、镁离子,为了把这些杂质除去需要对原水进行预处理。
在这一组功装置里常规的配置,由原水泵、精砂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和软化器组成。
1.1.1 原水泵把原水输送到预处理系统中是预处理装置流体移动的动力源。
1.1.2 精砂过滤器过滤介质为颗粒直径不等的石英砂,装填一定厚度依靠过滤方式除去水中的悬浮状态的颗粒物质,当滤材孔径被堵塞后,可用反冲办法进行清洗再生。
1.1.3 活性炭过滤器其是一组由多孔状的颗粒活性炭为滤材装填而成的过滤器,起吸附作用,能除去原水中的有机物、残氯等。
活性炭吸附容量大,比表面积高,可达500~2000m2/g,可把水中的有机物、游离的余氯、气味、色泽都可以除去。
1.1.4 软化装置常用的为钠离子软化器,原水中的硬度主要是由Ca++、Mg++组成。
软化器中的阳离子交换剂中的钠离子与水中的Ca++、Mg++进行交换取代使水质软化。
其交换原理如下:2RNa++Ca ++→R2Ca+2Na+2RNa++Mg++→R2Mg +2Na+当软化器中阳树脂的Na+完全被取代就会失去交换能力,在树脂失效后应对其再生处理,以便恢复交换能力,再生剂可以选用NaCl(氯化钠),其来源广泛,方便使用,价格便宜,效果良好。
再生原理如下:R2Ca+2Nacl→2RNa+CaCl2R2Mg+2Nacl→2RNa+MgCl2原水中的Ca++、Mg++离子容易形成水垢,使反渗透膜元件堵塞,影响水的通量。
纯化水制备工艺流程图

纯化水制备工艺流程图
纯化水是一种高纯度的水,通常用于实验室、医疗、电子、制药等领域。
其制备工艺流程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水质的纯净度和稳定性。
下面将介绍纯化水的制备工艺流程图及其详细步骤。
首先,纯化水的制备需要使用反渗透技术。
反渗透是一种通过半透膜将水中的杂质和离子去除的方法,其工艺流程如下:
1. 原水进入预处理系统,去除大颗粒杂质。
这一步通常包括过滤和沉淀等物理化学处理方式,以确保原水的清洁度。
2. 经过预处理的水进入反渗透膜系统,通过高压作用,将水中的离子、微生物和有机物质去除。
反渗透膜的选择和操作参数设置对水质的影响非常大,需要严格控制。
3. 经过反渗透膜处理的水再经过混床离子交换树脂处理,进一步去除水中的离子杂质,确保水质的高纯度。
4. 最后,经过混床处理的水经过紫外灭菌器处理,杀灭水中的微生物,确保水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以上就是纯化水制备工艺的流程图及其详细步骤。
通过严格控制每一个环节,可以获得高纯度、稳定性好的纯化水,满足不同领域的使用需求。
制备纯化水的工艺流程图对于实际操作非常重要,只有严格按照流程操作,才能保证水质的高纯度和稳定性。
纯化水的制备流程

纯化水的制备流程一、原水处理:2.对原水进行初步过滤,去除大颗粒、杂质和悬浮物。
二、预处理:1.确定预处理方法,以去除水中的固体和溶解性杂质。
2.预处理方法可以包括沉淀、絮凝、过滤、吸附、离子交换等。
3.根据水质情况选择相应的预处理设备,如沉淀池、絮凝槽、过滤器、吸附柱和离子交换柱等。
4.进行预处理,将水中的固体和杂质去除或减少到一定程度。
5.检测预处理后水样的水质,确保水质符合纯化要求。
三、纯化处理:1.选择合适的纯化处理方法。
2.常见的纯化处理方法包括蒸馏、反渗透和混床。
3.若选择蒸馏法,则需准备蒸馏设备,并将预处理后的水样加热,使其蒸发并冷凝得到纯净水。
4.若选择反渗透法,则需准备反渗透设备,并通过高压将水逆渗透过滤膜,去除大部分离子和溶解物质。
5.若选择混床法,则需准备混床设备,并将预处理后的水样通过阳离子交换柱和阴离子交换柱,去除离子和溶解性杂质。
6.根据纯化处理方法进行操作,将水中的杂质去除或减少到极低的水平。
7.检测纯化后水样的水质,确保水质符合纯化要求。
四、检测:1.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2.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pH值、电导率、溶解氧、浊度、总溶解固体、重金属离子、微生物和有机物等。
3.使用相应的仪器和试剂进行检测。
4.根据纯化水的使用要求,确定检测项目和标准。
5.进行检测,确保纯化水的水质符合要求。
