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起义读后感
南昌起义心得体会

南昌起义心得体会南昌起义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起义。
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激励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斗志,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我通过学习南昌起义的历史,深感其精神内涵的时代价值,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南昌起义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坚定的革命信念和无畏的斗争精神。
起义前,中国共产党面对国民党的残酷镇压,没有被吓倒,而是选择了坚决反抗。
起义中,周恩来、贺龙、朱德等领导人身先士卒,共产党员和革命士兵们勇敢战斗,即使面对失败,他们也毫无退缩,表现出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这种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斗志,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
我们要学习南昌起义的精神,坚定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无畏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
南昌起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高超的政治策略和领导能力。
起义虽然失败了,但中国共产党并没有因此丧失信心,而是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经验。
他们深入分析国内外形势,提出符合实际情况的革命策略,逐步发展壮大,最终取得了新中国的胜利。
这种科学的决策能力和战略眼光,对于我们今天的工作和生活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我们要学会在失败中汲取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战略思维能力,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
南昌起义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立场和为民情怀。
起义的目的是为了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实现人民的解放和幸福。
起义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并没有放弃人民,而是继续为人民谋利益,努力改善人民的生活。
这种为民情怀和责任担当,是我们这个时代应该学习的。
我们要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关心人民的需求,努力为人民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南昌起义虽然已经过去了许多年,但其精神内涵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我们要深入学习南昌起义的历史,弘扬南昌起义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从南昌起义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战略思维能力,为民谋利益,为实现人生的价值而努力。
关于南昌起义的读后感范文

关于南昌起义的读后感范文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期间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走上了武装斗争的道路。
读完关于南昌起义的资料,我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在建立新中国的道路上所经历的种种困难和挑战。
南昌起义的成功,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念和牺牲奉献精神。
在国民党军阀的强大压力下,中国共产党毫不畏惧,勇敢地举起武装反抗的旗帜。
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积极组织各种力量,最终取得了一次重要的政治胜利。
南昌起义的意义不仅在于其实际影响力,更在于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力。
它激励了广大群众的抗争意识,促进了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同时,南昌起义也为中国共产党在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总的来说,南昌起义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对于我国的现代史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通过学习南昌起义,我深刻认识到了革命的艰辛和牺牲,也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要时刻警惕并保持良好的斗争状态,为中国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南昌起义读后感

南昌起义读后感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建军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之一。
