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知识点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归纳总结第四章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归纳总结第四章

初中地理知识归纳总结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一、人口与人种1、世界人口的增长⑴目前世界人口总数:已达60亿(1999年10月12日)⑵人口的增长速度:①人口的增长速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决定的②出生率=出生人口数÷总人口数×100%死亡率=死亡人口数÷总人口数×100%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③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一般经济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快。

2、世界人口的分布(P66中的图4.5)⑴人口密度:一般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单位:人/平方千米)⑵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人口稠密区:中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面积占陆地面积的40%,集中了人口的70%。

①亚洲东部、南部②欧洲③北美洲东部人口稀疏区:①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干②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湿③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冷④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高⑶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自然、社会经济、历史等条件的影响3、人口问题⑴人口增长快,世界上每年增加近8000万人→问题:①衣——需求量大②食——粮食紧缺③住——住房紧张④行——交通拥挤⑤上学、就业、看病难⑵人口少→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⑶城市化问题:乡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城市人口的无计划膨胀,产生或加剧一系列问题。

⑷解决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4、不同的人种⑴类型:根据肤色、发形、面部特征、体毛等外部体质特征,人类可分为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三个主要人种。

白种人是世界第一大人种。

⑵分布: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区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

⑶世界上所有的人种都是平等的。

二、世界的语言和宗教1、世界的语言⑴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⑵汉语: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地理第四章七上知识点总结

地理第四章七上知识点总结

地理第四章七上知识点总结一、人口与人口问题1. 人口与人口问题的关系(1)人类的生活、生产、社会和文化活动都离不开人口,人口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

(2)人口问题是指人口数量、结构、分布和增长速度等所引起的一系列社会经济和文化问题。

2. 世界人口的分布(1)不均衡性:世界人口分布非常不均衡,日本、印度尼西亚的人口密度很高,而澳大利亚、加拿大的人口密度很低。

(2)环境和资源限制:导致人口分布不均匀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自然条件的不同,资源和环境的限制有着很大的关系。

3. 人口增长与人口控制(1)人口的自然增长是指人口的出生和死亡之间的差额。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自然增长的重要指标。

(2)人工控制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普遍的提高个人素质和全面的发展,即减少出生率,另一种是通过计划生育和世界人口发展能将所生人口的数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4. 人口迁移及其影响(1)人口迁移是指人们迁移到不同地理区域的行为。

迁移可以分为流动人口和定居人口。

(2)人口迁移对原居住地和目的地都会产生影响,垦粮良带、自然灾害的原因导致的人口迁移会对所在地区产生影响。

5. 人口问题的宏观调控(1)拉美、亚洲、欧洲等国家纷纷开展了计划生育政策,通过利用社会政策来进行人口问题的宏观调控。

(2)中国全面推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可以通过经济发展、社会保障、教育宣传等措施来达到减少人口增长的目的。

二、城市与城市化1. 城市与城市化(1)城市是人口集聚、资源密集、经济发达、社会复杂的地区。

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的形态、功能、机制等都在不断变化。

(2)城市化是指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城市化是当今世界上一种普遍的现象,大多数城市化过程都伴随着城市快速扩张。

2. 世界城市发展特点(1)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已非常高,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大部分。

(2)工业化和城市化密不可分,城市是工业的中心,决定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

3. 中国城市化的发展(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七上地理第四章知识点

七上地理第四章知识点
节变化特点等。
【延伸思考】
请你结合下列提供的资料,给出合理的解释与建议:
(1)新疆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之说,反映 了当地怎样的气候特点? (2)1月份,家住海南的军军同学要到哈尔滨观看冰灯,你提醒 他要注意什么? 答案:(1)新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大。( 2)带 足够的御寒衣物。
3.地形因素:
(1)气温: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气温
6℃ 。 下降约____ 多 ,背风坡降水___ 少。 (2)降水:山地迎风坡降水___ 4.人类活动: 改善 局部地区的气候,如人工绿化、兴修水 (1)有利影响:_____ 利、建设生态防护林等。
恶化 ,如_________ 滥垦滥伐 、过度放 (2)不利影响:使当地的气候_____
8月
2月
月平均气 2月 8月 1月 ____ 7月 ____ 温最低值 年较差 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气温-一年中最冷月平 气温_______= 均气温
3.气温的差异: (1)等温线图的判读。
稀疏 ,气温差别小;B处等温线_____ 密集 ,气温差别 A处等温线_____ 低温中心 ,D处中心气温高,为_____ 高温 大。C处中心气温低,为_________ 中心 。 _____
一天 的平均气温。 就得到了_____
2.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
一天中最高气温
午后2时左右 ____________
一天中最低气温
日出 前后 _____
日较差 一天中最高气温-一天中最低气温 气温_______=
(2)气温的年变化。
北半球 大陆上 月平均气 温最高值 7月 ____ 北半球 海洋上 南半球 大陆上 1月 ____ 南半球 海洋上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知识点第一节人口和人种1、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课本P65页活动题2(计算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并完成题目)2、世界人口稠密区从纬度位置分析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从海陆位置分析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内陆地区人口稀疏);从地形因素分析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