以上就是纯化水的制备流程,包括原水处理、预处理、纯化处理和检测等环节。
每个环节都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方法和设备,并进行必要的检测,以确保制得的纯化水的水质符合要求。
纯化水的制备流程

纯化水的制备流程首先,净化原水。
原水可以是自来水、井水或其他水源,但需要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污染物。
常用的净化方法包括沉淀、澄清、脱色等。
例如,可以用沉淀剂如铝酸盐或高岭土处理水中的悬浮固体颗粒,然后再利用含氯消毒剂消除水中的有机物污染。
接下来是过滤。
通过过滤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颗粒和固体杂质,如沙子、泥土、植物残渣等。
常用的过滤器有石英砂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等。
通过多层媒体的过滤,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杂质。
然后是离子交换。
离子交换是用来去除水中的硬度离子,如钙、镁等。
硬度离子会影响水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因此需要通过离子交换剂如强酸性和强碱性树脂来去除。
紧接着是去除气体和微生物。
通过通入空气或置于搅拌器中,可以去除水中的气体,如二氧化碳、氧气等。
消除微生物可以通过紫外线照射或过滤来实现。
紫外线可以杀死水中的细菌和病毒,而过滤则可以去除水中的微生物。
完成上述步骤后,还需要对水进行消毒。
消毒是为了保证水的卫生安全,防止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常用的消毒剂有氯、臭氧等。
在消毒过程中,要监控消毒剂的浓度和接触时间,确保水质的安全。
最后是测定水质。
对制得的纯化水进行水质分析,包括pH值、溶解氧、电导率、硬度等参数的测定。
通过水质分析,可以判断水的纯净程度是否满足要求。
总体而言,纯化水的制备流程是净化原水、过滤、离子交换、去除气体和微生物、消毒、测定水质。
这些步骤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以制备所需纯度的水。
制备纯化水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它广泛应用于实验室、医疗、制药、电子等领域。
制备纯化水的工艺流程

制备纯化水的工艺流程纯化水是一种去除了杂质和离子的纯净水,它在实验室、医疗和工业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制备纯化水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工艺流程,以确保最终获得高纯度的水。
本文将介绍制备纯化水的工艺流程,包括反渗透、离子交换、蒸馏等步骤。
首先,反渗透是制备纯化水的重要工艺流程之一。
反渗透是利用半透膜将水中的溶质和杂质分离的过程。
在反渗透装置中,水通过高压泵被迫通过半透膜,而溶质和杂质则被留在半透膜的另一侧。
通过反渗透工艺,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大部分离子和有机物质,使水的纯度得到提高。
其次,离子交换是另一个重要的纯化水工艺流程。
离子交换是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去除水中的离子的过程。
在离子交换装置中,水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床层,树脂上的功能基团与水中的离子发生置换反应,从而将水中的离子去除。
离子交换工艺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硬度离子、重金属离子等,提高水的纯度。
另外,蒸馏也是制备纯化水的一种常用工艺流程。
蒸馏是利用水的沸点和汽液平衡原理,将水中的溶质和杂质与水分离的过程。
在蒸馏装置中,水被加热至沸点,产生蒸汽,然后通过冷凝器冷凝成纯净水。
蒸馏工艺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质、细菌和病毒等,得到高纯度的水。