这次起义是在1927年8月1日发生的,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的开始。
经过反复思考和研究,我对南昌起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产生了许多感悟和反思。
首先,南昌起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者的坚定决心。
尽管当时国共合作已经破裂,共产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但他们不屈不挠地决定继续革命事业。
他们深知,只有通过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才能推进革命的进程。
南昌起义是他们无畏精神和牺牲精神的具体体现,这种精神令人十分敬佩。
其次,南昌起义启示我们要走建立社会主义的道路。
南昌起义后,中国共产党逐渐从革命倒退到革命的正确方向,开始建设一个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次起义使共产党认识到在中国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繁荣的社会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南昌起义也向我们展示了共产党的坚定决心和正确的领导能力。
南昌起义还教会了我坚持自己的信念是多么重要。
南昌起义的领导者们在最困难的时候都没有放弃对中国革命的信念,他们继续战斗,最终达到了胜利。
这给了我深刻的启示,即无论遇到多么困难的情况,我们都应该相信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只有坚持信念,才能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
此外,南昌起义也提醒了我敬畏历史的重要性。
通过阅读相关史料和了解南昌起义的背景,我了解到这次起义对中国革命和共产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建军的里程碑式事件,也是中国革命事业走向胜利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历史,深入了解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教训,以推动我们自己的发展和进步。
最后,南昌起义也使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作为中国共产党建党的一个重要事件,南昌起义为我们展现了这个党的伟大和不朽。
正是因为有了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才得以壮大和发展。
通过阅读和研究南昌起义,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理想信念和组织能力有了更加清晰和全面的认识,这也使我对中国共产党充满了敬意和钦佩之情。
有关[南昌起义]观后心得感悟
![有关[南昌起义]观后心得感悟](https://img.taocdn.com/s3/m/44186ed1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ce.png)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有关[南昌起义]观后心得感悟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武装起义。
在观看关于南昌起义的纪录片后,我深受震撼和启发。
南昌起义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它以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崇高的牺牲精神,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观后的感悟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以下几点。
首先,南昌起义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精神。
在纪录片中,我看到了一批充满理想信念的革命者,他们不畏艰险,勇于担当,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武装斗争,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们冒着生命危险,选择站在了正义一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对祖国、人民的无私奉献。
他们在南昌起义时的充满激情和坚定必胜的信念令我对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深感佩服和感动。
其次,南昌起义彰显了共产党人的牺牲精神。
在面对强敌的围剿和压力下,许多革命战士选择了英勇牺牲。
他们不畏生死,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为了革命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
他们牺牲的精神激励了更多的人们投身革命,而这种牺牲的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中一直持续发扬光大。
南昌起义中的牺牲精神提醒我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要时刻铭记为革命事业付出生命的先辈们的奉献和牺牲。
再次,南昌起义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一贯的人民立场和初心使命。
在南昌起义之前,中国共产党就始终把解放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作为自己的使命。
南昌起义是共产党人为了实现这一使命,挺身而出,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的一个缩影。
