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句式公开课 ppt课件
合集下载
《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

主语+谓语动词+为+施 事者。
主语+谓语动词+所+施 事者。
主语+被+施事者+谓语 动词。
被动句的用法和注意事项
用法
在需要强调主语是动作的接受者时使用被动句。
注意事项
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冗长的被动句式,以免影响阅读和理解。
03
省略句
省略句的定义
01
省略句是指在文言文中,由于上 下文语境的限制,某些句子成分 被省略,以达到简洁表达的效果 。
判断句的常见形式
“……者,……也”的形式
这是判断句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用“者”作为提顿词,在“者”之 后用“也”来加强判断语气。例如,“陈涉者,阳城人也。”
“……,……也”的形式
这种形式与上一种形式类似,只是省略了“者”字。例如,“刘备, 天下枭雄也。”
“……者,……矣”的形式
这种形式与前两种形式略有不同,用“矣”来加强判断语气。例如, “此乃王之贼也。”
固定句式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表达 方式,是古代汉语的精华之一,掌握 固定句式对于理解文言文和提升语言 表达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固定句式的常见形式
判断句
被动句
以“……者,……也”或“……,……也”的 句式表示判断,如“陈涉者,阳城人也” 。
以“为……所……”或“为……”的句式表示 被动,如“为贼所害”。
语言习惯
倒装句的使用符合文言文的语言习惯 ,有助于理解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文 化内涵。
语境要求
倒装句的使用需要符合特定的语境要 求,不能随意使用,否则会破坏句子 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意义。
05
固定句式
固定句式的定义
固定句式是指在文言文中,一些表达 特定意义或特定语气的句式,这些句 式在结构上相对固定,不能随意更改 。
文言句式状语后置公开课获奖课件

------在现代汉语中,状语位于谓语前面,谓 语背面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没有补语 这个成分,因此,翻译时谓语背面补语往 往要移到谓语前面作状语,这就是“状语 后置”(也叫“介词构造后置”)。
标志性介词: 以、于、乎(相称“于”)
第5页
(一)翻译如下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私见张良,具以告事。 【以事】具告 《鸿门宴》
第6页
巩固练习:
1、既替余以蕙纕兮。
既【以蕙纕】替余兮
《离骚》
既由于我【用香蕙作佩带】而贬黜我啊
2、又申之以揽茝。
《离骚》
又【以揽茝】申之
又由于我【采集白芷】而给我加上罪名
3、谣诼谓余以善淫。
【以善淫】谣诼谓余。
《离骚》
【用好做淫荡之事】来造谣诬蔑我。
第7页
4、申之以孝悌之义。
【以孝悌之义 】申之
26、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难》 27、但见悲鸟号(于)古木。 《蜀道难》 28、又闻子规啼(于)月夜。 《蜀道难》 29、雄飞雌从绕(于)林间。 《蜀道难》
第28页
26、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难》
蜀道非常难走,比登天还难
27、但见悲鸟号(于)古木。 《蜀道难》
只见悲鸟在古树枝头上哀鸣。
第34页
38、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
宋、卫、中山之君。
《过秦论》
陈涉地位,不如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这些 诸侯国国君尊贵。
39、而耻学于师。
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40、学于余。
向我学习
《师说》 《师说》
41、师不必贤于弟子。
老师不一定要比学生贤明
《师说》
第35页
42、拜送书于庭前。
标志性介词: 以、于、乎(相称“于”)
第5页
(一)翻译如下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私见张良,具以告事。 【以事】具告 《鸿门宴》
第6页
巩固练习:
1、既替余以蕙纕兮。
既【以蕙纕】替余兮
《离骚》
既由于我【用香蕙作佩带】而贬黜我啊
2、又申之以揽茝。
《离骚》
又【以揽茝】申之
又由于我【采集白芷】而给我加上罪名
3、谣诼谓余以善淫。
【以善淫】谣诼谓余。
《离骚》
【用好做淫荡之事】来造谣诬蔑我。
第7页
4、申之以孝悌之义。
【以孝悌之义 】申之
26、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难》 27、但见悲鸟号(于)古木。 《蜀道难》 28、又闻子规啼(于)月夜。 《蜀道难》 29、雄飞雌从绕(于)林间。 《蜀道难》
第28页
26、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难》
蜀道非常难走,比登天还难
27、但见悲鸟号(于)古木。 《蜀道难》
只见悲鸟在古树枝头上哀鸣。
第34页
38、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
宋、卫、中山之君。
《过秦论》
陈涉地位,不如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这些 诸侯国国君尊贵。
39、而耻学于师。
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40、学于余。
向我学习
《师说》 《师说》
41、师不必贤于弟子。
老师不一定要比学生贤明
《师说》
第35页
42、拜送书于庭前。
语文文言句式PPT课件

第35页/共55页
试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马之千里者 (2)石之铿然有声者
千里之马 铿然有声之石
结论:定语后置形式之二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第36页/共55页
试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高之庙堂、远之江湖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第41页/共55页
试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于 (在)河北]作战、[于 (在)河南]作战
(2)遂与秦王会渑池。 [于 (在)渑池]会见
这时候,后置的介词结构中的介词(主要是 “以”“于”这两个介词)会省去,这种情况仍 可视为介词结构后置。
第42页/共55页
第43页/共55页
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 句、(主谓倒装句)。
第20页/共55页
• 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 (定)主─[状]─谓─〈补〉 (定)─宾
第21页/共55页
第22页/共55页
谓(动)── 宾 介词 ── 宾
第23页/共55页
试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不知句读、不解惑 有何厌 唯从命 唯图利