除了以上几种工艺流程,还可以采用超滤、电去离子等工艺来制备纯化水。
超滤是利用超滤膜将水中的大分子溶质和杂质截留的过程,电去离子是利用电化学原理去除水中的离子的过程。
这些工艺流程可以根据具体的水质要求和工艺条件进行选择和组合,以获得所需的纯化水。
在纯化水工艺流程中,需要注意对水质的监测和控制,以确保工艺流程的稳定和水质的一致性。
此外,还需要对废水进行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科学合理的工艺流程和严格的操作管理,可以获得高纯度的纯化水,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总之,制备纯化水的工艺流程包括反渗透、离子交换、蒸馏等步骤,通过这些工艺流程可以去除水中的溶质和杂质,获得高纯度的水。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工艺流程和设备,以满足不同领域的纯化水需求。
纯化水制备工艺流程

纯化水制备工艺流程纯化水制备工艺流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用于去除水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以获得纯净的水。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纯化水制备工艺流程。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原水。
原水可以是自来水、地下水或其他来源的水。
在准备原水时,需要考虑水质的特点和所需的水质标准。
第二步是预处理。
预处理的目的是去除原水中的悬浮固体、沉淀物和大部分的有机物。
预处理通常包括过滤和沉淀。
过滤通常使用沙滤器或活性炭滤器来去除悬浮固体和有机物,沉淀则通过沉淀池来去除颗粒状物质。
第三步是软化处理。
软化处理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水中的硬度。
硬度通常是由钙和镁离子引起的,它们会在水中形成水垢。
软化处理可以使用离子交换树脂或化学物质(如磷酸盐)来去除水中的钙和镁离子。
第四步是反渗透处理。
反渗透是一种通过半透膜去除水中的溶解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方法。
反渗透膜通常由聚酯、聚醚和聚酰胺等材料制成。
在反渗透过程中,水被推动通过半透膜,而溶解物和微生物则被滞留在膜上。
第五步是高级氧化处理。
高级氧化是一种利用氧化剂(如臭氧、氢氧化氢或过盈酸)来去除水中有机物和微生物的方法。
高级氧化能够有效地分解水中的有机物,使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最后一步是消毒处理。
消毒是一种在水中杀灭或去除病原体和微生物的方法。
常用的消毒剂有臭氧、次氯酸钠和紫外线。
消毒能够有效地杀灭水中的微生物,保证水的卫生安全。
以上就是一种常见的纯化水制备工艺流程。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对工艺流程进行调整和优化,以获得更好的纯化水质量。
纯化水的制备流程

纯化水的制备流程纯化水是一种除去杂质和离子的纯净水,通常用于实验室研究、医疗设备和工业生产中。
制备纯化水的过程要求高效、稳定、可靠,并且要确保纯化水的质量符合使用需求。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纯化水制备流程:1.原水质检测:首先,要对原水进行质量检测,确保水源质量达到纯化水的制备标准。
常见的检测项目包括总溶解固体(TDS)、电导率、pH 值、溶解氧等。
2.滤网过滤:将原水通过滤网进行初步过滤,去除较大的杂质和悬浮物。
这一步可以帮助保护后续的纯化设备,延长其使用寿命。
3.活性炭吸附:将滤后水通过活性炭吸附装置,去除水中的有机物、氯和异味等。
活性炭是一种高度吸附性的材料,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4.离子交换柱:将经过活性炭处理的水通过离子交换柱进行处理。