他们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奋斗,为了人民的幸福而努力。
南昌起义深深告诉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这个初心不会改变,使命不会停止。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最后,南昌起义给予我坚定信心和无限希望。
从南昌起义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发展建立了坚实的基础。
看着纪录片中著名的一幕,革命者们决定要不惜一切代价去实现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我深为他们的决心和毅力感动。
关于南昌起义打响第一枪读后感【四篇】

关于南昌起义打响第一枪读后感【四篇】【篇一】南昌起义打响第一枪读后感南昌起义是一个纪念人民解放军的一个故事。
讲的是:很多的革命英雄被国民党逮捕、屠杀,之后共产党的人意识到了要武装斗争。
他们开始起了武装起义的准备,讨论了一个计划。
起义部队的两万人,按照了他们的计划准备就绪,就和敌人打起了仗。
他们在猛烈的进攻下,大战了四多个小时。
终于,他们占领了南昌城,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我觉得这起义部队里面的人特别英勇。
因为他们为了保护老百姓和人民们,面对敌人的屠杀,他们不顾自己的安危去保护其他的人民。
他们为了保护我们人民群众的安全,不怕牺牲自己。
读完这篇文章,我终于知道了为什么南昌有八一起义纪念馆,知道了为什么南昌是英雄城市,还知道了建军节为什么是八月一日。
我生长在江西,觉得自己特别骄傲、自豪。
你们觉得应该骄傲、自豪吗?【篇二】南昌起义打响第一枪读后感老师让我们看了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讲了在1927年春夏,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相继背叛革命,群众被逮捕屠杀。
共产党意识到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开始了武装起义的准备。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经过了几个小时的艰苦战斗,全歼守敌,占领了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通过这篇文章,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政权的来之不易。
今天的幸福全都是用革命战士的鲜血换来的,非常的来之不易,所以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一切,用我们的行动发扬党的精神,坚信革命。
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地学习,并帮助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我们平时上课、写作业、读书这点辛苦,在革命事业前这又算得了什么呢?每当我们碰见困难时,想一想在南昌起义中牺牲的先烈们,还有什么困难是不能解决的呢?没有那些先烈们的牺牲,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
我们应该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篇三】南昌起义打响第一枪读后感我读了一篇关于革命的文章《南昌起义》,里面讲的是1927年春、夏,国民党背叛革命,杀死了很多共产党和革命群众。
八一南昌起义读后感

八一南昌起义读后感八一南昌起义读后感(一)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的一个伟大历史事件,头绪纷繁、人物众多,而影片以精湛的技艺,真实、朴素、生动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影片从真实的历史事件中提炼创作素材,正确地、艺术地反映南昌起义这一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使其具有鲜明的纪实性和文献性。
影片中出现的四十多个人物,大多都是有案可查的真实人物。
为了真实地再现那一段历史,影片特别注意了环境的真实性:它通过一定时代特征的景色、道具和人物的服饰装扮;通过独具时代特色的音乐,特别是“打倒列强”的音乐旋律的反复出现,使当时的时代气氛更加浓烈,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尤其是为现代人上了一堂形象、生动、深刻的中国现代革命史的教育课。
通过今昔对比,使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影片从生活出发,成功地塑造了周恩来、朱德、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艺术形象。
十分注重形象地表现几位领袖人物的独特经历和个性。
如周恩来的稳健、果断、血气方刚、富有革命牺牲精神;朱德的憨厚、沉着、有勇有谋;贺龙的倔强、爽朗、对党的忠诚等。
通过他们的具体言行来表现他们伟大而崇高的品格。
如通过周恩来的“我们都为共产主义在奋斗,我经常想,一个婴儿哇哇坠地,长大,有点儿知识,很慢很难,只有抓紧时间做工作,才无愧做一个人,没有权力糟蹋生命,浪费时间。
”这段话体现了他为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
通过贺龙的“半辈子经验告诉我,跟着国民党,我个人政治上没出路,整个军队也没出路。
只有共产党才是劳苦大众的救星,我铁了心跟着它走到底,这是我的入党申请书……,请党考验我。
”这一言行,充分表现了他对党忠贞不渝的爱和面对反革命的血腥屠杀毅然投身革命阵营的果敢精神。
通过以周恩来同志为首的前委会与阻挠起义的张国焘之间的斗争,表现了我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勇于斗争的大无畏气概。