结论三:用 “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 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是”或“之” 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第29页/共55页
试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何以战? (2)微斯人,吾谁与归? (3)项王项伯东向坐。
第30页/共55页
试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句式特点:用“见”“见……于……”表被动。
第14页/共55页
文言文四种句式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

军,还被人牵制。 •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 翻译:目前假如不赶快去,恐怕被曹操先占。
•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韩愈《师说》) • 翻译:六经旳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被世俗所限
制,向我学习。
•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
• 翻译:不然旳话,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
文言文旳特殊句式
四大类+四小类
➢判断句 ➢被动句 ➢省略句 ➢倒装句
1.定语后置 2.介词构造后置(状语后置) 3.主谓倒装 4.宾语前置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
+(定语)+宾语
判断句
• 标志词:者……也 者也 者 也
• 翻译:是
• 例: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
官理,非吾业也。
• 陈胜者,阳城人也。 翻译:陈胜是阳城这个地方旳人。
•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 翻译:我将长久地被见识广博旳人笑话。 •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张溥《五人墓碑记》)
• 翻译:我还记得周公旳被捕。
省略句
• 标志:上下文语境 • 翻译:补充省略成份 • 例如: • 然吾居(于)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传其事以(之)为官戒。
• 曰:独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 翻译:(孟子)说:一种人快乐和大家一起快乐,
• ①校书郎:官名,负责校勘书籍,订正讹误。
• ②为官佣书:替官府雇佣誊录书籍。
•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 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尤长于书传。永平五 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 ,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 :“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 (于)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于)笔砚间 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韩愈《师说》) • 翻译:六经旳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被世俗所限
制,向我学习。
•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
• 翻译:不然旳话,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
文言文旳特殊句式
四大类+四小类
➢判断句 ➢被动句 ➢省略句 ➢倒装句
1.定语后置 2.介词构造后置(状语后置) 3.主谓倒装 4.宾语前置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
+(定语)+宾语
判断句
• 标志词:者……也 者也 者 也
• 翻译:是
• 例: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
官理,非吾业也。
• 陈胜者,阳城人也。 翻译:陈胜是阳城这个地方旳人。
•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 翻译:我将长久地被见识广博旳人笑话。 •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张溥《五人墓碑记》)
• 翻译:我还记得周公旳被捕。
省略句
• 标志:上下文语境 • 翻译:补充省略成份 • 例如: • 然吾居(于)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传其事以(之)为官戒。
• 曰:独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 翻译:(孟子)说:一种人快乐和大家一起快乐,
• ①校书郎:官名,负责校勘书籍,订正讹误。
• ②为官佣书:替官府雇佣誊录书籍。
•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 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尤长于书传。永平五 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 ,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 :“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 (于)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于)笔砚间 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文言文句式PPT课件

D.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32
3、选出不属于判断句的一项( )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B、中轩敞者为舱。
C、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D、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4、选出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 )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D、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2、公张默瑶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张战默〉瑶
许高祥
许高祥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进伟
《陈涉世家陈》进伟
郑莉莉
郑莉莉
李娜
李娜
.