离子交换柱是一种能够去除水中离子的装置,通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去除阳离子,通过阴离子交换树脂去除阴离子。
这一步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溶解性离子,如钠、钙、镁、氯等。
5.纯化柱:经过离子交换柱处理的水通过纯化柱进行进一步处理。
纯化柱通常包含混床离子交换树脂,能够进一步去除水中的微量离子和其他杂质。
6.紫外灭菌:为了保证纯化水的生物安全性,可以将纯化水通过紫外灭菌器进行照射,杀死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
7.终端过滤:最后,经过纯化处理的水可以通过终端过滤进行终级过滤,去除任何仍然存在的微量杂质和微生物。
8.质量检测:最后,对制备好的纯化水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其质量满足使用要求。
常见的检测项目包括TDS、电导率、pH值、溶解氧、微生物菌落总数等。
通过以上流程,可以制备出高质量、纯净的纯化水,满足实验室研究、医疗设备和工业生产等领域的需求。
制备纯化水的关键是使用高效的纯化设备和对水质的严格控制,确保每个步骤都能够有效地去除杂质和离子。
纯化水制备流程

纯化水制备流程概述纯化水是指经过一系列处理步骤后,去除了杂质、离子、有机物质等不纯物质的水。
它广泛应用于实验室研究、制药、半导体制造、化工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纯化水的制备流程,包括原水处理、预处理、离子交换、膜分离和消毒等步骤。
原水处理原水通常来自自来水管道或地下水源,其含有各种杂质和离子,需要进行预处理才能得到纯净的水。
原水处理步骤如下:1. 沉淀原水中的可悬浮颗粒物会通过沉淀的方式被去除。
这通常通过添加絮凝剂,如铝酸盐或聚合物,来促使悬浮物聚集成较大的颗粒。
随后,使用沉淀池或沉淀罐使颗粒物沉积,从而使水中悬浮物浓度降低。
2. 过滤经过沉淀后的水仍然可能含有微小的颗粒和悬浮物。
过滤可以进一步去除这些杂质。
常用的过滤介质包括石英砂、活性炭和滤纸等。
不同的过滤介质可以根据需求来选择,以达到去除特定颗粒和杂质的目的。
3. 活性炭吸附活性炭是一种强大的吸附剂,可以去除有机物质、异味和色素等。
将过滤后的水通过活性炭床,活性炭的大表面积能够吸附水中的有机化合物和氯等物质,从而提高水的纯度和质量。
预处理预处理旨在去除水中的硬度、金属离子和溶解性盐,以减少对后续纯化步骤的影响。
常见的预处理方法有:1. 过氧化氢处理过氧化氢可以氧化有机物和金属离子,从而使其变为可沉淀或可过滤的物质。
这种处理方法通常用于去除水中的有机物质和重金属。
2. pH调节水的pH值对后续的纯化步骤有较大影响。
通常使用酸或碱调节水的pH值,将其调节至适宜的范围。
这有助于减少溶解性盐的沉淀和防止膜污染。
3. 硬度调节硬度是指水中的钙、镁等金属离子含量。
高硬度的水对纯化过程会产生不利影响。
通过添加螯合剂或离子交换树脂等方法,可以降低水中的硬度,减少对后续纯化步骤的干扰。
离子交换离子交换是一种常用的纯化水方法,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去除水中的离子。
离子交换步骤如下:1. 离子交换树脂选择根据水中离子的种类和浓度,选择合适的离子交换树脂。
阴离子交换树脂适用于去除阴离子离子,阳离子交换树脂适用于去除阳离子离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纯化水制备的方案及流程
纯化水制备从上世纪80年代下半期开始使用反渗透(RO)法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演变和发展,在制药生产企业和纯化水设备制造企业技术人员的努力下吸取国外先进的制水工艺,从单件、单台设备的制造、组装发展到目前使用的一套完整的纯化水制备流程,其可由五个部分组成:预处理(也称前处理装置)、初级除盐装置、深度除盐装置、后处理装置、纯化水输送分配系统。
1常见的纯化水制备流程
1.1预处理装置
作为原水的城市自来水虽然已经达到饮用水标准,但仍残留少量的悬浮颗粒,有机物和残余氯、钙、镁离子,为了把这些杂质除去需要对原水进行预处理。
在这一组功装置里常规的配置,由原水泵、精砂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和软化器组成。