3、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就业困难、住房拥挤、交通堵塞、人均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

人口增长过慢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等。

4、白色人种主要分布于欧洲、美洲、大洋洲、黄色人种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黑色人种主要分布于非洲非洲是黑人的故乡,但为什么美国(属于美洲)这些不是非洲的国家会有黑人分布?是因为欧洲殖民者发现美洲新大陆,要开发美洲,从非洲掳掠了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隶,所以现在美国的很多黑人的祖先都是当时的黑奴。

掌握地理填充图册P23第2题 ,P24的第4题的②、③ ,P25的①、②第二节语言和宗教1、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汉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2、三大宗教的分布地区和特点:如阿拉伯地区(即西亚和北非)的人信奉伊斯兰教,如沙特阿拉伯这些国家,宗教活动场所是清真寺;欧洲和美洲的人多信奉基督教,如英国和美国等,宗教活动场所是教堂;东亚、东南亚一些人(如泰国人)信奉佛教,佛教多佛寺。

地理填充图册P26页第1题、第2题的②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1、聚落的形成条件自然条件:气候、地形、水源、自然资源、土壤、交通、位置人文条件:历史文化、宗教、政策聚落的形成条件了解即可,主要会使用聚落形成条件来进行分析2、读下图,思考下面的问题:(1)、三地为什么能形成聚落?(2)、假设你是本地区的城市建设局长,你会选三地中哪个建设城市?并且阐明你的理由?答:(1)、三地地形平坦、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有河流)(2)、选2.因为2位于河流交叉口,交通更加便利;位置佳,距离1和3都很近,便于人力和物力的集散,方便沟通;平坦的地表更多,比1和3更加开阔,发展空间较大。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知识点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知识点

第四章第一节天气1.天气:指一个地方短时间的大气状况。

描述:阴晴、风雨、冷热。

特点:多变的2.卫星云图:地图和气象卫星拍摄的图像叠加而成的,可以真实地反映云层的厚薄、云雨区域的范围。

白色表示云区,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3.天气符号:冰雹、雾、霜冻、浮尘、扬沙、沙尘暴等。

4.风向:风吹来的方向风向的判断:在没有尾羽的一端画十字箭头。

右图的风向是西北风风力的判断:一个尾羽=2级。

右图的风力是4级风。

5.空气质量:空气质量的优劣,用空气污染指数来表示。

污染指数小,对健康有利。

空气质量级别共五级,一级最好,五级最差。

(见课本P61)造成空气污染的因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森林火灾,火山爆发等人为因素:工业废气、生活燃煤、汽车尾气等。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差异1.气温:大气的冷热程度,用℃来表示。

2.气温的测量(步骤见同步P46)工具:百叶箱、温度计观测4次:2时、8时、14时、20时。

3.气温的变化气温日变化:气温最高(14时或午后2时),气温最低(日出前后)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气温年变化:北半球陆地(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陆地(1月最高、7月最低)海洋(2月最高,8月最低)气温年较差:一年内的最热月平均气温与最冷月平均气温的差4.气温的差异世界气温差别可以用等温线图来表示等温线呈闭合状态,且中心气温高,为高温中心;中心气温低,为低温中心。

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等高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

5.世界气温分布特点a.等温线大致延纬线方向延伸,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b.同纬度陆地和海洋气温不一样。

c.受海陆分布影响,北半球等温线比较曲折,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和差异1.降水:水汽在适宜的条件下凝结成水滴或冰晶,并以雨、雪、冰雹等形式降落到地面,统称为降水。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特点:降水既有季节变化,也有空间差异。

2.降水的测量工具:雨量器、量杯3.降水的季节变化(用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全年多雨:赤道附近,全年降水都很多(每月都大于100毫米)夏季多雨: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夏季少雨:夏季少雨,冬季多雨全年少雨:全年降水都很少,主要位于内陆和极地地区常年湿润:各月降水相差不大,雨量适中(每月50毫米左右)4.降水的空间分布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四多四少)a.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极地地区降水少。

7年级上册地理第4章知识点

7年级上册地理第4章知识点

7年级上册地理第4章知识点地理因素对气候形成的影响表现在地理纬度、海陆分布、地形和洋流上。

下面是由店铺整理的7年级上册地理第4章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7年级上册地理第4章知识点(一)1.人种主要分布图:白种人:非洲北部,欧洲,亚州西部,大洋洲的东南部,北美洲的中部,南美洲的东南部。