25
(四)主谓倒装。 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突出谓语或表达某种 感情,可以把主语谓语的顺序颠倒过来。
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正常语序:汝之不惠//甚矣, 翻译成:你不聪明太厉 害了,但由于现代汉语的习惯这样不顺,因此翻译 成:你太不聪明了。
.
43
他看电影
~~~~~~~
~~
~~
.
5
返回
4、定语:定语是名词前边的
修饰语,对名词起修饰限制作 用。 “的”是定语的标志。如 (浅浅)的月光照进了村子. 新买的衣服
.
6
返回
5、状语:状语是谓语前边 的修饰语,对谓语起修饰作 用.“地”是状语的标志.如:
汽车[在高原上]奔驰. 他在晚上写作业
.
7
返回
6、补语:补语是谓语后边的
.
18
1、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①微斯人,我谁与归?“谁与” “与谁”
②宋何罪之有? “何罪之
“有何
③问:“何以战?有”“”何以” “以罪何””
山东高考高中语文文言文句式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3、(梁惠王)曰:“不可,(五十步)直不百步耳,是亦走 也。”(孟子)曰:“王如知此,(王)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句式特点:省略主语。 1、承前省;
2、蒙后省;3、对话省。
第43页
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1、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
三而竭。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3、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
句式特点:用“见”“见……于……”
表被动。
第29页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2、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3、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4、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5、如姬父为人所杀。 7、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8、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第30页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第51页
补出下列句子省略成份。
1、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 2、于是秦王不怿,为(之)一击缶。 3、扶苏以数谏故,上使(之)外将兵。 4、收天下之兵,聚之(于)咸阳。 5、齐威王欲将孙膑,孙膑谢曰:“刑余之人 不可(将)。” 6、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
1、省略动词宾语;2、省略介词 宾语。
第47页
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1、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2、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 3、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 邑万家。 4、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 果如成言。
第48页
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1、沛公军(于)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2、大王见臣(于)列观,礼节甚倨。 3、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以)金千斤, 邑万家。 4、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以) 鸡,果如成言。
句式特点: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句式特点:省略主语。 1、承前省;
2、蒙后省;3、对话省。
第43页
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1、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
三而竭。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3、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
句式特点:用“见”“见……于……”
表被动。
第29页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2、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3、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4、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5、如姬父为人所杀。 7、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8、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第30页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第51页
补出下列句子省略成份。
1、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 2、于是秦王不怿,为(之)一击缶。 3、扶苏以数谏故,上使(之)外将兵。 4、收天下之兵,聚之(于)咸阳。 5、齐威王欲将孙膑,孙膑谢曰:“刑余之人 不可(将)。” 6、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
1、省略动词宾语;2、省略介词 宾语。
第47页
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1、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2、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 3、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 邑万家。 4、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 果如成言。
第48页
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1、沛公军(于)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2、大王见臣(于)列观,礼节甚倨。 3、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以)金千斤, 邑万家。 4、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以) 鸡,果如成言。
句式特点: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高考复习-文言特殊句式优秀课件(公开课)

结论:定语后置形式之二
中心词+之(而)+定语+者
㈢分析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⑴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⑵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⑶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
远则忧其君
结论:定语后置纳句式特点
• 我有白璧一双,欲献项王; •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 项羽兵四十万,沛公兵十万 • 铸以为金人十二
⑹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四、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的状语后置一般指介词 结构后置。文言文中的介词结构 大都会置于谓语部分后面,其中 尤以由“以”“于”构成的介词 结构居多。
倒装句:
谓语前置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动词宾语前置 介词宾语前置
再见!