1.1.1 原水泵
把原水输送到预处理系统中是预处理装置流体移动的动力源。
1.1.2 精砂过滤器
过滤介质为颗粒直径不等的石英砂,装填一定厚度依靠过滤方式除去水中的悬浮状态的颗粒物质,当滤材孔径被堵塞后,可用反冲办法进行清洗再生。
1.1.3 活性炭过滤器
其是一组由多孔状的颗粒活性炭为滤材装填而成的过滤器,起吸附作用,能除去原水中的有机物、残氯等。
活性炭吸附容量大,比表面积高,可达500~2000m2/g,可把水中的有机物、游离的余氯、气味、色泽都可以除去。
1.1.4 软化装置
常用的为钠离子软化器,原水中的硬度主要是由Ca++、Mg++组成。
软化器中的阳离子交换剂中的钠离子与水中的Ca++、Mg++进行交换取代使水质软化。
其交换原理如下: 2RNa++Ca ++→R2Ca+2Na+
2RNa++Mg++→R2Mg +2Na+
当软化器中阳树脂的Na+完全被取代就会失去交换能力,在树脂失效后应对其再生处理,以便恢复交换能力,再生剂可以选用NaCl(氯化钠),其来源广泛,方便使用,价格便宜,效果良好。
再生原理如下:
R2Ca+2Nacl→2RNa+CaCl2
R2Mg+2Nacl→2RNa+MgCl2
原水中的Ca++、Mg++离子容易形成水垢,使反渗透膜元件堵塞,影响水的通量。
除了使用交换剂外,还可以用加入试剂把水中的Ca++、Mg++转化为难容于水的化合物沉淀析出或过滤除去。
把上述几个单元操作所使用的设备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独立体系成为制备纯化水的第一步工序即预处理装置。
1.2 初级除盐装置
初级除盐功能就是用一级RO方法除盐,它是由精密过滤器(保安过滤器)、高压泵、反渗透机壳、膜元件、操作控制箱组成。
1.2.1 精密过滤器
为了防止石英砂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中的微小粒子流入反渗透膜而采取的一种精密过滤装置,过滤介质的孔径为1μm~5μm,可以有效地保证进水SDI值,从而保护膜元件不受损害。
1.2.2 高压泵
为本装置提供动力,提高水压常采用立式多级高压泵。
1.2.3 反渗透系统装置(RO装置)
反渗透装置据报导采用一级RO,处理原水能有效地除去水中的病原微生物,例如:各类细菌和病毒;100%除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95%~99%除去水中1价离子,出水电导率可在30μs/cm
一级反渗透(RO)装置进水技术质量指标可以参照以下几个项目,如表1所示。
初级除菌系统主要元件由壳体、膜元件、管接件、阀、压力表、流量计组成。
这种在一定压力驱动下,借助于半透膜对水分子有选择性透过使水中的溶质与溶剂分开,水得到纯化。
在一级RO后面配置的二级RO装置的组成与一级RO相同,但经二级RO 处理后,纯化水的电导率可达1~30μs/cm。
1.2.4 操作控制箱
整个初级除盐(一级RO)可用PLC控制并实现自动操作。
高压泵前后有压力控制。
膜元件可自动清洗,系统可以在线监测纯化水水质以及各工艺参数,例如:流量、压力、电导率、阀的开与关,整个状态均可显示及控制。
整套初级除盐装置用管道连接后组合成一个模块系统,运输、安装、方便可靠。
1.3 深度除盐装置
经过初级除盐处理后(在一级RO之后)纯化水的电导率在30μs/cm,经二RO处理后水质可提高,电导率在1~5μs/cm。
为了进一步除去水中残余的微量离子,需进行深度除盐处理。
能获得电导率在0.1~0.06μs/cm标准范围的纯化水,目前采用的深度除盐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在反渗透(RO)处理后增加混床(离子交换树脂)的处理、在反渗透(RO)后面增加EDI装置、在反渗透(RO)后面加抛光混床装置。
1.3.1 装填普通阴、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混合床(混床)
混床是在制备纯化水时经常使用的一种安装于制水系统终端用来提高水质的方法。
可以在一级RO后面加一组混床,也可以在二级RO后面加混床,纯化水的电导率可提高到1μs/cm(即10MΩ·cm)以上。
1.3.2 抛光混床
把两种密度非常相近的阴、阳树脂混合起来装填于一个交换柱内,放在反渗透(RO)后面使用,可使纯化水的电导率提高到0.06μs/cm(即18MΩ·cm)。