第2 / 3页黄种人:亚州东部,北美洲的北部,南美洲的西北部。

黑种人:非洲的南部,大洋洲的西北部。

2.环境对人种的形成有较大的影响,一般来说:黄种人:分布在气温较温和的温带地区。

白种人:多分布于较为寒冷的地区。

黑种人:气温较高的热带地区。

13.印第安人是美洲的土著居民,他们最早的祖先是黄种人;黑种人最早分布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部分,后来被殖民主义者贩运到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等地。

生活在格林兰岛的爱斯基摩人是黄种人。

3.人口增长过快,使得人们为了满足需求,要消耗更多的自然资源,给环境带来更大的压力;如,(1)短时间内人口增长过快,使得人均水资源减少,用地面积增加,改变下垫面性质,影响气候环境,是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造成水资源危机。

(2)人口增长过快,会产生就业困难,饥饿贫困,居住条件差,交通压力增大等社会问题。

人口增长慢或者负增长,会造成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严重,国际兵源不足,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7年级上册地理第4章知识点(二)1、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汉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2、三大宗教的分布地区和特点:如阿拉伯地区(即西亚和北非)的人信奉伊斯兰教,如沙特阿拉伯这些国家,宗教活动场所是清真寺;欧洲和美洲的人多信奉基督教,如英国和美国等,宗教活动场所是教堂;东亚、东南亚一些人(如泰国人)信奉佛教,佛教多佛寺。

3、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就业困难、住房拥挤、交通堵塞、人均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

人口增长过慢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等。

4、白色人种主要分布于欧洲、美洲、大洋洲、黄色人种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黑色人种主要分布于非洲7年级上册地理第4章知识点(三)1. 天气的定义: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雨、雪、冷、热等大气状况。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知识点归纳第一节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1. 大气环境对人类的影响1.1 大气的组成和结构大气是由氮气、氧气、水蒸气、稀有气体等组成的,不同层次的大气对地球上的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直接影响。

1.2 大气层的温度变化及原因地球大气层温度随高度不同而变化,主要原因是太阳辐射和地球自身特性。

1.3 大气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大气环境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包括气温、湿度、行星辐射等都对人类有很大影响。

2. 水资源对人类的影响2.1 水资源的构成及分布地球表面水资源丰富,但分布极不均衡,对不同地区的人类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2.2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3. 地球运动与时间3.1 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是地球一天的起始和结束,对人类日常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3.2 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导致了四季交替和昼夜变化,影响着农业和人类的生活习惯。

第二节我国的自然环境1. 我国的大气环境1.1 我国的大气环境特点我国的大气环境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形成了多种气候类型。

1.2 大气污染和防治我国的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相关的防治措施不可忽视。

2. 我国的水资源2.1 我国的水资源分布我国水资源不均衡分布,南水北调工程等水资源调配工程对我国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有重要意义。

2.2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我国水资源利用与保护面临着日益加大的压力,有效保护水资源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3. 我国的气候3.1 我国的气候分布我国的气候分布多样,从而影响了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存方式。

3.2 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和城市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有效应对。

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 工业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1.1 工业活动产生的大气污染工业活动排放的废气对大气环境产生了严重污染。

1.2 减少大气污染的措施各种技术手段和政策措施对减少工业大气污染具有重要作用。

初一地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归纳

初一地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归纳

初⼀地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归纳 同学们要如何巩固地理第四章的知识点呢?接下来是店铺为⼤家带来的关于初⼀地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归纳,希望会对⼤家有所帮助。

初⼀地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归纳: 第⼀节⼈⼝与⼈种 ⼀.世界⼈⼝的增长 1.世界⼈⼝的变化趋势:缓慢→加快→更快→变慢 2.2006年3⽉,世界⼈⼝总数已达65亿。

3.为什么⼈⼝增长越来越快? 随着现代医疗卫⽣技术的进步,⼈们⽣活⽔平的改善和提⾼,⼈的寿命延长,婴⼉死亡率降低,使⼝增长速度加快。

4.⼈⼝增长的快慢⽤⼈⼝⾃然增长率衡量。

5.出⽣率—死亡率=⾃然增长率(⾃然增长率⼤于0,表⽰⼈⼝增加,⾃然增长率⼩于0,表⽰⼈⼝减少。

6.出⽣率是⼀年内出⽣的婴⼉数占总⼈数的⽐率。

7.死亡率是⼀年内死亡的⼈数占总⼈数的⽐率。

⼆.世界⼈⼝的分布 1.世界⼈⼝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有的地⽅稠密,有的地⽅稀疏,⼈⼝的稠密可⽤⼈⼝稠密度来表⽰。