• 格式:主十宾【谁、奚、胡、 何、曷、安、恶、焉等疑问 代词】十动?
㈢.分析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⑴夫晋,何厌之有?
⑵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⑶父母唯其疾之忧。 ·
成语:唯利是图,唯你是问。
用“之”或“是”把宾 语提取到动词前,以突 出强调宾语。这时的 “是”或“之”只是宾 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 么实在意义。
㈠分析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⑴求人可使报秦者。 ⑵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⑶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其兵势,非 心服也。 ⑷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结论:定语后置形式之一
中心词+定语+者
㈡分析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 马之千里者。 • 石之铿然有声者。 •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
有几人欤?
结论:定语后置形式之四
中心词+ 数量词
三.定语后置
A中心词+定语+者 B中心词+之(而)+定语+者 C中心词+之+定语
D中心词+ 数量词
A.分析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⑴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文言句式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字结尾,组成“中心语+而+后置定语+者 ”格式。
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孟子·梁 惠王下》)
数量词用作定语,大多放在中心语后面,格式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
为“中心语+数(量)词(量)词”。
与亚父。(《鸿门宴》)
值得注意是,并非全部符合上述格式句子都是定语后置句,只有强调和突出定语句子 ,才有可能是定语后置句。
第18页
即学 即练
1.(1)以下各句中,与其它三句句式不一样一项是( D )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C.认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D.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2)以下各句中,与其它三句句式不一样一项是( D )
A.苟以天下之大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C.铸金人十二
状语后置句形式
例句
用“于”字组成介词结构
月出于东山之上。(《赤壁赋》)
用“以”字组成介词结构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
用“乎”字组成介词结构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第20页
即学 即练
1.以下各句中,在翻译成当代汉语时介宾短
语不能提前一项是( C )
A.以其无礼于晋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第9页
类型二 被动句
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关系是被动关系,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行为被 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所以这类句子翻译时必须注意关键词 ,翻译成“被例句
“于”字句:谓语+于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师说》)《师说》)
“见”字句:见+谓语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孟子·梁 惠王下》)
数量词用作定语,大多放在中心语后面,格式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
为“中心语+数(量)词(量)词”。
与亚父。(《鸿门宴》)
值得注意是,并非全部符合上述格式句子都是定语后置句,只有强调和突出定语句子 ,才有可能是定语后置句。
第18页
即学 即练
1.(1)以下各句中,与其它三句句式不一样一项是( D )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C.认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D.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2)以下各句中,与其它三句句式不一样一项是( D )
A.苟以天下之大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C.铸金人十二
状语后置句形式
例句
用“于”字组成介词结构
月出于东山之上。(《赤壁赋》)
用“以”字组成介词结构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
用“乎”字组成介词结构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第20页
即学 即练
1.以下各句中,在翻译成当代汉语时介宾短
语不能提前一项是( C )
A.以其无礼于晋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第9页
类型二 被动句
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关系是被动关系,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行为被 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所以这类句子翻译时必须注意关键词 ,翻译成“被例句
“于”字句:谓语+于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师说》)《师说》)
“见”字句:见+谓语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5
10
5.用“非”“未”“弗”“无”“莫 ”“毋”等否定词表示判断。
⑴予本非文人画士
⑵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
2021/2/5
11
二、被 动 句
1、用介词“于”“受……于……”表示 被动,“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①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 文言文中表判断的常见句式有如下几种类 型:
1、用“者”、“也” 表判断。“者”表停顿,“也 ”表判断。
(1) ……“者” ……也 (2) …… , ……也
(3) ……者,…… 。
(4) ……者也
2021/2/5
6
⑴清河王太傅辕固生者,齐人也。 ⑵王陵者,故沛人。 ⑶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021/2/5
一是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二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提前。
三是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取到动词前, 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是”只是宾 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四是介词宾语,也放在介词的前面。