这一切都是我们更加崇敬、热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八一南昌起义的心得感悟

八一南昌起义的心得感悟
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
从军事、政治和思想层面来看,这次起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心得和感悟。
从军事角度来看,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了武装斗争的新阶段。
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为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道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同时,这次起义也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军事实力和组织能力,为日后的革命斗争打下了基础。
在政治层面上,八一南昌起义激发了全国范围内的革命热情,为中国共产党在国内争取民众支持奠定了基础。
起义的领导者们在政治上也得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这对于今后的革命斗争和政治斗争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从思想层面来看,八一南昌起义激发了中国共产党和革命者们的斗志和信念。
起义的失败并没有打消中国共产党和革命者们的决心,反而激励他们更加坚定地为革命事业奋斗。
这种坚定的意志和信念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在后来革命斗争中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
总的来说,八一南昌起义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心得和感悟。
这次起义的失败并没有让中国共产党和革命者们气馁,反而激励他
们更加坚定地为革命事业奋斗。
这种坚定的意志和信念成为了中国
共产党在后来革命斗争中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
起义的经验也为中
国共产党在日后的革命斗争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中国共产党的
成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南昌起义》观后感

《南昌起义》观后感南昌起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事件,它堪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对这次起义也有了一些新的体悟和思考。
首先,南昌起义是中华民族反抗外敌与解救内部民主精神的集中体现。
那个时候,中国正遭受着帝国主义的欺凌和国内的统治阶级专制压迫,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尊严一次次受到侵蚀。
而那些关心国家前途,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革命者,便决定发起民族解放运动。
他们在南昌发动起义,表明了要让中国民族重新振起头来、重新寻找自己的路。
在这个意义上,南昌起义代表了人民为自由和民主抗战的精神。
其次,在南昌起义中,共产党向群众发动斗争的鲜明特点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当时,共产党的军队还极其萌芽,组织不健全,武器装备极其匮乏。
但即便如此,他们依然能够发起起义,成功地在南昌城内声东击西,利用政治目的,迫使敌人分兵,创造出难得的机会。
这次起义鲜明地表现出了“以民为本”的群众路线,体现了共产党人显著的战斗精神,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内核。
再次,南昌起义中,共产党人自尽坚守信仰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推崇。
在起义的过程中,共产党人所处的境地诸多困难与危险,但他们一次次与死亡擦肩而过,却依然充满信念地在土地上燃起了起义的烽火。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政治性武装斗争的历史节点。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有了坚定的信仰,也在实践中不断发扬为民族和民众奋斗的勇气和决心。
他们甘愿做无名英雄,舍己救人,顽强抗争和以身殉国的精神,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
最后,南昌起义也向我们展示了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在今天,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同样不少,像对抗病疫,但我们也应当以中国共产党人曾经的战斗精神和爱国精神为指导,秉持着服务民众的宗旨,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大局发展贡献力量。
我们也应该积极向前看齐,以积极进取的姿态和信念,在新的大道上不断开拓与尝试。
总的来说,南昌起义给我们留下了几个宝贵的精神财富:爱国主义精神、民主精神、革命精神、忠诚精神和道德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昌起义读后感(一)通过看这次电影,我深刻体会到革命政权的来之不易,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都是用那些革命义士的鲜血换来的,是那么的来之不易。
因此,我们更应该珍惜这一切,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发扬党的精神,坚信革命理想和信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工作并做好本职工作。