这种方式是进行深度脱盐,提高纯化水品质很好的一种办法。
由于两种树脂密度相近,难以分离,不能再生使用,失效后即弃之,调换新树脂,这种方式常用于小容量的制水系统。
1.3.3 EDI装置
(1)EDI是一种电去离子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借助树脂的离子交换作用,以及阴、阳离子交换膜对水中阴、阳离子选择性通过的功能来完成深度除盐。
整个分离过程是在直流电场的直接作用下完成离子的定向迁移,从而除去水残余的离子,提高纯化水的电导率。
(2)EDI技术把电渗析技术和离子交换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是一种新型式的膜分离技术。
可以有效地除去水中微量的离子,使纯化水的电阻率达到15MΩ·cm以上,在整个深度除盐的过程中不需添加任何化学药品,不发生对环境的污染,水的利用率高,可以连续制备纯化水。
(3)在EDI深度除盐过程中,微量阴、阳离子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透过交换膜被除去,同时水分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又被分解为H+、OH-,这两种离子又对交换树脂进行就地再生,使离子交换树脂始终保持良好的交换状态,从而达到深度除盐的目的。
(4)EDI装置用于纯化水制备过程中的深度脱盐,为了保证EDI装置的正常工作,运行还应该在系统中为EDI配备循环冲洗装置,又称EDI再生装置,以便保证EDI运行功能的顺利进行。
(6)EDI装置的结构紧凑、能耗低,浓水排放量少,节约用水,不需任何化学药品再生,不污染环境,可以深度除去水中各种微量离子,在近十年中被越来越多的制药生产企业所采用。
(7)EDI装置目前市场上有两种型式:卷式和膜片式(又称膜堆式),可以依据产水量的多少进行组合。
1.4 后处理模块装置
在整个纯化水制备流程中,后处理装置也是不可缺少的部份。
常用的设备有纯化水输送泵、紫外灭菌装置(UV)、臭氧发生器、微孔过滤器组合而成。
纯化水贮罐可依据产水量,用水系统使用量决定容积的大小,其也归于后处理模块。
1.5纯化水输送分配系统
作为成品的纯化水是洁净卫生的流体,其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药物的内在质量,因此必须重视纯化水在使用过程的输送分配环节。
按GMP规范中的要求,为防止微生物的污染,采取一些必要的防患措施。
1.6纯化水制备中的工序小结
综合上述几个功能系统,可简单归纳为三个模块装置。
(1)预处理模块:由原水泵、砂滤器、碳滤器、软化器等组成。
(2)主处理模块:由高压泵、保安过滤器、RO壳体、RO元件、EDI装置、混床、纯化水箱组成。
(3)后处理模块:由纯化水泵、臭氧发生器、气液混器、紫外线灭菌器、精密过滤器组成。
2制药工业纯化水制备流程的组合方案
2.1 常用的纯化水制备方案
常有四种流程方案在制药工业中
被广泛地采用,分别是二级RO、(一级
RO+EDI)、(二级RO+EDI)与(二级RO+混床)流程方案,它们之间的比较如表3所示。
2.2纯化水制备的合理模块化组合流程
随着膜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近十年
来EDI技术在纯化水制备工艺上的应用,一种不用化学试剂再生,不污染环境,运行成本低的纯化水制备流程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制药生产企业所采用。
下面二个模块化组合流程(如表4如示)所生产的纯化水水质均可达到10~17MΩ·cm。
(1)流程Ⅰ是目前众多药厂所采用的一种制备纯化水的工艺流程。
采用膜分离技术,降低日常运行费用,延长了混床树脂的使用周期,减少了再生时酸碱的用量,又保证了纯化水出水的品质。
(2)流程Ⅱ在有些企业里已经采用。
使用EDI电去离子技术和装备后,日常制水运行费用更低,产水量更多,无需使用化学试剂(酸、碱)对环境不产生污染,是既节能又环保的一种纯化水制备流程。
这种模块化流程值得推广应用。
(3)推荐的一种纯化水制备的优化模块化组合流程,如表5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