⼈⼝稠密度是指平均每平⽅千⽶内居住的⼈数。

2.⼈⼝分布的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原因:⾃然条件优越,⼯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

3.⼈⼝分布的稀疏区:极端⼲旱的沙漠地区,⽓候过于潮湿的⾬林地区,终年严寒的⾼纬度地区或地势⾼峻的⾼原⼭区。

三.⼈⼝问题 1.⼈⼝增长过多过快的问题:交通,居住,就业,⽣活,环境,资源,医疗,教育。

2.为了解决⼈⼝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类必须控制⾃⼰,做到有计划的⽣育,使⼈⼝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3.⼈⼝停⽌增长或负增长带来⼈⼝⽼龄化,劳动短缺,国防兵⼒不⾜。

四.不同的⼈种 1.不同⼈种产⽣的原因:在⼈类发展早期,⼈们长期⽣活在⼀个地⽅,受到环境的影响,⾝体逐渐形成了适应环境的特征。

2.根据⼈类体质⽅⾯的特征分为⽩种⼈,黄种⼈,⿊种⼈。

3.⼈种的分布:⿊⾊⼈种分布在⽓温较⾼的热带地区,⽩种⼈多分布在较为寒冷的地区,黄种⼈多分布在温带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第一节天气
1.天气:指一个地方短时间的大气状况。

描述:阴晴、风雨、冷热。

特点:多变的
2.卫星云图:地图和气象卫星拍摄的图像叠加而成的,可以真实地反映云层的厚薄、云雨区域的范围。

白色表示云区,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
3.天气符号:冰雹、雾、霜冻、浮尘、扬沙、沙尘暴等。

4.风向:风吹来的方向
风向的判断:在没有尾羽的一端画十字箭头。

右图的风向是西北风
风力的判断:一个尾羽=2级。

右图的风力是4级风。

5.空气质量:空气质量的优劣,用空气污染指数来表示。

污染指数小,对健康有利。

空气质量级别共五级,一级最好,五级最差。

(见课本P61)造成空气污染的因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森林火灾,火山爆发等
人为因素:工业废气、生活燃煤、汽车尾气等。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差异
1.气温:大气的冷热程度,用℃来表示。

2.气温的测量(步骤见同步P46)
工具:百叶箱、温度计
观测4次:2时、8时、14时、20时。

3.气温的变化
气温日变化:气温最高(14时或午后2时),气温最低(日出前后)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气温年变化:北半球陆地(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陆地(1月最高、7月最低)海洋(2月最高,8月最低)气温年较差:一年内的最热月平均气温与最冷月平均气温的差
4.气温的差异
世界气温差别可以用等温线图来表示
等温线呈闭合状态,且中心气温高,为高温中心;中心气温低,为低温中心。

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等高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

5.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a.等温线大致延纬线方向延伸,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b.同纬度陆地和海洋气温不一样。

c.受海陆分布影响,北半球等温线比较曲折,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和差异
1.降水:水汽在适宜的条件下凝结成水滴或冰晶,并以雨、雪、冰雹等形式降落到地面,统称为降水。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特点:降水既有季节变化,也有空间差异。

2.降水的测量
工具:雨量器、量杯
3.降水的季节变化(用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
全年多雨:赤道附近,全年降水都很多(每月都大于100毫米)
夏季多雨: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夏季少雨:夏季少雨,冬季多雨
全年少雨:全年降水都很少,主要位于内陆和极地地区
常年湿润:各月降水相差不大,雨量适中(每月50毫米左右)
4.降水的空间分布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四多四少)
a.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极地地区降水少。

b.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c.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d.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1.气候:指某一个地区的多年平均天气,具有相对稳定性。

2.气候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气温和降水两方面
3.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
从低纬到高纬,依次分布热带气候(4个)、温带气候(6个)、寒带气候(1个)。

第一步:判断南北半球:根据7月气温高低判断南北半球,7月气温高为北半球,反之南半球
第二步:以“温”定带
曲线较为平直,且气温都在15度以上为热带
曲线变化幅度较大,最低气温在0到15度之间为亚热带,最低气温在0度以下,为温带
最高气温在5度以下,为寒带
第三步:以“水”定型
1.降水分配均匀
热带雨林气候:每月都在100毫米以上,年降水量2000以上
温带海洋性气候:每月都在50毫米左右,年降水量700以上
2.夏季多雨型
热带草原气候:最高月份在300毫米左右,
热带季风气候:最高月份在800毫米左右,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3.冬季多雨型
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
4.全年少雨型
热带沙漠气候
寒带气候
第四步:得出气温和降水变化特点,确定气候类型
第五节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三大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