在利益与金钱眼前、在困难、艰苦眼前,想一想为革命事业,在南昌起义总、在战争时期牺牲了的先烈们,想一想在和平年代里英年早逝仁人志士们,难道还有什么阻止不了,还有什么困难不能解决的吗?影片从真实的历史事件中提炼创作素材,正确地、艺术地反映南昌起义这一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使其具有鲜明的纪实性和文献性。
影片中出现的四十多个人物,大多都是有案可查的真实人物。
为了真实地再现那一段历史,影片特别注意了环境的真实性:它通过一定时代特征的景色、道具和人物的服饰装扮;通过独具时代特色的音乐,特别是“打倒列强”的音乐旋律的反复出现,使当时的时代气氛更加浓烈,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尤其是为现代人上了一堂形象、生动、深刻的中国现代革命史的教育课。
通过今昔对比,使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影片从生活出发,成功地塑造了周恩来、朱德、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艺术形象。
十分注重形象地表现几位领袖人物的独特经历和个性。
如周恩来的稳健、果断、血气方刚、富有革命牺牲精神;朱德的憨厚、沉着、有勇有谋;贺龙的倔强、爽朗、对党的忠诚等。
通过他们的具体言行来表现他们伟大而崇高的品格。
如通过周恩来的“我们都为共产主义在奋斗,我经常想,一个婴儿哇哇坠地,长大,有点儿知识,很慢很难,只有抓紧时间做工作,才无愧做一个人,没有权力糟蹋生命,浪费时间。
”这段话体现了他为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
通过贺龙的“半辈子经验告诉我,跟着国民党,我个人政治上没出路,整个军队也没出路。
只有共产党才是劳苦大众的救星,我铁了心跟着它走到底,这是我的入党申请书……,请党考验我。
”这一言行,充分表现了他对党忠贞不渝的爱和面对反革命的血腥屠杀毅然投身革命阵营的果敢精神。
通过以周恩来同志为首的前委会与阻挠起义的张国焘之间的斗争,表现了我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勇于斗争的大无畏气概。
这一切都是我们更加崇敬、热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他们的伟大品格和精神,鼓舞我们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影片还以真实、朴素的生活画面,为我们展示了南昌起义那火光冲天、枪林弹雨、将士们浴血奋战的场面。
并通过女战士黑姑踏着其丈夫双喜等烈士的血迹,冲上鼓楼,把红旗插到楼顶的这一细节再次告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和安静的生活环境,都是成千上万的先烈们用先血和生命换来的,没有他们的牺牲,没有他们的奋斗,便没有我们的今天,作为祖国的一份子,我们要自觉加强思想修养,使自己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成为改革开放的推动者,才能无愧于我们的先辈和先烈。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暴动。
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
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
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总之,《南昌起义》是一部好的历史文献故事片。
它使我们牢记过去中国革命的斗争史;牢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党和人民创建的丰功伟绩;牢记革命先烈的牺牲和奋斗。
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他们的精神,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的昌盛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时间匆匆,电影只看了不到两小时就结束了,但是在南昌起义中的艰苦奋斗的事迹使我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这种精神将激励着我前行。
南昌起义读后感(二)翻阅着历史的画卷,望着那鲜艳的五星红旗,我心潮澎湃。
穿岁月峰头,伴历史云烟,20世纪20年代——这个不平凡的时期,革命的暴风雨猛烈地打击了中国的反动势力,几千年的封建统治秩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1921年七月,中国共产党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光荣诞生了,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这本红色经典《南昌起义》叙述了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大地风起云涌,新的革命风暴正在酝酿之中,不久,霹雳乍起,南昌起义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接着,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百色起义……革命烈火熊熊燃烧,照耀着中国大地。
它以真实的历史﹑生动的细节﹑雄健的文笔再现了革命起义那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
那一个个详细生动的故事,令人心潮澎湃,激情倍增。
这本红色经典将我卷入了这场革命的暴风雨中……“第四篇:甘棠湖上大决策”使我记忆犹新。
贺龙的第二十军和叶挺的第二十四师这两支部队激烈的革命情绪,引起了反动派的严重关注。
在他们离开九江的前一天吗,汪精卫和几个新军阀阴谋策划,以第二方面总指挥张发奎的名义,通知贺龙﹑叶挺去庐山开会,妄图借此机会解除他们的兵权。