2021/2/5
21
2、定语后置句
1、“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状 语 后 置
状语后置(也叫介词短语后置句)
•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 标志性词语:“以”、 “于”、“乎” 等。
• 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谓语部分后。
2021/2/5
23
4、主谓倒装
文言文中,为了加强语气,强调谓语, 常常把谓语提到主语的前面,这种改 变语序的做法叫做主谓倒装。
•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
• 如:“甚矣,汝之不惠。”
• “美哉,我少年中国。”
•
不仁哉!梁惠王也 。
2021/2/5
24
指出这个句子有哪些特殊句式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 心服也. (《资治通鉴》)
定语后置句:荆州附操之民
被动句:被兵势所逼
2021/2/5
判断句:不是心里臣服
25
巩固练习:判断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
1、君何以知燕王? 宾语前置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宾前 3、豫州今欲何至?宾前 4、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定后 5、何以自托于赵。 宾前+ 介词结构后置 6、会于西河外渑池。状后 7、未之尝闻。宾前
7
2、用副词“乃”“则”“即”“皆”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⑶梁父即·楚将项燕。 ⑷环滁皆·山也。
2021/2/5
8
3.动词“为”“是”表判断(注意和代 词“是”的区别)
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⑵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 ·
2021/2/5
9
4、主谓直接表判断的。 ⑴荀卿,赵人。 ⑵刘备天下枭雄。
亦雁荡具体而微者。
2、“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3、“中心词+之+后置定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中心词+数(量)词式结构
铸以为金人十二。
2我021持/2/5 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22
翻译下列句子: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 上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 • 具告以事。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2021/2/5
4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 1、亚父者,范增也。判断句 2、沛公军霸上。 省略句 3、沛公安在? 宾语前置 4、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被动句
2021/2/5
5
一、判断句: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
——文言句式
2021/2/5
1
主要掌握四种句式
• 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
其中倒装包括: 宾语前置、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谓语前置
2021/2/5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 的主动者)“……为所……”表示被动。
3、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出 动作的主动者)。
4、用介词“被”表被动。
20215/2/、5 动词本身表被动。
16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三
状语后置 主谓倒置
(定语) 〔状语〕 (定语)
2021/2/5
17
1、宾语前置句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信而见疑
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2021/2/5
14
4、用介词“被”表被动 ①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5、无任何标志,根据句意判断
①洎牧以谗诛。 ②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③城陷而虏
2021/2/5
15
被动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用介词“于”“受……于……”表示被动,“ 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 规律一: •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 疑问代词有“何、谁、孰、安、焉”等。
①大王来何操? ②沛公安在? ③客何为者?
2021/2/5
18
规律二: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 ①忌不自信。 •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规律三: 用 “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 调宾语。这时的“是”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 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8、以为莫己若也。宾前
9、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状语后置 12002、1/2/5夜久甚寒,陛下何以出。 宾语前置 26
• 1、且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
• 2、鼓之以道德,征之以仁义。
• 3、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赵。
③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 于人。
2021/2/5
12
2、用“为”“为……所……”(“为”引出 动作的主动者)“……为所……”表示被动 。
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021/2/5
13
3、用“见”“见……于……”表被动(“ 于”引进动作的主动者)。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何陋之有? 4、唯利是图。
2021/2/5
19
1、何以战?
“何以”
“以何”
2、微斯人,吾谁与归?
“谁与”
“与谁”
3、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东向”
“向东”
• 四、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 于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
2021/2/5
20
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 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