就在这危急关头,当时正在九江的第四军参谋长叶剑英果断地拉上叶挺﹑贺龙,以及第四军的政治部主任廖乾吾和中共党员高语罕,聚集到一起,作出紧急决定。
为了安全和保密起见,在夜色中,他们以游玩的名义在甘棠湖畔登上一条小船,并共同决定了三条行动对策。
这就是着名的“小船会议”,此次会议对促成叶﹑贺部队去南昌发动暴动起了重要作用。
在这个磨刀霍霍﹑血雨腥风的日子里,贺龙﹑叶挺﹑叶剑英等共产党员与敌人们斗智斗勇,并不畏艰难万险,将南昌起义进行到底。
这种大无畏﹑坚持不懈的精神正是我们大多数现代人所缺少的。
人们处处勾心斗角﹑一毛不拔﹑只顾自己的安危,从未替别人考虑。
人与人之间时常像埋了颗定时炸弹,一触即发。
我想我们更应该像中国共产党员一样,拥有一颗关爱他人﹑支持他人﹑为他人排忧解难的心!“第十八篇:血战会昌城”让我激动不已。
起义军经过广昌之后,分两路前进,约定在壬田会合入瑞金,向会昌城进发。
当时,敌军在会昌重兵部署。
于是,便将起义军分成三路进攻:以叶挺指挥的第十一军两个师为主力,经洛口乡会昌西北之敌进攻;朱德指挥第二十军三师教导团和六团向会场东北面助攻;由贺龙率邻第二十军的主力为总预备队,位于瑞金附近,策应支援各方。
经过一夜急行军之后,朱德率领部队先到了会昌城附近的山头上。
连绵不绝的高地上,敌人派重兵扼守着,他们的任务就是从这里发起进攻。
会场战役很快就开始打响了,异常激烈的争夺战在山头上开展着。
由于部队还没有完全到达,右翼第十一军也没有加入战斗,敌人便依仗人多势众,整连整营地向起义军的阵地发起猛烈地攻击,打垮一批,又上来一批。
据说那时的起义军队伍里,有两个娃娃兵,一个十三岁,一个十一岁。
他们俩格外勇敢,一边不断地追着冲锋号,一边挺着胸,勇敢地往前冲……敌人太多了,部队的装备也不齐全,只得在平地上卧倒射击,所以伤亡很大,把仅有的一点预备队都拿了上去,就连团部勤杂人员也投入了战斗……眼看敌人离阵地越来越近,向指挥所猛扑来,朱德从容不迫地走到一位牺牲的战士身边,捡起一枝步枪,镇定地拉开枪栓向弹槽里看了一眼,刷地推上了一发子弹,举枪就向敌人射击起来……敌人渐渐逼近,大家已做好拼刺刀的准备,但愚蠢的敌人被身上的衣物所迷惑,以为是自家人,便离开了。
后来随着第十一军加入战斗,部队向敌军阵地展开全面反击,将敌人打得溃不成军,四处逃散,并占领会昌城。
我不得不说,这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持久战。
为了占领消灭敌军阵地的最佳位置,为援兵争取时间,朱德率领第二十军三师与敌人展开了一番激战,虽然战士们都伤亡惨重﹑疲惫不堪,但他们依旧为援军取得了时间,挺到了最后。
尤其是那两位娃娃兵,他们虽然年纪小,但对革命的理解却认识得很深,他们奋不顾身,冒着子弹和炮弹的袭击地冲向敌人的阵地,那该有怎样坚定的决心,怎样的胆识与魄力……我想,如果以现代人的懦弱﹑胆怯与这两个不谙世事的娃娃兵相比,他们真是无地自容啊!我们是祖国未来的花朵,祖国的栋梁,我们应该学会如何镇定地处事,如何待人接物,如何使自己得到更好地锻炼,在如烈火般残忍的社会浴火重生,是崭新的自己能为国家带来荣耀,为国家多添一份光彩。
中国共产党在蒋介石的残酷“考验”下“浴火重生”,踏上了光明之路,不仅解决了名族之间的矛盾,还为处于疾苦的人民排忧解难,()伸出了援助之手,让国家更繁荣昌盛,让人民都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中国共产党员们,我向您致意,如今的美好生活,是你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这份情谊,我将牢记于心,并时时刻刻遵守国家的规章制度,努力做到热爱他人,坚强不屈,勇敢,乐于助人等好品质,尽量完善自己!望着徐徐上升的五星红旗,我似乎看到了那些坚强的为革命牺牲的人们,他们目视着远方,高举着革命的火炬,昂首挺胸地站在一片火光里,他们的脸上没有丝毫痛苦的神情,更多的是喜悦之情,他们跟着革命火炬的光辉向前走,他们在烈火中永生!南昌起义读后感(三)今天上午,妈妈和我一起到青少年宫看电影《南昌起义》,是学校给我们包场的。
目的是让我们受受教育。
电影一开始,我就被影片中悲壮的一幕幕吸引住了。
无数共产党人为了革命的胜利,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流血牺牲,血流成河。
共产党的领导人周恩来,为了革命成功,带领贺龙、叶挺、刘伯承等革命者,组织领导了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
从此,中国共产党有了自己的第一支武装,向反动派打响了革命着的第一枪。
影片中有一位在起义中英勇牺牲的赵老三团长,是贺龙军长情同手足的兄弟。
因为军粮的事情,与兄弟部队发生了打斗,对方出口伤人,骂他是土匪,大大地伤了他的自尊心。
一怒之下他动手打了人,而且拒不认错。
贺龙军长为了整顿军纪,把他绑在柱子上示众。
他很心疼自己的兄弟,认为是自己没有教育好他,自己自罚背着枪跑步,每跑一圈再加枪一支,直到赵老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时。
累得他连人带枪摔倒在地上。
正直的贺龙军长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告诉每一个革命军人,不管是谁,都要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在攻打南天门时,战斗很激烈,牺牲了许多革命军人,为了减少伤亡,前来增援的叶挺部队里的一个团长,点燃了炸药车推着冲到了南城门下,赵老三团长被炮火炸得遍体鳞伤,在奄奄一息时,忍着剧痛用尽最后的力量,升起了革命的旗帜,到死手里还死死地抓住旗杆上的绳子。
那场面是多么的悲壮!南城门上空,鲜红的红旗高高飘扬!烈士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谱写了一首一首英雄的赞歌……回到家里,我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
影片中的场景像放电影一样,在我的脑海里反复地滚动。
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撒热血,才有我们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们应该怎样去珍惜呢?我想我已经有答案了!八一南昌起义读后感木偶奇遇记读后感上下五千年读后感分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